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鉞

    努爾哈赤叛亂,成功佔領瀋陽等遼東地區,使明朝不得派大量軍隊防禦,使明陷財政危機,又遇荒年,無力賬災而導致饑民,飢兵造反。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應運而生,但他們開始不是明軍對手,屢戰屢敗,到處流竄,被稱為流寇。李自成在潼關一戰,全軍覆沒,僅率十八騎逃進商洛山中,張獻忠在戰敗在谷城投降。因袁崇煥矯詔擅殺東江總兵毛文龍,使明朝防禦後金的防線徹底崩潰,皇太極幾次繞道奔襲北京,深入內地,搶掠大量人口財物。崇禎皇帝不得不調清剿李自成,張獻忠的洪承疇,孫傳庭,曹變蛟率主力防守北京和遼東。又遇到災荒年,李自成,張獻忠死灰復燃,一發不可收拾而攻入北京,導致明亡。如果沒有後金叛亂,明朝軍隊剿滅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是沒有問題的。明王朝長期處於外患內亂惡劣環境,顧此失彼。表面看是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了明朝,實際是起義軍和滿清共同滅了明朝,而外患的成份大於內亂。

  • 2 # 大宋藝祖趙匡胤

    我弱弱的說一句“能的”。即便是李闖王的百萬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時,老天爺也不是沒給崇禎皇帝機會的。李自成請明朝皇帝把陝西、河南和甘肅等省分封給他,封王、納土、稱臣、進貢等要求。而崇禎皇帝自視自己是一個“天朝上國”而拒絕(實際上是“商議”,就是不同意嘛),想想當時遼東(今山海關以北地區)鳥不拉屎,明朝皇帝都不肯棄地與滿族八旗大清王朝議和,而堅定的堅持兩線作戰而折兵損將。何況中原之地呢?死要面子活受罪啊,沒見識的東西(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哦),明朝十六位皇帝應該說誰亡國都不奇怪的。(拒絕腦癱明粉的辯論,叫他們給朱半文盲元璋磕頭去吧)

  • 3 # 滄海一粟7528

    這個還真有可能。

    崇禎最大的有點是勤政,最大的缺點是急於求成、剛愎自用,沒有擔當。按理說崇禎,這樣的性格在治世,做一代守成之君勉強可以,但要應付明末內外矛盾就難了,但好在雖然關外的女真人強悍,內部的農民起義卻是烏合之眾。如果沒有女真人的侵襲,明朝專心對付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是有可能的。

    明朝的滅亡,除了天災外敵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人禍。明末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起義軍在於,朝廷層層剝削,人民生活艱難到難以形容。

    明朝末年人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有:

    一是藩王林立。朱元璋當年為生活所迫被逼造反,他深知餓肚子的感受,為了避免子孫跟他一樣受苦,他制定了非常完善的藩王分封機制,這些藩王享受朝廷優厚的待遇,最嚴重的是這些藩王的後代要麼是親王要麼是郡王,總之不用勞動也能獲得優厚的待遇,這樣一代一代下來,朱元璋的子孫都不用勞動,全靠國家財政供養,這些人深深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

    二是軍費高漲。女真人自薩爾滸之戰後就逐漸強大,嚴重威脅著大明朝的統治根基,為了防禦女真並限制其發展,明朝不得不在東北駐紮大量軍隊。這些軍隊是要靠錢養著的,錢從何來,盤剝老百姓。

    三是官員腐敗。明末官員的腐敗不僅來自於貪腐,還在於黨爭,這些人視黨徒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官員之間相互包庇,致使整個官僚機構已經非常腐化,對人民疾苦可謂視而不見。

    要知道如果明末沒有東北女真人入侵,最直接的就是少一部分開支,人民的負擔就會少很多,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被迫參加起義軍;再就是軍事上,崇禎就可以把大量防禦女真的精兵強將用來對付起義軍,而且起義軍就會少了強有力的外援。在這樣的條件下崇禎真有可能把李自成的起義軍給滅了。

