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OOKIE和我
-
2 # 濤叔6595
手機功能現在己經非常強大,專業功能在手機上也能表現,而最基本的不管是手機還是相機,要做到的首先是構圖,要做好構圖就要知道攝影中常用的“井”字分割線,把重點你要表現的主題放在十字交插點上。斜線、三分線,相當於黃金比例分割線,讓主題更突出,更優美。
-
3 # 森山小道
首先最重要的是,手機攝影現在有些作品拍的也好棒!手機攝影的便攜性相機目前無法取代,相機攝影的專業性更強。如果一次沒用過相機,推薦先購入一臺入門相機練手,有的人買相機直接買全畫幅相機,對於一個一次都沒摸過相機的人來說這樣很不明智。筆者推薦微單相機,佳能M6就是個非常好的選擇。等自己掌握了攝影知識,對於畫質有更高的要求後,可以購入更好的相機。
-
4 # 小曹攝製
一、緣起愛好
大概是2013年,我當時所在的單位有一個師傅,他比較喜歡攝影。當時和他一起上班整天都聊著攝影的話題。
我是從來沒拿過相機的,但是心裡一直有興趣,那時的手機也不像現在這樣強大,所以我就想買一臺相機玩玩。因為預算不夠,只能入手二手相機。
買來之後新鮮了一陣子,但是拍出來的照片,總感覺不清晰。後來又加錢換了一個好點的相機,想買好的鏡頭,但是價格太貴。最後相機基本就吃灰了。
技術沒有磨練,拿出去拍的很少,後期修圖也沒學會。這個時候,我感覺我和相機基本就要說再見了。
二、迫於生活後來因為一些事,我從單位辭職。在家裡休息了兩個月。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有公司招聘拍攝助理。憑著當初掌握的一點拍攝知識,順利面試成功。
在公司裡平時沒事,就自己上網找教程學習,有拍攝任務就跟著老師學習,就這樣幹了3年。
三、終於理想現在我已經準備離職自己幹了。從一個愛好者升級到職業人的這幾年,經歷過剛開始的新鮮,然後放棄了幾年,最後重新踏上征途。現在我的想法就是不忘初心,堅持到底。
四、心得、建議分享好了,我的故事分享完了。其實從手機攝影轉到相機攝影,最大的改變就是相機操作的的問題。
相機操作手機基本都是自動曝光,相機最好還是用手動擋,全自動的模式不可靠,可能拍出來還不如手機的好。
瞭解曝光三要素,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這裡建議,先從光圈優先這就是A擋練習,再用M擋全手動擋。
實踐出真知具體可以拍一張照片,假如拍出的這張照片還不錯,光圈是F8,iso是800,快門速度是125/S,那我們下次再遇到類似的環境,就知道大概是這個曝光值。
那我們想要虛化效果,加大光圈到F4,那相應的iso或者快門速度就要改變,有可能就變成快門速度200/S了。
堅持到底無論是愛好,還是想成為職業人,堅持到底的精神必須要有的。困難不算什麼,總會解決的,最怕的就是我們沒有心勁了,不願意在拍了,那時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
5 # 攝影師張老師
手機攝影與相機攝影在於器材之間的差異,相機的拍照功能會比手機更加強大,畫質更優秀。兩者之間的攝影原理是相同的,比如構圖、用光等等。手機比較傻瓜式基本上按開門就可以了。
安卓手機有自帶專業拍照模式,光圈、快門、ISO、白平衡等引數與相機是相同的。
蘋果手機要藉助第三方軟體才能實現,也就是說理解這些引數,是用相機很快就會上手。
個人建議使用手機手動檔功能,可以是手動檔(M檔),也可以是快門優先(S檔),這樣有助於理解這些引數的變化給畫面帶來什麼樣的效果。
想要入門相機攝影首先你要有一臺相機,個人建議可以先租一臺相機體驗,使用後覺得合適在購買。因為單反相機和鏡頭相對比較貴,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情況購入相機。
一般普通人兩週的時間就基本能熟練使用相機的功能。
如果覺得自己悟性高的話也可以網路上學習攝影課程。
個人建議還是找一家攝影培訓學校系統的學習攝影,有專業老師講解課程學的快,有問題可以及時得到解答,找到合適的老師很關鍵。
以上是個人的建議,希望你有幫助。
圖片是安卓手機的專業拍照模式。
-
6 # 卷太郎攝影坊
用相機攝影並沒有那麼神秘,其實攝影的工具雖不同,但是道理都是想通的。
