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古雜壇
-
2 # 小鄧吖01
曾經有一位猛將,在投靠李世民之後,幾乎所有將領都認為他是個威脅,日後很可能會反叛,就聯合起來將其關進了大牢。李世民得知此事後,非但沒有殺掉此人,而且力排眾議將其釋放,並予以重用。最終,此人非常感激,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後多次救主於危難之中,他就是大唐開國功臣尉遲恭。
尉遲恭,字敬德,早年以打鐵為生,練就了過人的臂力。隋朝末年,在高陽參軍討伐暴亂兵眾,以勇猛聞名,一直提拔到朝散大夫。公元617年,劉武周起兵反隋,聽聞尉遲恭作戰勇猛,就透過各種手段將其收到自己的賬下。唐朝建立後,劉武周在突厥支援下舉兵南下,尉遲恭一直跟隨左右。
雖然尉遲恭看似純樸忠厚,但他智商很高,看出了劉武周不是個成大事的人,就有了降唐之心。劉武周兵敗後,在李道宗和宇文士及等人的勸說下,尉遲恭投降於李世民,被任命為右一府統軍,繼續統領舊部八千人,與諸營相參。
其他將領都認為,尉遲恭為人不厚道,遲早都會造反。更可怕的是,他本人武力高強,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留著他將會是很大的威脅,就把尉遲恭關進了大牢,並準備擇日問斬。而李世民卻說:“我的看法跟你們不同,尉遲恭如果懷有叛離意圖,怎麼會在尋相之後呢?”於是就下令將其釋放,並賞賜給尉遲恭很多金銀財寶,並對他推心置腹地說道:“對於其他將領將你私自關押,我替他們向你道歉,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你想要離開,就拿著這些錢好好地生活,沒有人敢阻攔你。”
1500869243653841.jpg
網路配圖
李世民的做法,令尉遲恭相當感動,哭的一塌糊塗,並表示自己願意誓死追隨。從此之後,尉遲恭一直跟隨李世民左右,曾三次把李世民從死亡之地救出。其中最著名、最危險的一次,就發生玄武門之變的戰鬥中。
當時李世民在射殺李建成後,就策馬追擊李元吉,但衣服被樹枝掛住,墜馬落地,李元吉見此現狀,就準備回頭幹掉李世民。在此危難之時,又是尉遲恭及時趕到,大叫一聲,差點把李元吉嚇掉魂,並隨即將他射殺,堪稱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
另外,尉遲恭還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徵那樣的大批棟樑之材。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恭,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沒有後來的大唐盛世。
-
3 # 文武看歷史
《隋唐演義》中尉遲恭打鐵出身又武藝高超的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1 先天條件鹽鐵在古代一直是屬於官方嚴格管控的行業,在隋唐時期,官府是嚴禁民間打造兵器,都是由中央和各級地方設計專門的製造機構進行製作。所以對於招收工作的人員應該是比較嚴格的,力氣要大,體力要足,體型要壯,不然不可能在鐵匠坊熬下去。因此尉遲恭的先天條件本來就比一般人好;再者,在鐵匠坊中日夜不斷的揮舞鍛造錘,也是在不斷打熬自身氣力。俗話說“一力降三會”,所以在先天條件這方面,尉遲恭在隋唐中也是排在前列。
2 後天條件尉遲恭在投軍後進入唐軍,尤其是後來跟著李世民。在古代軍隊中,大力士在軍中向來比較受到青睞,同時唐軍由於有突厥的幫助,可以建立一批騎兵,尉遲恭作為李世民的大將,在軍中鍛鍊騎術,且不斷與敵軍戰鬥,透過戰鬥將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可以說是馬戰步戰都十分精通。所以尉遲恭才能在最終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像之一。
-
4 # 我是伍洋
尉遲恭,唐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位第七,列武將之首。《隋唐演義》中,尉遲恭天下好漢排第十七位,騎一匹踏雪烏雅千里馬,使一對90斤水磨竹節鋼鞭,神勇無比,天下無敵。
尉遲恭是胡人,身高體大,力猛過人,自小打鐵,把身體力氣打造得十分堅強,加入隋軍後,便有⺀萬人敵″的威名。投唐後,槍挑單雄信,射殺李元吉,兩次救了李世民,在唐開國武將中,居功至偉。特別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射殺李元吉,提李建成人頭至李淵處,宣告李世民爭儲勝利,為李世民立下頭號戰功。
尉遲恭作為《隋唐演義》後半部主角,勇猛無敵,武功蓋世,地位崇高。由於隋唐排名前的好漢都戰死了,只留下尉遲恭秦瓊程咬金了,正好由他們享受了勝利的果實。
-
5 # 橙V影視
尉遲恭(585—658年),字敬德,山西朔州人,自小就很有力氣,他的武功師承謝弘,謝弘和李淵是結拜兄弟,他之所以收尉遲恭為徒弟,一來是因為他看尉遲恭身體素質天賦異人,力氣龐大,是塊練武的好苗子,二來就是在為大唐培養人才。尉遲恭是鮮卑人,後來因為搬家來到了京都,當時正值隋朝末年,社會情況非常不好。因為戰亂和盜賊橫行,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吃飯都吃不飽,尉遲恭不想再沉默下去,就放棄了打鐵的營生,於是從軍。
尉遲恭為李唐皇朝衝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被唐太宗列為凌煙閣上的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唐代最有影響的武將之一。
歷史上,唐太宗對於尉遲恭的槍技有著極高的評價,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朕手持弓箭,尉遲將軍你拿長槍與朕配合,敵人雖有百萬之眾,又豈能奈何我們!”君臣武藝的珠聯璧合,真可謂歷史佳話,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尉遲恭馬槍技藝的出眾
總得來說,尉遲恭還是得虧他天生蠻力
-
6 # 就娛樂而已
尉遲恭,字號敬德!面給如炭,善使鋼鞭,騎烏騅馬!純樸忠厚,勇武善戰!倉邙山力救李世民;玄武門斬殺李元吉。和秦叔寶一起被民間奉為門神。
自幼打鐵的尉遲恭為什麼在後期能有開掛般的人生?
