回覆列表
  • 1 # 陳駿祥萌萌噠

    試試邁康立的乳鐵蛋白,一天2次,3天就好了,效果挺不錯呢,!上次我寶寶積食發燒去醫院吃藥打針心疼死了,後來用了邁康立乳鐵蛋白!堅持吃保健

  • 2 # 石韋教子

    孩子出現這種症狀,明顯的就是消化不良,可以首先調整一下孩子的飲食,少量多餐,然後配合小兒推拿,如果不想送去推拿中心請別人推,那麼在家自己為孩子按摩小肚子也有助於幫助寶寶消除積食。

    具體方法:用溫熱水把手洗乾淨,抹上護手霜,把寶寶抱在懷裡,一手摟住,另一隻手放在寶寶的小肚子上,沿順時針輕輕轉圈,轉個兩三分鐘就行。每天堅持做個幾次,能幫助寶寶更好的消化。

    也可以用打圈按摩的方式為孩子撫觸全身,既增進親子關係,又能促進孩子全身的血液迴圈,增強孩子的消化功能。

  • 3 # 健康之初心血管

    由於寶寶自身發育尚未成熟,胃腸功能相對較弱一些,這就會造成寶寶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往往會出現食慾不振、口臭、胃部不適、腹脹、便秘、睡眠不安等症狀,營養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常常面黃肌瘦,甚至影響正常發育。

    發現寶寶積食了,需要節食減輕脾胃負擔。判斷是什麼食物引起的積食,有利於採取更合適的應對措施。兒科一般採用調整飲食、口服中藥,結合推拿按摩、運動、穴位敷貼等外治法,這種外治法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方法簡便的優點。

    1、減少食量  首先要掌握寶寶的進食特點和規律,不可以過渡餵養,減少食量

    2、注意孩子飲食均衡,多吃瓜果蔬菜,肉蛋奶要均衡適量。少吃甜膩、油炸的垃圾食品。少吃冷飲。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可以選擇山楂等助消化的食物。若是母乳餵養,媽媽日常飲食要清淡,儘量不要吃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果媽媽的飲食無度,那麼寶寶就很容易出現“奶積”的現象。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補充一些益生菌,能夠起到改善消化不好的作用,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3、胃、腹部保暖  冬夏都要注意預防胃、腹部受涼,尤其在夏季,有的爸媽怕寶寶熱著,直接裸著睡,晝夜溫差大很容易受涼,寶寶也要穿睡衣或者蓋住胃腹部,更要合理利用空調。

    4、適當活動   適量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既能改善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又能增強自身免疫力。

    5、讓寶寶好好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這樣恢復的速度可以更快。

    6、小兒積食常常引起發熱、咳嗽等症狀,此時積食就比較嚴重了,可以給寶寶吃些幫助消食、止咳的藥物,比如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中成藥,改善脾胃,較為安全。

    寶寶積食一般不會出現大問題,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給孩子搭配容易消化又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一些容易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可以緩解消化不好問題,同時輔以按摩,捏脊等方式,讓孩子能夠恢復健康。

  • 4 # 和喜母嬰護理

    積食是指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積食時最好讓小兒適量做運動,吃一些清淡的食品。

    一、寶寶積食的推拿手法

    1、補脾經

    操作手法:在拇指末節螺紋面,然後用左手握患兒之左手, 用右手拇指螺紋面貼在小兒拇指螺紋面上做旋推, 為補脾經。

    次數:100—200次

    2、板門

    操作手法:在手掌大魚際平面正中點為板門,操作手法用揉法。

    次數:100-200次

    3、運內八卦

    操作手法:以掌中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畫圓,八卦穴在此圈上(對小天心者為坎、對中指者為離,在拇指側離至坎半圓的中點為震,在小指側半圓的中點為兌)共八個方位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以乾開始畫圓。

    次數:100-200次

    4、揉中脘

    操作手法:肚臍上四寸,也就是寶寶四指指的地方為中脘,大人用手揉。

    操作次數:100次—200次

    5、順摩腹

    操作手法:單手順摩腹,掌摸法,面板起皺著為力度合適。

    操作次數:100-200次

    6、按揉足三里

    位置:外側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操作手法:用拇指按揉,稱按揉足三里。

    操作次數:100-200次

    7、捏脊

    操作手法:拇指在後,食中二指在前,一前一後向前推動。

    操作次數:3-5次

    二、育兒寶典

    1、在飲食方面,要遵循少食多餐,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2、多攝入粗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

