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情侃歷史

    說起古代皇帝,人們就自然會想起偉大毛主席的作品沁園春 雪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唐高宋祖,秦皇漢武,都曾是我國古代曾叱吒一方的帝王,他們個個功績卓越,戰功顯赫,直至上千年後的今天依舊都是中國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古國,有無數的悠久神話傳說,有卷帙浩繁的史書典籍,有承載歷史的青銅禮器,有更迭變化的朝代,有無數恢宏浩大的歷史遺蹟,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的能人將相,他們有的名垂千古,有的遺臭萬年,但更多的還是湮滅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今天風情就給大家介紹一位皇帝,這位皇帝相對比同一時代的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榮功績都猶有過之,風情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此人不死,柴榮敢不敢南下爭雄不說,我更可以大膽推論,如果此人生逢其時的話,或許中原早已被他統一!而他就是五代十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沒錯他的兩位後代就是南唐中主李璟和千古詞帝李煜)

    李晟

    李昪出生於公元889年1月7日徐州彭城,其父親在戰亂中失蹤,因為李昪其本人小時長得極其漂亮,一雙大眼睛水汪汪,亮晶晶,楊行密非常喜愛,便將其帶回宮中收為養子,但楊行密這樣一搞,他的兒子們就都不樂意了,本來皇位就一個,現在又來一個分家產的,這還了得?於是在他的親生兒子攻擊下,楊行密嫌煩,便將李晟轟出朝廷,賜給大將徐溫作為養子,改名為徐知誥。

    後面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楊行密病死,徐溫覺得機會來了,便篡權自立為帝。又到後來,徐溫也死了,徐知誥也覺得機會來了,和他養父徐溫一樣,篡位自立為帝,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並向外聲稱,自己並非普通人,而是天可汗李世民吳王李恪十世孫,改回李姓,自稱李昪,至此開啟了李昪傳奇的帝王生涯!

    李晟的仁義

    大家看了上文,應該知道李昪論原則上也是一位亂臣賊子,然而難得可貴的是,在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的時代,李昪的這場政變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沒有流血的政變,李昪為了報答兩位養父的恩情,對於楊行密和徐溫的子孫,均給予了豐厚的待遇,即使是當時鼓搗著把李昪轟出朝廷的那幾位子孫,李昪也沒有難為他們,這些人全部都頤養天年,善始善終了。(對於君主這種眥睚必報的生物,李昪可真所謂仁義之君)

    李昪的為政措施

    李昪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興利除弊,變革舊法,減少賦稅,在位期間,南唐興旺發達,百姓也很富裕,人民都喜笑顏開,直至李昪去世,南唐國庫一共存了近700萬的緡!(讀者可能不知道這些錢有多多,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直至太祖駕崩,宋朝的國庫也不到500萬緡),但即便如此,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李昪依舊沒有以自己的功績作為驕傲沾沾自喜,他依舊小心謹慎,李晟在位期間,大臣們都勸他早點南征北戰,先把周邊小國法辦了,然後直接問鼎中原,統一中國,對於如此多的勸諫,據史書記載,李昪唯一的反應,只是微微一笑,不再多言,只是默默的繼續存錢!

    李昪的雄才大略

    看完上文,讀者可能會認為這皇帝有什麼英明的嗎?不就是一個膽小怕事,只知道存錢的懦弱君主罷了,有什麼值得稱讚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八月,李昪突然背上生瘡,他自知大限將至。於是,他趕緊找來了兒子李璟,詔令他為下一代皇帝,並說出了那個他隱藏了十幾年的“最終秘密”。 藉著迴光返照的最後時刻,李昪諄諄地告誡兒子道:“天下諸侯,均以北方的中原王朝為死敵,不管他們誰勝誰敗,結局都是勝者南下統一天下。因此,不要把南方小國當成心腹大患,反而要跟他們保持睦鄰友好的關係。這樣的話,等咱們北伐中原的時候,這些小國才不會抄咱們後路,給咱們添亂;反之,如果等中原王朝南下討伐的時候,根據唇亡齒寒的道理,這些小國也也必然會跟咱們聯合,共同抵禦北方的強敵。” “除此之外,你一定要記住,自古北上討伐中原者,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所以,我們一定要厚積薄發,不要輕舉妄動。等到北方出現了機會,一定要全力北上、入問鼎中原。到了那個時候,南方小國就會不戰而勝、望風而降,我們自然會成就千古霸業……” 這些話比較長,但是歸納起來就一句:不許對鄰國用兵,待中原有變,立刻爭天下! 最後,掙扎中的李昪,李昪說出了自己最後的遺願:“兒子,把你的手給我!” 對於這條莫名其妙的說詞,李璟不知所云,他只能照辦。結果呢,李昪照著他的手就是一口,直咬得李璟手指血肉模糊,留下了一個巨大傷疤為止。 至此,李昪終於留下了最後一句遺言:“他日北方當有事,勿忘吾言!!!”說完,這位在五代十國皇帝“排行榜”中,文治武功遠遠超過朱溫、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甚至是柴榮的皇帝,終於不甘心地閉上了雙眼,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55歲。 一代雄主,就此隕落!

