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瘋馬哥

    小說裡面是為平衡諸葛亮,而真正歷史上諸葛亮的權利遠沒有小說中那麼高,劉備得益州李嚴作為東州派代表之一提升其官銜爵位,這種安撫是必須的措施,而李嚴實際是外派官員一方太守,並不在成都任職,二人真正的關聯是李恢的出現,作為李嚴的部下,最後因才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而受到破格提拔,官位一下子僅次於李嚴,其後北伐因李嚴後勤籌措問題被諸葛亮罷官但其子繼承了爵位,繼續為諸葛亮北伐擔任後勤。

  • 2 # 小賢歷史解說

    李嚴這個問題我在諸葛亮斬馬謖的時候提到過。題主說的這個制約諸葛亮,我感覺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來看一下當時蜀國面臨的問題。當時的蜀國是由荊州,益州,和蜀地這三方勢力的組成。蜀國內部階級矛盾,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洲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章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是蜀地的集團(這是蜀國本地的實力。)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和拉攏的是東洲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當然了,前期你擁有荊州,益州和蜀地,這三方勢力力的矛盾並不明顯。

    自從關羽失了荊州,劉備敗於夷陵,元老死傷慘重,無力繼續壓制強大的屬地集團。所以必須聯合東洲集團三方,長此以後矛盾日漸突出,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託孤之時做出了任命諸葛亮為政託孤大臣,任命李巖為副託孤大臣。去主要的目的就是拉攏東洲集團。(荊州)

    劉備作為一方諸侯,他相信的是諸葛亮,絕對不是李嚴,如果讓東州集團去抑制荊州集團,別忘了,這時候荊州已經丟失,荊州的實力得不到大的補充會越來越弱。蜀地集團只能由東洲集團來遏制。

    劉備把軍權交給了李嚴,李嚴真正能夠接管的也只有永安的部隊,李嚴根本就沒有能力接管蜀漢的軍馬大權。別忘了當時除了諸葛亮還有趙雲,李嚴有什麼能力能夠用軍權去制衡諸葛亮?所以說劉備此舉只是收買人心,並不是去遏制諸葛亮。

  • 3 # 無風飛揚三趙青華

    個人認為,有可能…我喜歡鳳雛,崇拜諸葛孔明,尊重趙雲,李嚴是地頭蛇,劉總是過江龍,關張是祖聖,不是人屠,國人認為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

  • 4 # 伊耆角木

    很多次在別的問題中說過,李嚴不是用來約束諸葛亮的,也約束不了諸葛亮。他只是一個擺設,是劉備用來告訴益州人自己的政權一視同仁,絕不只是偏袒舊部,僅此而已。

    先來看看所謂李嚴制約諸葛亮的理由,也就是《三國志•李嚴傳》裡寫的:

    (章武)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很多人藉此認為,劉備的遺民命,諸葛亮掌政務、李嚴掌軍事。所以李嚴可以制衡住諸葛亮。其實大錯特錯了。關鍵就在最後四個字“留鎮永安”。

    永安是什麼地方?荊州益州交界處,也就是吳蜀邊界。幾個月前,劉備夷陵戰敗,退守永安白帝城,沒有回成都。一方面是身體原因,另一方面則是親自鎮守,保證東吳不敢進犯。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很快,吳蜀兩國恢復通使,雙方都明白,曹魏最強而吳蜀皆弱,所以不能繼續敵對。這種情況下,永安的屏障功能也就明顯減弱了,吳蜀兩國基本不會再有戰爭。

    所以,這個時候,雖然劉備去世,邊界有不穩定的可能性,但大體上是不會出現問題的。讓李嚴留鎮永安,基本就是個擺設,不可能控制很多兵。試想一下,要控制全國兵權,你在邊界,還是個基本沒機會打仗的邊界,能行嗎?真正能掌全國兵權,只有在國都才做得到。因此,“統內外軍事”也就是說說的,真正能控制軍事的只有回到成都在新皇帝劉禪身邊的諸葛亮,跟李嚴沒有關係。他沒辦法手握兵權。

    那劉備為什麼要把李嚴也列在託孤大臣裡呢?說白了就是為了穩定益州人心。

    蜀漢內部,一直有三大陣營。荊州集團(劉備從荊州帶入益州的嫡系)、益州集團(益州本土勢力)、東州集團(劉焉入益州後從中原投奔劉焉的人)。荊州集團,有人再細分為中原原從(從劉備在中原作戰時就跟隨的早期嫡系,如關羽、張飛、簡雍、孫乾等)和荊州士人(劉備投奔劉表後再歸順劉備的荊州士族,如諸葛亮、伊籍、蔣琬等)。這兩部分後來已經很難分開了,他們是劉備早期的親信,是蜀漢的根基,劉備最信任的人。

    但是劉備畢竟身在益州,所以對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不能一味打壓。早期,劉備確實對來自益州集團的張松、法正等人信賴有加,但畢竟是極少數,並且隨著張松很早就被殺、法正去世,劉備對益州的土著只有防範,這些人根基很深,如果權勢太大,勢必難以控制。並且,益州集團政治上保守,偏安一隅,不願意進取,與劉備的戰略相違背。而以許靖、吳懿、李嚴等人為代表的東州集團,是劉焉、劉璋父子進入益州後來投的,隨著時日愈久,也在益州有了根基,思想上能跟劉備有一定的契合度,這是劉備需要拉攏的物件。所以,劉備採取的方法就是給他們高位以籠絡,但最重要的實權絕對不放。

