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說文史

    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也是很多人黑宋江的原因。因為從整本書來看,宋江確實是這樣,他文也不行,謀略方面有吳用和朱武;武也不行,梁山猛將眾多,五虎將,魯智深、武松等等,個個都是高手;他道術更不行,道術方面有樊瑞和公孫勝。

    這麼來看,宋江除了會仗義疏財,接濟好漢,大家對他服氣之外,似乎沒有什麼擅長的東西。這樣的人,怎們能做梁山寨主呢?

    於是乎,很多人說宋江是無能之輩,連他的義氣也被抹黑,說他全靠錢財來拉攏好漢,並且利用好漢為之賣命,以此作為他上位的墊腳石。一些人甚至公然大罵宋江,說他是踩著好漢們的骨頭和性命做官的。

    實際上,這麼說是不對的,這對宋江太成見了。

    先說一下宋江為什麼能做梁山大寨主。

    中國有句話,叫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意思是說,那些腦力勞動者,總是能夠管理別人,而那些體力勞動者,總是要被人管理。拋開階層方面不談,這裡說到了社會上的兩種人,一種是負責幹活的,一種是負責管理的,就像今天的老闆跟員工一樣。

    能把工作做好,自然是員工的能力,但是,要管理好這些員工,使他們能團隊協作,同心合力地幹好一些事情,讓他們發揮“1+1>2”的效果,這也很不容易,老闆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如果大家都仗著自己有本領,互相不服氣,誰也不聽誰的,各自為政,甚至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那麼肯定做不好任何工作。

    所以說,厲害的不只是那些有本領的員工,還有老闆。

    宋江就是梁山大老闆,沒有他,好漢們就不能團結,就無法互相服氣,也不能團隊合作,打敗童貫和高俅的大軍,更不能打敗遼國,平定王慶、田虎和方臘,為朝廷效力,為民除害,青史留名,萬古流芳。

    所以,宋江不是沒本領,他的本領就是統率吳用、公孫勝、林沖、魯智深等謀士、道士和武將,並讓他們發揮最大的作用。宋江不需要上陣殺敵,也不需要衝鋒陷陣,更不需要自己玩法術、謀略,他只需要用好這些人就行。

    其實,我們看《三國演義》也能發現這種情況。

    像曹操,武藝不如典韋、許褚,謀略不如賈詡、荀彧、荀攸;劉備文不如徐庶、諸葛亮,武不如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但是,他們卻都能成為人主,帶著一幫文臣武將在戰場廝殺,這是為什麼?

    就因為他們能駕馭得了這些文臣、武將,這是統率的魅力,也是領導的本領。

    有人會說,那這太容易了,我也可以讓謀士、武將為我效命,我也可以帶著他們闖天下立功名。

    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當老大是有風險的。如果武將不聽你的命令,私自出戰怎麼辦?贏了該怎麼處理,輸了又該怎麼處理?如果謀士的計策不靠譜,你能判斷出來嗎?如果部下有人投降,軍心惶惶,你該怎麼去安撫其他人?如果軍糧不夠吃怎麼辦?如果部下中,有自己的親人,他們也犯了錯,你是否懲罰他們,將士們又能否服氣?

    最關鍵的是,謀士或者武將可以背叛你,選擇第二個主子,人家有本領,照樣能得到重用,但是你自己呢?如果輸了可能什麼都沒有了。每一次行動,都可能意味著一無所有。所以說,做老大沒那麼容易。

    所以,年紀越大,經歷的挫折越多,意識到自己很平庸時,就會越佩服劉備。

    一個家道中落,28歲才開始出來創業的人,歷經多次失敗,但是卻能百折不撓,終成皇帝,三分天下有其一,這是相當了不得的。更別說,關張趙三大猛將始終追隨劉備,即便劉備什麼都沒了,他們也矢志不渝。

    宋江也是,梁山好漢中甚至有反對他招安的人,但是宋江招安後,武松、李逵等人還是跟著他。所以,別說宋江是拉攏別人,欺騙兄弟,他們的兄弟不是傻子。

  • 2 # 詩賦中華

    領導者需要的是領導的氣質:宋江身上的江湖義氣是與梁山好漢相處的根本,然而作為領導者還需識人,用人,容人,組織協調,以及為大家謀未來的能力。所以宋江身上體現的是綜合能力,而不是專項技能。