隨著智慧手機的不斷髮展,手機攝影已經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攝影門類,在很多國際攝影賽事中都有專門的手機攝影比賽,也有很多優秀的手機攝影作品不斷湧現。手機攝影是一種大眾普及型的攝影方式,在人人都用智慧手機的當下,攝影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了日常,並不存在任何門檻,只要你有一雙善於觀察生活的眼睛,有善於捕捉光影的能力,有善於構圖的審美,都可以透過自動化程度極高的手機拍攝出很好的攝影作品。很多喜歡攝影的朋友,在經過了手機攝影的階段後,想要向更深層次的攝影領域拓展,想要玩一玩相機,拍出質量更高的攝影作品,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麼在從手機攝影向相機攝影的過渡階段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瞭解用相機攝影可以帶來怎樣的提升既然選擇用專門的攝影工具相機來拍照,那麼首先要搞清楚這會給你的攝影創作帶來怎樣的提升。相機擁有更大的感光元件,可以拍出細節更多,景深更淺,色彩更豐富的照片,這對於照片質量是有質的提升的,再加上光學素質更好的不同種類的鏡頭,攝影作品形式可以更多樣,畫質更出色。另外,機身手動曝光、對焦等操控,可以實現更符合創作意圖的效果。這對於感光原件很小,操控只能自動的手機來說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提升。
搞清楚自己是否需要相機來攝影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把手中的手機換成相機來拍照的,有些題材並不一定用相機更合適。如果你喜歡更高水準的風光,喜歡拍攝人像,喜歡棚拍靜物,這些題材換成相機確實會有更大提升,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如果你只是喜歡日常街拍,拍攝一些記錄性質的內容,其實手機的便攜、低調反而更合適,不如好好鑽研一下怎樣用好手中的相機,怎樣在手機上修片。搞清楚自己創作的主題,主要的創作方向,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根據穿過方向去選擇相應的器材,到底用相機還是接著用手機就瞭然於心了。
使用相機需要做好的投入想要用相機創作,需要有一定投入,這個投入有物質方面的,也有時間方面的,還有精力方面的。這些投入需要事先想好,自己到底能不能投入,投入多少。物質方面的投入主要就是裝置方面的了,其實富有富的玩法,省有省的玩法,“攝影窮三代”的說法早已經不適合數碼時代了,投入多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力而定,滿足基本的攝影需求,達到比手機拍攝效果更好的目的其實用不了太多金錢投入。主要是時間和精力方面的投入,因為人的職業不同,家庭情況不同,各自能夠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都有很大差異,如果買了相機沒時間去拍,或者總是有心無力,那麼最好還是別浪費這些投入了。
如果您時間沒問題,精力沒問題,有用相機創作的明確方向,也有下功夫鑽研攝影技法的決心,那麼您就可以選擇一臺合適的相機來進行攝影創作了。
-
7 # 小易映畫
實踐出真知
具體可以拍一張照片,假如拍出的這張照片還不錯,光圈是F8,iso是800,快門速度是125/S,那我們下次再遇到類似的環境,就知道大概是這個曝光值。
那我們想要虛化效果,加大光圈到F4,那相應的iso或者快門速度就要改變,有可能就變成快門速度200/S了。
學會自學
堅持到底
無論是愛好,還是想成為職業人,堅持到底的精神必須要有的。困難不算什麼,總會解決的,最怕的就是我們沒有心勁了,不願意在拍了,那時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
8 # 揹包釣記
手機拍攝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容易掌握,現在都是智慧化系統,開啟就可以根據按鍵選擇拍攝模式,風格,只需要你拍攝時,注意焦點和構圖 ,拍好後可以利用它的外掛進行簡單的修圖,調色,濾鏡,色彩轉換等等。
那如果你想改用相機拍攝,這個相對難度就大的多,需要你平時多看資料,或者請教懂相機拍攝的朋友或者老師,瞭解它的基本功能,並要熟練掌握它的操作,確定你平時偏重於拍什麼?如果是人像,要了解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的區別,為什麼專業人士都用偏向手動模式,多看看影片,現在的百度非常方便,哪裡不明白,可以輕鬆解決專業難題,平時也需要多出去拍攝,一個好的攝影師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拍攝和對攝影的執著追求,才達到人生的頂峰,剛開始接觸相機,要了解相機的功能,才能輕鬆駕馭它,多看看好的作品,先模仿後發揮自己的想法,只有不斷的學習 ,才能更好的拍出好作品。
好好努力吧 加油!
