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反清復明的勢力一直不成氣候?
2
回覆列表
  • 1 # kelvin_han5

    羊圈理論,殺死頭羊以儆效尤 使羊群變得木訥聽話。同樣道理,有骨氣的精英和不剃髮異服的都被殺死並處以極刑,剩下的就會變得木訥溫順。第二步,篡改史書 禁錮思想 使百姓無知愚昧便於管理,因此大興文字獄 只讓儒生讀清廷允許的書,清修四庫全書然古書亡。第三步 嚴刑酷法 恫嚇試圖反抗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第四步 允許集體腐敗,擴大官僚體制,讓聽話的漢奴做官 用默許貪汙換取擁護。滿清對中國荼毒危害遠遠大於歷史任何一個朝代!

  • 2 # 小黑xiao老師

    我想說的是滿人現在用的是什麼文化?誰統治誰都一樣,漢人希望家裡一切能夠平安,沒有戰爭,沒有炮火,滿清通知了上萬人的漢人能證明什麼?無非證明自己輝煌過,無非掩蓋不過思想被漢人感化過。人的最好境界就是思想,也就是所謂的信仰,再就是健康。所以漢人被統治,那是因為天下本是一家。

  • 3 # 短閱讀之家

    首先是南明不爭氣,坐擁東南半壁,內部紛爭不斷。南明覆滅後,反清勢力沒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支揮,就只能靠民間力量了,但是反清復明的民間土壤又被清除了。號召百姓抗清只靠民族在義的號召是不夠的,在現代民族國家觀念形成以前,普通老百姓並不在乎統治是誰。還有幾個必備的條件:苛捐雜稅民不聊生,天災人禍,流民四起。但是清朝成功地避免這幾點,所以反清復明旋興旋滅,難成氣候。

    一、內政上永不加賦。清軍入關之後滿清入關後,重要文臣范文程首先提出的就是財稅改革,這項改革瓦解了漢人的抵抗意志,發揮了不戰而勝的作用,軍事效力已經降至第二位。

    萬曆朝是明朝由治轉衰的分水嶺,萬曆以前的田賦接近三十稅一,萬曆以後逐年增加各種賦稅,又把臨時性的稅、賦、餉轉為常規稅賦,除了江淮富庶之地百姓還能正常生活外,黃河流域的百姓基本已經破產,所以才催生出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清軍入關後,立即宣佈按照萬曆的田賦徵收賦稅,而且永不加賦。“悉屬蠲除明季苛雜加派賦稅,地畝錢糧悉照明會計錄,再免本年田賦的三分之一,凡大軍經過的地方,再免正糧的一半。”“軍民年齡七十歲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除其徭役。”“ 明朝時所欠一切銀糧、餉、稅,一律免除。”

    而且,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佈“永不加賦”,即只收固定的田賦,不再徵收人頭稅,後來清朝人口繁衍與此有直接的關係。

    明朝末年,從天啟朝開始,天災人禍不斷,北方農民已經瀕臨破產,到崇禎朝再加派什麼遼餉、剿餉、練餉,層層加派,竭澤而漁,社會底層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李自成、張獻忠才有起義的土壤。李自成一曲民謠“闖王江山不納糧”,陝、甘、河北、京師就土崩瓦解,可見老百姓已經困難到了極點,在家破人亡的死亡線上掙扎,對明朝財稅政策的痛恨也到了極點,也說明人們對明朝並沒有什麼好感。清朝中葉以前,國家全年的財政收入在3000-4000萬兩之間。而全國的GDP至少在10-20億兩規模。也就是說,政府預算佔GDP只有2%-3左右。

    無怪乎,即使堅持抗清的顧炎武也說“一紙還田令,十萬軍解甲”。經濟政策不是神妙莫測的兵法,有時候卻能發揮比軍事更直接的作用。

    二、外來高產農作物的引入。玉米,紅薯以及土豆,在貧瘠少水的沙地、山地均可生長,雖然是補充作物,但是災荒來到的時候,這些補充作物恰恰是可以續命的粗糧,老百姓只要有飯吃,極少有人願意犧牲自己和家族、家族的生命來造反。