    3、晚上切記不要吃的太飽、若是哺乳期的媽媽,也要忌口,不要大量攝入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

  • 5 # 胖爸爸小兒推拿

    關於積食的問題,透過胖爸爸門店在臨床實踐上經驗證明:推拿、按摩對孩子消化系統疾病的效果特別明顯,比如積食、厭食、便秘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個簡便有效的穴位,家長可以在家親自給寶寶推拿。

    以下這些穴位,每天可推拿1-2次,在推拿前記得塗抹按摩油、橄欖油等,以免擦破寶寶面板。

    【清大腸】1-3分鐘

    【清胃經】1-3分鐘

    【捏脊】7-9遍

    【揉足三里】3-5分鐘

    【順摩腹】3-5分鐘

    【分腹陰陽】1-3分鐘

    【運內八卦】1-3分鐘

  • 6 # 福自福地來wjf

    寶寶積食腹脹。

    它有兩種病源:一是吃奶引起,一是因火引起。

    首先說明一點,疾病要用病理推,尋源要用醫理求。

    有些育兒專家及兒童護理者,在本職內有安全,飲用,管理上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未必懂的醫理和病理概念。要根據病理找出病源方能對症求方。

    吃奶引起者,一是奶質差不治飢,吃的勤,吃的多,質差的奶水還不易消化,且睡時多,動的少,加上小孩吃奶時呼吸太塊而口大,還容易嗆著並吸入空氣多,大於撥出,內便留有餘氣在腹內轉圈,難以排出,是以腹脹。

    二是吃吸時,寶寶頭太低,奶多積於食管及胃嘴,吃過奶一起身,猛一下落胃中,易傷胃壁膜而產生內分泌影響。進而影響消化而積食,並且有被奶水壓氣不出,形成腹脹。

    再是因火引起的。因睡不好,奶不好,或吃的多,或捂的厚,或因母有火氣而洩給了嬰兒等。上火不易吃,不易玩,不易睡,還易傷風,吃而宜積,積而再火,而火越大,食積越厚。積食者,氣也,腹氣填胸,氣頂胃嘴,不下,氣不下不知飢,越吃越撐。腹脹氣:火空之故也。火越旺氣越大,形如外界火苗一樣道理,火上而內空,空者即氣。好的一條是,因火生氣乃為順理,不會橫,不不橫便不會疼。是以雖脹而不疼也。

    小兒積食腹脹是常事。只要肚不疼不算啥大病。

    建議:一,千萬別按摩和推拿。寶寶是不適應的,會適得其反而小病變成大病。二是適當飲用白開水。三是抱娃娃時,上下抱,並且用手輕拍後背不斷,這樣既可理順腸胃排出脹氣,且又入睡快。三是每日早晚吃雞內金幹(烘焙)沫一小勺,平常也吃,只有好處沒壞處。四是服用小兒化積口服液。五至七天即可。

    供參考。

  • 7 # 唐醫生說健康

    寶寶有積食腹脹等症狀應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找原因,知道了原因,才能知道怎麼防治寶寶有積食腹脹等症狀。

    寶寶積食的原因很多,簡單分,就兩大類:

    1.吃多了2.消化弱(脾胃虛弱)

    1.吃多了:寶寶碰到愛吃的,是不會懂得節制的,就會停不下來,於是就吃多了,或者是家長覺得寶寶吃得多才營養夠,然後會追著寶寶喂。

    曾經有個4歲寶寶常扁桃體發炎然後就會高燒,詳問病史知道,外婆怕他營養不夠,常哄著喂他吃飯,每次都要喂一大碗才放心。於是,我只教一個方法,然後,這個寶寶半年都沒再發燒了。

    方法就是:不要讓他吃多吃撐。

    很多寶媽因為愛寶寶,會很用心去學一些育兒知識,懂得用麥芽谷芽山楂去幫寶寶消積食,這是有用,但做為中醫的我是不提倡長期有這樣的方法,因為耗傷脾胃之氣,久了為導致寶寶脾胃虛弱。

