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朝代名字前面加前後、南北、東西等,都是後人做的,那麼在當時,東魏與西魏相互怎麼稱呼?
25
回覆列表
  • 1 # 滻灞書房

    北魏王朝在經歷了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後,遷都來到河洛之地的鮮卑貴族迅速的腐化了。

    北魏朝廷與北方的漢族大姓們相互政治合作,漢族的大戶們也加入了北魏的上層政治中去,從而形成了以鮮卑族皇族為主、漢族等共同參與的政權。這個政權由於有了大量漢人的參與,民族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緩和,然而由於改制用力過猛,在鮮卑內部出現了裂痕,乃至於分裂 !鮮卑貴族中的保守派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他們拒絕漢化。此時北魏朝廷由來已久的民族矛盾已經轉化為階級矛盾,此時種姓不再是主要的矛盾,政治地位才是鬥爭的根源。在強勢皇帝孝文帝在位時,反漢化勢力就蠱惑太子發動北逃時間,孝文帝只好以斬殺太子來震懾各方!由此可見,鮮卑貴族的內部衝突程度。

    孝文帝死後的二十多年裡,這種矛盾進一步的發展、醞釀。終於在孝明帝正光六年,在北魏的後方,陰山草原一線發生了改寫歷史走向的六鎮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引發了關隴與河北的大起義!這三股勢力,共同向洛陽朝廷發難,北魏朝廷用盡了全部國力,勉強與各方打成平手,相互僵持在一起。就在六鎮起義的同時,坐鎮晉陽的契胡族酋長爾朱榮廣納英才,將六鎮的中下級政治勢力全部納入麾下。爾朱榮帶領著這些英才以及契胡族部曲起兵,直插洛陽朝廷,一舉攻克了北魏政權,誅殺胡太后和小皇帝,並且發動了“河陰之變”,將洛陽朝廷的高層官員和洛陽顯貴全部誅殺,死者兩千餘人!

    爾朱榮取代了洛陽朝廷,然後再立北魏宗室為傀儡皇帝。自己帶領著親兵將河北的葛榮起義剿滅,派遣族侄爾朱天光和賀拔嶽、侯莫陳悅、宇文泰等降平定了關隴起義。爾朱榮的權威達到了頂峰,他把爾朱家族的重要成員全部安排在朝廷要職和地方要害。爾朱家族從朝廷到地方徹底控制了北魏的天下!

    然而,隨著爾朱榮的跋扈擅權,傀儡的魏帝越發不能容忍,利用爾朱榮朝見的機會,猛下殺手,一舉將爾朱榮誅殺!此舉雖然乾淨利落,然而卻真正將北魏朝廷推向了萬劫不復!爾朱家族的勢力不能善罷甘休,立即組成聯軍向洛陽朝廷發難,踏平了朝廷,誅殺了魏帝。但是由於爾朱家族人多勢雜,內部鬥爭傾軋不斷,又沒有主心骨籠絡各方人才。因此,當年追隨爾朱榮的人就紛紛自謀出路。

    首先是高歡以出鎮河北為由,打算慢慢脫離爾朱氏。隨後,一大批人才由聚集在高歡手下,最後,高歡徹底與爾朱氏決裂,並聯合各方剿滅了爾朱氏,取得了北魏的實際控制權。就在同時,關隴爾朱天光集團中,由於爾朱天光本人東歸後,參與爾朱氏之爭,脫離了關隴集團。而關隴勢力就由賀拔嶽接管,不久賀拔嶽為侯莫陳悅所害,宇文泰又全盤接收了關隴勢力。

    從而,形成了以宇文泰為首的關隴勢力與高歡為首的山東勢力的對立態勢!北魏朝廷從六鎮起義開始,到此時的宇文泰與高歡的對立,形勢才基本固定下來。

    高歡取代了爾朱榮,把持著北魏朝廷,立元修為皇帝,是為北魏孝武帝(宇文泰集團稱孝武帝,高歡集團稱出帝)。孝武帝不滿高歡的專政,公開與高歡決裂,高歡當機立斷,從晉陽打到洛陽,孝武帝只好帶著眾人逃到關中,去投奔宇文泰。

    宇文泰也接收了孝武帝,不久就鴆殺了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這個被後世史學家認為是西魏。孝武帝的出逃,高歡另立了新的北魏皇帝,後世史學家認為是東魏。

    從此,北魏徹底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但是掌權的分別是高歡和宇文泰。鮮卑皇族徹底喪失了實際統治權。

    對東魏而言,認為元修拋棄了朝廷、拋棄了百姓,根據儒家的理論“為百姓而設天子,非為天子而設百姓”,高歡的東魏集團認為自己是北魏的真正繼承者,而貶稱西魏為‘’僭偽‘’。

  • 2 # 只愛潘多拉

    東魏和西魏都是“後人”的說法,站在東魏和西魏兩家自己的立場上,題目的問題是當時他們互相怎麼稱呼對方,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魏國,沒有什麼東魏或西魏!”