    三、清朝中前期政治清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皆是精明強幹之主,上層高舉儒家大旗團結了讀書人,中層吏治嚴謹,乾隆晚年之前官員甚是勤廉,民生穩定。而且,不但對內能穩定大局,對蒙古、西北也能征服,擴地數千裡,治國能力不可謂不強。

    很多人不理解,極端一點兒的甚至不能接受,清朝穩定統治漢人這個現實。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普通百姓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愛國,為了理想能捨棄身家性命的人少之又少,這一點不但古代如此,其實現在也是如此。不管今天有些人再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但是你總不能說清朝統治下所有沒有起來造反的人都是漢奸吧?喊幾句口號容易,讓你現在就拋下工作、住房和妻子家人走向死亡,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據《北韓實錄》記載:乾隆三十年正月初一,北韓人洪大榮隨著北韓賀歲使節,照例盛裝朝拜,周圍的官員和百姓都圍觀不止,把他們身上的明服視為奇裝異服,“故國衣冠無人識”。兩三代之後,人們生下來就是清朝的統治,明朝已經是故事傳說,誰會為了一個傳說馬上造反?要知道古代99%是文盲,大家關心的納多少“錢糧”?至於統治者是什麼民族很少人在乎。清朝在推行“剃頭易服”政策之前幾乎沒有遇到大的抵抗。——這或許讓後人讀史深感痛心,但是事實就是事實。

  • 4 # 食人叢林

    試著回答一下,因為本人學識有限,答案不見得靠譜,歡迎指正。首先談談"反清復明”這個事兒,其實這個口號,和蜀漢的"光復漢室,還於舊都"是類似的,註定不能成功也是必然的,東漢末期的政治腐敗和晚明時期的政治腐敗並無二致,難說說,"復明",就能給普通百姓帶來益處?一樣是種地納糧,區別僅僅是交給朱皇帝還是滿州皇帝而已。魯迅先生說過一段話,大致意思是:華人只生活在兩種狀態下,一種,想當奴隸而不可得;一種,則是做穩了奴隸。如果我們把清朝的社會人等簡單地劃分成三個部分,也許可以得出一個答案:上層,滿蒙貴族,共同統治國家。透過聯姻與宗教,滿族統治者把蒙古權貴很好地團結在身邊,這保證了清朝對內鎮壓的兵力優勢;中層,透過科舉制度,保證了漢人地主階級在政權中的存在,俗話叫"給出路”,而密佈於鄉村的地主士紳階級,是負責"教化民眾”的,說白了就是教育老百姓不要造反!下層,農民,種地納糧,原本就沒有所謂近代的民族國家意識,只要上層不是壓迫太甚,搞的民不聊生,農民是不會為了所謂的"反清復明"這種空口號去造反的。三個階層都相對穩定,尤其是廣大的底層,造反的主力軍農民又"做穩了奴隸",誰去造反呢?

  • 5 # 時間的主人t

    大清入關是人民的選擇,事實證明農民起義不能救中國,高麗棒子不能救中國,南明腐朽王朝不能救中國最後被趕去了臺灣島。

  • 6 # 小女子鰲拜

    跟人口有什麼關係?歷代皇帝起義登基難道靠的是與人口一樣的兵力?明朝實際上是亡與李自成,他都建立了大順,滿人才打進來的

  • 7 # 老龔說勢

    說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民間組織的反清復明的口號提的太缺腦漿,在明末,應該十有八九沒有人受過朝廷的什麼好處,反而由於貪官橫行,常年戰亂,底層老百姓度日如年。所以,提出反清復明的口號煽動力本來就不夠,那麼支持者人少,推翻不了滿清統治。一邊明晃晃的刺刀要求剃頭留辮,一邊拼死反了也是幫貪官汙吏的忙,底層老百姓有時候的選擇就這麼實在。

    第二個意思,去看看今天幾個滿族人還會寫滿文?真不知道是誰統治誰了。滿族入主中原,只不過把自己送入一個漢文化的浩海中,慢慢同化罷了。到了清末,八旗子弟的德性就不用描述了。

    南方其實一直存在著反抗意識,一直到孫中山提出:“驅除韃奴,恢復中華”,才取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同,激發了大家的反抗意識。恢復明朝沒幾個跟你玩,恢復中華一擁而上。就這樣~

  • 8 # 馳騁藍天

    關鍵在於東林文人出賣了祖先的靈魂。至於收稅,清比明要嚴刻多了:至少明沒有屠殺江南抗稅的人,而淸卻大肆屠殺。你說呢?

