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文哥
-
2 # 味哎兒
關羽是個抓尖搶第一的人,搶不過人家就蔑視人家的主。
所以在鄉里殺了人,靠販棗謀生躲抓捕了。見張飛井裡懸肉才顯力大拿肉,從而認識張飛的。兩壯力人互惜憐才常一起飲酒,引劉備關注,而倡結拜,劉備年長成大哥了。
劉備心眼多一點可窺一斑的。
即,劉備見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欲入群雄列,才謀劃拉關張入夥起事的。也就是讓關張拋棄從前營生,入反紅巾軍隊伍從政事的帶入。這是關張忠於劉備的本因。
劉備總想擴大自人群,關張小家氣有排外性,僅小集團邦夥心思。
徐庶,偶碰見的有理論基礎的高士,也無居所流浪呢,關張不煩感,可聽其言。
孔明經二拜不見,已惹煩關張。
只不過張飛買肉的坐地商,明和氣生財道理,見孔明火燒新野第一仗漂亮,服氣孔明瞭。
關羽則不改原脾氣,涼淡孔明,才獨守荊州,不與四川合夥的。這也是入曹營知大哥信立走的原因,即蔑視曹操。文藝詞有的寫成傲骨者。
關羽除自三兄弟,誰都看不起,失荊州才無人援又多叛逃者的。
而,張飛多少勢力眼一些,奉上和藹,待下兇暴,而由部下刺殺了。
孔明僅仿漢劉邦入四川調養精銳,再圖天下的做法太幼稚,終被歷史淘汰。
劉備窩居於四川閉塞之地,兵源不足,良將少添,連孫權都不如了。這才由江東滅了蜀地的。
而曹氏兵多將廣終勝,但用強人太重,最後歸司馬家了。
三國演義寫各路英雄亂世謀奪天下時,僅曹劉是大一統天下的大才,其他僅割地各諸侯就心安滿意了。
這如同楚漢本不爭,文人硬寫成爭一樣。項羽封完各諸侯回家不戰了,劉邦欲承秦始皇位仍戰,才漢勝楚兵聽鄉曲軍心泱散,項羽自殺江邊的。
即,楚軍兵滿心棄甲歸田過安穩日子了,遭劉邦背後追殺而滅亡的。所以孔明仿不成劉邦的,因曹氏也吞併天下,不是棄甲歸田不戰了的。
-
3 # 歷史畫中人
三國時期,出現了一個頗有才華之人,此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對於世間的戰局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還精通算卦之事,可謂是個全才,此人便是諸葛亮,有著“臥龍先生”的美譽。但是如此的人物,卻有一人看不上他,此人便是關羽,據說關羽能夠被徐庶輕易地指揮,但諸葛亮確指揮不動。
徐庶本名福,本是寒門子弟。中平六年(189年),徐庶為人報仇,而後用土白粉塗於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問徐庶叫什麼名字,徐庶一句話也不說,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並擊鼓下令周圍市場裡的人出來辨認,但都不敢說認識這個人。後徐庶的黨羽一起來將徐庶救走(之後魏國史書《魏略》中為徐庶作傳時依舊採用了他的本名徐福)。徐庶非常感激,於是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去求學。
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友好。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乃是臥龍,將軍願意見他嗎?”劉備說:“你可以和他一起來。”徐庶說:“這個人可以見,但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見他。”於是,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
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幾年後,徐庶病死,有碑存於彭城。
徐庶能指揮關羽,為何諸葛亮指揮不了關羽?諸葛亮出山後沒多久,曹操就攻打新野,劉備急了趕緊去問關羽張飛,問他們該如何對陣夏侯惇,沒想到關羽張飛卻說:“大哥不是有孔明嗎?你讓他去迎敵啊!”雖然是氣話,但肯定能想象出二人對孔明的不滿。
徐庶和諸葛亮還是不一樣的。諸葛亮的出身雖然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術,比不上荊州的蔡氏、蒯氏等,但也是士大夫出身;而徐庶與關羽一樣都是寒門子弟。徐庶原名徐福(不是去日本那個徐福啦),他能文能武,年輕時因為人報仇而獲罪,用白粉塗面逃走,後被黨羽救走。這才改名徐庶。這之後,徐庶拜師求道,這期間結識了諸葛亮等人,成為荊州一帶的鄉野名士。
第一,出身問題。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自卑賤而起,也是老資格,
第二,性格原因
第三,關羽的性格問題。
關羽張飛認為,徐庶懂軍事,共同語言多一些。劉備一直沒拿諸葛亮當軍事參謀用,而徐庶是的。事實上,投奔劉備之前,徐庶是練武的,後來才折節讀書,武人與武人,關係自然好處一些。諸葛亮在軍事上基本沒有建樹,更多地是從事外交、內政方面的工作,三人沒啥交集。
總結:因為關羽從小的經歷讓他對世家之人有偏見,再加上徐庶與諸葛亮之間說話的方式不同,所以才會造成了關羽這天差地別的對待,這也就是徐庶可以指揮關羽,而諸葛亮就指揮不動的主要原因。
-
4 # 鐵馬冰河wu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關羽武藝高強,能征善戰,屢建奇功,對劉備極度忠誠,堪稱忠義貫千秋。蜀漢建立後官至前將軍(荊州刺史),假節鉞,封漢壽亭侯(曹操所封)。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襲奪荊州、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蜀漢建立後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可見他是戰功顯赫的蜀漢開國首功之臣,而在真實的歷史中,關羽的戰功並沒有那麼顯赫,和他不相上下甚至並駕齊驅的大有人在: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甚至馬超都不遜色於他。奪荊州之首功並非關羽,因為諸葛亮妙計;守荊州,關羽最終兵敗身死......然而關羽之勇猛善戰,依舊可圈可點。要不然東吳大將周瑜也不會點贊他和張飛乃“熊虎之將”,史書更不會把他視為“劉備勢力之首將”,雄才大略的曹操亦不會極力籠絡他,拜他為偏將軍,待之甚厚。
有本事的人一般都很傲氣,關羽也不例外。據史料記載,關羽常居功自矜,不為人下。也就是說他傲世輕物,眼角無人,恐怕除了敬服大哥劉備外,他心裡從來就沒服過第二個人。關羽雖驍勇善戰,但卻寡於謀略。他兵敗襄樊,後來再次折戟江陵、歿命章鄉, 都是因為他謀略不足所致。他在諸葛亮奉命率軍西援劉備謀奪益州、離開荊州後,沒有看清孫權必來奪取荊州的大勢,更看不懂孫劉結盟共御曹魏的重大戰略意義,多次羞辱孫權使者,還和孫權的荊州守將魯肅發生齟齬,好在魯肅為維護大局,沒有和他一般見識,才勉強維護了雙方的盟友關係。後來他的兵敗身亡,也和他驕傲輕敵、發生戰略誤判有很大關係。從他後來輕視黃忠、馬超的事情可以看出,關羽性格狂傲,心胸不夠坦蕩 ,頗不與人相合。