    南唐的結局

    中國古代皇帝有興致頑詩玩詞的有很多,有天賦的也不在少數,而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繼任者李煜兩個可謂是中國古代史的一朵奇葩,這兩位皇帝在藝術上的造詣無人能敵,李煜更是被稱為千古詞帝!李璟一上臺,就把他爸的遺言丟在一邊去,天天忙著南征北戰,僅僅吞滅了兩個小國,他的威望和勢力就達到了頂點,但由於暴力滅國,吞併的土地頻頻造反,南唐一直派兵平叛,平完繼續造反,陷入了死的迴圈,南唐也因此深陷泥潭。

    而在李昪過世僅僅4年,李昪一生沒有等到的機會,它來了!

    會同九年(公元947年)十二月十六日,遼太宗率兵攻入後晉,至此後晉滅亡,因為中原人民的奮力反抗,遼太宗只能率軍北反,最後病死在路上。至此中原無主!而我們的劉知遠僅僅因為路近,快馬加鞭的第一個跑到了開封城,就這樣簡單的就建立了後漢王朝!

    至此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李昪還健在,你告訴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李昪會白白錯過它嗎?以南唐的國力,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小的國家敢和李昪叫板,以李昪的雄才大略,統一天下怕只是時間的問題了!然而歷史也就是這樣的荒誕不經,歷史也沒有這些如果,他的後兩位帝王,僅僅只是貪圖享樂,想要保住自己的一畝三方地,天天玩自己的詩詞藝術即可,最終於公元975年被宋軍攻佔都城金陵,南唐後主李煜投降,南唐滅亡,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用一生打下的基業,被無能的後代徹底斷送。

    結語

    陸游也曾評價李昪:

    帝生長兵間,知民厭亂。在位七年,兵不妄動,境內賴以休息。性節儉,常躡蒲履,用鐵盆盎。暑月,寢殿施青葛帷,左右宮婢裁數人,服飾樸陋。建國始,即金陵怡所為宮,惟加鴟尾,設闌檻而已,終不改作。仁厚恭儉,務在養民,有古賢主之風焉。

    縱觀李昪的一生,或許沒有四處征戰之功,但他卻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矜矜業業,為民為國,深謀遠慮,在他統治下的南唐,幅員35個州,總人口約500萬,其繁華富庶程度,為後周數倍!從某種意義上,南唐才是中國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可最終敗於自己的病患,敗於時勢,人們常說英雄造時勢,可我卻想說實則應該是時勢造英雄,生不逢時的李昪便是最好的解答,死後的他更是因為種種政治原因,其知名度遠遠不及他的後代,更甚至大多數的人都未曾聽聞過這位偉大的帝王,但是他的功績,他的仁政,我希望大家可以知道,僅此而已罷了。

    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給您帶來幫助!

  • 2 # 有歷史

    1.北周太祖宇文泰。此人雖是鮮卑人,卻一力推動北朝民族漢化,繼承了魏孝文帝漢化的節奏。他開創的府兵制、六官制是非常有獨創性的制度成果。北周這個國家開啟了周隋唐三代帝國的基本盤。受限於北周較低的知名度,宇文泰的名聲一直被有意無意的忽略。