  • 4 # 郪城影視

    明朝自從朱元璋開始到滅亡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多年,是一箇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王朝,從明初便便奉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因為打下江山的朱元璋清楚的認識到,造反的能人都是些武功高強之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其他朝代, 明朝能征善戰的武將屈指可數。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外有後金陳兵關外虎視眈眈,內有朝庭腐敗,宦官弄權,天災人禍、吃不飽的饑民揭竿而起。整個王朝就像一個垂暮之年的老人,行將就木。雖然崇禎也很是勤奮,哪怕是從早上工作到晚上十二點 依然改變不了滅亡的宿命,再加上生性多疑的性格,怒斬了守衛邊關的大將袁崇煥,便自毀了長城。有前車之鑑,下面的文武百官誰還敢站出來多若事非。皇帝不開心就滅你九族,故而就算有心想要輔佐崇禎的大臣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各地的農民起義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猶其以陝西李自成的隊伍最為壯大,提出了許多有益於農民的政策,比如均田賦等之類的政策,深受那些饑民的人心和擁戴。所到之處明朝的軍隊不是投降就是一潰千里,根本就無心應戰。連崇禎本人都說,大明的江山有一半都是送的,這話的確是一點都不假。

    明朝的滅亡雖然與關外的後金滿人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因為明朝滅亡時清軍還沒有入關。雖然李自成推翻了大明江山,可他自己也沒有吸取教訓,不知道關外滿人的強大,整日歌舞昇平,並且霸佔了吳山桂的小妾陳圓圓,再加上後期沒有約束自己的手下 ,姦淫擄掠的事情經常發生,老百姓心中的李闖王再也不是那個歌謠裡唱的闖王了,失敗也就早就註定了。

  • 5 # 媚之夭夭

    如果沒有清朝入侵中原,明未崇禎皇帝能否抵得住李自成的北上?

    客觀的說,明朝的江山之所以斷送在崇禎的任上,其真正的根源並不是清朝入侵中原。而是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致命的要素盡失!加上闖王的號召“快快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令大明朝的天下百姓紛紛投奔歡迎李自成!所以大明朝滅亡的喪鐘不來自清朝,而是闖王李自成敲響的!大明朝已是腐朽枯木,哪裡抵抗得了李自成的踭踭鐵蹄!

    一,明朝後期的幾任皇帝都很奇葩,到了崇禎登基,已是迴天無術!

    翻看大明歷史,後期的幾個皇帝真的是很好奇葩!

    要麼十年八載不上朝,這樣主事無君,全是下臣操控,當然是亂七八糟!

    要麼天天做木工,朝中大事全部是九千歲閹人魏忠賢專政朝綱,全是內訌!

    朝中上行下效,貪官汙吏,官商勾搭,真的是聞所未聞!這樣的吏治腐敗,哪得民心?!

    二,天災人和,賦稅照收,逼民造反!

    特別是天啟年間,自然災害——乾旱,真的是嚴重到顆粒無收的地步!

    無奈之下,被逼迫的種田漢終於紛紛揭竿而起,勢力發展最快又最大又最得老百姓擁戴的是闖王李自成!

    “快快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句口號最具誘惑力!闖王來了都不用納糧,對種莊稼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糧食珍貴?!

    於是,闖王的人馬每到一個地方,幾乎是開門來迎,出城來接!

    三,隨著袁崇煥被殺,救大明江山的最後稻草都沒有了!

    作為明朝未期的重臣袁崇煥,確實很厲害!幾乎吳三桂都忌憚!

    可是,崇禎皇帝聽信了讒言,冤殺了朝中擎天柱般的要臣袁崇煥!

    這種自毀長城的做法,崇禎皇帝在上煤山前就後悔得腸子都青了!那個時候真的是千不該萬不該把袁崇煥殺了!

    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李自成的人馬長驅直入直搗京城!

    萬般無奈下,崇禎上了煤山匆匆了結了自己!也了結大明江山!