但這些性格上的弱點,都無損於他一代名將的風範,他的行為品德、絕世武功,都是令人仰慕的。“武聖”之名,他受之無愧。
關羽這樣的人,武藝超群,又極富軍事經驗,自視甚高,一般的人根本駕馭不了他,更別說指揮他了。可潁川名士徐庶卻能指揮得動他,而且很讓他歎服。
徐庶,字元直,他是潁川名士、綽號“水鏡先生”的高士司馬徽的同鄉,也是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結交的好友。後來,在中原四處依附、屢屢兵敗、難以立足的劉備南下投靠荊州牧劉表,被劉表安置在新野,替他抵禦曹操,徐庶久聞劉備賢名,於是主動前往拜謁、投歸,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劉備對徐庶超拔流俗的學識見地佩服異常,因此很器重他。求賢若渴的劉備立刻拜他為軍師,成了劉備麾下的第一位智囊,他積極襄助實力弱小的劉備訓練士卒,整飭軍武,並在新野用奇計挫敗了大舉進犯的曹軍。
徐庶足智多謀,善於出奇制勝,能以寡勝多,不僅劉備對他的軍事才幹很是歎服,就連心高氣傲的關羽,勇猛剽悍的張飛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尤其是關羽,對他尊敬有加,能做到尊其令而行。也就是說, 剛一出道的徐庶憑真才實學竟能讓關羽折服,能指揮得動傲慢不羈、眼中無人的關二爺。
後徐庶因老母被曹軍所擄,被迫要離開劉備大營,北上許昌探視母親,臨行前,他見劉備確有求才的誠意,就向他薦舉摯友諸葛亮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劉備早就從司馬徽那裡聽到過諸葛亮的大名,知道諸葛亮確是世間少有的奇才,於是接受徐庶的意見,不厭其煩地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成就一番大事業。
諸葛亮一出山就給劉備獻上了《隆中對》 ,這套大戰略是他長期觀察、思索天下大勢而總結出的智慧結晶 ,劉備之所以能由弱變強,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和得到諸葛亮這位曠世奇才是分不開的。
諸葛亮在軍事才能上或許和徐庶旗鼓相當,但在戰略眼光上卻遠超徐庶。諸葛亮離開隆中來到劉備軍中,見劉備只有數千兵馬,實力羸弱,就向他提出擴軍的建議。劉備每天向他虛心請教,針對提問,諸葛亮對答如流,侃侃而談,均能切中要害,且見解有理有據,新穎獨特,與眾不同,劉備為之傾倒,深為賞識。
就這樣,劉備待諸葛亮為上賓,將他視為肱骨,倚為左膀右臂,朝夕聽他講論如何實現隆中對策規取天下之方略。劉備與諸葛亮朝夕相處,“情好日密”,日夜問策於他,竟然使得“關羽、張飛等不悅”,也即心生嫉妒,他倆甚至在劉備面前發起牢騷來。
關羽、張飛都是絕世猛將,劉備剛起兵討黃巾時他倆就一直執鞭墜鐙、追隨左右,南征北戰,東攻西伐,出生入死,情同手足,是生死兄弟,史書也說他哥仨“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如今諸葛亮插一槓子成了劉備最寵信之人,關羽、張飛難免露出不滿情緒,生出怨言,劉備對於他倆的不悅與嘮叨,如此勸解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
見劉備如此說,關羽等人不好再發牢騷,但心裡對年輕的諸葛亮很是輕視,認為他不過是一書生,只善紙上談兵,他那一套東西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好不好用還得兩說。
關羽是一位能在萬軍之中斬將搴旗的“熊虎之將”,能力強,為人也很傲慢,剛開始他還真不服諸葛亮,不太願意接受其統轄、指揮。可諸葛亮是數百年一出的戰略、戰術大師,他登高望遠,智慮過人,投效劉備後為他們指陳天下大勢,謀取霸業方略,特別是為勢單力孤的劉備爭取到與東吳聯合御曹的良機,從而奠定了佔據荊州,進取益州,三足鼎立的基本戰略。諸葛亮的傑出表現,讓桀驁不馴的關羽逐漸變得心悅誠服,併發自內心的尊重、服從他,其態度也由最初的抗拒變得順從、配合。劉備得到諸葛亮有“如魚得水” 之感,而關羽、張飛等人也由最初的不服、牴觸變得逐漸接受乃至敬若神明 ,諸葛亮之所以能征服能力大、脾氣也大的關羽,除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的修養、人格外,恐怕還有精熟時勢、洞燭機先、斷理精粹、料事如神的真本事有關,他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不僅征服了關羽,還被後世多少政治家、軍事家所學習和借鑑,早已成為一座令人仰視的豐碑。
【插圖源自網路】
-
5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遇到的第一個軍師,實力很強,曾幫助劉備攻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而諸葛亮則是劉備手下最厲害的軍師,多次幫助劉備取得成功。按理說,諸葛亮的能耐是要高於徐庶的,這一點,連徐庶自己也承認,那麼為何徐庶能指揮得動關羽,而諸葛亮卻指揮不了呢?這三個原因值得注意。
一、徐庶和諸葛亮扮演的角色不同
徐庶投奔劉備不久後,曹仁就率軍前來攻擊,劉備找徐庶前來商議,而徐庶也盡好了一個謀臣的責任,幫助劉備出謀劃策,實際的指揮者還是劉備。
而諸葛亮投靠劉備後,面對曹軍來攻,他卻越過了謀士那一步,想直接指揮作戰。
演義原文:玄德請孔明商議。孔明曰:“但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玄德便以劍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眾將聽令。
看到了吧,這就是徐庶和諸葛亮最大的不同。徐庶是作為一個臣子好好地提建議,而諸葛亮則是一來就直接要指揮大權。這在關羽看來是極為不滿的。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陣營,竟然就想直接使用大權,關羽這種宿將怎麼可能聽他的命令?誰知道你懂不懂軍事作戰?真正的統帥是劉備,諸葛亮這種行為在關羽看來就是喧賓奪主。
二、徐庶低調、諸葛亮高傲
徐庶在劉備陣營還是比較低調的,比較會做人,對待劉備手下老臣不會頤指氣使。這從徐庶對關羽的稱呼就能看出來,徐庶稱關羽為關公,正是他對關羽的尊重。
而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在劉備這裡還是比較高調的,經常故弄玄虛,搞得好像事情只有他懂一樣。他一來就拿到了劉備的指揮權,然後直接召集眾將吩咐作戰任務。原本作為新人應該低調行事,諸葛亮卻十分高調,他知道眾將不一定聽他的,所有他向劉備討要劍印,專門用軍令來壓人,不服者斬!
就這麼個狀況,關羽怎麼會服從諸葛亮。而且諸葛亮也是個自來熟,儘管和關羽的感情不怎麼好,但是在對關羽的稱呼上他卻沒有叫關公,而是叫雲長,這給關羽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大佬在和他說話,一來就超過關羽地位,關羽豈肯服氣?