  • 3 # 不老松168AX99

    自古在社會人才方面的要求都是德才兼備,而才(文才,武才)只要熱愛學習愛好運動就能夠得到,而大德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的,這個跟人性方面也有很大的關聯。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裡面這都是一個普遍的案例,(文不及謀仕武不及眾將),但他們身上必須要有先天賦予的大德才能籠絡人心為我所用。比如說宋江之前在衙門做押司時頗有家資,接濟救貧,熱愛結交幫助江湖朋友,在江湖上素有“及時雨”宋江的美譽!這就是謀術上的財散人聚。再加上宋江為人憨厚老實重情重義,對兄弟手足情深一如既往,自然頗得人心。在心理學來說人才都是互相猜疑的,所以只有得人心才是正道,古往今來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宋江具備以上基本條件在梁山能坐上第一把交椅在情理也在必然之中。

  • 4 # 牡丹梅花鑫森淼

    宋江綜合能力強,能文能武,有領導才能,有組織才能,有胸懷接納比他強的人,他不會因為別人強過他就嫉妒害人,他的識人之能、用人之能和他的朋友兄弟義氣讓梁山好漢凝聚在他的身邊,他有一顆救人危難的俠義心腸,他有很明確的思想,他的思想境界高過其他人。

    宋江是小吏出身,上能和高階官員、中級官員、下級官員打交道,下能和下級辦事人員、各階層的老百姓打交道。上上下下,宋江的社交網路非常廣泛。

    宋江雖然文不如吳用,僅僅是打仗的謀略比吳用、朱武、公孫勝差一些,但他能讓這些人做軍師,人盡其才,他們都非常高興。宋江寫過好幾首詩詞,吳用、公孫勝、朱武沒寫過詩詞,所以從文化水平上來說,宋江不比吳用、公孫勝、朱武差,他也看過兵書,對兵法也很懂。

    吳用和宋江看過天書,知道宋江是天魁星,是天罡地煞的頭,公孫勝修道之人,他的師父知道他們是上應星曜,公孫勝自然也會知道其中的奧秘,所以他和吳用自然而然會心甘情願地服從宋江。星主自然有星主的魅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宋江武雖然不及眾將,但他好歹還有徒弟,武功應該不會很差,其他的優點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他上陣的的形象是:身騎照夜玉獅子馬,手握錕吾寶劍。氣勢也很足,有大將風度。

  • 5 # 翼凱文史

    宋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北宋末年山東人氏。宋江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一,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眾所周知,宋江文不及軍師智多星吳用,武不及身懷絕技,功力高強的眾好漢,那麼,他為何能統領梁山眾豪傑呢?

    首先,宋江為人孝順,性情敦厚,仗義疏財。

    宋江平時只好結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管什麼身份,他都熱情招待,終日陪同。來人若要起身則盡力資助盤纏,揮金如土。人若問他要財物,也不拒絕。平時散施棺材藥耳,濟人貧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故此,大家把他比作天上下的能救萬物的及時雨。

    其次,宋江善於團結眾好漢,具有優秀的組織才能。

    上梁山前,宋江在縣城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為他日後上梁山組織人員,管理事務打下了基礎。上梁山後,宋江團結眾兄弟,殺富濟貧,與官府軍隊展開了堅決鬥爭,留下了許多經典故事。這些故事,充分的體現了宋江的組織才能和軍事指揮能力。

