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怡153619622
-
2 # 漂泊影視
越來越火的智慧助手
這幾年來智慧助手產品一直在得到人們的關注。從亞馬遜的 Echo 開始,這種外形簡潔美觀,看上去只是一個藍芽音箱,但卻因為具備智慧語音助理能力而內藏乾坤的小玩意兒就成為了熱點。
從概念上來看,智慧語音助手確實非常新穎有趣。它就像一個裝飾品那樣靜靜地呆在家中,但只要使用者有需要,只需親口說出指令,或是單純問個問題,它就能夠給出答案,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操作。同樣的,它也可以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指令,或是透過學習功能學到的使用者習慣,自動給予各種資訊。
隨著智慧家居的逐漸普及,智慧語音助手作為一個強大的處理單元,它也能夠擔當控制中樞的角色。如果這樣的構想能夠實現並發展成熟,那麼智慧語音助手確實很可能對我們非常重要。
Echo 並不孤獨,它受到的關注帶起了一陣熱潮,其中人們最喜歡放在一起說的莫過於谷歌 Home 了。谷歌依託自己在智慧領域的技術領先,對 Echo 造成了強大的壓力。
移動領域裡,因為轉型而一直在大砍各個分支部門的蘋果並沒有這樣對待 Siri,而是繼續重點培養,不僅用神經網路演算法給它“換了腦”,甚至還將其提上了一個無比重要的地位,令 iOS、macOS、tvOS、watchOS 四個平臺全都有了 Siri 支援。這一副架勢,蘋果彷彿是要讓語音控制成為人們操作電子裝置的下一代模式。
至於微軟那就更不用說了,近些年來一直致力於人工智慧的它擁有小娜這樣頗受好評的智慧助手。對國內的網友來說,聊天機器人小冰則更是有名。甚至於現在微軟開發量子計算機,其中一個動機就是要用其逆天的平行計算能力改善雲服務和人工智慧。
熱情和尷尬
這些科技大廠們的熱情著實嚇人。就在短短的 2016 年一年裡,它們充滿激情地宣傳著人工智慧和語音助手就是我們的未來。微軟在 Build 2016 大會上幾乎完全放棄了實際的產品,主講人工智慧和它可以覆蓋到的那些服務;谷歌 CEO 桑達·皮查伊在自家開發者大會上重複得最多的詞語就是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仔細想想,其實我們可以理解人們對智慧語音助手的嚮往。從最初接觸到科幻這一概念起,不少作品對於未來生活的描述都是語音指令。在仍然依靠觸屏甚至物理按鍵的時代,我們能夠想到的最先進的人機互動方式就是語音指令。更重要的是,用語音來進行溝通是人類最自然的交流形態之一。谷歌、微軟、蘋果所想的,正是要讓人類和機器的交流回復到這種自然的狀態中。
不過這些大廠們推出的智慧語音助手確實很受好評,人們也表現出期待的姿態,但在實際接受這些產品的時候,大家卻顯得很是猶豫。購買這些產品的主要是為了嚐鮮,而那些使用者當中也有許多在新鮮勁過去之後不再像原來那樣頻繁使用這種工具的。
今年年中的時候曾有過一個有趣的調查:儘管 98% 的人表示使用過 Siri,但真正在公共場合用它的僅有 3%,主要原因是“尷尬”。雖說這個調查得出的結果主要是指在眾人面前不好意思給語音助手下令,但即使是在室內家中,那種不好意思甚至羞恥的感覺還是不可忽視。與此相比,習慣了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的人們還是更習慣默不作聲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為了讓助手儘量聽懂,字正腔圓地問:“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當然了,智慧語音助手本身的不成熟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它的識別精度還不足以讓人們非常滿意,可以使用的應用和服務也非常有限。這些都是制約智慧語音助手發展的關鍵要素。
但它真的可以有
從 2014 年 11 月起發售至今,亞馬遜 Echo 在全美已經賣出了超過 500 萬臺。從一個並不被看好,被認為隨時可能“夭折”的全新概念發展到今天,你很難說它不成功。兩年的時間裡,亞馬遜 Echo 的品牌認知度已經達到了 69%。使用它的時候,也有不少使用者會去嘗試越來越豐富的使用方式,並且承認自己的生活習慣已經因為這種新產品而有一定的改變。
事實上智慧語音助手在技術上還有很大的發展餘地,現在它遇到的問題主要還是不成熟。使用者們並不是完全不願意用語音來進行命令和查詢,只是助手的識別能力還做不到完全的“自然”,也就是即使使用者用非常隨意的語言來下令,它也能夠準確識別,並區分哪些話語並不是真正的命令。只要人類和裝置之間的語音互動還存在著生硬的成分,消費者對它的接受度就還要遭受阻礙。
至於生態的問題我們倒不用太擔心。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說,各大科技廠商之所以如此強推人工智慧和語音助手,是因為傳統的智慧手機市場已經開始出現飽和。因此,誰能搶下先機,勝利的優勢就會大幾分。為了這個目標,它們會不遺餘力地去打造生態。
人類對新事物總是會有牴觸心理,那是因為我們對習以為常的日常總是有依賴,覺得它更加安全。當技術發展到新產品帶來的便利性足以碾壓舊事物的時候,人們的習慣就會自然而然改變。現在看來,大廠們已經等不及要我們慢慢適應,而是要利用自己的雄厚資本讓人們加快步伐了。
-
3 # 貓眼看數碼
謝邀。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語音助手一直都是手機廠商們尋求差異化競爭的主要方向。蘋果很早就推出了Siri,谷歌則在Android系統中內建了Alexa,微軟的Windows 10系統則有Cortana。國內的科大訊飛也研發了非常成熟的中文語音識別技術,並且被主流的手機廠商所使用。