博望坡之戰雖然勝利,諸葛亮也成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是關羽對他還是不怎麼服從的,只是表面的客氣。在這一點上,諸葛亮當然也是知道的,但他還是一如既往的高傲,他並沒有打算和關羽把關係處好,而是使出大招,一定要徹底壓服關羽!在他看來,他就是比關羽高一等級。
於是就有了華容道之戰了,諸葛亮故意逼關羽立下軍令狀,就是想要藉此用死亡來威脅關羽,逼關羽服軟,事實上,他也成功做到了,關羽違反軍令,放走曹操,諸葛亮做勢要斬殺關羽,最後在劉備的阻攔下才罷手。不過透過這件事之後,關羽也認清了現實,他玩不過諸葛亮,諸葛亮是真有能力殺了他的。自此,儘管關羽不服諸葛亮,但表面上還是比較恭敬的,不敢不聽諸葛亮的話了。
三、關羽高傲
關羽之所以聽徐庶的,不聽諸葛亮的,除了徐庶和諸葛亮的自身因素外,還和關羽自身的脾氣有關。大家都知道,關羽這個人比較高傲,他的高傲呢又和張飛不同,張飛是傲下媚上,而關羽則是傲上媚下。
徐庶出身貧寒,長期混進江湖,身上有一股遊俠氣,這和很多當時的讀書人不同。而關羽本身出身也比較低,因為曾經犯罪遊歷過江湖幾年,所以對下層人士十分友好,徐庶的這種下層氣質正對關羽的脾氣,關羽很自然的就把徐庶當作自己同一陣營的人,所以對徐庶的話比較聽從。
而諸葛亮雖然家裡算不上多麼的富裕,但他們家也是當地的豪門望族,也算是上層人士了,他自身所帶的氣質也和下層人士不同,這一點令關羽十分不喜。簡單說,諸葛亮和關羽根本不是同一層次的人,話說不到一起去,而關羽對上層人士是非常厭惡的,所以諸葛亮說話,他壓根兒不會聽從。
總結
之所以徐庶能指揮關羽,而諸葛亮指揮不了關羽,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一個是徐庶和諸葛亮扮演的角色不同,二是徐庶低調、諸葛亮高傲,第三個原因則是關羽自身的高傲了。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主。)
-
6 # 邢臺大管家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關羽是誰,大家都知道,很多電視上演的,無論是結義,黑道,還是盜墓,或者做生意都拜關公,說明關公在大家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那麼,從現實角度分析,為啥關羽聽徐哲的指揮,而不聽諸葛亮的那。
第一,關羽,性格使然。
那麼,義肝忠膽,豪氣沖天,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隨隨便便的聽一個人指來不去的那?要是這樣,他就不會成為我們的關公了。
關羽重情重義,八百里走單騎,雖然和自己的同僚關係不咋的,但是對自己的屬下關愛有佳,關羽當年的殺人也是為了不公吧,他又行走江湖多年,和平民,底層打交道比較多。
而徐哲雖然實力可能不比諸葛亮,但是平易近人,每次和關羽說話都是關公長,關公短的,關羽聽著就愛聽。
而諸葛那,上來就是雲長幹著,雲長幹那,雲長,你去堵曹操殺了他,不殺了你自己就提頭來見,難道他不知道關於和曹操的關係啊,不管他說的是不是合理,就語氣而言,他說的話讓關羽聽著不舒服。
第二,一個文頭頭,一個武頭頭。
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獨攬大軍,在軍中的地位那是說一不二的,劉備單獨留下關羽守荊州,關羽被殺,劉備親自帶軍報仇,都可以看出劉備對關羽的重視,和關羽的地位。
而諸葛亮是文頭頭也是大家公認的現實,事無鉅細,其能力也是很強的,所以,兩人彼此不對胡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諸葛亮性格有關。
就像之前提到的,徐哲上來就是關公長關公短的,沒有一點架子,平易近人,平常為人很低調,但是諸葛亮卻不是,他任何事都想獨攬大權,從後來的事情也可以看的出來,諸葛亮幾乎已經一個人說了算了。
諸葛亮能力是有的,但是總是太高調,處處都是以軍法處置,為人也小心謹慎,太過死板,給人總是高高在上的感覺,這個顯然是讓路見不平,看不得官架子的關羽所不服的。
-
7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諸葛亮指揮不了關羽其實主要表現在諸葛亮出山的第一戰,博望坡之戰時。此戰中,關羽確實不滿諸葛亮,不聽從諸葛亮的調令,最後在劉備的勸說下,關羽才勉強聽令!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三國演義中,徐庶是最先加入劉備的謀士,和眾將關係相處也是十分的融洽,不過隨著徐庶的大展才華,曹操用計將徐庶給騙走了。而徐庶在臨走之際,又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之後便是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攪動天下風雲。雖然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身負大才,非常的有能力,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不過他卻指揮不了關羽,這是為何呢?為啥之前的徐庶能指揮關羽,而諸葛亮卻不行呢?
我們先來看看徐庶和諸葛亮在劉備陣營的表現。
徐庶
徐庶初到劉備陣營,化名單福,當聽說曹仁率軍來攻時,徐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演義原文:玄德請單福商議,福曰:“既有敵軍,不可令人入境。先差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截來軍中路;差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斷來軍之後;使君引趙雲出兵中路相迎,擒將必矣。”玄德大喜,先差關、張二將去訖。
關羽、張飛在聽說將令後,並沒有任何遲疑,直接率軍迎敵,擊敗了曹仁的先鋒呂曠、呂翔。之後曹仁親自率軍前來,擺出八門金鎖陣,又被徐庶指揮擊破。當夜,曹仁前來襲營,又被徐庶大破之,曹仁敗退,此後徐庶名聲大顯。從徐庶的一系列指揮可以看到,關羽對他還是比較服從的,沒有任何怨言。
諸葛亮
夏侯惇引兵十萬殺奔新野時,諸葛亮胸有成竹,替劉備安排作戰任務。而關羽張飛本就對諸葛亮不滿,對於諸葛亮的軍事安排,更是提出非議,不想聽從諸葛亮的安排,結果諸葛亮拿出劍、印強硬的壓制二人,令他們必須服從安排,最終劉備從中斡旋,張飛關羽才領命而去。
演義原文:關、張問孔明曰:“我等皆離縣百里埋伏,你在何處?”孔明日:“我獨自守縣。”張飛大笑曰:“見其智也!我們都去廝殺,你在家裡坐的,此是何理?”孔明曰:“劍、印在此,違令者必斬!”玄德曰:“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兄弟不可違令。”張飛冷笑而去。
從博望坡的這次軍事行動來看,關羽是十分不滿諸葛亮的,要不是諸葛亮拿出劍、印來壓人,劉備又從中勸阻,依照關羽的驕傲脾氣,是肯定不願意服從諸葛亮的指揮的!其實看完徐庶和諸葛亮在劉備陣營的處事,我們就能明白了,為啥關羽會服從徐庶的指揮,而不聽諸葛的指揮?
