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媚讀史

    好名聲來之不易,壞名聲卻易如反掌,做好事而得惡名者也為數不少,雍正就是其中之一。在《雍正王朝》中,雍正也因得不到理解而罵名滾滾。他的“新政”,有利大清江山社稷,有利天下黎民百姓,為何還會被罵呢?

    雍正的行為,違背了儒家的傳統價值觀

    華夏文明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忠、孝、仁、義等價值觀在古代根深蒂固。它不會因改朝換代而改變,更不會因某位帝王的高壓而改變。包括帝王將相在內的任何人,只要違背儒家價值觀,就會被時人所不齒。

    冒犯者地位越高,名聲越大,就越容易被主流人群所唾棄,曹操就是典型。清代皇室都是滿人,而許多漢人又視其為蠻夷,這就容易滋生出添油加醋的“汙點”,而雍正不僅冒犯儒家價值觀,而且本人又是滿人,因而,大量關於他的“黑歷史”出現也就不足為奇。

    儒家文化,很重視孝順以及友善兄弟,雍正在這方面,起碼在外人看來是有很大瑕疵的。他先是解除胤禵的兵權;接著跟胤禵吵架,氣死太后;然後將胤禵罰去守靈。這還不算,連胤禵的萌妹子也要搶走。

    再到後來,給自己的兄弟改名阿其那、塞思黑,這是對兄弟的侮辱,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弘時也不放過。雍正的這些行為,知情人可以理解,外部更多不知情者就會以是他刻薄寡恩的問題。

    雍正的“新政”對既得利益者不利,必然會出現反彈

    康熙向以仁治天下,尤其到了晚年,過度仁義,導致吏治廢弛,大小官員貪圖各種公家“便宜”,欺壓百姓不擇手段,給後世之君留下一個泡沫無比巨大的盛世。

    雍正繼位後,要穩固江山,只能重新整理吏治,響應地推出一攬子配套措施: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原來的讀書人,不需要當差、納糧,甚至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此權利,雍正此舉,就觸動了天下讀書人的利益;

    攤丁入畝:田少的或者沒田的人不受影響,但田多的富人就有意見了。得到好處的沒有話語權,失去好處的大戶人家往往有文化和影響力,對雍正的抨擊最厲害;

    整頓旗務:旗人是滿清的基本盤,享受各種特殊,不僅不用交稅,而且可以不幹活領空餉。雍正一整頓,原來躺著領錢的,突然要動手掙錢,而且收入沒有保障,自然會將不滿算到雍正頭上。

    此外,還有耗羨歸公,也是一個虎口拔牙的措施。

    這些措施,在推行時就遇到各種阻力,令既得利益者怨聲載道,這當中就包括清流。清流派都是透過十年寒窗考取功名,這幫人幹實事水平不高,當吹鼓手可謂一流。他們掌握著大清的主流輿論以及歷史書寫權,字裡行間有意無意也會發洩對雍正的不滿。

    後來,雍正又處理了清流中的幾個大佬,這就將自己完全置於輿論的對立面。

    此外,雍正為了籌措西北的軍費,查抄曹家、李家等名門望族,處理文字玉時又查抄一批書香門第,這些人的後人或親朋故舊必會將賬算到雍正頭上,比如,被雍正查抄的查嗣庭,過了兩百年,其後人金庸還對雍正有所黑化。

    奪嫡之爭的遺留問題

    清朝的九龍奪嫡,並沒有隨著雍正的繼位而終結,反而爭鬥更加厲害。失敗者不甘心失敗,就會到處使絆子、抹黑雍正,讓雍正的名聲自上而下,由內而外地敗壞。

    先看胤禵,他是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卻一直以為雍正搶了他的皇位,因而從來有沒將雍正放在眼裡,不僅工作上不配合,還暗地裡製造不利言論。

    再看胤禩、胤禟等人,他們是雍正奪嫡時最大的競爭力量,也是最不甘心失敗的皇子。雍正繼位後,每出一條措施,他們就會處心積慮地陽奉陰違。而且,他們手下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自然也會讓雍正“惡名”遠揚,連關外的鐵帽子王也受到胤禩的挑唆而對雍正不滿。

