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昊金天王
-
2 # 歷史守望者
戚繼光抗倭所用的大竹竿學名叫狼牙筅,也叫狼筅。這種兵器起初是明朝中葉農民起義軍發明的,後經戚繼光改良成為戚家軍抗倭的利器。戚繼光為什麼用大竹竿做為抗倭兵器,真是因為沒錢造武器嗎?大竹竿製成的狼筅能克倭刀是抗倭利器
戚繼光用大竹竿做為抗倭兵器,主要不是因為缺錢而是有其它原因,詳見下文分析。
先從倭寇說起。
當時的倭寇主要是一些來自日本的戰敗武士以及日本國內難以生存的浪人,當然也有一部分倭寇是日本商人。
這些人兇狠毒辣,在明朝沿海地區肆意燒殺搶掠,當時明廷未能有效剿滅倭寇,導致倭患時有發生,而且愈演愈烈。
倭寇不僅兇殘而且還配有優質的刀具,這種倭刀比一般的刀具要鋒利堅硬,所以當時的倭寇的單兵實戰能力其實是不容小覷的。
再說下戚繼光與狼筅。
戚繼光不僅是戰略家,而且還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工程專家,狼筅正是戚繼光改良的兵器之一。
戚繼光在抗倭實踐中發現有些士兵會臨陣心虛,原因是倭寇兇狠而且倭刀比明軍的兵器有優勢。
鑑於這些情況,戚繼光創造性的改良了狼筅並將狼筅引入到抗倭實踐中。
狼筅是用大毛竹製作而成,長約五米左右,末端配有尖銳鋒利的鐵器,而且整根狼筅的前半部分附有數層附枝,附枝長几十公分,末端帶有鋒利的鐵片,而且圍繞在主杆的四周。
狼筅一般還會澆上桐油,目的是提高韌性增強耐砍性。這樣一把特製的狼筅不僅長度很長而且附枝繁茂還不容易被刀具砍斷。
士兵手持這樣一把兵器與倭寇作戰,不僅可以進攻而且還能有效阻擋倭寇的進攻,對提高士兵臨陣作戰的信心很有幫助。這才是戚繼光用大竹竿狼筅做為抗倭兵器的真正原因所在。 -
3 # 雜家歸真
這個大竹竿叫狼銑,用它不是因為沒錢造武器。戰場是殺人保命的地方,沒有用的東西都會被淘汰掉,有用的東西都會被推廣。狼銑是因為在步戰中,對戰武士刀有優勢而被戚繼光用於鴛鴦陣的。
狼銑,也叫狼牙銑,原本是明朝礦工起義時缺少武器發明的,杆長5米,附枝最長60釐米,最短25釐米,形長體重,前端尖銳如槍頭,並有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紀校新書稱牙銑重7斤,舊制1斤16兩約600克,所以應該是4200克,一般配給力量大的人使用。
狼銑的頭與杆均為鐵製成,如果算成本的化不比槍便宜多少,所以用狼銑殺倭寇是因為有效果,不是因為沒錢。
-
4 # 貓眼觀史
戚繼光這個名字相信都知道,在明朝人物錄中戚繼光絕對算得上中後期影響最大的將軍,對於明朝來說,前期將星璀璨,徐達、常遇春以及藍玉、然而這些將領都因為朱元璋遭到迫害,致使這些的後代,對明朝不怎麼恪盡職守。
試想一個連功臣都不放過的皇帝,誰會真心替他賣命,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當時很多人抱著有多遠離多遠的態度,寧可少做,絕不多做。
如果說朱元璋僅僅是毀了一代名將,而明英宗則是扼殺明朝名將的希望,為何這樣說呢?
明英宗繼位的時候,因為是一個孩子,大權由母后孫太后把持,在這樣條件下生活的孩子難免有一點的叛逆,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朱祁鎮竟然集結50萬大軍以及五十多位優秀的將領攻擊瓦剌也先,豈料僅僅一戰瓦剌也先將明軍五十萬大軍全部殲滅,這一戰,大明能擔重任的將領幾乎死絕。
朱祁鎮復位後,陰謀殺害,北京保衛戰中功勳著重的于謙,于謙死後,大明的將星真正意義上的凋零,從明英宗到萬曆年間,明朝將領幾乎沒有厲害之人。反觀日本,元日大戰後,日本經歷從室町幕府到安土桃山時代,在歷史上這個時期被稱為日本的戰國時代,戰國時期,日本浪人紛紛逃竄到中國,在中國燒殺搶掠,一時間沿海城市被浪人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而等到明朝重兵壓制之時,日本浪人避其鋒芒。等大軍離開時,再次興風作浪。
在這樣的情況下,戚繼光總結前人對付倭寇的經驗,總結出鴛鴦陣來對付倭寇,在倭寇長刀優勢下,戚繼光鍛造出一種名叫狼筅。很多人對這個武器產生疑問,是因為在對付倭寇的時候,戚繼光部隊使用的狼筅是竹子做的。鋼刀都無法對倭刀造成影響,憑著竹子會給倭寇重創嗎?
