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貙虎

    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

    大智若愚,大忠似奸,人善被人欺,看穿後容易被人利用。

    人因彼此生疏而相互尊敬,卻會因為太熟悉太瞭解而生出輕蔑,隨便。人和人之間,貴在不遠不近處,太近扎人,言語上不注意,金錢上沒分寸,行動上不尊重。人生如此,要有度,感情有境,別越界。

    做人保持一點距離,保留一點神秘感,人人都喜歡探索新鮮神秘的東西,神秘莫測的人,像一座寶藏,總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所以這句話應該是要求做人交友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君子為人應如大地一般,厚實和順,仁義道德,容載萬物。君子之交,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在這理解中,互相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不黏人。所以在常人看來,就像白水一樣的淡。

  • 2 # 另類文史

    為什麼說“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原因老悲催了!

    “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

    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佈滿了陷阱和危機,所謂“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就是這種世界觀。

    文中有勸人向善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警句,但更多的是“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樣描述世態炎涼的話語。

    而本題目詢問的“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就是有一個讓人齒冷的負能量語句。

    現在切題發揮。

    好漢是個“光鮮亮麗”的詞彙,如果一個人被稱為“好漢”,自然是其渾身充滿正能量的寫照,然而任何一個人都有短板和缺點,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所以說如果“好漢”被人看清了所有底牌和短板的話,他收穫的只能是輕蔑和藐視,原本高大全的美好形象會頓時消弭於無形。

    就好像剛剛掛掉的老趙,雖然號稱“國嘴”,在主持界“德藝雙馨”,然而昔年他和女保健醫生饒女士的那樁齷齪事兒一旦敗露,真相大白於天下後,人們鋪天蓋地的怒罵聲滔滔不絕,有人說老趙的掛掉,首創了離世當日就遭到萬人唾罵的先例!

    雖然華人講究逝者為大,然而當“好漢”失去了遮羞布,那還真的是一文不值嘞!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 3 # 我是青鳥

    “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

    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佈滿了陷阱和危機,所謂“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就是這種世界觀。

    文中有勸人向善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警句,但更多的是“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樣描述世態炎涼的話語。“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就是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

    好漢是個“光鮮亮麗”的詞彙,如果一個人被稱為“好漢”,自然是其渾身充滿正能量的寫照,然而任何一個人都有短板和缺點,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所以說如果“好漢”被人看清了所有底牌和短板的話,他收穫的只能是輕蔑和藐視,原本高大全的美好形象會頓時消弭於無形。

    大智若愚,大忠似奸,人善被人欺,看穿後容易被人利用。

    人因彼此生疏而相互尊敬,卻會因為太熟悉太瞭解而生出輕蔑,隨便。人和人之間,貴在不遠不近處,太近扎人,言語上不注意,金錢上沒分寸,行動上不尊重。人生如此,要有度,感情有境,別越界。

    做人保持一點距離,保留一點神秘感,人人都喜歡探索新鮮神秘的東西,神秘莫測的人,像一座寶藏,總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 4 # 老胡玉雕刻

    這是告訴我們做事做好事其實沒必要到處說,其實就是圖個心安,問心無愧,不論別人看不看的見,自己心中都有一杆秤,

  • 5 # 明心真人

    學道先須覓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

    若還尋到無尋處,方悟凡心即佛心。

    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

    大家都是平常人,平平淡淡才是真。

    大道至簡入人心,人心安使天下平。

    太平天下好辦事,聚精會神搞建設。

  • 6 # 感照

    不值錢的東西,才最值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7 # 杜象應

    有你才幸福,與我共分享:

    “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有理太誇張不足取。俗話說:好漢人人誇,好女不愁嫁。

    《增廣賢文》裡的一句話:“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雖然說是兒童啟蒙教材,但它是針對性存在的,既含有深刻意義,又具有告誡性意思。

    為什麼“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

    此話有理由說明做一個好漢是很難的,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做好漢,人稱讚,萬一哪一天,你行做不正,其他(她)人就會逮著了把柄,進行大肆謬傳。久而久之,以偏概全,好漢形象終究被人看穿了實質,從而引起人們對你的蔑視。