    東州集團的幾個代表人物劉備都比較好地安置了。入主益州後,劉備便娶了吳懿的妹妹,也是劉璋的寡嫂吳氏為自己的正妻,並在稱帝后封其為皇后。這就是一種姿態,讓吳懿成了國舅,地位尊崇。又尊許靖為太傅,位在三公之上,無上榮耀。但是,這兩個位子都有很明顯的虛化作用。吳懿成為皇親國戚後,為避嫌,基本也就不參與重要決策了。許靖呢,保留高位,平時也就只是在重要場合做個吉祥物,充充門面。

    所以,李嚴和吳懿、許靖的情況非常累似。表面上,劉備給了李嚴一個託孤大臣的名聲,還號稱讓他統攬軍事,實際上就是一個擺設。而在諸葛亮主政後,這種情況更加明顯。李嚴一直就在永安、江州一帶待著。他也明白自己的定位,不期望奪取大權,只是圖些名利。李嚴為了自己的官職地位,不斷巴結討好諸葛亮,表示諸葛亮應該稱王、加九錫,都被諸葛亮嚴詞拒絕。他又在諸葛亮調他北上鎮守漢中幫助北伐時不願放棄在江州的權勢,非要諸葛亮晉升他為驃騎將軍,並允許其子李豐接替他在江州的地位才願意動身。李嚴還希望諸葛亮將益州南部五個郡割出來成為巴州,讓他做巴州刺史(也被諸葛亮拒絕)。足見李嚴並不是想在朝堂制衡諸葛亮,而是反覆想辦法在給自己謀利益,格局並不大。

    事實上,李嚴的能力也跟本不能跟諸葛亮相提並論。最後因為在諸葛亮北伐時供應糧草不力導致諸葛亮撤軍,事後又推脫責任聲稱糧草充足,被拆穿,最終廢為庶人。雖然也有政治鬥爭敗給諸葛亮的說法,但無論怎麼說,李嚴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劉備怎麼可能選這樣一個無能之輩來制衡諸葛亮?劉備一向以看人準、善於用人著稱。如果要制衡諸葛亮,也必然會選有能力的人選。故而,還是證明了,李嚴就是個擺設。

  • 5 # 掌心讀史
    以幹才獲重用

    李嚴是個幹才,這個已經用實力證明,特別是他作為地方大員,在犍為太守八年任期內,“理民治戎,幹略亦優”,犍為郡治理得安定祥和,"吏民悅之",更是以一千多的兵力,平定了郪縣數萬人的叛亂,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

    對此東晉史學家常璩在《華陽國志》稱:"其太守,漢興以來,鮮後顯者。"

    對於平定益州後,需要更多原劉璋政權系統人員出來為其效力,李嚴就是從這個系統投誠過來的幹部,本身又優於才幹,劉備大為讚賞,破格提拔其為輔漢將軍。

    另外劉備還欽點在地方任職的李嚴,與軍師將軍諸葛亮、揚武將軍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組成五人小組,起草了蜀漢政權的第一部法典——《蜀科》。

    公元222年,劉備夷陵戰敗,住紮永安宮。時年62歲的劉備,自感覺來日無多,把工作重心放在內政治理和交接班佈局問題上。

    劉備將此前一直看好的李嚴調到身邊工作,任命為尚書令,相當於皇帝辦公室秘書長,近距離考察,這是要進一步重用的節奏。

    躍升二號人物

    公元223年,劉備病重,將丞相諸葛亮從成都召到白帝城,與尚書令李嚴一起交待身後軍國事宜: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章武)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三國志·蜀書·李嚴傳》記載說:“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從以上記述可知,諸葛亮是劉備主要託孤物件,而且劉備賦予了諸葛亮“廢立”之權,並讓劉禪認諸葛亮為乾爸,可見以丞相之職成為首席輔政大臣,這個在情理之中。

    但李嚴能成為諸葛亮之後的第二輔政大臣,以中護軍之職,分管非常重要的軍事工作,政治地位明顯高於魏延、趙雲,許靖,簡雍 ,秦宓等人,成為蜀漢政權的二號人物,這躍升速度的確讓人瞠目結舌。

    自此,蜀漢形成諸葛亮總攝軍政,魏延北守漢中,趙雲南駐江州,李嚴東鎮永安防的政治格局。

    託孤政治解讀

    從劉備的託孤安排上看,因為少主年幼,諸葛亮作為相父,一號輔臣,主持全面工作這個是明確的,李嚴作為諸葛亮的副手,二號輔臣,分管軍事工作,具體負責東部戰區防範東吳。諸葛亮和李嚴就是正副職的工作關係。

    劉備之所以這樣安排,特別是對李嚴的使用,還是通盤考慮當時國內外政治形勢後,不得已作出的決定。

    首先是幹才難得。前面講了,李嚴無論是在地方主政,還是在劉備身邊工作,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工作能力和軍事造詣,對劉備也非常忠心,工作履歷完整。

