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鷹擊長空8351

    坦克再好,也要有好的指揮員才行。像車長,排長,連長等各級幹部,要能指揮部下打仗,要能打勝仗。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 2 # 冬雨AK

    T-34確實是二戰最優秀的中型坦克,整個戰爭期間生產了80000多輛,為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T-34的出現大大震動了德軍,迫使德國研發出虎式和豹式來對付他!T-34從一踏上戰場,表現就一直非常出色,但一款武器再先進,也無法彌補戰略戰術和人員素質的巨大差距!

    第一,沒有制空權,“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成為坦克殺手

    在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之後,迅速奪取了制空權,大量的蘇聯戰機被擊毀在地面上,僥倖升空的也被擊落!其實當時蘇聯在裝甲部隊方面,無論是質量 數量都要優於德軍,在東線部署有上萬輛的T-26輕型坦克,BT-7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新型的T-34有967輛,還有500多輛重型KV-1型坦克,而此時的德軍還沒有虎 豹,坦克也只有36000多輛,主要還是二號坦克 38t坦克,較新的三號 四號坦克總計才1000多輛!但坦克再先進,面對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也只是“斯圖卡”的活靶子,德軍飛行員肆無忌憚的飛到蘇軍縱深,炸燬大量的蘇聯坦克,僅僅是德軍王牌飛行員漢斯-烏爾裡希·魯德爾就炸燬了519輛坦克還有其他大量車輛!

    第二,蘇軍準備不足

    由於是遭到突然襲擊,蘇軍幾乎沒有任何防備,很多物資也不足出現嚴重短缺的情況,大量的蘇軍坦克由於保養不利故障頻發,或者缺乏零部件維修,只能被遺棄或炸燬!此外,由於戰爭初期蘇軍後勤保障準備嚴重不足,新裝備的T-34所需要的76mm坦克炮彈不足,無彈可用,雖然在一些關鍵地點,T-34憑藉出色的效能擋住的了敵軍,但一旦德軍實行迂迴包抄,被包圍的T-34只有被擊毀的命運了

    第三,大清洗使蘇軍戰鬥力嚴重衰落

    再先進 武器也是需要人來操縱的,蘇聯在上世紀30年代所進行的大清洗,到底給蘇聯軍隊造成多大的損失,簡直難以估量,5個元帥,殺勒3個,尤其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15個集團軍司令員中殺了13個,85個軍長中殺了57個,159個師長,殺了110個!其他中下級軍官更是大批被處決!這就造成了開戰初期,軍官沒有經驗,士兵的素質遠遠落後於德軍!慘敗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戰略戰術失誤,軍事思想落後

    再先進的武器也無法彌補戰略戰術上的差距,德軍的戰術思想是最先進的,使用的是航空兵配合大規模機械化兵團閃擊作戰的閃擊戰新戰術,將裝甲車集中起來,作為進攻的矛頭!而蘇軍這邊仍然沿用一戰的陣地戰術,提倡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被清洗,其提議組建作為大縱深突擊力量的機械化軍的方案也就不了了之,和德軍不同,蘇軍將坦克像撒糖果一樣分發到每一個師裡作為步兵支援武器使用!這樣面對叢集的德軍坦克,T-34怎能不敗?!

  • 3 # 憶鐘山

    三個原因:技術不足、編制受限、戰術落後

    一、技術不足

    作為中型坦克的T-35採用的主炮竟然是T-28中型坦克早期使用的短身管kt-28火炮。與法國1939年已經裝備的Bl-bis重型坦克相比,法國坦克的32倍口徑47毫米火炮雖然不濟,但其輔助火炮為一門17.1倍口徑75毫米火炮,在支援步兵作戰中遠遠勝過T-34坦克的兩門45毫米20K坦克炮。

    在機動力方面裝備229千瓦汽油發動機的Bl-bis坦克在公路行駛的最大速度為28千米/小時,而T-34坦克由於採用了370千瓦的12缸汽油發動機,最大速度優於Bl-bis坦克。