答案顯而易見,為何這樣說呢?
因為相比於鋼刀竹子的韌性更好,往往倭刀十幾刀都無法對竹子造成傷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過慧易夭,過剛易折”。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的主要武器,長五六尺,粗二尺。冷兵器時代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戚繼光正是利用這點,改造出來的狼筅,可是這種武器有一個弊端便是過於笨重,對付遠敵可以,近敵則可能因為笨重而無法發揮作用。狼筅的使用者必須要是臂力過人。
竹子雖好,韌性雖強,但戚繼光使用竹子來製作狼筅也是無奈之舉。
其一,嘉靖年間,明朝官員貪汙腐敗嚴重,對於軍餉這塊的貪汙更是不肯放過,戚繼光之前,地方戰鬥力不強的主要原因還是軍餉不足。沒錢誰替你賣命,正是看到這個道理,戚繼光才在建立戚家軍的時候,設立軍功制,凡是殺倭寇有功者皆有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因為這個舉措,在當時才有這樣一句諺語“撼山易,憾戚家軍難。”戚繼光為了解決這些人的軍餉問題,已經是焦頭爛額,如果平白無故加上武器鍛造的花銷,當朝首輔張居正自然是不會向著自己的。
其二,鐵製品相對竹製品比較笨重,在挑選人選上更為苛刻,其效率還不如竹製狼筅的一半,竹狼筅的製造非常方便快捷,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不僅如此竹狼筅的維修也是異常方便,這樣多重效果下戚繼光才會選擇用竹子來鍛造狼筅。
在抗倭的路上,戚繼光是越走越遠,狼筅的發明體現中國古代人民智慧,戚繼光在軍事上的才能可以說是領先世界很多年,即使在如今他的很多戰法依然適用。
-
5 # 歷史方位
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抗倭英雄,在倭寇橫行的明朝,他帶領戚家軍屢屢重挫賊寇,保衛了明朝沿海地區的安寧。在抗倭戰爭中,戚繼光首創的兵器“狼銑”,讓倭寇聞風喪膽。其實,狼銑就是以竹竿為主體,上面綁上鐵質的倒刺和矛頭。那麼戚繼光用竹竿抗倭,是因為沒錢造武器嗎?
其實,戚繼光用竹子製造武器,既與缺錢有關,也與竹子本身的優點密不可分。明朝貪腐盛行,戚家軍缺少軍餉自古以來,打仗不僅需要人力,更需要糧草軍餉,沒有充足的軍餉,誰會拼命作戰呢?戚家軍也面臨著這樣嚴重的問題。明朝時期,朝廷官員貪腐盛行,剋扣軍餉中飽私囊。戚繼光為了能夠抗倭,只能忍氣吞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戚繼光為了能夠提高戚家軍戰鬥力,對抗倭有功的將士大加賞賜。但是,軍餉畢竟是有限的,賞賜有功的將士之後,鑄造武器的花銷便又成了難題。
竹製的狼銑對倭刀有很大優勢首先,竹子原料取材廣泛南方沿海一代盛產竹子,往往隨便一個竹林,就能夠為整個戚家軍提供狼銑。竹子生長快速,往往有了合適的生長條件,一個季節就能夠成材。另外,竹子屬於可再生資源,即使經過砍伐,下一年又能透過根系想出很多竹子。而倭刀的打造工藝十分複雜,不僅需要特別優質的鋼鐵,而且需要精湛的鍛造技藝。
其次,竹製的狼銑比倭刀更長,能夠遠距離擊殺敵人倭刀相比於明刀,具有長、快、變的特性,但是狼銑的長度比倭刀更長,因而對倭刀具有碾壓性的優勢。在古代,兵器的長度往往能夠決定戰鬥力,因此古代兵器往往在長度上下功夫。但是,對於鐵器而言,越長就需要越好的鋼料,需要更好的鍛造技藝,否則再長的兵器也會被輕易折斷。但是,狼銑就不需要精湛的鍛造技藝,因而價效比極高。
另外,狼銑能夠勾住倭刀戚繼光根據竹竿的啟發,在竹竿上設定鐵鉤,能夠勾住敵人的倭刀。狼銑上的倒刺跟勾刀相似,當兩軍作戰時,倭寇的倭刀砍到狼銑上,立即就會被狼銑的倒刺抓住。被勾住兵器的倭寇,往往扔掉兵器逃跑,隨後便被狼銑刺中。
其次,狼銑耐砍其一,狼銑是用竹竿做的兵器,竹竿表面十分光滑,當倭刀砍中狼銑便會迅速滑落。其二,狼銑一旦被倭刀砍斷,便會形成鋒利的斷面,竹子的斷面在戰場上是十分有力的武器,即使被砍斷也會化不利為有力。
-
6 # 讀史思悟
