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只知道: 1、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2、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 ~~[宋]汪洙《神童詩》 3、陌上濛濛殘絮飛,杜鵑花裡杜鵑啼。 ~~[宋]晏幾道《鷓鴣天/陌上濛濛殘絮飛》
96
回覆列表
  • 1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1.《送梓州李使君》唐代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杜鵑花》[ 宋 ] 易士達

    輕剪梢頭薄薄羅,子規湔血恨難磨。

    園林莫道香飛盡,嫩綠枝頭不用多。

    3.《杜鵑花》[ 宋 ] 楊巽齋

    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

    4.《杜鵑花》[ 宋 ] 舒嶽祥

    杜陵野老拜杜鵑,念渠蜀王身所變。

    我今流涕杜鵑花,為是此禽流備濺。

    嗟哉杜宇何其愚,萬事成敗皆斯須。

    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讓放弒皆丘墟。

    汝初一身今百億,凝滯結戀胡為乎。

    爾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謝豹何區區。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圖。

    百億禽分百億花,數若恆河沙復沙。

    此花開時此鳥至,青楓苦竹為其家。

    錦官玉壘不可念,翠華黃屋天之涯。

    不聞十月杜鵑鳥,只見十月杜鵑花。

    5.《杜鵑花》[ 唐 ] 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6.《杜鵑花》[ 宋 ] 李時可

    杜鵑躑躅正開時,自是山家一段奇。

    莫據眼前看易厭,帝城只賣擔頭枝。

    擴充套件資料: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讚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裡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宋代對杜鵑花的栽培又有新的發展,詩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鵑花於庭院:“造物私我小園林,此花大勝金腰帶。”南宋《鹹淳臨安志》:“杜鵑,錢塘門處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蘇東坡有南漪堂杜鵑詩,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說明杜鵑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見。

    明代,對杜鵑花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入瞭解,如志涼《水昌二芳記》,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關於杜鵑花的品種、習性、分佈、應用、育種、盆栽等記載。如1563年《大理府記》中,記載杜鵑花譜有47個品種,大理的崇聖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種杜鵑,並育成五色復瓣品種,《草花譜》記有“杜鵑花出蜀中者佳,謂之川鵑,花內十數層,色紅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層,色淡”。

    清代,已經有了杜鵑花的盆景造型,朱國楨《湧幢小品》記有“杜鵑花以二、三月杜鵑鳥鳴時開,有兩種,其一先敷葉後著花(先葉後花)色丹如血;其二先著花後敷葉(先花後葉)色淡,人多結縛力盤盂翔鳳之狀”之名。而且,對杜鵑花的栽培已有一整套的經驗,記載也多,如《花鏡》《廣群芳譜》《滇南新語》《盆玩偶錄》等。嘉慶年間(1796-1820)《蘇靈錄》將杜鵑花盆栽列為“十八學士”第六位。道光年間(1821-1850)《桐橋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鵑、山茶、山鵑”的記載,說明此時中國內已引入國外杜鵑栽培了。

  • 2 # 晨鐘點燈

    關於杜鵑花的詩句篇1: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採玉歌》:

    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嫋嫋。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塗《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唐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無名氏《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15、宋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

    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談還喜共,經年勞逸固難齊。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17、宋蘇軾《築堤》詩:

    六橋橫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煙空。昔日珠樓擁翠鈿,女牆猶在草芊芊。東風第六橋邊柳,不見黃鸝見杜鵑。

    18、宋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杜鵑)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19、宋賀鑄《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20、宋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

    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雲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里,難將此恨流去。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樑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虜。

    21、宋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22、宋秦觀《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23、宋朱敦儒《臨江仙》:

    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迴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關於杜鵑花的詩句篇2:

    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嫋嫋。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一園紅豔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

  • 3 # 溫海燕子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自唐代以來,吟詠杜鵑花的詩不絕於耳。在古詩詞中,杜鵑花究竟有什麼樣的韻味與色彩,下面例舉幾首詩詞和大家一起品味。

    一、《宣城見杜鵑花》 [唐]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二、《曉行道旁杜鵑花》 [宋] 楊萬里