    在裝甲防護力方面,T-35坦克的車體首上裝甲板厚度為30毫米,不及法制Bl-bis坦克的40毫米。

    T-34雖然在技術指標上與德軍坦克區別不大,但卻由於工時和成本上的劣勢喪失了蘇車在二戰中取得最後勝利的制勝之道,在火力和防護力方面在與法軍坦克的對比中落於下風。

    二、編制受限

    蘇軍裝甲旅共有五種編制。

    以蘇軍1939年11月參與蘇芬戰爭的6個標準坦克旅為例,每旅裝備145輛T-26A型坦克、56輛T-26B型坦克和T-26噴火坦克,總計211輛。

    除此之外,蘇軍還有兩種不同編制的軍屬輕型坦克旅和軍屬重型坦克旅。軍屬輕型坦克旅一種編有278輛BT-7快速坦克;另一種編有267輛T-26A型坦克。軍屬重型坦克旅一種編有183輛各型坦克,其中T-28中型坦克136輛、BT-7快速坦克37輛、噴火坦克10輛;另一種編有148輛各型坦克,其中T-35重型坦克94輛、BT-7快速坦克44輛、噴火坦克10輛。

    再看德軍

    以德軍西線戰役中的進攻主力A集團軍群第十九裝甲軍(即古德里安裝甲叢集)為例,其下轄三個裝甲師合計裝備輕型坦克467輛、中型坦克278輛,輕型、中型坦克與指揮坦克總計781輛,遠遠超過蘇軍坦克旅的規模。

    雖然德軍的裝甲軍屬於戰時臨時性的軍團單位,但德軍在西線成功組建並使用了這一組織形式。而蘇軍使用的仍然是較小規模的裝甲旅,這嚴重影響了蘇軍組建大規模裝甲兵兵團乃至軍團之後對於大規模裝甲兵叢集的指揮、協調和運用。

    眾所周知,德軍閃擊戰戰術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在航空兵支援下,密集使用坦克和摩托化兵團,對敵方主力實施迂迴、包抄、分割、圍殲。以集中使用的裝甲部隊作為撕開對方防線的“刀”,是現代陸地進攻作戰中的重要手段,這也是德軍二戰初期在波蘭和西線迅速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重要因素。

    而蘇軍在先於德軍採用集中使用坦克裝甲部隊的情況下,由於錯誤判斷而進行的調整使得蘇軍裝甲兵在編制上失去了引領世界裝甲兵發展潮流的優勢地位。

    儘管在客觀條件上地形、成員訓練等方面的不足對蘇軍裝甲兵的失利影響很大,但編制上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裝甲兵的戰鬥力,而這也間接導致了蘇軍裝甲兵在蘇德戰爭初期的糟糕表現。

    戰術思想落後

    而在具體的戰術層面上,蘇軍在如何使用裝甲兵這個問題上也並不明確,只是在各項條令中說“要使用坦克”,但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怎麼使用都是蘇軍指揮員所不清楚的問題。

    蘇軍裝甲兵基層指揮員對於指揮坦克部隊作戰同樣不能夠勝任。雖然蘇軍裝甲兵號稱在為步兵提供支援,但在實戰中,蘇軍裝甲兵與步兵的配合卻十分糟糕。

    裝甲部隊發起衝擊的隊形問題

    根據1936年野戰條令的要求,蘇軍裝甲部隊在進攻中要組成三個坦克群,即:支援步兵坦克群、遠距離支援步兵坦克群和遠戰坦克群。其中,遠戰坦克群需要在前梯隊突破形成之後發起衝擊,也就是說,遠戰坦克群需要“超越前梯隊戰鬥隊形”,然後才能進入戰場。而這樣的機動是當時的蘇軍裝甲兵所無法完成的,“就是在蘇德戰爭後期,蘇軍也儘量避免實施這樣的複雜機動”。

    由此可見,1936年野戰條令的要求是完全建立在大縱深戰役理論之上的,但卻忽視了實戰中的現實條件。

    由此可見,至少在二戰的戰火已經在西歐點燃的1940年,蘇軍裝甲兵在戰術上無論是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蘇軍裝甲兵部隊的戰鬥力,衛國戰爭初期的慘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德軍突襲蘇聯,上來就把蘇聯佈置在東線的飛機都給報廢了。

    在開戰前,蘇聯在東線邊境有10743架飛機。德軍執行進攻任務的部隊,擁有飛機4846架。看似蘇軍佔有數量優勢,但是,德軍的突襲給蘇聯空軍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在東線開戰第一天,德軍以損失35架飛機的代價,摧毀蘇聯1489架飛機。由於蘇聯輕敵,蘇聯飛機大都是在地面上被摧毀的。開戰前三天,蘇聯共計有3,922架飛機杯摧毀。到1941年年底,蘇軍的飛機損失達到1萬架!