    如果吃多了,我是很推薦帶寶寶去戶外活動的,讓寶寶跑跑跳跳,活動量增多自然也消耗了過多的積食,還有利於寶寶長個。

    2.消化弱,就是寶寶脾胃虛弱,就像有些家長髮現自家的寶寶,吃得很少,還是會出現積食現象,這時,就要給寶寶健脾胃促消化了,可以用小兒推拿提脊,補脾等方法,飲食中可以用雞內金,白朮,山藥,太子參等煲水喝,或加點瘦肉煲湯喝。

    同時,也要帶寶寶去戶外活動,因為脾胃虛弱的寶寶常伴肝鬱或肝火,戶外活動,可以幫助寶寶疏發肝氣,健脾胃。只是脾胃虛弱的寶寶可能有些安靜怕生,不要催他跑跳,讓他自己去玩。既使他只是看別的小朋友玩,他也是心情愉悅的。

  • 8 # 小兒健康驛站

    積食與腹脹是一個問題,因為積食所以腹脹,要解決的只有積食這一個問題,具體的後面再講,先分享方法,以下影片是關於調整積食的四個推拿手法,如果孩子積食了從第一節到第四節按照順序標準做,這套動作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是調整小兒積食,腹脹腹瀉的常用方法。

    為什麼說腹脹是由於積食引起的?

    積食到底是怎麼回事?就是吃多了,吃雜了,供過於求了,超出脾胃運化能力了,就像孩子脾胃正常能運化的就一碗稀飯的量,結果你非要給孩子又是稀飯,又是油條,又是肉,這多出來的食物不但沒有變成營養,反而變成了負擔,還成為孩子積食的導火索;

    一旦積食,脾胃之氣積壓在腹部無法排出,就會腹脹,漲的生疼,肚子跟個西瓜一樣硬邦邦的,巧的是,這個時候孩子打嗝都打不出來,放屁也是,更不談拉臭臭了,所以這個氣啊,沒有出口,家長能做的就是幫孩子把這股氣和食物從肚子裡排出來,不管是打嗝,放屁,嘔吐還是拉臭臭都可以,這有排出來了,孩子積食就好了。

    飲食作息

    積食就是餵養錯誤的結果,這個毋庸置疑,小孩臟腑較弱,脾胃功能差,如果吃進去的東西比較多或是難消化,積食是必然的,哪些食物比較適合小孩子吃,五穀雜糧,玉米,黃豆,土豆,南瓜,山藥等都可以,水果牛奶減少,多吃蔬菜,魚肉適量,永遠記住那句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總結

    1...2...3...跟我讀:“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不孝”,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啦,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我哦。

  • 9 # 貝安馨母嬰護理中心

    1、 減少食量

    發現寶寶積食了,需要節食減輕脾胃負擔。回憶寶寶發生積食前3天的飲食情況,便於判斷是什麼食物引起的積食,有利於採取更合適的應對措施。

    2、 適當活動

    進食半小時後,可以帶寶寶適當活動,做一些互動小遊戲,腹部的撫觸按摩等,增強寶寶胃腸蠕動,利於消化能力的提高。

    3、 食療方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參考育兒百科)

    炒雞內金

    雞內金是指雞胗的內壁,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用於積食不消,嘔吐瀉痢等病症。

    做法:將雞內金洗淨,將鍋燒熱,放雞內金翻炒焙乾變脆後起鍋,立即碾磨成粉,用溫開水沖服;雞內金微苦,不願意接受的寶寶,可以放適量的白砂糖送服,也可以直接購買成品。(參考中華食療)