    宋江以仁義道德讓眾好漢折服,兼之自己過人的組織才能,才得以統領梁山,成就一番事業。儘管宋江最後被朝廷招安,為朝廷所用,但他個人美德和才幹值得後世稱頌。

  • 6 # 小鼠報道

    梁山好漢,江湖草莽,不以文尊,不以武重,替天行道,以義當先。

    統領者不需要有赫赫之功,只要知人善用,令人信服就可以了。

    不以文尊

    首先要知道梁山上大部分都是被逼上去的。

    梁山之上所用人都是被生活所迫,無奈才落草為寇,如果有個好前程,誰願意頂著匪徒的名頭。

    而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無奈,都是因為宋朝體制影響的。

    宋朝以文為尊,官員都是讀書人,可是卻很少有能實實在在做事的官員出現。

    只因為宋朝的科舉取士已經像後來的八股取士了,選取官員多以文論,不以能取。

    所以上任的很多官吏,都沒有處理政事的能力,甚至有著很多濫竽充數之輩。

    當官發財,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時候的讀書人雖有熱血之人,但是能做上官的少有清廉如水之人,官場環境最易渲染。

    所以貪腐橫行,惡政遍地,這才逼使很多人無法過活,只能落草為寇。

    梁山上很多人都被這種文官所迫害,自然不會很尊敬文人。

    不以武尊

    梁山108人中,單純輪武,就近三分之二的人有自己拿的出手的技藝。

    上有玉麒麟,中有五虎將,八彪騎,下有八步將等等,可以說人才濟濟,關鍵是各有各的擅長,各有各的能力。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純以武藝論前後,沒有人肯就此消停,無疑給人挑戰的藉口。

    所以不可能誰厲害誰就要統領眾人,這又不是比武奪帥。

    而且梁山眾人中沒有如李元霸那樣橫行一時無人敵的人物,所以難以壓制其他人。

    這些武將讓他們領兵打仗還行,但是治理一方,哪怕是個水寨也不是他們擅長的。

    以義當先

    梁山是江湖草莽,皆以義氣為重。

    所以能夠聚攏他們的,就要是無論聲望還是義氣都能令人信服的存在。

    而這其中自然是宋江這個連外號都是很義氣的存在最讓人矚目,山東及時雨。

    而宋江雖然文不如吳用,武不如盧俊義,但是聲望和做派,卻是眾所周知的讓人佩服。

    就想他落難時,同樣的身份,武松在柴進那裡就是吃閒飯的,而宋江就能奉為上賓。

    這是當時江湖風氣帶來的。

    正是這種草莽風氣才能讓宋江以文不成武不就的身份,仍然成為梁山的大統領。

  • 7 # 綠野萍蹤01

    宋江是《水滸傳》的頭號主角,可謂文武兼備,統領梁山好漢非他莫屬。若講宋江文不及吳用,武不及眾將,恐怕失之偏頗。歷來做統帥的,尤其是戰亂時期的統帥,文韜武略是手下眾人都不可企及的。

    三國時期,一石之才被曹子建佔去八斗,天下才子共分一斗,餘下一斗被謝靈運穿越截胡,曹操恐怕一兩都分不到。論武力,別說典韋許褚兩夏侯,曹仁曹洪並五子,恐怕諸如史煥這等裨將都幹不過。然而,曹操的文韜武略誰又能與之比肩呢?因而,吳用以及梁山所有武將都不是宋江的對手,心悅誠服的聽從宋江調遣理所當然。

    這些都是套話、大話,說宋江梁山之上文韜武略第一,得從原著文字中找出依據來,看看施耐庵先生是怎麼說的。

    宋江才能高出吳用幾個層次

    濟州府觀察何濤破獲了生辰綱大案,準備去東溪村捉人。這個時候,宋江出場,施耐庵在描寫了宋江的狀貌籍貫和家庭情況後,用了一大段文字來介紹這個人物:

    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鎗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那麼,吳用是怎麼出場的呢?吳學究亮相比宋江早,是在劉唐投奔晁蓋,與雷橫在東溪村口鬥朴刀的時候。當時,吳用暗中觀察那個陌生人,看看二人鬥了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敗,便用一條銅鏈將二人隔開。施耐庵是這樣介紹吳學究的:這人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沒了,就這麼簡單。