一、關羽認為諸葛亮太高傲
關羽本身能力超強,性格十分高傲,面對大將顏良,直接說人家是土雞瓦狗。然而在面對諸葛亮時,他卻數次吃癟,這讓他非常不滿。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卻屢次避而不見,這令關羽十分不爽,關羽覺得諸葛亮其人太過於高傲,不願意和他打交道,更不願意給他好臉色。
二、關羽懷疑諸葛亮的才華
徐庶到劉備陣營後,第一仗其實是劉備自己指揮的,徐庶只是在背後提意見,做好了一個臣子的本分。此戰大勝後,關羽知道徐庶有能耐,十分佩服,所以在之後的作戰中,願意聽從徐庶的指揮,說白了關羽已經見識過徐庶的才能了,知道他是個人才,願意聽他的話,關羽本質上還是講道理的,你行,我就聽你了。
而反觀諸葛亮呢,在加入劉備陣營後,未立寸功,卻受到了劉備的優待,還被劉備以師待之。看到劉備如此看重諸葛亮,關羽當時就表達了自己的質疑。
演義原文:雲長、張飛心中不悅,乃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學?兄長敬之太過!又未見他其實效驗!”
關羽自黃巾起兵,久經戰陣,軍事經驗十分豐富,此時也是四十來歲了。而諸葛亮當時才二十多歲,關羽對十分懷疑,誰知道你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有多大的能耐?
而後更令關羽氣憤的是,諸葛亮並不滿足於做一個謀士,反而是第一次作戰就“喧賓奪主”,代替劉備前來指揮眾將!這一點讓關羽非常不滿意,大家都有十多年的作戰經驗,聽從劉備這個上司的命令,是很正常的行為。然而你諸葛亮算什麼?憑什麼一來就指揮我關羽?
打個比方,這種情況就有點像在公司裡,你本身是二把手,突然某一天老闆帶來了一個新人,這個新人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沒啥工作經驗,但他卻代替老闆給大家做公司規劃,指揮大家如何打市場,讓你幹這幹那,似乎他就是公司副總了,這如何能忍?你要是這個二把手,你會願意聽這個新手的指揮?
本質上來看,關羽就是對諸葛亮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不滿諸葛亮還未立寸功,就站在老大的位置指揮他。事實上,經過博望坡這一戰,關羽對孔明的觀感就立即改變了,之後火燒新野時,諸葛亮指揮關羽作戰,關羽還是比較聽從的。
結語
徐庶能指揮關羽,是因為關羽見識到了徐庶的能力。而諸葛亮指揮不了關羽,主要是因為關羽從三顧茅廬開始就對諸葛亮有意見了,加入劉備陣營後,諸葛亮也沒有什麼的大的表現,讓關羽對他的能力產生了懷疑。而後在作戰部署時,諸葛亮越過劉備直接對眾將安排作戰任務,更是令關羽不爽,你一個剛剛加入集團的毛頭小子,憑啥指揮這些宿將?不過好在後來諸葛亮成功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關羽在見識到諸葛亮的能力之後,也願意聽從諸葛亮的指揮了,皆大歡喜!
-
8 # 星下靜思
《三國演義》中,在劉備依附劉表守在新野的時候,徐庶投奔劉備,劉備直接讓他擔任了軍師。在曹軍來攻打時,徐庶上陣指揮,關羽二話沒說就聽從了指揮,還依照徐庶的計謀順利地奪取了樊城。而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諸葛亮在指揮關羽時卻是不好使,搞得諸葛亮不得不借劉備的劍印行使權力,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徐庶與關羽有著相近的身世徐庶與關羽都出身寒門,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在亂世中經歷了顛沛流離之苦,年少時受盡了欺壓。然而作為男兒,他們都有著一顆不甘被奴役驅使的心。關羽與徐庶年少時相近的家庭,自然意氣相投,會產生相互信任的感情。
為奮起反抗壓迫,關羽和徐庶在年少時都愛好練武、愛好打抱不平和行俠仗義。徐庶年少時,曾幫人報仇,並白粉塗面流落江湖,在被官府抓住準備斬首時被同夥解救。關羽同樣是在遇到惡霸優勢欺人時,挺身而出殺了惡霸,在江湖上逃難五六年,被逼的以賣棗為生。兩人有著共同的行俠仗義的性格,在相處一起時,自然是義氣相投,互為知己。
徐庶在被解救後,決心不再舞槍弄棒,開始轉向鑽研儒學,並取得了一定學問成就。在學習中,他與石韜、諸葛亮等名士結為好友,這也可看出徐庶在儒學上有著很深的造詣。眾所周知,關羽在後世的形象中,經常是手捧《春秋》讀書的形象,實際上關羽也是非常推崇《春秋》中的處世哲理。《春秋》是儒家的五經之一,因而關羽與徐庶所學知識同出一門,有著共同的學識基礎。
趣味相投,往往是因為有著相同患難的家庭背景,有著相同的脾氣性格,有著相近的學識,從而塑造出了他們相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這種意氣相投的情況下,人家徐庶又是為了幫助劉備的大業主動投奔,關羽能不服從和配合嗎?
諸葛亮的文人氣息太濃厚諸葛亮出身於琅琊的名門望族和官吏之家,從小有著較為優厚的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由於家庭條件較為優厚,諸葛亮才能夠到處走親訪友、四海遊歷,並且因為其家兄長的因素,能夠經常接觸到社會上層的人物。有一個例子就可以很好的印證,在赤壁大戰前在東吳舌戰群儒時,諸葛亮不僅認識孫權朝堂上的虞翻、步騭、薛綜、陸績、程德樞等能辯之士,還深知他們的特長和家庭背景,這個本事與諸葛亮早期遊學分不開的。
諸葛亮是文人出身,所作所為皆以文人的方式方法來待人接物。文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清高傲氣,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時,常常把自己自比為擁有管仲、樂毅的能力。諸葛亮自比管仲,關羽可能認同,但他自比樂毅,練武出身的關羽可能就有所不服氣了。一個沒有經歷實戰的書生,也敢吹噓自己的軍事能力?因此,關羽在司馬徽誇讚諸葛亮時,關羽發出了自己的疑問“某聞管仲、樂毅乃春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過?”畢竟耳聽為虛,關羽從內心不服氣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諸葛亮。在武功上,關羽是目中無人的,非常傲氣,現在遇到了諸葛亮這個傲氣的文人,傲氣對傲氣,誰服誰?