    泣露啼紅作麼生,開時偏值杜鵑聲。

    杜鵑口血能多少,不是徵人淚滴成。

    三、《杜鵑花》 [唐] 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四、《寒食日題杜鵑花》 [唐] 曹松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五、《杜鵑花詞》 [唐] 施肩吾

    杜鵑花時夭豔然,所恨帝城人不識。

    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

    六、《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 [唐] 李鹹用

    若比眾芳應有在,難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為性疏南國, 朱槿操心不滿旬。

    留得卻緣真達者,見來寧作獨醒人。

    鶴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條出四鄰。

    七、《杜鵑花》 [唐] 方幹

    未問移栽日,先愁落地時。

    疏中從間葉,密處莫燒枝。

    郢客教誰探,胡蜂是自知。

    週迴兩三步,常有醉鄉期。

    八、《杜鵑花》 [宋] 楊巽齋

    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

    九、《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 [宋] 蘇軾

    南漪杜鵑天下無,披香殿上紅氍毹。

    鶴林兵火真一夢,不歸閬苑歸西湖。

    十、《杜鵑花》 [宋] 易士達

    輕剪梢頭薄薄羅,子規湔血恨難磨。

    園林莫道香飛盡,嫩綠枝頭不用多。

    十一、《白杜鵑花》 [宋] 楊公遠

    從來只說映山紅,幻出鉛華奪化工。

    莫是杜鵑飛不到,故無啼血染芳叢。

    十二、《白杜鵑花》 [宋] 於石

    蜀帝魂銷恨不窮,野花開落倚東風。

    吻幹無復枝頭血,幾度啼來染不紅。

    十三、《杜鵑花》 [宋] 丘葵

    望帝千年魄,春山幾度風。

    聲聲向誰白,歲歲作花紅。

    寂寞荒煙裹,妖嬈細雨中。

    可憐濺成血,無復見蠶叢。

    十四、《杜鵑花》 [宋] 董嗣杲

    樹底催歸咽一聲,夕陽噴恨入繁英。

    枝枝血染花風晚,萼萼愁開穀雨晴。

    尚有春魂遺萬古,豈無月色照三更。

    冤紅遮莫隨流水,最撓天涯蜀客情。

    十五、《杜鵑花得紅字》 [宋] 真山民

    愁鎖巴雲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十六、《杜鵑花》 [宋] 舒嶽祥

    杜陵野老拜杜鵑,念渠蜀王身所變。

    我今流涕杜鵑花,為是此禽流備濺。

    嗟哉杜宇何其愚,萬事成敗皆斯須。

    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讓放弒皆丘墟。

    汝初一身今百億,凝滯結戀胡為乎。

    爾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謝豹何區區。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圖。

    百億禽分百億花,數若恆河沙復沙。

    此花開時此鳥至,青楓苦竹為其家。

    錦官玉壘不可念,翠華黃屋天之涯。

    不聞十月杜鵑鳥,只見十月杜鵑花。

    何必看花與聽鳥,老夫日日自思家。

    十七、 《題臥屏十八花·杜鵑花》 [宋] 葛立方

    雲昏水暖草萋萋,空谷無人獨杖藜。

    卻憶西江石樓老,送春花下子規啼。

    以上只例舉了十七首詩詞。只要用心去找,有關杜鵑花的詩詞可能還有更多,由此可以看出,從古到今對杜鵑花喜愛的人非常多,當然,如果您有雅興的話也可以自創一首。

  • 4 # 黃晨一劍

    關於杜鵑花的古詩句

    寫回答共5個回答

    roger_6

    知道合夥人教育行家 關注成為第527位粉絲

    宋陳允平《望江南》:“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採玉歌》:

    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嫋嫋。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塗《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 5 # 俗氣00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唐 ·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思鄉的主題,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看似對仗,其實對得又不甚工。詩句把“一”“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迴,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杜鵑花

    唐 · 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舟行省暮

    宋 · 方岳

    半篙新綠落寒沙,芳草王孫自物華。

    春事已隨蝴蝶夢,人情猶有杜鵑花。

    百物易盡一彈指,兩曜不停雙轉車。

    手種雨苗今老大,滿山鱗甲動龍蛇。

    用典精切,文氣紆徐暢達

  • 6 # 四維求索

    杜鵑花又名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系杜鵑花科落葉灌木。我國約有530餘個品種,盛開時千姿百態,大多以鮮紅豔麗為主。傳說杜鵑花是由一種鳥吐血染成的。