但是對於國內的一般使用者而言,語音助手確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功能。雖然不少智慧手機都可以一鍵開啟語音助手,但大多數使用者一直到更換手機都沒有使用過這一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中文太過複雜中國幅員遼闊,雖然絕大多數華人都使用中文和漢字,但中文的讀音卻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千差萬別。甚至有些村子隔著一條河,使用的方言卻完全不同。雖然訊飛號稱可以識別21種方言,但是在全國範圍內還是有些“不夠看”。對於很多平時不使用普通話的使用者來說,語音助手實在沒多大用處。
再者,即使是標準的普通話,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之中也會出現不同的含義。尤其是一些多音字,根據聲調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也會不一樣。很多使用者在初次接觸到語音助手的時候肯定會非常好奇,但是在嘗試這一功能之後,很快就會發現它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所說的話,於是就將其束之高閣了。
二、使用功能太過單一如果仔細回想就會發現,日常生活中使用語音助手的場景並不多。比如很多語音助手都支援用語音來開啟應用的功能,但實際上有說話的時間,還不如用手指操作更加方便。大部分需要用到語音識別的場景,僅僅侷限於騰不出雙手的時候。比如開車的過程中如果想要給某人打電話,語音助手的實用性就體現出來了。但令人尷尬的是,交規是不允許在開車過程中接打電話的。而且由於語音助手的識別率往往不那麼靠譜,很容易忙中出錯,甚至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華人性格內斂大部分華人的性格都不張揚,比起語音更加習慣用文字交流。在一些公共場合使用語音甚至被視作是不禮貌的行為。而且不少使用者認為語音會暴露個人隱私,也就更加不願意使用這一功能。
即使是一些比較隱私的環境下,大多數華人仍然習慣使用手指而不是語音來控制手機等智慧裝置。
只有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手機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並且與使用者進行更加複雜互動之後,語音助手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在當下,不僅僅是中國產語音助手,即使是蘋果、谷歌的產品也並沒有什麼智慧可言,對於使用者來說實在是一個很雞肋的功能。
-
4 # 每天搞點黑科技
趕巧了,當年也是受益於樂視語音助手,它真的可以給生活帶來便利,主要是父母用,是特別好的選擇,於是特意研究了一下這門技術。
如果你開啟樂視語音助手,會看到右下角有一個logo,這個Naturali就是這門技術的提供方。於是百度搜了一下這家公司:
Naturali(中文:北京奇點機智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兩位創始人,鄔霄雲是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博士,在谷歌研究院工作8年,主攻大規模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理解。林德康是加拿大Alberta大學計算機教授,之前也曾在Google擔任高階管理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也是華人圈少數幾個國際計算語言學會ACL Fellow之一。擁有這樣背書的公司,也就不難理解為神馬是他們可以開發出這樣的產品來。估計是後來樂視真的不太好了,他們開發了獨立的產品——小不點。可以用在所有安卓手機上,這樣無論換哪一款都可以使用。
至於技術為神馬不同,是因為他們並沒有以接入api的形式操作app,而是透過模仿人的動作去實現,不需要深入合作,適配任何產品,這個想法確實很超前,才有了這樣的使用者體驗。
而其他的語音助手,還停留在對話方式,在對話中顯示app的形式,那樣做看似方便,但是所有都需要接入api才行,適配起來速度會非常慢。正因如此,今年蘋果才正式接入微信,可以藉助siri發微信。不過體驗之後,如果你從來沒用過小不點,也許會覺得它好用。
我之前用過兩款樂視,一款樂1s送給老爸他給弄丟了。16年暑假左右買的樂2,自從更新了語音助手偶爾一次實驗。能夠透過指令讓後自動在第三方app上操作,比如對它說:“用QQ給李明同學發信息說到哪裡了”。然後自動就給對方發過去了。感覺很神奇,於是讓朋友試試他們的語音助手,小米5的不行,魅族mx6的也是,三星s7也不行。甚至我現在換的榮耀9也不可以。
我想問一下,為啥樂視語音助手能夠這樣。排除各種因素,真心覺得樂視語音助手挺好用的。咱這臺榮耀九我給它溝通簡直就是個木頭。
我想問問這種技術很難麼?為什麼像華為,魅族op、vo國內銷量,口碑很不錯擁有一大批粉絲的手機廠商不認真調校下語音助手這方面?
我也不是樂視忠實的粉絲,只是它打價格戰的受益者。平心而論。從1s打下了千元機的江山最早運用t c並使之更加成為常態,用的都沒脆過屏。失敗了,哎呀……
成王敗寇,感傷一番後,想請教一下科技大神,講一講樂視語音助手和國內其他語音助手到底有什麼樣技術的不同。
回覆列表
前面講的都很專業了,進來也是學習,樂視的影片庫做的不錯,資料量及自辦節目也有不少,好的團隊都會努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樂視在電視,手機,甚至汽車上都在適配語音功能,自然是用了心,國內有不少優秀團隊,訊飛的語音翻譯也上了新聞,覺得好用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語音助手透過麥拾音,將語音資料反饋至伺服器比較翻譯成文字後返回手機端,(IBM的語音輸入歷史也有不少年頭了,語音識別率已很成熟,語音助手需要消耗流量,當然也有離線版),透過關鍵字詞匹配手機內軟體或線上資料庫內資源進行呼叫。大資料時代資料量大自學習能力都很強,應用體驗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