    京城的伯倫樓,是八爺等人的輿論據點。只要朝中有雍正的風吹草動,經過田七、那大爺等八爺黨門人的添油加醋,好事也會變成壞事,壞事就能傳千里。

    胤禩被抄家時,還不忘“仁義”之心,將門人收攏。那些門人在得到恩惠時,只會對打擊他們主子的雍正咬牙切齒,在被髮配的途中,製造各種關於雍正的流言蜚語。

    這些流言蜚語經過傳播、發酵、變質、再傳播,只會將雍正越抹越黑。傳到曾靜時,雍正已經成了臭名昭著的無道昏君。

    後來,雍正為了自我證明,竟然出一了本《大義覺迷錄》,讓曾靜到處宣傳。這本書中寫了大量關於雍正黑歷史的批判,本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事,他的自證反而讓人覺得他此地無銀三百兩,他的大力宣傳只會進一步敗壞自己的名聲。

    秋媚說:雍正奪嫡、抄家、革職……得罪太多“有形”的對手,“新政”得罪太多“無形”的敵人。這些被得罪的人,不僅會口頭罵雍正,還會用筆在白紙上抹黑雍正。

  • 2 # 普通的普通的平凡

    古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力行新政,不背舊張,

    帝王雄心治江山,奈何,治大國如烹小鮮,帝王的每一個微小的動作,對於下面而言就猶如滾滾風雷,風雷所過之處牽涉到的都是個人(集體)的利益得失,再溫柔的政策下放下來,也會導致一批“無辜之人”的利益的失去,更不用說帝王的雷霆手段了,正所謂:“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 3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舉措,確實為他招來了滾滾罵名。

    康熙朝晚年,吏治腐敗,國庫空虛,特權階層蠶食國家利益。雍正繼位後,面對的是一個虛幻的盛世,一個空殼的國庫,一個即將走向崩潰的國家。

    雍正推行一系列新政,勵精圖治,試圖改變國家的衰敗的局面,但也由此得罪了大量既得利益群體。

    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擴充了國家的稅源,減輕了小民百姓的負擔,但由於強令士紳階層當差納糧,得罪了廣大的讀書人群體。

    推行攤丁入畝新政,將丁稅固定化並攤入田稅中,世家大戶田多稅多,無地少地農民田少稅少,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對於田多地多計程車紳、大戶、官員、貴族來說,這無異於給他們造成了經濟損失。

    整頓旗務,旗人不再作為特權階層接受國家的供養,而是分給土地,令其自耕自種,自食其力,此舉得罪了作為滿清政權統治基礎的旗人階層。

    雍正整頓吏治,治理貪腐,諾敏、張廷璐、年羹堯、江南曹府和李府,抄家的抄家,砍頭的砍頭;清理國庫欠款,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都覺得他是個喜怒無常的暴君。

    雍正重用漢人,李衛、田文鏡、年羹堯、張廷玉、劉墨林、王文昭、尹繼善都是漢人,這讓朝廷一眾滿清貴族十分不滿。

    為了鞏固皇權,保證朝政的穩定,雍正圈禁老十四胤禵,嚴懲了老八、老九、老十,還秘密處死了自己頗具野心的兒子弘時,但這也讓他落下了殺弟殺子的罪名。整個上流階層,包括貴族、官員、讀書人對雍正心懷怨憤,不惜給他潑髒水,捏造謠言,說他聯合隆科多,偽造聖旨,毒殺康熙,篡奪皇位,說他是個荒淫暴虐的無道昏君。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怎奈何身後罵名滾滾來。《雍正王朝》體現了歷史上鐵腕改革者的無奈,他們為了百姓,為了國家,不惜改革國家體制,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雖然一時被罵名所誣,但歷史是公正的,他們的光耀不會永遠被掩蓋。

  • 4 # 譚森材

    康熙盛世,胤禛是瞭解的,黃河發水,朝廷拿不出錢,這是真的康熙盛世嗎?國家為什麼沒錢?有錢人少交錢,不交錢,省市縣拖欠國庫銀兩,一旦國家有事了國家拿不出錢來,就有人沒飯吃,沒房子住,那麼百姓會造反,談何康熙盛世?胤禛到了民間,知道百姓疾苦,瞭解富人、官吏的行事,知道稅收的漏洞,所以上任後大膽的改革,動了絕大部分富人官吏的利益,他們當然不會同意,就

  • 5 # 歷史痴

    在滿清統治中國的將近300年曆史中,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能稱得上經濟繁榮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最好時期大概就是康乾盛世了,清朝歷代皇帝當中為後世所稱讚的大概也就只有這二位了。

    可是大家都知道,明明在康熙和乾隆之間還有一個雍正皇帝,為何就直接被略過了呢?

