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想做正事
-
2 # 國服莽夫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可以從三個層面展開思考:
第一個層面:辛棄疾的品格,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勵志為國建功立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將領;
第二個層面:作品充滿正能量,他的詞現存600多首,偏偏都是讓人充滿熱血的詞作,誰會不喜歡一個品格高尚,作品充滿正能量的人;
第三個層面:我們自身的愛國情懷,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國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當兵,但是我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這點和辛棄疾不謀而合,可以在辛棄疾身上看到我們自己,可以用他的作品表述我們的愛國情懷。
-
3 # 歷史百貨鋪
就從大家都學過的一首詞講講辛棄疾吧!
在中學時期我們有學過辛棄疾的一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是辛棄疾在66歲時寫下的,由於當時恰逢韓侂冑準備北伐,當辛棄疾知道這件事後便在京口北固亭寫下了這首壯志豪邁的千古名篇。
辛棄疾一生都在為抗金做著準備,他時刻都想著帶領軍隊北上奪回失去的疆土。由於辛棄疾是在北方長大的,他事看著漢人被金人欺負、壓迫長大的,目睹著中原大地在金人統治下的滿目瘡痍,以至於在年輕時帶領起義軍在北方反抗金人,後來因金國的鎮壓而逃到了南宋。
雖然辛棄疾逃到了南宋,但他對北伐的想法從來沒有停歇,不停的向宋廷提出北伐的策略與建議,可是弱懦的宋廷一直都不採納的他的建議與看法,反而將辛棄疾派往江南各地做一些與軍事無關的吏治之事,這也使得辛棄疾一直鬱郁不得志,寫下了許多忠貞報國的豪邁詞句。
當辛棄疾 在浙東當安撫使時聽到了朝廷要北伐訊息時,發出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呼聲,可見即便是年過花甲,辛棄疾還是不忘北伐報國。
所以辛棄疾備受關注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一方面在於辛棄疾的詩詞天賦是不亞於李白杜甫,怎麼生在內部“積弱”的宋朝,讓他詞多以軍事報國為主,不能看到他柔情的一面;作為歷史上著名的硬核詞人,既能執筆慷慨激昂把詞寫,還能握劍衝鋒陷陣把敵殺,誰能不愛呢?
-
4 # 蘇北一醉
辛棄疾之所以受到現代人的關注是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愛國情懷。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抗金將領。他年輕的時候正值金兵南下,在他21歲的時候就參加了抗金義軍,並任掌書記。“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就是他當年抗擊金兵的寫照。他不顧自己位卑言輕,多次向皇帝進獻抗金謀略,由於和主和派不合而屢遭劾奏,在鎮江,紹興多遭罷免,1207年抱憾病逝!
二,文學地位。
辛棄疾在中國幾千年文化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國豪放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他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他將他的政治抱負,人生理想與思考深藏在詞中,開闊了宋詞的另一派別“豪放派”。以獨特的風格被稱為“辛詞”,成為與宋詞中婉約派齊名的詞風,供後人瞻仰學習。
辛棄疾胸懷愛國情懷,但又壯志未酬,他在中國詞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詞是我國古典文學遺產中的瑰寶!