    其次人才斷檔。劉備集團的人才培養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特別是在奪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後,人才老化,後勁不足,顯得特別突出。劉備託孤時,龐統 、法正、孫乾、伊籍、劉巴、馬良等都已不在人世,許靖,簡雍 ,秦宓等年事已高,鄧芝、馬謖、 董允 、董和等還沒成長起來。武將方面,關羽、張飛、 馬超 、黃忠已去世,厲害點的只有趙雲、魏延。李嚴在這些文臣武將中,屬於文武雙全多全才,不偏科,所以更被劉備看中。

    第三是派系平衡。這也是最主要原因。我們知道劉備的蜀漢政權由本土勢力的“益州派”、劉璋舊部的“東州派”和劉備親信的“荊州派”,三股勢力組成。這其中,荊州集團是執政基礎,東州集團是拉攏物件,益州集團是防範重點。立國時間不長,人員整合不夠,內部派系平衡必須考慮,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如果輔政大臣都選諸葛亮、趙雲、魏延這樣的“荊州派”,對以後蜀地治理肯定不利。

    李嚴屬於“東州集團”,卻原來是荊州土族,與“荊州集團”有著非常深的淵源,說得上話,所以劉備的這項人事任命,釋放出團結拉攏“東州集團”的強烈政治訊號。

    不是制約孔明

    透過以上分析解讀,我們得知,劉備重用李嚴主要是基於平衡內部派系,安撫原益州軍政官員的意味,顯示劉備在用人上是堅持五湖四海,唯才是用的。

    至於為什麼要專門指定讓李嚴分管軍事工作,這主要考慮到諸葛亮長期從事軍事後勤和政務治理工作,宏觀軍事能力不錯,但實戰指揮經歷不足,所以讓李嚴協助諸葛亮分管軍事工作。劉備還特別交待,讓李嚴鎮守永安,所以李嚴這個分管軍事的副職,象徵意義大於實質,軍政大事還是諸葛亮說了算。

    劉備還特別當著諸葛亮和李嚴的面,賦予諸葛亮廢立之權。其實就是告訴李嚴,諸葛亮是我劉備絕對信任的人,擁有絕對權力,你要擺正位子,不要與諸葛亮爭權。

    如果劉備真要讓李嚴制約諸葛亮,就不是讓他遠離政治中心鎮守永安,而是回城都掌兵權,另外執掌軍權的趙雲、魏延等與諸葛亮同屬荊州集團,李嚴想制約也制約不了。

    所以劉備沒有讓李嚴制約諸葛亮的政治安排,李嚴也無制約諸葛亮的政治實力。

  • 6 # 楊角風發作

    劉備白帝城託孤,其中把兵權給了李嚴,很多人認為是為了制衡諸葛亮,那麼這種猜測是真的嗎?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類似問題,今天我就再來好好分析一下,劉備為什麼臨終之前要提拔一下李嚴?

    有很多人都認為劉備這是給自己的兒子鋪路,玩一手的平衡術。讓那些權位高的大臣相互制衡,相互牽制,從而給劉禪一個相對安全的政治環境。更有甚者甚至說趙雲身負密詔,如果諸葛亮有謀反之心,趙雲隨時可以就地除掉他。

    咱們不妨想一想,劉備怎麼說也是一國之君了,可是他死前,他這個蜀國到底到什麼境地了?

    荊州被關羽搞丟了,益州大大小小多處地方起兵謀反,魏蜀本來就是不共戴天,蜀吳交惡,一場夷陵之戰打下來,還把國力打沒了。

    蜀國山河動盪,朝不保夕,劉備還有心思去琢磨怎麼擠兌諸葛亮?還有餘力去尋思怎麼讓李嚴和諸葛亮互掐?他都欠了一屁股債了,還有心思立遺囑怎麼給孩子分房產?

    劉備這心得多大啊,他要是心這麼大,他就不至於在白帝城活活惱(病)死了。

    劉備想保劉禪那是肯定的啊,畢竟就這麼一個能繼承衣缽的,但是前提那也得有基業吧,國都沒了還談什麼下一代啊?所以劉備死之前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腹黑,他的決定,做的事,說的話,第一目標絕對是先保住蜀國。是怎麼讓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再轉起來,這之後才能考慮怎麼讓劉禪坐穩了位置,說實話這個位置劉備自己都還坐不穩呢。

    什麼君臣平衡術,什麼飛鳥盡良弓藏,什麼兔死狗烹,那都是劉邦、朱元璋人家一統天下以後考慮的事,現在劉備這還喝著珍珠翡翠白玉湯呢。

    當然劉備也知道劉禪不太行,自己的兒子他能不知道嗎?和隔壁曹丕還有孫權比起來,劉禪城府不足,根基太淺,身邊能信任能用的人又少。好不容易有個諸葛亮的大腿可以抱,劉備為什麼要選李嚴來治諸葛亮呢?

    而且李嚴這是能治諸葛亮的主嗎?劉備走後,諸葛亮哪哪不是力壓李嚴一頭?