    就這樣,德軍在開戰初期取得了制空權。

    蘇聯失去制空權後,蘇軍坦克被德軍空軍挨個“開罐”。

    德軍在東線擁有坦克4171輛,蘇聯擁有坦克15687輛。德軍處於劣勢,蘇軍坦克是德軍的4倍。而且,蘇聯還擁有先進的T34坦克。德國的三號和四號坦克都不是T34的對手,德國為了對付T34,這才有了後來的豹式坦克。

    不過,雖然德軍坦克質量比不上T34。但是,德軍作戰理念好,坦克擁有無線通訊,配合打的好。而且,蘇聯的T34數量也有限,全蘇聯只有1225輛。再加上,蘇聯大清洗造成優秀的指揮官缺失。所以,德軍在面對蘇聯坦克時,也能打的很不錯。不過,德軍看見T34,還是會覺得恐慌,這就是“T34危機”。德軍坦克很難擊毀T34,而T34卻能擊毀所有德軍坦克。

    怎麼辦?

    讓空軍收拾!

    德軍取得制空權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就是蘇聯坦克的噩夢。尤其是裝備兩門BK37mm反坦克炮的JU-87G型斯圖卡轟炸機,更是號稱"坦克棺材"。

    德軍著名王牌飛行員Hans Ulrich Rudel,一人就取得了擊毀519輛坦克的驚人紀錄。

    另一位叫艾迪·埃特的飛行員,僅用50多次作戰,就擊毀蘇軍坦克187輛、火炮526門。他在整個戰爭期間,共計擊毀坦克317輛 、火炮869門。

    當然,不能忘了炮兵!

    德軍裝備的37MM反坦克炮無法擊毀T34和KV1。但是,德軍的88炮可以!在1941年2月,88炮已經在東非戰場上嶄露頭角了。等到6月德軍進攻蘇聯時,再次把88炮拿出來打坦克。

    這種炮擊毀坦克的最遠記錄是3500米;2000米內能夠對T34造成致命損傷。

  • 5 # 秋夜聽泉

    其實衛國戰爭初期單從單件技術對比的話,T-34對德國的坦克是佔有一定技術優勢的。比如T-34具有的大角度傾斜裝甲,76毫米的較大口徑火炮,再加上v-2-34柴油機帶來的出色的機動效能,可以說防護、火力、機動這三個坦克主要技術指標全面領先採用垂直裝甲,只有50毫米火炮或者短管75炮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問題在於,蘇聯在戰爭初期明顯經驗不足,沒能像德國人一樣把坦克集中使用,發揮拳頭作用,而是分散分配到了各個軍,再加上沒有像德國坦克一樣普及電臺,導致各自為戰、以少敵多的情況出現,戰績自然不好

  • 6 # 科羅廖夫

    主要原因是戰爭開始的時候,蘇軍的T-34坦克數量比較,無法對戰爭初期遭受突然襲擊的蘇聯軍隊做出更多貢獻。T-34坦克直到1940年夏天才開始量產,而且年產量較低,僅100多輛。到1941年1月,改進型的T-34M坦克面世,車體變得更窄、更長和更高,增加了一座指揮塔,備彈量增加到100發炮彈,配備1門76毫米F-34主炮。後來這種T-34的改裝型被命名為T-34-76。到1942年,T-34坦克的生產才進入爆發階段,這一年蘇聯生產了超過12000輛T-34-76坦克。

    俄羅斯在前兩年還有一部《T-34坦克》的電影,裡面蘇軍的T-34與德國的黑豹坦克互轟,與虎式坦克互轟,非常激烈。厚裝甲、良好的機動性、火力強大、簡單易於生產,這恰好是80多年前20世紀最著名的蘇聯坦克T-34所具備的良好效能,它於1939年服役,當時它是世界公認的裝甲戰車標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好的坦克。也有人說T-34-85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坦克。