讓劉備三顧茅廬,是諸葛亮為考驗劉備的求賢之心而精心設計的,這種考驗也是文人的一種特有的方式,就如當年黃石公讓張良橋下撿鞋穿鞋、連續早起等候,達到自己要求後才授給了張良真傳。諸葛亮也是採用了這個方式,讓劉備能夠重視自己。但是這個舉動,讓關羽這種性格直爽、行俠仗義的人是不理解的,認為諸葛亮是在自我賣弄難為人,因為沒有看到諸葛亮的真本事,關羽是不服氣諸葛亮的。
文人處事的方式武人是不能一下理解的,而智謀這種摸不到看不著的東西,不如武功一樣能夠真刀真槍的體現出來。因此,在諸葛亮指揮關羽、張飛時,關羽體現出了很大的不服氣,甚至不聽諸葛亮的指揮。而諸葛亮正是利用了關羽的傲氣,在華容道之戰時巧妙的安排關羽去捉曹操,從而達到了收服關羽 的目的。
結語徐庶指揮關羽,就如同指揮自家兄弟一樣,是兩小無猜的那種方式,關羽是心甘情願的。諸葛亮指揮關羽中的障礙,是由於文臣武將之間思維的差異和處世觀念的不同造成的。後來雖然經過不斷戰爭磨合,關羽從形式上服從了諸葛亮的指揮,但並沒有從精神實質上領會諸葛亮的指揮,關羽在守荊州問題上,沒能遵從諸葛亮“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的總體策略,在深層戰略上沒有領會和聽從諸葛亮的指揮。
-
9 # 思維館
題目有些問題,“指揮”一詞不算恰當。
徐庶投奔劉備,是在劉備被劉表扔在新野屯兵之際,即公元201年始,至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其母為曹軍所獲,徐庶乃棄劉備而去。這幾年間,劉備可說碌碌無為,談不上用兵,徐庶也就208年曹操南下時出了點腦細胞。關羽、張飛等人,能夠跟徐庶相處融洽,卻與諸葛亮總有隔閡,其實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身問題。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自卑賤而起,也是老資格,《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載,“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劉備雖然有個撲朔迷離的皇室身份,其實已經是旁的不能再旁的旁系,到他這一代已是命如草芥,與關、張等,俱可說是起於微末。
徐庶本名徐福,也是起於寒門,這在先天上,便能得到關、張的認同。而諸葛亮就不同,他是世族之人,諸葛氏乃琅邪望族。諸葛亮先祖諸葛豐為西漢元帝時司隸校尉,其父諸葛珪當過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袁術帳下豫章太守,諸葛亮本人娶了黃承彥之女,黃氏亦為當地望族……諸葛家的爪子伸的到處都是,如諸葛瑾便在東吳混的是風生水起。諸葛亮出山前雖然蹲在隆中耕地,身後卻是勢力雄厚,難免就勾起關、張等人的“仇富心理”。
第二,性格原因。劉備最鐵的幾個人,除了徐庶之處,也就他自個身為首腦有著相容幷包的脾氣,陳壽在《三國志》裡面對他們的脾氣做了個總結:“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 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徐庶就不同,他知曉諸葛亮之才,便想將其舉薦到劉備身邊。劉備也是剛吃了失去頂級謀士(指陳群、陳登等)的虧,努力學個乖,甚至容忍了“三顧茅廬”之事。這一點,自然使關、張二人不滿,此時尚未見諸葛亮的能力,架子卻大得離譜,再遇上這二位的性子,自然是火上添油。
諸葛亮在隆中是一通言語將劉備侃的是暈頭轉向摸不著北,說什麼得先生如魚得水——當然更加強了關、張二人的不滿。其實劉備自己的胸懷也是不達標的,他似乎只是吃虧了有些怕,等抓著了諸葛亮,實際策略完全變了模樣,諸葛亮雖然才華橫溢,出山早期根本算不上劉備的核心圈子。所以最後關羽之敗走麥城,俄而身死,人們總是覺得諸葛亮沒有盡力援救,若事實真的如此,那諸葛亮也不是良善之輩。
第三,關羽的性格問題。劉備對徐庶,是真心實意的敬重,但對三顧茅廬請來的諸葛亮,其實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般熱心。這裡專門把關羽的性格問題提出來,是因為關羽有著過度的自負心理,他武力卓絕,行事逐心,有幾分俯瞰天下英雄的意味,便東吳孫權,那也不放在眼裡,況區區諸葛亮乎?
-
10 # 優己
其實是兩個人分工不同!徐庶才能偏軍事,諸葛亮偏政治!徐庶在指揮部隊臨場作戰的能力上並不輸給諸葛亮!徐庶自認為不如諸葛亮的地方只是沒有諸葛亮那麼強的戰略大局觀!比如,取川!
為何取川是諸葛亮的巔峰之作呢?因為劉皇叔三個字值錢!諸葛亮分析了一下,曹操,孫權,劉備三個人當中,劉備最沒本錢,窮得只剩下劉皇叔三個字,而中原人對他這三個字都不買賬,因為漢靈帝本身就惹得天怒人怨,到處黃巾起義,皇家的權威蕩然無存,這是他被從北方一直攆到南方的主因!而川蜀就不同了,在劉焉打理下,基本上就沒爆發過饑荒啥的,而劉焉本身也是皇家的人,這使得川蜀人民對漢庭皇權還是相當認同的!諸葛亮的這個分析等於是給劉備撥雲見日了,指出來一條發展戰略方向!這也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的揚名之作!
但是關羽卻沒有這個覺悟!關羽認為諸葛亮太娘炮,不就是帶兵打仗嘛,打誰不是打,曹操來了打曹操,孫權來了打孫權,何必分那麼細呢。相比之下徐庶爽快得多,打仗他幫著,打贏了便好!
-
11 # 種花家老表兔
不能說指揮不了,只是每次指揮關羽不服,心裡不爽。原因如下
第一印象(先入為主)話說徐庶用計剛為劉備打敗了來犯的曹仁(據說這是劉備平生第一次取得大勝利),曹操聽說後聽從程昱之計,綁其母,假借其母之信,騙徐庶來許昌,徐庶走之時,並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孔明,並說“孔明之才百倍於自己,就連管仲樂毅都比不了”,我們知道關羽熟讀《春秋》,管仲樂毅的才能和功績,他是熟知的。關羽一向自負,天下沒幾個人他看在眼裡,因此他對諸葛亮的第一印象是胡吹,言過其實,基本是負面印象,人際交往中往往第一印象佔據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主導,何況關羽還是一個很自負的人。
初次正面交鋒話說曹仁失敗後,曹操繼續湃夏侯惇來攻打新野,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嶄露頭角建立威信的時候不容失敗,可是畢竟力量懸殊,再加上關張兩位對他印象不好,他想建功立業就需要搞定關張,怕不聽使喚,於是借劉備劍印,來強制命令關張兩位,他們不得不聽,雖說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但關羽並沒有屈服。
欲借華容道來收服關羽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且敗走華容道,諸葛亮故意激將法讓關羽去守華容道,以關羽的秉性諸葛亮應該猜到關羽會放了曹操,那麼他為什麼要激將關羽,讓關羽守這條道,除了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的,更重要的是他要先給關羽一條死路,讓他服軟;再給他一條活路,以此收服關羽。劉備突然插手什麼,我三兄弟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讓諸葛亮的計劃落空,再加上後面劉備告訴關羽“天象說”,說曹操命不該絕,至此關羽心裡對諸葛亮更是不滿。
這次硬碰硬(關羽取長沙)諸葛亮對關羽說:“子龍取桂陽,翼德取武陵,都是帶了三千兵馬去的。長沙太守韓玄沒什麼本事,不足為道。只是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做黃忠,雖然年近六旬,鬚髮皆白,卻有萬夫不當之勇。雲長此去,不可輕敵,必須多帶軍馬。(且容我喝口水繼續看諸葛亮在收服關羽的道路上高歌猛進)這是刺激,明顯的是刺激關羽,關羽說不用三千這麼多,500校刀手即刻,這讓劉備嚇了一條,兄弟沒必要較真,這是打仗,可是關羽脾氣都知道,決定了就改不過來,也許上天對關羽太好了,魏延起義軍殺韓玄,開城門投降。這次諸葛亮再次落空