    劉備提拔李嚴上來那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咱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知道蜀國內部各個集團之間矛盾是很深,劉備是外來統治者。李嚴這一撥人是背叛了前一任主子,投靠劉備幫劉備治理益州的。你說劉備死了之後,他能保證這些舊臣不像背叛劉璋那樣背叛他嗎?那他是不是得安撫這些人的情緒,照顧這些人的利益,給他們點權力,穩住他們。

    再一個,蜀國真的是不知道還有什麼人可以用,到劉備將死之時,劉備那荊州集團的親信還有幾個能堪大用的啊?關羽、張飛、龐統等人都死了,趙雲也是廉頗老矣。劉備不拉攏以李嚴為代表親蜀派的人,他靠什麼和蜀中那些反抗派做鬥爭?什麼譙周,什麼周舒,什麼彭漾,這都眼巴眼望的盼著蜀國大亂呢。因為李嚴的確有能力是一個軍政全才,要不然劉備也不會提拔他來應付蜀國的不安分因素。

    我們都知道,劉備賦予李嚴兵權,賦予諸葛亮政權,都說這槍桿子裡出政權,怎麼反而諸葛亮還把李嚴摁住了?你看啊,諸葛亮這算是開國元老,跟著劉備這麼多年,劉備肯定也瞭解諸葛亮的能力。

    劉備不把槍桿子給自己荊州集團本家人諸葛亮,反而給背叛劉璋的東洲集團的李嚴,你琢磨琢磨這個合理嗎?是不是有點不符合邏輯?你覺得諸葛亮和李嚴誰更可能反?

    你再看看結果,諸葛亮把李嚴摁住了,什麼時候摁住的?蜀國不那麼亂了,國力恢復了,諸葛亮把反叛情緒控制住了,開始北伐了,然後李嚴被撤職了,放你回家種田去了。

    實際上,李嚴被授予軍權之時,劉備還給上了一道緊箍咒:

    “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關鍵詞,留鎮永安,永安在益州和荊州交界處,劉備臨死之前就已經跟東吳和好了,那麼留在這裡幹嘛?

    而且在邊界的將領統帥全國的軍隊,可能嗎?

    實際上兵權仍然掌握在,已經回了蜀國國都成都的諸葛亮手中,只有坐鎮國都,才能掌控全國兵馬。

    所以,託孤兩位大臣這就是劉備和諸葛亮演的一臺戲,演給蜀中這些人看的。你們不用搶我的槍桿子,我愣是把槍桿子給你,還讓你打出的子彈永遠射不到我身上。

    李嚴軍政全才,多次鎮壓叛亂厲害吧,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也挺厲害吧?但凡是名留史冊的人沒有不厲害的,為什麼諸葛亮比李嚴名氣大啊,為什麼人們拜諸葛不拜李嚴?

    就是因為李嚴充其量是諸葛亮手中的棋,你看完一盤好棋,對你印象深刻的不是棋子,而是下棋的人!誰會注意那個棋子吃了多少子啊,這個棋子之所以被人記住,是不是因為他沾了下棋人的光呢?

    哎呦,這個老頭真厲害,他手裡這個卒子用的太好了。老頭有名字,你下次不和他下棋了,因為你知道下不過,但是每盤棋裡都有一個卒子,你能看見卒子就不敢下了嗎?

    大家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道理,劉備還指望諸葛亮輔佐劉禪,發展蜀國呢,叫一個李嚴過來擠兌他?怎麼可能呢,這不是越攪合越亂嗎,蜀國都快亡了,還加強內鬥,並且事實證明諸葛亮到死都沒有起過反心。這說明託孤大臣李嚴,這就是劉備給諸葛亮物色好的一枚好用的棋子,一枚能保住蜀國,可以利用的棋子。

    所以說劉備把李嚴拿上來,這是面對千瘡百孔的蜀國,不得不做的一個決定,這是給諸葛亮一個喘息的機會,一個能夠扭轉蜀國的頹勢的機會。

    當然了,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畢竟我不是劉備,我只是覺得這樣更合理而已,你覺得呢?

  • 7 # 安定郡小書生

    分三步前來回答,(一)李嚴究竟是何方神聖?(二)諸葛亮需要制約嗎?(三)得出結論。

    (一)李嚴究竟是何方神聖?

    李嚴,又名李平,字正方,三國時期荊州南陽郡人。李嚴早期在荊州牧劉表治下任職,也不算怎麼重用,官職基本都是各郡縣縣令級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時任荊州牧劉琮投降曹操,荊州盡歸曹操所有;此時正為秭歸縣令的李嚴,於是西奔入蜀,被益州牧劉璋任為成都縣令;同年,孫劉聯軍於赤壁大敗曹操,劉備佔據荊州五郡。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以張松、法正為內應,藉口入川幫助劉璋對付張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張松事情敗露被殺,劉備與劉璋反目。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璋派遣劉璝、泠苞、張任、鄧賢、吳懿等在涪阻擊劉備,都被劉備打敗,吳懿投降;劉璋又派李嚴、費觀統帥綿竹諸軍阻擊劉備,李嚴率眾投降。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獻城,劉備遂領益州牧,啟用蜀中人才,如:李嚴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掾,吳懿為護軍,費觀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等等。隨後,李嚴與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5人制定了《蜀科》,為蜀漢的法律體系奠定基礎。