    1937年10月,哈爾科夫設計局負責研製中型A-20輪式和履帶式坦克,配備45毫米火炮,同時也參與A-32履帶式坦克的設計。A-32和A-20坦克外形非常相似,但A-32坦克具備30毫米厚裝甲,實力更強,配備76毫米L-10加農炮的A-32履帶式坦克也優於A-20輪式坦克。此外,19噸重的A-32只比A-20重1噸。經過行走和射擊測試,蘇聯選擇了履帶式裝甲,A-32坦克拔得頭籌。A-32的速度和機動性較差,但在增加質量和現代化方面很有潛力,使裝甲和武器更加強大。此外,它的越野能力很強。1939年12月底,蘇聯決定採用新型坦克,裝甲加強改進的A-32坦克擁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T-34中型坦克。坦克裝甲增厚,可以承受37毫米的炮彈,質量增加到24噸。T-34坦克配備一門76毫米L-11主炮和一門7.62毫米機槍。1940年冬T-34原型坦克組裝完成,1500公里的行駛里程顯示了T-34坦克的高效能,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將坦克加速到每小時54公里。1944年,T-34-85型坦克服役,用以對抗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坦克,因為T-34-76坦克無法對抗德國重型坦克的厚裝甲。T-34-85坦克首先是加強裝甲,正面裝甲增加到90毫米,側面裝甲增加到75毫米。配備的85毫米主炮大大增強火力,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洞穿105毫米厚的裝甲。在戰爭後期,蘇軍的T-34-85成功地擊退了大批德國重型坦克,並憑藉其高速度、高機動性對敵人後方實施了閃電突襲。T-34坦克非常成功,並衍生出包括OT-34坦克、SU-85和SU-100坦克殲擊車、SU-122自行火炮等等的戰車。T-34坦克在二戰後也沒有過時,該坦克在近40個國家服役,曾在、越南、阿以戰爭、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作戰。曾在韓國、越南、阿拉伯-以色列戰爭、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作戰。目前已生產8.4萬多T-34系列坦克,許多軍事專家都認為T-34是20世紀最好的坦克,戰鬥質量好、生產簡單和易於操作,是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亮麗的象徵!

  • 7 # 紅色手電筒

    首先,一種效能優秀的武器是要有熟練的操作人員才能發揮它的效能,不能光有紙面上優異的效能。然後就是T-34最早的生產型在1940年9月份剛剛生產出來,在蘇德戰爭爆發時,實際上T34還有很多的小問題沒有解決,這樣子T34的優異紙面效能不能夠完全的發揮出來。

    T-34/76的幾種改進型,都是給坦克配備了一個小小的車長瞄準鏡,這個觀瞄器材太過簡陋,對戰場感知十分不利。在德軍繳獲了T34以後,通常都是要把一個坦克車長的指揮塔安裝到T-34。

    蘇聯的坦克乘員訓練是比較簡單的,主要就是簡單的開停,坦克乘員的駕駛技術不高,缺乏訓練,導致T-34坦克經常是開起來就只知道往前衝,這樣呆板的行動自然是對方炮兵的好靶子。

    而本身T34在設計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個不是所有的T-34上都有電臺,在初期生產的坦克只有三分之一有電臺,也就是說一個排3輛坦克,只有排長的坦克有電臺,而其他的坦克都沒有電臺,如果排長的坦克被打掉了,剩下的2輛坦克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很快就被德國人幹掉了。

    除了沒有電臺,T34的觀察系統十分可憐,在T34/85出現之前,T34的車長只有一個很小的潛望鏡能夠觀察外界情況,這種情況下,經常出現T-34風馳電掣的從德國坦克旁邊開過去,但是卻沒有對邊上的德國坦克來上一炮的。

    T-34坦克的終極改進型T34/85,才解決了上邊說的而聾眼瞎的問題。應該說T-34/85才是比較成熟的車型。

    同時,T-34的炮彈佈置位置十分不合理,在坦克乘員方便取用的地方只有3發炮彈,大部分炮彈都放在炮塔地板下的彈藥箱裡,到了T-34/85裡邊才是把炮彈佈置在了炮塔的後部尾艙裡邊。