  • 6 # 遊史無終

    導語:

    如果沒有清朝入侵中原,崇禎皇帝依然抵擋不住李自成北上,明朝依然避免不了滅亡的下場。

    其實就其根本來說,明朝的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當時的明朝已經腐敗到了極點,如果沒有清軍入關,明朝依然阻擋不了李自成的軍隊。明朝就像一棵大樹,經歷過200多年的成長,到崇禎帝時已經垂垂老矣,大樹的根其實已經腐爛掉了。

    一、如果沒有滿洲的入侵,崇禎皇帝也抵擋不住明末農民起義軍。

    其實在明朝末年時後金的入侵和農民起義軍是明朝的兩個頑疾。明朝末年需要兩個拳頭出擊,一個拳頭是要對抗後金,另一個拳頭則用來對付農民起義軍。如果去除後金這個因素,只考慮明末農民起義軍的話,明朝有可能還會有一線生機,但是這種機會也是非常渺茫的。從大的趨勢上來看,明朝有可能會延長些時日,但是歸根到底還是免不了一死!如果後金不入侵的話,對於明末農民起義軍和明王朝來說可能有以下兩個結果:

    結果一:農民起義軍被鎮壓下去。其實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在崇禎朝時雖然也有多次將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打敗。但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這些農民起義軍又會再一次形成氣候。而且新組織起來的農民起義軍要比上一次強大得多。所以說農民起義軍被鎮壓下去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即使李自成被鎮壓下去,還會出來一個王自成、張自成。一句話:李自成成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是偶然的,農民起義爆發是必然的。

    結果二:明王朝被推翻。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為整個明王朝從根上已經腐敗掉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這棵大樹放倒。如果沒有後金的入侵,可能會給明王朝延長几年壽命,但是明朝卻依然避免不了滅亡的厄運。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自作孽不可活吧!

    二、內部因素是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有很多人將明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李自成和張獻忠帶領的農民起義,以及努爾哈、赤皇太極率領清軍入侵明朝。其實這些觀點只看到了明朝滅亡的外部原因,而沒有看到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明朝的滅亡是其自身的侷限性而導致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吏治腐敗和土地兼併!

    明朝的吏治腐敗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明朝從明太祖時開始就對吏治非常重視,明太祖對於腐敗問題是覺不好手軟的,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他甚至將一些貪汙腐敗的官員扒皮,用稻草填充起來掛在縣衙門口。現在想想都讓人有點心驚膽戰。但是明朝的吏治可以說是物極必反,經歷過明太祖時期的嚴打之後,從明成祖開始吏治問題又成為一個大問題。

    一方面,因為吏治腐敗,一些官員仗勢欺人欺壓百姓。造成一般的平民百姓對於明朝並沒有什麼好感。而且大多數的百姓對明政府有反抗的態度。另一方面來說,因為吏治的腐敗,地方的一些民情很難反映到中央,地方官員作為上傳下達的工具,如果一旦腐敗掉就會影響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聯絡。“土地則屢易其主,耕種不時”;“人之貧富不定,則田之去來無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無,無田者或自無而之有。”――《明史》

    另外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土地兼併,土地兼併問題貫穿中國歷史的始終。尤其是到了明朝末期的時候土地兼併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明朝計程車大夫階層是不用向國家交納賦稅的,而相反很多貧苦的農民則是國家賦稅收入的主要承擔者。因為有科舉功名計程車大夫階層不用向國家交納賦稅,很多貧苦的農民就自願的將土地賣給這些士大夫鄉紳,以此來減免國家強壓在他們身上的賦稅。如果是一戶兩戶還可以,但是如果全國範圍內的貧苦百姓都這樣做的話,就會使得自耕農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而相比之下士紳階層的土地就會越來越多,如果一旦遇到天災人禍,這些貧苦的佃農就會成為流民,他們四處流動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一旦有一兩個挑頭鬧事的,他們就會揭竿而起成為反抗明朝政府的主要力量。