所以說辛棄疾文能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
-
5 # 肖文之白圖
作為一個文人,文學造詣極高,作品流芳百世。
作為一個官員,造福一方百姓,人品千古傳誦。
作為一個將軍,保家衛國禦敵,忠誠萬古長青。
文武雙全,人品無可挑剔,可為吾輩之楷模。
-
6 # 涼夜寒塘
為了養活這一大家人,辛贊被迫在金國任職,違心屈身敵國,內心痛苦不堪。加上濟南城日益嚴格的檢查,想要逃歸南宋幾乎成了妄想。此時的辛贊年老體衰,沒有機會再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於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到了年幼的子孫們身上。
自辛棄疾懂事開始,長輩們就告訴他:“我們是大宋的子民,與金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不要因為現在安逸的生活忘記了國仇家恨!”不僅如此,辛贊常帶領子孫們登高,眺望南宋山河,告訴他們那段屈辱的歷史。
在祖父的培養教育下,辛棄疾不僅詩文寫得好、劍術高超,而且從小就立下了恢復領土、報國雪恥的大志。加上他在金國北地長大,自小目睹漢人被金人奴役欺凌的屈辱,更是讓他的性格變得嫉惡如仇,自帶一股俠義之氣。
公元1161年,金國的完顏亮率兵南下,想滅亡南宋,統一江南。但這時中原地區的黎民百姓早就不堪金國的壓迫,紛紛起義。年僅22歲的辛棄疾,也隨著這股熱潮毅然率眾起義,組織了有2000多人的隊伍。後來他帶領起義部隊投奔了山東勢力最大的農民起義軍領袖耿京,並受到耿京的器重。
公元1162年,金國完顏亮被殺,金世宗完顏雍即位。完顏雍對起義部隊採取的是勸降誘降、分化瓦解和調集兵力、嚴酷鎮壓相結合的政策。耿京領導的起義軍自然成了他們重點鎮壓的目標。
面對如此形勢,辛棄疾力勸耿京前往南宋,以取得朝廷的支援,接受南宋朝廷的領導,與宋軍配合作戰。耿京遂派辛棄疾等11人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聯絡。隨後宋高宗在建康接見了他們,並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天平軍掌書記。
在辛棄疾等人回山東覆命的途中,卻聽到了一個壞訊息:耿京的部下張安國、邵進等人被金國收買,殺死了耿京,起義軍基本已經潰散,一小部分被張安國帶走投降了金兵。張安國也成了濟州的知州。
辛棄疾聽到這個訊息,既憤怒又悲傷,他立即約海州統制王世隆,帶了50名精銳人馬直奔濟州,捉拿張安國。到達濟州的那晚,張安國正和金國將領在中軍帳中喝酒。辛棄疾率眾出其不意地闖進有5萬金兵的大營,活捉了張安國。他還向金兵宣稱:宋軍10萬人馬即將開到,勸他們趕快投降。軍中不少將士都是耿京的舊部下,聽辛棄疾這麼一說,不少人立馬選擇投靠他,跟著他南下。張安國後來在臨安被斬首示眾。
辛棄疾的這一次行動在南宋朝廷引起極大震動,不僅軍民們非常敬佩,連宋高宗也連聲讚歎。
此後,辛棄疾便留在了南方,被朝廷派往江陰做官。江陰雖靠近前線,但在主和派的勢力下,辛棄疾的抱負和才能根本無法施展。宋孝宗即位後,重用主戰派的張浚,南宋第一次主動出擊。但張浚在符離大敗,宋金簽訂了《隆興和議》,此後主和派又佔了上風。
自1168年起,辛棄疾先後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職,後來又當過江西、湖南的安撫使,可是主和派盛行,他職位再高也實現不了殺敵報國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氣整頓地方政府,並創辦日後用以北伐的“飛虎軍”。但這一舉動卻又給主和派們抓到了把柄,公元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擠,罷官回江西上饒的帶湖閒住。
公元1205年三月,辛棄疾被任命為鎮江知府。正當他積極備戰時,朝廷卻以他所推薦的官員有不法行為而把他連降兩級,後來又把他罷了官。公元1207年,宰相韓侂冑在北伐失敗後,又召辛棄疾等人去挽救局勢。可是辛棄疾已重病在身,於當年九月十日與世長辭,終年六十八歲。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為什麼辛棄疾這麼受現代人關注?因為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裡就充滿著這種家國情懷和英雄品質,讀到這些英雄的故事,我們會感動,會熱淚盈眶。也正是因為每一代都有辛棄疾這樣的人存在,中華民族才能歷經漫長歲月而生生不息。
-
7 # 心到動情驚語出
辛棄疾是一位南宋的愛國詩人。他文武全才,文能寫詩,填詞,武能統帥雄兵。一生流傳於世的詩,詞達六百多首。其詞抒寫力圖舊山河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他的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給人印象深刻。代表作《永遇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奮萬里如虎。《南鄉子》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青玉案》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因此他的詞作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