事情並沒有向有力的方向發展話說龐統死於落鳳坡,諸葛亮被調入川蜀,這次他改變以往的想要收服關羽的態度,而是想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臨走之時,留下字條“北拒曹操,南和孫權”,關羽好像並沒有聽進去過,再加上,關羽那次想入川找馬超比武,諸葛亮寫了封信 ,信中盛讚關羽,稱讚關羽為美髯公,馬超與張飛、黃忠一樣,關羽聽後及其高興,心中想到連孔明都拜服自己,這讓關羽更加自負,更加高傲,幾乎沒有人入他發眼包括孫權,後面敗走麥城,跟這個有直接關係。
-
12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諸葛亮出了茅廬,就把自己凌駕於關羽張飛之上。關羽張飛和劉備關係很好,不過在諸葛亮沒來之前,劉備關羽張飛同塌而眠,諸葛亮來之後,劉備和關羽情好日密,如魚得水,此時關羽張飛一直在吃醋。自然對諸葛亮有意見,再加上關羽張飛根本不相信這小白臉能有什麼真本事。
-
13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徐庶和諸葛亮還是不一樣的。諸葛亮的出身雖然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術,比不上荊州的蔡氏、蒯氏等,但也是士大夫出身;而徐庶與關羽一樣都是寒門子弟。徐庶原名徐福(不是去日本那個徐福啦),他能文能武,年輕時因為人報仇而獲罪,用白粉塗面逃走,後被黨羽救走。這才改名徐庶。這之後,徐庶拜師求道,這期間結識了諸葛亮等人,成為荊州一帶的鄉野名士。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徐庶的人生經歷簡直是關羽的翻版?關羽也是因為年輕時犯罪而亡命天涯,只不是關羽最終成了譽滿天下的武將,而徐庶則成為了謀士,二者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徐庶有此經歷,其舉手投足自然會有一股英雄氣,諸葛亮則出生於小貴之家,與關羽等人完成不同。
關羽是什麼性格呢?劉備說他“矜於士而體恤卒”,諸葛亮顯然是“士”,而徐庶身為“士”的同時還有點武夫之氣。徐庶少年能舞刀弄戟,這一點能與王朗相提並論——只不過王朗曾經與太史慈過過招,而徐庶一生未以武將的身份與名將交手,就“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了。
除上經驗相似,關羽與徐庶還有一點偶合:都降過曹操。關羽是在兄弟失散不知生死的情況降曹的,徐庶是在母親被捉的情況下降曹的,都是不得以而降。關羽有“土城約三事,降漢不降曹”,徐庶有“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一個重投關羽,一個一言不發,從文學創作的角落來講,二人也是文武的天作之合了。
-
14 # 貓眼觀史
祝大家閱讀愉快!
諸葛亮出山後沒多久,曹操就攻打新野,劉備急了趕緊去問關羽張飛,問他們該如何對陣夏侯惇,沒想到關羽張飛卻說:“大哥不是有孔明嗎?你讓他去迎敵啊!”雖然是氣話,但肯定能想象出二人對孔明的不滿。
(關羽張飛)
一:先來看看諸葛亮關羽張飛為何會對諸葛亮不服,有所懊惱,很明顯就是劉備“三顧茅廬”所引起的,要知道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真的是放低身段,還帶著兩個弟弟,大雪天的,諸葛亮擺譜擺的太大了,雖說考驗了劉備,但是對自己肯定是會有影響的,這不關張二人就咽不下這口氣。以至於在後面每次諸葛亮的決定關張二人都很反感,關羽是暗裡較勁,張飛則是公然挑釁。再加上諸葛亮無論大事小事都特別謹慎,一點小戰事也搞得氣氛很緊張,即使諸葛亮自己很有把握,但是他的做法給人感覺沒有信心。
(諸葛亮)
諸葛亮還為了讓關羽折服,特意讓他去華容道,最後卻放走了曹操,諸葛亮也正是想用此來搓搓關羽的銳氣,事實上後面關羽對諸葛亮的才能是認可的,但是大多就是不喜歡他的文人氣息、擺譜、做事不夠利索,算是性格上的問題。
二:再來看看徐庶徐庶的性格和諸葛亮完全不一樣的,做事從不拖泥帶水,一入劉備帳中就來了個三連勝,而且徐庶打戰的風格和諸葛亮完全不同,徐庶是把一件很重要的戰事做到很輕鬆的樣子,諸葛亮是把一件小戰事做成馬上要決一死戰的樣子,所以帶給士兵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
(徐庶)
徐庶和諸葛亮還有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徐庶不會直接任命關羽張飛等人去打戰,都是告訴劉備,讓劉備再告訴其他將軍,這樣徐庶和關張等人自然也就不會有衝突了,也不會因為意見不合就爭執。
徐庶為人俠義、廣積人脈、又是水鏡先生的朋友,沒有文人書生的氣息,反到有了武將的直爽,徐庶對劉備的試探也極其簡單,並沒有諸葛亮那樣擺架子,為人也十分謙和,從他自己說自己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就知道了,徐庶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說:“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反觀諸葛亮從來沒有說過如此謙虛的話語。
綜上所述,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二人的處世方式不同。
-
15 # 中孚鑑
劉備得到徐庶後,作為謀士的徐庶不僅受到劉備的信任和器重。同時也深得關羽的認可,所以徐庶一開始就能調動關羽,但是後來諸葛亮剛投向劉備時,諸葛亮在用關羽時就不那麼容易,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是因為關羽的性格所導致的,關羽的性格是敬下而傲上,意思就是對下面的人非常好,但是對於上面的人卻非常的傲慢,他也看不慣。
徐庶是主動來找劉備,然後投靠劉備,但是諸葛亮卻是劉備親自去了三次才請到的。
劉備在關羽心裡地位非常高,諸葛亮讓劉備去了三次,關羽是不高興的。他覺得諸葛亮是徒有虛名,沒有什麼真本事,所以開始時就對諸葛亮有所懷疑。
而徐庶就不同,剛投靠劉備,就大顯身手,打敗曹軍,讓劉備取勝,也讓關羽看到徐庶的本領。
所以關羽對徐庶和諸葛亮的態度就不同。
其次,徐庶再走的時候,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諸葛亮的才能智慧是自己的幾倍,因為關羽看到了徐庶的才能,如今這樣的吹捧諸葛亮,覺得很假。
關羽聽著跟本不相信,一開始關羽就不信諸葛亮能有多大能耐。所以關羽對諸葛亮的態度就不如徐庶。
最後,諸葛亮不僅讓劉備三顧茅廬,讓關羽覺得諸葛亮太高調,而諸葛亮跟劉備出山後,關羽也看不慣他的做法
因為當時諸葛亮還沒有大顯身手,還沒有讓關羽看到他的能力,所以諸葛亮開始的時候,用關羽時不是那麼容易。
-
16 # 石頭說歷史
為何徐庶能指揮關羽,而諸葛亮就不能呢?這個問題只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去回答。因為在正史中,並沒有徐庶擔任劉備軍師,破解曹仁“八門金鎖”之陣的記載,所以不存在是否指揮關羽的問題。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的第一任軍師,諸葛亮是第二任。諸葛亮要比徐庶厲害百倍,為何徐庶可以指揮關羽,而諸葛亮就不好使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徐庶沒有擺架子,兩人投靠劉備的方式不同。徐庶是自己前來投奔劉備的,而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在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擺足了架子,讓關羽和張飛很不爽。
前兩次沒見著諸葛亮,讓關羽有點上火,他對劉備說,我們哥仨兩次誠心去見諸葛亮,而他卻避而不見,想必他是個有名無實的臭書生,沒必要浪費時間了。劉備不聽。第三次諸葛亮倒是在家,不過卻在午睡。劉備不想打擾,三人就在外面等了好久,氣得張飛要去放火點了草廬。而隆中對的時候,關羽張飛在外面等候,並沒有聽到諸葛亮的高論,所以對諸葛亮很不服氣。
二、徐庶和劉備僅是工作關係,但劉備和諸葛亮太膩歪。徐庶和劉備僅限於工作關係,諸葛亮可不是。按演義的說法,隆中對的當天晚上,劉備就和諸葛亮共度一宵。回到新野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這本來是關羽和張飛的待遇,現在被諸葛亮搶去了,關羽能舒服麼?
