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根老鐵
-
2 # 竹書紀年
怎麼說呢,我還覺得說唱很low呢。當然,這算是個玩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審美和喜好。無論如何,黑幕也好包裝也好,那一代的搖滾青年有反思有迷茫有掙扎有墮落,他們不比今天的歌手高尚,但有一點,他們真沒有那麼商業,雖然有野心,可是少銅臭,雖然也做作,但是有底線。愛搖滾,無需解釋,就有些人想愛說唱一樣。PS:零點樂隊是偽搖滾,媚俗也罷,主要是沒思想,他們的走紅是搖滾真正謝幕的標誌
-
3 # Tchanshilam
魔巖三傑實際上是當時搖滾的第二代了,我們可以從當時的背景看。
國內流行音樂肇始於鄧麗君的歌曲在大陸解禁和央視春晚。當時就形成了四大路數,一是為官方所重視的體制歌曲,像蔣大為他們所唱的歌曲。二是來自於港臺地區的靡靡之音,現在狹義上的流行歌曲。三是當時興起的通俗歌曲,帶有濃郁的民族風,比如黃土高坡、渴望、籬笆女人和狗等這樣的,當然這大多也是受臺灣的啟發而出現的,後來的校園名謠實際上是這個流派的分支。四就是搖滾,以崔健為典型。但是這個階段的流行音樂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傳播渠道有限,運作專業度不夠。很難下沉到民間,同時那些歌手大部分都是專業出身,唱功好,因此門檻高。這些音樂能夠流行起來,還跟70年代末80年代初知識青年大規模返城有關係,這群知識青年在音樂中尋找到了自己亞文化和躁動情緒的天地。後來隨著更多知識青年的出現,第一階段的流行音樂就開始大步下沉,不少非專業歌手開始活動,於是就進入國內流行音樂的第一個發展高峰。
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搖滾。搖滾這種風格的音樂,其實一直都是面目不清的。因為西方搖滾樂其實是一種在路上的音樂,它基本上專注於破壞既有秩序和觀念,但從不建設。所以搖滾一直呈現出很暴烈的狀態,或者是非常陰鬱的狀態,甚至偶爾還有反社會的狀態。因此,搖滾在西方一直為左右觀念所不容。而國內的搖滾則溫和很多,借鑑的更多是國外搖滾的音樂形式,內容則顯得正常許多。這一方面跟國內的環境有關,但更多還是中西方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的不同。搖滾這種面目不清的形式吸引了很多具備一定專業素養或者自學成材的年輕人加入,於是第二波里面就出現各種樂隊。
這個時候港臺的音樂人就開始介入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魔巖唱片。其實魔巖唱片的人不只是會包裝會宣傳,其音樂創作能力也很強。比如我們看到的魔巖三傑和唐朝當時的歌曲,其實在詞曲方面都很受魔巖唱片那群人的影響。最典型的是唐朝,其夢迴唐朝專輯幾乎就是魔巖唱片自己的詞曲,所以後來唐朝再出唱片就完全無法實現第一張專輯的高度。魔巖三傑在魔巖退出後也日漸消沉,直接宣告了搖滾樂的第一波高峰結束。
再後來的搖滾,就更加趨於平緩,幾乎在形式方面都不再激烈,像汪峰、許巍、零點等,很多時候都是充數的搖滾,已經形神皆無了。但這個時候的搖滾又進一步下沉,地下樂隊開始興起,但因為搖滾實在是小眾音樂,所以就再難出現三傑時的盛況了。
-
4 # 赤兔電影
這還真不是吹捧,魔巖三傑的確是中國搖滾的高峰,他們之前玩搖滾的沒有人能夠達到他們的高度,他們之後就更沒有了。
魔巖三傑算是應運而生的一代人。