    反過來講,好漢不吃眼前虧,就是一種自我防範意識。作為一個好漢,時時刻刻要注意影響,儘量少出錯,以免落入人設陷阱。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就關係到何為“好漢”二字。好漢,一般是指說話中肯,做事周到的人。

    說話中肯,難免得罪人,況且世道中人多半爭強好勝,不論得不得理,嘴巴上都不肯輕易饒人。即使當時被好漢壓制下去了,事後心存不服感。

    做事周到,又難免陷入“唯美求全”的境界。若是一個人作事,倒也是好;若和大家一起共事,這種觀念又不合群規,大家做事都唯快唯早點結束而已。你要盡善盡美,別人不苟同,甚至排擠你也不足為奇。

    這就是“好漢”難當,唯“中庸之道”才行。

    如何避免“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

    首先,做“好漢”要有高姿態,不畏閒言碎語。人說“大智若遇,大忠似奸”,這似乎一點兒也不恰當。但是事實上呢,人若智商高了,說語做事的要求就高了,相對於一般普通人來說是理解不了。所以,是“好漢”者,就不必計較這些,一切按本份去做,也許別人就不會再拿事論事,把矛頭指向你了。身正不怕影兒歪!

    其次,別當爛“好漢”,因為總有人把你的忍讓與遷就,作為你軟弱無能的一面來亂說或者用來作為踐踏你的工具。“好漢”可當,一味討好地滿足別人不行,必須做到有分寸,適可而止,不允當爛“好人”。

    再之,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應對問題的能力。做“好漢”,就要有真本事,不僅僅是專業技能,還要具有多方面的融合貫通知識。之所以“識破不值半文錢”,就是因為欠缺某些不足而導致困境,讓人懷疑你,從而“好漢”形象落聖壇,剩下了一地雞毛。

    要想改變,必須針對自身的不足,加強學習並強大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好形象,持續受到人們的尊敬。

    總之,好漢者自立自強,識破也無妨,堅持終身學習,才能永遠發光。

  • 8 # 大海泛舟客

    “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此句出自古訓《增廣賢文》,對我們為人處世有著警示的作用。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本啟蒙書籍。

    “好漢莫被人識破,識破不值半文錢。”其中的要義淺顯易懂,這裡不多說。而其“好漢”兩字應該是泛指,既可指人,也是事!不是專指“能人、英雄”等。

    一、指“人”。

    有個小說裡的人物遭遇,很能說明這句話的意義:程咬金。(生人怕他,敗在他手下的敵將不少;熟人笑他,草包一個。)

    《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其武藝只會三招半。雖只這幾招,那也是“好漢榜”裡的“三絕四猛十八條好漢”中“三絕”之一。想當年,程咬金就憑著這三板斧,“劫皇槓”!“定瓦崗”!威名遠播,何等威風?!可就因為老程只會這點武藝,又被說成是“瓦崗寨裡第一個大草包”。真是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啊!

    二、指“事”。

    有個職業從“值不值錢”的角度,深刻而又直觀地詮釋了這句話的要義:魔術表演!

    當魔術師向觀眾表演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象,哪個不讓我們覺得匪夷所思?而一旦被我們破解,都會從心底曬笑:原來如此!

    試問:如果我們都知道了魔術表演的底牌(原理),誰還會花錢買票去看?

  • 9 # 寄暇學宮

    但凡被人稱之為好漢,就多少有點兒過人之處。其中有些是有真本事兒的,也有些人的伎倆是擺不上臺面的。不管是真本事兒,還是小伎倆兒,總之都是不能讓人知道的。

    這就像在打牌的時候,即使自己技術再高,也不能讓人知道自己的底牌一樣。

    過往的行人客商,碰到了梁山好漢李逵,哪個不是扔下物品就跑。忽然有人認出了手持板斧的那位,其實是假冒的李鬼,還不是蜂擁而上打翻在地。沒有識破的時候李鬼就是李逵,一旦被識破就沒有人再會害怕李鬼。

    道一禪師悟道之後,很快就名滿天下。因他俗家姓馬,所以被人們稱之為馬祖。馬祖後來就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傳道。馬祖家鄉的人聽說有名的馬祖來了,都爭先恐後地前去圍觀。

    馬祖的父親以編簸箕為生,被人稱作馬簸箕。由於馬簸箕貧窮沒有地位,小時候的馬祖也是倍受歧視。

    這時候馬祖鄰居家的老太太認出了他,就喊了一聲:“這不就是馬簸箕的兒子嗎!”於是大家立刻就一鬨而散,再也沒有人搭理馬祖了!