8 # 民間奇譚
千古奇男辛棄疾:文能千古絕唱,武能沙場點兵,力能雪中搏虎,勇能陣中奪將,朋有高才俊士。
文能千古絕唱:與蘇軾並稱“蘇辛”,是中國古代詩詞“豪放派”創始人;同時與李清照齊名,並稱“二安”,左手婉約,右手豪放,天馬行空,切換自如;好比周伯通左右互搏,絕對獨樹一幟!豪放詩:《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婉約詩:《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青玉案·元夕》等等。經典詩文如下:
“醉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卻道天涼好個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些詩句,偶得一篇即能留名文史,辛棄疾卻批次生產,調性多樣,簡直屌得不成人形。
武能沙場點兵:公元1161年,金國打算攻佔杭州消滅南宋,沒想到在採石磯被南宋打敗。金國佔領區趁機紛紛起義,辛棄疾也拉起一支隊伍反抗金國統治,轉戰各地。因為勢單力薄,辛棄疾帶兵投奔起義軍大首領耿京,成為其左膀右臂。其後勸說耿京投奔南宋,獲得趙構封賞,自此起義軍成為正牌宋軍,辛棄疾也成為抗金主要將領之一。按現在的標準來看,辛棄疾絕對屬於我軍某野戰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最低可評為上將軍銜。山野布衣,逢亂而起,轉戰千里,帶兵數萬,焉能不牛逼?
力能雪中搏虎:雖然詩詞冠絕一時,但辛棄疾可不是文弱書生,而是天生彪悍的猛人。史載其“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有副對聯形容他“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負”。體型壯大,目光如炬,面如重棗,鷹視虎步,武藝高強,要是留了鬍子或剃了頭,不是魯智深就是張飛。還有記載,辛棄疾在軍中追殺叛徒義端和尚,縱馬狂追幾天幾夜,最終手刃敵人;後在軍中被稱為“上馬擊賊,下馬草檄”,廣為流傳。名棄疾,果然沒病;號稼軒(農事體力活),果然強健。放在現在,也是絕對一流的猛男。
勇能陣前奪將:義軍納入南宋之後,軍中大將張安國反叛,勾結金軍殺害大帥耿京,成為金國鷹犬被封高官,義軍因此土崩瓦解。當時辛棄疾被耿京委派外出,回來後聽聞訊息悲痛萬分,隨即率領五十名死士闖入張安國所在的五萬金軍大營,聲言要與張安國商量大事。張安國正與金國將領舉杯慶賀,聞聽辛棄疾回來就出帳相迎,辛棄疾等人縱馬奔去,抓起張安國撂倒馬背上,金軍目瞪口呆。辛棄疾伺機大喊:“十萬宋軍即將殺來,義軍兄弟快跟我走!”原耿京部將紛紛騷動,聚集而來,眾金軍目瞪口呆,手足無措,辛棄疾旋即帶走義軍舊部一萬餘人,如風歸去。如此邪乎,那一刻辛棄疾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肯定還有耿京附體。五萬大軍中奪其上將,時年23歲!試問,誰敢?誰能?
朋有高才俊士:朱熹,南宋大儒,無人不知。而朱熹正是辛棄疾的好朋友。淳熙七年(1180),辛棄疾掌管江西,適逢旱災,辛棄疾發八字賑濟榜文:“劫禾者斬,閉糶者配!”朱熹稱讚:“此人有才。”十分欽佩。後來兩人交往甚密,互為知己,朱熹也成為辛棄疾的智囊。辛棄疾曾作詩讚“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將朱熹稱為“帝王師”,可見十分尊敬。朱熹死前被攻擊為“偽學魁首”,在朝中失勢,去世後無人敢去祭拜,辛棄疾不忘前誼遠道而來,留下“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十六字而去。陳亮(字同甫),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著作《中興五論》名垂千古;而陳亮也正是辛棄疾的好朋友。據說陳亮聽聞辛棄疾投奔南宋,慕名前去拜訪,就在快到辛棄疾居所的路上,碰到一座小橋。陳亮三次催馬過橋,馬躍躍欲試退卻三次,結果陳亮惱怒,拔劍砍下馬頭,徒步前往。 辛棄疾在樓上恰好看見,大驚失色,讓人前去詢問,陳亮卻已經進入門來。就此,成為莫逆之交。陳亮也是豪放派詩人,且慷慨激烈,力主抗金,兩人才氣相若,抱負相投,曾交談十數日,喝酒作詩,縱論天下;後來辛棄疾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著名的“夢裡挑燈看劍”,可見兩人交情之深。陳亮死後,辛棄疾做《祭陳同甫文》,懷念之情溢於言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辛棄疾有這樣的高朋俊友,人生何憾?
