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傑可大叔
-
2 # 點爸進化論
屁股決定腦袋,處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問題的視角就會完全不一樣。
如果我從一個普通的勞動者,飽受加班困擾,收入也沒多少,也看不到多少前景,當然會大大吐槽。
如果我是一個老闆的視角,或者是從一個享受了阿里快速發展紅利的年輕人的視角出發,自然就不一樣了。
下面是自己之前寫的一篇996的文章,從一個對未來有憧憬想法的年輕人的角度出發視角來看問題大家也可以參考參考,每個人自然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在我們中國現在這個階段,你想要改變自己未來,多花時間多努力自然是必須做的事情,甚至都不應該讓別人逼。如果你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甚至安逸,那麼就另當別論了。有那麼一個人群,每天早上7點開始幹活,晚上要幹活到10點甚至更遲,週末午休,關鍵的一點是還不領工資,這就是我們奮戰中考高考的學子們。他們的工作時間就遠遠不是996了,多一點的7127都不為過。但為什麼總是很少看到學生們抱怨呢?或許是因為他們的手機電腦都被家長收走了,沒辦法網上抱怨~但我想更多的原因是這些願意花大量時間在學習上的人是相信現在的投入對自己的未來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在最該花時間努力的時候如果用在了偷懶上,將來或許是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努力來彌補的。
有篇文章我們一定都看過,凌晨4點的哈佛校園,報道或許有一些誇張,但是在哈佛校園裡圖書館裡的學習氛圍我們是能夠通過幾張圖就能感受到的,上週日帶娃去浙大校園逛了一圈,週末本該是稍微放鬆一下的時刻,但是你去教室裡看看,不少教室還是坐了個半滿,能看到大學生們不錯的學習狀態。
對於自己明確的目標付出的努力花出去的996,自己當然不會有任何抱怨,因為這些一定是對自己有益的,而且付出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甚至是超額的回報的。那放到了職場為什麼996總是被人嗤之以鼻呢?
很大的原因就是工作上的這種僱傭關係,總是會不自覺的把老闆和員工放在了對立面上,如果所有出發點都以自己利益中心的話,那就會變成了這樣的角度。老闆會覺得,我給你付了薪水養活了你,你當然理所應當工作努力,不能老是抱怨還經常偷懶,最好就都泡在公司裡使勁幹活。員工會覺得,你就發了這麼點錢,我就工作差不多就得了,做的多,大部分都被老闆拿走了,我也多賺不了多少,那我又何必這麼努力呢。這幾個想法大家一定都聽到過也都在網上看到過,甚至自己就抱怨過。如果是這兩種視角,那一定是老闆死命鼓吹996,員工則奮力抵抗的。
有這種不和諧的對立狀況,自然也有比較標杆的典型的996的好的案例。就說阿里巴巴最好的例子來說,我們網上看到過早上4點的哈佛圖書館,但是在杭州的同學們一定看到過晚上10點的支付寶大樓,我公司原來就在支付寶大樓隔壁,晚上8點下班,支付寶大樓一定是燈火通明的,有時候遲一點回家10點鐘還是燈都亮著的。阿里巴巴也沒明確的規定晚上一定要加班到多晚,但是大家都會自覺的加班。如果你和多年的阿里人聊一下,你就會發現,他們眼中會放光,對自己做的事情充滿自豪,會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身為阿里人也是一種光榮,努力的工作也是自己的提高,最終他們努力也在公司成功的同時給自己帶來了經濟上的巨大回報,同樣類似的學歷背景同樣的付出阿里給了他們員工更高的回報,這就又加強了這個正反饋迴圈,逐漸形成了阿里強大的文化。
這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成功的例子,公司不能鼓吹員工要加班,完成好工作目標任務是最關鍵的,加班只是某一些時候為了及時完成任務目標的不得已做的事情。同時對於完成任務這件事來說才是員工得以成長進步升職加薪的關鍵,這件事一定要做到,當員工認可這些事情同時獲得收益的時候,就會加強這些甚至影響周圍的同事,時間久了,好的任務結果導向的工作態度就形成了。兩家同行業的公司,一家做到了這些勢必在競爭中會有更大的優勢。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經營者,或許就需要從馬爸爸的關於996的話裡體會其中的精髓。