三、徐庶會說話,恭維關羽,諸葛亮則沒有。徐庶第一次用兵,對關羽的稱呼是“關公”,這可是給足了關羽面子,關羽自然聽命。諸葛亮知道自己此前讓關羽不爽,所以想著和關羽拉近乎,在第一次指揮關羽的時候禮貌地稱呼其表字“雲長”。
想必關羽心裡想的是“雲長也是你叫的?”
諸葛亮吩咐完眾人後,關羽特意問諸葛亮,我們都有任務了,軍師做點啥呢?諸葛亮說,我在城上和主公吃酒。張飛一聽毛了,我們出去打仗,你在家吃酒?真是搞笑,我不幹了。
諸葛亮拿出劉備給的劍印說,違令者斬!關羽和張飛只能從命。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十萬大軍,這下讓關羽張飛佩服的說到,諸葛亮真是英傑!
當然,諸葛亮這個職場新人之所以敢這麼擺架子,是因為有真本事,才能鎮得住劉備身邊的老資歷。
-
17 # 難忘歷史的改變
其實諸葛亮和徐庶都指揮得關羽,只不過時間有些相差而已。因為諸葛亮以劉備的名譽來命令,然而徐庶指揮前就說服了關羽。
-
18 # 朵朵佬爺
小說情節故意這樣安排,為突出關羽自負的性格,這個細節恰到好處。不然,以後關羽與諸葛亮如何配合。實際情況是,關羽是很配合諸葛亮的,不然,諸葛亮便不會如此信任關羽,讓關羽守荊州。
-
19 # 一世春衫
一句話形容:關羽不服。
兩句話闡述:關羽不服、諸葛亮架子大。
三句話明白:關羽不服、諸葛亮架子大、徐庶不擺架子。
這三點看起來毫不相干,其實是互相造就的。
關羽為何不服諸葛亮?
那就要先說關羽為何服徐庶!
徐庶毛遂自薦,主動找到劉備,被劉備拜為軍師。
此後,徐庶專心盡力輔佐劉備。
到此,徐庶不立虛頭,不擺架子,且有遊俠習氣,性格與關張相合。
關張隨劉備輾轉天下,散了又聚敗了又敗,大事未成寄人籬下。
得水鏡先生指點,劉備如夢方覺似睡方醒,開始四處求賢。
關張與劉備為兄弟,也知道這其中緣由,也懂得這其中心酸,所以在劉備誠心敬待徐庶之時,關張也樂與之合。
後來曹操發兵,曹仁遣呂曠呂翔帶精兵先討劉備,徐庶定下計策,使張飛趙雲斬呂曠呂翔,獲得了勝利,一洗長敗的頹氣。
之後又指揮趙雲破李典的八門金鎖陣,逼退李典。派關羽張飛襲樊城,斷曹仁歸路,從而一戰成名。
此刻,莫說關羽,就是在劉備、張飛、趙雲眼中,徐庶也是一位算無遺策的奇人,對其心服口服。
如此,是為關羽真心敬服徐庶。
有了這一層,徐庶就在關羽張飛心裡立下了一個標,有著極高的高度。
日後徐庶離開劉備,臨行前推薦諸葛亮時,關羽張飛心中的這個標,就向著諸葛亮對齊。
出於對徐庶的敬服和信任,關羽張飛必然也會對徐庶推薦的這位臥龍心懷期待。
再加上水鏡先生對諸葛亮的一番誇讚,將諸葛亮說成了比較管仲、樂毅、姜太公的人物。
此言一出,更在關羽心中埋下期待,期望早日見到諸葛亮,一睹臥龍風采。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諸葛亮比徐庶架子大。
徐庶考驗劉備,僅僅只是幾句話而已。
諸葛亮考驗劉備,卻是三顧茅廬才得見。
關張跟隨劉備,第一次去,帶著禮物和期待,滿心歡喜。
結果沒見到,書童更是言語無禮,因此內心灰霾,關張更是拂袖而去。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劉備。
此時劉備是漢左將軍、宜城亭侯,又領豫州牧,更被拜為皇叔,身份尊貴。
他三人誠心誠意前來拜謁,孔明不在就算了,書童卻言語無禮,連門都沒讓進。
關羽張飛之所以拂袖而去,是認為劉備受辱了。
堂堂漢左將軍,又是皇叔,前來拜謁,就算不能得見,書童最基本的禮貌也應該是請劉備進屋,然後上茶待客,再將事言明。
但書童不僅擋門不讓進,還對劉備言語無禮,關張自然氣憤。
這一場算是不歡而散了,關張內心裡也已種下了陰霾。
第二次尋訪孔明,時值天寒地凍,兄弟三人見一酒館,就近前去討酒喝,被歌聲吸引。
此時張飛更是調笑曰:定是臥龍先生所歌。
兄弟三人歡聲大笑,盡顯兄弟溫情的同時,也可以看出,關張仍舊對臥龍心懷期待。
而且經過劉備一番苦心開導,關張又收拾信心,隨劉備再去尋訪孔明,仍舊不得遇,再度鬱郁而回。
第三次去,諸葛亮午睡未醒,劉備靜等諸葛亮睡醒,惹得關張不悅。
他們認為劉備對諸葛亮太過多禮了,多的根本不值得。
而且諸葛亮真的在睡醒後才見劉備,這在關張眼中太過於無禮了。
他們對孔明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徐庶、水鏡的誇讚之中。再加上劉備兩次拜謁不得見,讓張飛生出了孔明有名無實懼怕見到劉備的想法。
關羽雖然也和劉備一樣願見孔明,內心裡也已經有所懷疑。
然後,劉備得見孔明,二人一番面談,劉備對孔明心服口服,因此全面信任孔明。
而關張呢?