因為他自幼打鐵,練就了一身的好身體,讓他在投入軍營後,能在普通人中出類拔萃。並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有人說他的師傅是李靖,在入軍後得到李靖的教導,並教授他一生武藝。
好的基礎加上高強的武藝,讓他在後面半生中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
7 # 小陳有感
大家好,首先在這裡我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他向謝紅學習武術。謝紅和李遠是結拜兄弟。他接受了尉遲恭為徒弟,因為他認為尉遲恭的身體素質非常適合練武。培養他就是為大唐培養人才。尉遲恭是鮮卑人,後來因遷居京都。隋末,社會形勢非常糟糕。由於戰爭和土匪活動,人民的生活很悲慘。尉遲恭不想再保持沉默,所以他放棄了做五金商的工作,準備參軍。
起初,尉遲恭沒有找到任何他想投靠的人,但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先與劉武周打了起來。當時,劉武周和李世民在高陽打了一場決戰。李世民領兵增援馬莊。他們情緒都很好,輕鬆戰勝了劉武周。尉遲恭也被李世民帶走當俘虜。尉遲恭心裡並沒有覺得丟臉。他意識到李世民是他想去的明智的君主,所以他向李世民展示了他的心。
見另一個人高,願意訓練他。他指著一個老師,希望老師能把他培養成一個領導者。李世民介紹給她的主人是李園的結拜兄弟謝紅。看到尉遲恭,謝紅的眼睛亮了。他認為尉遲恭具有非凡的資質,有潛力成為一名教練。於是他為尉遲恭制定了訓練計劃,並要求尉遲恭按照計劃進行訓練。尉遲恭非常能吃苦,每天都按計劃執行。很快他就能肩負起一百斤的重擔。
-
8 # 豆豆精彩影片
1.豪情仗義、英勇善戰 他出生在北方,面朝黃土的生活經歷塑造了其北方人豪爽的性格,小說中尉遲敬德一出場,便以朔州舞陽村為地點,以“身長九尺,膀闊二停,滿目鬍鬚,面如鐵色,目若郎星,威風凜凜,氣宇昂揚”“一連吃十來碗酒”③的形象,以為他人寫帖子的事件出現,就這樣一副形象,使杜如晦“但識英雄面,想看念不忘”④。 書中也有關於他的豪爽事蹟的記載,在尉遲恭歸到秦王麾下時,多次戰鬥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如在與單雄信、王世充的對戰中多次打敗對手,幫秦王脫離困境,秦王笑道:“若無敬德奮力向前,幾為此賊所困。”⑤敬德在洛水灣中洗馬,當他聽聞主公有難時,他便不及披掛,就這樣赤身露體的,跨上禿馬,執鞭飛趕前去,並且憑一身武藝便將單雄信的一條槊奪取,單雄信落荒而逃。他一聽主上有難便毫不猶豫地前去救助的精神值得尊敬。在單雄信逃跑之後,秦叔寶、徐懋功仍在與王世充後隊交戰,敬德便豪爽地對李靖說道:“你保殿下回寨,我再去殺賊來。”⑥這樣的積極殺敵、護主心切,在危險面前毫不猶豫、毫不遲疑,正是這樣的豪情仗義贏得了李世民的賞識。在隨後的滅夏戰役中,秦王更是隻帶了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兩位大將便前去殺敵,足見叔寶與尉遲以一敵百的實力。他的勇敢最大化的發揮,便是在玄武門事變中,這不僅僅是行動上的勇敢,更是思想上、謀慮上的勇敢。當李世民猶豫是否採取行動時,他分析利弊,勇助李世民把握了獲取地位的關鍵時機。而當秦王欲穿鎧甲戰鬥時,敬德說道“不需主公動手”⑦,就這樣,跟部下殺掉了東府四五百人。他的勇敢倍增他的豪爽,豪爽中又凸顯了他的勇敢。雖出場頻率低,但每次出現便有叱吒風雲的故事,將一位英雄的形象顯露無遺,從形象到事蹟都讓讀者熱血沸騰。endprint 2.粗中有細、多做少言 尉遲恭的每一次出場多是互助殺敵,主上有難,他便起身執槊開始戰鬥,少了那些言語的拖沓,少了作戰前的商量拖延,少了成功時的邀功,讓讀者看到的是一個踏實肯幹的形象。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實幹家,他在關鍵時期也能不失時機地提出意見見解,可謂粗中有細。玄武門事變見證了敬德細膩的一面,當秦王勝利地除掉對手李建成李元吉之後,對他們的部下也欲趕盡殺絕,但尉遲恭站在智者或謀臣的角度,權衡利弊,果斷地向李世民提出自己的見解“罪在二兇,既伏其辜,可以休矣。若濫及黨羽,非所以求安也”⑧。於是李世民大赦天下罪人,留下了很多為唐朝做貢獻的人,魏徵便是其中之一。這也是他有政治頭腦、戰略眼光的表現。塑造尉遲恭的形象時,作者多用動作描寫,除了在玄武門事變中勸說李世民,其他地方較少地運用語言描寫,讓讀者看到的是一個踏實肯幹的人物形象。 3.稍有蠻橫、知錯能改 歷史故事中不乏稍有功名就居功自傲、狂妄自大的人,如韓信,雖憑著他的一身本領和軍事謀劃,在劉邦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卻目中無人,多次稱病,不遵從劉邦的命令,雖無謀反之心,但他的能力終會讓帝王嫉妒恐懼,他的傲慢也終會讓帝王猜忌,於是便引來了殺身之禍。 尉遲恭是一名武將,從未出山,先後跟隨劉武周和秦王,他的武膽雄略自始至終被人知曉,受人器重。但他終究是一名武夫,也有魯莽失範的時候。他做官後多次犯法,太宗也多次勸說。一次,唐太宗在登基後四方平定之時擺下酒宴,正當群臣歡飲之時,坐在任城王李道宗下首的尉遲敬德便突然大怒,喊道:“汝有何功,卻坐我上。”⑨任城王不理會他,他即揮起拳頭打向道宗的左眼。任城王是皇帝的親族,尉遲恭因他在皇帝的建國過程中沒有立下像他一樣大的功勞便動怒。論道理,本該論功行賞,誰的功勞大就該得到較高的賞賜,但考慮到任城王是太宗的親族,就該沉住氣,顯出他的大氣。這就是他蠻橫的地方。好在尉遲恭是知錯能改的人,事後便負荊請罪,向太宗承認錯誤,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犯,最終未落得韓信的下場。
-
9 # 影視總局
《隋唐演義》中尉遲恭是李世民身邊的得力助手,曾在玄武門事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尉遲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著忠義、尊卑觀念,時刻銘記自己的身份地位,為李世民效力;且他英勇善戰、豪情仗義、粗中有細、知錯能改,不僅擁有一身武功,在關鍵時刻能看到事態利弊,提出建設性見解,犯錯後能謙虛改過,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的性格在褚人獲的筆下體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尉遲恭 忠義 英勇善戰 知錯能改
