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國學智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站到祖先和親人的墳前,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便會追尋到這個答案。

    我們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

    有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

    難怪有人說,清明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

    清明時節,教我做人。

    清潔、清廉、清淨,無非一個清白;

    明事、明禮、明法,無非一個明白!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風拂面滌心,自有明月皎潔般的真善美。

    紅塵滾滾、功名利祿,如果你過於執著、拿不起放不下,為權、為錢、為名、為情黯然神傷,不妨清明時分去掃墓。

    那裡,自有另一種答案,

    讓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豈能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

    到哪去?

    不管是誰,多麼偉大,這世間終將忘記你的存在,“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這樣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樂然、坦然。

    我是誰?

    當你明白了“從哪來、到哪去”,“我是誰”似已豁然。清明祭祖掃墓,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

    來到這世間,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

    清明是責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靜,是思接千載、神遊萬仞,是傳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種精神。

  • 2 # 詩說

    那麼,為什麼人們要在寒食節掃墓呢?最初是因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重耳流落外國,沒東西吃的時候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但是重耳登上王位論功行賞的時候卻忘記了介子推,不貪戀封賞的介子推帶著老母親躲進了深山老林裡怎麼也不出來。晉文公想要燒山逼他出來,無奈介子推意志堅定,直到被燒死也沒有出來。

    所以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這一天要全國禁火,吃生的食物。敬佩於介子推美德的人也會自發地上山掃墓,掃墓的習俗逐漸在各地流傳,於是人們便在這一天祭掃自己逝去的親人。

    當然,掃墓的意義在於緬懷逝去的親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只要我們能夠時時刻刻去懷念我們的親人,他們就並不算是真的離我們而去。借掃墓的方式我們也可以表達我們的思念,宣洩我們的情緒。

  • 3 # 悟空鬧影視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掃墓節、三月節等。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中上墳掃墓是清明節的例行活動。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體現孝道的一種具體表現,基於以上的各種意義,清明節也因此成了華裔的重要節日之一。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家庭祭掃,一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透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國家祭掃主要是共同的祖先,透過祭掃帶來整個民族和睦的關係,意義重大。雖然至聖先師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他卻提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同樣的,當我們上墳祭祖時,也應該把祖先當作在生那樣敬奉。身為兒孫者,應該以感恩心為先人除去墳地的野草,恭敬獻上鮮花供品,並慎重地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稱之為“掛紙”)。這些動作雖然普通不過,但這是感恩,也是後裔可以為祖先做的事。“祭如在”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僅隨眾草草而祭,然後匆匆而散。若是我們能夠把這份感恩之情用於日常生活中,好好感謝生養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的師長、真心對我們的朋友以及幫助過我們的人,那麼,這個人間將變成和樂無嗔怨的淨土。今日,現代化和現實主義正向我們逼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舊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觀、人生觀也逐漸淘汰舊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可是,這並不等於華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就可作廢,更不能說上墳祭祖等禮節是可有可無的。我們依然需要感謝為我們受盡苦難的先輩,並慎重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每逢清明節(當然其它日子亦可),我們應前往先人的長眠處祭奠,獻上一束鮮花,獻上莊嚴的禮儀,也一併獻上我們的真誠和感恩心。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古時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 4 # 安徽國學教育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古時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 5 # 陽陽music

    現在明白,掃墓是緬懷,是傳承,是告訴另一個時空的人:“我們還念著你”!

    每逢清明、大年三十以及一些特殊的日子,都會回到老家和長輩一起祭掃。小的時候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任務就是跟著父親,掂著祭品,祭掃的時候副業點炮仗,甚至有些興奮。

    現在成家立業了,也有了可愛的女兒,考慮的事情也更多了。前天回去祭掃長輩的時候,猛然發現每一家祭掃的隊伍裡面都至少是兩輩人,這才明白:緬懷逝去先輩的民族傳統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液,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最有感觸的時候莫過於為你撐起一片天空的長輩在他們逝去的長輩墳前磕頭時,我會突然覺得“原來他們也是孩子”,再看看風中已經兩鬢斑白的“孩子”,我在想:當這個世界最後一個還記得自己的人逝去的時候,我就真的和這個世界沒有關係了,這種感覺該有多寂寞!

  • 6 # 鄉村張姐三農達人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意義?