    北魏末年權臣高歡控制朝政,末代皇帝孝武帝不甘心受制於權臣,想要擺脫高歡的控制,當時佔領關中的軍閥宇文泰對孝武帝表現得很忠心,孝武帝於是天真地以為跟著宇文泰會比跟著高歡的日子要好過。

    當時高歡的大本營在晉陽,而魏國的首都在洛陽,534年夏,魏孝武帝趁高歡不在洛陽,自己導演了一場跑路的大戲,他先是下詔南征,聲稱要去討伐梁朝,暗地裡準備人馬,實際上趁機帶著親信從洛陽西逃去長安。孝武帝跑路後,高歡曾派人去勸孝武帝回洛陽,孝武帝當然不理他。

    534年10月,高歡派人給孝武帝送去最後通牒,說只要陛下回來,一切如舊,你還當你的皇帝,如果不肯回來,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就只有另立新皇帝了。於是高歡召叢集臣,擁立清河王世子為新皇帝,是為孝靜帝。

    高歡擁立孝靜帝,造成北魏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北魏變成東魏和西魏,可是站在東魏高歡一派的立場,孝武帝的跑路,是拋棄自己的群臣投靠割據關中的軍閥,高歡擁立孝靜帝登基,意味著孝武帝依靠宇文泰建立的西魏是地方割據政權,孝武帝的皇位已經被孝靜帝取代,西魏不過是北魏的軍閥擁立孝武帝非法割據一方罷了。

    孝武帝死後,高歡跟大臣們商議要不要為孝武帝服喪,大家都說皇上都不要我們了,我們還跟他服什麼喪啊,現在全國跟孝武帝有關係的,就是前皇后高氏(高歡的女兒,孝武帝曾娶高歡的女兒為皇帝,孝武帝跑了以後,高歡的女兒沒有跑)跟他有關係,讓前皇后高氏為孝武帝服喪就行了。最後東魏也沒給孝武帝舉行國喪,只讓高歡的女兒以前皇后的身份給孝武帝服了喪而已 。可見,站在東魏立場上,已經不承認孝武帝是合法的皇帝了。

    但站在西魏宇文泰一方的立場,孝武帝是你高歡自己擁立的北魏的惟一合法的皇帝,現在孝武帝跑到我這裡來了,意味著北魏的首都從洛陽遷到了長安,這只是遷都,不是改朝換代,孝武帝到長安得到宇文泰的擁戴重建朝廷,可是,皇帝還是以前的皇帝,朝廷還是以前的朝廷,反倒是高歡,是逼迫孝武帝這個惟一合法的皇帝逃亡的逆賊啊!高歡擁立孝靜帝,就是謀反篡位,孝武帝和宇文泰一方自然不承認孝靜帝是合法的皇帝。

    本來從合法性上講,宇文泰有了孝武帝,比高歡是更佔理的,可是孝武帝到了長安,跟宇文泰也搞不好,宇文泰一氣之下,讓人送毒酒,居然把孝武帝給做掉了,重新擁立了新皇帝,這樣宇文泰跟高歡就沒什麼兩樣了,你倆大哥莫說二哥,都是逆賊了!

    有意思的是,孝武帝死後的第二年東、魏雙方開戰,在宣戰詔書中,西魏說打東魏是要“掃除兇醜”,東魏說打西魏是要“討伐逆徒”,所以東魏是不會叫西魏為西魏的,只會叫逆徒,西魏也不會叫東魏為東魏,只能叫兇醜,也就是雙方都不承認對方就是了。北魏實質上是分裂了,但在法理上並沒有分裂,因為雙方互相視對方為謀反,並不承認北魏已經是兩個國家。

  • 3 # 福垊

    話說北魏權臣高歡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著北魏皇帝元修。可人元修不甘心、不認命,堅決不向漢獻帝學習,憑什麼要我做漢獻帝啊?但為君子能屈能伸,更何況是皇帝。在洛陽的元修就一直假裝是漢獻帝,而高歡也很滿意很歡樂。元修趁高歡歡樂疏於防備之際。以伐梁朝的名義,三十六計,就走為上了。一路向西,喊著泰泰救朕一路狂奔,就到了長安。