-
9 # 南陽朱付新
透過運用手機拍攝,練手,練習構圖、用光、角度、時機等,養成拍照的意識和習慣,然後可以根據培養起來的興趣,上手單反相機,繼續學習、提高。
-
10 # 石山水
說下手機攝影升級到相機攝影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1、規模大小
這點幾乎所有相機都比手機大。手機有便攜的優勢,但對比與相機,這也似乎是唯一的優勢了。
2、鏡片鏡頭
一個好的鏡頭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良好的鏡片,這往往能決定輸出的照片是否清晰。如果你的鏡頭小,質量低,那麼你得到的照片效果可想而知。
手機上的鏡片很小,它通常是用塑膠或藍寶石晶體制成的。對比起來,真實相機的鏡頭更大,而且通常是由多種玻璃元素組成的。
相機鏡頭所捕捉到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即使是小型的相機,也能達到比較廣的範圍;手機就略顯劣勢了,當你放大手機的照片時,你會發現圖片的質量大幅下降了,會很模糊,畫素很差。
3、影象感測器
大家可以看看這張圖,感測器尺寸是影響手機和攝像機影象質量差異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感測器的大小,並不是指畫素的數量。感測器的實際物理尺寸是最大的區別。手機感測器很小,約為4.8×3.6mm。攝像機感測器尺寸它們比手機大得多。小型相機的感測器最小,約為6.2×4.6mm也比手機感測器大。目前,單反相機中最大的感測器是36x24mm。
4、創造性的把控和創作意向的準備
講到創造性,相機會更利於讓拍攝者發揮創造性,因為相機在前期能夠調控的引數比較多,而手機則是被設計成快速拍照的相機,這也是大多數沒有專業攝影人的選擇。
5、影象的處理以及共享
在手機端處理和分享照片,比相機的照片處理要簡便得多,這一點是相機無法相比的。
但是,手機儘管方便,在你的手機上對影象進行後處理時,最大的缺點是它們容易失去質量。完成後的圖片,它可能在你手機的螢幕上看起來不錯,但這僅僅適用於你沒有進行列印和在大顯示器上投影的條件下。
綜上所述手機攝影是不能和相機媲美的,如果想專業拍攝最好相片,必須相機攝影。
-
11 # TMsun11
玩攝影用手機和用相機都各有千秋!
手機拍攝更方便,角度變化範圍大,可以輕易地拍出很多不同的視角。後期調色也有很多軟體,非常的方便。
但是你要拍出更好的畫質,更細膩的影調和柔和的虛化,那一定是要用到單反相機。
因為長期用手機拍攝,可能對曝光會缺少意識。手機都是自動測光的,雖然單反相機也有全自動模式,但是對光線的準確控制還是不夠。所以用單反相機拍攝,最好是用手動曝光。
這…就需要對光線要有很全面的瞭解,比如在什麼環境下應該用多少的快門速度、光圈、ISO感光度。這些都是要清晰地掌握的。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多配幾個鏡頭,定焦,廣角,中長焦變焦鏡頭都可以配好。當然價格不菲。
在實際拍攝中,因為單反相機的取景觀察和手機的視角會有些不同。剛開始在構圖上會感覺不習慣,所以還是要多多練習。只要把握好基本的構圖原則,上手還是蠻快的。
當然最後還要看你拍攝作品的型別,如果你想要拍一些風景作品、靜物或高質量人像的話。單反相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你主要是紀錄生活,拍攝一些新奇事物,那手機相機我覺得是最好的選擇。
我平時在工作中都是用的單反,但是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用手機拍攝。因為只是紀錄一下生活,所以感覺非常的方便。
最後,不管是用手機相機還是單反相機。這只是一個工具,真正要拍出好的作品。還是要看每個人自己對攝影的理解和感覺,不要被一個工具束縛了你的創造力。
就像一個好的賽車手,隨便給他一輛能開的車,就能把街上的車甩到很後面。
-
12 # 幼兒園攝影師vv
手機拍攝和相機拍攝並無本質的不同
器材存在不同點,攝影的本質是相同的。
不同點在於畫質