    我來答

    日天日地zly

    LV.4 2019-01-17聊聊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古時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 7 # 兔哥講電影

    清明節,古時亦稱“植樹節”、“踏春節”、“聰明節”。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清明也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明清以來,有“吃清明團”、“送百蟲”、“水嬉”等風俗。由於清明和“聰明”諧音,故又稱“聰明節”,江南民間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說法。現今,清明有祭祖、掃墓、祭掃烈士墓、植樹、踏青以及吃青糰子等風俗。

  • 8 # 粵惠君仔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古時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 9 # 向日葵smile666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心中的一個寄託。

    歷代宗親,如果墮落在餓鬼道,這時候,透過焚燒如法制作的金箔紙,還有那種黃色的紙,他們是可以用的。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古時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 10 # 木子微視界

    1

    死亡是什麼?

    這是絕大多數華人不願談論乃至禁忌的話題。

    《辭典》裡說死亡是相對於生命體存在的一種生命現象,即維持一個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學功能的永久終止。導致死亡的現象有:衰老、被捕食、營養不良、疾病、自殺、被殺以及意外事故,或者受傷。所有已知的生物都不可避免要經歷死亡。

    而人死以後的物質遺骸,通常被稱為屍體。

    在談死亡與清明之前,我先談活著,不是餘華的《活著》,而是所有的活著。

    2011年,世界人口突破了七十億,截止到2016年的統計為72億6291萬。

    但,這是地球上目前活著的人口,那麼已經死了的人類呢?

    所有在地球上出生過,但已經死去的人類(不包括進化過程的猿人,應該僅僅指智人,也就是分子生物學上的現代人類的一脈相承,如此可以排除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等等)據粗略的統計,這個數字將要嚇死你——1100億!

    不要簡單地以目前的72億活人乘以15的算術來推斷。因為72億是人類目前的數量,而在1930年僅有20億人口,當時的中國也不過四萬萬同胞。1800年,世界人口只有10億,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中國。公元1年,地球人口為兩億,我猜想其中半數在漢朝和古羅馬。公元前四千年,差不多也是古埃及的萌芽期,地球人口為8500萬。

    所以說啊,這1100億的死人,跟我們現在的72億活人關係不大,而是取決於我們的祖先。而我們的祖先,在上古時期的公元前四千年,並不是全部的8500萬人口,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許只有850萬,甚至85萬,甚至85000,甚至85個!

    《瘋狂原始人》劇照

    古時候,一個人活著很難,死了卻很容易。好萊塢動畫片《瘋狂原始人》的開頭,主人公一家曾經指著巖畫說起他們的鄰居,要麼是被野獸吃了,要麼感冒死了,要麼是掉進水裡淹死,最後只活下來他們這一家子,這是符合古人的生活規律的。今天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實際上是無數代生存競賽獲勝者的後代,而失敗者根本沒有留下後代的機會。

    遙想幾千萬年前,有那麼幾隻古老的猿猴碰巧進化,又經歷了千百萬年,形成了原始人類群體,逐步逐步地,我們在現代文明社會茁壯生息。可以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一段未中斷的繁衍傳承,幾乎是超過中彩票幾百倍般的幸運。更多的人類個體都沒有留下他們的DNA,就被淹沒在泥土之中,滋養了其他生命。

    2

    現在來說說清明節。

    清明節是什麼?是踏青?是掃墓?是寒食?還是假期可以出去旅遊了?

    我想,華人上墳祭祀親人和祖先,其實是一種感恩。我們對著墳墓說,因為你的強大和堅韌,完美地將DNA傳遞給了下一代。這種傳遞不僅是生理上的傳遞,也是社會倫理和養育子女上的傳遞,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為子女做出的一切犧牲。但首先,是老祖宗們得自己活下來啊。活下來是一門技術活,一門僅次於投胎的技術活。隨隨便便一場瘟疫,整村整寨的人們就滅絕了。隨便一場戰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上百萬人就做了亡魂。

    舉個例子,明末清初戰亂,原本富饒的四川十室九空,除了少數人口據點,幾乎成了大片的無人區,以至於有後來的湖廣填四川。這就意味著,明朝的四川人基本沒有傳遞下基因,今天四川人所祭祀的祖先絕大多數是清朝以後的移民。如果祖先們活到成年,那已經是莫大的勝利了。如果小時候就吃果凍噎死,遊野泳淹死,闖紅燈被車撞死,那你也根本沒有機會談物件買房子結婚撒種懷孕生孩子啊全套流程啊……

    無論是傳遞了基因的我們的祖宗,還是沒有能夠傳遞下基因的古人們,他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歷史上的1100億。也可以反過來說,這1100億本身,也就構成了我們人類的歷史。

    所以啊,清明節所要祭奠的物件(假設全世界都過清明節),不僅是我們72億活人的祖先,也要包括所有在地球上存活過的1100億個人類。

    但我們首先祭奠親人。

    十多年來,每逢清明與冬至,我都會隨家人去郊外給爺爺奶奶掃墓。空閒的時候,也會駕車前往鄉下外婆的老家,在外公的墳前撒上一杯清酒。

    3

    小時候我們都有過相同的疑問——死後的世界是什麼?