    劉備入蜀後,成都各方集團利益變得更加複雜,益州集團(本土士族)、東州集團(劉璋舊部)、荊州集團(劉備親信)三方勢力交錯;荊州集團的強勢入駐,讓本來內鬥的益州集團、東州集團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荊州集團。李嚴比劉備率先入蜀,況且為單人入蜀,被劉璋重用,屬於東州集團勢力典型代表。

    (二)諸葛亮需要制約嗎?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從小跟隨叔父諸葛玄在身邊,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一直在南陽郡隱居。按理說諸葛亮應該與李嚴有交際,畢竟諸葛亮一直活躍在荊州計程車族圈中。建安六年(201年),劉備投奔荊州劉表,諸葛亮被三顧茅廬,遂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很早就跟隨劉備,屬於荊州集團的代表人物。

    劉備去世之前,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被害後,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非常重視,作為荊州集團的利益代表人物,劉備對諸葛亮還是非常信任的。

    (三)得出結論。

    劉備病危之時,託孤於諸葛亮,李嚴受遺詔負責協助諸葛亮。李嚴之前已經被任命為尚書令,此時受命為中都護,留鎮永安。劉禪即位後,李嚴受封為都鄉侯,授予符節,加官光祿勳;諸葛亮封為武鄉侯,開府辦公,領益州牧,政事上所有事情都依賴於諸葛亮。

    從之後,蜀漢大權都被掌控在諸葛亮手中過來看,劉備未必沒有預防諸葛亮的意思,但是更大的考慮是讓蜀漢的政權始終掌握在荊州集團的手中。李嚴身為託孤大臣,領兵在外,完全是一舉三得。一是既能避免與諸葛亮內鬥,損耗蜀漢勢力;二是遙遙警醒諸葛亮,鞠躬盡瘁;三是安撫各方勢力,內部平衡。

  • 8 # 思睿萬相皆數

    是的,劉備提拔李嚴,就是為了限制諸葛亮。

    首先,歷史上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並不像《三國演義》裡那麼融洽,那麼深厚。劉備入蜀,功勞最大的是法正,以至於法正得勢後大肆報復以前自己的仇家,劉備都裝不知道。

    直到法正死了,諸葛亮也才稍稍受到重視,但不是完全依靠諸葛亮。比如劉備伐吳,諸葛亮就勸不住(也可能根本不敢勸)。諸葛亮只是說,“如果法正還在,一定可以勸住皇上。”可見諸葛亮自己都認為劉備更重視和信任法正。

    等到劉備自己也不行了。這才託孤諸葛亮。但是為什麼還要一起來個李嚴?

    第一,一人容易專權。魏國的曹操,曹丕就是例子,人總是會變的,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安排兩個人輔政,互相就有了制約。

    第二,從劉備和諸葛亮對馬謖的看法,說明諸葛亮在看人和其它一些問題上並不成熟,劉備伐吳不帶著諸葛亮,一是諸葛亮不支援伐吳。二來劉備覺得諸葛亮的軍事水平還不如自己,不用帶著。正是諸葛亮有這些不成熟的方面,劉備需要找個人和他互補。

    所以劉備死前提拔李嚴,確實是為了限制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在拿下李嚴後才大權獨攬。

  • 9 # 雨打沙灘萬點坑hcy

    分析歷史問題,用辯證的方式是最恰當的。

    如果從演義的角度去看,劉備的江山和霸業全部掌控在諸葛亮的手裡,假如沒有諸葛亮,蜀國將會立馬被滅亡,所以劉備視諸葛亮為師,又是唯一的心腹。三國演義裡兩位既是君臣,又是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諸葛亮為人處世,做人行事劉備是一百個放心的。也就是說三國演義裡和民間傳說中,他倆相濡以沫,劉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即是劉備。從這個角度講,劉備提拔李嚴只能單純的從李嚴的能力和自己有親屬關係才提拔此人的。

    從專業歷史角度客觀的仔細分析看,劉備提拔李嚴以防制諸葛亮是有道理的。

    首先劉備這個人本身是很有能力的,無論帶兵打仗還是計謀在三國中也是頭一類的。所以他在基本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後,出於人性的弱點,他是絕對會想到如果諸葛亮權利太大了,並且諸葛亮的威望在西川民眾的心中是不次於自己的。別說是諸葛亮,就是那桃園三結義兄弟的關羽後來也是兵重權傾,形成一派,對後期的劉備也是存在很多不滿的。劉備都看在了眼裡。所以對於諸葛亮,他絕對是有防備心理的,提拔李嚴就算不是主要針對諸葛亮,也是有防範的意圖所在!