    2、明政府對百姓橫徵暴斂。

    明朝的賦稅收入實際上是很沉重的,明朝自從張居正改革之後,確立起一條鞭法的賦稅制度。這種制度實行的時間不長,等到張居正死後就逐漸破壞了,而且土地兼併問題也使得這種賦稅制度難以推行下去。後期明政府的賦稅除了正常的賦稅收入之外,還額外的增加了很多的賦稅和徭役。額外的徵收賦稅和徭役使得本來已經走投無路的農民鋌而走險走上了反對明政府的道路。

    有明兩稅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銀差……一條鞭法,……是銀力兩差併入於兩稅也。未幾,而裡甲之值年者,仍復紛然,其後又安之。謂:‘條鞭,兩稅也,雜役,值年之差也。’豈知其為後出之差乎?使銀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雜役耶!故條鞭之利於一時者少,而害於後世者大矣。――《黃宗羲評一條鞭法》

    除了沉重的賦稅和徭役之外,明朝政府為了應對來自北方的後金,以及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實行三餉加派即,遼餉、剿餉、練餉。

    遼餉:用於遼東所需的兵費,共520萬輛。主要是為了鎮壓遼東一帶的女真,用於與後金的戰爭。剿餉:主要是用於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而徵收的軍費。在不同時期剿餉的數額有所不同,大約有330萬兩。練餉:主要是用於鎮壓農民起義和後進的戰爭訓練軍隊而徵收的軍費。從明朝萬曆年間後期開始徵收,每年徵收的定額為330萬兩!

    明朝政府的這些繁重的賦稅,使得本來就已經讓人民不聊生的社會,逐漸走向了極端。明朝後期眾多的貧苦農民揭竿而起,和明朝的繁重賦稅有密切的關係。

    3、明朝後期的皇帝大多數是昏庸無能的。

    明朝後期的皇帝從萬曆開始,可以說都非常的奇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比較懶,而且個性還非常的強。就他們個人的能力來說根本就無法挽救已經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明朝後期一共就有四位皇帝,分別是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

    明神宗就是一個非常奇葩的皇帝,他在位四五十年,但是卻30多年沒有上朝,他有一個愛好就是數銀子,每天都要把他的家底數一遍才能安心睡得著覺。除了數錢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麼政治才能,完全是拖延時日罷了。明光宗也是一位很奇葩的皇帝,他苦苦地當了30多年的太子,結果在位一個月就死了,而且死的還不明不白,確切地說他怎麼死的誰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吃了一顆紅丸之後就一命嗚呼了,到底是被毒死的還是正常死亡的沒法考證。看來他確實不是當皇帝的命了。明熹宗估計是這四位皇帝當中最奇葩的,他唯一的愛好就是做木匠,估計他的夢想也是成為一名木匠,這位皇帝基本也不怎麼上朝。而且還寵幸大宦官魏忠賢,把朝政搞得一片烏煙瘴氣。其實道明熹宗時明朝已經是病入膏肓了,無藥可救。明思宗估計是這四位皇帝當中表現最好一點的,他有點像他的祖宗明太祖朱元璋。她的性格比較多疑而且脾氣暴躁。但是他心中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他想把已經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再一次拯救起來。但是不幸的是明朝真的是無藥可救了,縱使是明太祖朱元璋下凡,估計也救不了明朝了。其實明朝的滅亡和這四位皇帝有著密切的聯絡,尤其是萬曆皇帝,其實明朝的很多隱患都是發生於萬曆皇帝時期,正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這些潛在的矛盾,才使得後期的三位皇帝越來越難做,而且各種矛盾也是逐漸的激化,給了後代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十歲即位,初年由張居正執政,改革政治,清丈全國土地,推行一條鞭法,治理黃河,國勢漸強。親政後,不常視朝,大事營建,揮霍無度。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起,派遣宦官到各地任礦監、稅監,蒐括無厭,激起人民反抗。――《中國通史》三、外部因素都是由內部因素激起的,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外部因素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後金的入侵,再比如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這些因素雖然在明朝滅亡過程中起著很大作用。但是他並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而且這些因素的產生是由內部因素激起的。

    1、後金的入侵。

    從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三衛開始,之後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的名義,開始大舉攻打明朝。先後與明朝開展了薩爾滸之戰,遼瀋之戰,寧遠之戰,山海關之戰最終奪得了全國政權,建立起清朝的統治。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土,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顧縱,殃及縱者,詎明覆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此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七大恨昭書》