他們成名於80年代中後期,在90年代的開頭達到巔峰。在他們成名的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十年左右的時間。在他們之前的搖滾一代,代表人物是崔健、侯牧人他們。這些老一代的搖滾人身上,還是能夠很明顯的看出過去的痕跡,理想主義氣息濃厚,相比之下商業氣息要稍淡,有著很濃厚的精英主義氣質。
等到魔巖三傑時代,搖滾已經在國內傳了一段時間了,聽眾對於搖滾這種音樂形式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接受。而這時,魔巖三傑也正好遇到了一位貴人,那就是張培仁。
張培仁是從臺灣來的音樂製作人,也算是王牌製作人了,和他合作過的,比如哈狗幫,張震嶽,都紅了。張培仁從臺灣而來,帶來了當時大陸沒有接觸過的商業化的製作方式和宣傳模式,再加上張培仁帶領團隊的作詞作曲能力都相當突出。他從大陸選出了三個年輕人,組成魔巖三傑,後來的事實證明,張培仁的確沒有選錯人,這三個人,和當時的唐朝、黑豹等樂隊,共同打造了中國搖滾的高峰。
直到現在,很多搖滾老炮們還能記住魔巖三傑的名字:竇唯,張楚,何勇。
竇唯開始走的是搖滾路線,在魔巖時期也是搖滾風的,等到後來就逐漸走上了迷幻搖滾、後朋、後搖這塊的路子,音樂突出的是編曲、器樂,儘量減少人聲。可以說,竇唯現在的創作能力也是非常卓越的,國內少有音樂人能夠超越;
張楚,人家說他是音樂詩人,他的歌總是透著難言的悲傷,其實與其說他是玩搖滾的,不如說是民謠樂手,和現在的朴樹有些相似;
何勇,硬搖滾、朋克路線,現場效果炸裂,歌詞也是相當有深度,《姑娘漂亮》、《垃圾場》都是一時的佳作。
而他們的巔峰,自然是94香港紅磡演唱會了。這場演唱會,當時可是直接剛著香港最紅的“四大天王”來的,因為開場之前何勇曾說“四大天王裡,只有張學友是會唱歌的”。這話是炒作還是何勇的真心話,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是當時可以引起了四大天王粉絲的憤怒,很多人當時來現場,都是來看大陸人來出洋相的。
可是,這場演唱會之後,整個香江都震動了,中國搖滾一瞬間震驚了整個香港娛樂圈。正如何勇說的那樣,“今後的歷史將會證明這一切”。
樂迷們為什麼會吹捧魔巖三傑?無非是那個時代太令人懷念了,那個時代的輝煌,後來的中國搖滾樂,竟再也沒有辦法超越。
原以為,94紅磡開了這個好的勢頭,中國搖滾將越戰越勇,
沒曾想因為公司業務問題,張培仁居然撤回了臺灣,留下魔巖三傑成了“棄子”;
另一邊,紅磡的成功催熟了中國的搖滾樂市場,導致各種亂七八糟的樂隊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可是這幫人中間,想借此撈一筆錢的人比想真心做音樂的人要多多了,這也導致後來的中國搖滾樂市場魚龍混雜,一蹶不振;
最後呢,就是政策問題了。紅磡演唱會的影響力太大,也讓上面看到了中國搖滾樂的勢頭,封殺的厲害,中國搖滾樂的小火苗剛茁壯一點,就被滅掉了。
直到今天,大陸搖滾樂,乃至大陸樂壇,都沒有什麼太成氣候的歌手,而且現在看趨勢,有越來越走下坡路的趨勢,不得不說是種遺憾。
至於你覺得好不好聽,這個還真的是個人問題了,很多搖滾樂的欣賞門檻本來就比較高,聽不懂或是不喜歡,也實屬正常。聽音樂麼,喜歡就成,不喜歡就換種風格,,沒多大的事。
-
5 # 曲美家居
從中國搖滾樂的角度來說,對魔巖三傑的評價其實算不上吹捧,因為他們當時在搖滾圈的地位,確實值得那麼評價。魔巖三傑的竇唯,張楚,何勇以及唐朝樂隊是屬於那個搖滾黃金年代最深刻的烙印。