    4、用健胃消食類藥物

    積食嚴重的寶寶,發熱,嘔吐伴腹瀉者,建議看醫生,遵醫囑用藥。

    5、中醫推拿

    對中醫推拿比較感興趣的家長也可以向有經驗的醫生學習捏脊、揉中脘等方法預防和治療寶寶積食。

  • 10 # 羊爸爸聊育兒

    小嬰兒有積食腹脹症狀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

    小嬰兒,由於消化道還沒有發育成熟,再加上寶寶腹部又沒有肌肉可以推動腸道,所以一但有氣體進入消化道,它不會像我們成年人一樣,透過排氣排出來,而是在腸道里亂竄,這樣就會引起寶寶腹脹,由於腸脹氣的原因,也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產生一些積食的症狀,比如,臉紅,汗多,手心熱,煩躁,口氣酸,大便酸臭,還有的小孩會有使勁掙粑粑的表現,或者是大便多日不來只放臭屁等。

    有積食腹脹的表現的時候,媽媽可以透過,以下的方法來緩解寶寶脹氣的情況:

    1.調整餵養: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的飲食需要調整下,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比如,堅果,豆漿,紅薯等,在寶寶腹脹期間先暫停下;如果是混合餵養的寶寶,媽媽需要適當調整下,母乳跟奶粉之間的間隔時間。間隔多久,需要媽媽觀察記錄下,以寶寶不會出現上述的積食的症狀為標準,有症狀的孩子在有口氣之前,會伴隨有打嗝兒的時候,有酸酸的味道,媽媽可以試著摸索下;純奶粉餵養 的寶寶,避免引起寶寶腹脹,媽媽可以給換成排氣的奶瓶,還有在喂的時候,奶瓶陡一些,不要讓奶瓶裡有空氣,儘量少讓寶寶吃進去空氣。

    2.按摩:媽媽可以帶寶寶去專業的推拿館,尋求幫助,小月齡的寶寶,按摩的力度不好拿捏,需要專業的老師來操作,也許腹脹的原因,只是大便沒有排乾淨。容易腹脹的寶寶,媽媽可以讓寶寶怕到媽媽肚子上睡,或者採取飛機抱的睡姿,都可以緩解腹脹的。

    大孩子有積食腹脹症狀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

    大孩子有積食腹脹症狀的時候,先判斷下寒熱。

    判斷的方法是孩子讓不讓按揉腹部,寒症引起的腹脹積食,孩子一般是喜歡按揉的,覺得揉完比較舒服,排完氣腹脹就好了,引起的原因是由於脾胃寒,胃腸道蠕動慢,稍微吃多吃雜,尤其是過食寒涼的食物,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狀態,更加運轉不動,通常會伴隨著腹部比較涼,孩子的食慾不好,肚子裡容易咕嚕,趴睡,大便顏色發綠,臭味不明顯或者腥臭味;熱症引起的腹脹積食,孩子一般是拒按的,產生的原因是,吃的太多太雜,胃腸道有垃圾堆積,肚子裡有一團火在燃燒,通常伴隨著口臭,突然變得很能吃,汗多,愛喝水,大便奇臭無比,放臭屁,舌質紅,舌苔黃厚膩。

    不管是寒熱引起的積食腹脹,產生的根源都是由於飲食不合適,吃的超出孩子的消化能力,處理的思路都可以透過調整飲食來改善,給脾胃減輕負擔,少吃或者吃的清淡些,讓脾胃得到足夠的休整。還可以適當加大運動量來調整,帶孩子去體育場追逐著跑,踢球,打籃球都可以,消耗掉積食的同時,也給身體增加了能量。

    脾胃寒引起的積食腹脹,媽媽還可以用暖水袋熱敷肚子,讓脾胃溫暖起來,加速胃腸道的蠕動,增強大便的推動力,有利於幫助孩子排堵起的大便。

    輕微的積食一般是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運動來處理的,如果孩子沒有調整過來,媽媽可以配合些簡單的食療方法:如果是肉食吃得多了,可以給孩子吃點山楂,或用山楂泡水服用。米麵進食過多了,可以用炒麥芽、炒谷芽煮水給孩子喝。

    媽媽日常養護中的注意事項

    小孩子的脾胃,還處於沒有發育成熟的階段,吃的不合適,很容易導致胃腸道的不舒服,所以,媽媽在日常餵養中要注意些,避免孩子由於吃多吃雜引起積食。

    媽媽要培養自己觀察的能力,好在孩子有症狀的第一時間覺察到,提前給孩子採取干預措施。

    覺察能力的培養,需要媽媽養成記錄孩子吃喝拉撒睡汗的習慣,記錄的內容包含以下一些方面:

    吃:孩子一整天都吃了哪些食物

    喝:孩子一天的喝水量的多少

    拉:孩子今天有沒有排便,大便的顏色,幹稀程度,氣味等

    撒:一天小便的次數,黃不黃,有沒有味道

    睡:睡覺安穩不穩

    如果給孩子吃了這些食物,透過觀察,孩子沒有出現口臭,睡眠相對來說是安穩的,大便也沒有變得不規律或者是變得很臭,那說明選擇的食物,孩子能夠消化得了。反之,就是異常的,需要媽媽調整,減量或者減少種類,或者是加大運動量。孩子對某些食物的消化能力,是暫時性的,可以過段時間再重新新增。

    我們是羊爸爸,是一家由中醫、推拿師、營養師、漫畫家、作家以及志願者家長們組建的中醫育兒自媒體,致力於用接地氣的方式傳播中醫育兒,培養家長健康育兒技能。

  • 11 # K1611515100

    寶寶有積食腹脹等症狀應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找原因,知道了原因,才能知道怎麼防治寶寶有積食腹脹等症狀。

    1.吃多了:寶寶碰到愛吃的,是不會懂得節制的,就會停不下來,於是就吃多了,或者是家長覺得寶寶吃得多才營養夠,然後會追著寶寶喂。

    曾經有個3歲寶寶常扁桃體發炎然後就會高燒,詳問病史知道,奶奶怕他營養不夠,常哄著喂他吃飯,每次都要喂一大碗才放心。這樣很容易導致積食,因為吃的太多了消化不了。

    方法就是:不要讓他吃多吃撐。

    如果吃多了,我是很推薦帶寶寶去戶外活動的,讓寶寶跑跑跳跳,活動量增多自然也消耗了過多的積食,還有利於寶寶長個。

    2.消化弱,就是寶寶脾胃虛弱,就像有些家長髮現自家的寶寶,吃得很少,還是會出現積食現象,這時,就要給寶寶健脾胃促消化了,可以用懷山藥,雞內金,老冰糖,平陰玫瑰,薏米,紅豆,茯苓,枙子,菊花炒熟打磨成粉,健脾開胃效果非常好

    同時,也要帶寶寶去戶外活動,因為脾胃虛弱的寶寶常伴肝鬱或肝火,戶外活動,可以幫助寶寶疏發肝氣,健脾胃。只是脾胃虛弱的寶寶可能有些安靜怕生,不要催他跑跳,讓他自己去玩。

  • 12 # 孕育島

    寶寶腹脹積食一般分為兩種情況:1、消化能力弱,脾胃虛弱;2、營養攝入過盛。

    脾胃虛弱的症狀

    1、消化不良、積食、腹脹、嘔吐等,從外觀可以看到寶寶身體消瘦,面色枯黃。孩子多面,頭髮稀疏,指甲脆薄有白點等症狀。

    2、舌苔中間厚白,兩側泛紅,這是虛火旺的症狀,肝火旺故脾虛。

    3、大便頻繁,量大,食後即拉,但寶寶食慾正常。食慾不佳是脾胃虛弱偏內熱,大便會比較乾燥,導致脾胃虛弱偏內熱的原因,可能是寶寶多食用零食或過量飲用牛奶所致。

    4、寶寶容易受涼,因著涼引起腸胃感冒或不適。

    如何改善寶寶脾胃虛弱

    1、捏脊推:捏脊沒有任何副作用,是物理療法,可放心使用,操作也很簡單。但捏脊推拿短期會比較有效果,長期使用此法,因機體產生耐受性,所以後期效果不佳。

    2、降肝火:保持好的睡眠,多喝白開水。睡前兩小時不要進食,晚飯要吃七分飽。近期要清淡營養,以蔬菜水果為主,杜絕孩子吃零食。適量的補鈣可有助睡眠。

    3、食療:牛奶、小米湯、鱔魚湯等可健脾益氣,勿食寒涼食物,睡前兩小時喂些蜂蜜水有補中養脾,消除煩躁的功效。寶寶最好的營養口糧還是媽媽的母乳。堅持餵養一年母乳對寶寶好處多多。