    康熙與乾隆在位時間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與他們的施政方針有關。

    康熙以仁治國

    康熙繼位的時候,滿清入關時間尚短,統治沒有穩固。康熙8歲登基,此後擒鰲拜,滅三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施政都圍繞著一個“仁”字,與民生息。僅僅一個“永不加賦”就為他贏得了莫大的名聲,在民間備受好評,至今還有“千古一帝”的讚譽。

    乾隆以孝治國

    乾隆自小就以皇爺爺康熙作為自己的偶像,處處模仿學習,登基後更是如此。康熙仁治天下,乾隆就以孝治國。

    對於深受儒家文化薰陶洗禮的知識分子來說,無論是仁還是孝,都是儒家最為推崇的品質,皇帝以仁和孝治國,自然能夠更容易贏得他們的擁戴。

    雍正“刻薄寡恩”

    相對於自己的老子和兒子,雍正在做人這一塊就非常失敗了。無論是電視劇《雍正王朝》還是歷史記載,他都永遠是一副公事公辦的面孔。

    在外人看來,雍正對長輩不孝,對部下不仁,兄友弟恭也與他毫不相干,因此給人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印象。

    無論是在皇子時期,還是登基之後,雍正都力求革新吏治,懲治貪汙腐敗,得罪的可都是當時的實權派。

    再加上“九龍奪鏑”的影響,雍正的政敵、清流的領袖人物八阿哥門下掌控著當時的朝野輿論,所以雍正的罵名那真是滾滾而來。

    雍正也想過反抗,找人弄了一本《大義覺迷錄》,想要自證清白,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許多對方沒有掌握的黑歷史抖了出來,徒舔笑柄。

    所以,雖然雍正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到最後卻罵名滾滾而來,就不難理解了。

  • 6 # 路丙三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年號雍正。

    第一樁~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事實上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和統治,將土司制改為流官制。終結了土司對治下百姓的剝削,嚴重觸動了這些土皇帝的實際利益。

    第二樁~廢除賤籍

    賤籍是除士農工商之外,不被主流社會承認的百姓。歷史上,賤籍大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的後代,比如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山西樂籍、北京樂戶、廣東疍戶、浙江九姓漁船、安徽的伴當、世僕、江蘇丐戶等。

    廢除賤籍,事實上觸碰了地方權貴的利益。原本可以隨時支使的賤戶擁有了正常身份,再也不能隨意打殺。這些達官貴人會是哪種表示?

    第三樁~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事實上將官府可以隨意指派的徭役,改為計量田畝的賦稅制度。中央政府不但透過丈量土地掌握了地方豪強所擁有的土地資料,而且使得繼續隱藏人口變得毫無意義。乾隆六年間,人口統計資料1億。乾隆五十七年,人口統計資料3 億。這觸動了誰的利益?

    第四樁~火耗歸公

    現銀,糧食物資在徵收賦稅的過程中,因為鑄造,週轉,倉儲會有一定折損。所以官府在徵收賦稅時會多收一部分,做為損耗的補充。而百姓則做為官府盤剝的物件,也是地方官吏橫徵暴斂的工具。

    第五樁~官紳一體當官一體納糧

    官紳一體當官一體納糧換句話說,別管你是官員還是地主,有一個算一個,都要繳納賦稅。事實上剝奪了地方官員和豪門望族的特權。

    第六樁~秘折制度

    秘折制度構造了一條合理合法的通訊渠道,沒有人知道奏章中寫什麼。使得地方官吏有機會將自己的看法和地方上發生的事情直接上報皇帝,而不被同僚知曉。就問你怕不怕?

    第七樁~軍機處

    軍機處的設立將明以來的議政制度(明朝實行首輔制),事實上變為直屬皇帝的秘書處,負責執行皇帝的意志,僅對皇帝負責。加強了皇帝的權威,剝奪了王公大臣的政治權利。

    縱觀雍正皇帝的一生,始終在兄弟鬥爭,皇權爭奪中苦苦掙扎。面對國家經濟,政治上的千瘡百孔,儘管他信佛,卻不得一次次舉起屠刀;儘管嘔心瀝血,依然不得世人諒解。

    “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

    雍正帝,中庸呢?

