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LH丫123123

    《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 “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徵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

    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

    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 2 # 海之洋1868

    梅花三弄的“三弄”一是指《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二是指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

    1、《梅花三弄》是改編自瓊瑤小說的愛情電視劇,由沈怡執導,瓊瑤編劇。分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講述了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2、《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 3 # 妙摘

    《梅花三弄》是我國古典音樂的一塊瑰寶。自明代初年朱權的《神奇秘譜 》傳譜以來,經過一代代琴家不斷傳承,改造與發揮 , 新的譜本和演奏風格層出不窮。加之簫、笛、琵琶等器色也多積極參與演繹合作,影響極其深廣,成了最受人們喜愛的古曲之一。

    但就這樣一首古典名曲,在明朝以前的文獻記載卻極其匾乏,明代之後所記又多屬傳聞或臆測,因而其起源、作者等問題長期以來茫昧不清。

    從朱權《神奇秘譜》開始的明清琴譜,一般認為《梅花三弄》是東晉的桓伊所作笛曲 , 後來由琴家改為琴曲。 故事是這樣的:桓伊是東晉的名臣 , 擅吹笛 , 時稱“江左第一”。 《世說新語·任誕》中寫道 : 王子酞(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東晉名士,生性不羈)偶遇桓伊,被桓伊的笛聲打動,相互傾心,以音樂愛好相應酬,而始終不通一言的一段。

    後來關於桓伊創作笛曲《梅花三弄 》的說法就源於這段故事。但這一原始記載中 , 沒有提到桓伊所吹曲名 , 只是說“為作三調”,三調意思為三個曲子或三段曲子。其中“弄”字的意思是作動詞用,是吹奏的意思。“弄畢”是說演奏完了 , 接著便上車揚長而去。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為作三調”被各大文學作品寫作成了《梅花三弄》這必須得力於文學作品的想象與發揮 。

  • 4 # 諸事順意

    梅花,志高潔,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歷來是文人墨客詠歎的物件。《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與王徽之並不相識。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根據《晉書》的介紹,桓伊是武將,被封為右軍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也許是音樂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為人謙虛樸素,個性不張揚,曾立大功而從未招忌。正是由於這樣的性格,他才能靜的下心來精研音樂。《晉書》稱讚了他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後秦苻堅摔大軍進攻東晉,時任中郎將的桓伊與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共破苻堅於淝水(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而丞相謝安也因立下存晉之功而進官至太保。後來晉武帝之弟司馬道子與謝安發生權爭,屢進讒言,對謝安極盡誹謗。晉武帝對謝安有了猜疑之心,漸漸開始冷落謝安。桓伊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會上,桓伊為晉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詩》,詩中唱道:“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其“聲節慷慨,俯仰可觀”。使晉武帝甚有愧色。謝安也為之動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王徽之行為怪誕,故作超脫,有才而放蕩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車騎將軍桓衝手下的騎兵參軍一職。一次桓衝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麼官署,只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衝又問:“官府裡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問馬,怎麼知道馬的數目?”桓衝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覆幽默詼諧,但都有來處。西漢時丞相府曾設馬曹,但東晉時軍中並無馬曹一職,王徽之為顯示自己率性超脫,不理俗務,故意說成馬曹。後來,宋代陸游曾有“文辭博士書驢券,職事參軍判馬曹”的詩句,說的就是王徽之這一段典故。上述對話中“不問馬”,來自《論語·鄉黨》,原是說孔子的馬廄失火,孔子“不問馬”,只問傷了人沒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則來自《論語·先進》,原文為“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問,令人捧腹,但句句有來歷。其應變之妙,學問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風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聞,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由於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導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據說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幾乎成了以秦淮八豔為代表的名妓們的必修科目。槳聲燈影裡傳來陣陣清笛聲,為當時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誕生了“停艇聽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觀。

    1972年作曲家王建中將古曲《梅花三弄》改變為鋼琴曲,其表現主題為毛澤東的詞《卜算子·詠梅》,即“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姜玉恆演唱過一首流行歌曲《梅花三弄》,也是取自古曲,歌詞這樣唱道“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從通俗歌曲的角度來看,也算得上是一首佳作了。

  • 5 # 搜了共享農莊

    梅花三弄:中國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

    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此說源於《晉書。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

    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託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寧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