當然這個社會是多元化的,我這裡也並不是鼓吹996,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你甚至可以選擇不工作選擇自由職業,這都是個人的選擇,而且還是有很多朝九晚五的工作的。但是如果你想有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這種工作,那還是最好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
雖說現在我們國家發展非常快,改革開發40年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很多,但是總體來說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生活水平差距和發達國家比還是差很多的,要追上他們,肯定還是需要我們整理大部分人多努力的。之前在一個問答中說過,試想一下你是個工廠老闆,剛引進了一臺新的裝置,你會讓他一天只開8小時麼,只開8小時,你的產量和成本能和同樣裝置全天火力全開員工三班倒的比麼?要公司能生存下去必然只能加班加點。所以在我們現在的生產力發展階段,我們國家整體生活還不富足的階段,我們還需要奮力追趕別人,每天多努力一點點,真的不是僅僅給公司做貢獻了,也是給個人給國家都是有貢獻的。即使你的工作相對輕鬆,但是工作之餘多花點時間學習,或者培養一些個人的興趣愛好做個斜槓青年也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就像我工作之餘寫一篇東西,不求有多少人看到,但是或許對看到的人有一些幫助啟發,或許記錄一些東西也是對自己多一些思考的鍛鍊,也是有益的,這些額外花在工作之餘的時間也是有價值的了。
最後還是套用馬爸爸的話,認真生活,快樂工作,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向奮鬥者致敬。
-
3 # 第一職場網
一大早,我們老闆說:我可沒有要求你加班,是你自己能力不足,能怪誰啊?……我默默忍受著內心“火冒三丈”,哎,一聲嘆息。
我想大家真的不是抵制加班,遇到專案緊的時候,主動加班共同完成任務,都能理解,但是千萬不要強制996。
1.我們不是因為996而痛苦,只是因為缺乏選擇權而痛苦。馬雲的論點,無非提出了“福報論”和“回報論”。
“福報論”就是:你們這些人,應該生在福中要知福,能996是你們年輕時的巨大福氣,想想那些找不到工作而焦頭爛額的人,想想那些效益不好公司要馬上關門的人,你們多幸運! “回報論”就是:“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講一個我真實的經歷吧。
做服裝的時候,因為一些訂單要得特別著急,工廠裡經常燈火通明,徹夜通宵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有時候我跟單也需要一塊兒通宵,我做得特別煎熬,深想了想,這只是混口飯的工作,談不上什麼熱愛,更談不上能發揮什麼優勢,而且薪資與付出嚴重不等,至於成長經驗什麼的,根本沒想要幹多少年,拼到什麼職位……
後來,我轉行了,做房地產,這份工作還是挺激情的,也就是有內在的驅動力,有成就感,看著一片片灘塗荒野,幾年的時間萬丈高樓,建築著一個關於居住的夢想,覺得自己也在這為個城市添磚加瓦,貢獻力量,覺得特別有幹勁,打心裡喜歡這份工作。而且房地產圈的薪資待遇也算很不錯。
前後一對比,你會明顯看到,熱愛工作+薪資滿意,能收穫精神成長,能滿足物質,你完全不會在乎什麼996,正如馬雲所說,“工作時間長短不是關鍵,如果你真正熱愛你的工作,充滿理想和使命感,就算每天工作12小時,也不會嫌累,反而覺得幸福,但假如你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算每天工作8小時,依然會覺得難熬。”
華為的工作強度是出了名的,想必大家都聽過。進入華為的新員工,要籤一個著名的《奮鬥者協議》。協議條件非常苛刻:“我自願申請加入公司的奮鬥者,自願放棄所有帶薪年休假,自願進行非指令性加班,自願放棄產假(陪產假)和婚假……”
華為老總任正非說過一句話:“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為院士,就不要來華為。你過去可以嬌生慣養,但加入華為就不可以。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嬌生慣養的回去找爹媽!”
任正非的話說得這麼難聽,為什麼還有千萬人排隊想去華為?因為人家給的報酬高啊。
你想,非洲中東地區的生存環境是何等惡劣,戰爭多,每天上班都要擔心被子彈打;蚊蟲多,還要擔心埃博拉艾滋病等等,可你知道麼,就這麼苦逼的工作,報名的大學生還是很多,為什麼?