    皇帝跑了,高歡哭笑不得,就定他個“叛國罪”,然後昭告天下廢除元修,重立新君——還是傀儡。後來這個傀儡還想學元修逃跑,被高歡的兒子高澄發現了。就問皇帝你為什麼早飯,傀儡當時就激動地說:“從來都是權臣早飯,哪有皇帝早飯?”高澄當時就哭了,不是怕是很尷尬,才假裝是怕。高歡立的皇帝我們稱之為東魏。

    這個泰泰不是太太的通假字,而是一世英雄宇文泰。就是那個建立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體系的哪位。元修以為解放了,誰知道卻是逃了狼窩又入虎穴。原來高歡是董卓,宇文泰是曹操。本來正統皇帝在手,他完全可以這個理由打高歡,但他弄死了元修。因為憤怒的元修不做漢獻帝,也就落了個曹魏高貴鄉公的下場。宇文泰就立了個聽話的新君,他也要好好過過曹操的癮。這個政權就是我們所說的西魏。

    上段說了,宇文泰不以正統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討伐高歡是有原因的。第一、皇帝得不到臣民的擁護了。第二、他宇文泰也打不過高歡啊!何必找打!高歡的地盤是當時三國(西魏、東魏、梁)中最小的,但是卻是三國中,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實力最強。於是高歡就搞起來你不打我,我也打你,我要統一魏國。這樣兩方都以魏國的名義開始拉鋸戰了。

    元修剛到宇文泰那裡,就大罵高歡(東魏)是兇醜,還要跟他的丞相泰哥(tiger,宇文泰)滅了他。高歡回罵宇文泰(西魏)是逆徒。他們都以魏國正統自居,高歡實力強就打宇文泰,結局竟然是宇文泰勝多敗少。有一次宇文泰差點被高歡大將彭樂活捉,宇文泰說:我活著你才能活得更好。我死了,你就是韓信的下場。彭樂也就拿了宇文泰的錢,聽了他的話,放了他的人。究其原因高歡太驕傲、太大意,關鍵是彭樂太容易被忽悠了。550年高歡的次子高洋逼皇帝禪讓,建立齊國,史稱北齊。七年後,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支援下逼皇帝禪讓,建立周國,史稱北周。北周後來滅北齊,從而統一北方。而後北周被隋朝取代,滅了陳朝,於是天下重歸一統。

  • 4 # 白衣流觴

    1、查了幾本史書,上面記載那個時代人物提到對方時常用”賊“或者”東賊“、”西賊“之類來代指,原文太長就不照抄了。不過,即使是史書上的記載,也不可能是當事人的原話。最可靠的稱謂還是要依據出土的文獻,樓主真想知道的話可以花時間去查檢視。

    2、東魏和西魏都是從北魏衍生出來的政權,雙方皆認為自己是正統,對對方的全部地盤擁有主權,而對方是叛亂分子,所以自然不可能互相承認的。

    3、既然互相之間不承認政權的合法性,那也就不太可能用”國“來稱呼對方。

  • 5 # 清水空流

    二者皆自認為自己是正統,天授人權,而對方是亂臣賊子。王莽復生。二者肯定是互不承認的,具體稱呼應該“逆賊”“偽逆”。私下也可能喊宇文賊,高逆。南北朝時期第一個有資格統一天下的國家就是北魏,但由於爾朱榮叛亂和胡太后亂政,引發宇文泰和高歡崛起,最終引發北魏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後來二人兒子篡位,成立北周和北齊。宇文泰小字黑獺,漢化鮮卑人。西魏權臣。絕對是南北朝第一武將,第一軍事家。而且還是隋唐兩代的奠基者,最大的功績是創立府兵制,鮮卑舊八部製為基礎,立八柱國。高歡,字賀六渾,河北人,是鮮卑化漢人。東魏權臣。高歡和宇文泰都是爾朱榮麾下出身。後來平定爾朱氏叛亂,成為一代梟雄。

    在公元532年,在鄴城駐守高歡已經是羽翼豐滿了,公然責罵爾朱兆是亂臣賊子,爾朱兆大怒,領兵與與高歡首次交兵,被高歡殺的大敗。爾朱家族立即聯合起來對付忘恩負義的高歡。兵分四路二十萬大軍討伐亂臣賊子的賀六渾。高歡臨危不懼,自己帶領3萬人馬對抗20萬大軍。高歡帶著500敢死隊直逼中軍,一場鏖戰,爾朱兆大敗而回,全軍覆沒。高歡盡顯名將風範。隨機,高歡進兵洛陽。誅殺爾朱氏滿門,從新立北魏宗室元修為皇帝,也就是北魏孝武帝,從此以後北魏的皇帝和宗室徹底淪為權臣的木偶。高歡也不拿自己當外人,見元修的女兒漂亮,立即娶為大老婆,這樣又成為元修的女婿。