  • 6 # 楊朱學派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其中,菊花與梅花最為相似。

    菊花是鐵骨錚錚的傲骨——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梅花有與菊花一樣傲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梅花三弄》原是古曲,有三段。類似於今天歌曲的三段。每段都重複和不同。到第三段達到高潮——梅花一弄斷人腸,梅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 7 # 鄯善馬哥

    梅花一弄斷人腸(初戀的感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梅花二弄費思量(初戀大多不成功,二次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就該思量思量了,具體自己理解)。梅花三弄風波起(你都結婚了還勾三搭四的,家裡能太平嗎?能不起風波嗎?)[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 8 # 曉不過如是

    梅花三弄有兩種含義,

    1⃣️古琴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借梅花來歌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這時候的“三弄”指同一段曲調演奏三次,比喻梅花不屈不撓,節節向上的氣概。

    2⃣️指一種遊戲詩,將漢字寫在三個梅花形圖案上,讓人破讀成詩。這時候的弄指奏樂,一曲即一弄,三弄就是三支曲子。

  • 9 # V587累

    小說為:《梅花三弄》是瓊瑤小說三部曲,分別為《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三部小說均有同名電視劇。

    音樂為:《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有說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

    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又有把之比做像徵著梅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說法。

  • 10 # 棲鴻看紅樓

    “三弄”就是“三節”、“三段”,和“陽關三疊”的“三疊”是一個意思。

    “梅花三弄”因瓊瑤而知名,但瓊瑤並不是首創。只要百度一下,不難發現,“《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原來這是古笛曲、古琴曲的名字。

    比較尷尬的是一次經歷。有人說到明代政治家楊廷和:“不知道他沒關係,他有個兒子叫楊慎,有人知道嗎?”我隨口答:“知道,寫過‘幾度夕陽紅’。”旁邊有人大笑:“《幾度夕陽紅》是臺灣瓊瑤寫的,你說是明朝人寫的,哈哈哈哈。”

    瓊瑤以“幾度夕陽紅”命名她的小說,說實話我認為這是她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不過因此就剝奪了楊慎的著作權,這恐怕是瓊瑤本人也始料不及的了。

  • 11 # 大山石浪

    弄即怒的同音字。寒冬臘月陰雪雨天多晴日雲開少,故梅花發怒,一怒雪雨停;二怒陰雲開;三怒陽光來。這就是梅花三弄。

  • 12 # 啟迪花剪劇段

    《梅花三弄》簡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迴圈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透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梅花三弄》有哪些版本?

    1、笛曲(南朝至唐朝)

    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2、琴曲(宋朝至明朝)

    《梅花三弄》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稱的“笛”其實即現代的簫。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

    《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遊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3、琴簫合奏曲(清)

    《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編為琴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晉代笛曲的風格。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三弄》的典故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之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並不相識他。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梅花三弄》是哪三弄?

    真正的梅花三弄是: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1、引子

    曲調開始主要是營造一種初冬時節,陰雲密佈、冷霧瀰漫,梅樹隱隱約約的、忽隱忽現的氛圍。

    音節平穩舒緩,附點的出現平添一種跌宕起伏之感,

    該段動靜相諧的對比、明暗的反差襯托,使得梅花的寒香之美油然而生。

    2、梅花一弄

    一度,初冬時節,梅樹枝幹枯澀、枝頭開花稀少,欲露還藏,在清冷的夜風中蕭瑟抖動。

    音節第一次在泛音段出現,聲音渺小、微弱細膩,表現梅花迎著寒冷嚴冬到來的頑強掙扎的心態。

    該段節奏活潑,富有動感,泛音曲調猶如是對梅花的特寫,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風舞羽翻銀,如在眼前,生動形象。