尉遲恭是一箭垛型的英雄形象。從作為正史的新舊《唐書》的歷史書寫,到元雜劇中的文學演繹;從傳世文獻中的英雄,再到寄寓民眾期待的門神;尉遲恭的形象日見豐滿。清人褚人獲也在《隋唐演義》中重塑了尉遲恭的光輝形象。《隋唐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它再現了隋唐時期的歷史故事;《隋唐演義》也是一部英雄傳奇小說,它刻畫了眾多的亂世英雄形象,尉遲恭便是其中之一。他武藝高強、勇武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他忠君孝主、豪情仗義,是領導身邊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這樣一位英雄成為民間文化的守護神,守住了人們心中的那份精神希冀。
一、尉遲恭文化性格賴以形成的歷史語境
思想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影響著這個人一輩子是一心一意為國為民,還是陰險狡詐牟利害民。尉遲恭這個豪情仗義、忠君孝主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思想主導著他。
1.儒家倡導的忠義思想 自西漢開始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後,儒家思想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成為華人的主流價值觀。儒家思想倡導“仁、義、禮、智、信、孝”,倡導忠君孝主、對人真誠博愛、寬厚待人,正是受這些思想的影響,形成了尉遲恭行俠仗義、忠君孝主的性格。
何謂忠君,即死心塌地跟隨主上,主上有難奮不顧身地前去搭救,主上有命令盡心盡力地完成。尉遲恭身處隋末亂世,亂世造英雄,他憑藉一身武藝從鐵匠坊到跟隨劉武周最後歸附李世民,這一路主導他的便是忠義思想,忠誠讓他選擇了服從上級,為上級效力,時刻守護他的主上。從劉武周到李世民,有人認為忠義之人不輕易易主,但依據當時實際情形,劉武周雖起兵較早,因他依附於突厥,並未獲得人民的支援,在後來的歷史演變中他看到了時代之大勢所趨,李世民部隊是天下百姓寄託天下統一思想的主流,所以他選擇投入到李世民部下,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報效國家,為百姓服務,從這一方面說,他仍是忠義的代表。在隨後跟他一同歸唐計程車兵中,不少人選擇了叛變,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留下為秦王效力,徹底打消了眾位唐將對他的疑慮。秦王的對手李元吉嫉妒秦王手下的這位良將,曾經試圖用一車金銀收買他,他也堅決不從。一車金銀也無法撼動他對秦王的忠誠之心,由此可以看出,他跟隨李世民並非貪圖錢財,而是為著解救天下。關於“義”,人民會想到正義、講義氣、豪情仗義、大義凌然、重情重義。尉遲敬德不為財利,只為情誼,當李世民病倒神情遊離,需要盤纏去請走鬼神幫助回陽時,便用的是尉遲敬德寄存在陰間的制錢,太宗病癒歸還金銀時,敬德堅決不受,在李世民的再三勸說下才接受。相比一些重財輕義的小人來說,敬德足以稱為有義之人。而尉遲恭多次在危難關頭搭救李世民也是講義氣的表現。
英雄人物常以他們的傳奇性贏得眾女子的青睞,他們正義豪爽,一路行俠仗義,若配上儀表堂堂,往往是未婚女子心儀的物件。在褚人獲筆下的尉遲恭這一英雄人物的婚姻中卻少了這一段令眾人羨慕的故事。他的妻子羅佩聲是隋時的後宮女子,因太宗的賜婚,他與羅結成姻緣,即使羅是隋後宮女子,他也不願違背主令,婚後二人互敬互愛,沒有再娶,不得不說在忠君的時候他也忠誠於自己的妻子。可見,在褚人獲筆下的尉遲敬德少了些傳奇多了忠孝,他的種種忠義事蹟,最終讓他贏得了“武忠”的諡號。
-
10 # 墨雪問心
《隋唐演義》中,尉遲恭又名尉遲敬德、胡敬德,能成為大唐開國名將之一,穩坐隋唐十三條好漢中第十三把交椅,是跟尉遲恭高超的武藝分不開的,那麼,出身鐵匠的尉遲恭,為何如此厲害呢?在筆者看來,有下列三個原因:
一、打鐵煉體“尉遲”這個姓氏並非漢人所有,而尉遲恭正是五胡亂華時期鮮卑族人的後裔,他完美繼承了鮮卑人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身體優點。而且天生力氣就大,因此,早年生活在唐代朔州鄯陽的尉遲恭,相傳在少年時期,生活貧苦的他曾以打鐵來養家餬口。
原本身體條件就很突出,而打鐵更需要強壯的體魄,所以尉遲恭在日復一日的揮錘冶煉的過程中,打熬了身體,強壯了體魄,為他日後征戰沙場打下了良好的身體基礎。
二、良師授藝單純作為一個鐵匠,尉遲恭怎麼可能有高明的槍法和鞭法?所以說尉遲恭的一身高超武藝肯定來自名師。
相傳尉遲恭年少時身體健壯,面板黝黑,雖然比別的孩子都強壯有力,但性格敦厚,為人善良,從不欺負他人,因此得到了村口道觀裡一位老道長的青睞,老道長便傳授了尉遲恭三年功夫後飄然而去。據說這位道長就是半仙三原李靖。可見有李靖這位高明的師父,也難怪尉遲恭能成為隋唐十三條好漢之一。
三、軍旅磨練隋朝末年,昏君煬帝暴虐無道,百姓民不聊生,天下英豪紛紛揭竿而起。身懷一身絕世武藝的尉遲恭,放棄了打鐵生意,從軍於高陽劉武周麾下,劉武周被秦王李世民打敗後,有感於秦王的明主風範,尉遲恭遂甘心投效。但因為受到軍中排擠,尉遲恭不得已離開,後瓦崗寨起義時,救李世民於亂軍之中,從此追隨明主,開創了大唐萬世基業。
經過多年的戎馬生涯,尉遲恭的一杆馬槊使得越發嫻熟,一根鋼鞭更是神出鬼沒。成為大唐軍隊中數一數二的高手!
(尉遲恭劇照)
綜上所述,《隋唐演義》中,打鐵出身的尉遲恭,經過打鐵煉體、良師授藝、軍旅磨練,從而成為李世民麾下武藝高強的大唐名將。朋友們認為是不是這三個原因呢?
-
11 # 唐古看今
在隋唐十三傑中,尉遲恭的武力值排在第13位,也就是說在整部《隋唐演義》中,只有12個人能打過尉遲恭。那麼,打鐵出身的尉遲恭為什麼武功如此厲害呢?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出身官二代;尉遲恭父親是山西朔州麻衣縣的縣令,因此來說尉遲恭也算是個官二代,按理說,出身在這樣家庭的尉遲恭,應該好好讀書以求將來考個好功名,但是尉遲恭卻對讀書並不感興趣,反而對別人並不看好的職業打鐵感興趣,為此,他天天到街頭的鐵匠鋪看人打鐵,並想拜師學習打鐵。
然而,由於其父的關係,鐵匠鋪的掌櫃起初並不想收他,但後來,由於尉遲恭父親因病亡故,無依無靠的尉遲恭就被鐵匠鋪掌櫃收留學習了打鐵。
由於尉遲恭天生力氣大,再加上他對打鐵的熱愛,很快就掌握了打鐵的所有技巧,因此還深得鐵匠鋪掌櫃的賞識,並於後來還將唯一的女兒稼給了尉遲恭。
後來,鐵匠鋪掌櫃去世,尉遲恭就接管了鐵匠鋪,但是由於經營不當,鐵匠鋪的生意一落千丈,眼看家裡就要揭不開鍋了,這時,家裡來了一位名叫謝弘的老道,他不僅出錢維持尉遲恭一家人的生活,還在每天晚上傳授尉遲恭武藝。
就這樣一教就是三年,尉遲恭從一個只會打鐵的壯漢,變成為了一個武藝高強之人,在尉遲恭武藝學成之時,謝弘也欲離去,在臨行前,謝弘囑咐尉遲恭去參軍投靠李唐,而尉遲恭也很聽謝弘的話,自己打造了一對雌雄鞭當兵器,之後便投軍去了!