    馬祖沒有被人認出之前,都被人當做活佛一樣供奉著。一旦被人知道了他以前的身份,立刻就沒有人再願搭理他。

    這就好象下面的例子一樣。劉備對人正說著自己是漢室宗親,忽然有個人過來說:“別聽他胡說,他就是劉草鞋!”碰到這種場景的確很尷尬。

    馬祖為此感嘆:“得道莫還鄉,還鄉道不香!”雖然是自我調侃,但也透著許多無奈。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0 # 王庶文講壇

    “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出自《增廣賢文》

    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成績再優秀,功業再偉大,再優秀的人,如果被人全面瞭解,他也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跟大部分人一樣都要吃喝拉撒,也有七情六慾和雞毛蒜皮,所以說與人交往的時候都要自留三分。

    這段話的意思與中國儒家“以禮設防”的處事理念有著密切關係。周朝是中國的貴族社會,分為貴族與平民,士大夫、諸侯、王室、天子都是貴族;而普通百姓就是平民。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用一般的刑罰去處罰貴族,貴族就會丟失威嚴,如果用繁瑣的禮儀去限制平民,那麼平民的生活將會變得非常困難。哪怕是貴族與貴族之間,都需要禮儀作為中間防線,你不能瞭解我的全部,我也不去了解你的全部,如果瞭解太多,雙方之間的尊嚴就完全沒有了。

    舉個例子來說:今天夫妻雙方,就是缺少了以禮設防的界限,所以沒有了隱私,誰看誰都是赤裸裸的,之前的夢中情人原來也有小脾氣,原來也同大部分人一樣汙穢不堪。

    現實中也有很多例子,比方說部隊裡,如果將軍與普通士兵同用一個廁所和澡堂,同時上廁所或者洗澡,大家赤裸相見,在這種極度需要權威的組織裡面,領導的神秘性將會丟失,讓人看到了普通的一面,如果這其間在出現一點紕漏,那麼面臨的將是威信掃地。

    沒有了威信,在這些組織裡面,那麼肯定是一文不值的。之前再威名赫赫也好,建立過無數豐功偉業也好,在人的心裡總喜歡尋找與英雄相似的一面,一旦高度相似,這個英雄將不會再被人尊重。

  • 11 # 深沉的海

    《牡丹亭》第七齣《閨塾》之【繞池遊】(旦引貼捧書上)素妝才罷,緩步書堂下。對淨幾明窗瀟灑。(貼)《昔時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是中國古代一本非常著名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戲曲《牡丹亭·閨塾》。

    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其中的《增廣》即是《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雖然是一本兒童啟蒙書目,但社交卻是《增廣賢文》極其關心的問題。書裡談論最多的,是人心的不可靠。

    諸如: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書中內容廣泛,寓意深刻,形式上對仗工整,多押韻,誦讀起來非常方便,正是採用了這種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這本書廣為流傳。

    而“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這句社交方面的警言就是出自於此書。

    之所以說“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是因為好漢一旦被人識破“底細”,完美高大的形象不復存在,讓別人一改對他的崇敬之意,變得輕視,瞧不起,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甚至一文不值。《詢芻錄·漢子》:“漢自武帝征伐匈奴,二十餘年,馬畜孕重墮殞,罷極,聞漢兵莫不畏者,稱之為漢兒,人又曰好漢,自後為男子稱矣。”明面上這些英雄打著所謂的江湖道義以及替天行道的旗號,實際上他們中的很多人身負命案或大案

    被逼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好漢,按當時的律法皆是違法犯罪之徒,稱不上真正的英雄,只不過是生逢亂世,落草為寇罷了。