    3、梅花二弄

    二度,深冬時節,梅樹枝幹飽滿,梅花大片的綻放,滿樹飄紅,尤其在漫天飛雪當中不畏嚴寒、傲然綻放。

    音節第二次在實音段出現,表現梅花在寒冬飛雪中傲放的姿態。

    該段的彈奏要講究堅實有力、充滿古風之味,可以說這一部分是全曲中要求體現琴味最為濃郁的段落。

    4、梅花三弄

    三度,殘冬時節,梅樹枝椏開花碩大,更有綠芽相伴,在帶有冰凌的溪水旁戲弄著花影、葉影、月影,象徵著冬去春來,萬物開始復甦。

    音節第三次高音出現,而且伴有顫音,說明春天要到了,有一種非常喜悅歡快的節奏情趣,而且後面快板就可以聽出這種感覺了。

  • 13 # 覃仕勇說史

    “弄”原本是個動詞,有擺弄、玩弄、戲弄、撥弄等等意思。

    古代弄琴,就是取其撥弄的意思。

    久而久之,就把奏樂或樂曲的一段、一章稱為一弄。

    即“梅花三弄”,指的是這首名為梅花的曲子一共有三大段,或三大章。

    這個問題解釋到這兒,應該非常清楚明白了。

    但再順帶多說幾句。

    曲子的名稱為什麼叫“梅花”呢?

    是不是作曲者睹梅思梅,有感而發呢?

    不一定。

    樂曲有時不一定要表達什麼主題思想的,也沒有強要求有什麼內涵,主要是讓人感覺好聽,聽來抒懷,感覺舒適,激發共鳴,或者給人美好的享受,這就夠了。

    不然,你把這樂曲演奏給一個從沒聽過它的人聽,事先不告訴他曲的名字,等演奏結束,你問他從曲子裡聽出了什麼,給他猜一百次,也猜不出裡面有梅花什麼事。

    所以,樂曲的命名,有些是很隨意,有些是很詭異的,根本不用費心積慮去考究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與什麼有關。

    你覺得好聽,能觸發你某段情感,讓你身心愉悅就行。

    舉個例子。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算得上是世界名曲了。

    你知道這曲子是怎麼來的嗎?

    陸文夫還說,阿炳拉胡琴並非勤學苦練,主要是靠悟性,同一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樣,任憑他即興發揮。

    《二泉映月》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到無錫為阿炳的演奏進行錄音。擅長琵琶彈奏和提琴製作的無錫人祝世匡參與了錄音過程,後來寫有《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過》一文。

    文中提到,錄音結束後,楊蔭瀏問起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坦承,這支曲子是信手拉來的,沒有名字。楊蔭瀏認為,這麼好聽的曲子沒有名可不行。想了想,覺得無錫有個惠山泉,號稱“天下第二泉”,就說,那曲子就叫《二泉》吧。祝世匡受此啟發,覺得粵曲裡有首《三潭印月》,不如叫《二泉映月》。

    這麼著,《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現在,有些著名音樂家不明就裡,在教別人鑑賞音樂時,當鑑賞到這首《二泉映月》,竟然生牽硬扯,故作高深地說:“閉上眼睛,閉上眼睛,用心靈去感受,用心靈去感受,是否感覺到了有兩條泉水在你的靈臺間緩緩流淌?泉水清亮,在月光下亮透你的心靈……”

    諸如此類,讓人噴飯。

  • 14 # D東哥

    說起《梅花三弄》,其實就是首笛子曲,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中載,這是晉朝桓伊作的一支笛子曲,它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梅花三弄》後來還被改編為琴曲。關於“三弄”,這是指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三弄”就曲中是三個變奏,由於“主音”在琴的不同微位上的泛音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故人稱“三弄”。

    《梅花三弄》共分十段,兩大部分,樂曲的主題是表現梅花的,在演奏方法上,透過不同三次的重複彈奏,分別用靜和動的形式,來描繪梅花的高雅清潔。樂曲最後用稍快的曲調和音色的變化,表達了梅花在傲立寒風,迎風傲雪的堅毅不屈的品行。同時,也是借物抒懷,用以讚美節操高尚的人。

    《梅花三弄》還有一個典故。據《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記載,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

    王徽之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應召,他乘的船在青溪停泊時。碰巧桓伊路過,王徽之當時並不認識他。聽船上一位客人說,這位就是桓野王。

    王徽之讓人對桓伊說,聽你善於吹笛,能不能為我吹一曲?。作為高官的桓伊,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就上了船。用笛吹了梅花三弄。吹奏完畢,桓伊就走了。雙方未說過一句話。