當年的魔巖三傑與唐朝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演唱會之前,曾經評價四大天王,只有張學友一個人會唱歌。一石激起千層浪,造成香港的輿論譁然。演唱會宣傳期間,貼出的海報很快就會被瘋狂的粉絲撕掉。演唱會開始之前,許多四大天王的粉絲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去看演唱會,等著看他們演唱會的失敗。但是演唱會剛剛開始不久,香港人就被他們的搖滾樂震撼。出現了紅磡體育館前所未有的躁動場面,內斂的香港人站在椅子上歡呼。這件事足以證明他們的音樂才華。
當年那個屬於中國搖滾樂的黃金時代,魔巖三傑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他們三個人的音樂才華本身就非常出眾,所以我認為這些都是合理的評價,不算吹捧。
-
6 # 用九56993688
先不說竇唯,不說張楚,說何勇,被稱為瘋了的何勇,他就這一盤專輯,主打歌垃圾場有兩個版本都收在這個專輯了。其他還有鐘鼓樓,非洲夢等,每一首都是一種思想,垃圾場能把人聽哭了。再說張楚,姐姐一曲出來,歌壇振動,上蒼專輯出來,對音樂搖滾的理解,對平民百姓的理解無人可比。他還是第一代搖滾人侯牧人最疼的兄弟,專門為他寫一首歌就叫兄弟,催人淚下。最後說竇唯,知道他是誰嗎?中國搖滾三十年無論怎麼排都穩進前三的黑豹主唱。概念搖滾的開拓者,黑夢專輯,豔陽天專輯風格迥異,自成一派。這樣三人,需要吹捧嗎?目前號稱半壁的汪峰當年最多給他們墊場,還不一定能排到他。
-
7 # 包羅天下工作室
不是吹捧,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偶像,每個時期有每個人的輝煌,我是85後對魔巖三傑也不大感冒,既然有人還記的他們,就說明他們也輝煌過,就像85後看過的F4,你給現在的00後說,他們知道嗎,
-
8 # 老李有刀
因了機緣之前採訪過魔巖三傑中的張楚,前段時間又見到他,聊了很長時間,他現在的狀態真好,既有《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中的輕盈的審美,又有超脫於現世的灑脫。
聽過美國,歐洲不少著名樂隊的歌曲,張楚的歌兒都不落下風,除了“孤獨”這首寫透了人的狀態,像《姐姐》裡面的凜冽,《西出陽關》中的鮮活的人的孤獨的狀態,歌詞是現代漢語的美,曲子與詞搭得天衣無縫,是會傳唱下去的名曲。
這也基本是魔巖三傑的水準,雖有人說94年紅磡的演唱會後來被神化,但他們確實在世界音樂史上都會留有餘地,從音樂水準和音樂史的位置來看,都不算被吹捧得那麼厲害。
-
9 # 上古天真
這個提問帶了一些惡意和預設立場,倘若你真是覺得不好聽,也不太適合直接說他們只是被過分吹捧的,這個評價本就是帶著偏頗的色彩。
再者認真說回魔巖三傑,這是中國搖滾歷史上繞不去的三個豐碑,先不提他們的成就多麼之高,單是在中國搖滾甚至是中國音樂篳路藍縷的時候,發出的這一聲巨響,給予中國搖滾發展的奠基及推動性貢獻就是非常之大的。
我第一張聽的搖滾專輯就是《中國火》,而後算是啟蒙了對中國搖滾樂的興趣及探索,在九十年代,可以說是中國搖滾唯一有過的一個黃金時代,那也是初生不久的中國搖滾第一個生命力旺盛蔓延的時刻。
從第一代搖滾人崔健的奠基之外,對於中國搖滾界,貢獻榜上可以排上第二梯隊的,便該是魔巖三傑。
魔巖三傑指的是竇唯、張楚、何勇。
三傑中成就最高,也最為人稱道的,無可爭議是竇唯,竇唯的一生也極具傳奇色彩,從黑豹主唱時期的風靡全國,那種放肆桀驁張揚的臉龐,是他最好的標籤。而後的他,卻是急流勇轉,做起了實驗音樂,甚至整個人的外形氣質都與之前有了很大的差別。但是這兩個形象卻都是竇唯,且讓人感覺不到任何異樣。所以老樂迷們都說,竇唯是成仙了。
他如今的實驗音樂造詣之高、之超前,是超乎大眾的認知的。
張楚就如憂鬱詩人一般,好比是樂壇中的郁達夫,唱腔旋律和歌詞都直觸人心,九十年代一首《姐姐》,讓多少人垂淚不已。