  • 9 # 不是教師不解釋

    因為元明清都是執行奴化統治,所以漢人都自覺成為奴隸,反抗的都屠殺了。這也是近現代漢人,都是奴顏卑膝的生活。

  • 10 # 愛用碧血劍

    你沒有比較深的功底體會不出來的 因為華人的傳統就是虎性與羊性並存 統治者過度追求虎性 人民集體變成羊 (細心的話你就會發現 還可鑑於明代西國與葡國對華人評價) 一旦老虎生病了 外部狼群群擁而入咬死虎王 變輕易制服華夏 中國古代文化扭曲發展的悲哀 總之 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 11 # 關中追夢人

    一方面採取大屠殺,例如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僅死在清軍屠刀之下的就有6000萬人以上;另一方面,以國家各方面落後為代價,採取愚民政。的確提到了維護滿清統治的目的。

  • 12 # 亙辰

    其實滿族入關是經歷了三次準備的,有了前兩次的深刻教訓,終於在一個漢人思想極其混亂的時代入關,並且逐步統一了神州大地!滿族人進入中原得江山,其實客觀的說是趕走李自成這個賊,恢復了社會秩序。所以有一定的統治基礎。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漢人的思想極其混亂!明朝末期思想奢靡,是非不分,顛倒黑白,貪汙腐化造成了老百姓民不聊生,都期望改變一下社會秩序!這就是滿族統治神州的大前提!

    現在看看明朝的文學作品,幾乎都是為了追求虛浮而改變歷史事實!這種自欺欺人的思想環境造成了人們兩種方向的思想極端!要麼盲目崇拜否定自己的一切!甘願成為別人的奴隸!另一種就是誰都想稱王稱霸,目空一切,相互不服!這也是滿族人利用了各種勢力間的矛盾,分化瓦解得以逐個擊破!

    一百多萬人統治近兩億人其實難度非常大,需要有非常的剋制力和大智慧!縱觀明末幾乎沒有看到可以稱為有大義正直的人啊!再看看滿族人的嚴於律己,臥薪嚐膽,就不難理解了!

    多說幾句二戰前日本人進中國可是比滿族強大許多了!但是中國有了相對統一的民國政府!有了善於權謀的蔣中正,他把中國各地的軍閥籠絡到了一起,大致上是一個整體在於日本對壘,所以日本要滅亡中國不可能成功!

    以史為鑑!銘記歷史,正視現在才能讓我們不再迷茫!

  • 13 # 凡塵俗世789

    戰爭爆發後慘敗了被征服了就說是文化的融合……不敢正視歷史的民族就如同口香糖一樣!開始可能是甜甜的,越嚼到最後越覺得無味!最後結局可能是被唾棄……民族精神是什麼?歷史觀價值觀又在哪裡?一個少數民族可以統治你幾百年!而且不是一次這樣的慘局!這個恰恰說明一點,誰當政與老百姓其實一點關係沒有……老百姓需要的是誰能夠給自己最大空間的自由與實惠!至於什麼政府現在看來不是百姓能夠決定的!但是話又說回來!發生衝突最苦的還是老百姓!