現在新機發布,相機功能是一個最主要的板塊,也是各大廠商願意投入研究的,不能保證吊不弔打單反,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手機相機一直在往好的方面飛速發展。
畫質,相機的寬容度更高,後期的調整更寬泛。
焦距
手機由於受機身的限制,不關身上長多少個鏡頭,鏡頭都是廣角。可變焦的, 大部分也是電子變焦。不具備手動變焦的能力。
相機有太多的焦段可供選擇
取景器
手機的取景器是螢幕,可見即所得。相機的取景器簡單可理解為視窗。是看不到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的。
相同點攝影的本質和拍照的技巧是相同的。
三分構圖法同樣適用於手機和相機上,用光的技巧兩者也同樣適用。用手機能拍出好照片的人,用相機一樣能拍好。
轉變取景器的轉變
上面說了兩者的不同,需要以後慢慢磨合,你會發現相機取景更科學。
後期修圖思維的轉變
手機自帶的一鍵美化,一秒鐘能抵ps一個小時。手機直出的照片都是美化後的照片,但是你用單反拍出的照片都是原始的,於是你開始懷疑是不是哪裡出錯了。沒錯,高大上的相機拍出的照片確實不如手機好看。你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不是你的水平不行,而是事情確實就是這樣的。相機更多的餘地是留給後期修飾。思想的轉變一定要摒棄,手機不專業,拍不出專業性的概念。工具只是工具而已,只是換種操作方法,攝影的核心一定要掌握,不要脫離本質。走出適應期放棄一鍵修圖吧,專心研究原理,相信你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總結手機的手動模式和相機的曝光方式一樣,可以先體驗一下。首先掌握攝影原理,這些不是你拿到單反之後應該掌握的,而是你拿到單反之前應該掌握的。當你第一次拿到單反,並且還拍出還不錯的照片時,還會給自己增加信心呢。當你真正領悟到了攝影的本質,你會發現,還是手機帶著方便,走哪拍哪。
-
13 # 有答無答
要學習的是攝影,而不是停留在手機拍照或者相機拍照。至於什麼工具拍,什麼軟體修圖,只是成像的手段,不是目的。
不管是手機黨還是相機黨,要拍一張圖片,就是透過取景、構圖、曝光、虛實四個步驟完成的。
那些說手機攝影超過相機攝影的人,提問手機攝影怎麼才能超過相機攝影的人,都沒有清楚成像原理。
由於感測器大小不一樣,如果把相機的感測器比做一張A4紙,那手機感測器就把這張A4紙對摺對摺再對摺,重複幾次……決定了相機手機拍攝的畫質不一樣。
雖然手機攝影越來越專業,但是目前做到的能調節的引數不外乎快門、曝光、感光度。不能對取景、構圖、曝光、虛實進行完全控制,所以相機的優勢就能體現出來了。
學習了手機攝影,那對攝影的基礎知識也有了一定了解,例如取景構圖,曝光調整等,相機能將你學會的拍攝姿勢都發揮出來。
對標你的需求,拍風光還是人像?掃街還是旅行?購置一臺合適的相機,熟悉上面的功能使用,拍攝原理都是一樣,大膽去拍,同時不斷加深理論學習,相互促進,就能儘快進入狀態。
記住:
最好用的拍攝工具是隨身帶的拍攝工具
如果買了相機長年吃灰,拍的最多的還是手機,那還不如再考慮等待一下。
-
14 # PM宋先生
好久沒寫攝影方面的問題了。我們不可否認,從2015年雙攝鏡頭普及,一直到現在多攝方案下放到中低端機器,成為手機的標配。在手機廠商、供應鏈廠商、演算法廠商的不斷最佳化下,手機的拍照水平已經實現了很大的跨越。毫不客氣的說:如果你是一位對拍照沒有過多需求,只是偶爾發一發朋友圈的使用者,目前的手機市場,只要購買中高階的機器,拍照效果就已經夠用。
不過,話說回來,手機拍照即便再怎麼進步,也無法從根本上撼動相機在攝影領域的地位。畢竟手機拍照進步滿足的是那些本身對相機沒有過多需求的使用者,對攝影有要求,對畫質有要求,需要後期空間的消費者,依舊需要選擇相機來作為攝影工具。這是感測器和光學鏡頭的物理性質決定的,我們一步一步來講。
攝影必須要了解的四個引數如果你目前手中沒有相機,只有手機。沒關係,隨便下載一個帶有“專業模式”的相機App,就可以簡單瞭解攝影的幾個基礎引數對於最終拍攝畫面的影響。
決定畫質最重要的四個引數:感光度、快門速度、光圈大小、白平衡。