    是如同電冰箱的冷藏室般冰冷?還是微波爐的高火檔般熾熱?又或是《星球大戰》裡的外星荒漠?其實是某集《阿凡提》裡說到的天國花園?

    小學三年級起看白話本的《聊齋志異》,對那些故事深信不疑——普通人死後可以轉世投胎再世為人;大奸大惡之徒則要在十八層地獄中遭受各種酷刑;還有個別比較悲慘的冤魂不散只能淪落為聶小倩那樣的孤魂野鬼,運氣好點還能在夜晚賞月嗅花,運氣不好就被燕赤霞之流給弄得個灰飛煙滅……讀中學後,政治課上教了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才讓我確信所謂的轉世投胎,全屬鬼扯淡的無稽之談。

    十八層地獄,第十七層,石磨地獄

    再後來,我就痴迷於各種宗教。

    佛教相信六道(天道、人間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輪迴——人和其他生物永遠都在六道中輪迴,惡報者下世變成畜牲、惡鬼甚至下地獄,善報者回歸人間、修羅道與天道。只有經歷千番輪迴、萬般劫難而修成金身正果的羅漢、菩薩、佛才能跳出六道輪迴。

    這個說法,我卻是在初中時代追看日本動畫片《聖鬥士星矢》期間第一次聽說。

    《西藏生死書》說到人死以後,“第七識”將帶領“第八識”離開肉身,從此生的滅亡到來世之間會有一個過渡期,即為“中陰”。中陰身具有神通,能見到肉眼所不能見之世界。中陰共為七七四十九天,每七日為一期,其間若請僧人為死者做法事,死者便會得益,比如冤魂得以超度、惡者不入地獄、善者再世富貴榮華諸如此類,這也是華人“做七”的緣由。

    生死有命,富貴雖在天,但善惡卻終有報,由此因果迴圈。佛教倡導結善緣,生行善德,為死後安樂。

    基督教也相信人死以後靈魂是存在的,但生而為人就帶著原罪,靈魂都是不乾淨的。信徒信奉耶穌為救世主,向耶穌真誠祈禱懺悔,死後靈魂便能洗刷乾淨,進入天堂聖殿,反之,靈魂則只能下地獄,成為惡魔囚徒受到無盡的煎熬。

    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也說,死亡只是從今生到後世的一個階段,在末日審判來臨之時,每個死者都會白骨復生,在主的面前接受審判,若你信仰正確並且行善,就會升入樂園得以永

    在我看來,只有道教例外。道家重視生命,追求不死,而鬼的世界是一個與人間平行的世界,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你見過鬼嗎?

    但我更喜歡另一種流傳千古的解釋:人死後都要經過鬼門關,走上黃泉路,在抵達冥府之前,還有一條分界的忘川水。經過河上的奈何橋,渡過這條忘川水,就可以去轉世投胎了。但在奈何橋邊坐著一個老奶奶,她的名字叫孟婆,如果不喝下她碗裡的湯,就過不得奈何橋,更渡不了忘川水,只要喝下這碗孟婆湯,你就會忘記前塵往事,開啟來生之旅。

    來生在哪裡?我不知道。只知道此生你若死了,一定會有人為你哭泣,或許也會有人為此而高興,但大多數認識你的人則是驚訝地說一聲“哎呀,TA死了啊?我們要多注意鍛鍊與飲食哦!”然後,很快就把你淡忘。

    我總在想,死後還有人記得你,那就不算真正的死去,至少你還活在那些人心裡。即便死後躺在一座無主孤墳中,你的基因資訊也留存在子孫的DNA裡。哪怕你連半點血脈都沒流下,起碼還有你的名字與照片,留在身份證、學生證、戶口本、借書卡、游泳卡、作文簿、畢業考卷……

    真正會記住你的人是誰?

    首先是父母,如果你亡去之時他們還活著的話,他們定然悲痛萬分,白髮人送黑髮人,焉能不傷心斷魂?