    其實後金的崛起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明朝,因為明朝的不修邊備,使得後金的努爾哈赤獲得了崛起的機會,所以說外部因素歸根到底總能夠歸因到某一個內部因素身上。如果明王朝能夠解決自身的各種矛盾的話,無論是李自成張獻忠還是努爾哈赤都找不到推翻明王朝的機會。

    2、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可以說是壓倒清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明朝政府沒有繁重的徭役和賦稅,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肯定不會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正是因為眾多流民的存在,他們無家可歸被逼到了絕境,反正造反是死被餓死也是死,所以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和明朝對著幹。這些外部因素實質上都起著一定的加速作用,他們的存在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總結:明王朝免不了滅亡的厄運。

    其實從萬曆朝開始,明朝就已經埋下了滅亡的隱患,但是當時這些隱患都處於萌芽狀態。如果當時的統治者能夠意識到這些問題的話,只要稍微加以重視認真的處理,就有可能會將這些隱患排除。但是不幸的是當時的萬曆皇帝,整日沉迷於深宮,紙醉金迷。對於即將到來的厄運他絲毫沒有考慮到。隨著各種矛盾的逐漸激化,萬曆皇帝卻沒有絲毫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想法,他對於各種矛盾已經開始麻木了。而且他將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留給了他的子孫。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兒子朱常洛自慰不到一個月就上了西天了。他的孫子朱由校和朱由檢,一個是整日干木匠活一心想當木匠,另一個又是性情孤僻,敏感多疑。最終葬送了大明王朝。

    參考資料:

    《明史》

    《七大恨昭書》

    《中國通史》

  • 7 # 品茗讀史

    毋容置疑,沒有清軍入侵中原的話,崇禎皇帝一定能夠平定農民起義,李自成根本就沒有北上的機會!

    且讓我們來假設一番:

    當沒有了遼東戰事,明朝邊境安定的情況下,明朝的內部形勢應該是這樣的:

    1.不會加派遼餉了。

    遼東無戰事,朝廷就不用再加派遼餉了。由於努爾哈赤起兵以來,遼東戰事頻繁,軍費開支激增,明朝政府多次加徵遼餉,數額巨大,給人民造成極大的負擔。

    遼餉的不斷加派,是造成明末流民四起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沒有此項稅賦的徵收,農民負擔就會減輕一些,流民就會減少很多。

    2.明朝不會處於兩線作戰、左支右絀的窘境。

    沒有遼東的戰事影響,明朝就可以集中軍事力量,專一來對付農民起義軍。

    農民起義軍雖然說聲勢浩大,但是家屬眾多,能夠作戰的精兵實際上很少。農民軍其實根本就不是明軍的對手,只不過是天下大勢所影響:每當農民軍遭到明軍重創,快要覆滅之際,清兵就乘機破關而入,大肆搶掠;迫使明朝政府屢次抽調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等能員干將,率領內地官軍前往京師勤王。而農民起義軍乘勢重起,在內地重燃戰火。

    農民軍與清軍在無意間,竟然造成了相互呼應之勢,使明朝政府左支右絀,明軍調來調去,疲於奔命。

    3.遼東無戰事,圍剿農民軍的幹才大吏盧象升、洪承疇以及勇將曹變蛟等人,就不會離開中原戰場。

    (盧象升)

    對付農民起義軍非常有辦法的幹員盧象升、洪承疇、曹變蛟等人,都是因為被抽調去對付清軍,最終死的死,降的降。

    如果遼東沒有戰事,這些人仍然留在內地戰場,再加上孫傳庭、左良玉等人,平定農民起義是肯定的。

    明朝即使再腐朽,只要經過殘酷的鎮壓,平定了農民起義,那麼,明朝還是能夠繼續統治下去的。

    4.一旦農民起義被殘酷鎮壓下去,剿餉和練餉自然也就無需再徵收了;人民的賦稅負擔就能大大減輕了。

    這樣一來,明末著名的三大餉(遼餉、剿餉、練餉)就不復存在了,人民的負擔減輕,流民減少,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就會大大削減的。

