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說不上多興趣,但既然以此謀生,該有的證是必須考的。一直心裡篤定的是學好2個東西,會計和英語。其實到現在,英語幾乎沒用的上的地方,但還是有一種莫名的小喜歡,想學好英語,即使不考級,但也是隨便學一點,沒有很認真,跟工作無關。此外,對繪畫、寫作也喜歡,會畫點小畫,寫點小文章。但都不出色。一直以來,做事都沒什麼堅持,斷斷續續,懶惰的時候徹底丟一邊,感興趣了又徹底玩一會兒。時常發作。有時候還對語言感興趣,但根本不會那麼堅持努力去學,對生物、舞蹈、游泳,也有興趣,但從沒努力的嘗試去做。20多年,最努力的也就是考大學那會。之後哪怕努力去做,還是有很多失敗。感覺問題主要是:1,曾經失敗過,很受打擊,覺得付出是失敗,不付出至少不會失敗,可以歸結於自己懶惰,自己沒堅持,就好像去做了能做的多好似的。2:生活工作太過舒適,沒有壓迫感,想去做什麼,但三分鐘熱度就打翻了,吃吃喝喝睡睡,一晃一發呆,一天過去了。3:看書(指專業書)只能堅持1小時,哪怕知道職稱考試近在咫尺,還是隨意放縱自己,隨手就能拿別的有趣的書來看。對生活沒有危機感,也沒有壓迫感。4:明白很多道理,但總下不了狠心,堅持去做一些事情。5:害怕。害怕失敗。於是一直失敗。6:有人說,所有的癥結都在於,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誰能醍醐灌頂,讓我驚醒一下。很嘮叨,見諒。迴歸主題,如何克服懶惰更投入更堅持的學習感興趣的東西?
回覆列表
-
1 # 大齊談職場
看了你的自我剖析,其實我想跟你聊一下你的第一條原因。
因為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的BEC考試考了三次,每一次都是,臨到考試的時候才開始學習,其實已經知道時間不夠了,但是就是不想學習,可想而知三次都是失敗。
我在還沒有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時候也參加了三次考試,前兩次,都是隻差了兩分。最後一次抱著不破不滅的想法,垂死掙扎了一下,結果沒想到低分透過。
我當時都有一種很迷信的想法,是不是我的考試就是不可以一次性透過,一定要經過好幾次反覆的掙扎,才可以透過。
後來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拖延心理學》
在這本書當中,他描述了一種現象。就是有很多人像我明明知道馬上就要考試了,但是就是不想去學習,這樣做是想給自己找一個藉口。
一個什麼樣的藉口呢,就是我這一次的考試,沒有透過,不是因為我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我沒有學習,如果說,我可以像別人一樣花費150個小時去學習的話,那麼我也可以透過這次考試。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
就像我們看到很多創業者,很辛苦的去做一件事情,最後他成功了,然後我們就會心裡面想啊那是因為我沒有像他一樣這樣早出晚歸的,我沒有必要去這樣做,反正我也不愁吃不愁喝的。如果說我也可以像他一樣糊上去的話,那麼現在我也是百萬富翁,我也已經逆襲成功。
對,其實我們現在的這種心裡就是你第一條裡面你已經分析出來的。害怕失敗的心理。
後來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不去看書,不去學習,只是我逃避失敗的一個藉口。
失敗了就是失敗,這是一個客觀事實,考官並不會因為一個人沒有學習,直接看到了考生的潛力,就會多給幾分,這是不可能的。
其實有的時候人的心理就是這麼奇怪,潛在的心理,大家不知道,就會落入他的圈套,但是一但我們已經明白了自己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就不會再落入圈套啦。
就像我現在也在準備會計初級的考試。提前已經在網上報了班,給自己定的計劃按部就班的實施。
為了杜絕電子產品的干擾。我買了一個電子錶,他可以定25分鐘的時間,對,就是做一個番茄時鐘,給自己一個獎勵,完成25分鐘的番茄鍾,我就可以休息五分鐘,然後在這期間可以喝一點水,吃一點東西,或者是活動一下。
在這25分鐘期間,我是把手機扔的遠遠的,扔到了沙發上。
而且我在給自己定計劃的時候,每一天只學習一節課。
其實我每天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學習三節課,那麼我為什麼做計劃是學習一節課呢,因為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如果我每天可以多學一節課,那麼我就給自己獎勵某一樣東西,可以是一個小的東西。當然獎勵可以積累,積累量達到了50節課,那麼我就給自己去買一雙鞋。
總而言之,想要自己自發的去學習,可以從內因外因兩方面來控制。
內因就是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外因就是自己人為的設定一些小的獎勵,來刺激自己學習。
我是大齊的天空,關注個人成長及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