他們跟隨劉備三顧茅廬,光聽別人吹孔明大才,劉備與孔明論天下事的時候,關張沒有耳聞。
再加上劉備在之後對孔明言聽計從,甚至說出瞭如魚得水的話來,就叫關張內心生出彆扭。
他們認為孔明有名無實沒有本事,卻仗著劉備恩寵,因此不服孔明,心裡有別扭。
直到火燒新野,大敗夏侯惇,關張才心悅誠服,從此言聽計從,不再懷疑彆扭。
-
20 # 歷史見證者
首先,你這個問題問得沒有深度,而且有問題!
劉備用的了關羽,徐庶用的了關羽,諸葛亮也同樣用的了關羽!除此之外,的確沒人用的了!你應該是影視劇的影響,而被誤導了吧?
先介紹一下關羽,關羽出身貧寒,文武雙全,而又喜歡行俠仗義!最看不起的就是讀了兩本書就不知天高地厚的世家門閥子弟!
徐庶,同樣出身貧寒,除了學問,還喜歡擊劍。和關羽一樣,都是打抱不平傷了人命而出走。
諸葛亮,世家子弟,才華橫溢,不通武藝,卻又天生傲骨。
關羽,自從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對劉備言聽計從,真心歸附。只因劉備是漢室宗親,流落民間的漢室宗親,讓關羽感同身受,決定匡扶漢室!而劉備隱藏自己的真實看法,卻又事事問詢的的態度,給足了屬下面子!讓屬下覺得自己都是才高八斗,被主公重視,從而越發的賣力獻言獻策!
這也說明了,劉備聰明有餘,卻缺乏自信!直白一點,就是優柔寡斷,自己拿不定主意,凡事都希望別人替他決斷!也可以理解為非常高明的帝王之術,御下手段。但是,我更傾向於前者!
在初始階段,人才凋零的劉備陣營。唯一拿出手的就是自己的結義兄弟,窮困潦倒的關羽依舊一身傲骨,還沒有積累到萬人敵的本事,萬貫家財的張飛還僅僅只是一個滿腔熱血的莽夫!
遇到謀士徐庶的主動投奔,可以說劉備的黑暗前途中,終於點亮了指路的明燈!
徐庶的到來,是雪中送炭,讓嚐盡苦楚的劉備陣營苦盡甘來,人人都知道了謀士的好處,感恩戴德!
徐庶和關羽出身一樣,經歷類似,對於熱衷行俠仗義,更是臭味相投!徐庶又是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卻不墨守陳規,和厭惡的世家門閥子弟相去甚遠!可以說,達到了關羽理想中的讀書人形象!愛屋及烏的境況下,關羽越發的敬重徐庶,僅次於劉備!
而諸葛亮是實實在在的官宦子弟,先祖是西漢的司隸校尉,光祿大夫。父親是泰山郡丞,叔叔是劉表手下的屬吏,後官至豫章太守!
除了家世,諸葛亮的一身傲氣,世所罕見!對待劉備,更是和徐庶天南海北!徐庶雪中送炭,諸葛亮自恃才學,待價而沽,不見兔子不撒鷹!
總之,諸葛亮的一切行為都和關羽厭惡的世家門閥子弟完全符合,從而更加的不待見!當然了,這只是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之後,關羽的初始表現!
每當關羽對諸葛亮抱有意見的時候,劉備總是站在諸葛亮的身邊,“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往往這個時候都能體諒劉備的做法用心,對諸葛亮少一分自傲!
諸葛亮漸漸的顯露才華,把劉備陣營的行政和後勤處理的井井有條,並獻言獻策打了幾個漂亮的翻身仗,終於站穩了腳步,倨傲的關羽此時已經少了許多的成見,多了幾分對諸葛亮的敬重!
劉備入川的時候,諸葛亮與關羽共同留守荊州。諸葛亮的身份是“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而關羽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的關羽的官職比諸葛亮高,但是鎮守荊州以諸葛亮為主,關羽為輔,而關羽並沒有表示不服氣,可見關羽已經放下了對諸葛亮的成見,被諸葛亮的才華折服了。
關羽被諸葛亮折服最有力的證據應該就是收復馬超的時候吧!
關羽聽說,馬超被收復,並得到劉備的重用。於是給諸葛亮寫信,問馬超究竟有什麼能力,能得到劉備的重用?
諸葛亮回覆關羽,馬超很能打,也就和張飛類似,是一個莽夫,是個先鋒官的好料子,和你比,他們的能力都差了點!
關羽接到諸葛亮的回覆後,高興的像個孩子得了獎狀,急忙把諸葛亮的回信展示給所有人看,大宴賓客!
這充分說明了,關羽喜歡諸葛亮的表揚,並期望得到諸葛亮對他能力的認同!
關羽被諸葛亮的折服是循序漸進的,一蹴而就的是徐庶。徐庶用的了關羽,諸葛亮也用的了關羽!
未完待續
回覆列表
《三國志》中對徐庶的描述是非常少的,所以我們從《三國演義》中來看一看關羽對徐庶和對諸葛亮開始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投靠劉備徐庶和諸葛亮表現不同徐庶字主動投靠劉備的,投靠的時候化名為單福。劉備以禮相待,後來在《三國演義》中徐庶大破曹仁的金鎖陣,更是讓關羽折服。這是一個正常的謀士行為,先投靠主公,然後為主公效力,展現自己謀士方面的才能。關羽在曹操陣營呆過一段時間,所以對這些謀士非常瞭解。
但是諸葛亮卻截然相反,諸葛亮是坐在山中,讓劉備請他出山的,並且還是三顧茅廬!這讓關羽感覺諸葛亮是在耍大牌!而後諸葛亮也沒有讓關羽失望,後來關羽才對諸葛亮臣服的。
諸葛亮和徐庶性格不一樣徐庶是一名正義的俠客,曾經行俠仗義,殺過人。關羽是武將,所以對擅長武學的人非常尊重,有種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覺。而諸葛亮是純文臣,說句不好聽的,關羽把青龍偃月刀給諸葛亮,諸葛亮也打不過關羽!所以諸葛亮自然不受關羽喜歡,徐庶更受關羽喜歡。並且徐庶把諸葛亮捧得很高,讓關羽對諸葛亮的期望很高,然而見面一看卻大大低於期望值。而諸葛亮就沒有謙虛,自比於管仲、樂毅,這讓關羽非常不爽。
劉備對諸葛亮太過信任諸葛亮見劉備的時候,把隆中對的戰略思想告訴了劉備,是把劉備未來的方面都指明瞭。這是關羽做不到的。並且諸葛亮沒有戰功,但劉備對諸葛亮極其信任。誇張一點說,那就是關羽可能在吃諸葛亮的醋,畢竟徐庶在的時候,劉備也沒有像對諸葛亮如此熱情。
以上是我看《三國演義》所得出的個人結論。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