    2.唐憲宗。唐朝自安史之亂後,肅代德順幾代皇帝都深受藩鎮之亂的困擾,唐憲宗即位後,大力推行政治改革,整軍經武,政治非常清明,國力大有起色。唐憲宗在位期間大力對藩鎮進行武力征討,淮西鎮被徹底武力削平,著名的雪夜襲蔡州即是憲宗在位時的精彩之戰。河北魏博、平盧、成德三鎮,魏博鎮誠心歸服,平盧被武力削平,困擾唐朝百餘年的河北藩鎮問題得到極大緩解。雖然憲宗死後河北三鎮再度叛亂,但憲宗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屬不易。著名的大文學家韓愈、白居易等對唐憲宗非常崇拜,認為元和之政(憲宗的年號是元和)恢復了貞觀之治的舊觀。

    今天暫時說這兩個。

  • 3 # 半世晨曉的唯美

    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皇帝,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當然了,除了他們之外,著名的皇帝也有很多,而接下來要說的這幾位皇帝,他們功績不亞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卻被人低估,提起他們的名號,少有人知。

    1.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是漢朝的第十位皇帝,是漢武帝的曾孫,是太子劉據的孫子。他是一個有著傳奇經歷的皇帝,從出生不久,就發生巫蠱之亂,全家被誅殺,還在襁褓裡的他幸得廷尉監邴吉所救,才被養育在監牢中。在牢獄中長至五歲,才被赦免出獄,之後長於民間。

    十七歲的劉詢做了皇帝之後,深知百姓疾苦,於是減輕人民負擔,重視吏治,勵精圖治。與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不同,他在位期間反對專任儒術,堅持以霸道、王道並施,進行雜治,也因為這一點而得罪了不少儒臣。在軍事上,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率眾入長安稱臣;平定西羌,設定金城安置降羌;設立西域都護,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

    漢宣帝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達到最盛之時,史稱“孝宣中興”。也正是由於他統治時期的強盛,才有了後來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擁有正式廟號的四位皇帝。

    漢宣帝功勳卓著,但是由於他得罪了當時的儒臣,導致了對他的功績也會有所淡化,再加上在他之前有漢武帝的盛世,以至於他的很多功績都會被認為是在漢武帝的影響之下所立,並且在他後面緊接著就又開始衰落,這也對他的名氣有所影響。

    2.隋文帝楊堅

    同樣是結束了亂世的大一統王朝,隋朝和秦朝的命運相似,都是歷經兩代而亡。正是由於存在時間短,隋朝的存在感也不高,尤其是開國皇帝楊堅,名氣更低。楊堅受禪登基以後,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

    政治方面,他還開創三省六部制分科取士的方法,是科舉制的前身。之後他又平定動亂,統一南北,有效的處理了當時的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

    雖然他在我國的眾多皇帝中名氣不高,但是在西方,楊堅卻被譽為“中國的千古一帝”,是眾多皇帝中知名度僅次於秦始皇的人。

    3.唐高宗李治

    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第三子,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同母兄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之後,李治被立為太子,接著在李世民之後繼位稱帝。

    李治做了皇帝以後,重用舊臣,勤於政事,君臣上下蕭規曹隨,按照太宗時期的法令執行,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史稱"永徽之治"。後來在廢立皇后的事情上堅持自己的主張,獨斷朝綱。

    李治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使唐朝版圖達到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都是大唐邊境,並且維持了三十二年。但是由於他前有太宗貞觀之治,後又有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因此他的光輝被兩者遮蓋,知名度也變得非常低。

    4.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在為幾十年,期間讓百姓休養生息,對下屬寬厚以待,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他知人善用,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包拯、歐陽修、范仲淹等都是出自這個時期。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軍事方面,他使國家數四十二年不言兵,深受百姓愛戴。

    宋仁宗死後,朝野上下哀嚎痛哭,據《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宋仁宗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當時的遼國君主耶律洪基知道後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還說要給宋仁宗建一個衣冠冢,以寄託哀思。此後的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乾隆也說“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可見宋仁宗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但是他的知名度同樣也是很低。

  • 4 # 榮耀歷史

    2000多年封建史,400多位皇帝,想要做一個英明的皇帝,其實很簡單,宗旨就是不折騰。當然歷史上有很多愛折騰的皇帝,比如說漢武帝、唐太宗愛折騰,動不動就發動戰爭,但是有能力,所以也能成就一世英名,有的皇帝比如說隋煬帝,也愛折騰,但是能力不足,把江山搞丟了。

    歷史上有這麼一批皇帝,不愛折騰但是還有能力,他們就是低調的明君!