何勇被譽為是最憤怒的一個,是最具有硬核搖滾氣質的中國歌手,他獨特的唱腔、氣質、嗓音,成為那個年代裡,吶喊聲中非常具有力量的一股。《垃圾場》、《姑娘漂亮》非常具有批判性,也能駕馭《鐘鼓樓》這樣的歌曲。
其三人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九四年的紅磡演唱會,那的確是一場文化反輸出,是一場真正意義代表了中國非主流形態的文化力量,自信、飽含反思而有力。
他們的成就值得上他們的讚譽,唯一遺憾的只是,本以為會是個輝煌時代的開始,沒有想到竟是一場沒落前的榮光。
-
10 # 流行醫師
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得到人們的喜歡得到讚揚,乃至吹棒是正常的事。問題在於中國的搖滾樂沒能與時俱進,出現斷層己久。可以說形式內容演出都落後很多。懷舊只能喚醒記憶不能帶來激情!需要搖滾樂人拿出搖滾不死的精神,扛起大旗勵精圖志跟上時代的步化。那樣中國的搖滾樂一定會有不錯的春天!
-
11 # 憤怒的老冰
哎,每每看到他們三人,心中便泛起陣陣莫名的傷感。
大鵬的《縫紉機樂隊》要是也能請到他們去做個客串,可稱完美。
張楚死了,何勇瘋了,竇唯成仙了。
從此大陸再無搖滾。
傷感,除了傷感,還是傷感。
-
12 # 弗拉吉米爾沒照司機
搖滾只有在90年代在國記憶體活過,魔巖三傑只是一個拼湊起來的概念,在他們三個人的領域裡各有不同也各有建樹,個人認為如果沒有竇唯也就沒有現在魔巖三傑這個話題。竇唯是一個不出世的天才也罷鬼才也好,他有他自己的世界並且他的世界是少有的純真。誰欣賞不了誰不代表他沒有自己特有的魅力,只是互不欣賞。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到10年代前,他的歌影響的又何止是某個年代出生的人,而是讓更多的人敢吶喊出對姑娘對小夥那熱烈的愛意。也知道在失戀後用那首歌表露自己和別人能夠引起共鳴的痛苦。更讓很多人在騎單車,騎摩托車該喊什麼歌。他的歌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人敢去愛、敢去恨、也學會了以前不知道的另一種更好的方式(放手)。一個人,幾首歌,他畫出了一個時代,讓那個時代的人也留起長髮,無地自容那個MV裡他帶的(BOY)的帽子讓很多男人分清了男人跟男孩的不同。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時代的偶像。反觀過去也許那個時代的歌者更純粹更純真。魔巖三傑就是魔巖三傑屬於那個時代的魔巖三傑。
-
13 # cobain94
絕對不是吹捧 早期的中國搖滾締造了不少偶像 所以那個時候的老崔魔巖三傑黑豹唐朝都成了旗幟性的人物 紅磡的那場演唱會更是把中國的搖滾帶到了至今都無法超越的巔峰 從音樂性來說 魔巖三傑各俱風格 竇唯出走黑豹以後風格偏向後朋 何勇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音樂風格像麒麟 把各種氣質的音樂融入到朋克中 張楚更是成為新民謠的代表 他們三人加上老崔的民族搖滾 黑豹的硬搖滾 還有唐朝的重金屬 使得那個年代的中國搖滾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世 但遺憾的是 這是中國搖滾的巔峰 也是中國搖滾沒落的開始 此後因為各種原因 當年各個樂隊一個個牛叉的主唱樂手 都開始泯然於所謂的流行音樂 典型如汪峰 自從唱了飛得更高這種流行歌曲 一步一步躋身樂壇半壁江山 再如大張偉 當年的花兒樂隊號稱中國首隻未成年朋克樂隊 再看看他們現在唱的歌和大張偉的表現 早已和搖滾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還有當時一大批樂手 都靠著給流行歌手製作唱片為生 記得有一個段子 說有個五道口打口店老闆給一初聽搖滾樂的學生介紹邦喬維 說邦喬維在那邊的知名度就像咱們這邊的蔡國慶一樣 側面反應了搖滾樂在國外的普及程度就像是我們國內的流行音樂 但是文化土壤不同 註定了我們國內的搖滾樂無法開出像在國外那樣的花朵 所以我堅定的認為中國最好的搖滾就在那個年代 而且只在那個年代
