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小學五年級有一篇課文,題目是《貧困人家》,我也記不清,不知道蘇教版的教材裡面有沒有收錄!這篇課文,講述了一戶貧困人家面對物質生活貧困的態度和所採取的做法,一家人面對:男主人病逝,欠很多債,有兩個孩子要養活,其中一個還有殘疾,及家裡許多用品是別人送來的舊的,調味品只有油和鹽,拖鞋是用舊鞋底做的等等困難,不輕言放棄,積極面對。表現了他們雖生活貧困,但卻不潦倒的精神世界。

    我有一位朋友,修養氣質都很好。她家庭比較複雜,父親在她6歲的時候就因病走了,還留下一大筆債,家裡一直很貧困,但是,在她身上看不到一點侷促和小氣的影子。現在自己經營一家店,小生活過得非常自在。

    後來聽她講,她的媽媽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雖然丈夫走得早,一個人工作,帶孩子,還債多麼的艱難!卻總是能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無論多麼困難,都從來不對孩子傳遞生活艱辛、金錢來之不易的“沉重感教育”。孩子長大後,內心富足流動,自信優雅,有著自己的精神追求。

    所以說,物質的貧富不是重要的,父母對金錢和物質的態度才是重要的。

    父母無論貧富,都可以給孩子傳遞:你的想法很美好,你配得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那麼孩子未來自然會物質豐盛而且不執著奢靡。

    父母在童年滿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來在哪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著——

    安全感被滿足的孩子,內心會自信而強大,將來不會因為害怕而拒絕戀愛和結婚;

    物質需要被及時迴應的孩子,人生追求不會只停留在養家餬口的勞作;

    所以, 與其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不如跟他分享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與其訴說養家的辛苦,不如講述自己為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與其讓孩子珍惜、不浪費,不如告訴孩子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

    其實,回想起來,我們都是如此,好像都做錯了。

    從小到大,我們在老師和父母的教育中學會並執行了“粒粒皆辛苦”,要“節約”、“節省”、“不要浪費”,“不要亂花錢”, “我好辛苦”……

    我們不敢要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去超市都左看右看,比比哪個最划算,買菜喜歡討價還價,我們不厭其煩的領取支付寶紅包,哪怕只有幾分錢,我們喜歡團購,我們喜歡找優惠券,我們喜歡沾光,一天天,我們變得會算計生活,學會計較~…

    而且,我們做了家長以後,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也變得像當初自己的父母一樣,也這樣在“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在家裡仍然在給孩子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看電視,玩遊戲就是“墮落”;讀書一定要“十年寒窗”,學海無涯“苦”作舟……

    你越來越會發現,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都活得很辛苦,孩子不開心,你更不開心,越來越惡性迴圈。你越來越學會省錢,而不會用錢,更不會想辦法去掙錢,錢省得越多,就越不開心,就越不敢用。每次用錢,囉囉嗦嗦,緊緊張張,苦不堪言,把生活原有的美好,和消費的快樂搞得一團糟,完全索然無味!

    我們就是在這樣“越苦越好”的觀念下長大的。所以,我們很多人不清楚:如果不讓孩子“辛苦”了,那該怎麼做?孩子不“辛苦”了,那會長成什麼樣子?會不會被慣壞?

    生活原本是開心的事情!願每個人都還原生活本來的模樣!每一個人都開心!

    節約本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把節約當成生活的全部!

    我們要學會節約,不要浪費!

  • 2 # 那年守護夏末夏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我家兒子做的挺好的,這個一定先要從你自己做起,為孩子做好榜樣,因為我平時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這樣的,能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許自己剩飯,所以孩子也就跟著同樣的要求走了!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可能也會遇到自己不愛吃的飯,這個時候咱們作為家長的儘量多正面引導,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吃那也不要勉強,換位思考我們大人其實有時也會挑食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就不想吃,這個偶爾可以理解!不過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儘量不挑食和經常做孩子喜歡吃的飯也很重要哦!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將這種美德一直弘揚下去!