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武器專家、練兵大師。面對肆虐明朝沿海地區的倭寇,他將特色兵器“狼筅”引入了所部明軍之中。狼筅中的竹狼筅就是由毛竹所制,可以算得上是“大竹竿”。不過,戚繼光所部使用狼筅並不是因為沒錢造兵器,而是因為狼筅能攻能守,又容易掌握,在配合戚繼光的獨門陣法“鴛鴦陣”運用時,能有效剋制倭寇。
↑ 狼筅示意圖
狼筅的由來筅,音同“冼”,是一種盛行於宋代的竹製點茶工具,主要用於調製抹茶,也是現今日本茶道不可或缺的茶具。
↑ 現代的筅
對比上圖及前文狼筅的圖樣可以看出,狼筅的得名與筅的外形、材料是密不可分的。
據戚繼光所著《練兵實紀》雜集記載,狼筅是用帶著枝杈的長杆大毛竹所制,長一丈五六尺。在狼筅的頂端是鐵製的矛頭,可用於戳刺。主幹兩旁的枝杈則如層層的惡狼爪牙,既能傷敵,又可以抵禦、阻擋敵人的刀槍。
此外,還有形制相似、但是由鐵打造的鐵狼筅,比竹狼筅更為堅固。
狼筅登場的時代背景嘉靖時期,明朝海防日漸廢弛,軍隊日益衰敗。明軍兵器、糧草短缺,兵員戰鬥力嚴重衰退。侵入沿海地區的倭寇之中,有裝備犀利倭刀、從日本內戰之中磨練出來的流浪武士,也有熟悉沿海地區地理形勢、擅長游擊戰的海盜。他們憑藉強悍的戰鬥力在明朝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橫行無忌,令大明軍民損失慘重。
戚繼光在率領明軍與倭寇交戰的過程中,發現明軍戰鬥力低下,勇氣往往只存在於槍炮射擊之時。一旦與倭寇短兵相接,他們就個個心生怯懦,甚至一觸即潰。
另外,部分倭寇是經歷過日本內戰的武士,武藝高超,裝備著犀利的倭刀,可以輕鬆斬斷明軍的長槍,令明軍步兵在肉搏戰中處於極大的劣勢。
面對這樣的不利形勢,戚繼光一方面用悍勇的義烏農民、礦工組建新軍,另一方面則是著力研究用於對付倭寇的兵器、陣法。
這個時候,造型奇特的狼筅由此便迎來了自己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狼筅的特點1.攻守兼具,壯膽助氣
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分析說,狼筅枝杈茂盛,人拿著它可以遮蔽全身,“壯膽助氣”,從而穩住陣腳。
↑ 戚繼光的軍事著作《紀效新書》
在《練兵實紀》雜集中他也講道,士兵手持狼筅時,“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
結合上述記載,再瞅瞅狼筅誇張的造型,就能明白它的功效就類似於一張保護傘,能夠在較遠距離外阻隔敵人刀槍劍戟的攻擊,使士兵獲得安全感,是穩定陣線的防禦利器。更關鍵的是,在面對倭寇的倭刀時,狼筅不僅在長度上佔據優勢,其繁茂的枝杈也能有效阻遏倭寇刀法的施展,不再像一般的長槍兵那樣被動。
同時,狼筅與長槍一樣具備鋒利的矛尖,又有銳利彎折的枝杈和沉重的主幹,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殺傷作用。
2.配合陣法,易學好用
戚繼光創設的陣法“鴛鴦陣”以11人為一隊,其中包含2名狼筅手。
↑ 鴛鴦陣示意圖
狼筅手跟隨在最前面的藤牌手身後,待藤牌手投擲標槍引誘敵人前來之後,以狼筅擊刺、橫掃打擊敵人,並負責掩護己方的主力輸出——長槍手。依靠配備了狼筅手的“鴛鴦陣”,戚繼光取得了抗倭大業的輝煌勝利。
經過訓練和實戰,戚繼光充分認識到,士兵使用狼筅時的主要動作是比較簡單的擊刺和橫掃,不需要學習複雜的招數,只需膂力夠強,稍加訓練便可充分發揮作用——比起對面出生入死苦練刀法多年的倭寇,明軍學用狼筅的“價效比”實在是太高了。
綜上所述,戚繼光在部隊中應用狼筅,主要是因為它攻守俱全,易於掌握,在配合“鴛鴦陣”使用時,能夠有效的剋制倭寇。狼筅這種特別的兵器,也因此得以名揚史冊。
-
7 # 西餐劉顯琨
很明顯,不是的。
那種大竹竿武器,名為狼筅。
選用茂密壯實的竹子,並且在分支上綁上很多的尖銳鐵釘。
這主要是用於掩護鴛鴦陣,對抗倭寇的武士刀的。
狼筅打擊覆蓋面積大,雖然不能對日本浪人造成什麼致命傷害,但是茂密的分支給倭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得他們不能很快的運動到戚家軍身邊,只能先和長兵器作戰。
這對於只有武士刀的日軍來說,是十分不合適的。可謂是一寸長一寸強。
所以不要小看這個長竹子,它在鴛鴦陣裡的作用,非同小可。
-
8 # 秉燭讀春秋