    我們認知的三國真實的歷史很少,史實的記載也很少。不過當我們漸漸的長大,經歷的很多事情後,才發覺桃園三結義那麼美好的印象只存在於我們小時候的課本里了。。。。。

  • 10 # 歷史笑春風

    劉備提拔李嚴,可能有制約諸葛亮的意圖,但是這種意圖並不明顯。這只是一種預防的姿態,沒有實質的作用。我認為,劉備提拔李嚴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劉備個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疑問,才任用李嚴來輔助諸葛亮。

    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對諸葛亮和李嚴兩個人的分工分別是,諸葛亮: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而對李嚴則是:

    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對兩個人的輕重了。按照劉備的安排,諸葛亮主抓全面工作,而李嚴則分工軍事工作。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李嚴並不回成都治事,而是留在永安鎮守。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看。當時,曹魏的威脅並不大,對蜀漢最直接的威脅是東吳。這樣,李嚴鎮守永安,一方面是兼顧抵禦東吳的威脅,另一方面則是留有一支忠於蜀漢的軍隊以防萬一。

    可是,這個安排也留下了後遺症。這樣一來,李嚴就無形中被排除出了中央的領導階層。當蜀吳和好之後,李嚴還是被留在永安。他的實際影響範圍就在他所管轄的部分。但是,由於他手中還掌握著一支軍隊,這就成了諸葛亮的目標。

    諸葛亮為了北伐,他要將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他根本不顧劉備的安排,將軍政大權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李嚴對此當然不滿。可諸葛亮依然我行我素。他為了李嚴手中的軍隊,不惜用各自辦法,將李嚴調入漢中。

    李嚴本該帶兵在前線打仗,而且李嚴的軍事才能遠超過諸葛亮。而李嚴卻被迫成為管後勤的主官,這使得劉備的安排化成了泡影。最後,北伐無功,李嚴也枉死異鄉。

    最終,政治水平高超的諸葛亮除掉了李嚴。將所有的權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可惜他軍事能力有限,最終也沒有能夠北伐成功。

  • 11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劉備提拔李嚴作為諸葛亮的副手,一方面是為了拉攏劉璋的舊部,另一方面是想要利用李嚴來平衡諸葛亮的權利,穩定劉禪的統治地位。在劉備去世的時候,龐統、關羽、法正、黃忠、張飛、馬超都已經去世,趙雲一直不受劉備的重用,魏延剛剛被提拔起來,劉備只能把劉禪託孤給諸葛亮。

    古代皇帝為了防止託孤大臣專權,大多都同時選擇兩三個託孤大臣,以制衡託孤大臣的權利。然而在劉備去世的時候,蜀漢已經沒有一個能夠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劉備擔心諸葛亮專權,又不得不託孤給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才提拔李嚴做了託孤大臣,用來制衡諸葛亮的權利。

    蜀漢政權的核心是荊州集團,其次就是劉璋舊部組成的東洲集團。荊州集團計程車族都支援諸葛亮,李嚴是東洲集團的重要人物,他擁有一定的勢力,又不是諸葛亮的黨羽,是制衡諸葛亮的最佳人選。

    劉備提拔李嚴做了諸葛亮的副手,也間接地拉攏提拔了東洲集團。這樣蜀漢朝廷內就會出現兩大集團相互平衡的現象,劉禪只要能夠合理利用大臣的矛盾,就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在拉攏李嚴的同時,劉備也使出渾身解數拉攏諸葛亮,讓諸葛亮能夠盡心竭力為劉禪賣命。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如果太子是一塊材料,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成器,你可以取而代之。”而且劉備還特意頒佈了詔書,讓劉禪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

    劉備一生都擅長識人,他肯定了解諸葛亮的能力,也知道李嚴有多少本事,因此劉備也做出了最壞的打算。一旦諸葛亮絆倒了李嚴,成為朝廷唯一的權臣,劉禪的地位就會十分的危險。而劉備給了諸葛亮廢立皇帝的大權,就是為了給諸葛亮合法篡位的條件,以保全劉禪的身家性命。

    在劉備去世的時候,諸葛亮繼承了蜀漢的政權,李嚴被授予掌管蜀漢內外軍事的權利,卻只繼承了劉備的舊部。蜀漢成都一帶的軍隊,以及蜀漢漢中地區的軍隊,都是由諸葛亮來控制。

    後來諸葛亮又透過南征孟獲奪取了李嚴的兵權,李嚴變成了“後勤部長”,失去了制衡諸葛亮的能力。諸葛亮北伐時期,李嚴想要垂死一擊扳倒諸葛亮,卻被諸葛亮趕回了老家。劉備費盡心思提拔起來的李嚴,在精明的諸葛亮面前絲毫不堪一擊,蜀漢的大權始終被諸葛亮牢牢掌握。不過諸葛亮一直對劉禪忠心耿耿,他雖然掌握了蜀漢大權,卻始終沒有篡位的企圖。

  • 12 # 最知之

    歷代帝王講究的都是權衡之術,因此劉備提拔李嚴,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都是為了制約諸葛亮:

    水鏡先生預言

    《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的盧馬越過檀溪後經高人水鏡先生指點“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後人卻忽略了此話的後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水鏡先生為劉備指明瞭諸葛亮和龐統這兩匹千里馬,但是也給劉備指出了這兩匹千里馬的缺點。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子初和孝直是漢室興的必備條件,子初和孝直所具有的優點則是諸葛亮和龐統所不具備的能力或欠缺的地方。那子初和孝直對劉備來說有哪些重要意義呢?