感光度,指的是相機的CMOS感測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過去傻瓜相機的膠片時代,光線透過鏡頭照射在膠片上留下影像;現在照在CMOS上輸出為電訊號。而感光度越大,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就越高。正常日間室外,感光度100,拍出的照片是正常的亮度;但是提高到1000,可能就是白茫茫一片,感測器過於敏感,無法正確還原資訊。
快門速度,指的是感測器被照射光線的時間。按下拍照按鈕,快門開啟,光線照射到感測器上,快門再關閉,這樣一來感測器上就會記錄下開啟到關閉之間投射進來的光線。手機和微單相機,採用的是對感測器本身的通電和斷電,稱為電子快門;單反相機會使用傳統的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結合的方式。光圈大小,指的相機鏡頭光路透過的孔徑大小。孔徑越大,在同樣快門速度下,透過的光線就越多,感測器最終拍攝到的照片就越明亮,孔徑越小就是越暗。但是不同大小的光圈下,能夠拍攝到清晰景象的範圍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所謂“人像照片”主體清晰背景模糊;“風光照片”從近到遠都是清晰的,主要就是使用的光圈大小不同。白平衡,指的是相機對於場景顏色的還原程度。我們之所以看得見這個世界,是因為有光源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反射後進入我們的眼球才看見的。那麼除了日光和月光,還有我們的人造光源。但是不同的光源,照射在相同的物體上,反射的顏色不一樣。老式的鎢絲燈會偏黃,現在的白熾燈會偏白。白平衡引數,就是要讓相機糾正這樣的色差,儘量拍攝出自然光照射的效果。拍攝照片,其實就是以上四個引數相互配合來得到一張照片,舉個例子:拍攝奔跑中的人,由於移動速度很快,那麼必須提高快門速度,這時為了保證光線充足,就必須要增大光圈提高單位時間進光量,或者增大感光度來提高畫面的整體亮度,同時參考室內和室外,也需要選擇不同的白平衡,來獲得正常的顏色,不至於產生比較嚴重的色偏。
上面所描述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使用相機拍攝一張照片時可能需要調整的引數,而手機拍攝的時候,這些調整都是交給系統來自動進行處理,輸出一張系統認為最合適的照片。至於還有測光和對焦兩個東西,作為初學者暫時沒必要過多去研究。
手機也能用的技巧:構圖和用光上面講的幾個引數,其核心是決定一張照片的最終曝光效果是怎樣的。手機主要交給系統來實現,而相機更多是可以人工手動干預,得到攝影師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除了曝光影響一張照片之外,還有兩個因素也是決定最終照片效果的:構圖和用光。
構圖,指的就是拍攝一個場景時,你要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拍攝,最終在照片上物體是以什麼形態來呈現的。
比如說拍攝女生,如果是拍攝全身照片,那麼就一定要腿在前身在後,這樣顯得腿更長一些;如果是拍攝半身照,那麼建議模特稍稍側身,把曲線亮出來,顯得瘦一些;如果拍攝頭部的特寫,那麼鏡頭稍微居高一些從上往下拍攝,臉會顯得小,或者從下往上拍的時候,模特把臉稍稍往上揚一些,肌肉繃緊,就不會有雙下巴。
比如說拍攝有人有物的場景,那麼一定要在照片上體現出一個最突出的部分。要拍攝一棵樹,可以採用三分法構圖,把樹移到照片的某一側,要麼靠左邊三分之一處,要麼靠右邊三分之一處,這樣整體會顯得更有結構一些。要拍攝一個湖泊,那麼常用中心構圖,把湖泊準確放在畫面中心處,周圍是綿延的群山或森林,視覺效果更有衝擊力。
不同的構圖,會導致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一點,即便是沒有相機,拿手機也完全可以做練習,實際上對比起所謂的引數來說,一張構圖準確的照片,視覺效果往往會更好。