    畢竟,一個是縣衙的押司,一個卻是小小村莊的私塾先生,怎麼能夠相比?無論從學識水平,還是為人處世,以及卓文博識,世事洞達方面,吳用萬不能及一。

    說到這裡,大概會有看官質疑了。施耐庵不是有一首贊贊吳用的詞嗎?確實,施耐庵在簡要介紹完吳用後,有一首臨江仙詞專贊吳用的學識能力,是這樣寫的: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水滸傳》的詩詞同樣是這部鉅著一個有爭議的版本問題,有觀點認為,現在通行本中,很多詩詞都是後來的文人加進去的,並非施耐庵原作。持此觀點者,以金聖嘆為甚,貫華堂本便刪掉了很多贊詩讚詞,以及不倫不類的四言八句。綠野老道贊同金聖嘆的觀點,也曾考證過這方面的疑問,寫過這方面的文章。因不涉及主題,故而略去。在此,不妨基本認同吳學究的贊詩本來就有。吳用有讚詞,宋江同樣也有一首讚詞,詞牌也是《臨江仙》:

    起自花村刀筆吏,英靈上應天星,疏財仗義更多能。事親行孝敬,待士有聲名。濟弱扶傾心慷慨,高名水月雙清。及時甘雨四方稱,山東呼保義,豪傑宋公明。

    宋江的《臨江仙》是從高層次的意境來描述一個人,層次遠比吳用的學業評語高得多。任憑吳學究如何厲害,宋江呼去保義,才能發揮作用。沒有宋江,吳用只能做個私塾先生,搞些陰謀詭計、打打無名小卒而已。

    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宋江文才秒殺吳學究

    不可否認,吳用的智謀是《水滸傳》中第一人。但是,宋江上梁山前,吳用都幹了些什麼呢?

    智取生辰綱,吳用顯示了大智慧,成功的留下破案漏洞,逼迫晁蓋上了梁山。石碣村打退何濤的追擊,梁山上滅了黃安的官軍。然後,傳假信故意脫卯,再次逼迫晁蓋下江州救人,徹底與朝廷對抗。吳用有雄才大略,絕對不會像晁蓋那樣混吃等死。然而,吳用卻不敢做寨主,因為,他就是個軍師。

    宋江上梁山後,吳用才大展才華。在宋江的戰略目標策動下,吳學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逐漸成為一個合格的戰術家。回到上面那首《臨江仙》,說吳用“胸中藏戰將,腹內有雄兵”,明顯的浮誇吹噓。宋江未上梁山,晁蓋手下只有十一個頭領,稱得上戰將的,只有林沖一人而已。嘍囉大約千餘,縱然是個個如狼似虎,陣勢也雄壯不起來。宋江來了之後,這才讓吳用有兵可調,有將可遣。吳用胸中的兵將,都是設計安放進去的。

    假如把軍師這一類才幹統統歸於“文才”,宋江秒殺吳用毋庸置疑。那麼,若講狹義上的“文”,誰又更厲害呢?不用問,還是宋江。只講一件事,宋江便再次秒殺吳用。這件事就是潯陽樓題反詩。

    所謂反詩,便是一首《西江月》詞,一首七絕詩。這兩首詩詞千真萬確是施耐庵的手筆,版權歸施老,署名歸宋江。那麼,施耐庵為何不給吳用也來一首詩詞呢?因為吳用沒有這方面的才能,鄉間教書匠,東溪村也沒見出個什麼人物,吳用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做學問上。“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胸有韜略者不一定就是飽學之士。宋江的學問也是很糟糕,但比吳用要強,至少深通聲律。

    因而,吳用很服宋江。押司哥哥想請朱仝上山,吳用便馬上出計策,盂蘭盆大會前,親自下山,派李逵斧劈小衙內。宋江惦記盧俊義,吳用立即化妝成算命先生,誆騙盧俊義上山。很多計策,都是在宋江的思想下設計出來的,而且,多半是急中生智,吳用這得多用心。因為宋江的才華比自己高,吳用對待宋江就一個字:服!