故此,辛棄疾能文能武,健壯雄偉,勇謀過人,實在是理想中的完美男子。何止是現代人看重辛棄疾,就在當時,辛棄疾也是名士風流,引得不少姑娘紛紛投懷送抱。所以,如果說辛棄疾有毛病的話,也就是豔遇太多。。。
-
9 # 小微故事
因為近來新型冠狀病毒蔓延,人們開始用各種方式祝願疫情早日結束。有的網友就將霍去病和辛棄疾P成了門神,因些辛棄疾在網路走紅了。人們關注他的原因並不僅僅因為這些,我們都知道他是宋朝有名的詩詞作家。其實他還是宋朝的“古惑仔”、“飛虎將軍”,所以男性朋友就比較喜歡這樣的人物。當然女性朋友也非常喜歡他,因為他怕老婆。
從“古惑仔”到“飛虎將軍”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他出生之時山東早已沒淪陷為金國土地。他的爺爺辛贊表面上在金國當官,其實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時常帶著年幼的辛棄疾爬山,一方面為強身分體,一方面向辛棄疾灌輸復國思想。辛贊告訴辛棄疾:”你所看到的每一寸山河都是我大宋的河山。嶽武穆倒下了,但是我們復國的精神,不能倒下啊。!”在爺爺的苦心教導,他勤奮讀書,學習詩詞、書法。同時也偷偷學習武藝和攻讀兵法。可以說他是天命所歸的將才,但是早年的辛棄疾也到處闖事,到處遊玩,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古惑仔”、“遊俠兒”。
1161年金國尋了個理由,又開始攻打南宋。21歲的辛棄疾覺得機會來了,他招集了這些年混江湖聚集的兩千多“小弟”,高舉造反大旗,投奔了當時山東境內規模最大的由耿京率領的義軍。憑藉著自已過人的學問和軍事的天賦,辛棄疾很快當上了耿京身邊的掌印文書,負責軍中機要工作。當時政治背景十分複雜,金人內部出現矛盾,一把手在前線被自已問下幹掉。辛棄疾建議耿京與臨安當局(南宋)取得聯絡,趁機光復中元。於是派辛棄疾去臨安聯絡,一切都非常順利,但在回去途中耿京被自已軍中的“不義”之人張安國殺害並叛變。革命就是這麼複雜,你永遠也不知道前一天的戰友,今天會不會變成敵人。光復計劃是沒有可能了,但是辛棄疾幹了一件很多小說和電影都很少出現在事情。他帶領五十個小弟連夜闖入有五萬兵馬的金軍敵營,活捉了叛徒張安國,並將其不遠千里押至南宋朝廷處決。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這是辛棄疾這生最輝煌的一次作戰,因為他再也沒有機會踏上戰場了。縱使他有滿腔的熱血、滿腹的經綸,但是政治腐敗、奸臣橫行的南宋沒有給他任何機會,給他的只有終生的嘆息。他晚年創作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就可以感受到。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他最後一次出任“軍隊幹部”是在他被調任數十次後到達湖南潭洲出任安撫史時。當時各地農民起義頻發,辛棄疾上書黃帝講明起義的原因,並建議建立一支可以威懾地方的地方部隊。黃帝批准後,辛棄疾就開始招集2000人組建“飛虎軍”。這支軍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個個都是健壯勇武之士,加上嚴格的訓練和嚴明的紀律,這支部隊很快成為各地方部隊中最強悍的一支。不僅使湖南保持穩定,而且也使金軍聞風喪膽。可惜不久辛棄疾又被調任了,飛虎軍慢慢也解散了。辛棄疾的經歷讓我們為他的一生感到可惜,也為南宋感到可悲。
這個硬漢也有怕老婆的一面史書有對辛棄疾的外貌描寫是這樣的:“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可以想象辛棄疾是個十足的猛男,這個能夠以五十騎闖入萬人敵營的人中之龍,卻在老婆面前“秒慫”。我們知道男人都愛喝兩杯,作為“古惑仔”出身又喜歡作詩的辛棄疾就更不用說。但是偏偏他的老婆範如玉不給他喝。他不敢面上惹他老婆生氣,但是有時候灑蟲作崇,他也偷偷地喝一點。有一天他跟好友在外面聊得很嗨,還喝了一肚子酒,一身酒氣回到家中倒頭就睡。醒來就看到老婆以前軍的“戒酒詩”。自已立馬慫了,主動給老婆寫了封歉信。這封道歉信也就是詞《定風波》。內容如下:
“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試與扶頭渾未醒。休問。夢魂猶在葛家溪。千古醉鄉來往路。知處。溫柔東畔白雲西。起向綠窗高處看。題遍。劉伶元自有賢妻。”這句詞寫得甜的的蜜語是“劉伶元自有賢妻”,利用劉伶之妻勸酒的典故,來讚頌自已老婆賢妻良母。嘴巴這麼甜,女性肯定喜歡他嘛。辛棄疾一生作詞六百多首,其中有一百多首都是描寫他寫老婆範如玉一起的生活。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他的老婆還能和他這樣相處。說明他對他妻子的感情確實很深。悄悄告訴你一個秘密噢,辛棄疾和範如玉結婚的時候已經二十六歲,在古代絕對算得上“大齡青年”。這也證明了愛情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嘻嘻~~~ 一個大齡青年的奸笑)
四個字概括辛棄疾:鐵漢柔情。
-
10 # 毛會長
因為辛棄疾是古今少有的文武雙全人才,有成就又有遺憾。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詞作“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而他作為南宋朝廷大臣而寫的一篇文章《議練民兵守淮疏》,則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闢入裡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
一位豪邁曠達的詞人,根據不同的文體的需要,能夠寫出如此嚴謹、樸實的應用文,可見一位大手筆,在寫作中是不能囿於一個狹窄天地中的,應該熟練地掌握幾套筆墨,既有自己喜愛的體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寫出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別類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術家,雖擅長一種兵刃,但對其他武器也能舞動一樣。
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
辛棄疾雖然是豪放派,但也有很多婉約詞,比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如“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很是動人。俠骨柔情,便是如此了。
辛棄疾以傑出的愛國詞,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傳世詞600多首,抒發愛國情懷的作品佔2/3以上,數量之大,自有“詞”這種詩體以來,1400年間,尚無人能望其項背。辛棄疾的愛國詞,是我們民族永恆的精神瑰寶。
-
11 # 小明在山西
你好,我是明哥日誌,給您作答:
“不怕流氓會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辛棄疾就是傳說中的這類人物,文人中最會帶兵打仗的、帶兵打仗中最會寫詞的,寫詞的中武功最高的,在現代人看來,簡直就是bug般存在,對於咱們,從7歲開始上小學,23歲大學畢業,畢業後也沒個一技之長可說,而辛棄疾竟然這麼多才多藝,能文能武,怎麼能不被現代人所推崇,放到當代,估計會迷倒一片小姑娘。
以上說了這麼多,還是在介紹一下辛棄疾生平事蹟吧,領略一下他跌宕起伏一生。
一、千里走單騎,宋代趙子龍
斬殺義端說到辛棄疾,我們不僅想到:“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還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878年前的今天,辛棄疾出生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辛棄疾人生中的第一件壯舉居然是:起義!他拉了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入夥,這個和尚手底下有一個千把人隊伍,沒幾天結果這個和尚帶著軍中大印叛逃金國了,辛棄疾當下立下軍令狀,三天之內,保證奪回義軍大印。