因為待3年,每年100萬起。只要錢給到位,什麼苦都能吃,什麼姿勢都能會。
現在的年輕人很聰明,他們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吃沒有意義的苦。
當然,前提是不能玩命啊,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份工作值得你搭上自己的性命,那真的就是太傻了!
我們往往抱怨工作,但其實,抱怨只是表象,背後的原因是,大家覺得付出和收穫不等價,自己的時間被廉價兜售了。
工作既帶不來錢,又給不了成長。談情懷,談文化,談公司是家,好比燉雞湯,情懷是詩人的遠方,在現實面前真是赤裸裸,物質的拮据,只會讓員工更厭惡!
員工不傻,可以在工作上吃苦,但不能在生活裡吃土。
真正的老闆,一定是將人才的價值量化成實際的數字,激勵你成長、付出,創造員工與公司彼此成就的價值。
2.什麼時候我們需要996,什麼時候我們應該果斷拋棄996?在《驅動力》一書中,丹尼爾·平克說,人做事的驅動力,是分級的。給錢卻幹著沒勁,是因為驅動力還停留在2.0級,他稱之為"胡蘿蔔-大棒"的狀態。
物質激勵,對那些探索性的創意工作來說效果有限,反而有可能讓人著急、功利,看不到常見事物的新用法。當然,這種狀態,比恐懼、飢餓等本能型1.0級的驅動力,強一點點。最好的驅動力,則是3.0級。這種狀態下的人們,不依憑外力,而依靠興趣、自主意願驅動,做事快速、高效、愉快。
這次馬雲說996是福報被許多人懟,原因也是他沒有告訴我們這個前提:理想和激情,是生活必要的催化劑,卻不可能是常態。因為,大部分人生活常態是現實的、瑣碎的,容易讓人低迷和消極。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那麼拼的,這世上,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就想上個班,把本職工作做好,不求表現多好,但也不拖沓自己的工作,就是把工作當個養家餬口的職業罷了,他們不求與公司共成長,更不求以後跟著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回報,他們就錯了麼?
講真,沒錯,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應該允許這樣的生活態度和這樣的員工存在。
但,如果你想透過一些微小的努力,將驅動力3.0引入生活,防止自己陷入低迷、消極、安穩之中,那我建議你思考一下我以下所說:
評估老闆是否值得跟的標準:當你努力之後,這個人是否給你回報並在你身上花費精力讓你成長,包括眼界、錢、資源、人脈、工作能力,反思一下過了一、二年之後,自己到底得到多少東西,有多大變化,你滿意麼?
如果變化不大,那就乾脆辭職吧,這個老闆不值得去跟,真沒必要天天垂頭喪氣苦逼自己。同時,在30歲以下跳槽的時候,儘量別用錢做為衡量標準,最好是以發展空間和成長速度來衡量。
換工作的時候,如果公司規模相關不大最好能跨一級別(比你當前的職位高一個級別),即便同級跳,也需要再薪資上有漲幅,而且發展空間更大一些。
3.千萬別做職場上的老黃牛,成長慢或不進步,實則在倒退。努力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你需要認真審視自己:
1.是否為公司創造價值:你的核心競爭力是最好的證明,老闆一定會優先提拔為公司創造更大效益,更不可取代的人。2.是否會做人、是否能辦事:在公司裡口碑如何(上司的評價、下屬的評價),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如何,是否能客觀的分析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能力?3.工作態度:做人做事是否積極主動、是否負責、敬業,是否踏實、客觀,這些都是日久見人心的事。《都挺好》電視劇裡,蘇明玉無故關機2天玩失蹤,爽約了幾億的大客戶,老闆、助理焦頭爛額,事後來了一句私事,不便告知,為什麼蒙總就這麼寬容蘇明玉?
因為蘇明玉不可替代啊!
一個人越不可替代,他就越值錢,他就越擁有話語權。
那什麼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1.專業領域技能。2.跨領域的技能。3.學習能力4.性格要素。4.那怎樣發揮優勢,梳理出自身的職業生涯體系呢?從大的方面來說,硬實力和軟實力,硬體比如你的學位證明、英語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被稱為入職敲門磚。你能拿到證書,別人也能拿到,這種能力不能稱為核心競爭力。
那自然就是“軟實力”,這也是許多單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軟實力有哪些呢?