    宋江善將將

    雖然不能拿宋江比高祖,但確實如韓信所言,將領善將兵,主帥善將將。宋江的武藝到底有多高,肯定不是最重要的,正如曹操不需要打贏典韋、許褚一樣,宋江也不需要打贏梁山任何一位將領。何況,宋江的武藝還不至於那麼糟糕。

    書中說,宋江自幼愛好槍棒,是孔明孔亮的師傅。孔亮的武藝書中沒有展示,但孔明卻和呼延灼打了二十個回合才被擒下,已經很不錯了。假如換做宋江與呼延灼打一回,三十回合還是可以支撐的。《水滸傳》中還有周通、李忠、扈三娘跟呼延灼打過,前面二位也就十個回合之內就要逃命的水準,扈三娘打到十個回合以上,便被呼延灼一鞭將一丈青打回本陣。

    韓韜與秦明大戰,二十回合不敵,彭玘戰花榮,也是二十回合力怯,這兩員小驃騎與五虎將、八驃騎單挑,也就二十回合的水準,比孔明稍強一點。所以,宋江的武藝至少可以排進小彪將前五名。宋江的武藝並不低,但作為主將,哪有做先鋒衝殺的?宋江沒有與人單挑過,卻不能說他武藝很差。

    宋江善於將將,將將在於因才施策,以不同的需求滿足武將的願望,以共同的目標把武將團結在自己的麾下。比如,關勝、呼延灼、索超等朝廷武將,宋江降服他們的手段便是暫居水泊,專候朝廷招安。甚至,不惜以讓位來收服降將之心。

    有人說,這便是宋江的奸詐,這便是宋江耍權術。這就有點奇怪了。劉邦當初並不重用韓信,韓信要做假齊王,劉邦大怒。蕭何給他出主意,不管韓信提出什麼要求都答應,用人要緊。高祖於是封韓信真齊王,不過籠絡韓信而已。高祖此舉得到喝彩,宋江卻要遭到譴責。典型的雙重標準。

    而且,宋江真的兌現了諾言,在兵敗張叔夜之後,接受了朝廷招安。武松殺人太多,無奈只能落草為寇。與宋江分手的時候,武松表達了只有熬到朝廷招安的時候,才能尋找哥哥宋公明。梁山上所有的人都期待招安,宋江順應了梁山武將的總體願望,誰會不聽他的?先且不論招安是否應當,宋江將將的能力卻是十分高明的。

    宋江對待部下,非常的真誠,絕對不像有的觀點講的那樣,厚黑、陰毒。所有戰將都聽從宋江的號令,絕無二心。晁蓋剛剛去世,梁山武將第二高手林沖連夜串聯吳用、公孫勝,極力懇請宋江做寨主。宋江坐上頭把交椅後,梁山之上“盡皆歡喜,拱聽約束”。

    為將者,就是要贏得軍心,贏得軍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給予部隊以共同的目標。梁山之上人人贊同招安,擁護“替天行道”。宋江便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首倡者和堅定的執行者,以此為目標,梁山所有戰將均拱聽號令。

    宋江是梁山泊好漢“還道”導師

    洪太尉放走的妖魔,就是梁山泊108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既然是妖魔,便會興風作浪,禍亂世道。我不認為這種禍亂是起義,或者是正義的造反。稍稍留意原著,就會發現,梁山上的好漢在上梁山之前,絕大多數都是作奸犯科之人。只有少數朝廷將領是在兵敗之後,擔心朝廷追責而權且在山寨歇馬。而無論關勝、呼延灼,還是徐寧、董平、張清,也都是與宋江在龍虎山伏魔大殿被鎮壓了好幾百年的“難友”。

    既然是妖魔,而《水滸傳》的主題又是“替天行道”。那麼,這些道家放出來的妖魔就需要斬斷魔心,還於正道。誰來領這個頭,引導梁山好漢還道呢?施耐庵交代,這個人就是宋江。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回書,講的就是梁山泊妖魔“還道”的故事。“還道村”這個地名一般都被忽視,實際上就是講的妖魔還於正道這麼個事。那麼,施耐庵所謂的“道”又是什麼呢?