    4、及時注意給寶寶保暖,避免寶寶受涼,引起腸胃不適。

    5、帶寶寶適量鍛鍊身體,可促進寶寶腸胃蠕動。

    營養過剩

    注意寶寶飲食衛生,切勿暴飲暴食,可少食多餐。如蛋白質攝入量過高等。這裡很多家長害怕寶寶長身體沒吃飽,而給寶寶過度餵食,此舉非常不可取。

    如果寶寶食慾不振,可暫斷寶寶吃飯,勤給寶寶喂水,等寶寶餓了自然會主動吃飯,家長千萬不要妥協給寶寶吃零食。

    改善寶寶脾胃虛弱還是要以母乳為主,輔食為輔,萬不可用輔食替代母乳。寶寶還小,脾胃虛弱還需慢慢調理,控制寶寶飲食。

  • 13 # 兒科醫生王玲

    你好,感謝邀請!對於寶寶出現積食腹脹的原因,可能是寶寶消化不良導致的,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情況,不能讓寶寶一次性吃太多或者暴飲暴食。還要注意不能讓寶寶服用一些難以下嚥的輔食或者油膩辛辣的食物,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一些促進消化的食物或者藥物,如山楂或健胃消食來進行調理,但是要少吃健胃消食片,避免寶寶對其產生依賴性。

    兒科醫生提示:家長要注意寶寶“一日三餐”要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儘量不要吃油炸、膨化等食品,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做戶外運動,可以帶著孩子進行散步。為了促進消化,家長還可以給寶寶喝一些酸奶或者牛奶,補充腸道的益生菌。

  • 14 # 營養師子菁

    首先就是要停止給寶寶餵食了,如果經常性的積食腹脹,注意給孩子喂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打成糊狀的食物更好消化),看孩子有沒有牛奶過敏,其次一次不要喂的太多,少量多餐。

  • 15 # 小中醫邱邱—脾胃

    總有人問,孩子出現了積食怎麼辦?益生菌有幫助嗎?山楂片呢?要給孩子來一片健胃消食片嗎?什麼?親戚說要給孩子提背?……這些方法靠譜嗎?

    大家經常提到的“積食”其實指的就是消化不良。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消化問題,可見於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吃得太多太快、食物過於辛辣油膩、精神壓力過大等都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和狀況也會引起消化不良,例如胃食管反流(病)、膽囊炎、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腸易激綜合徵、乳糖不耐受、消化性潰瘍等。

    兒童如果出現消化不良會感到上腹部疼痛,並常伴有腹脹、燒心、打嗝、噁心等症狀。“燒心”其實和心臟並沒有什麼關係,是胃酸逆流進入食管引起的燒灼感、反胃、胸骨後疼痛等感受,這也叫胃食管反流(出現反流症狀的人,不一定就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大多數嬰兒餵食後都會有一些反流(例如每天偶發性的溢奶),一般不伴有不適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他們可以吃固體食物後,胃食管反流的症狀通常就會消失

    寶寶積食,普遍有以下幾種症狀

      ☞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脹,肚子疼。

      ☞ 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撥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

      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皮色發黃、精神萎靡、大便乾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

      嚴重者甚至引起孩子發燒,咳嗽等,長期積食會誘發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積 食 的 危 害

      積食常發生在嬰幼兒,因為孩子還小並不知道飢飽,家長監管上有所放鬆,導致孩子在飲食上沒有自控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

      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對於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來。

      如果積食不及時盪滌,在腸胃系統上就會向縱深發展,導致孩子脾胃發育受到抑制,形成頑固性消化不良---“疳積”。

      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卻肚子很大,就屬於這個情況。

    01、積食與舌苔剝落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

      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燻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02、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

      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03、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鬱而化熱、聚溼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溼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

      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鬱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

    通用取穴

    補脾經200次(見圖1),揉板門150次(見圖2),摩腹150次(見圖3),按揉脾俞50次(見圖4),按揉胃俞50次(見圖5),捏脊3遍(見圖6)。

    補脾經 部位在拇指末節橈側緣,屬線狀穴。用大拇指向心推為補,稱補脾經;離心推為瀉,稱瀉脾經;來回推為清,稱清脾經。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瀉脾經能清熱利溼,化痰止嘔;清脾經能運脾消積。