  • 3 # 心靈與靈心

    各位朋友大家好,看到這個提問我非常的想參與這個回答,作為一個三歲娃的寶媽我對這個問題有切身的體會。插個題外話,在我娃大概兩歲兩個月的時候,我就教會了他《鋤禾》這首古詩,現在他也能流利的背誦。但是他並不明白這首詩所要表達的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他常會說弟弟(粒粒)很辛苦。我們小的時候物質資源不如現在這麼豐富,吃飯時父母是要求吃完碗裡的所有米飯,一粒都不能剩。我現在也是這樣要求我孩子的,吃飯時我會分少量多次的幫他盛飯,還有提醒孩子吃飯時保持安靜。平時我們飯前不會給孩子吃零食或喝飲料,這些食物容易造成孩子飽腹感。平時還要加強孩子的身體鍛鍊,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另外,隨著孩子年齡大點,可以跟孩子講講食物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 4 # 麗娜

    讓小朋友從小懂得珍惜糧食、敬重勞作,家長只需做好這三件事。

    1.幫助孩子養成“光碟”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要從娃娃抓起。在寶寶小的時候,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要求小朋友吃飯時做到“光碟”,吃多少盛多少,避免浪費。如果小朋友經常做不到,可以給予其適當的懲罰,例如不許吃當天的晚飯,讓其在飢餓中意識到糧食是必不可缺的,浪費是非常可恥的。

    2.家長以身作則珍惜糧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權威”。他們經常會模仿“權威”的行為動作。家長如果能夠給小朋友以身作則,例如在家吃飯時不浪費一粒米,外出就餐把吃剩的食物打包帶回家等等。家長切不可說一套做一套,嘴裡說著要珍惜糧食,行動上卻並不如此。這樣會讓小朋友感到困惑和逆反。

    3.利用多媒介宣傳材料,讓孩子樹立珍惜糧食的意識。

    當收到學校或社群發的珍惜糧食宣傳冊時,家長可主動帶領小朋友進行翻閱和解讀。此外還可透過收看宣傳珍惜糧食的電視節目和公益廣告,強化小朋友的認知。再者,可以帶小朋友一起去農村或種植基地進行耕種體驗,透過切身實踐讓小朋友體會到勞作的不易。

  • 5 # 大紅花教育

    我是一名寶媽,寶寶正在開始自己吃飯,關於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認為節約糧食無論是對寶寶習慣的養成,還是節約家庭生活成本都是應該做到的。

    我家寶寶做得很好,每次都能把碗裡的飯吃得乾乾淨淨。那麼我是怎麼做的呢?

    1.在寶寶剛學吃飯的時候就要養成習慣,告訴寶寶要把米飯吃完,因為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2.要堅持提醒。因為寶寶自控力沒有成年人好,因此有時候需要家長提醒,家長一定不要偷懶,想著偶爾一次沒關係。因為雖然好習慣不好養成,但是壞習慣一下子就養成了。你只要有一次對他沒有嚴格要求,下一次寶寶鬆懈。

    3.以鼓勵為主。我家寶寶最明顯,武力恐嚇是不管用的,即使管用也是口服心不服。但是如果寶寶做的好,你估計一下,下一次她就會做得更好!因此在寶寶把飯吃得很乾淨的時候就一定不要吝嗇自己誇獎的需要喲!

    總而言之,寶寶習慣養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長耐心教導,並且要堅持,不能中斷。寶寶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拿畫筆的人,你付出了什麼,就能繪出什麼樣的圖案!

  • 6 # 蓬萊島勇士科學站

    我家裡的小孩都被我們的老人寵上天了,哪裡懂得珍惜糧食呢!

    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對孩子的物質供給非常充足,甚至有些過頭了。孩子們根本就不理解“粒粒辛苦”!怎麼會去珍惜呢?

    光說大道理,孩子根本get不到。就好比買彩票中獎一夜暴富的人,你和他說要節儉有用嗎?他就是要報復性消費,攔都攔不住。所以基於這一點,我是這樣教育孩子:

    1、我老家在農村,經常帶孩子回家幹農活:比如除雜草,綁西紅柿苗等等,我也會讓他親自種一株西紅柿,然後讓我爸媽經常拍一些小影片讓孩子瞭解自己苗的成長過程。這樣孩子就會體會到收貨果實是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的。

    總之,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去感受種糧食的辛苦,賺錢的辛苦,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內心願意去節儉。成年人都是這樣,容易得到的卻不好好珍惜,何況是孩子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上班族,存錢怎麼就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