用光,指的就是使用人造光來影響當前的環境效果。但是除非是職業攝影師或者發燒友,才會去購買光源來拍出想要的效果,畢竟閃光燈這種東西,一旦玩起來,燒錢比鏡頭還要貴......不過對於普通玩家來說,依舊可以使用自然光線或者隨處可得的光源來實現拍照的效果。
拿自然光源來說,實際上最適合拍照的時間,是在日出和日落的兩個時間點,因為此時的陽光並不是白色,而是摻雜著藍色、紅色,顯得更有層次感。這個時候拍攝人物,得到的畫面更加柔和;拍攝物體,畫面會微微偏暖或偏冷,都是一種不同的風格。比起大中午豔陽高照,拍出來一片白,效果好了不止一點半點。還有茂密的樹林,陽光透過縫隙穿過來,海面反射的藍光等等。
拿人造光源來說,沒有閃光燈無所謂,手電筒、蠟燭,哪怕是街邊的路燈、櫥窗裡的裝飾燈,這些都是在拍照的時候可以使用的光源,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使用這些光源,可以得到跟現實中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同樣,如果你沒有相機,使用這些方式來拍攝,依舊可以得到較好的照片。
到底手機和相機的差異在哪裡那麼我們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相機和手機,到底差異在什麼地方?其實總結下來,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是相機擁有更大的感測器,能夠記錄下更多的細節。“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話並不是隨便說一說而已。由於相機的感測器面積要比手機大十幾倍,那麼在同樣畫素下,相機感測器的單個畫素尺寸,也就要比手機單個畫素尺寸要大更多。而單個畫素越大,能夠記錄下的內容就會越多,這裡的“內容”指的不是拍攝過後肉眼立馬就可以在螢幕上看見的,而是通過後期調整明暗曲線二次修圖後得到的內容。也就是對於可後期的空間來說,相機要遠大於手機。
第二點是變焦方面,由於相機是光學鏡頭,透過機械結構來實現變焦,物體的拉遠拉近只是改變投射到感測器的光線本身,並不改變感測器的畫幅切割。但是手機目前只能依靠新增多個鏡頭的混合變焦來實現拍近拍遠,依舊需要切割感測器的畫幅來實現變焦,對最終畫質的影響非常大。這同樣是物理性質決定的。第三點是後期問題,實際上由於手機本身物理因素在拍照上有很多限制,所以手機利用更強效能的處理器,來實現更好的演算法來最佳化最終的畫質。比如說現在的魔法換天,讓天空看起來更美;比如超級夜景,透過多張合成來把夜晚拍成白天;比如說星空模式,把星空或者月亮,通過後期處理出來。這些東西單反相機本身實現不了,只能依靠人工後期來參與。因此話說回來:手機能拍照嗎?當然可以,而且現在就可以用手機開始練習構圖和用光的技巧,拍攝出更好的照片。那麼相機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記錄下更多的細節,更真實的世界,然後根據攝影師自己的意志來改變這個世界,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兩者應該是,也永遠是,互補的關係才對。
-
15 # 浪跡上海zyd
手機攝影和相機攝影的區別很大。從來沒有摸過相機,想走進相機攝影,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除了購買相機等硬體裝置,更需要的是攝影理論知識支撐。
即使用手機攝影已經感覺不錯了,興趣越來越濃了,照片越來越耐看了。但這樣的照片並不需要手機攝影者掌握很多的攝技術影理論。
手機攝影者通常只需要觀看手機螢幕,選擇拍攝場景,構圖,用手指輕點螢幕不同區域,手機就完成了對焦,測光,曝光的全過程。簡單,利落,簡直可以用一氣呵成來描述手機攝影的爽氣勁兒。
但相機的一切引數都需要攝影者自己設定。
測光模式,不同測光模式對畫面的影響?曝光模式,快門優先,光圈優先,P模式究竟意味著什麼?
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多點對焦,單點對焦等對焦模式該如何選擇?