    孝武帝不甘心為傀儡,孝文帝在親信王思政的勸說下,想投靠在關中的大軍閥宇文泰,讓宇文泰與高歡互鬥,自己好坐收漁利。於是趁高歡領兵在外的時候,孝文帝加封宇文泰為尚書左僕射,把自己女兒給宇文泰當媳婦,(真下本)又下詔,罷免高歡職務,至此,孝武帝與高歡徹底公開決裂。孝武帝罷免高歡的職務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是一張廢紙。而那邊得到孝武帝支援的宇文泰在長安傳檄天下,說高歡如何上壓天子,下壓群臣,實屬曹操再世。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逃到了宇文泰的關中地區。

    孝武帝一路狼狽。好不容易逃掉長安附近。一代奸雄在長安附近把孝文帝接到自己的根據地,孝文帝本來以為到了長安就算勝利,實際上呢,就是才出狼窩,又入虎穴。皇帝一旦沒有了權力。實際上連百姓都不如。高歡數次寫奏摺。讓孝武帝回來(也知道他回不來)樣子做完以後,高歡回洛陽立北魏宗師元善見為北魏皇帝。從此北魏分裂成為高歡實際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實際控制的西魏。兩個活曹操第一回合打個平手。孝武帝在高歡那裡起碼還有些人身自由,在宇文泰這裡還不如在高歡那裡,孝武帝天天抱怨,天天在宮裡畫小人詛咒宇文泰,宇文泰一杯毒酒把孝武帝毒死了,隨記立宗室元寶炬為皇帝。和高歡一個樣。

    東西二魏的宇文泰和高歡都罵對方是亂臣賊子,是曹阿瞞(應該說,在攻擊對方時候,他們自己大概自己都想笑)二人一生一共打了五次會戰,二人各勝兩場,但在最關鍵的第五次會戰玉臂之戰裡。高歡敗北,不久就去世了。後來其子高洋登基以後,高歡被追尊為神武皇帝。公元557年宇文覺稱帝。追其父宇文泰為太祖文皇帝。

  • 6 # 噴子都是玻璃心

    東西魏時期,彼此稱為賊,或稱姓名小字。

    高歡說:“今諸將家眷多在關西,宇文黑獺常相招誘。” 就用宇文黑獺這個鮮卑小名來直呼宇文泰。

    北魏孝武帝西奔後,宇文泰釋出的檄文裡罵高歡說:“賊臣高歡,器識庸下,出自輿皂,罕聞禮義。”就罵他為賊。

    而兩魏五戰中,西魏賀拔勝單槍匹馬追擊高歡時,則在身後破口罵道:“賀六渾,賀拔破胡必殺汝也!”也是直呼高歡的鮮卑小名“賀六渾”。

    但等到北齊和北周相繼篡弒自立,彼此說話的語氣就好多了。只是一開始互不承認正同性與合法性。

    北周武帝宇文邕說:“高氏因時放命,據有汾、漳,擅假名器,歷年永久。”

    而越到後面,反而說話越客氣。

    首先是宇文護掌權的時候,得知生母一直都流落在北齊。老太太在北齊的控制下寫了一封信給宇文護。宇文護為了保護母親,回信的時候首次態度放軟,他說:

    “ 太祖(宇文泰)乘時,齊朝(北齊)撫運,兩河三輔, 各值神機。原其事蹟,非相負背。”

    直接稱對方為“齊朝”,還說兩國之間“非相負背”,這幾乎是以北周最高掌權者的身份,承認了北齊和北周具有相同的合法性。

    而北齊武成帝駕崩,北周武帝宇文邕還為他輟朝舉哀。並遵守“兵不伐喪”的古訓,暫停北周對北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到了宇文邕滅北齊的時候,俘虜了以北齊皇帝身份作最後抵抗的高延宗(後主高緯棄軍而走,群臣臨時推舉高延宗為帝)。史書是這麼說的:

    周武帝自投下馬,執其(高延宗)手。延宗辭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周武)帝曰:“兩國天子,有何怨惡,直為百姓來耳。勿怖,終不相害。”便復衣帽,禮之。