    德軍在入侵蘇聯初期,得益於強大的一體化的能力,德軍在戰術水平上遠遠超過蘇軍,所以蘇軍除了大約2000輛紙面子的坦克,其他的支援力量就差的多了。

    在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T-34坦克可以說是一個跑得快、出拳猛、能扛揍的近視眼和聾啞人,而對面的德國坦克,也許跑的不那麼快、出拳力道不那麼大、也不如T34扛揍,但是卻耳聰目明的小個子。同時當時T-34也沒有多少,又聾又瞎的T-34很快就被德國坦克群毆而被打掉。

    蘇軍交了海量的戰爭學費,在蘇軍擴編中,就是造成數量眾多的坐著火箭上來的。大清洗的後果是有一點被誇大了,就算沒有大清洗,蘇軍的戰鬥力,也好不到哪去。大清洗的後果被西方誇大了,蘇德戰爭前蘇軍的擴軍,就算那些軍官還在也不一定適應新的戰場。

    除了T-34自身的技術原因外,蘇軍當時自身就是一種十分混亂的狀態,一方面是蘇軍正在大規模擴編,蘇軍的指揮人員、技術人員都不夠,同時坦克部隊配套的各種保障力量都不夠,特別是油車,蘇軍在開戰初期損失的很多坦克都是油料用盡被拋棄了。而德國人則是正好相反,德國的坦克部隊透過的波蘭、法國等戰役,對於大規模機動作戰和空地協同,已經是積累的豐富的經驗,而且在法國,德軍就已經遇上過遭遇對方重型坦克的問題,這種情況或者用飛機炸、或者用88炮轟、再或者先用反坦克炮打斷對方的坦克履帶,然後再把它炸掉,反正是辦法很多。

  • 8 # 麥田軍事觀察

    許多人只看到了T-34坦克良好性,沒有注意到蘇軍在使用與運用上有很大的問題,在當時蘇聯確實生產了大量的T-34坦克,交付部隊的數量也超過了1000輛以上,但是培養的車組只有100個左右,車組成員嚴重不足,僅受到訓練了少量車組還沒有能力把效能發揮出來。

    當時德軍不知道蘇軍擁有這款坦克的主要原因,不是蘇軍的保密有多強,而是在於這款坦克沒有真正投入使用,絕大多數被放進了倉庫之內,因為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車組來使用,按計劃到年底才有可能有足夠的車組。

    在開戰後,許多坦克車組都是第一次操作新坦克,缺少操作經驗,好的裝備沒有得到好的發揮,犯的錯誤太多了,大量的坦克交付部隊了,相關的保障力量嚴重不足,到了前線了得不到燃料與彈藥補給,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許多坦克實際上不是損失於戰鬥,而是被自行炸燬了,沒有油料彈藥不給了。

    蘇軍上下對於如何使用這款坦克有了很多的問題,壓根不知道該怎麼使用,所以損失是非常慘重的,遠比人們想象的還要慘重,這證明了人的重要性,光有先進裝備人不行一樣不行。

  • 9 # 默默無蚊77090097

    最優秀是你封的?T-34只在衛國戰爭初期有技術優勢,隨著黑豹、螢火蟲、長身管四號的出現T-34/85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技術優勢,實際上連成本優勢都很有限,愣是被一幫蘇吹捧到天上去[摳鼻]

  • 10 # 王司徒軍武百科

    衛國戰爭初期T-34可沒有慘敗,所謂“T-34災難”就是衛國戰爭初期出現的。

    早期T-34損失較大,主要是蘇軍的戰略失利造成的,並非車不行,而且它們同樣給予了德軍以難以磨滅的印象。

    1939年時,二戰的戰火已經開始點燃,但T-34坦克還不存在,那時候它還是名為A-20和A-32的原型試驗車。

    到1940年3月時,感受到戰爭即將到來,蘇軍才趕緊趕忙的推出了早期型T-34,這被稱為“1940年型”(T-34/76A)。

    為了給1940年型T-34定型,蘇聯坦克專家柯什金也在當年9月26日積勞成疾累死了,但他在6月份時已經留下了生產圖紙。

    1940年型T-34製造極為粗糙,工廠還處於磨合期間,因此大量坦克都存在故障,甚至需要靠錘子砸來換擋和轉向。

    而且直到1940年底,哈爾科夫廠其實還沒搞定T-34坦克的炮塔工廠化鑄造,當時的蘇聯工業水平並沒有後來那麼厲害。

    直到1941年,T-34的鑄造炮塔技術才在馬裡烏波爾方面的幫助下勉強完成,而且112廠等直到7月份仍然鑄造炮塔失敗,後來算是慢慢搞好的。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開始閃擊蘇聯,蘇聯這時候根本沒有足夠的T-34來抵擋德軍,他們多使用的是T-28、BT系列、KV重型系列等坦克。