首先,確立你的職業規劃,有目標有計劃,眼界決定未來。第二,一定要找到能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適合自己最重要。“木桶理論”告訴我們:要想進步,必須彌補自己的短板。在職場上並不適用,甚至不會奏效。第三,良好的人際關係,卡耐基就說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係、處世技巧。”第四,做好向上管理,掌握溝通的藝術。70%的人離職是因為上司,而與上司、老闆的關係如何建立,贏得信任與器重,打通晉升路徑非常關鍵。第五,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要想在一個公司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起碼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個行業獲得成長,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起碼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沒有資歷和經驗,就別指望拿高薪!第六,學會做人。有三個原則,第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二學會傾聽;第三,誠實守信。“要做事,先做人。”無論做什麼,都要想想,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第七,有所為,有所不為。職場也有職場的規矩。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是職場發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課。尤其是不可踏入的“禁區”、不可觸犯的“天條”一定不要踏入。第八,主動工作、積極行動。 “執行力”是個人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正如IBM的廣告所言:“停止空談,開始行動!芸芸眾生,忙忙碌碌,有時候想想,996這種事真如錢鍾書的《圍城》:活得輕鬆但沒錢,羨慕那些活得累但有錢的,但很多後者又羨慕著前者。
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但我們需要明白,自己的有限的“人生效率“,人生效率=(夢想-現狀)/可奮鬥時間,努力去構建自己的人生效率體系——輸入系統、自我管理系統以及輸出系統。
-
4 # 拾年職場成長筆記
仔細看過Jack Ma的發言之後,覺得人生不易,但好有道理。
我表態是:認同 且 高度。
具體分析的話,我有如下幾點看法:
01“工作”≠“上班”工作和上班是必須區分開的兩件事情,即使可以保持一致,但是必須區別看待。
工作的驅動因子是“個人夢想”或者“個人的理想抱負”;工作是積極主動的去實現個人價值和夢想的一個過程。
上班的驅動因子是“福利待遇”和“收入”;上班是相對偏“被動”的去完成老闆的價值和夢想的一個過程。
當然,在某些人的實踐過程中,兩者是可以統一的。
比如,馬雲。他一直是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工作或者上班。
還比如,很多老闆,及正在路上的創業者們。
於我而言,坐在這裡碼字就是我的工作,但是我沒有在上班。
工作有工作的目的,上班有上班的追求,不可同日而語。
工作可能包含但不限於上班。
總之,工作不等於上班。
(PS;我在這裡說的“工作”和“上班”都特殊語境中相對狹義的理解,看完能懂的就是懂了,不懂的可能暫時沒在一個頻道上。)02“公司使命”是否能匹配“個人追求”阿里立志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你個人的追求呢?
馬雲說:我們不忽悠大家,哎呀來吧,條件很好,我們現在不忽悠,以前也不忽悠,今天根本不需要忽悠了。阿里提出了一個很高的使命。
那在這個使命之下,你是否能在這個平臺上錘鍊自己。
經過三年或者五年的工作,給自己開拓了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界”和更不非凡的“氣度”。且不僅僅限於這些。
每個人都必須想好,這個公司最後能給個人帶了什麼!