    你稱我為“至尊”,我稱你為天子。

  • 7 # 張子曰

    不難吧。想想我們怎麼稱呼臺灣,偽滿的。

    我們覺得人家是並列的兩個合法政權,

    人家可不這麼認為。

    帶蓋都叫對方偽魏吧。。。

    哈哈。。。

  • 8 # 潞明海明

    想想老蔣退守臺灣後海峽兩岸對彼此的稱呼就可見一斑了,大家當然都堅決認為自己是正統是代表正的一方,都想消滅對方完成國家的統一,所以相信不會有太好的稱呼,文雅含蓄一點的稱呼對方的政權為偽朝偽政府,更進一步則是直接冠以反賊、匪、反動派

  • 9 # 烈火柔魂ZL

    北朝開啟隋唐,準確的來說就是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這幾個政權改朝換代都是前後承接一脈相傳,所以從隋承接北周來說,西魏更具正統姓。

  • 10 # 張傑談史

    當然是互相把對方作為逆賊,作為叛徒,作為謀反者。

    因為無論是東魏還是西魏,都要建構起屬於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要建構這樣一個合法性,必須要做到的是,就是要否認對方是非法的。基於此,他們才不會以一個正常的心態去稱呼東魏西魏。

    所以在他們眼裡,對方都是偽,這也就很好理解了。

  • 11 # 世界人文通史

    “北魏大分裂事件”是指拓跋鮮卑人在中原地區建立的北魏王朝分裂成東魏、西魏兩個割據政權的事。

    其實,所謂的東、西兩個字只是後人為了區分所加上去的字首,實際上這兩個割據政權都自稱為“魏”朝,並用“逆賊”來稱呼對方。

    而且,東魏、西魏都是傀儡政權,真正的權利掌握在皇帝下面的權臣手中,所以這兩個王朝的壽命都非常地短。

    其中,東魏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只存在了16年;西魏稍微命長一點,存在了21年。東魏與西魏相互攻擊,各自都以正統的魏朝自居。雖然這兩個王朝都是從北魏之中分裂出來的,但相互往來的國書都稱對方是逆賊。

    當時,東魏與西魏稱南方的漢人政權南梁為“島夷”、“南蠻”;而南梁則稱東魏、西魏這兩個位於北方的政權為“北虜”和“索虜”。至於東魏和西魏之間,則相互用“逆賊”、“東賊”、“西逆”來打口水戰,用以證明自己才是魏朝正統。

    對於北魏王朝的分裂事件,《三字經》裡也有相關描述。《三字經.歷史篇》稱之為“元北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我解釋一下,這個北魏皇室原本是拓跋鮮卑人,複姓為“拓跋”,後來經過漢化改姓為“元”姓。

    北魏末年時,爆發了邊境的六鎮起義。在鎮壓起義過程中壯大的軍閥爾朱榮進京弒殺君主,禍亂北魏朝廷。爾朱榮死後,其軍隊主要被另一位軍閥高歡吞併。

    高歡擁立北魏王室元善見(東魏孝靜帝)為帝,以鄴城為中心建立了東魏王朝;控制關中地區的軍閥宇文泰則擁立北魏王室元寶炬(西魏文帝)為帝,以長安為中心建立了西魏王朝。

    不過,東、西魏都是傀儡政權,實際行政權利分別掌握在以高歡為首的晉陽高氏家族(漢族)和以宇文泰為首的長安宇文氏家族(鮮卑族)手中。權臣高歡、宇文泰二人為了爭奪中原的土地,常常藉著東魏、西魏的名義發動軍隊交戰,並相互指責對方是逆賊。

    值得一提的是,隋唐兩代帝王的祖先都是西魏權臣宇文泰麾下的將領,屬於鮮卑化的漢人。

  • 12 # Minecraft壞孩子

    東魏、西魏都是從北魏裡分出來的,他們都認為自已才是正統,都稱對方為"偽朝″認為對方大逆不到,是逆賊。而北魏會分裂,其定和孝文帝也有關係。因為他改革沒有做徹底就死了,讓一些貴族放棄改革反抗朝廷,從此北魏陷入了皇權內鬥。後面的六鎮起義,更是讓北魏統治者徹底崩潰。

  • 13 # 景觀歷史

    東西魏都是北魏分裂而來。 首先,他們都自稱魏,並且認為都是大魏的正統繼承者,在稱呼對方時肯定說他是偽政權,逆賊,等等侮辱性的名字。雖然都頂著一個魏字,但實際掌權者卻不是拓拔皇室,東魏為高氏,西魏為宇文氏,短短十幾年他們就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周,齊。