    據說桓伊溫文爾雅,王徽之性格豪放,而兩人相會不說一句話,這也算一種緣份。正是由於兩個人這種見而不語約會,才有了這《梅花三弄》千古名篇的誕生。

  • 15 # 文學二三事

    其實很簡單,“三弄”實際上是指三個變奏,即在同一個曲調古琴不同的泛音上反覆演奏三次。

    以上。

  • 16 # 江水趣談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公元1425年)。

    樂曲透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三弄,就是三支曲子。弄,可指奏樂,也可作量詞,用於樂曲,一曲曰一弄。《梅花三弄》本是琴曲名。這組《梅花三弄》從形式到內容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迴圈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透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三弄簡單的說就是三段.陽關三疊的三疊也是這個意思。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徵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而在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琴曲的《梅花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琵琶曲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等說法。理解確實有很多的差異。桓伊的清雅,老薑的深情,形式上固然不同。然而竊以為,推究到人心至情至性,古今並無不同。老薑的歌詞前半段也很好:

    紅塵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哪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可以不狹隘地理解為男女的愛情,而用來讚歎廣義的情之所鍾,是非常美的詩句。

  • 17 # 易生說

    《梅花三弄》是中國十大古琴名曲之一,不僅樂曲結構精妙絕倫,而且借物詠歎,表達了梅花冰清玉潔、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千百年來的傳承的過程中,歷經了一代代的琴家不斷的發揮和潤色,形成了眾多不同版本的譜本和演奏風格。

    明初1425年朱權《神奇秘譜》刊登的譜子是現存最早版本。到清末民初時期1910年的《琴學叢書》的琴譜,共有47個譜本。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梅花三弄》,這個“三弄”音樂結構都有傳承了下來。

    起源

    很多琴譜都認為《梅花三弄》是由琴家從東晉桓伊所作的笛曲轉移過來的。此前沒有正式命名為《梅花三弄》,但曲調為三調。

    《世說新語·任誕 》: “王子酞出都, 尚在諸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 而不相識。遇桓於岸 上過 , 王在船中, 客有識之者, 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 聞, 雲聞君善吹笛, 試為我一奏。桓 時已貴顯 , 素聞王名 , 即便回下車, 踞胡床, 為作三調。弄畢, 便上車去, 客主不交一言。”

    “三調”意思是三段曲子,“ 弄 ” 是動詞,吹奏的意思。“ 弄畢 ”就是說演奏完了, 接著便上車而去。這便是最初的三弄的意思。

    膾炙人口

    在唐宋元人詠梅和詠笛的詩詞作品中,《梅花落》、笛曲、 三弄,這幾個元素經常會聯絡 在一起 。

    李鄖《贈羽林將軍》: “ 唯有 桓伊江上笛, 臥吹三弄送殘陽。 ” (《全唐詩》卷 59 0)

    宋林道《霜天 曉 角 》詞 : “ 冰清霜潔, 昨夜梅花 發。 甚處玉 龍三弄, 聲 搖動枝 頭月 。”

    李清照 《孤雁兒 》 : “ 笛裡三 弄 , 梅 心 驚 破 , 多少 春情意 。 ”

    元人黃庚《聞角》 : “ 憔 角 呀嗚到枕邊, 邊情似向曲中傳。梅花三弄月將晚 , 榆塞一聲霜滿天。 ”

    最初唐宋時期人們常提的“ 梅花三弄 ” , 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單曲名稱, 是通用的一個說法。

    琴曲《梅花三弄》

    元代後期葉額《 丁酉仲冬即 景 · 梅屋彈琴》 : “ 琴張歐茗伴爐燻 , 三弄梅花月下庭。香影孤高音調古 , 空 階誰許鶴來 聽。”

    朱權《琴傳》曰 : “是曲也 , 昔桓伊與王子酞聞其名而未識, 一日遇諸途 , 傾蓋下車共論。子酞日 , 聞君善於笛, 桓伊出 笛作《梅花三弄 》之調 , 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琴曲賞析

    《梅花三弄》琴曲結構縝密,前六段類似西方迴旋曲式 “疊—變—疊—變—疊……”的曲式結構,後四段與主題遙相呼應。琴曲中出現了三次梅花的主題,所以稱之為 “三弄”。

    梅花的主題由泛音來表現,以最清之音寫最清之物,利用下、中、上準音區音色、音量的不同,層層遞進, 形成不同層次的的畫面感,刻畫出了梅花在凜冽的寒風中傲雪凌霜、 桀驁不羈的性格。