戚繼光(1528~1588年),是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在山東和東南沿海一帶抗擊來自海上的倭寇。
當時作為“剿倭”總都督的戚繼光,把四川一代的老竹子砍伐下來,削尖頭,保留枝幹上枝杈,用這種武器對抗倭寇。
為此有人提出了疑問,戚繼光用竹竿殺倭寇,是不是當時沒錢製造武器呢?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明中期的國力很強盛,並不差製造武器這點錢。
戚繼光用的這種竹竿是一種自制的兵器,名字叫“狼筅”。
大家從圖片可以看出來,就是把一棵老竹子砍伐下來,上面安一個鐵尖,竹竿上的枝杈斷口用松香填滿,然後用火封口。這樣枝杈就很堅固,日本倭寇的刀根本砍不斷老竹子。
“狼筅”是戚繼光因地制宜發明的一種新式武器。
當時他到沿海一帶抗倭,發現“衛所”計程車兵素質不行,也就是不夠強悍。
戚繼光心想:海上倭寇的戰術,不適合於大規模作戰。必須研究出合適的陣法和武器。
戚繼光首先從人的素質上著手。
有一次他去金華和義烏一帶,發現這裡的老百姓民風剽悍,家族之間經常發生械鬥,其規模和械鬥的場面驚呆了戚繼光。
戚繼光一拍大腿,心想這不就是我要找計程車兵嗎?於是就在這一帶招了3000多士兵,這就是戚家軍的前身。
倭寇入侵也不是大部隊而來,也就是說用大規模的作戰方式不適合,根據倭寇戰術分散的特點,戚繼光隨後發明了鴛鴦陣,每11個人為一組。
倭寇善使刀,由於倭寇身材矮小,有一句話叫做“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戚繼光因此發明了砍伐四川老竹竿當武器的辦法。
老竹竿很堅硬,日本倭寇的刀砍不斷。手持這種兵器計程車兵,在藤牌兵保護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鴛鴦陣發揮出了優勢,戚家軍取得了抗倭的勝利。
到後來戚繼光進行了改進,竹竿換成了鐵製的了,日本倭刀更砍不斷了。
-
9 # 淨月暖陽
大竹竿?那叫“狼筅”好嗎?提個問也請去查查,別太讓人笑話。
冷兵器時代所使用武器,從最原始的木棒石塊,到後來的制式武器,再到後來分化繁複,有其發展規律和走向,會根據戰爭形態和敵人情況而改變。制式武器在秦就發展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從考古發掘出的秦箭簇,公差之小堪比現代工業化產品,還有完整的質量追溯體系,歎為觀止。大宋朝重文輕武,造成兵力孱弱,可在武器研發和創新上,達到冷兵器時代的巔峰,武經總要上所繪兵器譜,可謂空前絕後。而“筅”在武經總要上就有,並非戚繼光的發明。
明中期,浙江、福建沿海,倭寇橫行。他們聚集在近海一些島嶼上,在海上劫掠商船,登陸襲擾鄉鎮,到後來聚集幾千甚至幾萬人攻大比較大的城市,為禍一方!
倭寇大多配置倭刀,倭刀的材質和工藝在當時都是比較先進的,劈砍效果尤為突出,近戰攻擊性遠高於明軍的制式刀槍,是明軍每戰總落於下風的重要原因。
戚繼光在義烏招募到勇敢善戰的兵源之際,在武器、陣型上也做了深入研究,對於“筅”這種武器,進行了改良。不用總要中所注生鐵鑄造,而用南方當地隨處可見的長竹來製造,這使得成本極大下降,材料容易獲取,重量也沒那麼重,使用時體力消耗還在下降。這種竹製狼筅,特別情況下可以不用加工,砍倒一根長竹都可以直接使用,這使得推廣容易,倭寇來襲時,就算沒有軍隊保護,普通百姓也可就地取材,也能起到很好的自我保護作用。
狼筅的主要作用不是攻擊而是防護,儘管有些狼筅在尖端頭部有裝鐵製槍尖,還有的在枝叉上也裝一些銳狀物,可很容易被躲過,殺傷力不大。它的主要作用,還是用竹子豐富的枝芽擋住敵軍進攻,使敵不能近身,無法發揮倭刀優勢。而枝芽還會纏住敵軍,讓敵行動受限,方便在狼筅後的的戚家軍,用長槍、弓箭、火銃殺傷敵軍。這就是戚家軍的鴛鴦陣,狼筅是其中最核心的武器。說再簡單點,用狼筅抵住倭寇,讓他們打不到我們,只有我們打得到他。
以狼筅為核心的鴛鴦陣,對倭寇的殺傷力是驚人的。
戚家軍成軍後,打的仗都是以少打多,可戰損比總是驚人的。第一仗就令倭寇傷亡270多人,而戚家軍只一人輕傷。這樣的戰果,對戚家軍鼓舞之大,這那裡是打仗拼命,基本上是單方面的砍人,所以越打越不怕,後來有1千戚家軍對1萬倭寇海盜,把敵人擊潰而己方無一傷亡的戰績。一場仗下來,己方就傷亡個幾人,十幾人,換你還怕不怕?(戚家軍最大一次傷亡為90人,是因為有漢奸出賣,中了埋伏)這其中狼筅起了重大作用。便宜好用!