當然,尉遲恭的投軍之路並不順利,在他投靠李唐無果的情況下,又去投靠了“雞冠子”劉武周,並得到了劉武周的重用,而尉遲恭也沒讓劉武周失望,在跟唐朝軍隊對戰期間,尉遲恭“日闖三關,夜奪八寨”打的唐朝軍隊連連敗退,好在有秦瓊的出現,在美良川一戰中,“三鞭換二鐧”最終收復了尉遲恭。
由此可見,尉遲恭之所以那麼厲害,一方面仗的是自己的一身力氣,另一方面則跟謝弘的悉心教導、傳授武藝有關。
-
12 # 凌煙閣主
尉遲恭在評書演義《隋唐演義》《說唐傳》《興唐傳》中的來頭可不小。他乃是上界的黑煞神下凡輔保大唐真龍天子貞觀大帝秦王李世民。當時流傳一句話“雙鐧打出唐世界,單鞭撐起李乾坤。”
而說起他的師傅也是大名鼎鼎的謝弘,這謝弘乃是唐國公李淵的把兄弟,也是“興唐五道”之一。這尉遲恭的一身本領都是他師傅傳授。原來這尉遲恭乃是家住河東朔州馬邑縣人,可是這尉遲恭乃是個孤兒,他父親在他九歲就去世了,將尉遲恭託付給把兄弟喬公山。喬公山對待尉遲恭如同親生兒子,讓他讀書識字。
身長九尺,鐵臉圓睛,橫唇闊口,滿嘴蝦須,雙鼻高聳,頭戴鐵幞頭,身穿紅勒甲,手持一根竹節鋼鞭,竟如黑煞天神之狀。
可是這尉遲恭本身也不是個愛學習讀書的人,他一心喜歡上了打鐵的行業,喬公山也沒辦法,因此讓尉遲恭在梅掌櫃的三興鐵鋪當了鐵匠,從此打鐵為生。
尉遲恭在鐵匠鋪也勤快能幹,加上他天生神力,掄捶使斧都不在話下。而且尉遲恭很快就學會了鐵匠的技術,當然這也離不開梅掌櫃的悉心教導。
尉遲恭手藝高超,什麼鍬鎬鋤耙都不打,專打十八般兵刃。甭管什麼兵刃,即使不在大九種、小九種之內,只要畫出圖形,或是給說個樣子,就能打得出來。
這梅掌櫃有一個未出閣的閨女叫梅秀英。而梅掌櫃夫婦就看中了尉遲恭,於是將女兒嫁給了尉遲恭。沒過兩年梅掌櫃夫婦去世,這個鐵匠鋪就歸尉遲恭了。
尉遲恭雖然打鐵有技術,可是做生意卻沒有能耐,鐵匠鋪是一日不如一日,而尉遲恭卻喜歡上了喝酒,整天喝酒把家業都給敗光了。只好腆著臉皮去喬公山那裡尋求幫助,可是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尉遲恭總是來,人家也煩了,尉遲恭被掃地出門了。
正當尉遲恭家裡揭不開鍋的時候,鐵匠鋪來了一個人,他頭戴九梁道冠,身穿八卦道氅,兩肩擔日月圖形,前後心繡著陰陽太極圖,大紅中衣,自襪子,福字履。面色紅赤,劍眉朗目,準頭端正,四字闊口,大耳有輪,頦下滿副燦白髯。這個人是誰?他就是謝弘。
謝弘來到鐵匠鋪出了一百兩銀子要打一對竹節鋼鞭,要純鋼十三節,說完人家就走了。尉遲恭拿著銀子又喝酒吃肉,揮霍了。但是為了應付老道士,不得不去漢朝的武靈王墳,將墳前的石人砸了鍊鋼。
可是尉遲恭就是煉不出鋼來,老道士去取鋼鞭。尉遲恭無法交差,老道士又給了一百兩銀子。尉遲恭夫婦於是加班加點,梅秀英拉風箱燒火,他鍊鋼打鞭。終於打出了一對純鋼十三節的鋼鞭。可是尉遲恭發現,這鋼鞭其中一條鋼鞭因為粗心少了一節,只好用木頭頂在上面。
可是老道士是何許人也,他早就發現了。對此他並沒有生氣,還說這隻十三節的可以稱雄鞭,這隻十二節的可以稱雌鞭,這對雌雄雙鞭。
甚至說自己精通十八般武藝,要收弟子,而且還管飯。尉遲恭一聽管飯,還教武藝於是拜他為師。這老道士就教了尉遲恭三年,將所學本事都傳授給尉遲恭。尉遲恭從此成了大隋第十八條好漢。
當尉遲恭學成出師的時候,老道士還給尉遲恭指了一條明路。他說:“好漢不怕出身低,別看你這打鐵的尉遲恭,將來也可以做國家的一員大將。隋朝無道,天下大亂,唐主李淵已經佔據了長安城,自立武德天子,布仁德,救國救民。唐朝初創,正在缺少將才之時。你應當去投軍報國,就憑你這能耐,將來必定高宮得做,俊馬得騎,門排畫戟,戶列簪纓。”當然這謝弘還說過,鞭在人在,鞭斷人亡。
尉遲恭從此就開始去投軍,當時他老婆梅秀英已經身懷六甲,於是尉遲恭說了生下兒子就叫尉遲寶林,帶走了十三節的雄鞭,留下了十二節的雌鞭,好以後父子相認。
至此尉遲恭投軍,可惜投錯了唐軍李建成,李元吉麾下,當了火頭軍。尉遲恭無奈之下,只好投軍丁陽王劉武周,後來日奪三關,夜搶八寨,和秦瓊三鐧換兩鞭。這尉遲恭和秦瓊曾經在美良川大戰三百回合,可是二人不分勝負。於是尉遲恭提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兩人各自用自己的兵器打對方,誰能自己的身體抗下來,就算誰贏。這個秦瓊不願意。
昔時孟賁夏育,能生拔牛角,伍子胥能舉巨鼎,項羽力可拔山;我如今與你兩個,明人不做暗事,使乖不足為奇,你先受我幾鞭,我亦與你打幾鐧,以定強弱,此為併力法。
這個時候尉遲恭看見了旁邊千斤重的石頭,就說用各自用自己的兵器打石頭,將石頭打碎,如果誰多打一下,就算誰輸。這個時候秦瓊的鐧一個才六十四斤,而尉遲恭的鋼鞭一百二十斤重。
於是尉遲恭提出了雙方交換兵器打碎石頭。如果尉遲恭輸了歸降大唐秦王李世民,秦叔寶輸了歸降丁陽王劉武周。當時尉遲恭打了三下,石頭碎了,而秦叔寶則打了兩下石頭就碎了。因此尉遲恭輸了比賽。
瞥眼見側邊兩塊大蠻石在傍,約有一二千斤重,因對叔寶道:“兩塊石頭,可是一樣的。我與你賭:我們用武器打,如多打一下碎的,就算他輸。”叔寶道:“你的武器多少重?”敬德道:“我的鞭一百二十餘斤。”叔寶道:“我的鐧一根有六十四斤,兩條算來,卻也重不多幾斤。”敬德道:“我把你的雙鐧打,你把我的單抽打,我們交流用力,若是你打輸了,你歸降我定陽。我若打輸了,降順你唐朝。只打三下,看誰強誰弱。”叔寶道:“就是這般。”兩人齊下馬來,敬德先把戰袍拽起,把鞭遞與叔寶。叔寶也把雙鐧與他。敬德瞋目猙獰,用力打去,石上並無孔隙,又極力一下,石上只陷得二三餘寸深。敬德心上有些慌了,第三下用盡平生之力,打將去,只見撲通一聲,此石裂開,化為兩半。敬德笑道:“何如?今該你打。”叔寶也把袍袖紮起,看著蠻石對天默禱道:“蒼天在上,我秦瓊與胡奴在此較量,全仗唐皇帝洪福。秦王得以統一天下,我秦瓊該在此建功,不用三下,此石即為分隔。”把雙手舉鞭,極力打去,石已露痕,又用力一下,石已透底分隔。叔寶笑道:“何如?石尚如此,若是人此時已為肉泥矣!你三下,我只兩鞭,還算你輸。”敬德道:“我的武器狠,你的鐧輕。”