  • 14 # 弋北談古今

    哪有什麼稱呼,彼此都看不順眼,互相傾扎說對方是逆賊罷了。東魏和西魏都是後人為了區分這兩者,而把他們一個叫做東魏和西魏。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吧:

    【北魏】

    北魏由鮮卑拓跋族建立,在南北朝時期為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北魏前期如所有的朝代一樣,帝王有為,推行強力改革,國力發展,不斷強盛。魏孝文帝變法以後,遭到群臣阻礙,地主官僚階級腐敗嚴重,宮廷內部也出現了問題。再加上農民起義不斷,外有柔然入侵,北魏逐漸衰落。

    後來孝明帝被自己的母親靈太后毒死,另立元釗為帝。但是大柱國將軍爾朱榮以為孝明帝報仇為藉口率領大軍南下,試圖拿下洛陽,篡權奪位。在對峙期間,爾朱榮立元子攸為帝,是為孝莊帝。擊敗了靈太后的軍隊,爾朱榮以祭天為名召叢集臣,在路途中派遣士兵屠殺,多達2000人的隊伍被屠戮殆盡。爾朱榮本以為最終可以實現自己稱帝的幻想,但因為殺人過多,不得已離開洛陽。爾朱榮最終被孝莊帝殺掉。而孝莊帝也被爾朱榮的部下殺掉報仇。

    公元531年,高歡作為晉州刺史趁洛陽大亂,佔據洛陽,將爾朱榮的殘餘勢力一網打盡。高歡也在532年立元修為帝,是為孝武帝。

    【西魏】

    孝武帝元修在洛陽和高歡一起待了幾年之後,不滿高歡的控制,試圖逃出京城洛陽。恰巧此時在長安的宇文泰向元修表示善意,元修以為和宇文泰混日子會舒服一點,於是在公元534年,以南征為名,暗地裡籌備人馬,前往長安。

    孝武帝元修在534年抵達長安之後,他的日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舒服,依舊處處受到宇文泰泰的控制。而且一年之後還被毒死了。宇文泰在公元535年立元寶炬為帝,是為魏文帝,宇文泰擔任丞相。

    【東魏】

    孝武帝元修逃離洛陽之後,高歡與群臣建議元修趕緊回來,但是元修不聽,高歡先是立元亶為帝,接著又立他的兒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東魏成立。

    公元550年在高歡兒子高洋的脅迫下,孝靜帝禪位,東魏滅亡,北齊建立。

    【結語】

    東魏和西魏只是後人為了區分二者而加以的稱呼,實際上在他們那個時代,彼此之間是稱為反賊的。

  • 15 # 無筆

    自打魏晉之後,由於西晉統治秩序的崩壞和內附民族的反叛,對於晉朝來說,北方大批領土就此失去了能夠統治的資格,晉朝南遷之後,北方經過長久混戰,最後被北朝第一個王朝給統一了。這就是北魏王朝,而北魏王朝建立者是鮮卑人,這是他們的民族成分。

    北魏建立後,自北魏孝文帝開始,強令遷都,並且大力推行漢化運動,此舉對民族融合雖起到重要積極作用,但短期來看,卻大大傷害了原有鮮卑民族貴族的情感,且為北魏日後的亂局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漢化運動很快就讓內地的鮮卑貴族變得和漢人士大夫一般無異,但是卻沒有足夠照顧到留守鮮卑老家平城附近的六部軍鎮裡的諸多舊式鮮卑貴族及其部民,於是六鎮部民越發對中央政府不滿,他們認為那些去往繁華內地的鮮卑人已經不算是鮮卑人了,他們都被中原的花花綠綠迷住了眼睛,所以,六鎮發動了叛亂。

    六鎮的叛亂帶給了北魏毀滅性的打擊,北魏政權不得不聯絡北方的柔然遊牧民族共同夾擊六鎮叛軍,雖然最後成功殲滅了大部分的六鎮叛軍,但是對六鎮殘餘勢力的安置工作,北魏依然做得很差,還是沒有照顧到舊式貴族鮮卑人的情感和情況,於是再度發生騷亂,期間從六鎮叛軍崛起了兩位軍閥——宇文泰、高歡。

    宇文泰和高歡不太一樣,雖然都是六鎮出身,但是相比較而言,宇文泰的鮮卑血統更為純正,而高歡家族之前屬於關隴地區計程車族,他們都投效在北魏權臣爾朱榮手裡,爾朱榮在河陰發動政變,幾乎一口氣殺光了兩千多名官員,徹底控制住了北魏政權,但是之後爾朱榮被皇帝刺殺,北魏政權落到了高歡的手上,高歡成為了北魏的新權臣——宰相。