    梁山好漢也講究排座次,牽扯到和宋江關係的親疏遠近,身份地位的尊卑,對梁山的貢獻等。表面上大家冠冕堂皇,滿嘴仁義,實際上這一百單八將,性格各異,個性鮮明,人際關係並不單純,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充斥其中。

    一眾好漢皆有不堪的過往,有些事情可為外人道,有些事情卻只能深埋心底,因為一旦讓別人知道了自己的齷齪行徑,也就失去了被人崇敬的價值,更無法在梁山立足。

    明處把自己打扮成無人慾的神,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徒朱熹,字元晦,世稱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談到朱熹,最為出名的就是他的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主張,指出我們應該遵從天理,去掉自己的慾望。明清兩代,在正統的學派上都是以朱熹為標準。

    朱熹也是一個著名的詩人,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作。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

    而就這樣一個理學大家,卻被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列了他“十大罪狀”,最終拉下神壇。

    朱熹曾經給好友陳師中寫過一封信,在信中引用了程頤“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說法,極力勸說陳師中的妹妹不要改嫁,要守節。而自己的弟弟去世後,怕弟媳守寡會分他父親的家產,朱熹又強逼弟媳改嫁。這種嘴上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終被世人所不齒。

    朱熹當權時,推行“滅人慾”主張,自己卻暗中色慾橫行,在京中勾引二位尼姑同為妾,同時攻陷忠臣,顛倒黑白,終引起群憤,被人彈劾。最後,皇帝宋寧宗念朱熹當過自己老師之情,只將朱熹斥為偽師,其學斥為偽學,將朱熹逐出朝廷,遣送回家,一時朱熹理學威風掃地,風光不再。

    號稱青藤老人的徐渭,在《評朱子論東坡文》中指責朱熹虛偽

    “只是要人說他是個聖人,並無一些破綻,所以做別人者人人不中他意,世間事事不稱他心,無過中比求有過……”寫下被視為用情專一的千古佳句,本人卻始亂終棄元稹出身顯赫,是北魏宗室後裔,與白居易合稱“元白”,倡導新樂府運動,一度官至宰相。

    談到元稹,最出名的莫過於《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在蒲州的普救寺,與崔鶯鶯一見鍾情,私定終生。數月後,元稹赴京趕考,置崔鶯鶯於不顧,改娶高官之女韋叢。韋叢因病去世,元稹悲傷不已,併為亡妻寫了一系列悼亡詩,其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被視為用情專一,情有獨鍾的千古佳句。然而,同年,元稹即在成都邂逅薛濤,才子佳人風花雪月。

    雖然元稹所在的時代自有它的侷限性,但始亂終棄終究不是什麼好品行,即便再有才華,也不能掩蓋他的醜惡行徑。

    既然拿好漢來標榜自己,那就應該堅持自己的初心,不應淹沒於人潮,隨波逐流,迷失掉自己。否則終被人識破底細,令人齒冷,也就再沒了身價。

    其實,“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放到今天,仍然適用,只不過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價值,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賦予了它更多的現實意義。

    一、人與人之間要有距離感

    戶外的刺蝟為了取暖,於是就靠近在一起,靠攏後受不了彼此身上的刺,於是各自分開,可寒冷的天氣逼得它們不得不再次靠近,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使它們不得不再度分開。捱得太近,身上會被刺痛;離得太遠,又凍得難受。就這樣反反覆覆,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不太遠,也不太近。這就是所謂的“刺蝟法則”。

    其實所謂的“刺蝟法則”,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人與人之間交往,都需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自己的領地,不一定很大,但能夠讓自己和他人保持舒適。

    有些人明面上聯絡很親密,無話不聊,卻因為某個小事轉身互相取關

    人與人之間距離太近了,往往很容易看到彼此的缺點,並在心裡產生隔閡,更有甚者,會拿對方的缺點去攻擊對方。親密無間的關係最終出現了裂隙,只要有一次,便不可修復。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遠了,往往又會造成疏離,感覺這世間太冷漠,慢慢的造成不會有人再走進心裡。

    《莊子》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年輕的時候,不懂莊子,等到歷盡世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卻已非少年。古人似乎早就看透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玄機,再好的關係,都要保持合適的距離。