當然尉遲恭厲害還有一說,說著秦叔寶乃是上界天蓬星下界,尉遲恭乃是上界黑煞神臨凡。只不過在上界,黑煞神本來打不過天蓬。於是黑煞神不肯下界,這天帝也怕天蓬難為黑殺,以此天降三分病與叔寶,教他上陣常帶三分病。所以尉遲恭和秦叔寶才打成了平手。
後來尉遲恭因為薛仁貴的事情鞭打昏君,在止禁門鋼鞭斷成了十八節,他想起了師傅的話,於是一頭撞死在止禁門。
-
13 # 燭影斧聲
小說中的尉遲恭雖然是鐵匠出身,但卻武藝高強,其實這並不矛盾。
大才藏於民間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有沒有發現,和這些人比起來,尉遲恭出身算好的了,但是論成就和能力,這些人怕還要強過尉遲恭,所以尉遲恭武藝高沒什麼奇怪的。
而且武藝高低都是比較出來的,不談歷史,就小說而言,尉遲恭厲害,主要是因為出世的晚,天下高手死傷殆盡,所以顯得他武藝高強,若是早出世幾年,和真正的大神比起來,尉遲恭就是一個戰五渣。
隋唐英雄尉遲恭和秦叔寶在後期可謂一時瑜亮,不分伯仲,但是尉遲恭即便出世較晚也並非從無敗績,他在兩個人手中吃過憋,而且幾乎沒有反抗之力。
第一個是天下第五條好漢,原南陽侯,後壽州王麾下兵馬大元帥伍雲召。揚州大比武,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聚首,伍雲召和瓦崗眾將關係最好,於是和程咬金下棋賭錢取樂。
程咬金是個臭棋簍子,輸了還耍賴,伍雲召是世家子弟,又位高權重,根本不在乎這倆錢兒,再者知道程咬金就是這麼個尿性,所以也無所謂。
結果初出茅廬的尉遲恭不知深淺,看不慣程咬金的嘴臉,再加上也想贏點錢,於是提出和程咬金下棋。伍雲召本來也不愛和程咬金玩,就是取個樂,於是把位置讓給尉遲恭。
下到一半,程咬金眼看要玩完,又開始耍賴,說不玩了,拿著銀子就要走,尉遲恭哪裡肯幹,一把抓住,兩人吵了幾句,尉遲恭也是個暴脾氣,抓住就打,直接惹怒了旁邊的伍雲召。
伍雲召覺得我們朋友之間鬧著玩,你非插一槓子,還敢在我面前打人,於是上前一把掀翻尉遲恭,一頓痛打,程咬金覺得不好意思,瓦崗眾將也都趕來勸解,伍雲召這才放手,尉遲恭被打得全身劇痛,灰頭土臉的走了。
第二個讓他吃癟的就是天下第七的羅成。羅成是白虎星臨凡,一條丈八滾雲槍二百四十斤重,槍法冠絕天下。當時唐鄭交鋒,羅成還在王世充麾下做一字並肩王,他不好意思和表哥秦瓊、義兄程咬金等人交戰,秦瓊他們也是這個心思,結果尉遲恭虎勁又上來了,主動請纓。
與羅成一交手,只三四槍就被殺得手忙腳亂,回馬就跑,如果不是秦瓊及時救應,尉遲恭險些死在羅成槍下。
第二次,程咬金出馬,與羅成玩套活,尉遲恭以為羅成今日不濟事,攔住撤退的羅成,結果又被數槍殺敗。尉遲恭還因此對程咬金驚為天人,以為之前程咬金是故意藏拙。
羅成歸唐後,李世民設宴款待,尉遲恭看羅成相貌俊美,又不高大,以為羅成只是馬上功夫厲害,有心給他難堪,於是突然發難,將羅成舉過頭頂,讓羅成求饒,結果被羅成一個雙風貫耳,拍的跌倒在地,頭暈眼花,從此徹底心服,再不敢跟羅成放肆。
直到羅成陣亡,尉遲恭才算天下無敵,與之能一較長短的只有秦叔寶一人。
敬德前世真身其實說起尉遲恭武藝高與他的前世真身也不無關係,他本就是天選輔佐真主的神祇,上界的黑煞神臨凡。
起初玉帝讓黑煞神臨凡,後期出世,助紫薇星(李世民)掃平天下,但黑煞神不敢,因為他惹不起左天蓬大帥星,玉帝好說歹說,最後讓左天蓬在黑煞神出世後帶三分病,二人只打得個平手,黑煞神才領旨下界。
左天蓬就是秦叔寶,在前期經歷頗多,被各路高手血虐,比如潼關內三擋老楊林;潼關外九戰魏文通;大戰尚師徒以致摔死黃驃馬、別斷虎頭槍;四明山被李元霸一錘打彎虎頭槍;銅旗陣得裴元慶、尚師徒陰魂相助,金鐧倒銅旗……這些戰績成了他後來被人仰望的資本,但同樣也留下了不少隱疾,美良川與尉遲恭三鞭換兩鐧,表面看佔了便宜,實際上險些吐血。
在小說中,當時的隋唐英雄天神臨凡的人物不少,尉遲恭是其中之一,所以天賦異稟,武藝高強也不足為奇。
而且,即便沒有這樣身世的凡人,也有出身草莽的高手,比如雄闊海,金鼎太行山的山大王,使一對一百六十斤的板鋼雙斧,妥妥的草根,既不是星宿臨凡,也不像伍雲召那樣世家大族子弟,卻憑武藝高居天下第四。這樣對比看,尉遲恭大致排名在秦瓊與單雄信之間位列十七完全合情合理。
其實拋開小說,當今社會民間不起眼的角落也有不少大才大能,只不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尉遲恭能脫穎而出,機遇也很重要,要麼怎麼說,亂世出英雄呢。
-
14 # 老白閒聊
尉遲恭,字敬德,大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此人原本是鐵匠出身,後來從軍入伍,加入了定陽王劉武周的隊伍。
他憑著胯下一匹烏雲抱月駒,掌中一條十三節水磨鋼鞭,曾創下“日搶三關、夜奪八寨”的輝煌戰績。
降唐以後,由於作戰勇猛,悍不畏死,深受李世民的喜愛。
他和秦瓊秦叔寶一左一右,號稱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秦瓊使雙鐧,有“雙鐧撐起唐天下”之美名;尉遲恭使單鞭,有“單鞭打下李江山”之讚譽!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鐵匠出身的尉遲恭怎麼會那麼厲害呢?