    《水滸傳》的故事實際上是從五代末年的趙匡胤開始講起的,宋太祖終止了五代戰亂,為廣大中原地區開闢了太平盛世。此舉,得到了當世道家高人陳摶老祖與邵雍的讚賞。這兩位牛鼻子為何讚許趙匡胤呢?因為宋太祖是天上霹靂大仙下凡。

    道家認為,宇宙間最強悍的力量是雷霆,因而在天上成立雷部,是道家最具威懾力的機構,趙匡胤就是雷部的大神。後來,俞萬春寫反水滸小說《蕩寇志》,就是以雷部三十六神將滅掉了梁山泊。俞萬春是懂水滸的,所以,以道家大仙來滅掉道家妖魔,故事邏輯一點都沒有問題。

    趙匡胤順天應人,結束戰亂,開闢太平盛世,這便是“天道”,宋太祖就是《水滸傳》中第一個替天行道之人。

    因為宋仁宗誤走了妖魔,則是道家放縱的108個替天行道的好漢。群魔亂舞肯定不行,必須有個首領。這個首領經道家最高階神選定,就是及時雨宋江。那麼,宋江會以怎樣的方式引領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呢?是不是投降招安啊?

    施耐庵很難把握這個度,所以,九天玄女在交代宋江替天行道時閃爍其詞。按講,宋徽宗失道,替天行道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幹掉這個無道亡國之君。但是,歷史事實已經擺在那兒了,宋江聚義的規模並不足以像趙匡胤那樣,替天行道,還天下以太平。因而,九天玄女既要宋江替天行道,又要他“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這便是施耐庵的矛盾之處。到底是為主還是為臣呢?

    歷史的真實是,宋江確實投降招安了。但是,絕不是續書《徵四寇》寫的那樣,搖尾乞憐的投降宋徽宗。而是因為副將被擒,宋江義氣為重,率眾投降。之後,至少參與了征伐遼國與抗擊金兵的兩次大戰役。這樣,就兌現了宋江及梁山好漢“替天行道,輔國安民”的聚義目標。

    目標明確便有跟隨者,跟隨者眾多,便是好領導。領導,就是有跟隨者的人。

    不管怎樣,宋江是道家指定的梁山妖魔還道的導師級別的人物。這絕對不是迷信,而是施耐庵的文字設計和演繹故事的需要,無論怎樣的劇情,總得有個男主角吧。

    書中的故事也確實如此,列位看官不妨仔細對照一下,梁山好漢上山之前和上山之後的表現,是不是逐漸向善變好了。這方面尤其是魯達、武松、張橫、張順等等江湖好漢,前後行為的對比特別鮮明。

    諸如此類,宋江文才梁山第一,武功雖然只能排進小彪將行列,但其文韜武略無人能及。何況,及時雨又是指定或者“空降”的一把手,梁山眾人不服他服誰?

  • 8 # 啞熊

    宋江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梁山好漢的頭把交椅,並不是說非要個人能力非常的突出或者武術多麼精湛才可以做得了的。

    這個跟他的相處之道,為人處世,用人的才華,識人的智慧,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自從梁山好漢第一個大王去世以後,接管他的位置的就是宋江。宋江之所以能夠接管這個位置,就是因為他有著領導才能。在水滸傳當中,我們都知道,宋江,他本來就是一個當官的,也就是一個當領導的料。

    這個宋江跟劉備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他同樣武不過張飛關羽,文不過諸葛亮,但是他卻能夠做得了一個大哥。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它們呢?

    第一,這跟他懂得如何去籠絡人才,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我們可以看看宋江,他懂得怎麼去鼓舞,怎麼去帶動一些人,而且他說的一些話也是非常的有煽動性的。

    第二,宋江在江湖上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及時雨的稱號,所以他做這個梁山王是名正言順。

    對於梁山之主,想必大家都會有些疑問,宋江,論才能不及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論武功不及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沖,若是論資歷,他更是排在好多英雄後邊,他是如何當上梁山之主並且讓眾多好漢賓服的呢?

    宋江之前,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是托塔天王晁蓋,因被史文恭毒箭射傷斃命,臨死前曾立下遺言“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之後呢,晁蓋的仇確實報了,但是報仇的不是宋江,而是史文恭的師兄盧俊義。按理來說,這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應該是玉麒麟盧俊義的,到頭來卻到了宋江手裡。晁蓋也應該知道宋江會招安,所以才立下這遺言,本就沒打算讓宋江領導這幫兄弟。

    種種條件都不利於宋江當頭領,那他怎麼克服的呢?