    1、漢宣帝劉洵

    西漢的光彩都被漢武帝一個人奪去了,但是真正讓西漢達到巔峰的是他的曾孫——漢宣帝劉洵。

    在兩漢時期,只有功勞非常大的皇帝才有廟號,西漢時期共有4位皇帝獲得廟號,分別是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恆,漢世宗劉徹以及漢中宗劉洵。

    劉洵的執政政策與漢武帝截然不同,他對內採取的是與民休息,重用賢臣,國力達到漢朝巔峰;對外則是以夷制夷,聯合西域諸國討伐匈奴,最後徹底將匈奴打服,導致匈奴內部分裂,南匈奴率部歸降漢朝。在版圖拓展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平定西羌設立西域都護府,將西域諸國納入中國版圖。

    用幾個詞形容:國泰民安,四夷賓服。

    2、漢明帝劉莊

    東漢不僅僅只有漢光武帝一位明君,他兒子漢明帝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賢君。

    這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皇帝,他十歲就能熟讀《春秋》、《尚書》等儒家經典,所以繼位之後提倡儒學,施行仁政,同時又重視法治,雙管齊下,GDP大漲,民眾的幸福指數蹭蹭上漲。

    內部治理好了就要著手外部事物,因為西漢末期動亂,西域已經紛紛獨立,漢明帝派遣大神班超出使西域,重新設定西域都護府,西域再次回到中國版圖。對於世敵匈奴他也沒放過,聯合歸附的南匈奴一起痛打北匈奴,將北匈奴趕出西域,離漢朝邊境遠遠的。

    另外他做了一個佛陀夢,於是佛教開始進入中國,也算是一項歷史功績吧。

    3、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因為處於南北朝時期,所以存在感相對較低,那麼北周明君周武帝就更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但是沒有北周以及周武帝,就沒有後來的隋朝,也就沒有後來的大一統局面。

    宇文邕繼位的時候權臣宇文護當政,前面已經有兩任皇帝被宇文護殺了,所以年紀輕輕的宇文邕暗中隱忍了12年,最終剷除宇文護,獨掌大權,這一點後康熙是不是很相似?

    當時中國北方是北周和北齊對峙,但是因為北周出了個宇文邕,國力瞬間超過北齊,妥妥地將北齊滅掉,統一了中國北方,這才有後來隋朝以北方為基地,渡過長江統一中國。

    可惜的是他只活了36歲,要不然哪有楊堅、李世民等人的事情,整個天下都姓宇文!

    4、唐宣宗李忱

    如果將唐朝皇帝分為10分,李世民一個人佔5分,李隆基和李淵各佔2分,李忱佔1分,其他皇帝都是負分!

    此時的唐朝已經是處於下坡路,但是李忱硬生生地踩了剎車,讓世人看到了希望,所以親切地稱他為“小太宗”。

    想要國家大治,朝堂必須保證清明。李忱繼位之後便終結了持續40年的“牛李黨爭”,讓朝堂恢復正常運作,任用賢能為相,從諫如流,整個唐朝出現了貞觀氣象。

    另外在對外軍事上,李忱也有幾分李世民的影子,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一系列成功讓國民揚眉吐氣,以致於後來唐朝滅亡時,國民還在思念李忱!

    5、明孝宗朱佑樘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這是明朝內閣首輔朱國楨對明孝宗的評價,雖然有吹捧之嫌,但是也足夠說明明孝宗的歷史地位。

    明孝宗承自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深時期因為寵信萬貴妃,導致後宮干政,宦官干政,整個朝堂昏暗無比。明孝宗繼位後,理所當然地撥雲見日,任用賢臣,從諫如流是好皇帝的標配!

    不過他還有一項所有明君都沒有的記錄——一生只愛一個女人!

    偌大的紫禁城的三宮六院空空如也,因為明孝宗一生只有一個女人,那就是他心愛的張皇后,甚至連個宮女他都沒有寵信過,試問還有誰能做到這一點!