-
10 # 金玉滿堂傑哥
不是單純的竹竿哦,名字叫狼銑,是在上面帶著一些小的刺刀哦,非常像一棵小樹在樹的尖上帶了小刀,這樣殺敵效果更好哦,主要是以長兵器配合阻撓敵人使敵人無法靠近,後面的隊友再補刀,組合隊形使用的效果不錯。
-
11 # 愛潛水的圓肚貓
明朝沿海一帶倭寇猖獗,不法奸商豪強更是收留倭寇為己所用。十數人的小股倭寇打家劫舍,幾百上千人的倭寇攻城掠寨,倭寇遇弱則攻遇強則退。倭寇有一部分是武士世家出身,從小習練殺人術,所持武士刀質量遠超明軍制式武器。做工精良的武士刀可以輕鬆的砍斷木柄長槍和劣質的明軍手刀。一個日本武士手持倭刀攻擊範圍達三米,倭寇攻擊喜跳躍揮刀斬殺。許多明軍往往一愣神就已經血濺三尺了,明軍衛所兵其實大部分就是平民,穿的是紙甲或皮甲,鐵甲只有少數高階將校可以穿。碰到精銳的日本武士明軍士兵,會被連刀帶人一起砍斷,這也就讓明軍望倭而逃,心生恐懼不敢跟倭寇近身搏鬥。根據倭寇的打法戚繼光使用了狼筅,狼筅是4米到5米長的老竹,前端如槍頭,槍頭後1.5米有七八層鐵枝鐵鉤如竹枝般長出,鐵枝長的60釐米,短的大約25釐米。狼筅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日本武士的進攻步伐以及日本刀法的發揮。狼筅可以阻礙一切短兵器的發揮,是一個非常好的團戰輔助武器,而且成本低廉使用簡單,只要有力氣大計程車兵就能使用。
-
12 # 最厲害的叮噹
查看了所有回覆,並不完全對。戚繼光用來做狼銑的竹子,是簕竹。只有簕竹才有大量的橫枝和尖刺,浙江也有簕竹鎮。這個圖是簕竹。
看了這個圖,你們就明白了,這樣的簕竹有很多橫枝,日本倭寇當時喜歡縱身跳過來揮刀或者翻滾進來揮刀,在兩三條狼銑的封堵下都做不了,持狼銑的一路前推,纏住這些倭寇後再後面用長槍捅,漏網滾過來的還有盾兵堵住,成熟的簕竹比這個圖的還要大上一圈,輕易幾刀砍不斷。這樣就可以用有力量沒武技的礦工農民去對待有武技的倭寇,不需要特別培訓武技,只要膽豪力大。當時持狼銑的稱為“銑師”,並不是雙手持而已,選的簕竹特別粗大,在脖子上還要套條布帶來兜住這條簕竹借力。持長槍的稱為“殺手”,負責殺傷,狼銑是沒有什麼傷害力的。這些歷史細節是你們百度上找不到的。狼銑用的不是毛竹,毛竹是這樣的,做不了狼銑。
戚繼光針對了倭寇喜歡仰仗武士刀和自持武技的特點,如果是成建制的軍隊,用四米長槍陣,狼銑就完全沒用了。後來才有人用毛竹橫通很多孔,插上很多鐵枝,稱為鐵狼銑。狼銑這個東西是沒有武技的,所以直到今天,你也不會見到有任何一個人自稱精通狼銑技能。
-
13 # Iitoo產品經理
傳說
我不相信竹枝能夠阻敵
我也不相信對方的進攻武器就是倭刀
刀這種武器就是到了最後階段的防身工具
。 。 。 是最後階段
劍純粹是禮儀用具
陌生的狼牙棒才是真正的騎兵利器
試想一下,刀和狼牙棒同樣作用在頭盔上效果是不同的
小時候鋸柴用過的拒馬,就是個木頭三腳架,就是最靠譜的防禦兵器
西歐的軍陣曾經使用10米的長槍
我想象不到狼筅是什麼樣
明朝寫書的人也未必見過
戚繼光的奏章能把路邊的稗子寫成祥瑞
不是要詆譭英雄
因為他在那個時代,活著都不容易,做事太難,所以不要盡信書
或者自己去實操一下
纖細的竹枝能當武器?