在下不才,今天就藉著這個話題,和大家簡單聊一聊尉遲恭學藝、成名的經過。
尉遲恭,山西朔州麻衣縣人氏,為人豪邁,性格粗野。
他在少年之時學會了一身打鐵的手藝,成親以後就開了一家鐵匠鋪,以打鐵為生。
本來以他精湛的手藝,小日子可以過得很好,但尉遲恭這個人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貪杯成性、嗜酒如命。
他只要掙了錢,就全部用來買酒喝,而且每次都喝得爛醉如泥。
你說一個手藝人不好好幹活兒,整天喝得五迷三道的,那買賣能好的了嗎?
故此,尉遲恭的鐵匠鋪是經常處於半休業的狀態,根本就掙不了幾個錢。
他妻子梅秀英是個賢惠人,多次苦勸丈夫不聽,也無計可施,只好跟丈夫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話說這一天,尉遲恭的鐵匠鋪來了一位出家的老道士,要打造一對十三節水磨鋼鞭,只要手藝好,價錢好商量。
尉遲恭一琢磨:“我的鐵匠鋪都二十多天沒開張了,今天總算買賣上門了。憑著我的手藝,打造一對水磨鋼鞭沒問題啊,至於價錢嘛,好活好價錢,我可不能要少了。我張口先要他一百兩銀子,他再壓壓價,七八十兩銀子估計還是可以的。”
哪知尉遲恭一開口,老道二話沒說,伸手從懷裡掏出兩顆銀元寶遞給了尉遲恭。
一顆元寶五十兩,兩顆正好一百兩。
尉遲恭接過銀子,心裡那個高興勁兒就甭提了,一百兩銀子,這得夠我喝多少酒啊。
當下尉遲恭打了包票:一個月後,讓老道來取鋼鞭。
老道微笑著點了點頭,走了。
老道一走,尉遲恭第一件事就是打酒買肉。
好傢伙,酒一下子買了三壇,燒雞、牛肉、大肘子可勁兒造,這一頓飯就讓他幹掉了三兩銀子。
梅秀娘就勸他:“當家的,有錢可不能這麼花呀。再說了,你得用這錢先買鐵買炭啊,鋼鞭還沒開始打,你就大吃二喝的,把這些錢花完了,你拿什麼給人家打造鋼鞭?”
尉遲恭哪兒管那個,照樣是天天山吃海喝,而且吃飽喝足了倒頭就睡,根本就不想打造鋼鞭的事。
眨眼二十天過去了,等到了這二十一天的頭上,尉遲恭開始著急了。
因為一百兩銀子被他造得只剩下十來兩,買炭是沒問題,但買好鐵卻不夠了。
沒有好鐵怎麼鍊鋼?
沒有鋼怎麼打造鋼鞭?
這可怎麼辦,眼看還有十天就該交貨了,自己卻連原材料都沒備齊呢?
就在尉遲恭抓耳撓腮的時候,忽然眼前一亮:原材料有了!
原來在他們的村後不遠處,有一座韋陀廟,廟裡面供著一位金面韋陀。在這韋陀旁邊,常年放著一條八稜降魔杵,足有一百多斤,據說是渾鐵凝鋼打造的。
尉遲恭心說:“韋陀爺,事到如今,我只能借您的寶杵救急了。”
就在當天夜裡,尉遲恭悄悄去了韋陀廟,偷來了降魔杵。
經過他十個日夜的辛苦付出,這條八稜降魔杵變成了兩條水磨鋼鞭。
要說尉遲恭打鐵的手藝,是真有過人之處。這對鋼鞭被他打造的是鋥明瓦亮,用手一彈,嗡嗡作響,用力一揮,居然帶有風雷之聲。
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尉遲恭忙中有錯,這對鋼鞭不一般長,長得是十三節,而短的只有十二節。
尉遲恭沒辦法,眼看交貨的日子到了,想重新打造是來不及了。
次日一早,尉遲恭夫妻剛吃過早飯,下訂單的老道來了。
老道進門就問:“掌櫃的,我那對十三節水磨鋼鞭打造好了嗎?”
尉遲恭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說道:“道爺,好是好了,不過卻出了一點兒小瑕疵,一支十三節,一支十二節。”說著拿過鋼鞭遞給了老道。
老道接在手中仔細看了看,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也罷,我本來給這對鋼鞭起好了名字,叫做龍虎雙鞭,但既然成了一長一短,一重一輕,就不能再叫龍虎雙鞭了。這樣吧,我重新起名,就叫雌雄雙鞭吧。”
尉遲恭笑道:“這個名字好,長的重的是雄鞭,短的輕的是雌鞭,正好適合左右手。”
老道看了看尉遲恭,說道:“掌櫃的,這對鋼鞭是你親手打造的,想必你很喜歡了?”
尉遲恭道:“那當然了。不瞞道爺,這對鋼鞭我可花費了十分的心思,我所學的手藝都用在這上面了,要不然也對不起您的一百兩銀子不是?”
老道哈哈一笑,說道:“好!掌櫃的,既然你如此喜歡,我看這樣吧,不如你拜我為師,我把這對鋼鞭贈送給你如何?”
尉遲恭一愣,道:“拜你為師?不知道爺能教我什麼,要是點香畫符、裝神弄鬼的我可不學。”
老道沒有答言,而是把掌中的鋼鞭左右一分,練了一趟武藝。
等老道這一練上,再看尉遲恭,目瞪口呆,都看傻了。
這老道的武藝太高明瞭,雙鞭舞動如飛,快如閃電,只見鞭影,不見人形。似乎每一鞭揮出,都有開山裂石之勢。
老道練完了一收招,再問尉遲恭:“掌櫃的,我教你這個如何?”
尉遲恭大喜過望,趕緊雙膝跪倒,說道:“師父在上,弟子尉遲恭給您磕頭了。”說完,“咣咣咣”磕了三個響頭。
尉遲恭這一拜師,就算是遇到貴人了,日後他成名露臉、建功立業,全靠著這老道的栽培。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要問了,這老道是誰啊?
誰?太了不起了。
大唐朝建立之初,有五位老道立有大功,人稱“五道興唐”。
尉遲恭拜師的這位老道非是別人,正是興唐五道之一的雲霞道長謝弘謝永泰。
這謝弘有個侄子,就是瓦崗軍五虎上將之一的“神射手”謝科謝映登。
另外他還收了兩個徒弟,大弟子就是這尉遲恭,二弟子就是南陽侯伍雲召的親兒、南陽王朱燦的義子,日後的“銀槍小太保”朱伍登。
閒言少敘,謝弘在尉遲恭他們家一住就是三年。
在這三年裡,尉遲恭可學會了一身好本領,十八般兵器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他掌中那對雌雄雙鞭,簡直都使神了。
尉遲恭藝成之後,他師父謝弘走了。
謝弘一走,尉遲恭也坐不住了。
尉遲恭一琢磨:“自己天生的膂力過人,如今又有了一身好武藝,難道就當一輩子鐵匠不成?不行!我要建功立業,我要當大將軍!”