    揉板門 部位在手掌大魚際部,屬面狀穴。用拇指端在大魚際中點揉,稱揉板門。揉板門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清熱理氣的作用。

    摩腹 部位在腹部,屬面狀穴。用掌或指摩法,稱摩腹。順時針摩為瀉;逆時針摩為補。順時針摩能消食,理氣,通便;逆時針摩能健脾止瀉。

    按揉脾俞 部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點狀穴。用兩拇指或示、中二指同時按揉,稱按揉脾俞。按揉脾俞有健脾胃,化食積,祛水溼的作用。

    按揉胃俞 部位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點狀穴。用兩拇指或示、中二指同時按揉,稱按揉胃俞。按揉胃俞有健脾開胃,消積化滯的作用。

    捏脊法 用雙手拇指和示、中指相對,做捏物狀手形沿脊柱兩側,自腰骶捏起面板不斷向上捏至大椎處。每捏3下,需用力提1下。

    加減取穴

    性情急躁

    加清心經100次(見圖7),清肝經100次(見圖8)。

    清心經 部位在中指末節掌面正中線,屬線狀穴。用拇指或示、中指推,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瀉。本穴宜清不宜補,或補瀉兼施,來回推之,稱清心經。清心經有清心火,利小便,補心血的作用。

    清肝經 部位在示指末節掌面正中線,屬線狀穴。用拇指或示、中指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清,稱清肝經。此穴宜清不宜補。若肝虛可用補腎經代之(因腎屬水,能生肝木)。清肝經有平肝瀉火,息風鎮驚的作用。

    便秘

    加退六腑50次(見圖9),揉膊陽池50次(見圖10),單用順時針摩腹。

    退六腑 部位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的一直線,屬線狀穴。用拇指或示、中指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退六腑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揉膊陽池 部位在前臂外側一窩風上3寸,屬點狀穴。用指端揉稱揉膊陽池。揉膊陽池有消積化滯,清熱通便的作用。

    便溏

    摩腹以逆時針為主,加揉龜尾100次(見圖11),推上七節骨100次(見圖12)。

    揉龜尾 部位在尾骨端,屬點狀穴。用拇指或中指揉,稱揉龜尾。揉龜尾有調理大腸,止瀉通便的作用。

    推上七節骨 七節骨的部位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線,屬線狀穴。用拇指或示、中指自尾骨端向上推,稱推上七節骨;自命門穴向下推,稱推下七節骨。推上七節骨能溫陽止瀉;推下七節骨能清熱通便。

    注意事項

    餵養的次數 宜少食多餐,因人而異。

    餵養的數量 要適量,不要強求吃得多。餵給的營養物質必須適量,而不是越多越好。

    餵養的品種 每次及每天餵養的品種不宜太雜,需根據小兒消化功能的強弱來選擇新增。

    輔食的選擇 嬰兒可選食米湯、菜湯、米糊、菜泥等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幼兒可選加具有健脾又易消化的固體食品。還可長期食用山藥、薏苡仁粥、健脾八珍糕等。

    習慣的養成 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飯前應少食或不吃零食,平時應少吃油膩、煎炸、甜黏及膨化食品。

    營養的概念 是指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而不是家長給予多少的概念。如果小兒消化吸收功能不好,餵養的越多反而有害無益,甚則損傷脾胃,加重厭食。

  • 16 # 媽媽小百科

    對於積食通常的手法有:

    1、揉板門50~100次

    2、運內八卦50~100次

    3、補胃經、補脾經、推四橫紋 。

    捏脊治積食的小技巧:

    1、手法要輕,寶寶太嬌嫩,受不了大力氣。

    2、肚子餓的時候或睡覺前捏,效果最好。

    3、捏的時候讓寶寶最好趴在腿上,不要趴在床上,兩腿空隙留給寶寶肚子。

    4、要用按摩油,寶寶肌膚嫩,沒有按摩油容易擦傷。

    自尾椎向上捏,其中有兩次都發出“嗒”的聲音,這就表示小孩確實積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