    但它們的對手也不強,此時的德軍使用的是1、2、3、4號坦克,以及一些反坦克炮和突擊炮,比蘇軍輕多了,以致於屢屢發生“KV橫路”,百般無奈的情況。

    蘇軍也在拼命試生產T-34,當時蘇聯人什麼都缺,但他們仍然生產出了大量的坦克。

    缺鋼,就拿別的鋼材熔鍊,缺機器,就把不費事兒的小零件下發給小廠去做。

    蘇聯人還缺發動機,這嚴重限制了T-34的產量。

    為了能讓坦克快點下線,他們乾脆使用了M-17汽油機湊合,在1941年生產了365輛燒汽油的T-34,這些玩意兒與打火機無異,但馬力達到700,原版V-2柴油機才500馬力。

    汽油T-34據稱主要由烏拉爾捷爾任斯基車輛製造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生產,1941-1942年生產的T-34中有1201架配備了M-17T或M-17F,高產如母豬。

    1941年6月22日戰爭開始時,T-34已經下線了1853輛,配屬給了所有的軍區。

    與T-34坦克一遭遇,德軍就傻了。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戰爭開始的當天,T-34就在白俄羅斯格羅德諾與德軍相遇了。

    德國人表現的相當恐慌,他們沒想到這樣一輛中型坦克居然擁有絕強的實力,想幹掉它太難了。

    德軍的2號坦克根本不具備什麼穿甲能力,而3號坦克則根本打不穿T-34的裝甲。

    哪怕讓德軍最新的4號坦克上也不一定靠譜,早期4號的KwK37 L/24 75mm炮雖然擁有500米55mm的穿深,但那是垂直裝甲,T-34採用了傾斜裝甲。

    而且,T-34的76mm炮遠比德軍的坦克炮靠譜,輕易就能在更遠的距離帶走4號。25噸重,30mm裝甲的4號,根本不是同重25噸多,帶有45mm 傾斜裝甲的T-34\76A的對手。

    但是蘇軍的T-34在“T-34恐慌”過後還是原形畢露了,這些坦克裝備不久,蘇軍人員並不能良好的利用之,以至於它們最後都愚蠢的送了人頭。

    T-34畢竟是款中坦,它無論如何也不能像KV-2那樣橫刀立馬,蘇軍又處於一路瘋狂的潰退之中,完全不可能發揮T-34的威力。

    再加上蘇軍因為“大清洗”喪失掉了無數經驗豐富的指戰員,導致整個部隊戰鬥力都非常渙散,想發揮出T-34的威力,太難了。

    當時的蘇軍水平低到什麼地步呢?德國兵們可以埋伏成散兵陣,然後趁T-34開過來的時候將之爆破。

    T-34還有個落後的地方——缺少電臺。蘇聯坦克只有長車有發射電臺,有時候甚至要靠旗語交流,這導致戰鬥中蘇軍坦克無法良好配合。許多車長正是因為露頭在外,才給了德軍步兵以機會。

    更鬱悶的是,許多T-34油、彈都不足,因為蘇軍戰線的整體崩潰,再加上後勤的不濟,T-34們要麼只能彈盡糧絕後被自己人炸燬,要麼被扔進沼澤、池塘報廢。

    某些不甘心的車組,乾脆開著沒有炮彈的T-34發動絕命衝鋒,用履帶和車體去教訓德國人,然後被擊中脆弱的側板,化為燃燒的棺材。

    但是,總體上來說,T-34坦克仍然表現的不錯,雖然主要毛病出在人身上,可它們依然讓德軍膽顫心驚。

    尤其在1941年底的“莫斯科保衛戰”中,大量T-34坦克以攻代守,在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為莫斯科爭取了寶貴的防禦時間。