  • 14 # 精神病總院王主任

    很簡單 漢奸多 前有吳三貴 後有李宏章 實際上對於老百姓來說能保證自己安全 穩定的執行一定的規矩法律 受災荒時能幫一下 的政府哪怕是外星人統治也行 政治是那些為政治家的事情 百姓只想 幸福安逸的活著 寧孜孜不倦為之努力

  • 15 # 世界反韓協會總會長

    滿清入關是中國第二次亡國之痛、蒙元時期漢人是奴隸傳統文化斷層,到了元末朱元璋打出《驅除韃虜、復我漢室》的號召領導漢人推翻外族統治,明朝建立以後極力挽回傳統文化復興,這時發現已經復興不了了,傳統思想已經沒有了,到了滿清入關漢人再次淪為奴隸、比如滿清在江南的屠殺更是慘不忍睹、日本人侵華就是模仿滿清入關的路線,先是開啟關外 然後找到代理人(張學良)最後入關……

  • 16 # 姒通八達

    門外漢認為

    統治手段的高明是其根本原因,異族統治人們總會用蒙元與滿清相比,的確,與元的歧視漢族文明相比,後者則是儘可能的融入其中,甚至擔憂自己非華夏的身份會遭受漢族排斥,不過所謂的融入和對明帝的稱頌都是表面的膚淺的,靈活的手段還是贏得了大部分的民心,其實它對古今尤其是明朝皇帝和漢民族的貶抑與蒙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漢人知識分子多,那就搞文字獄恐怖統治,朱元璋明朝開國殺人多,就汙其為一代暴君,扼殺得民只為溫飽,士無精神,國家內部看起來的確祥和,因為大部分人都成了順民。順便一提的是明亡清興直至清亡的過程中,無論是漢族還是其他民族大大小小的起義或者說造反從未停歇,而清興則是中華大地上的大規模的第三次也是影響中國歷史程序的遊牧民族侵入農耕民族地區。文化的相似性使得漢民族的王朝更易被後來的漢民族王朝所繼承,遊牧民族則不然,對漢族先進的部分定然不會全盤吸收,而是異化和丟棄,所謂的再造秩序,是對國家經濟文化格局的嚴酷損壞

  • 17 # 業餘歷史愛好32

    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漁獵民族,他們對放牧都很在行,在他們眼裡漢人都是羊,所以他們對待漢人就像牧羊一樣,只要管理好幾只頭羊就行,當然對於不聽話的頭羊他們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殺掉,對於有本事委以重任,讓他們也參與管羊,於是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牧民和一隻牧羊犬就可以管理成千上萬的羊。關鍵的是,漢人在他們的管理和屠殺下,真的成了一隻只順從的羊。

  • 18 # 鯨-鯊

    滿清之所以能統治漢族大眾二百幾十年,主要原因應是1.漢人奴化劣根性在當時知識分子層面表現的較突出,2.滿清對華夏統治實行的大興文字獄,進行思想鉗制,全華人民在高壓政策下只能是奴才,閉關鎖國制約與外邊交往,3.大明後期各種自然災害頻發如干旱,地震,瘟疫,洪水,饑饉等造成民不聊生,4.內亂與外患交加,弄得大明身心疲憊,加之大明較滿清政治民主,黨派紛爭,重大決定內耗嚴重,5.滿清實行嚴格高壓統治,民族差別統治,綠營兵力分佈全國各地,稍有反清復明苗頭立馬撲殺,6.一旦時機成熟,漢民起義立馬漫沿全國如太平天國,捻軍起義,幾乎推翻了滿清的統治,7.滿清的稅賦比明朝重這是歷史事實。總之,滿清入主中原,中華文明中斷,由於以上諸多原因致使滿清統治中原二百幾十年,實乃中華之不幸!

  • 19 # chanton

    為什麼?只能說明清皇帝比南明諸帝會統治。在漢人地盤打民族戰爭,只扛了十八年。說崇禎不行的,後面幾個明帝能力如何?北京陷落,崇禎手裡無錢,無糧,無兵,無將,無相。因為十七年內外線作戰,效忠崇禎的將領都死了,錢也沒了。李自成進北京只有寧武關擋了一下,剩下都是一路被接到北京的。因為疫病,只能讓太監上城牆。和大臣商量遷都議和,結果是不走不和。募集軍費,大臣都很窮。崇禎只剩下與生俱來的血性,選擇殉國。大臣們拜了李自成,打算當個換代的功臣,結果,李自成忙著刮錢。一個個送了命。崇禎的岳父親自把崇禎三個孩子送給了李自成。古往今來,這種自保的國丈也是獨一個了。

  • 20 # 海佑講史

    我認為,為何滿清能統治人數幾十倍於己的漢人二百多年,主要是由於下面四個原因:

    1、小冰期的到來使得糧食大幅減產

    提到滿清為什麼能夠統治漢人兩百多年,首先就要搞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入關並且侵佔中華大地的?