更可能是十米的粗竹子加上漁網,先平放在地上,敵人衝鋒到十米開外的時候突然舉起來,然後用長槍或者弩箭點名。
前提是自己的人能視死如歸,敵人到十米還沒有潰跑。
經過反覆訓練的曠工能視死如歸,令行禁止,泰山崩戚家軍也不跑。 然後旗令號令鑼鼓令演練嫻熟。
陣前二十米是拒馬,拒馬前面是類似護城河的深坑(多數時候實現不了),有水用來延遲騎兵衝鋒
一排盾牌兵防護,二排十米長槍兵+十米狼銑(或許就是粗竹竿+漁網),三排長刀+狼牙棒(一二三排交替防護),四~七排混搭弩箭+鳥銃(當時的火槍就是現在的鳥銃是遠端攻防),間距30米佈設拋石機+開山炮(當時已經有大口徑火器)
側面也有類似佈設,或許略弱
三面之中是自己的騎兵,是進攻武器。 最靠譜是把騎兵藏起來,例如十公里左右的樹林,山坳。 要保證在合適的時間從合適的角度出現。
以上不足處多,但是肯定比傳說中的狼銑靠譜
-
14 # 蝣之羽
倭寇不少是日本武士,屬於職業軍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戚家軍多數是農民和礦工,單兵作戰能力遠不及倭寇,特別是近戰格鬥能力,差距巨大。為了彌補這種差距,戚繼光發明了多種陣法,也製造了不少新式武器,大竹竿就是其中之一,學名叫狼筅,陣中一些人拿狼筅,因為竹竿很長,可以讓倭寇無法近身,抵消倭寇的近距格鬥優勢,另一些人都可以透過弓箭去射殺倭寇,這種戰術對倭寇非常有效,是透過多人配合的陣法彌補單兵作戰能力不足的典範。
-
15 # 野史日記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十分猖獗,經常乘船寇邊,明朝東南沿海位置的百姓深受其害,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在倭寇進犯時,選擇四處逃亡。
明朝廷其實也曾組織對倭寇進行軍事打擊,但是效果不佳,抗倭不成,反而屢次被倭寇打敗,導致軍心不穩,甚至產生畏倭心理,對抗倭形勢非常不利。
倭寇對陣明軍時獲勝,助漲了倭寇的囂張氣焰,寇邊行動更加頻繁,明朝廷對倭寇一時間束手無策。
究其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嘉靖年間的明軍武備廢弛,訓練不足,戰鬥力不強,與倭寇作戰時,一觸即潰,沒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第二,倭寇的兵器遠強於明軍,曾經發生過一名倭寇砍斷明軍數杆槍的事件,明軍士兵只能丟下槍桿,潰敗奔逃。
賊斫一刀,十數槍齊折,兵皆徒手 而奔。——《倭變事略》
想要抗倭,必須要訓練一批素質較高的明軍,這樣才能有足夠抗衡倭寇的戰鬥力,同時還要擁有一批利器作為兵刃,才能與倭寇進行拼殺,最終取得勝利。
面對倭寇為禍東南沿岸的情況,戚繼光負責抗倭,並且取得了巨大成果,成為了我們的英雄,令倭寇吃盡苦頭。
戚繼光在抗倭過程當中,積極訓練士兵,在這個過程當中,發現明軍畏懼倭寇的心理很難清除,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日本倭寇的武器鋒利。
嘉靖時期,日本的鍛造技藝已經非常高明,尤其是鍛刀技術已經達到一定高度,遠非明朝可以相比。
日本倭寇不僅身懷利器,往往一名倭寇的身上,還不止一把戰刀。
倭寇身上的刀,通常會有三把,最長的一把戰刀,一般長度在五尺有餘,日本倭寇會將它挎在腰間最顯眼的地方,因為能夠佩刀的日本人,是一種很大的榮耀,而這種腰間的長刀,被稱為佩刀。
除佩刀之外,還會有一把刺刀,根據長度的區別有不同的稱謂,一尺左右長度的刺刀稱為解手刀,另一種的長度比解手刀要長一些,達到一尺有餘的長度,名為急拔。
另外,日寇的身上還會配一柄小刀,正所謂“一寸短一寸險”,倭寇身上的這柄小刀最是陰險,它的作用平時用於雜用,戰鬥過程中,會在沒有戰鬥空間時抽出來對明軍使用,有餘這種小刀不易察覺,經常會有人被它傷到要害,可見其陰毒。
不得不說,倭寇的不僅戰刀鋒利,做工精湛,同時擁有極強的用刀技藝,很多日本的倭寇都是從小就練習戰刀使用,等到長大成人為寇時,已經是一名刀法高手。