    劉巴字子初,曹操派劉巴招降荊南三郡時,劉巴歸順劉備並助其解決了蜀漢初期的財政問題,又和諸葛亮等共同制定了蜀漢的法律檔案《蜀科》。

    法正字孝直,善於奇謀,據史書記載,法正和諸葛亮雖同為劉備信任之臣,但二人卻性格迥異,諸葛亮主要負責物資保障等後勤工作,而法正則主要負責軍事征討方面,益州和漢中就是在法正的策劃下才收復的。另外,當劉備替關羽報仇,攻吳失敗後,諸葛亮感言:“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法正在軍事上的能力強於諸葛亮且更為劉備所認同。

    綜上所述,子初與孝直一內一外可謂完美結合,而諸葛亮除去演義中神話的部分,最大的能力則在於內政方面,軍事並不是其最擅長的方面。尤其按照劉備託孤時的安排,雖讓諸葛亮負責全面工作,但“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因此劉備提拔李嚴,主要是防止諸葛亮專權,尤其是軍權。

    強龍不壓地頭蛇

    看三國有一件事永遠繞不過,那就是氏族。曹魏重用潁川荀家、郭家、陳家、鍾家等,東吳起用朱、張、顧、陸四大家族。三國無論誰當家,都無法忽略當地的氏族大家,而蜀漢作為外來政權,更是劃分為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三大勢力,李嚴則是名副其實的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無論劉表時期還是劉璋時期,李嚴都頗有威嚴,而李嚴最大的作用則是荊州和益州集團的潤滑劑,重用李嚴,無異於在平衡三個集團的勢力。蜀漢雖地處“天府之國”,但無論面積還是人口都無法與曹魏、東吳相提並論,若內政不穩,則不攻則破。劉備此舉既是限制諸葛荊州派,也是穩定東州集團及益州當地集團的人心。

    梟雄劉漢夢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哭出萬頃江山,劉備也不僅僅如演義所言只是一個會哭的主公。劉備的夢想是打造漢王朝的第三次興盛。因此誠如兩漢之間的王莽專權,東漢末年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等行為,都是劉備所不能接受的,諸葛亮雖為肱股之臣,但是天下必須是他劉家的,如劉邦雖為草根出身,但剪除“異姓王”的一系列操作不得不為後世所讚歎。諸葛亮與李嚴只是劉家江山的兩枚棋子,天平都是由劉家掌握的。

    所以,劉備提拔李嚴,既是為了防止諸葛亮專權,也是為了平衡蜀漢政權的派別利益,保證蜀漢內部的穩定,只不過強軍事的李嚴最終沒有制衡住強政治的諸葛亮。

  • 13 # 笑看三國風雲

    劉備提拔李嚴不是為了制約諸葛亮,而是為了提拔蜀漢國內的東州勢力,以便他們能夠更好的為蜀漢的發展和壯大服務。

    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劉備在臨終為何要提拔李嚴,以及為什麼不是用他用來制約諸葛亮的緣故。

    劉備為何要提拔李嚴?

    在分析劉備為何要提拔李嚴之前,需要釐清一下蜀漢國內的利益集團。在劉備建立蜀漢國後,在益州這塊地盤出現了三大勢力。

    其一:益州本土勢力:他們以譙周、周舒、杜瓊、張翼、張嶷、馬忠、彭羕、廖立、楊洪、費詩等人為代表。

    其二:東州勢力:他們以李嚴、吳懿、黃權、許靖、劉巴、孟達、董允等為代表。他們是來自

    其三:荊襄勢力:他們以諸葛亮、黃忠、魏延、龐統、馬良、馬謖、蔣琬、費禕、楊儀等為代表。

    益州勢力代表著益州本土利益,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益州人士,無論是劉焉還是劉璋時代,他們一直都是打壓和被邊緣化的物件,大部分時間裡,處於核心統治的邊緣,無法主導益州的發展和興盛。

    到了劉備時代,這些益州本土勢力依然是被打擊和壓制的物件,比如彭羕就是因為胡言亂語被處死,而廖立更是發表一些無稽之談而被終身廢棄。

    一直到蜀漢後期,荊襄勢力和東州勢力人才凋零無法撐起蜀漢的興盛,這才給了益州本土勢力機會,讓他們得以在蜀漢朝堂之上發出聲音,並影響著朝政的走向。

    東州勢力也是外來勢力,只是他們來的比較早,絕大部分是在東漢末年為了躲避中原戰亂來到益州,他們是劉焉掌控益州的主要力量,正是在這些人的支援之下,透過壓制益州本土勢力,才得以立足益州,並且維持益州統治二十餘年。

    荊襄勢力則是隨著劉備入西川而來,他們在征服益州的過程中和東州勢力以及益州本土勢力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可是隨著劉備的節節勝利,東州勢力乘勢倒戈,拋棄了劉璋歸順了劉備,而益州本土也被迫隨之順從了劉備,這樣益州形成了以荊襄集團為主,東州為輔,而益州集團服從的勢力鼎力局面。

    在劉備發動夷陵大戰之前,荊襄勢力處於第一位,佔據著主導權,處於第二位的是東州勢力,他們中的重要人物如法正,黃權都得到了重用,可是隨著夷陵大戰的慘敗,荊襄勢力在這場戰役損失慘重,一些重要的人物在這場戰役損失殆盡,實力大損。