    以上稍微列舉了明君當中名氣稍微差點的5位,其實還有很多。

  • 5 # 香茗史館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國歷史上數百位皇帝中,為我們所熟知的無非十幾二十位,其實際上,在那些我們比較陌生的帝王中,不乏一些能力出眾、勤勉執政,且極有作為的帝王。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他們不為人所知罷了。簡單介紹其中五位。

    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在劉賀被廢之後,霍光等大臣擁立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劉詢為帝。由於劉詢曾流落民間,因而對百姓疾苦和朝廷吏治極為了解,這對他親政之後採取的施政影響極大。

    霍光去世之後,劉詢以雷霆之勢剿滅霍氏集團,將權力重新收歸皇帝。而在其親政之後,他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例如著名的麒麟閣十一功臣。由於他極為了解民間疾苦,於是劉詢繼位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對外更是聯合烏孫大破匈奴,致使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同時平定西羌,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可以說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縣君,他在位期間,西漢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西漢在其治理下達到鼎盛,史稱“孝宣中興”。

    漢和帝劉肇

    漢和帝劉肇是東漢第四位皇帝,漢章帝去世之後,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之後,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之後勵精圖治,使得東漢國力達到鼎盛。

    執政方面,劉肇極為重視官員的選拔,先後四次下詔納賢,注重寬法治國,體恤百姓,多次詔令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認真思考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軍事方面,則多次對外出擊,大破匈奴和西域諸國,北匈奴正是在這期間被擊潰,而班超也正是在此期間威震西域。

    劉肇應該算是東漢皇帝中,僅次於光武帝劉秀的有為皇帝,其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

    晉明帝司馬紹

    晉明帝司馬紹是東晉第二位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其繼位之後,憑藉弱勢之中央,成功制衡權臣世家,推動南方社會安定發展,為東晉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司馬紹司馬紹聰明敏捷,在位期間,兵亂連年,饑荒不斷,死於饑荒戰亂瘟疫者,超過人口之半,國家空虛社會凋敝十分嚴重,國事極端艱難。又值王敦挾兵威而震懾人主,將欲竊奪神器,司馬紹則以弱制強、潛心謀劃,最終成功將其清除。

    司馬紹還對荊、湘等四州將領進行了調整,分散了長江上游地方勢力,一定程度加強了中央權威而削弱了地方勢力,使社會呈現向安定發展的趨勢。雖在位時間短暫,但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卻非常深遠,可以說是東晉皇帝之中少有的賢能之主。

    齊孝昭帝高演

    齊孝昭帝高演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三位皇帝,神武帝高歡的第六子,其兄高洋去世後拜為太傅,之後發動政變廢除高殷,自立為帝。在被稱為“禽獸王朝”的北齊,高演可以說是一個“另類”。

    高演在位期間,立即大刀闊斧,整頓政治秩序,極為重視瞭解民情、反思自身,甚至特意任命一些大臣可以徑直進入寢宮上書諫言。高演堪稱文治武功兼盛,注意民生問題,釋放奴隸,大力屯田,廣設糧倉,有效解決北齊糧食危機,同時依法量刑,大力宣傳漢文化。並親征北討庫莫奚,北出長城,卻敵千里。

    可惜的是,高演在位僅有兩年,北齊在短暫強盛之後便又邁向了下坡路。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子。明憲宗幼年生活極為悲慘,當時萬貴妃獨寵後宮,明憲宗出生後不僅沒有享受到皇子的待遇,反而擔驚受怕的生活在後宮,而其繼位之後,面臨的又是個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但朱佑樘卻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中興。

    明孝宗繼位之後,針對明憲宗以來的各種弊政進行了深徹改革,先後將包括內閣首輔萬安在內的上千名官員下獄、罷免、流放,從而選賢任能,大力提拔劉健、李東陽、謝遷、王恕、劉大夏等賢良之才,改革官吏考核制度,使得朝政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

    或許是源於幼年的經歷,明孝宗朱佑樘不僅勤於政事、政績斐然,而且待人極為寬厚,不論是弘治十三年(1500年)編制的《問刑條例》,還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編成的《大明會典》,均對《大明律》中很多殘暴的法令予以了刪除,實行寬法治國。此外,朱佑樘極為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經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對於地方官員奏報的因災免賦請求,他無一例外的予以同意,甚至不僅免徵錢糧,還發放給貧民麥種、牛種。同時,他又禁止宗室、勳戚侵奪民利,對於服勞役的百姓則經常犒勞慰問。

    更為難得的是,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僅有一個妻子的皇帝。明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學者朱國楨曾評價,“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明朝人甚至將其評為“千古一帝”。