-
14 # 沉底的小卒子
你的成見太深了吧,如果你關注和喜歡90年代的中國搖滾,也不至於說出他們被吹捧的那麼厲害的話吧。當然,有很多的時候是要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用心的看他們的歌詞和態度,但是我覺得即使放到現在,他們的作品依然很出色。
-
15 # 娛樂傳媒視界
那是在物質匱乏和精神信仰更有了動搖正尋找方向的那個年代,那時我們有極易被統一佔領大腦服裝都出奇的一致,有共同的淚點撒向銀幕,人群只分為好壞,工資不足百元只在節日方能購置一件新衣。日本電影《生死戀》看的目瞪口呆,《大西洋底來的人》有侵染滿目的美女和洋房高樓……我們知道了發展落後知道遠方有誘人的美有不可阻擋的吸引那裡有一種召喚所以魔巖三傑替我們向遠方迴應發出強烈的吶喊,所以他們是我們的心聲是我們的代言世界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年輕的中國人卓烈的燃燒,激情渴望和澎湃的力量在不停的湧動每個呼聲都振聾發聵是三傑傳遞了中國的聲音。因此他們被喜愛被追逐被捧為神,尤其才華橫溢風華正茂的竇唯持對音樂的熱愛靈性的感悟和獨特觸及生活的視角的音樂表達都完完全全對正著當下青年人的心帶動著他們的情緒,幾乎是同一潮湧的滔天之浪洶湧澎湃同漲同落。當時的心情當時的你神化了魔巖三傑如同豐滿著自己和快樂著群體,這就是神化了的魔巖存於我們內心的必然和當下所納罕的緣由。
-
16 # 15號工匠之路
首先:魔巖三傑不是吹捧出來的。
其次:當年他們的成就是比較高的。
第三:他們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
-
17 # 邯鄲小學教育
當時那個時代能把四大天王,除張學友外說成小丑了,也就魔巖三傑了。而且當時四大天王都去了香港演唱會現場,還有黃秋生了動作可以說明一切,可以說那是大陸搖滾的黃金一代。只能說現在中國搖滾已死。
-
18 # null206190652
以前的歌手是因為喜歡和熱愛而做音樂,把自身的感觸,情感,認知融入其中,讓聽者感同身受,形成共鳴。現在的歌手是為了錢做音樂,沒有真摯的情感寫出來的歌,空洞無物,情啊,愛啊,無病呻吟,所以只能成為口水歌,隨時間成為垃圾。
-
19 # 彈個車17640577766
認真的回答一下,本人82年,記得當時初中,那時候還是心太軟當紅,發小拿了卡帶,就是中國火的,那時候開始認識唐朝,黑豹,匱乏的精神時代,魔性的音樂,竇唯,張楚,何勇,都是響噹噹的名字,一個時代的印記,因為是當時主流聽不到的,個人比較喜歡張楚的嗓音,姐姐,螞蟻螞蟻,何勇當時還有點接受不來,竇唯神一樣存在。梵音低吟,蕩凈靈魂,知道20多找過去了,有時候自己還會帶上耳機回味他們,就是那個時代,躲不過去,聽了他們,迷上他們,最後說一句,快到40的我還聽許巍
-
20 # 鯨魚電影
嚴格來說魔巖三傑不需要吹捧,人家本身就很厲害。如果不太認同,可能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這種搖滾風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音樂型別吧。而對於那些喜歡搖滾的人來說,他們便是80、90年代標杆似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精神信仰。