    我國古代描寫杜鵑花的詩詞名句數不勝數,今選若干於下: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杜鵑躑躅正開時,自是山家一段奇。

    莫據眼前看易厭,帝城只賣擔頭枝。

    —— 宋 ·李時可《杜鵑花》

    輕剪梢頭薄薄羅,子規湔血恨難磨。

    園林莫道香飛盡,嫩綠枝頭不用多。

    ——宋·易士達《杜鵑花》

    夏圍初結。綠深深處紅千疊。杜鵑過盡芳菲歇。只道無春,滿意春猶愜。

    折來一點如猩血。透明冠子輕盈帖。芳心蹙破情憂切。不管花殘,猶自揀雙葉。

    ——宋·程垓《醉落魄·賦石榴花》

    熊山美,十里織雲霞。豔麗無瑕焉媚俗,芬芳有譽不爭譁。天地毓奇葩。

    羅澍生《憶江南.十里杜鵑》

    上述作品,或虛寫,或實寫,或擬人,或比喻,或憂思,或淒美。總之,充分表達出作者的聯想能力,從不同側面生動地描寫杜鵑花的各種形態,真可謂琳琅滿目,飛珠吐玉!

  • 7 # 陌上竹原創詩詞

    1.“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一一辛棄疾的巜定風波 賦杜鵑花》婉訴花開,盡顯花韻。

    2.“蜀國曾聞子規啼,宣城還見杜鵑花”一一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滿地思鄉之情縈懷。

    3.“輕剪稍頭薄薄羅,子規湔血恨難磨”一一易富言的巜杜鵑花》以修代贊,突顯了杜鵑花的高潔。

    4.“啼魄一天涯,怨入芳華。可憐零血染煙霞一一高觀國的《浪淘沙 杜鵑花》一片哀婉,深悵故國難回。

    5.“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一一楊巽齋的《杜鵑花》花人相照,滿滿都是戀家的真、痴,哀別的深、遠。

    6.“江南寒食催花候,腸斷無聲莫喚歸”一一陳至言的《白杜鵑花》以無聲訴有聲,更顯思歸情切。

    7.“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一一辛棄疾的《賀新郎》惜花凋,嘆春逝,感慨時光匆匆。

    8.“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一一文天祥的《金陵驛》挙拳愛國心,深深憂國情。

  • 8 # 為你開到荼蘼

    描寫杜鵑花的詩詞句都有哪些,是指誰的詩詞句?我自己寫的可以嗎?杜鵑花在我們山區老家叫做映山紅,顏色火焰一樣紅,橫臨在懸崖峭壁上,每到春天我們上山時,就要冒著危險攀上懸崖,採下幾束來。映山紅的花瓣是可以吃的,滋味酸甜酸甜的。我非常非常喜愛映山紅,她是我童年最鮮豔最美麗的回憶,我在很多詩裡都提到過她。去年寫給母親的那首《再也憶不起你美麗的容顏》裡有這麼幾句:

    。。。。。。

    那蕎麥花詩意的朦朧沁人的清香

    映山紅花瓣的火焰和酸甜

    都是因為有你啊有你

    。。。。。。

    好多年前寫的那首《我想要——那束映山紅》,開頭大概是這樣寫的:

    我想要——那束映山紅

    她遠在山巔,橫臨在懸崖,

    火焰一樣,跳動在風中

    那是我童年時紅領巾的顏色

    是我青春的顏色愛情的顏色

    是我鮮血的顏色生命的顏色

    。。。。。。

    至於其他詩詞是怎樣描寫杜鵑花的,我一時想不起。

  • 9 # 寶貝國學愛朗讀

    1. 《宣城見杜鵑花》 [唐]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定風波(杜鵑花)》[宋]辛棄疾

    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

    卻解啼教春小住。風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一似蜀宮當日女。無數。猩猩血染赭羅巾。