於是乎,尉遲恭辭別妻子,要投軍從戎。
此時的梅秀英已然有了身孕,尉遲恭臨走之前,就給孩子起了名字。
由於他們的村莊叫做寶林莊,因此無論梅秀英生下的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叫“尉遲寶林”,並且把那條十二節的雌鞭留給了孩子作信物。
尉遲恭離開家鄉之後,一開始投軍投的並不是定陽王劉武周,而是大唐朝管轄的太原城。
太原是李唐王朝的發祥地,因此唐高祖李淵對此地非常重視,特意派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此坐鎮。
哪知尉遲恭投軍太原城以後,由於性情耿直,不懂得巴結討好李建成和李元吉,結果被趕了出來。
尉遲恭被趕出太原城以後,心中就發了一個誓願:自己一定要出這口氣,非找李建成、李元吉報仇不可!
他四處一打聽,得知定陽州的定陽王劉武周要起兵攻打太原,正在招兵買馬。
尉遲恭心說,正好,我投靠劉武周去得了。
劉武周,河間景城人,由於頭頂上長著一道紅色的肉瘤,狀如雞冠,故此人稱“雞冠子”劉武周。
等尉遲恭到了定陽州,在定陽王劉武周面前一站,劉武周就暗暗喝彩:好一條大漢!
他見面前這尉遲恭身高過丈,雄壯魁梧,面如鑌州鐵,黑中透亮,亮中透明,一部扎裡扎煞的鬍鬚如同鋼針相仿,渾身上下一團黑,真好似火燎的金剛、煙燻的太歲一般。
劉武週一見尉遲恭威猛的樣子,心中就喜愛了三分,等尉遲恭一演武,劉武周更高興了,當場就要加封尉遲恭為前部正印先鋒官。
劉武周為什麼要加封尉遲恭為先鋒官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的劉武周就差一個先鋒官。
現在的劉武周已經備齊了十二萬兵馬,對外宣稱二十萬,拜宋金剛為元帥,劉文靜為軍師,就差一個先鋒官。
哪知劉武周剛想加封尉遲恭為先鋒官,卻被元帥宋金剛給攔住了。
原來這宋金剛想讓自己的兄弟宋金玉做先鋒官,自然不希望尉遲恭橫插一槓子。
為了除掉尉遲恭這個眼中釘,宋金剛向劉武周提議:“陛下,身為大將者,僅憑一身武藝和蠻力是不行的,還得有勇有謀、有膽有識才對。我看這樣吧,聽說近日我們定陽州城外三十里地的黑風山上來了一頭怪獸,傷人無算,不如今晚就讓這位尉遲壯士去鬥一鬥那頭怪獸,只要他能除掉怪獸,就讓他做我們的先鋒官。”
宋金剛心說:“尉遲恭,我看你敢不敢答應。要是答應了,你上山就被怪獸吃了,還做什麼先鋒官?要是不敢答應,你還有什麼臉做這個先鋒官?”
尉遲恭那是什麼人,能怕一個怪獸嗎?當場答應下來。
是夜,尉遲恭揹著他那條十三節水磨鋼鞭獨自一人上了黑風山。
他提著鋼鞭在山上尋找了大半夜,也未發現怪獸,心中一陣犯疑:這山上哪有什麼怪獸,莫非是那宋金剛有意騙我不成?
就在他剛要下山之時,忽聽得“希律律”一聲嘶叫,在一片密林之中跑出一物。
怪獸出現了!
等怪獸到了跟前,尉遲恭定睛一看,不由得啞然失笑,原來這所謂的怪獸不過是一匹Mustang。
但見這匹馬格外的高大雄壯,遍體烏黑,如同墨染,只有馬脖子下面有一片圓盤似的白毛,形狀如同三秋古月。根據馬書上記載,這種馬有個名稱,叫做“烏雲抱月駒”。
尉遲恭雖然不知道此馬的名稱,但一看這馬的身形體態,就知道是一匹上等的龍駒。他心中大喜,跑過去就要騎乘。
哪知這匹馬兇猛剛烈,野性十足,搖頭擺尾,連踢帶咬,根本就不讓尉遲恭近身。
尉遲恭越發喜愛,他與這匹馬糾纏了良久,終於降服了此馬。
此時天已大亮,尉遲恭本想騎著這匹抱月駒回定陽州去覆命,結果卻認錯了路,誤走宋家莊。
宋家莊就是宋金剛他們的莊院。
誤走宋家莊本來也不打緊,誰知二莊主宋金玉見尉遲恭騎著一匹寶馬,起了貪心,非要給霸佔了。
尉遲恭能給他嗎?結果言語不合,兩人動手了。
宋金玉那兩下子怎麼跟尉遲恭比?沒過十個回合,宋金玉被尉遲恭打死了。
宋金玉一死,他的烏金荷葉盔、鑌鐵連環甲、龜背鼉龍槍,都歸尉遲恭了。
這多好,尉遲恭夜上黑風山,得了烏雲抱月駒,誤走宋家莊,又得了盔甲長槍,如此一來,裝備齊全了。
尉遲恭降服了“怪獸”,宋金玉又死了,這樣一來,定陽軍的前部正印先鋒官非尉遲恭莫屬了。
定陽王劉武周、軍師劉文靜、先鋒官尉遲恭三人都挺高興。
他們仨是高興了,可把元帥宋金剛給氣壞了!
宋金剛為了給兄弟宋金玉報仇,開始想方設法的找尉遲恭麻煩,就想抓他個一朝之錯,置他於死地。
嘿嘿,結果適得其反。
在宋金剛的逼迫之下,尉遲恭發揮出了超強的戰鬥力。
他率領著定陽軍先鋒營,硬是創下了“日搶三關、夜奪八寨”的輝煌戰績。
唐兵唐將一聽到“尉遲恭”這三個字,無不望風而逃。
不幾日,定陽軍就殺到了太原城下,四下裡一合圍,來了個兵困太原城!
訊息傳到長安城以後,唐高祖李淵大吃一驚,這還了得,太原可千萬不能有閃失啊!既然老大和老三這兩個飯桶守不住太原,那就趕緊派老二前去解圍。
老二是誰呀?秦王李世民啊。
此時的李世民正率領著瓦崗寨那一幫弟兄們四處征戰呢,此時的大唐朝剛建國不久,很多地方還沒有統一呢。
李世民接到聖旨以後,片刻不敢耽擱,趕緊帶著大帥秦瓊、軍師徐茂公、先鋒官程咬金,以及王君可、尤俊達等等諸將,揮師太原城。
太原城下一場大戰,尉遲恭果然英勇,憑著胯下馬掌中槍,再加上一條十三節水磨鋼鞭,連敗唐軍十來員戰將。
秦瓊秦叔寶一看,非自己出馬不可了。
結果秦瓊跟尉遲恭大戰了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李世民有愛將癖,一看這尉遲恭如此勇猛,就有了收降此人之意。
後來決戰美良川,秦瓊和尉遲恭來了個“三鞭換兩鐧”,秦瓊總算稍勝了尉遲恭半籌。
尉遲恭雖然輸給了秦瓊,但卻不投降。
尉遲恭說的明白:定陽王劉武周待我不薄,想讓我降唐,除非劉武周死了。
結果就因為尉遲恭這句看似表忠心的話,卻把劉武周害死了。
為了使尉遲恭降唐,“小白猿”侯君集夜入定陽州,割下了劉武周的人頭。
尉遲恭痛哭了一場,又提出來一個條件:想讓我投降也行,除非李世民從我的鋼鞭之下鑽過去!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尉遲恭舉起他那條十三節水磨鋼鞭,讓李世民從鞭下面走一趟。
這個可太難了,萬一李世民走到跟前,你尉遲恭突然把鞭往下一落怎麼辦?那麼大的秦王千歲還不讓你給一鞭打死嗎?