如果你找不到,這個點。
那996帶給你的就只有無盡的疲憊,乃至抱怨。
我講的不是,你找到匹配點後就不會累,而是不會那麼累。
03商業是最大的慈善商業的發展在國家層面完成了納稅,帶動了經濟發展和GDP的增長。
在個人,則發放了工資,幫助員工可以正常的生活,甚至提高生活品質。
有機會工作,有機會去拿高薪,有機會去消費,這就是慈善。
而阿里帶給你的還不僅這些。
當你在抱怨平臺的時候,你有沒有思考過平臺帶給你的平臺紅利。
包括你在人前的“光鮮”,你高消費的“底氣”,你“認知的成長”。
一個社會不可能人人都是創業者,但當你無法自己創業,而搭載上他人的創業成果之後,就應該適當的調整自己的心態。
小故事:門口有個乞丐,每天給他10塊錢。後臺沒錢了,每天只能給5塊。乞丐怒斥:怎麼才5塊。這個老掉牙的故事。
04彼此“價值認同”是關鍵阿里可以找到很多更優秀的想8小時工作制的人,目前在阿里辛苦996的人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其它的更輕鬆的工作機會。
馬雲說:如果你8個小時工作都不快樂,那你做的這個事情就沒有意義,你也不舒服。你幹嘛呢,8小時不知道幹嘛,沒有意義。即使不996,你也不知道自己幹嘛。這可能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另外一種說法,或者表現形式。
如果認同,可以去做。
如果不認同,可以選的其他企業就有5000萬家,可以做的選擇更不止5000萬。
努力不努力都有各自的活法,一種選擇罷了。
修“行”或者修“心”,每個人都有自主決策權。
996或者955的這種價值觀的區別,並沒有好壞之分,更談不上對錯。
價值觀養成是一個很複雜又綜合的過程,每個中年人的價值觀裡都包含了他幾十年裡呼吸的每一口空氣,見過的每一個人,說過的每一句話……
不強求,慢慢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於他人價值取向,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自己的不同價值取向,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面對不一樣的利益糾結場景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取向……
這是今天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下的我。
明天會是什麼樣子呢!!!
-
5 # 管理之門
網際網路公司996很正常。
這不是腦子抽風一意孤行,也不是刻意壓榨員工。
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
競爭對手都在跑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想辦法更快。否則就很危險。
這樣說並非指996很好很妙很值得推崇。
事實上它是反人性的,摧殘人的。
但是,並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大家共同作用營造了這樣的環境。
每個人都有責任,但每個人都無能為力。
-
6 # 新生追夢人
"職爭朝夕“觀點:馬雲大談996,我是不贊成企業這麼實施,但建議個人儘可能去做。也就是說,企業勞動不建議採用996模式,但建議個人為儘快提升自己、強大自我,可以督促自己去按996模式工作。
”職爭朝夕“理由:
一是996極大可能會降低員工的幸福感。為什麼這麼說呢?新時代重點提到人民的幸福感。而現有的885,雙休、勞逸結合,大部分人還是比較樂於接受的。人們常說,由奢入儉難。企業一旦採用996,勢必每週強行增加了11個小時的工作量。採用996後,人們勢必會產生逆反心理。國企員工薪酬福利好,自然不希望多增加勞動時間。民企大多制度不太完善,增加的工作量大多會被認為是加班加點,而相應的勞動報酬也難免跟不上。這勢必造成僱傭關係惡化。
二是對於想提升自己、強大自我的人來說,現有的工作模式大多數就是由885變為996了。想想我自已一路走來,為了在業務上在管理上有所成績,自從大學畢業來現在的公司後,一直加班加點,早已是996,甚至不止於996了。透過這7年的努力,才從一名普通的工藝員上升到部門的副部長。這裡說的沒有炫耀的意思,而是說的,正如馬雲在演講中說的,“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價,有一天你才可能得到回報。你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有回報的。”對於有追求,要有所發展的人來說,個人還是建議可督促自己去按996模式工作,按這個模式去努力。其實,馬爸爸也是這個意思,只有透過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回服更多。
總之,不建議企業去實施996模式,但強烈建議個人督促自己採用996模式,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多付出,期待多回報。
---END---
-
7 # 滬上菁菁
看到馬雲慷慨激昂、振振有詞的關於996的演講,感受到企業背景不同,個人立場不同,看法就不同。個人認為996與適用的人、適用範圍和產生的價值有關。
1.適用的人
企業家往往是很有抱負很有理想的人群,他帶領員工完成更大的夢想。他們也因而有更大的壓力和責任,往往工作時間不固定,像馬雲說的12×12的工作強度。也希望老闆儘量調節好自己的時間,不要過度透支。動力爆棚的老闆畢竟是少數,芸芸眾生的員工佔大多數。員工自己的理想可以和公司的一致,但常年996,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2.適用範圍
當公司正在衝業績,或者是業務特別繁忙的時候,可以有一段時間是996,大家都想把事做好,能夠為社會做更多貢獻,同時能夠有相應更多的收入。996適合全年為數不多的高峰時段。
3.產生的價值
工作要有合理的目標、工作部署、時間計劃。如果可以在每天8小時之內,合理安排做好的工作,就沒必要非要延長4個小時,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更高效的工作,包括高效的會議、高效高質的成果。如果執行996導致員工產生了逆反心理,出現磨洋工的現象,反而會讓整體的工作氛圍塌陷,員工越來越不想工作,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如果給了極高的工資,不是自願996,時間久了也會透支身體,使員工意識到,錢掙了,但沒有福氣花也是白搭;錢掙了,家裡烏煙瘴氣,工作也不開心。大家更希望追求工作、生活、家庭、平衡式的幸福人生。
996因人而異,適合在關鍵時刻執行,實行要有價值有意義,才不枉費消耗的生命和幸福。
-
8 # 大隱者的深度影評
馬雲的話沒錯!