    畢竟花開誰作主。記取。大都花屬惜花人。

    3.《杜鵑花得紅字》[宋] 真山民

    愁鎖巴雲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4.《杜鵑花》[唐] 方幹

    未問移栽日,先愁落地時。

    疏中從間葉,密處莫燒枝。

    郢客教誰探,胡蜂是自知。

    週迴兩三步,常有醉鄉期。

    5.《杜鵑花詞》[唐] 施肩吾

    杜鵑花時夭豔然,所恨帝城人不識。

    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

    6.《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唐] 李鹹用

    若比眾芳應有在,難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為性疏南國,朱槿操心不滿旬。

    留得卻緣真達者,見來寧作獨醒人。

    鶴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條出四鄰。

    7.《送杜鵑花》[唐] 吳融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

    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8.《題臥屏十八花·杜鵑花》[宋] 葛立方

    雲昏水暖草萋萋,空谷無人獨杖藜。

    卻憶西江石樓老,送春花下子規啼。

    9.《杜鵑花》宋代: 丘葵

    望帝千年魄,春山幾度風。

    聲聲向誰白,歲歲作花紅。

    寂寞荒煙裹,妖嬈細雨中。

    可憐濺成血,無復見蠶叢。

    10.《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宋代:蘇軾

    南漪杜鵑天下無,披香殿上紅氍毹。

    鶴林兵火真一夢,不歸閬苑歸西湖。

    擴充套件資料: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讚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裡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宋代對杜鵑花的栽培又有新的發展,詩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鵑花於庭院:“造物私我小園林,此花大勝金腰帶。”南宋《鹹淳臨安志》:“杜鵑,錢塘門處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蘇東坡有南漪堂杜鵑詩,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說明杜鵑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見。

    明代,對杜鵑花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入瞭解,如志涼《水昌二芳記》,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關於杜鵑花的品種、習性、分佈、應用、育種、盆栽等記載。如1563年《大理府記》中,記載杜鵑花譜有47個品種,大理的崇聖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種杜鵑,並育成五色復瓣品種,《草花譜》記有“杜鵑花出蜀中者佳,謂之川鵑,花內十數層,色紅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層,色淡”。

    清代,已經有了杜鵑花的盆景造型,朱國楨《湧幢小品》記有“杜鵑花以二、三月杜鵑鳥鳴時開,有兩種,其一先敷葉後著花(先葉後花)色丹如血;其二先著花後敷葉(先花後葉)色淡,人多結縛力盤盂翔鳳之狀”之名。而且,對杜鵑花的栽培已有一整套的經驗,記載也多,如《花鏡》《廣群芳譜》《滇南新語》《盆玩偶錄》等。嘉慶年間(1796-1820)《蘇靈錄》將杜鵑花盆栽列為“十八學士”第六位。道光年間(1821-1850)《桐橋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鵑、山茶、山鵑”的記載,說明此時中國內已引入國外杜鵑栽培了。

  • 10 # 神經別苑

    、杜鵑花種類繁多,分佈廣泛,生態環境複雜多樣,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百里杜鵑,十里飄香”之美譽。

    白居易有寫: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

    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豔中閒。

  • 11 # 漫語朝夕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節。

    期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的一枝開。

    月落子規啼,滿庭山杏花。

    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 12 # 華傑文化創意工作室

    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杜鵑花因而得名。杜鵑與迎春花爭相開放,給寒冷了一冬的人們帶來春的訊息,更給多愁善感的詩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古今寫杜鵑花的詩詞多是借杜鵑花傷時感世,託物抒情。下面,我就選幾首此類詩作以饗提問者和愛好者。

    宣城見杜鵑花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杜鵑花/方千

    未問移栽日,先愁落地時。疏中從間葉,密處莫燒枝。

    郢客教誰探,胡蜂是自知。週迴兩三步,常有醉鄉期

    送杜鵑花/吳融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

    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杜鵑花得紅字/真山民

    愁鎖巴雲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杜鵑花/楊巽齋

    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

    杜鵑花漫興/張獻翼

    花花葉葉正含芳,麗景朝朝夜夜長。

    何事江南春去盡,子規聲裡駐年光。

    杜鵑花 / 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杜鵑花·杜鵑花發 / 秋瑾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幸福的婚姻會影響孩子健康的成長心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