曝光補償是加還是減?,ISO設定等等。
所有這些引數設定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拍攝畫面的質量。
如何設定?拍腦袋是拍不出來的,必須要學習攝影技術理論知識。
所以有些攝影興趣愛好者衝動以下買了單反,拍來拍去對自己失望了感覺還沒有手機拍的好,於是,把相機扔在一邊吃灰受潮去了。
主要原因就是相機效能不熟悉,攝影技術理論不懂。而專業相機沒有AUTO檔,不能當傻瓜機用。
再如,相機攝影可以在鏡頭上可以安裝很多附件,直接改變拍攝質量。
如,加裝漸變灰鏡來控制光比;加裝減光鏡來延長曝光時間;加裝偏光鏡來去除不需要的反射光。外加閃光燈,微距環閃等等。
手機攝影在光比較大的場合,尤其是逆光條件下拍攝,常常是畫面要麼高光溢位,要麼暗處漆黑一片。就是因為光比太大,而感光元件感受光線的寬容度不夠大造成的。
一點兒經驗
從手機攝影走入相機攝影,除了增添硬體裝置,熟悉相機效能,最重要的是要學習攝影理論,增加拍攝實踐,學會總結經驗體會。
快捷入門提高的方法是去參加攝影培訓班
其次是買基本攝影教材系統性學習
網上攝影論壇很多,相對教材來講,內容很精彩,但比較碎片化,不夠系統。
我曾總結一句話,送給了我自己及我的攝影朋友。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拍好身邊的景物是迅速提升攝影技術水平的良好途徑,因為陽光一直陪伴著著我們。
這個過程就像美術生的素描課,就是感受,體會光和學會用光的過程。因為,畫家是用筆作畫,攝影家是用鏡頭作畫。
-
16 # 豆糕的鍵攝乾貨小窩
簡單一定,讀完相機說明書,會用那四個常用檔位就可以,我平時用a檔拍攝,曝光這些交給相機自己判斷就好,我在發一點自己拍的圖8,加油喔~
-
17 # 菜菜小瀚
其實現在相機不是很貴,如果想體驗一把單反相機或者是相機的話,可以考慮一下膠片相機或者是以前的旗艦單反相機。現在的膠片相機有一些比較便宜的,而且可以手動調節引數的,這些對於提高攝影技術是有很大幫助的。另外就是以前比較經典或者是旗艦級的相機。這些相機會讓你認識單反相機的操作還有功能,然後還可以讓你摸索,更快提高自己。
-
18 # 波波糖的Vlog
提問者:如何從手機攝影走進相機攝影?至今沒摸過相機。
由你的提問我猜想你使用手機拍攝有一定時間了,而且對自己拍攝的手機作品感覺基本滿意,也就是說對於構圖、光線的運用應該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也是攝影愛好者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關於“如何進入相機攝影”,我想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解答:
一、選擇一款實用的入門級單反(目前很多初學者都會選擇7000元左右的佳能相機),並瞭解它,掌握它,比如各開關機、各攝影模式的符號及其含義等(以佳能為例:AV—光圈優先,TV—快門優先,P—自動擋,M—手動模式),逐步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
二、基本攝影技巧的學習:如自然風光怎麼拍,人像怎麼拍,動態流水怎麼拍等,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對於普通攝影愛好者,不一定要專業學習,網上搜索攝影教程學習即可,特別要注意的是,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技術,是技術就得練習,不可紙上談兵。
-
19 # 龍小欽
雖然現在的相機很智慧,但有了相機你還用P檔的話不如用手機了,所以說得從最基礎的學習。
1、自學的話找一本最基礎的攝影書進行1個月左右的系統攝影知識學習,這裡注意選書,最好到書店買,最好有專業攝影師指導下購買。還有一種是出錢報國內較出名的網課學習,如琉璃閣,這是最好的選擇,唯一就是費錢。
2、買一臺好的相機,目前已進入微單時代,真想學攝影的話必須買好一點的全幅機,如索尼的A7M3、R3系列,佳能的E0SR系列,尼康Z6等,總之不管那家的相機上1萬元以上的都不會差很多,再配一枚好的變焦鏡頭,這裡注意第一枚變焦鏡頭的錢不能省,至少要F4恆定光圈頭。
3、結合所學的攝影基礎知識慢慢熟悉所購買相機的功能,0基礎自學的話至少要半年。
至此你應該剛好入門,以後要學的就更多了,總之有了相機後,一定要到專業的課堂進行系統學習。
-
20 # 不惑得飛翔
首先,不論手機攝影,還是相機攝影,在曝光原理和攝影構圖等方面都是想通的。一些關於光圈,快門,ISO的基礎知識,沒有相機你也可以學起來,用起來,只需要開啟你手機拍拍照的“專業模式”,就可以對引數進行自我調節了。也許,你會發現,你自己調的引數拍出來的還沒有自動的好看,但不要灰心,當你越來越得心應手的時候,你的片子就會越來越好看,越來越有自己的特點。如果你一直沒有放棄這愛好,你就可以考慮買一臺適合自己的相機了。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點經驗,與你分享。
回覆列表
瞭解快門光圈 ISO 其實很簡單 最重要的還是提升審美 技術可以練 但是有些老法師拍一輩子荷花的審美千萬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