    東州的領袖人物法正早已去世,孟達和黃權投降,能夠拿得出檯面的東州人士不多,碩果僅存李嚴一人。

    夷陵之戰讓蜀漢國內的格局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荊襄勢力的實力被嚴重削弱,東州勢力同樣也發生了衰退,而只有益州本土勢力集團的實力幾乎沒有發生損失,儲存良好。

    劉備提拔李嚴不是為了制約諸葛亮

    劉備在臨終前提拔李嚴並不是為了制約諸葛亮,原因很簡單,李嚴制約不了諸葛亮,理由有以下三個:

    首先,李嚴代表的東州勢力實力太小。

    東州勢力在法正去世,孟達帥眾投降曹魏,黃權率領水軍投降曹魏之後,東州勢力一落千丈,早已不是劉備剛剛取得益州的那個時候的東州勢力,已經無法和荊襄勢力相抗衡。

    相反,荊襄勢力雖然在夷陵之戰中慘遭失敗,損失巨大,但是依然儲存著雄厚的實力維持在益州的統治,其實力遠超東州利益集團。

    權力之間的制衡必須是兩大力量的實力均衡或者差不多,以弱制強並不能維持長久的平衡關係,因此拿東州勢力的李嚴來制衡荊襄勢力的諸葛亮即是無法實現。

    其次,倆人的能力相差懸殊。

    李嚴在被劉備提拔為託孤大臣的時候才被封為尚書令不足一個月,在這之前還只是一個郡的太守,雖然打了幾次勝仗,參與了幾次軍事行動,但是從郡守到尚書令的提拔幾乎是火箭式的升遷,無論是威望還是個人能給力相比,李嚴相差諸葛亮太多。

    諸葛亮從公元2007年伊始追隨劉備,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伴隨著劉備從弱小大強大的全過程,可謂居功甚偉,無論是在軍中影響力還是個人從政能力,比李嚴強太多,因此相比李嚴來說,他們之間的個人能力不在一個量級上的,因此無法形成制衡態勢。

    再次,職位相差懸殊。

    在劉備託孤的時候,李嚴是尚書令,後來又被任命為中護軍,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相對於諸葛亮來說,他的職位就高得多了,此時諸葛亮早已是丞相之職,無論權力上還是職位上遠比李嚴高得多,因此職位上的懸殊也無法形成制衡。

    最後,劉備更加信任諸葛亮。

    諸葛亮追隨劉備已經十多年,其個人能力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道德水平早已獲得劉備的認可,因此在給予劉禪的詔書中更是強調“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也就是說要求劉禪和諸葛亮共事,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非常信任和支援諸葛亮,而對於李嚴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囑託。

    可見,劉備更加信任諸葛亮,也就不存在需要李嚴去制衡的理由。

    劉備提拔李嚴為託孤大臣的目的

    既然李嚴在個人能力相比諸葛亮差太多,而他背後代表的東州集團實力遠不如荊襄集團,那麼劉備在臨終前,提拔李嚴為託孤大臣顯然也不是為了樹立一個花架子或者花瓶出來給眾人觀看,而是希望李嚴以及李嚴背後代表的東州勢力能夠和荊襄勢力和睦相處,共同維護好蜀漢在益州的統治地位。

    因此,劉備把李嚴提拔出來,也是迫於形勢的需要,也是一種姿態,希望兩大勢力能夠團結合作,為恢復漢室天下而共同努力。

  • 14 # 太陽歡喜佛

    蜀仙李意(蜀郡)關門弟子李玄(巴東郡)自任益州牧。任馬忠為主將,揚洪為軍師,先鋒張翼,護軍王平,後軍周舒,督糧杜瓊,情報彭羕,喑衛李虎,總巡接應張嶷。招賢館主譙周,城守費詩。

  • 15 # 巍巍昆倫

    根本不存在制約諸葛亮的問題。從歷朝歷代帝王託孤事例上看,只有對被託孤人不太信任或瞭解不全面,才會出現同時設定多位託孤大臣,不明確主次,這樣才有可能起到互相制約的作用。但是諸葛亮顯然不是這種情況,劉備對他的忠誠可靠十分認可,對把軍國大事交給他非常放心,對他能夠一心一意輔佐後子堅信不疑,這才明確了諸葛亮正託孤大臣的獨裁地位,這樣才有了“自取”一詞的出現。“自取”一詞是劉備當著眾大臣的面而發出的政治遺囑,是要被以法定形式記錄下來並加以落實的,因為這是以遺囑的形式釋出的,其特點是不可逆性,也就是板上釘釘,沒有收回的餘地。這就等於了召告天下,後主及其子孫的命運已經同諸葛亮的命運聯絡在一起了,共榮共辱。這種關係是絕對不可能另外暗中設定一勢力進行制衡的,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就很有可能在朝中同時形成兩股政治勢力相互結黨,互相爭鬥,其結果就會產生宮廷內鬥,使國家出現動亂,蜀漢江山很快崩潰,外部勢力迅速介入,這個結局劉備不會預料不到的。所以劉備不會允許任何勢力來分諸葛亮的權力,只有全力保證諸葛亮的權力,才能使其子孫萬代坐穩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裡皮下課,你覺得下次該請哪個名帥執教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