    5.農民起義軍獨自承受不了明軍的軍事壓力。

    一旦明軍全力來鎮壓農民起義軍,農民軍根本就沒有力量來贏得勝利,可以說,農民軍獲勝的機率微乎其微。

    農民軍中最善於練兵,兵強馬壯的闖王高迎祥被孫傳庭打敗,就是一個證明。

    而洪承疇、盧象升鎮壓農民軍的手段更加嚴厲,他們憤恨農民軍的反覆無常,根本就不接受農民軍的投降,而是以殘酷屠戮為目的。

    以李自成、張獻忠的才能,根本不足以成為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等人的對手。

    可以肯定:沒有清軍入侵這個大前提,李自成根本就沒有進軍北京的可能性。

    結語:雖然是假設,但也可以肯定地說,只要清軍不入侵,明朝就能專一剿滅農民起義,農民起義的峰火就會被明軍撲滅。明朝的統治儘管腐敗,但是仍然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所以說,只要是沒有清軍來入侵、遼東地區無戰爭發生的情況下,李自成根本就沒有進軍北京的機會,恐怕他早就被官軍鎮壓了。

  • 8 # 自信的petter

    如果沒有清的摻合,李自成早就沒咯!

    歷史上崇禎確實是苦命皇帝。天災人禍無一不是步步要他命。認真看一下那段歷史,換個普通人,早就瘋了。農民軍剛被壓下去,關外的清來了。關外的清來搶一下,甚至打到皇城根下,剛走,農民軍又來了。天災遇到小冰河。手下的大臣,除了武將有幾個有能力的,文臣被東林黨左右朝局。做事的人不多,要錢的大把。

    即使這樣艱苦,大明起碼還能維持著。主要兩個原因。

    一,農民軍其實真的是烏合之眾,關寧鐵騎如果來,真的認真打,農民軍的戰鬥力真的還是差幾個檔次的。

    二,對付關外的防線,真的是神一樣的存在。如果不是最後吳三桂主動開門,清是打不進來的。

    如果沒有關外清的威脅,李自成早就被滅了。即使最後李自成打到皇城下,李自成由於他的眼光所限,還是想回老家封王就可以了。他也確實和崇禎提了這樣的條件,關鍵,崇禎根本不同意。

    如果沒有關外的清在威脅,如果吳三桂能對崇禎忠誠一些,能快速回京勤王,崇禎也不至於自殺。

    其實如果沒有清的騷擾,崇禎就擺平一頭,專門對付李自成,還是很容易的!

  • 9 # 半釋半道半俗人

    擋不住。整個文官集團早就對崇禎皇帝陽奉陰違了。崇禎皇帝越勤奮,明朝亡得越快。因為他破壞了明朝中後期形成的皇帝與文官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明朝到了後面就是崇禎一個人在戰鬥,如何能擋得住李自成北上的千軍萬馬?

  • 10 # 老傅聊歷史

    如果沒有清朝入侵中原,明末崇禎皇帝能否抵得住李自成的北上?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大明王朝的真實寫照。毋容置疑,沒有清軍入侵中原的話,崇禎皇帝一定能夠平定農民起義,李自成根本就沒有北上的機會!

    大明王朝在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了北京,崇禎勤政,但急於求成、剛愎自用。按理說崇禎,這樣的性格在治世,做一代守成之君勉強可以,但要應付明末內外矛盾就難了,崇禎皇帝在煤山商店自殺,有人說崇禎皇帝兩線作戰導致沒錢國家空虛,如果要是他不兩線作戰的話,調集九邊的軍隊攘外必先安內的話,說不定大明王朝不能亡國。

    明朝自從朱元璋開始到滅亡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多年,是一箇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王朝,從明初便便奉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因為打下江山的朱元璋清楚的認識到,造反的能人都是些武功高強之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其他朝代, 明朝能征善戰的武將屈指可數。

    總結:個人覺得如果在沒有清軍的入侵前提下全國東北邊防部隊沒有任務的前提下可以提前調動中原指揮官可以選擇,毛文龍或則袁崇煥,這都是可以的。那麼明朝的壓力會小不少。就可以全力去鎮壓李自成的叛亂了,而明朝末年名將還是不少的。有袁崇煥,孫承宗,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這些人個個都是當時的名將,只需一個鎮守住遼東就可以了。其他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去打李自成。

  • 11 # 陶式防務評論

    答案是肯定的,李自成肯定成不了氣候。但這又如何呢?