因此,唐營眾將一口回絕:尉遲恭,你做夢去吧!
嘿,結果尉遲恭還真不是做夢,李世民同意了。他還真就在尉遲恭的鞭下走了一趟。
這段故事就叫“李世民鑽鞭收敬德!”
如此一來,可把尉遲恭感動壞了,跪在李世民面前,眼淚嘩嘩的。
還別說,李世民鑽鞭收敬德還真就收對了。
後來唐軍攻打洛陽城的時候,李世民被“赤發靈官”單雄信追殺至月牙河御果園,要不是尉遲恭來了個單鞭奪槊,李世民非死在單雄信手裡不可。
再往後,李世民在長安城發動了震驚朝野的“玄武門事變”,尉遲恭首當其衝,居功至偉。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面,尉遲恭的排名為什麼遠在秦瓊之上,就因為秦瓊是忠於李唐的,而尉遲恭則是忠於李世民的。
回覆列表
過年貼門神,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習俗之一,表達了人們驅邪逐魔、祈福迎祥的美好心願。而能成為門神的,一般都是芸芸百姓心目中的忠義勇猛之士,唐代名將尉遲恭,就是其中一位。
尉遲恭(585—658年),字敬德,山西朔州人,自小就很有力氣,喜歡習武。隋朝末年,尉遲恭從軍入伍,由於天性勇猛及武藝高強,不久就被提拔為官,隋朝亡後,曾在劉武周軍中為將,唐武德三年(620年),他率八千人馬歸降李世民。李世民早就耳聞尉遲恭的勇武彪悍無人能及,因此,對他的到來非常高興,並給予了極大信任,視為肱骨心腹。從此,尉遲恭為李唐皇朝衝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被唐太宗列為凌煙閣上的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唐代最有影響的武將之一。
單騎救主
武藝上,尉遲恭最擅長的是馬槍。這從文獻中記述的二則故事中可以看出。第一個說的是武德三年(620年)7月的一天,尉遲恭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獵,不巧遇上了王世充帶領的數萬兵馬。見到李世民,王世充軍中大將單雄信帶領騎兵猛撲過來,想生擒李世民。
就在這危急關頭,尉遲恭驅馬衝向單雄信。就在兩騎快要接近時,只聽尉遲恭炸雷般地猛吼一聲,斜刺裡一槍便把單雄信挑下馬來。尉遲恭保護李世民殺出包圍後,又帶領一隊能征慣戰的將士返回繼續與王世充作戰,幾個回合下來,敵軍死的死,降的降,唐軍大獲全勝。為了褒獎尉遲恭的救護有功,李世民特地賜予金銀一箱,從此也更加器重他了。為此,後人曾有詩云:“榆窠救主顯英雄,殺透重圍幾萬重。二十四年真帝主,興唐全賴尉遲恭。”
教訓李元吉
第二個說的是尉遲恭與齊王李元吉比武之事。原來尉遲恭的馬槍技藝除了刺殺外,還能靈巧地避開敵人刺來的槍,或乾脆將對方的槍奪到自己手中,並回手刺殺敵人。可是,李世民的弟弟齊王李元吉聽說後不以為然,認為尉遲恭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沒有遇到真正的高手。什麼時候有機會,一定要與他比試一下,讓他好好見識一下自己的槍法。李元吉從小就桀驁不馴,且力大驍勇,特別善於馬上使槍。
有一天,李世民與諸人談論武藝,話語中,很讚賞尉遲恭的避槍、奪槍之技。但李元吉對李世民說:“什麼避槍、奪槍,那是因為尉遲恭所遇到的都是些槍技平平者,要不,讓咱倆試試!”對於這位一貫輕狂好鬥的弟弟,李世民早就想教訓他一番,於是點頭同意說:“尉遲將軍,那你就與齊王較量一番吧。”見李世民答應自己與尉遲恭比武,李元吉非常高興,感到炫耀本事的機會到了。他拿過一杆長槍,準備像平時軍中比試槍技一樣去掉槍刃。但尉遲恭見後對李元吉說:“齊王殿下,請不要拿掉槍刃,因為即便有刃,你的槍也刺不到我;但是我的槍卻要去掉槍刃,因為怕不小心傷到了殿下。”
聽到尉遲恭這句話,李元吉不由怒從心起,暗忖:此話分明是羞辱我,你要這樣比,那可怨不得我了!於是就提槍催馬衝來,恨不得一槍刺死尉遲恭。可連續幾個回合下來,李元吉一槍都沒有刺到尉遲恭,反而有點氣喘吁吁,真是顏面丟盡。只見尉遲恭在馬上雙手一拱,說聲“多謝殿下承讓”,然後回到李世民旁。
李世民看到尉遲恭在馬上左躲右閃的避槍情形,不由暗暗叫好,他問道:“尉遲將軍,你倒說說,避槍與奪槍,這兩種技藝究竟哪個更難?”尉遲恭回答說:“依臣看來,避槍,全憑眼睛的觀察;而奪槍,除此以外還須勇力和技能。因此,奪槍要比避槍難。”李世民點點頭,又吩咐道:“既然這樣,你的避槍之技已展示過了,現在,你去把齊王的長槍奪過來!”一連幾槍都沒有刺中對手的李元吉,正憋著一肚子火,現在聽說李世民命令尉遲恭要奪自己的槍,頓時轉怒為喜,心想:這可是個一掃前恥的好機會,絕不能錯過。於是,他持槍驅馬,鉚足了勁要把尉遲恭變為自己的槍下之鬼,給自己出口惡氣。
可是,就在自己的槍尖快要刺中尉遲恭時,不知怎麼回事,手中的槍“刷”一下就被奪了過去。“齊王殿下,你怎麼不拿好了?這回可要拿緊了。”尉遲恭一邊笑著說,一邊將槍交還給李元吉。李元吉又羞又惱,接過槍,瞅準機會又猛扎過去。誰知,這一槍還是落了個空,手中的槍轉眼之間再次被奪。一連三次,都是如此,李元吉終於領略到了尉遲恭的過人之處。
歷史上,唐太宗對於尉遲恭的槍技有著極高的評價,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朕手持弓箭,尉遲將軍你拿長槍與朕配合,敵人雖有百萬之眾,又豈能奈何我們!”君臣武藝的珠聯璧合,真可謂歷史佳話,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尉遲恭馬槍技藝的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