    宋江當上頭領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對於梁山有恩。宋江上山之初,晁蓋就打算要讓位的。晁蓋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晁蓋、吳用等七人在黃泥崗劫取了生辰綱,後來東窗事發,濟州府安排秘密抓捕他們。宋江當時在鄆城縣做押司,等到訊息後立即前往東溪村給晁蓋等人通風報信。晁蓋等人得以逃脫,並在水泊梁山站穩腳跟。正是有宋江的搭救,才有了梁山的大繁榮,因此晁蓋有心讓宋江做首領,又怕他將來會招安。總之,宋江於梁山有恩,眾人有目共睹。

    第二,宋江名聲在外。說道孝義黑三郎宋江,眾好漢低頭便叫哥哥,忠義受到大眾的認可,推薦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當頭領也是在合適不過了。正因為如此,宋江受到梁山好漢的擁戴,眾人一起推薦宋江,所以這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位子算是定下來了。

    由此看來,宋江雖然文武都不出眾,但是為人仗義,受到眾人擁戴,於梁山有恩,當首領再合適不過。

    人心。

    宋江的文才不如吳用,公孫勝,武力卻抵不過林沖,盧俊義這樣的大將,但是宋江擁有一樣最重要的,那就是人心,宋江為人仗義,有善心,所有眾兄弟都尊敬他,擁戴他,所以他勝任梁山之主。

    其實梁山泊的開山元老都是宋江救得,在吳用,晁天王,公孫勝等人在竊取生辰綱東窗事發後,是宋江偷偷的跑到晁天王哪裡告知,讓他們有機會逃脫。

    逃脫後,他們到了梁山,才有後來的梁山泊的景象,宋江算是梁山泊的開業恩人。

    宋江的名聲在書裡和電視劇裡那是聞名天下,有那個人不知及時雨宋江和黑三郎宋江,在梁山泊的眾兄弟大部分都是投靠宋江而來的。

    雖然宋江的文武都不如別人,但是一個好的首領需要的是有正確的領導能力,和眾人擁戴的心就足夠。宋江做上梁山之主是眾兄弟擁戴的結果,也是眾兄弟給自己的一個選擇。

  • 9 # 大後天有大風

    這問題問的。

    曹孟德打得過典韋還是比司馬懿聰明?

    劉邦這貨項羽都不稀的殺他。

    藍玉的皮是被誰扒了?

    你該不會以為必須最厲害的或者最聰明的才能做老大吧?

    有時間多看點書,政治 這學科瞭解一下?

  • 10 # 大志讀書

    宋江能統領梁山,靠的是情商,靠的是為人處世,精通吏道,他的此項本領,梁山無人能敵,按照當時梁山的情形,他做頭領最適合。

    【上位大勢所趨】

    梁山好漢大鬧江州劫法場後,宋江上了梁山,坐了梁山第二把交椅,僅次於晁蓋。晁保正是的格局不大,看透朝廷黑暗,只想過著山上的逍遙日子。而宋江不同,宋江想光宗耀祖,建功立業。 但宋江知道,實現夢想要有權,所以上了梁山後,每逢戰爭,都是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出戰,晁蓋想去,宋江都是用一句“哥哥乃梁山之主,豈可輕動”給勸回去。晁蓋過於率真,沒有多想,於是宋江不斷帶領著梁山好漢下山,不斷打勝仗,其威望越來越高,到後來梁山大部分好漢都更支援宋江,忘卻了晁蓋存在。等到晁蓋想重樹自己威信時,已經晚了。

    自始至終,宋江都沒想做匪一生,所以他極力想要帶領著一眾好漢投靠朝廷,有個新的出路。早期的梁山好漢裡,大多數是恨朝廷的,這些人不會支援招安,所以他大力爭取官場上的好漢上梁山,呼延灼、關勝、張清等人,都是在朝廷有一定地位,做到了一定的官職的。他們心裡不想上梁山,聽了宋江的招安計劃,他們才上了梁山,成了梁山的中堅力量。有了這些人的支援,宋江上位理所應當,大勢所趨,原來不想招安的人佔的比重越來越小,自然沒有話語權。

    【吏道純熟,人脈廣】

    且看水滸傳對其的評語: “其原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宋江的高明在於他對官場的熟悉,對人情冷暖的細緻把握,“及時雨”是綽號,更是他寬廣胸懷、辦事聰明的體現,無論其最終目的如何,試問誰能有這等心胸、這等錢財?無人能及也!