    李自成起義,本身就源於崇禎皇帝冒然裁撤驛卒,還有遼餉、剿餉、練餉等等各種駱駝上的稻草,這些都因為後金和清朝的崛起。

    沒有努爾哈赤,很多破事都不會出現了。所以,李自成和清朝入關的關係倒為因果了。

    事實上,努爾哈赤和李自成是同一類人,都是明朝內部的反抗者,只不過地理位置不同而已。即使沒有努爾哈赤和李自成,也還有張獻忠、鄭芝龍、奢安、楊應龍等等各色叛亂勢力。

    我們再假設,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深明大義”,寧可全家餓死也不反抗朝廷,甘當“安安餓殍”。那麼明朝就能繼續美好的延續下去?

    這個大明帝國,拿國家一半收入養活藩王,江南商稅根本收不上來,農民年年都掙扎在生死線上。什麼航海技術、火器技術、農業技術,不是掌握在傳教士手裡,就是掌握在海盜手裡,國家完全喪失了進取心,官府完全是技術進步的阻礙者,戚繼光的軍事改革都半途而廢。

    只不過後來因為有清兵的殘暴,很多人才不得不捏著鼻子去保大明。

    但如果沒清兵呢?

  • 12 # 咋們都是好運人8899

    如果沒有清王朝入侵中原的話,相信老朱家的天下不會如此輕易斷送的,後金其實早在萬曆時期就顯露端倪了,其崛起的速度之快是萬曆朝萬萬沒想到的,明朝自萬曆中期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這給了後金絕佳的機會來發展壯大自己,後來的事不說相信大家也知道,15萬精銳的明朝野戰軍被八旗軍掀了個底朝天,從此明朝由攻勢轉為守勢。

    李自成這幫農民起義軍當然是撿了天大的便宜,當年李自成被明軍殺的只剩幾個人,倉惶逃入深山,苟且偷生,要不是清軍節節勝利逼迫明軍撤出圍剿農民軍轉而救援遼東戰場,那後面基本就沒李自成什麼事了,可惜啊,大明朝被關外日益猖狂的清軍和內部日益壯大的農民起義軍弄的焦頭爛額,始終沒有絕佳的對策來限制雙方的崛起,雖然中途有袁崇煥等著名將領打了幾場漂亮仗,但都逃不了政治的清算,可惜至極!

    當然,話又說過來,此時的明王朝已經歷經270多年,國家和朝廷內部矛盾尖銳,利益集團腐敗不堪,軍隊雖然打贏了萬曆三大徵,但面對氣勢如虹的清八旗是毫無辦法,老百姓被各種賦稅折磨的死去活來,各種天災接踵而至,明朝滅亡基本成了定局,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 13 # 戶外探險專家黑俠

    翻看大明歷史,後期的幾個皇帝真的是很好奇葩!

    要麼十年八載不上朝,這樣主事無君,全是下臣操控,當然是亂七八糟!

    要麼天天做木工,朝中大事全部是九千歲閹人魏忠賢專政朝綱,全是內訌!

    朝中上行下效,貪官汙吏,官商勾搭,真的是聞所未聞!這樣的吏治腐敗,哪得民心?!