“魔巖三傑”是臺灣滾石唱片公司下屬魔巖唱片的三位簽約藝人——竇唯、張楚、何勇。代表作有竇唯的專輯《黑夢》、張楚的專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和何勇的專輯《垃圾場》。這些作品立意超前,風格明顯,一時間被廣大年輕人以及搖滾愛好者們所喜愛。
我有位同學,他是竇唯的忠實粉絲,他坦誠早年第一次聽到《黑夢》這張專輯時就有如遇到了知音,之後一直將竇唯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而且他本人的行事風格也跟竇唯很像,讓人覺得很酷很神秘卻又不敢離得太近。
魔巖三傑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很火,不僅影響了這一時代的人,也讓音樂公司看到了他們的商業價值,不過他們似乎不太願意走過於商業的道路,所以沒有開辦過多少演唱會,也不常接受採訪。但正因為這樣,反而越發得歌迷們的喜愛。
90年代中後期,何勇因故遭到禁演,張楚在發表第二張專輯後便告別了北京搖滾圈,回老家西安過上了隱居生活,而竇唯則徹底改變了音樂風格,逐漸走出了大眾的視野。魔巖三傑開始從內地音樂主流市場撤退。
為何原本這麼受歡迎的三人會在正當年華時黯然撤退?據說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手挖掘了他們的臺灣音樂人張培仁撤回了臺灣。這位成功捧紅了多個樂隊的王牌音樂製作人的離開讓他們一下子失去了幕後主心骨,商業上的機會便瞬間少了。而此時恰好中國又出了很多樂團,他們在得力的包裝下迅速走紅,給了魔巖三傑很大的衝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魔巖三傑慢慢散了,各自單飛,之後雖然也出過專輯,但激起的反響都不是很大,讓很多他們的歌迷們深感遺憾。
說到這裡時忽然莫名的難受,想起陳魯豫採訪張楚的那一期,看到張楚現在的生活情況。你不得不感慨,他們似乎被時代遺忘了,就像失散各處的棄兒,過著艱辛低調的日子。但不管怎麼樣,他們曾經給過很多人鼓勵、共鳴或感動,這些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希望他們能過得好一點。
回覆列表
魔巖三傑其實不算是被吹捧,他們是中國大陸搖滾黃金時代的代表,是中國的流行音樂文化在華語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文化逆輸出。因此,提到中國搖滾就一定繞不開他們的存在。
▲魔巖三傑插畫
前一陣子寫汪峰,底下有粉絲說:“當年的魔巖三傑,能去香港開演唱會。”可以見得內地的很多搖滾樂迷也是對他們很崇拜和自豪的。竇唯、何勇和張楚,在20世紀末期和唐朝樂隊一起被簽約到魔巖唱片文化,這三個人的音樂作品都很有名氣,其中的竇唯曾經憑藉一己之力將大陸的搖滾樂隊黑豹的唱片銷量推動成為華語搖滾音樂專輯之最。這上面的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接著我再聊一些關於他們三個大家不知道的。
魔巖三傑的成功,軍功章有臺灣的一大半很多人知道魔巖唱片,但是可能不知道魔巖唱片其實是香港著名的唱片滾石旗下的。是張培仁領導的一個滾石在大陸的“分工司”。感覺很有趣這家公司有點像這幾年在大陸比較火的沈黎暉的摩登天空。同樣都是目標明確的深耕年輕人的文化,都很成功。沈黎暉從清醒樂隊之後從商,做了摩登天空。而張培仁的魔巖從做搖滾開始,最後也做了說唱。