倭寇還會根據形勢採取不同的搏鬥技巧,比如會利用雙手使用雙刀,左手為木刀,而右手為利刃,一般這種時候倭寇使用的都是單刀,這種單刀的長度可以達到兩米左右,再加上鋒利的刀刃和熟練的技術,明軍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很難戰勝倭寇。
反觀明軍,且不提鍛造技術方面,單單是製作手段就落了下乘,不僅粗製濫造,而且經常做工不細,或材料不行,或刀刃不夠鋒利,用這樣的武器與倭寇進行近身拼殺時,往往武器會出現斷裂或者出現缺口,最終導致戰敗。
戚繼光不愧是抗倭名將,他著手抗倭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想辦法讓明軍戰士不再畏懼倭寇,但是戚繼光也沒有逼迫明軍與倭寇進行肉搏,因為雙方存在的優劣點,戚繼光比任何人都清楚,明軍對戰倭寇近身搏殺不利,不僅僅是因為缺乏勇氣,還有兵刃和技術上的欠缺,這兩點根本無法快速彌補。
明朝廷抗倭期間,曾經有一批壯族狼兵奉命前往抗倭前線,壯族狼兵有一個特點,武器樣式非常豐富,很多兵器都不屬於常規武器範疇,甚至可以稱為“奇形怪狀”,其中有一種兵器名為狼筅,受到戚繼光的重視。
狼筅的材質最初是壯族狼兵採用一種特殊的竹子,戚繼光對其進行了改進,採用當地很多的大毛竹,這樣就可以保證武器數量。
狼筅這個武器,說的簡單一些,就是將大毛竹砍下,但是保留大毛竹本身的強壯枝丫,如果大毛竹材料足夠大,則可以製作一個寬2尺左右,長一丈餘的狼筅,這個武器的特點是,足夠長,可以將擅長近戰的倭寇控制在遠處,倭寇鋒利的長刀將不再具備優勢,而且其擅長進展搏殺的技巧也無法施展出來。
不過狼筅也有缺點,這種武器的重量很大,對士兵的強壯程度有一定要求,同時狼筅的攻擊性很弱,雖然可以限制倭寇發揮,但也無法對其造成有效殺傷。
為了彌補這兩點不足,戚繼光在挑選強壯者作為手持狼筅計程車兵,並且在狼筅的前端和各個枝丫的前端都包上金屬,這樣一來,狼筅除了能夠限制敵人,也可以具備鉤、刺的攻擊作用。
“制筅之法,用茅竹長而多簹者,末銳包鐵, 如小槍,兩傍多刺。”
狼筅的啟用,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可以讓明軍與倭寇對戰時,避免對倭寇的恐懼心理,當然,最開始使用狼筅的時候,明軍還是沒能立刻克服這一點,反而在逃跑的時候,狼筅扔的遍地,不僅沒有派上用場,還阻礙了明軍的步伐。
隨著戚繼光的使用,狼筅的威力逐漸顯露,許多明軍士兵逐漸發現狼筅的使用技巧,在戰場上對付手持戰刀的倭寇得心應手,自然也就沒了恐懼心理。這也應了戚繼光的那句話,“(狼筅)足以壯膽助氣”。
隨著狼筅投入戰場,剋制狼筅作用明顯的武器也逐漸開始出現,比如銃、弓、弩等遠端攻擊武器,手持笨重狼筅計程車兵完全沒有抵抗能力。
基於這一點,就要提到戚繼光著名的抗倭奇陣——鴛鴦陣。
鴛鴦陣中最基本的單位由5人構成,最前方的一人為挨牌手(或藤牌手),挨牌手一般為5人組的伍長。在挨牌手身後則是持狼筅計程車兵,這樣一來,遠端武器的攻擊將無法對狼筅兵造成傷害,在狼筅兵身後,則配備兩位長槍兵,一旦有倭寇試圖靠近或者被狼筅兵控制,兩位長槍兵就會迅速上前進行擊殺。
在槍兵之後,有一人持短兵器斷後,負責戒備敵人趁機近身,保護長武器士兵的安全。
在作戰的過程當中,為了保證戰鬥力和團隊作戰的完整性,戚繼光制定了嚴厲的軍法,持牌人在進攻時必須毫無畏懼地發起衝鋒,如果持牌人退縮則會處斬持牌人,如果持牌人衝鋒,後面四人畏懼退縮,造成持牌人死亡,則這個5人小隊全部處死。
如此一來,鴛鴦陣中的五人單位便成為一個整體,攻防有度,進退一體,倭寇擅長的蝴蝶陣與長蛇陣都沒辦法有效發揮威力。
如果日寇的人數眾多也沒關係,鴛鴦陣可以根據敵人的人數變化,五個五人小組重新組合成鴛鴦大陣,倭寇仍然無法靠近,這也是為什麼戚繼光抗倭,屢屢得勝的重要原因。
狼筅的製作方便,長度要遠超倭寇長刀的長度,竹子本身的堅韌,也能化解倭寇戰刀的鋒利,無法近身的倭寇自然也無法發揮近戰搏殺的功力。
最關鍵的是,嘉靖時期的明朝經濟問題嚴重,即便在軍費不足的情況下,這種狼筅依然可以軍隊自主製造,稱之為“抗倭神器”、“倭刀剋星”,一點都不為過!
最後,表達一下對戚繼光的敬意,致敬我們的英雄!