    難得糊塗啊!

  • 7 # 隨心說說看

    清朝皇帝中雍正是個偉大的皇帝,康熙末年國家機制已經出現很多弊端,國庫空虛老百姓日子艱苦,正是有了雍正上臺後全面改革如錢幣制、田地制以及稅收制度的改革才大幅度提升了國力,也為後來幾百年的清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雍正的罵名很多都是子虛烏有,是別有用心的人杜撰出來的,是那些世襲大家族、是那些豪強劣紳以及權貴們出氣口,因為雍正一切利國利民的改革舉措傷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雍正是最實幹的皇帝是好皇帝!

  • 8 # 文青的自我修養

    若論雍正罵名從何而來?最大的原因在於文字獄。

    一方面雍正天性敏感,做事極端;另一方面漢人正統思想仍然在民間組織流傳,反清之士伺機而動。

    “曾靜、呂留良案”一起,雍正的陰鬱一面開始變本加厲。更隨著隆科多、年羹堯的倒臺,雍正借“文字獄”除其黨羽,使得名門之士人心惶惶,連金庸先生的先祖,也受其屠戮。

    因此,儘管雍正一生勤政愛民,但得罪了筆桿子,還能有好名聲嗎?民間傳說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將雍正梟首,不正是對“文字獄”導致雍正罵名的寫照嗎?

  • 9 # 歷史飛凡觀

    雍正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這就決定了他要辦一些實事,而實事是不好辦的。

    康熙末年,國庫貧乏,偌大的國家如果財政運轉不力,那麼很快就會引起災荒,災荒又會引起流民,最後陷入一個惡性迴圈。

    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錢”的問題。

    首先為了防止民間用銅錢私鑄銅器獲利,雍正將銅錢中銅和鉛的比例更改,將銅六鉛四改為銅四鉛六,等於是變相增加了鑄幣稅。

    因為雍正的這些改革,大多數都侵犯了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畢竟他們多是官紳、讀書人,掌握著話語權,所以雍正在身後罵名最多。

  • 10 # 江木杉

    第一:繼位之謎。康熙遺詔至今是一個謎團。歷史記載、民間傳說等都有不同的說法。歷史沒有明確記載,後世之人也大多都是猜測,雍正本人對遺詔一事也是含糊不清。因此給了那些說他不是繼位人的人以口舌。加之,康熙兒子眾多,兒子們的派系也很多,各個派系之間互相爭鬥,最終失敗者不服氣,因此到處散佈謠言,一些不明就理的人就開始有了對雍正的不滿。

    第二:繼位後誅殺手足。皇帝誅殺兄弟這是歷史上常見的事情,但誅殺兄弟的皇帝大多都是因為皇位繼承問題。雍正殺兄弟其實與他們有區別。雍正兄弟眾多,在日常政務當中處處掣肘之事也多,因此雍正繼位後不久便以各種理由來誅殺兄弟也是情理之中,假如他不殺,那等到他兒子當皇帝,那就是個大麻煩了。殺自己的手足兄弟這種事自古以來就是被人所不齒的,被人唾罵的,所以雍正落下個罵名也屬正常了。

    第三:整治吏制。康熙締造了一個太平盛世,但在康熙末年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吏治腐敗、稅收短缺、國庫空虛。面對如此局面,雍正必須要治理,否則就要亡國了。那些貪習慣了、享受習慣了的貪官首當其衝的被打擊。因此這些人對雍正也就懷恨在心了。這其實是雍正捱罵的主要因素。

    第四:手段毒辣。雍正本來就是一個剛強之人,在他潛邸書房有四個大字:戒急用忍。當他不是皇帝的時候,有皇帝限制他,所以就能忍。但當他當上了皇帝,沒人限制了,因此手段毒辣也就最終顯現了。

  • 11 # 遊逛歷史村

    我們現代人都生活在歷史的迷霧中。幾百年前上千年的歷史都隱藏在一層層的霧霾裡。何況有些歷史的真實面孔還被人為的遮蓋和塗抹,讓我們更難以分辨真假。我們只能透過大體的歷史走向和一些細微的史料,去推斷,去揣測,去考證。