▲魔巖唱片締造人張培仁
魔巖創始人張培仁是一個很有情懷的音樂從業者,在華語樂壇上音樂的貢獻不少,如今在上海很著名的簡單生活節也是出自於他之手。他是李宗盛的好兄弟,同時也是滾石唱片的高層。記得有人採訪過張培仁,他最開心的時光是什麼時候?他的回答是在大陸做音樂的時候。
臺灣的流行音樂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十分的發達的,對華語樂壇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那時候也是滾石唱片的黃金時期,關於流行音樂的製作,無論是唱片的製作、音樂人的前期包裝定位、還是後期的作品宣傳水平都是十分強大的。
▲張培仁和老友李宗盛
臺灣和香港的市場都基本飽和了,正好趕上大陸搖滾剛剛興起,於是張培仁就去了北京,去見見那幫搖滾少年。同時帶去了先進的音樂製作團隊,技術過硬的製作人,還有厲害的包裝團隊。
因此,如果沒有臺灣的團隊。三個人可能依舊開心的做著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但是名氣是不可能有如今這麼高的。
魔巖的走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純粹記得有一段採訪最近的竇唯的影片很紅,他曾經說很神秘兮兮的說:“演唱會是一場陰謀。”我不敢揣測他的內心,但是有一點可以看出來,魔巖三傑香港的演唱會的傳播有很多蹊蹺的地方。
第一個,魔巖去香港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和當地最紅的人碰瓷。很多人都知道,內地在很長時間是沒有娛樂行業的,而香港的娛樂行業已經空前發達了。因此,他們瞧不上大陸這幫人是正常的。於是似乎是有意而為之,他們在去香港之前“何勇罵四大天王。”的新聞就已經鋪天蓋地了 。而當時香港四大天王是真的娛樂天王,在怎麼實力也不是草包,於是很多去關注他們演唱會的人其實不是看他們音樂,其實就是想看他們笑話,還好他們實力算是過硬。另外在演唱會結束很多年之後,有證實說何勇其實是被張培仁教唆的。
▲青年時代何勇
第二個,魔巖三傑的演唱會是十分成功的。他們真的靠實力在1994年點燃了紅磡的現場。但是,這結束之後臺灣公司的炒作能力似乎還在發力,比較出名的就是在之後的報道中,在媒體上出現了:某黃姓名的男演員在演唱會情緒失控的報道。雖然當事人多次澄清,這場演唱會這件事在很多年都被認為是真的。
對於當時剛剛興起的學習西方搖滾的音樂人來說,有些商業手段的確是不太和諧。不過說回來,其實也無可厚非,就好像如今《中國有嘻哈》的“嘻哈音樂真人秀”,一定要撇去一些東西,那樣看起來就不real了。但這並影響不了這檔節目對國內嘻哈的推動。更何況,張培仁是一個對青年文化很熱愛的人。
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魔巖文化紅火也就那麼幾年,但是《中國火》專輯的確是一代國內的搖滾記憶。演唱會也很成功,只可惜後來何勇在拼盤演唱會上一句話讓國內搖滾瞬間進入了寒冬。可惜的是,因為滾石的戰略調整,張培仁的魔巖被要求撤回臺灣,在臺灣打造了《哈狗幫》mchotdog、也帶紅了張震嶽。國內搖滾再這之後卻消沉了。
▲魔巖唱片專輯《中國火》封面
這篇問答是前陣子答應一位粉絲寫的,不知道講的這些老鐵能不能滿意。@胡中華10 朋友。
另外最近在研究beyond和香港音樂,推薦大家讀一本叫《擁抱beyond歲月》的書,我這也有PDF電子版本的,想讀的可以私聊找我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