但這是說給僱員的!
如果你坐在馬車上,你告訴拉車的駿馬要珍惜福報,要主動996奔跑,你有錯嗎?沒錯!但馬不這麼想!
大家的看法不重要,一切取決於你是坐車的人還是奔跑的馬!
-
9 # 傲兔心裡有感
首先來回顧996這個名詞歷史
996這件事產生熱議,是源於人們工作時長和目前所要求的工時不一樣。
那麼回顧工時這件事情,從古至今,大多數的人都在打工的狀態下,工作時間是沒有一個嚴格要求的。
是在後來的國家發展過程當中,為了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提倡心靈自由、個人自由的時候,把每週要休息這樣子的時間給固定出來,所以人們開始有了休息的意識。
在法務出臺之後,原本可能是週休1日,到後來為了去加強更多的旅遊商機,包含節假日的商機,還有享受到更多的所謂的個人自由,比如各種休假、婚假,法定假日等。
而每一種規定,它的緣由背後都是有底層邏輯,也就是最基礎的原因的。
那麼,反過來,統一的工時機制是否適用於所有的行業?行業差異太大,工時勢必就不見得相互適用。
那馬雲在做的這一項事業,他透過高工時,讓很多優秀的人才,集中去開發他的專案。其實這是一種企業主的選擇,而他更有能力的是,它可以透過支付他們所謂法定以外的加班工資。
他在文中表明,他提倡的996概念,並不是為了給員工工資提高,而是在額外付出的工時中,將他認為有意義的專案儘快推進,讓他的專案可以快速去取得一個成果,他可以再去推進下一個專案。
世界上的幾十億人口中,為了工作的目的有非常多種,列舉幾種案例,比如
有一種人是單純為了養家餬口,在社會的主流意識下,他更會去選擇一些安穩的工作,可能加班少也不用太多責任制可以相對輕鬆的工作模式。
也有一種人,他的生活比較困苦,所以他會選擇可能工作超時,但是能夠賺到更多錢的一個工作內容。
也有類似馬雲這樣子,對工作有更多的想法,除了賺錢溫飽以外,他希望他做的這個工作是更有意義的。
所以他們在工作中付出的樣子,也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工作價值觀不同。
所以,什麼是你認同的工作價值?馬雲認為他所做的這件事情有意義。
舉個例子,你知道慈善事業中,其實有很多工作都是超時工作的嗎?