  • 6 # 參見赫本大人

    一說起這個問題,那就不得不說一名漢朝的皇帝了。

    一說起漢朝的皇帝,大家可能立馬會想到,漢高祖劉邦,文帝,景帝,武帝等等,但是我今天要說的這位,並不是他們,而是漢宣帝。

    漢宣帝的童年是十分不幸的,他剛出生時,就遇到了千古留名的巫蠱之禍,晚年的漢武帝延續了他後期的昏庸,啟用寵臣江充一手操辦這件事,於是當時的皇宮人員都遭到了打擊,包括當時的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自殺。而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劉據之孫劉詢因為太過年幼,逃過一難,被關押在監獄之中。

    劉詢在關押在監獄後,並沒有一帆風順,而是禍不單行,漢武帝聽說監獄有天子之氣,於是就下令殺掉監獄裡面的所有人,於是派使者來,不料當時的監獄長邴吉一口回絕,打死不開門,阻止了這次慘案的發生,而劉詢也得以死裡逃生。

    登基為帝

    漢昭帝死後,並沒有留下兒子,於是當時的權臣霍光等人擁立昌邑王劉賀作為皇帝。但是劉賀的表現卻是

    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

    至於說到底劉賀是不是這樣,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劉賀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等人趕下臺了。朝廷不能一日無主啊,於是,還是邴吉站了出來,他極力推舉還在鄉下的劉詢做皇帝,各個大臣一看,其他也沒啥人適合,於是就讓劉詢登基了。

    隱忍蓄勢

    劉詢登基後,並沒有急功近利,想一口氣吃個大胖子,而是忍氣吞聲,默默的發育。

    當時的昌邑王被廢,一直到劉詢登基,可以說是權臣霍光一手操辦的,霍光在當時的權利達到了頂峰。在劉詢登基後,霍光想試一試新皇帝是否對自己有利,於是,在第一天上朝的時候,霍光就藉口自己年事已老,請求告老還鄉。但是,劉詢看出了霍光的意思,當即回絕了。還對臣下說,大家有什麼事直接向霍光彙報,霍光很有能力,大家也要多多請教他。於是霍光很滿意,也就對這個新皇帝放下了戒心。

    或是劉詢腦子一發熱,認為霍光真的想退隱了,那他恐怕就是昌邑王第二了吧。

    為武帝立廟

    即位兩年的劉詢向臣下發了詔書,說是要為自己的太爺爺漢武帝立廟,當時的大臣好多都贊成了,但是有兩個卻站出來反對,於是。劉詢當機立斷,把這兩個人關在了監獄。於是,立廟得以順利進行。

    這件事情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其中包含的意義卻非同尋常。

    當時的霍光還在任上,劉詢還得和霍光明爭暗鬥,為武帝立廟。不僅向國人宣示著,自己是漢武帝真正的傳人,而且也在向霍光傳達著,我現在不再是庶出什麼的了。而是正統的皇帝傳人,你和我作對,就是和當今的朝廷作對。而關押那兩個反對的人,也是給當時所有的人樹立了下馬威,皇帝的權威不可侵犯。

    平定叛亂

    霍光死後,漢宣帝認為收回權力的時間已到,於是重用當時的御史大夫魏相和自己的恩人邴吉。而霍光的族人看到漢宣帝一點點收回了自己的權利,就擔心自己既有的利益受損,於是起兵叛亂。

    不料,當時的漢宣帝早已嚴陣以待,大規模的鎮壓了霍氏集團的反叛。並且廢除了霍光的女兒皇后。於是,霍氏集團十幾年的統治地位遭到了漢宣帝的瓦解。漢宣帝確定了他對這個國家的絕對統治。

    大展鴻圖

    漢宣帝在確定了自己對國家的絕對領導後,便開始了自己傑出的皇帝之任。

    一、整頓吏治

    “久任”這項措施從中央官員擴充套件到地方高階官員。那些責任重要官員的選拔更是嚴格,官員提拔後,漢宣帝直接親自把關。至於在任上能力出眾的人,或者得到升遷,那些沒有升遷的官員,則是增加他們的俸祿,有的地方官員直接和中央的大官工資一樣高。

    二、整治貪腐

    對於那些貪汙的官員,漢宣帝也是毫不留情。

    當時的大司農田延年,在推舉漢宣帝時很有功勞。並且在漢宣帝繼位後有較大的作為,得到了漢宣帝的提拔,但是他在修建皇陵的時候貪汙了三千萬。於是漢宣帝將他押入大牢,最後逼迫田延年畏罪自殺。