    通常來說,應該是你的兒女,他們不但會記住你、懷念你,每逢清明或忌日來祭奠你,還會在他們的血管裡,以及他們孩子的DNA裡,永遠地儲存你的生命,直到世界末日。所以,在基因的河流裡,我們都有可能永生不死。

    劉慈欣在《三體》第三部的最後,程心和關一帆發現宇宙廣播的語言種類達到一百五十七萬,其中也包括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而與大宇宙中曾經生存過的文明總數相比,一百五十七萬是個相當小的數字。

    “如果一個文明的語言能夠被列在廣播資訊中,那只有兩種可能:這個文明仍然存在;或者,這個文明存在過,且生存了相當長的時間,它的文化在宇宙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

    “每個文明的歷程都是這樣:從一個狹小的搖籃世界中覺醒,蹣跚地走出去,飛起來,越飛越快,越飛越遠,最後與宇宙的命運融為一體。對於智慧文明來說,它們最後總變得和自己的思想一樣大。”

    你有沒有發現,《三體》裡提到的每一個“文明”,其實與我們每一個“人類”高度相似——每一個人都活過,也都必將死去,正如每一個文明。而文明的偉大取決於思想的偉大,人的偉大也是如此,取決於他(她)是否在宇宙中(宇宙既是空間也是時間,時間就是歷史)留下永久的印記。

    宇宙無垠,也許宇宙中的文明,就跟地球上的人類一樣多吧?

    當你放眼銀河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也許有1100億個文明星球呢?雖然,以上的文明不可測算,但我們至少可以測算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人和記憶。

    1100億個人,就是1100億個記憶,每個人都會死,但每個人都來到過這個世界上,曾經作為人活過,哪怕只是一個夭折的小嬰兒(我高度懷疑這種情況沒有被統計在1100億之列)。

    所以,1100億個人類的記憶,每一個,都值得我們祭奠。

    這是清明節給人類的最大的意義

  • 11 # 藍與狸花喵兒

    <關於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節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就開始形成習俗,可謂之歷史悠久。眾所周知,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到已故祖先的墳前進行掃墓的儀式,即我們所說的祭祀祖先。那麼,透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依然保持著這種習俗,究竟意義何在呢?

    筆者認為,清明節掃墓祭祀的活動意義可分為三個方面來說:

    一、祭拜祖先,恪守孝道。

    華夏文明歷史悠長,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各朝各代不斷的變更,各種文化也在不斷的轉換,但唯一不變的就是華夏子民對長輩的“孝”,即對孝之一道的敬畏和貫徹,從未因為外在的原因有過中斷。而清明節傳習前朝,將孝道融入其中,讓人們在這一天進行掃墓、祭拜祖先,一則是對先人的孝,二則是對自身血脈的認可和繼承。

    二、繼承傳統,弘揚中華文化。

    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族甚至於今天的各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極其大的衝擊,尤其是國外的洋節日的輸入,導致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並嘗試著過洋節日,比如萬聖節、聖誕節等等。這也使得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暗淡的危機。所以,今天我們繼續推崇清明節掃墓祭祖,是為了繼承傳統節日,繼承傳統文化,以及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

    三、清明踏青,改善家庭關係。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節日正好是處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這一天最適合舉家出遊。一來大人們可以放鬆放鬆勞累的身體,二來一家人同遊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家庭帶來了共同相處的時間和空間。夫妻、子女之間的關係更加和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清明節作為華夏民族的傳統節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洗禮下依然留存至今,自有它存在的意義。節日中進行掃墓祭拜的儀式,一則可以讓我們恪守孝道,做一個心中有信念的人;二則是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瑰寶;三則利民。如此一來,清明節掃墓的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身為華夏子孫,一定要吸取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加以汲取和弘揚廣大。

  • 12 # 武鄉旱地養生小米

    1.

    清明掃墓的由來 掃墓起源於古代帝王“墓祭”之禮,墓祭是貴族活動,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沒有墓的。到了秦漢時期封建等級沒有那麼森嚴,老百姓有墳地後才仿效貴族舉行祭奠活動以緬懷先人,稱之為家祭。到漢代以後,墓祭才逐漸...

    2.

    清明掃墓的意義 自古以來,我們都非常注重孝道,而掃墓又是和孝道相掛鉤的,所以清明掃墓是慎終追遠、孝敬先人的一種表現,是人們藉以...

    3.

    延伸感悟 清明節的寓意凝聚在祭祖掃墓的儀式中,“儀式”往往包含了許多意義,“儀式”...

  • 13 # 莉姐美食坊

    清明節是我們傳統的紀念先人,前輩的日子,因為想念,思念離別的親人,有記念日,特殊的日子就是買些供品,鮮花來掃墓,從人性,道理上是說的通的事,只是隨著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燒紙這樣的方式有點影響我們的生存環境了,逐漸成為陋習了,以後應該文明清明節,改變過去的行為,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蔚藍天空,沒霧霾的環境,也讓先人安享天年,我們把當代的事做好☔️,您認為我的想法可以嗎?