這裡當然不是要說馬雲的事業是慈善事業,而是,除了他,其實有很多工作都是996,甚至1212的投入著。
所以參與進來這個工作專案的人,首先你要對他認同,有了認同之後才能夠心甘情願的為他付出,並且為這件專案創造真正專案的價值。
認同還是不認同,在於你站在天平的那一邊馬雲在1996的這件事情上,他的立場其實很明確,但因為他這樣子的明確,讓很多人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意見,這些不同的意見都是很合理的,因為每個人對未來的要求本來就不一樣。
極度的投入在工作狀態,還有極度想要投入在家庭狀態的人,這兩種人可能就是夏蟲不可語冰的狀態,所以勢必會在價值觀上形成很大的衝擊,言論產生很大的交鋒。
那在馬雲的996概念當中,其實我是相當認同對工作的態度去付出,為了一個你理想的工作,我們常常會為他奮不顧身去付出很多額外的時間,甚至在回到家中以後,可能還在滿腦子思考如何去為這個專案做加分。
所以其實996還是885,這些工時數字的背後意義底層邏輯,都只是在說明:你究竟想要什麼樣子的人生。
當你對這份工作、或是家庭、或是任何你想要的事物,產生了認同之後,你會為他傾盡所有。這個所有包含你的時間,你的腦細胞的思考,你的全身心的投入。所以這只是一種選擇。
最後,天平那端都沒有對錯,選擇自己要的,就對了有些人對職場,對工作會認為它就像是一個齒輪,你必須隨著齒輪去轉;
但有些人他就是想要去打造新的齒輪方向,那打造齒輪方向的人勢必付出的要比你只是被動的在跟著齒輪轉來的更加辛苦。
很多人會提出,工作和家庭甚至是個人空間應該要保有一定的比例。那麼這就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所以人生才有這麼多元且不同的活法啊~
-
10 # 萬年青1616
老馬同學,已經被退休了,就收收嘴巴,忽悠習慣了,不叫喚難受?不要忘了你只是一個商人,996,再管不住嘴就只有886。
-
11 # 無觀時間
不管怎麼樣,996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生存的根本。靠比別人快來實現。同樣其他對手出一個東西,不996,怎麼快速複製出來呢。
問題在於這件事現在看起來要結束了,估計很快就完結了,大家預設可以這麼幹了。
其實給足夠錢,7*24都有人幹。
不苛責這樣的企業,但這樣的企業也沒了潛力,已是強弩之末了。
-
12 # 東山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從創業的角度看,許多人初創事業的時候常常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強度超996不知多少,不管是BAT還是華為等公司一開始都是沒日沒夜。
從員工關懷角度看,多點休息時間這點要求也不算過分。
那該怎麼平衡呢?主要是在其中的人的心理平衡。年輕的時候多加點班多賺錢是心須的,年輕人不拼沒機會,況且競爭這麼激烈,高工資與輕鬆工作很難並存。
-
13 # 股市現金流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免費強制加班。
我原來單位都是5天8個小時工作制,後來來了幾個以前在華為混過的員工,情況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些員工工資是我們的2-3倍,下班了都不走,週六甚至週日也來公司坐坐。開始還以為他們很敬業,後來和他們混熟了,才知道就是做個樣子,或者白天本來可以乾的工作拖到晚上幹。這種風氣一開,老闆很高興,經常在大會上表揚他們。搞到後面,大家下班後都不走了,躲在辦公室閒聊,真正做事的不多。雖然大家都很討厭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但也無可奈何。
馬雲說得是有道理,但問題是一到執行就變味了。你的同事經常加班,你下班就走,你說加薪升職的時候,老闆選誰?表面上公司不強制,員工有選擇的自由,實際上是被迫免費加班了。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一家外企上過班。那個企業就反對加班,要求下班後員工必須離開,除非是公司要求你留下。那時也沒覺得公司就不行了,經營還是好好的。
作為老闆,對主動免費加班的員工表示欣賞,好像是說得過去的。可在中國,很容易助長不正之風和形式主義。結果搞成了誰在公司耗的時間長就是忠誠度高,就是好員工,忽視了效率。當然這種現象還會導致員工對家庭的忽視,這也是值得盛會關注的。
所以總體上來講,我反對996,企業應該按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安排員工的作息時間。這樣大家都在相同的時間範圍內競爭,才會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大搞不正當競爭,造成家庭被忽視的社會現象,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
14 # 古月26500
加班可以,理應給報酬,不能強制,除非特殊情況,加班不能成為一種普遍,帶壞風氣,確實忙不過來需要長期加班,那就增加人員。另外,杜絕加假班,很多事情都可以八小時內解決,很多人喜歡拖到八小時外,混加班費,怎麼去權衡和解決這個事,需要智慧。
-
15 # 萬歲爺HAZ
中國企業家的代表人物 說話該對員工負責,你說的話可能被很多人引用或者公司老闆來這樣要求員工。996更像是反應一群中國老百姓在祈求一點人權。
-
16 # Ezio_M500
注意一點,馬雲談的是996工作制,而不是上班制。工作和上班應該還是有區別的,比如,一位作家一直都在構思自己的文章,雖然在當下的時間在陪家人玩耍但是頭腦一直沒閒著一直在找素材,這也是工作,上班就是固定時間段到固定地點蹲著,個人覺得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區別的
-
17 # 西門春雪12
千億的老闆忽悠拿其幾千,幾萬月薪的員工為其加班加點工作.多賺錢而工作。你自己的公司幹12小時,你當然願意啊。為什麼國內的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掙錢?就是多掙人工工資。國內工人乾的資本主義一樣的工作,拿的社會主義的工資。國外老闆因為員工加班而開除員工,因為勞動部門會讓其關門罰款。中國勞動法虛設,勞動執法虛設。國內企業就可以賤踏勞動法,還真沒人把他們怎麼樣。
-
18 # 仙言俗語
這個話題有點燒腦子
馬雲的講話可以看,但不能照搬!也並不是想照搬就能達成的!