-
16 # 使用者187952446
日本武士刀,被譽為世界第一名刀。客觀的來說,武士刀製造工藝複雜且精良,刀型科學且漂亮,其劈砍效能非常出色,殺傷力也很強大,其還是擔得起“世界第一名刀”的,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擁簇者。而在國內,由於歷史緣由,武士刀並不是很受歡送,關於日軍侵華那段歷史,我們應該銘刻,但也不能因而否認了武士刀作為世界名刀,其自身所具有的實力。
開啟網易新聞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日本武士刀很出色,名氣也很大,但在明朝時期,它遇到了中國的這種兵器,卻吃了癟。
明朝初年,日本國內動亂,諸侯割據,生靈塗炭,在這種情形之下,日本的一些亡命之士(成分很複雜,有商人、武士、浪人等)到中國沿海地域停止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以追求生存,史稱“倭寇騷動”。島寇倭夷,四處剽掠,中國的沿海居民深受其害。為此,明王朝統治者築海上16 城,籍民為兵,以防倭寇,效果頗為顯著。
但是,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再次猖獗起來,他們與中國海盜互相勾搭,燒殺搶掠,閩、浙沿海地域居民的生命財富平安遭到嚴重的要挾。倭寇騷動死灰復燃,明王朝統治者沒有坐視不論,他們派出了名將戚繼光等人到東南沿海蕩平騷動,這就引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戚繼光抗倭”的故事。
抗倭戰爭初期,由於倭寇有著先進的冷兵器和熱兵器,明朝軍隊幾次都沒佔到廉價,特別是倭刀(據材料顯現,倭寇運用的倭刀應該是野太刀,是武士刀的一個細化種類),在與明朝軍隊的對決中佔盡上風。倭寇運用倭刀,身法輕盈矯捷、刀身又極為尖利,在許多方面皆佔盡優勢,無往不利。對此,戚繼光曾感慨道:“長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兩斷!”
對此,戚繼光等人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經過改進明朝軍隊原有的戰刀,創造一些新式武器來對立倭寇的倭刀,在抗倭鬥爭中後期,逐步佔領上風,直至徹底蕩平倭寇騷動。
在與倭刀的對決之中,有一件中國兵器不得不提,那就是狼筅。
狼筅(讀xiǎn)是一種中國古代長兵器,亦稱做狼牙筅。其原為明朝礦工起義軍創造,後來在抗倭鬥爭中大放光榮,是明軍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狼筅重約4200克左右,杆長5米,頂部為尖利的鐵製槍頭,特殊的是,在其槍頭左近,伴有很多尖利的附枝,呈節密枝堅狀,附枝最長60釐米,最短25釐米。
戚繼光在《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一書中記載道:“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蓋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
-
17 # 魅力平常心
不是竹竿,是狼筅
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給戚家軍所配備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軍隊在與倭寇交戰時,因懼怕倭寇的倭刀而張皇失措,戚繼光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
戰鬥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衝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
其實早在戚繼光之前,就已經在軍隊使用了,戚繼光只是把它發揚光大。再加上製作方便經濟實惠,殺傷力大,所以能在抗倭戰鬥中大放光彩。
-
18 # 望角黑夜
原因很簡單:戚繼光用竹竿做的狼獆是第一波戰士壓制住倭寇使其倭刀施展不開、同時還能對起形成小面積殺傷、而後第二波戰士用腰刀對起展開擊殺
-
19 # 詼諧的前奏
戚繼光先期是胡宗憲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將,後期又和首輔張居正關係相當到位,什麼時候缺過軍費啊。日本武士刀非常鋒利,常規武器根本不是對手,而狼筅分很多岔,又有鋒利的鐵鉤和倒刺,集攻擊和防禦為一體,專門剋制日本武士刀,也是鴛鴦陣必不可少的主力武器。
-
20 # 臨沂彭彭小胖vlog
要是看過明朝那點事描述戚家軍的,能笑死了。戚繼光有一次路過義烏時候,義烏曠工爭礦打起來了,民風相當彪悍,幾百人衝到一起就是一頓砍,對戚繼光觸動很大,原有的軍隊腐敗的狠,戚繼光準備成立一支不同於其他軍隊的部隊,就把這群人組織起來了,倭寇的刀非常鋒利,能連續砍幾十根明朝士兵武器的長矛,砍斷長矛就是燒火棍。戚繼光發揚光大了竹筅,前段弄很多鋒利的鐵絲,像是鐵掃把是的很長,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幾個人一隊,最外面一圈是每人一個護盾擋著,裡面每人一個竹筅,對著倭寇一頓插,倭寇左劈又砍,累夠嗆。裡面人啤酒瓶子什麼一頓扔,然後再是長矛一頓捅,鏜鈀兵儘量把倭寇按住別動,要麼長矛捅死,要麼裡面火槍手打死!所以並不是沒有錢,而是特製的武器,消耗倭寇力量的!
回覆列表
抗倭沒有上規模海戰,沒有幾萬人的正面撕殺。純屬幾倍幾十倍圍著倭寇殺,牛皮狼筅鴛鴦陣也還是圍殺。戚繼光的很多戰功是篡奪上司譚綸的。
北方有能正面衝鋒的馬芳,蒙古人看見就害怕。戚繼光調北方實際就是一馬童,只配跟馬芳牽馬。
中華英雄都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篡改出來的。希望大家宣傳真的英雄,而不是整天圍著假歷史叫。
搞清歷史,抗倭收官福建之戰後才被元帥譚綸力薦為福建總兵的戚繼光什麼時候指揮了抗倭,掛了帥???
總兵都不是的戚繼光你給他權力指揮???掛帥???
是不是瘟疫還須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