    保持合適的距離,既是尊重對方,也是保護自己。

    二、人生路上,學會放低自己

    只有竹子那樣的虛心,牛皮筋那樣的堅韌,烈火那樣的熱情,才能產生出真正不朽的藝術。— 茅盾

    這個世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而放低自己,虛心求教,才能吸納別人的優點,不斷超越自己。

    而現實中,總有些人放不下自己高傲的頭顱,躊躇滿志,好為人師,覺得自己什麼都懂。當身邊簇擁著一堆崇拜者,等著大師指點迷津,殊不知把你架得越高,反而摔的越慘,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放低自己,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雖然說《增廣賢文》歷經無數的磨難輾轉至今,但仍不失其借鑑價值,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簡單說,既然想當好漢,那就在人際關係上和別人保持適當的距離,堅持自己的初心,為人虛懷若谷,放低姿態,補齊自己的短板,超越自己!

  • 12 # 曉空元道

    【子應的觀點】:從字面上的意思我們很好理解,好漢不應該輕易的被人識破,否則就會連半文錢都不值得。那麼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如何去做好漢呢?

    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此話是出自《增廣賢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有他的短板和缺點,是不存在所謂完美的人的,如果說一個好漢被人看清了所有的底牌和短板的話,但他收穫的往往只是輕蔑和藐視,原本高大全的美好形象,通通會消弭於無形之中。

    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可以量別人,也可以量自己,那個度往往是最難控制好的。

    1、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這句話講得很清楚,如果用善行去回報惡行的話,那麼我們用什麼去回報善行呢?所以我們應該要用適當的代價去回報不好的行為,而不是單純的用善行去回報不好的行為。當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飯就解決了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你不斷施捨,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惡的膨脹往往來自於善的退卻,尤其是在應該出手卻沒有出手的時候。

    2、如何用自己心中的尺子去量是否好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可以把自己做成好漢,也可以把自己做成壞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警覺,因為很多時候壞人大多數都是好漢弄出來的。好漢不知不覺提供好的環境,讓壞人自己做出來。好漢表現太好,壞人就表現的更壞,為什麼呢?因為壞人看不慣好漢的臉色,做出讓好漢受不了的壞事,一定要給他使絆子,是不是有這樣的可能呢?就好像小人從來不會說自己小人,都稱自己是好漢,而且做這個事情也蠻像好漢的作為,但是很久以後,當我們發現其實他是偽君子的時候,很有可能為時晚矣。沒有有利的條件的時候,我們就自己去創造。想辦法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把應盡的責任盡到,這樣才是真好漢。

    沒有被小人鬥垮的人才配叫好漢。凡是沒有被壞人所害還能影響壞人向善,才是真好漢。德國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二、現代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從古典文學當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建議呢?

    1、每個人都不應該輕易暴露在他人面前。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亦不可無。前一陣子我有一個朋友,他在朋友圈上面發了一個有關於他在某一個領域當中獲得了一個獎項的朋友圈,金額不少,隨後有一個7年沒有聯絡的小學同學聯絡到他,叫他借錢,我這個朋友,就很苦惱了。找我商量到底應不應該借錢給他,因為對於這筆錢,自己是有用途的。但是如果好些年沒有見的朋友找他借錢,他又不借的話。難免會被對方說成是不念舊情,明明可以幫忙卻不幫忙。我的朋友左右為難,最後也沒有借錢給那個朋友。過了沒多久,在某一個同學的口中得知,原來之前那個向他借錢的同學,只是想買一個遠超於他消費能力的鞋子而已。我的朋友當時就感慨道,幸好當初沒有去借錢給他。逢人尚且只說三分話,這並不是圓滑世故而是自我保護。

    2、人與人之間應該有所保留。

    最近新上映的電影《囧媽》,電影分成兩條主線,一個是伊萬與母親的主線,另一個是伊萬婚姻問題的主線。我自己比較有觸動的是伊萬與母親的這條線,電影從伊萬的口中講出了父母親婚姻問題,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甚至父親是因為母親的太霸道所致而離世的。