    宇文泰則選擇了帶兵繼續征戰,說到底宇文泰其實也在觀望,所以在穩定關隴地區之後,宇文泰選擇了駐軍當地以待天下生變。時機很快就到了:高歡欺辱北魏皇帝過甚,北魏皇帝出逃到了宇文泰手上,宇文泰抓住機會,殺掉了北魏皇帝,立了一個新的北魏宗室為新帝,正式宣佈自己這邊才是大魏正統,而所謂西魏其實是後人根據地理因素而稱呼的。

    高歡的東魏其實也不是他自己說自己是東魏,也是被後人根據“西魏”相應的稱呼,為了表示區分而已,其實本質上,他們都宣稱自己是“大魏”。這一點在歷史上很常見的,其實包括北魏這個稱呼,主要也是為了與曹魏進行區分,根據所處的中國北部的地理特徵,才稱之為北魏的。

    統治者自己是不可能成為預言家,自稱自己是什麼“北魏”、“西魏”、“東魏”的,他們都會統一自稱自己是“大魏”,至於互相之間的稱呼,這個就很有意思了,由於高歡原在北魏朝廷擔任宰相,雖然之後皇帝跑了,但是高歡以及高歡那邊的東魏朝廷,肯定是覺得自己這邊才是鐵打的正統,同樣的道理,西魏雖然是臨時搭建的草臺班子,但架不住人家也完成了廢立天子的戲碼,肯定也認為自己這邊才是正統。

    既然都覺得自己是正統,那麼,必然要怒斥對方是亂臣賊子嘍,東魏會罵宇文泰是賊子,而西魏自然就會痛罵高歡是賊子,互相冠以“偽魏”是必然的。

  • 16 # 風情侃歷史

    歷史背景

    東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珪糾合舊部,在牛川(今內蒙錫拉木林河)召開部落大會,定都盛樂,定國號為魏,自稱魏王,史稱北魏!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已經度過了148個年頭,在鮮卑貴族和漢族地主的聯合壓榨下,階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隨著北魏政治的日益腐敗而愈來愈尖銳。統治者日趨腐化,吏治逐步敗壞,北魏統治名存實亡,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奪。

    同年十月,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立元善見為皇帝,即東魏孝靜帝,北魏孝文帝曾孫,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孝靜帝元善見即位於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年僅十一歲。由於年幼,由權臣高歡輔政,孝靜帝位傀儡皇帝。

    北魏永熙四年(公元535年),宇文泰殺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寶炬為帝即西魏文帝,改元大統,宇文泰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行臺,文帝實則為傀儡,政權均為宇文泰統領,史稱西魏,西魏的建立標誌著北魏的覆滅,昔日拓跋家族輝煌一時,北魏共傳二十帝,而如今的兩位帝王均為傀儡,令人唏噓不已!

    兩魏交戰

    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兩魏於潼關附近交戰,東魏戰敗,大都督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

    同年十月,東魏高歡親率二十萬軍隊,西魏宇文泰前來迎擊,高歡輕敵冒進,被敗於宇文泰,東魏一萬士兵戰死,被俘虜七萬人,高歡僅率數騎逃脫,此戰即沙苑之戰。

    西魏大統四年、東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西魏柱國大將軍宇文泰派遣兩路大軍出擊,左僕射、馮翊王元季海與開府獨孤信率步騎二萬東進洛陽;賀拔勝、李弼渡過黃河包圍蒲阪(今山西永濟)。東魏蒲阪牙門將高子信開門放賀拔勝大軍入城,守將薛崇禮棄城而走,被追擒。宇文泰佔據蒲阪,威脅汾州、絳州,即河橋之戰。

    東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統九年(公元543年),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據虎牢叛變,宇文泰率軍接應,同年三月,東魏、西魏於邙山決戰,西魏軍大敗。宇文泰在退兵之後,上表自貶,但魏帝元寶炬沒有接受。

    東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統十二年(公元546年),東魏高歡率大軍圍攻西魏玉璧,高歡軍攻城50天,士卒死亡7萬人,精疲力竭,用盡心計,仍未攻克,高歡急得舊病復發,遂於十一月初一,解除對玉壁的包圍,撤軍。戰後,魏文昭帝元寶炬晉升韋孝寬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忠郡公爵,以獎其守玉壁之功。

    總結

    看完上邊這些,您明白了嗎?