    德軍想要打掉這些坦克,靠裝甲閃擊戰是沒用的,要不是T-34的觀瞄系統稀爛,制空權也在德國手中,德軍恐怕早討不得好了。

    比如1941年10月的一次戰鬥,蘇軍21坦克旅反擊加里寧的德軍,爭取戰略空間。

    他們有10輛T-34\76、10輛T-34\57,2輛T-34\76噴火坦克,其它坦克若干。

    這支部隊一路上躲過德軍飛機,對著德軍的運輸車隊和控制的補給點、村莊連連發動進攻,履帶下竟無一合之敵。

    在進攻加里寧的戰鬥中,依靠這些T-34,21坦克旅頂著德軍一個105炮排的“刺刀”衝進特羅揚諾沃村的戰鬥村,將之屠光後馬不停蹄殺入加里寧。

    德軍調來坦克、反坦克炮、突擊炮和大批步兵阻截,卻在T-34的衝擊下死傷枕籍,最後德軍指揮官只能在未完工的機場上坐著運輸機倉皇逃竄。

    這一戰,德軍38輛坦克被幹掉,還損失了200輛汽車,82輛摩托和70門火炮,人員傷亡不計其數。蘇軍的T-34們在撈到好處後馬上撤退了,留給德軍幾個一地雞毛。

    “T-34災難”隨著德軍對蘇軍的習慣而結束,但蘇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後也變得更加厲害了。之後吸取了經驗教訓的德軍,開始搗鼓出虎式坦克這樣的重甲大炮車型,並且在對付T-34的作戰中表現得極為優秀。

    拜“T-34災難”所賜,德軍還學習起了T-34的經驗,然後將之消化吸收,開發出了自己的“黑豹”坦克,這種戰車可以說是德軍二戰中效能最均衡的,以至於後世被人稱為是“主戰坦克雛形”。

    但蘇軍也不甘示弱,他們在隨後研發了T-34\85坦克,這種新型坦克擁有更大的85mm炮、新的炮塔和最佳化過的車體,而且同樣高產如母豬。

    就這樣,又一次T-34的災難到來了,沒多久戰爭即告結束,這是後話了。

  • 11 # 漩渦鳴人yy

    T34坦克,其實早期的話,也不能說是慘敗,只不過早期並沒有起到那種中流砥柱的作用,穩定住前線的局勢!反而給了德國人各個擊破的問題!

    其實t三四坦克的出籠,當時德國方面是十分頭疼的,因為找不到一款相對應的兵器,能夠剋制t三四坦克!這款坦克機動能力特別強,戰略形成能力又特別高,而且擁有較強的裝甲和坦克炮德國早期的1234號坦克,全部都面臨瑟瑟發抖,這樣一個局面,除了短時間之內給四號坦克套上了長身管的75mm口徑炮,其他的坦克面對t三四坦克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所以t三四坦克在一開始進入戰場的時候顯現出來,一種無敵的氣魄,也就是老子一個人衝進敵人坦克群裡面,那就是開無雙!

    但是很快德國人就找到了策應的方法,能夠把這t三四坦克給他摁死!

    這點就不得不提到德國優秀的裝甲兵,德國優秀的裝甲兵或者說德國的軍隊,它優秀的人才庫以及它所體現出來的戰術素養,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面能夠擁有如此輝煌戰果的重要原因。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到了後期的時候,德國的前線的作戰部隊其實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你別看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虎王坦克如此厲害,前蘇聯,美國,英國都有相應的剋制他們的重型坦克!但是能夠取得如此優勢的擊殺比!也就是大概1:7這樣一個交換率,這隻針對坦克,還沒有算步兵和卡車這些東西,這就是德國裝甲兵的基本戰術素養!

    在早期的時候,古德里安在創立裝甲兵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集團作戰這樣一個問題,所以。每一輛德國坦克哪怕再小都有無線電通訊!也就是一個坦克群,他是乘集團進行作戰的!

    也就是後世我們一直所提的步坦協同,這個東西前蘇聯當時還沒有學會,因此坦克就像海洋之上的一所孤舟一樣!你衝不進去,那就必死無疑了,逃都逃不出來!

    更為重要的事,此時t三四坦克,它的生產量根本就沒有跟上去踢,三四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產量達到幾萬輛,但是早期的產量確實低的可憐,為什麼?早期,前蘇聯壓根兒就沒有把寶壓在t三四坦克身上!

    因為當時前蘇聯對於這種純履帶式的坦克表示懷疑,不歧視早期參加國內革命的那一批前蘇聯的將領對於這種坦克表示懷疑,說,你看這坦克履帶要是斷了,那怎麼跑呢,還是半履帶的那種車輛跑起來比較好!