    母親對兒子的出發點永遠都是好的,但是所採取的方式,卻不能讓兒子所接受。長此以往,導致兒子產生了一種抵抗的情緒,也愈發嚴重。果不其然地在火車上,母子二人爆發出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爭吵。雙方冷靜過後,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促膝而談。母親終於認識到自己不應該把兒子當作自己的全部世界。即使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唯一的兒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不應該把他人的世界當作自己的世界。

    與人相處,做事說話總不能太直白,有的東西總要有所保留,哪怕一家人血濃於水。

    3、人與人之間應該適當的保持一些距離,才會產生距離美。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人心的距離,也有人說世界上最近的距離是人心的距離。一代聖人曾國藩,在京十多年,朝中事務繁忙,前前後後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為了不讓家中的子弟們有大少爺的作風,曾國藩前前後後總共寫了1500多份家書,淳淳教導。雖然曾國藩遠在他鄉,但是他的心永遠跟家人們在一起。

    其實,最適宜的距離就是既能夠相互取暖而又不至於彼此刺傷。

  • 13 # 秉燭讀春秋

    農村老話“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所有的英雄好漢未必都那麼完美,但是要保持人們心中的偶像地位,一定要學會裝門面。

    另外絕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以往的糗事,最好不要回家鄉。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吃不吃一定要端著架子。

    如其不然,讓別人看破真面目,好漢也就不值半文錢了。

    說白了其實就是要保持一種神秘感。

    這句俗語還是蠻有道理的。

    我是農村人,農村一些所謂的好漢(光棍,混混之類的人),其實都是一些“紙老虎”,都是以好勇鬥狠闖出點名堂,然後開始裝豪橫。

    這些人無非就是在善良人頭上作威作福,知道他底細的人對其嗤之以鼻:不過就是一個小癟三兒。

    農村這些所謂的好漢對外耀武揚威,鄉親們沒人把他當回事,因為知根知底莫過老鄉親。

    也就是說鄉親們已經看破他們了,這些人不值得尊敬。

    還有另一種例子,就是從農村出去混出名堂的人,一定不要回鄉。

    比如大家熟悉的農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如果他成名以後遷居城市而不是回到農村,他的過往城市人很少知道,只知道他是上中央電視臺,又拿過許多歌唱比賽第一的人。

    在城裡人們會以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然而朱之文卻選擇了回到老家居住。

    這樣一來,鄉親們都知道他過去和自己沒區別,沒人把他當歌星看待,甚至出現了有人踹他家門的情況。

    可能朱之文沒聽說過“得道莫還鄉,還鄉道不香”這句話,所以才有了當初的選擇。

    據說現在朱之文後悔了當初的選擇,打算搬離老家去城裡居住。

    透過朱之文現象,讓我們懂得了裝也是一門學問。

    古人留下一句話叫做“為君者諱”,說白了就是要裝“高大上”。

    過去的帝王或者名人,都忌諱別人喊自己的外號或者提起糗事。

    比如朱元璋稱帝后,他的兩個發小去找老朱,想沾點光升官發財,結果二人的結局迥然不同。

    懂得“為君者諱”的發小,見到朱元璋絕不提過往,說得都是歌功頌德的好話。

    另一位發小,則大咧咧說朱元璋小時候一些撒尿和泥的事,結果朱元璋把奉承他的發小提拔為官,另一位揭老朱糗事的被砍了頭。

    朱元璋所作所為就是為了防止被別人看破。

    又如歷史上的楚霸王項羽,其統領三軍的才能無人能及。但被劉邦和張良一些人看破了,於是對項羽沒了尊敬和畏懼感,一直和他死磕,最終把項羽擊敗了。

    項羽的缺陷就是不會用人和剛愎自用,劉邦和張良正是看破了他這一點。

    漢獻帝劉協雖然不是好漢,但他是九五至尊的帝王,卻不會裝樣子被曹操看破了軟弱無能。

    在曹操眼中,劉協的這些尊貴身份不值一文錢。

    有道是“高處不勝寒”,好漢或名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當的,要想維持地位,哪怕心中很軟弱也要裝出很強大的樣子,千方百計不讓外人窺破心機。這就是做人難,做名人更難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在家就可以做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