  • 14 # 樹人眼

    清明掃墓,據說已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過去,掃墓不是一般家庭所謂,多為官宦家庭祭拜先人,後來慢慢不通百姓也開始效仿了。先如今,清明祭祖掃墓,已經成為民眾寄託哀思的一種方式,透過特定的時間去給故人掃墓,既有不忘來處、又有誡勉後人的意思。還有,早期掃墓的物件多為父母長輩,現在,平輩、好友之間,也可以透過祭掃的形式表達愛與思念。

    總之,清明掃墓只是一種精神寄託,並沒有特定的現實價值承載。一些地方近些年來還出現了過渡祭掃的不正之風,一些官員或老闆,接掃墓之由,大搞封建迷信活動,或者大肆揮霍,這是應該極力反對的一種現象。

    一束野花且可寄託思念。掃墓不在乎花多少錢,弄多大的陣仗,這是我的觀點,請各位看客批評指正!

  • 15 # 曉前

    從記事時起,就一直跟著家裡的長輩掃墓,一直到現在。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明顯感覺到自己掃墓時的心理是不一樣的。

    01 小時後,掃墓是為了讓祖先保佑會念書

    小時候,每來到一個墳前,長輩都要跟我們介紹這個墳是誰的,他們的生前是什麼樣的。長輩們說完祖先的事蹟後,都要再加上一句,“來,磕個頭,讓祖先保佑你會念書。”

    於是,小時候的我們就乖乖地磕頭,嘴裡說著長輩們讓我們說的話,那時候的我們竟真的以為只要我們磕頭的姿勢夠正確,祈禱的語氣夠真誠,祖先就真的會保佑我們學業有成。

    02 再長大一些,掃墓是為了完成任務

    長大後上學了,知道了學習只能靠自己,但是掃墓還是會跟著大人們一起去。因為大人們要求孩子們必須去,說是要認路,等以後他們走了不能將祖先的墳丟了,而且每家每戶都是這麼做的。

    所以,那時候的掃墓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道德和輿論要求你這麼做,不做不行。

    03 現在,掃墓是虔誠的悼念

    看了《尋夢環遊記》後,才對“喪盡禮、祭盡誠”有了新的認識。死去的人死了,他們與這個世界唯一的聯絡就是我們的記憶,而證明我們對他們還有記憶最有儀式感的事情就是掃墓。

    就像我們過年會走親戚去表達對他們的情誼一樣,掃墓就是去對逝去的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在那裡,你腦海中想到的是他們的生平事蹟,或感慨、或遺憾、或想念、或傷心,那一刻所有的情緒只為他。

    04 最後,掃墓還是生命的傳承

    那些躺在地下的,或引以為傲、或以此為戒、或平凡普通卻與我們生命相關聯的人,都值得被我們銘記。

    那些我們掃墓時聽到的事蹟,或記錄著時代的變遷、或記錄著家族歷史的興衰、或彰顯著人性的光輝,都值得我們告訴我們的下一代,然後一代代傳承下去。

    所以,好好掃墓、悼念過去;然後好好生活、傳承未來!

  • 16 # 小七談歷史

    清明節日曆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所以,清明節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民祭祖、緬懷先烈的重要日子,也是我們精神的一種寄託。

  • 17 # 王志鬱Plus臺灣

    清明節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悲痛傷感的祭祀節日。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應該注意自己的健康。清明節是對親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是一次宣洩哀傷的機會,有利於消除不良情緒,同時也利於心理健康。但是在這段時期,對於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很容易觸景傷情,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大家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宜持續得過久。這段時期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期。有此類疾病的患者不宜過度傷心,要注意情緒的調節,需要找親人、朋友陪伴,緩解負面情緒的影響

  • 18 # 糧食商城

    清明節掃墓zd的意義 落在春分後第十五天的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掃墓節、三月節等。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中上墳掃墓是清明節的例行活動。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體現孝道的一版種具體表現,基於以上的各種意義,清明節也因此成了華裔的重要節日之一。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權是家庭祭掃,一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透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

  • 19 # 使用者常連芝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 20 # 一個人遊遍中國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落在春分後第十五天的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掃墓節、三月節等。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中上墳掃墓是清明節的例行活動。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體現孝道的一種具體表現,基於以上的各種意義,清明節也因此成了華裔的重要節日之一。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家庭祭掃,一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透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降生在貧苦家庭的人,長大是抱怨記恨父母還是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