    三、設定西域都護府

    想必西域都護府大家都很熟悉,沒錯,他就是漢宣帝設立的。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不僅是漢宣帝任上的優秀事件,而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事件。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古代朝廷中央對西域的管理得到了穩定。那些西域的大大小小的國家盡數都歸於大漢朝的管轄之中。這樣的成就,就是漢武帝,也是終其一生也沒能辦到的。

    漢宣帝在他的任上,做了許許多多英明的決策,這些決策,無一不影響著漢朝甚至以後人們的生活以及思想,所以歷史上有“漢宣中興”這樣的說法,而漢朝劉向則更是評價漢宣帝:

    聰明遠見,制持萬機,在文帝之上。

    所以,漢宣帝這個英明能幹的皇帝名聲卻低於其他皇帝卻是十分遺憾的啊。

  • 7 # 歷史達人

    漢宣帝劉詢是在劉賀被廢之後,有霍光等重臣推舉坐上皇帝寶座的。

    因為劉詢早年身處市井之中,對民間疾苦深有感觸,在其親政的政治生涯中,影響頗大。

    漢宣帝劉詢登基為帝的初期,由權臣霍光把持朝政。漢宣帝劉詢只能隱忍,以待時機。

    在霍光去世後,漢宣帝劉詢終於尋到良機,大臣的扶持下,以霹靂雷霆的手段,收回權力歸皇帝一人掌握。對待農民輕徭役,減稅賦,對待吏治更是剔除不良,選擇賢良之臣擔任,以雜霸道與王道治理國家,使漢朝的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力蒸蒸日上。

    對外戰爭中,漢宣帝劉詢制定拉攏烏孫,進攻匈奴的方針,在漢宣帝劉詢的支援下得以實現,使匈奴遭受重創,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降漢朝,解除北部匈奴的威脅,同時揮軍平定西羌,納整個西域入漢朝版圖。

    漢宣帝劉詢在位期間,漢朝做到國強民富,經濟繁榮,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

  • 8 # 落枔

    明孝宗朱佑樘

    為什麼說他英明呢,他從明憲宗手裡接過來得大明,已經走下坡路了,國力大不如前。

    明孝宗一上位,就將朝中的奸佞肅清,任用賢良正直的大臣主政。

    明史紀事本末:妖人李孜省伏誅,妖僧繼曉發原籍為民,太常卿道士趙玉芝、鄧常恩謫戍邊,番僧國師領佔竹等悉革職。斥佞豎梁芳、陳喜等往孝陵司香。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盡。繼曉尋伏誅。

    由於小的時候明憲宗的寵妃萬氏嫉妒其他生子的妃子,想方設法都要扼殺在搖籃裡,孝宗從小就沒出過門,一直躲躲藏藏,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虛弱。

    《明史. 本紀第十五 》“時萬貴妃專寵,宮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後,憲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宮中。十一年,敕禮部命名,大學士商輅等因以建儲請。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歲,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為皇太子。”

    但是孝宗自繼位後,勤於政事,每天的早朝必到,而且重新開設了午朝,讓大臣們有跟多的世間可以和皇帝共同處理繁雜政事,也對朝廷所發生的事情瞭如指掌。

    孝宗還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其作用是在早朝與午朝之餘的時間,與內閣共同切磋治國之道,商議政事。

    孝宗待人寬厚,為人節儉。一生只有一位皇后,這在歷史上也是少有。

    孝宗因為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慢慢的相信起封建迷信了,這讓一些奸佞小人有機可乘,每天變著法的遍一些故事,搞一些沒用的丹藥糊弄孝宗,導致孝宗沉迷其中,大權慢慢旁落。

    太監李廣就是其中之一,深受孝宗寵信。後來畏罪自殺了,孝宗還以為這人家裡有天書,派人去抄家,最後天書沒找到,李廣貪汙的罪證和金銀倒是找到了一大堆。

    孝宗知道這個訊息後,幡然悔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這個事也讓孝宗重新回到了勵精圖治的時候,更加的勤政。

    吃錯就改就是好皇帝,就怕明知是錯還一意孤行。

    孝宗時期,體恤和善待百姓,從不加增各種賦稅,還相應的減輕百姓的賦稅。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業,重視水利,消除了水患。

    明朝經歷了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四朝三帝后,國力大幅度下降,但是孝宗在位時將明朝國力又提升了回去,雖然沒有洪武,永樂時期高,也是著實不易了。

    《明史.本紀第十五》“曰贊曰: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樣子,想未來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