    【能辦事、能交人、小弟多】

    黑三郎一無長相,二無武功,最終還是做了梁山頭領,跟其會辦事、能交朋友是分不開的。概括起來就是:會辦事、能交人、小弟多。 宋江處世老到,會辦事,在武松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柴進養武松一年,不及宋江交武松幾日,高下立判。 其實兩人皆為囚犯。宋江來柴進莊上之前,武松在莊上是屬於混子系列,不太受人待見。宋江一見武松,心中甚喜,傾心相交,高規格對待,陪吃陪喝,一下子俘虜武松的心,結為八拜兄弟,日後為其立下汗馬功勞。 李逵更不用說了,好賭,兄弟義氣。宋江一出手,李逵便心甘情願做了小弟,日後死心塌地,一生追隨至死。

    《水滸傳》寫的好,人物刻畫的妙。但細品就是一部古代官場小說,是一部綠林官場現形記。宋江是絕對的主角,他以其無敵的官場之道縱橫整部書,無論是晁蓋、盧俊義還是其他人,都不是其對手,他的厚黑、為人無人能敵,這也是其做頭領的根本。總結一下為什麼頭領是宋江:會做人,會辦事,有小弟,你能不服氣?你要是不服氣,李逵可要拿斧子砍你了。

  • 11 # 壹壹之間

    這是作者施耐庵刻意安排的角色。

    水滸傳第一回如斯說,洪太尉奉宋仁宗之命,去江西信州龍虎山祈禳瘟疫。誤拆石龜,將洞玄真人鎮壓著的108位妖魔放出。即是三十六顆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就是水滸傳中的108位將領。梁山好漢起義則是北宋未朝宋微宗年間的事情。

    宋江、宋公明,號稱及時雨。為人仗義、揮金如土、聞名江湖。凡是朋友有什麼難事,宋江總是盡力相助。自從二千餘年中國成為統一封建國家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基本以儒家思想禮冶中國?禮、義、廉、恥四德,【義】排列第二位,由此可見【義】在古代中國上下民眾心中的地位。古代的老百姓厚重淳樸,現代則有現代的行為準則。此一時、彼一時。宋江如此義氣,天下無雙。這已經為宋江作為梁山眾好漢的領袖地位鋪墊了基礎。

    重要的是宋押司具有優秀的組織才能,這是作為統領所必需的能力。既有義氣、又有能力。宋江與晁蓋、盧俊義的周旋就能夠看出宋江的智慧。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作為宋江忠實的粉絲,甘願為其赴湯蹈火。足見宋江為人處事的手段。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特別說明了宋江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本!他在還道村遇到了九天玄女,得到了三卷天書。這使得宋江領袖的地位更加鞏固。所謂的“君權神授”?

    吳用足智多謀,但是終歸只能起到出謀畫策的作用。猶如元未明初的劉伯溫,作為軍師為朱元璋獻計獻策。至於梁山眾好漢中許多將領武藝高超,衝鋒陷陣、拔寨拔城是眾將領的拿手好戲。但是從眾將領中選擇一名將領統率梁山眾好漢,這些好漢沒有一位不具有宋江的素質和能力。比如林沖、楊志、魯知深等。獨當一面這些將領是能夠完成任務,如果統率全域性則不是他們能夠勝任的。

    宋江、宋公明作為梁山眾好漢的統領,畢竟是位草莽英雄。不能位於廟堂之列。但是,能夠位列廟堂又是如何呢。如果能夠做到“內心安祥”。那麼樸居草屋就是廟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善孝當先。說說父母對你的愛或你對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