    第一段,引子

    第二段,引出梅花主題,一弄梅花開,高潔安詳,彷彿梅花的花苞靜靜的在枝頭,若有若無,含苞待放。

    第三段,過渡

    第四段,再次引出梅花主題,二弄梅花舞,是第二段低八度的重複,表現的是一朵朵梅花清香、淡雅、悄悄的在枝頭綻放。

    第五段,插部。

    第六段,第三次梅花主題,三弄梅花頌,表現梅花鏗鏘有力、錚錚傲骨。

    第七段,高潮部分,讚美梅花,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第八段,過渡

    第九段,重複第七段低八段

    第十段,後奏段。

    尾聲,泛音,彷彿梅花漸漸遠去,意猶未盡。

    明代琴著《伯牙心法》中說到“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亦其有凌霜音韻也”。難怪文人雅士都深深的喜愛,琴與梅都有古雅幽逸的格調 , 是人們最為心儀的兩個精神寄託。

  • 18 # 百合的視界

    桓伊,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參加淝水之戰的將軍,功成身退,不戀榮華。

    他除了是東晉的名將,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當時很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據說水平很高,《晉書》說:桓伊善笛,江左第一。不過他為人很是低調,從來不顯擺。

    有天,桓伊路過青溪邊,忽然聽到有人叫他,聲音是從青溪河中的一條船上發出的,那船上的人也不出來見面,只是說:“桓野王,我聽聞你的笛子是舉世無雙的,能不能為我吹一曲呢?”

    桓伊下車一看,原來是王徽之,這個王徽之是東晉世家王家的人,他的父親是鼎鼎有名的王羲之,他這個人生性灑脫,不拘於小節,不過這時候,王徽之並不認識桓伊。

    桓伊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拿出笛子,吹了一段,吹完之後,便上車走人。

    而王徽之也不追問,也不交流,聽了曲子之後,就滿意的在船上喝酒了。

    這首曲子就是千古流傳的《梅花三弄》。不過那時候它還不叫這名。

    一曲已畢,兩人不發一言,我在我的船上回味樂曲,繼續喝酒,你在你的車上絕塵而去,交流這東西完全是多餘的,因為在這曲子裡已經心通神會。

    這種境界,我想只有可能發生在魏晉名士身上。他們灑脫,不去追求那些可有可無的細節,不去追求那些花裡胡哨的虛表,不去追求那些和你的生活沒有關係的人和事。

    到了唐代,琴家顏師古將此曲改編為琴曲,從此,這首優美的千古絕唱《梅花三弄》流傳至今。

    至於《梅花三弄》裡的“三弄”,則是琴曲的題材。表明這一類的曲目是“性性和暢,寬泰之名也”。

    除了“弄”之外,古琴曲還有操、引、吟、暢這樣的名稱。無一例外,它們都是表明樂曲的題材。

    比如:“操”是什麼呢?所謂“憂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窮則獨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就是當人的情緒不好的時候彈出來的曲子叫“操”。雖然一個人貧困潦倒,不能做到“兼濟天下”,但是他能“獨善其身”,守持住自己的操守,做到“窮則獨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那麼他也依然是一個君子。

    ”引”在古代有很多,像《走馬引》《神化引》等。所謂“引”就是“進德修業,申達之名也”,也就是能夠使君子所修行的德業更進一步的樂曲就叫做“引”。

    “暢”是什麼意思呢?六朝的謝希逸說:“達則兼濟天下而美暢其道也。”這就是儒家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從自己做起,先把自己的身心修養好,再把家庭安排好,然後再擴展出去把國家和天下治理好,最後使天地萬物都和諧共處。這是儒家非常重要的思想。如果一個讀書人做了官後,不僅僅能修身齊家,還能夠兼濟天下,這就是“達則兼濟天下而美暢其道也”,而以此為題材的樂曲就叫做“暢”。

    所以,《梅花三弄》的三弄,它是用來表明樂曲題材的關鍵字。

  • 19 # 暮荷依依

    《枯木禪琴譜》說:“曲音清幽,音節舒暢,一種孤高現於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須從容聯絡,方得其旨。”

      晉隋以來有此笛曲,為東晉大將桓伊所作。後經唐代琴家顏師古改編為琴曲,流傳至今。曲譜初見於《神奇秘譜》,其中簡明記載:“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梅花三弄,踏雪浮金。

    梅花與雪乘風而來,落在清夢裡。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願這梅花香雪,伴您現世安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看電視劇還是電影,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