    雍正王朝處在康乾盛世的中間階段。康熙王朝不用說了,那是中國歷史上有數的引以為榮的勵精圖治的朝代。可是聖君治下仍然亂象叢生,朝代雖然強盛但吏治腐敗,老百姓雖然大體上還算安居樂業但國庫空虛。根據許多史料來看,著名的康熙大帝雖然文治武功震古爍今,但他也確實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康熙皇帝推行的政策是寬宏的仁政。為了朝廷穩定,處理貪官汙吏不是那麼嚴苛,導致吏治腐敗問題特別嚴重。康熙皇帝留下的爛攤子直接決定了雍正皇帝的政治命運。他要撐起這個家,不得不狠起心腸,不得不冷酷無情。有一個老教授這樣評價雍正皇帝:他給他的皇帝老子擦乾淨了屁股,又給他的皇帝兒子攢下了零花錢。所以說他是一位承上啟下的勤政皇帝。

    雍正勵精圖治,但最終成為一個罵名滾滾而來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動了別人的乳酪,而且動得徹底動得無情。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就這兩樁事情,就足以讓雍正皇帝做一個狠人,一個無情的人了。於是他搞攤丁入畝,搞火耗歸公,搞一體當差納糧,每一項都等於是從地主和官僚的兜裡掏銀子。而他賢明仁義的皇帝老爹呢?各種寬宏大量,各種仁政佈施。他的皇帝兒子呢?各種遊山玩水,各種風流瀟灑。幾下一比較,處在中間位置的勤政的能幹事的雍正皇帝就成為了一個黑心冷心硬心腸的壞皇帝了。這就像在單位裡一樣,只是靠著一張伶牙俐齒的嘴,一雙八面玲瓏的眼睛,就能獲得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好感。當然了,我這樣說不是抹殺康熙皇帝的歷史功績,只是打個比方而已。我的意思就是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或者是未來,只要你想幹番事業,你肯定會得罪人,肯定很落下罵名。因為已經穩定的利益格局重新被打亂,你的橫衝直撞觸動了別人的既得利益,那肯定是要捱罵的。

    雍正在搞各項改革措施的時候,極大的提高了國庫收入,同時也剝奪了地主和官僚的豐厚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貧富懸殊的狀況。而當時掌握著修史筆桿子的人是誰呢?正是那些地主和官僚階層出身的知識分子。他們藉助各種捕風捉影的歷史事件,黑化雍正。

  • 12 # 大鵬梓鈞

    雍正皇帝的性格具有兩面性,說一套做一套、明處一套暗裡一套、外朝一套內廷一套。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為他比其他兄弟聰明,而是因為他性格的兩面性。做皇子時,能“掩短顯長”;其長,誠孝皇父、友愛兄弟、勤勉敬業;其短,殘忍苛刻、猜忌多疑、虛偽急躁--虛偽造作將“殘忍苛刻、猜忌多疑”的性格掩蓋,特別是把自己貪祿天位的想法隱藏起來。所以在角逐皇位時,諸兄弟失敗,而他獨勝。他的兩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秘訣,也是他鞏固皇位的法寶。他做皇帝時,極力表現出節儉、愛民,隱藏其奢靡、殘忍。一些影視作品,只突出了其節儉一面,而忽視了其另一面。

  • 13 # 天雷閣

    一代人想辦成幾代人的事情怎麼可能呢,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事

    雍正年間國庫也沒啥錢,所謂有錢行天下,沒錢不出門,想讓老百姓生活好,國家強盛,肯定得先發展經濟啊

    雍正改革還沒進行到一半,就影響了那些當權者的利益,層層阻攔,雍正為了國家的穩定,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最後留下一堆爛攤子,不罵他罵誰呢

  • 14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康熙帝在位的後期已經出現了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年老的康熙帝無法解決的,而解決這些問題要的是雷厲風行的手段。一心想要改革的雍正帝得罪很多人留下罵名是不可避免的,畢竟改革就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為籌銀追繳欠款惹人怨

    康熙朝後期虧空嚴重,為了籌集銀子治理黃河解決西北邊患,康熙帝派四阿哥胤禛著手追繳欠款。因為欠款的都王公貴族和康熙帝的親信,因此索要欠款是非常得罪人的事。

    由於四阿哥胤禛起用了有雷霆手段的鐵面判官田文靜,這樣一來大臣們的怨氣就更重了,有大臣和王公們罵他也是很正常的,畢竟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但是四阿哥硬是頂住壓力要回了欠款,同時也得到了康熙帝的讚賞和支援。