    兩魏自建國開始就戰爭不斷,各自均認為自己是北魏正統延續,互相都認為對方是篡國賊子!

    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東魏孝靜帝禪位齊王高陽,東魏滅亡,高陽即為即北齊文宣帝,史稱北齊。

    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年),北周孝閔帝禪位宇文覺,宇文覺登基即北周孝閔帝,建國號為周,史稱北周,北魏滅亡。

    本質其實都是亂臣賊子!

  • 17 # 李厚何

    南北朝是各割據政權間稱呼最有趣的時代。

    對立政權彼此關係好時,會用“敵國禮”(國與國間平等交往的禮節)相互打招呼,並儘可能佔點便宜。比如東魏和梁,互相曾經互通使節,東魏致梁的國書,開頭為“想彼境內寧靜,此率土安和”,梁武帝回信時只少寫一個“彼”字。後來以文才著稱的東魏名臣魏收改為“想境內清晏,今萬里安和”,梁武帝認為非常得體,回信時原文照抄。

    很顯然,在南北朝時,對立政權如果有進行“外事交往”的需要,一般自稱“此”,而稱呼對方“彼”,這是兩個沒有什麼感情色彩和褒貶含義的中性詞,因此互相都可以接受。《隋書》記載,隋文帝曾經和陳後主通好,陳後主回信時說“想彼統內如宜,今此宇宙清泰”,觸發隋文帝怒火,他的大臣甚至因為“主辱臣死”的理由請罪,這並非“彼、此”二字有什麼不妥,而是陳後主自稱陳是“宇宙”,而稱呼隋為“統內”,這不啻在國書中自稱“本大爺”,稱呼對方“小孫孫”了。

    東魏和西魏的分裂,肇於北魏孝武帝元修不堪高歡專權,率領部分皇族、大臣和禁軍偷偷西逃,投奔當時割據關中的軍閥宇文泰。儘管元修西逃後不到一年,就因觸怒宇文泰被毒死,皇帝換成了堂兄、西魏文帝元寶炬,但從“義理”上講,原本是朝中首席大臣的高歡有“逐君之醜“,而原本只是個邊將的宇文泰反倒有了”迎駕之功“,因此西魏為了自抬身價(畢竟原先宇文泰的地位比高歡低得多),就刻意誇大這點,而”自病逐君之醜“的高歡則有些心虛,往往含糊其辭。

    表現在互相稱呼上,就是西魏自稱“大魏”、“朝廷”,稱呼對方為“反賊”或“奸偽”,公元546年玉璧之戰,西魏宣稱射死高歡,讓軍中到處呼喊“勁弩一發,凶身自隕”,是稱呼高歡為“兇”或“大凶”的;而自知理虧的東魏也自稱“朝廷”、“大魏”,卻不太好意思稱對方為“反賊”(畢竟正牌皇帝自己跑人家那頭去了),而是含糊稱呼“西兵”,對西魏實際上的領導人宇文泰,則稱呼其小名“黑獺”。不過東西魏時代這對仇敵彼此不同使節,也沒有那麼多外交禮儀要講。

    等到宇文氏和高氏分別建立北周、北齊,不再頂著“大魏”的空殼,彼此間開始有了一些外交往來,相互稱呼和自稱,也就隨之改為了那個時代流行的“彼”和“此”了。

  • 18 # marstonding

    他們會宣稱,只有一個魏,自己的魏是唯一合法代表,希望對方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下去,不承諾放棄武力統一魏國。。。

  • 19 # 楊毅007

    謝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東魏和西魏是怎麼形成的。歷史背景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為漢人政權,北方為胡人政權,398年拓跋珪稱帝建國,國號“魏”,北魏是歷史學家為了區別其他的魏政權的名稱,之後在其孫子拓跋燾手中統一北方。之後,權臣高歡把持朝政,孝武帝出逃至長安的宇文泰,高歡擁立孝靜帝。這個實際上就形成三個魏,一個是北魏(沒有實權),東魏(高歡、孝靜帝),西魏(宇文泰、孝武帝)。東魏、西魏都說自己是魏的正統,對方是偽政權,所以他們都是自稱魏,對方為叛賊。

  • 20 # 朝聖者59059498

    不承認對方政權的合法性,西魏北周稱呼對方為東軍,東魏北齊稱呼對方為西軍,但對於對方官職還是承認的,比如北齊士兵稱呼於瑾為常山公,北周士兵稱呼高肅為蘭陵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女朋友35未婚,我87年的,因為善意的謊言瞞著她了,立馬跟我分手,還能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