  • 14 # 中國歷史研究所

    大明是李自成一手顛覆的,1644年正月李自成稱帝,國號大順,三月就攻入了北京城,之後又統治了整個黃河流域,還有部分長江流域的大片疆土,而李自成就是統治的北方,當時李自成已經佔領了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全境以及湖北、江蘇、安徽的部分地方。

    當然大明的滅亡確實是滿清和農民起義共同推翻的,不過大明的直接滅亡還是農民起義,到了明朝末期,大明已經是窮途末路了,滅亡也只是遲早的事了,就說國內農民起義太多了,也是很難鎮壓了,再加上遼東局勢一發不可收拾。

    1627年陝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 ,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等多地農民軍迅速崛起,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大明的統治,

    但是如果沒有遼東滿清的牽制的話,那麼農民起義可能不會發展的這麼迅速,不過說到戰鬥力的話,那還是滿清比農民起義要強太多了。大部分的明軍主力還是滿清消滅的,薩爾滸一戰明軍損失了5萬精銳部隊,至此遼東郡已經是很難控制了,再到大淩河之戰,錦州之戰,廣寧之戰等等,明軍精銳損失代價,這些都是明軍的主力都是損失在了滿清的手裡。還有大量投降滿清的明軍。

    所以說如果沒有滿清的話,那麼明軍應該是能抵擋住李自成的。但是前面說了這個時候的大明已經是失去了民心,抵擋住一個李自成有什麼用呢?之後還會有更多的農民起義,所以即使沒有滿清,大明最後還是會滅亡在農民軍手裡。

    大明雖然是李自成的農民軍覆滅的,但是真正消滅明軍主力的還是滿清,其實這個時候也不得不承認滿清的戰鬥力。但是大明已經是到了末期,民不聊生,天災人禍,政治腐敗,也是很難再挽救大明的頹勢了。

  • 15 # gambler0

    非常肯定的不能,為何已經被孫傳庭等人幾乎快趕盡殺絕的闖王,不久就能在陝西掀起山呼海嘯的氣勢,實在是民生凋敝過甚,女真不過外因,小冰期也是,真正是土地兼併,這是千年的痼疾,歷代不超三百年不是沒有原因的,尤其是明代,自憲宗時開始設立皇莊,皇室帶頭與民爭利,加上本來的,分封諸王,開始時還考慮屏藩中央,靖難之役後為防後世效仿,就把這些藩王當豬養,被限制自由,只能一心一意生孩子了,到崇禎時宗室已達百萬之巨,糜費天下良苦,加之其他大戶兼併,流民問題已無解,按照中國歷史的慣性,只有改朝換代,重新分配土地,才可以解決。

  • 16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如果沒有清朝入侵中原,崇禎可以抵擋得住李自成,甚至還能將李自成鎮壓。

    明朝的滅亡主要是明朝政府太缺錢了,而且遼東地區的軍費支出佔了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沒有清朝入侵中原,明朝就可以將這部分的收入放到其他地方使用。

    李自成的崛起

    經過考證,明朝末年正好是歷史上一次小冰河期,天氣變化造成了糧食大規模的減產。江南地區情況稍好,但是西北地區本就貧瘠,糧食減產使得災民遍野。

    崇禎為朝廷的財政收入操碎了心,正好有人向他建議裁撤一部分驛站,以減少開支,崇禎欣然採納。李自成原本是驛卒,他所在的驛站被裁撤,他也就沒了工作,而他也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就此加入到了造反大潮當中。

    農民軍和明軍的對比

    初期的農民軍除了生命力比較頑強之外,無一是處,論戰鬥力就是個戰五渣,經常被明軍追著打,但是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農民軍每次幾乎都被消滅,但是沒多久又會重新滿血復活,讓明軍極為頭疼。

    明朝末年戰鬥力最為強勁的當屬一直在遼東地區抵抗滿清的關寧鐵騎。而一旦沒有了外部威脅,這支勁旅完全可以調入關內,專門負責清剿農民軍,而農民軍除了覆滅沒有其他道路。

    另外,遼東地區省下的軍費可以用來賑災,災民是農民軍的兵源,而兵源一旦沒有了,農民軍也就離失敗不遠了。

    因此,如果沒有清朝的入侵,崇禎完全可以抵擋李自成,甚至是將其消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九高鐵到底是怎麼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