996好不好?先不說違不違背國家法律,我們先看看這個講話對你所在的公司經營有無價值?老闆們與員工們都要考慮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問題,即公司這樣的運營模式,是老闆建議或公司規定的?還是自然形成的?如果是硬性規定的,哪怕是鼓勵出來並非硬性規定的,我認為是非常有問題的管理模式。如果是公司員工自發的,也就是員工自願的,我覺得還有存在的價值。
996形式的存在,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夢想與收入都符合了員工所追求。如果只有夢想推動,沒有對應的收入,相信很難長久;如果只有高收入,沒有夢想,最終也會疲倦。
這裡最應該否定的是,既沒夢想又沒高收入的996!
如果,老闆或公司鼓勵或暗示996,形成事實,就應納入徵信系統予以懲處!
-
19 # 銀城瑣事
這些人自己賺的達不到他們的慾望就想剋扣員工工資,是人乾的事嗎想想你有今天還不是跟著你的那些兄弟一起幫你拼出來的嗎?別人都在提倡955,你卻要搞996,這是公然和廣大人民群眾對著幹啊,損害了至少10個億人的合法利益。這樣的老闆這樣的企業大家要聯合起來抵制他
-
20 # 湖中金龍
高收入就要高付出,這是對等的,還有科研領域,高時間付出還不一定出高成果,但你不付出一定不會出成果,所以贊成馬雲的觀點,做企業不容易,老闆和高層用時是24小時全天候的,你不夠努力你就等著逃汰,等著死亡,這條定律同樣適合公務員。
回覆列表
真實故事建議收藏。
能談996的人,就說明對工作是熱愛的人,並且這份工作能給自身產生巨大的利益。
馬雲大談996,我們應該怎麼去思考他說的話,我舉一個一貧如洗到千萬富翁叔叔的例子,是我親叔叔,真實的故事。
90年代,叔叔在培訓班學完計算機後,去到了一線城市打拼。當時的社會,計算機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
很多大型企業正在醞釀著拔地而起,業務肯定比現在多得多,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中國計算機人才少,一人做多件事情是在所難免的,加班也是在所難免的。
那個時候的叔叔在中國聯通工作,聽他說:“工作的時候,週末不喜歡加班,因為一到週末我就去圖書館看創業的書,如果加班就沒有時間想自己未來的事情,並且容易讓自己思維變的狹隘。雖然平時工作多,晚上加下班一般都能搞定,週末是絕對不會加班的。”
你要說叔叔不喜歡加班,那麼錯了。
後來他出來創業,8年內,他基本上是996,只有星期天休息一下,然後馬上投入自己的事業中,他也說過創業很累,但他熱愛這份事情,並且知道這份事業能給他帶來巨大的價值。
慢慢堅持創業下來,企業也穩定了下來,他的工作變很輕鬆,早上9點上班,晚上雖然下班晚,都是在公司看自己喜歡的書。星期六在公司看看,星期天休息。總體來說非常輕鬆。能看出來他非常快樂,並且為自己996付出的辛苦自豪。
所以說:馬雲大談996,是因為阿里巴巴能給它的員工帶來超越996的價值,而如果在有些其他公司,996無疑是慢性毒藥,可能到了35歲之後,身體和思維,已經病入膏肓了,公司也不會想起996全力付出的你。
記住,職場沒有這句話: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只有這句話:你能給公司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