    雍正帝推行改革得罪了官員和大地主士紳的利益

    李衛在江蘇實施的攤丁入畝和田文靜在河南計程車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遭到了朝中大臣和鄉紳仕子學生們的集體反對。尤其是攤丁入畝的實行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也讓中國的人口邁向了新的發展高峰,這個政策實施後雖然讓土地少的老百姓減輕了賦稅卻得罪了大地主士紳的利益,因為要多納賦稅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個政策一經實施士紳階層的特殊地位就不復存在了,這遭到了朝中大臣和河南官員學生的集體反對,但是為了革除舊政,雍正帝沒有放棄改革而是在艱難中繼續前行。

    整頓吏治讓國家步入正軌

    康熙朝後期朝內官員結黨營私,官員腐化嚴重。雍正帝以身作則減少開支,對於八爺黨給予了清算,並掃除了朝廷中的利益團體,破格提拔年輕官員讓風氣歸於正統。

    為了更好的推行新政,雍正帝嚴查腐敗貪汙,並實行了火耗歸公的政策讓官員們沒有了貪汙的機會,同時制訂了養廉銀製度從根本上解決官員腐敗問題。

    在雍正帝多重舉措下清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國家也富裕起來為國家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先決條件,但新政的實施也得罪了大臣和士紳的利益,捱罵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 15 # A三杯茶

    單從《雍正王朝》中來看雍正上位後就開始實施新政,一心想要革舊立新,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為何會招來罵名呢?我覺有下面幾種原因,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應該是與他個人的性格有關係,不管是正史中還是《雍正王朝》中雍正都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而他喜歡用剛正不阿,執行效率高的官員,這對於在康熙朝散漫成習慣的官員來說是一時難以適應的,尤其是雍正要實行新政,那工作更是千頭萬緒,所以習慣康熙時期安逸的官員來說自然就會有怨言。

    其次就是他的政敵,這事還得從九子奪嫡說起,雍正在激烈的鬥爭中脫穎而出,那麼其餘失敗的皇子們自然就同仇敵愾把雍正作為了共同的敵人。尤其是八爺黨集團,為了離間雍正和大臣們的關係,他們就動不動拿康熙來做比較。接著又是滿清貴族,雍正上位後開始著手整頓旗務,這觸動了滿清貴族的利益,他們自恃為愛新覺羅氏打下了江山,現在又為愛新覺羅氏守著龍興之地,大清的幾代皇帝都是想著怎樣感謝我們,你雍正倒好,想改變族人的生活習慣,讓我們去種地,這對養尊處優的滿清貴族來說如何接受的了,因此八爺黨趁著此次機會策劃了“八王議政”的事件。

    然後又是地方官僚,雍正上位後實行的火耗歸公新政,等於是把地方政府的私房錢上繳到了國庫,為國家所用,這對五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地方官僚來說無疑是把一塊肥肉拿走了。

    緊接著又是社會精英階層,新政實行計程車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和攤丁入畝,無疑損害了地主階層和士紳階層的利益,這些人擁有當時社會上最多的利益和最大的特權,但承擔的社會責任少之又少,所以這個新政的實施砍掉了精英階層的最大利益。

    從上述的內容中我們不難看出,雍正上位後實行的新政對當時既得利益群體來說打擊是巨大的,新政的實施是對利益的重新分配,那麼自然會遭到既得利益群體的抵抗,因此雍正上位後不管是上到王公權貴地方官僚還是下到士紳地主,能得罪的都得罪了,那麼自然會留下罵名。

    雍正皇帝雖然在位短短十三年,但他所推出的新政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即使在我國曆代封建帝王中雍正都是出色的,在他去世後,新政在乾隆時期才完全釋放出了紅利,要不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怎麼會輕輕鬆鬆的玩了六十年。

  • 16 # 媚之夭夭

    雍正王朝》中,雍正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為何卻罵名滾滾而來?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確實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也是雷厲風行!也是罵名不絕!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造就!第一個是:康熙留下的爛攤子,雍正要收拾好,觸動了一些官員的私利!第二個是:雍正政治上的改革,讓一些當官的沒有那麼輕鬆和容易得好處!

    為什麼呢?

    一,康熙晚年的統治,已是腐化嚴重!雍正的及時拔正,扭轉局面!也就得罪了很多人!