    因此這款坦克從它誕生之初就有人質疑說這坦克不行,趕緊淘汰掉,我們要去生產半履帶車輛,直到這輛坦克的設計者帶人奔襲的幾百裡,跑到莫斯科廣場上面,然後來了個180°的大漂移,斯大林才同意生產這輛坦克,這輛坦克的產能到開戰之初還是沒有上的去!

    如果前期就有幾千輛t三四坦克,那這場戰爭可能前期的時候就已經陷入到焦灼的狀態!

  • 12 # 二戰英雄連

    有了T34卻沒有配套的戰術應用,關鍵還沒有微型電臺聯絡,要爬出去打旗語。尤其沒有制空權。大部分坦克都是被飛機和步兵幹掉的。

  • 13 # 都市南鄉子

    這又是一個關於人與武器辯證關係的老生常談。首先要明白T34為啥是二戰最優秀的坦克?資料大把不列資料了,總之,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符合現代坦克發展理念的實戰型產物。即實現了火力、防護和機動性的“三合一”均衡性系統化武器,還兼顧了標準化易生產性。那如此接近完美的武器,為啥戰爭初期慘敗呢?當然是主觀與客觀性的雙重問題。先說客觀上,裝備定型和生產時間太晚了。成型於40年,生產了一年多千餘輛戰爭就爆發了,來不及形成戰鬥力和規模化。然後,蘇聯在衛國戰爭初期的兵潰千里,一敗塗地,使相關軍工企業忙於整體搬遷轉移內陸,易地復工復產都需要時間,以當時戰況根本不及補充。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其一,一種新式武器要形成戰鬥力,人員必須有充分時間的組織、訓練及磨合。而戰爭初期紅軍的慘重損失,使戰前受過訓練的兵員在短短半年內死傷殆盡。坦克兵可是技術兵種,不可能像步兵那樣往手裡塞把槍就去打仗啊!二戰時德軍規定,坦克兵必須訓練至少16周。美軍坦克兵更是在國內操練了至少一年才上戰場。況且戰前他們國內百姓,對機械的知識和掌握都遠高於蘇聯。其二,蘇俄式武器慣常的弱點在T34身上亦不例外(至今為止都同樣毛病),就是坦克的通訊和觀瞄裝置水平太低。嚴重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戰爭初期的T34不是沒考慮通訊的重要性,但蘇聯工業能力在這方面太low,坦克專用電臺數量少質量差,只有少數指揮坦克裝備了電臺(大部分指揮官還不會用,因為蘇軍以前的坦克靠旗語聯絡指揮)。於是,戰場上再強大優秀的坦克都是各自為戰,零敲碎打,根本無法發揮整體先進性。這個問題,直到衛國戰爭中期,盟國透過“租借法案”大量軍援了美式電臺才緩解。其三,戰爭初期,從斯大林到紅軍中高階軍官指揮能力就是

  • 14 # 我很想靜靜

    謝謝邀請。所謂最優秀,即機動-防護-火力相對平衡,工藝相對簡單易於大批次生產。T-34的生產數量和戰損數量也都是驚人的第一。T-34危機確實存在,只是戰爭初期紅軍戰士素質低,將領機械執行不切實際的指示,整體潰敗,一兩件新式武器改變不了大局。

  • 15 # 常青椒

    武器再優秀,還要看使用的人,沙特土豪全套美軍裝備,連胡賽游擊隊都幹不過。

    二戰前,蘇軍剛剛損失了大批有經驗的指揮員,又經歷大擴軍,嚴重缺乏骨幹與訓練,加上是被偷襲,多數坦克處於缺乏彈藥和油料的糟糕狀態。

    無法同訓練有素,又歷經兩年戰爭歷練的德軍相抗衡,是必然的事情。

    而且,T-34優秀的是火力,防禦和機動,三大硬體要素,在其他方面也有明顯欠缺。

    比如早期型號沒有電臺,在混亂的戰場上無法形成集團協同,只能單打獨鬥。

    人機功效也不好,乘員長時間駕駛很容易疲勞,影響發揮。

    總得來講,沒有無敵的裝備,只有無敵的軍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隆皇帝一直容忍和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