    我們都知道,明朝晚期的時候,正逢地球小冰期。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來自《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文獻,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由於各種天災,很多地方的農民顆粒無收,吃不下飯了,導致流民四起。同樣由於小冰期的到來,北方的女真族地區氣溫也大幅降低,他們的生活資源也在隨步減少,這就逼著他們更加頻繁的南下掠奪,向下侵略。

    於是乎,整個明朝末年內憂外患。裡面有李自成、張獻忠帶領的農民軍,外面有皇太極帶領的滿清八旗。哪一個,都不是好折騰的主兒。所以當時的明朝,不僅要防禦外部侵略,還要整治內部暴亂。

    但是幹這些都要什麼?都要錢啊!錢從哪裡來?從廣大老百姓身上來啊!可是這時候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了,誰有錢給你?

    真是個大坑,被大明碰上了。

    在我看來,明末還維持了那麼多年,真實不容易的。闖王最後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吳三桂正式降清,清軍,入關了。

    2、文官集團和地主階層的投降倒戈

    中國有句老話,叫“皇權不下縣”。

    當時中國的農村地區,實際統治者都是當地鄉紳文士階層。文官集團一直都掌握著輿論導向,而地主階層都掌握著經濟基礎。普通老闆姓基本上不識字,由於古代訊息的閉塞,更是不知道外部世界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

    很多人都很疑惑,當時漢族人高達一兩億,怎麼會被幾十萬滿族人政府統治了呢?

    而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就在這裡。

    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誰當皇帝跟他真的沒關係。誰當皇帝,他也只是個老百姓。如果當時的文人集團個地主階層帶領老百姓一同抵抗滿清侵略者的話,我認為他們是沒有機會的。

    但是他們投降了。於是對於那一億多漢人來說,日子還是沒有什麼變化,地主老爺還是那個地主老爺,縣太爺還是那個縣太爺,唯一的變化就是自己換了套衣服換了個髮型。

    3、剃髮易服的民族同化政策

    網上很多人罵清朝,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實行的剃髮易服的民族鎮壓政策。這個政策直接導致傳承兩千多年的漢族衣冠文化傳統的斷絕,實在是夠野蠻、夠殘忍。

    同時也是因為這一政策,讓“胡人入主”的滿清能夠維持兩百多年的統治成為了可能。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現在,咱們的市長、主席、中央高官,都穿著跟咱們不一樣的衣服,都穿著另外民族的服裝,大家會怎麼想?

    當然,你肯定無時無刻不是在感受著:家被人搶了,他們不是自己人,自己是被殖民的。

    這樣的話,滿清的統治肯定不會長久,元朝就是個例子。

    所以有了剃髮易服。很多人都說剃髮易服是因為孫之獬拍馬屁拍出來的。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完全是扯淡,殺了那麼多人,出動如此多軍隊,耗費這麼大人力物力,你跟我說是拍個馬屁派出來的?

    真正的原因很容易想到——統治,被滿化的漢族人更容易統治。

    怎麼滿化呢?先從衣服髮型開始吧。

    4、明末傳入的各種農作物,提高了土地養育能力

    小冰期來了,農民都吃不飽飯了,怎麼辦呢?

    其實大明朝一直是在想辦法的,本地植物生長不好,那就引進。紅薯、玉米這些農作物都是明朝末年進入中國的,當然一起來的還有辣椒。

    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明朝最後還是滅亡了。

    但這個便宜卻被清朝給撿到了,清初這些作物開始大規模種植。

    於是農民這慢慢的都能吃飽飯了,吃飽飯了就不會暴亂,會生產。

    於是,社會慢慢穩定,整個國家開始正常運轉,統治者的統治也慢慢穩固。

    然後,就一直到了1910年。

    時也?運也?命也?

    — — — — — — —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出美麗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