    晚年的康熙,無論是政治上和朝中管理都是心有餘力而不足了!

    兒子眾多,真正有能力辦實事的沒有幾個,還忙於奪嫡如火如荼!所以,康熙末期的管理,嚴重的走下坡路,政治上不清明,貪婪腐爛,借空庫銀,康熙本人也清楚!所以後來選擇了冷麵王雍正繼位,就是看中了雍正的鐵面無私!也就早早告訴了雍正有個思想準備:做個孤君!言下之意:就是會得罪很多人!

    1,嚴厲打擊貪汙受賄的官員!

    2.繼續追繳私借庫銀的官員償還!

    3"那時在康熙時期坐大的阿哥們的整治!如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

    這些舉措,都是康熙晚年遺留下的,雍正當然得徹徹底底的處理!這樣觸碰了一些人的私利,當然很多人會罵——在那個時候只有暗中罵了!

    二,政治上的改革,更加是阻力重重!但雍正依舊堅持推進!

    為了鞏固朝中政權,在政治上的改革雍正也是費盡心血!

    1"引土歸流!直接削減了土司的利益!

    2,火耗歸公!

    3.給無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分田地,自食其力!

    4"嚴肅處理不利於朝局穩定的——弘時,年羹堯,八阿哥,隆科多……

    5"成立軍機處!削弱一些大臣的權力!

    就是這樣毫無留情的處理,或多或少,自然讓很多人的私利受到了影響!當然是罵雍正皇帝了!

  • 17 # 大漠金道伴狂沙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從其它皇子之中勝出,奪得了大位,當上了皇帝,其他皇子並不是很甘心,因此心中頗有怨恨,於是拉幫結派。再加上雍正的變法從百姓考慮,為江山社稷而動腦自然也就觸動了不少貴族、八旗子弟的既得利益,因此有組織的罵名也就滾滾而來了。

    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 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綜觀大清朝,康乾盛世,雍正在位不及其父康熙,也不及其子乾隆,但是其勤政是出了名的,一年也就自己生日那天給自己放天假,平時一天工作強度太大。

    心疼雍正。為了國家累死累活,還沒享福就死了。更可怕的是,他為之付出的那些人,沒有人願意理解他,愛他。可憐雍正,一生為國為民,世上卻沒有幾個真正愛他的人,好在近些年才有人為他正名。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明君,雍正算是獨一無二的。

  • 18 # 千毫千娛

    雍正勵精圖治,傷害了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而這個“社會毒瘤”群體正是當時社會的“主流”,雍正因此揹負惡名也就不足為怪。

    雍正登基後,推行士紳一體當差、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一系列新政,極大的緩解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同時逐步推動了社會發展。康熙晚年之所以把皇位傳給雍正,就是認為他有能力重新整理吏治,整頓康熙晚期的弊端,同時將康熙王朝取得的成績發揚光大。

    史書所稱的“康乾盛世”,本質是“康雍乾盛世”,儘管雍正王朝僅僅12年,但卻是決定性的,若沒有雍正王朝,那麼康熙王朝的弊端將無限放大,之前積累的微不足道的勝利的果實也會很快消耗殆盡,並且也沒有足夠的富餘留給敗家子乾隆,或許整個大清很快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任何歷史時期,新事物的發展總是和舊事物相鬥爭,舊勢力總是不停地阻遏新勢力的發展。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沒有幾個是願意向前發展的,大多數都是安於現狀,因為任何發展都是機遇和風險並存,並且風險更大,沒有人願意拋下當前的幸福生活去為了別人的幸福冒險。

    但是雍正作為一代帝王卻不沉迷安樂,敢於和阻礙社會發展的既得利益者做鬥爭,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

    當時既得利益者取得社會的話語權,他們認為雍正是什麼形象大眾就會被誤導認為雍正就是什麼形象,當時不僅既得利益者罵雍正,就算普通平民百姓也罵雍正,因為大眾被誤導了。但是群眾能被矇蔽一時卻無法被矇蔽一世,隨著新政效果的顯現,大眾越來越支援雍正的新政,阻礙新政的既得利益人群被拋棄在歷史的洪流中。

    雍正的罵名是一時的、是“矇蔽性”的,作為雍正王朝的締造者,雍正不顧各種流言和誹謗,勵精圖治,將封建社會推行頂峰,不愧是一代大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在越南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