一部宋朝版的“千里追兇記”,就這樣開始了。之後的劇情很簡單,辛棄疾縱馬一路狂追,斬殺了禿賊義端,奪回了義軍大印。活捉張安國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一個晴天霹靂般的壞訊息,差點讓辛棄疾吐血,義軍首領耿京,被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殺害了,辛棄疾徹底憤怒了。,好個背信棄義的叛賊,你給我等著,藝高人膽大,辛棄疾當即帶了五十人敢死隊,襲擊了五萬人的金軍大營。在1000:1的懸殊狀況下,辛棄疾活捉了叛徒張安國,全身而退,所謂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這可是一版活脫脫的“宋朝版趙子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這樣的猛人,有宋一代,也就辛棄疾一人而已。
二、欄杆拍遍,化金戈鐵馬為沖天才氣
迴歸宋朝的辛棄疾,本指望能夠得到南宋皇帝支援,收復中原,結果一次次換來失望,辛棄疾先後擔任江西、湖北、湖南的轉運使,離前線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夢想越來遠遠,他的心中是壓抑的,無處訴說的,只能化為詞句撫慰老兵的內心。幾十年的鬱郁不得志,辛棄疾寫了無數經典宋詞,抒發苦悶痛苦。而這一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他一生的寫照。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種心境,估計也只有英雄壯志未酬,美人遲暮才會有吧。
-
12 # 一半秋色
如果古代有網路,辛棄疾一定是擁有幾億粉絲的大V,為何辛棄疾受這麼多人關注呢?因為他是個牛人,文武全才說的就是他。
這天,華燈初上,月色朦朧,辛棄疾在大街上閒逛,這時有一絕色美女擦肩而過,辛棄疾聞到淡淡香氣,剛轉過身去與美女搭訕,但美女已然走遠了。
辛棄疾有些遺憾,於是開啟手機搜尋功能,搜尋附近的人,搜了一遍又一遍,大約有千百遍,終於找到了這個網名叫作“小蝶”的美女,辛棄疾趕緊加了小蝶,沒想到很快就通過了。
魚玄機:辛兄,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抱抱。
甲網友:疾哥,挺會玩啊,小心身體!摳鼻。
乙網友:疾哥,恭喜你喜提一枚新嫂子!大笑。
宋高宗:把名片推給我一下,謝!壞笑。
辛棄疾是個牛人,要說寫詞,沒幾個比得了他的,要豪放能豪放,要婉約能婉約,要軍旅能軍旅,要田園能田園。
除了寫詞,辛棄疾還是個戰士,一個無敵戰士。
辛棄疾老家是濟南的,在他出生的時候,濟南已經被金國佔領了,出生證蓋的是金國大印。
辛棄疾的爺爺叫辛贊,他雖然在金國當官,但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經常教育辛棄疾,咱們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以後“興復大宋,北伐中原”就交給你了。
“辛棄疾”這個名字,大有寓意,“辛棄疾”與“霍去病”何其相似,爺爺希望孫子長大之後,能像霍去病一樣,掃平匈奴,封狼居胥。
小時候的辛棄疾用功讀書,讀史書,讀詩詞,讀兵法,讀書之餘還鍛鍊身體,學習格鬥術等等,時刻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
二十一歲那年,金兵大舉入侵南宋,國內空虛,大小起義軍趁機而起,年輕氣盛的辛棄疾再也按捺不住了,從小積蓄的家仇國恨瞬間爆發,一個字,幹!
辛棄疾不愧是霍去病二代,短短數月,就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不過,兩千人還是太少了,實力不夠啊!
這時候,老家附近有一支農民起義軍,浩浩蕩蕩的,人數有二十五萬,領頭的叫耿京,於是,辛棄疾就投靠了他。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辛棄疾剛要跟耿大哥好好鬧一鬧,但這時農民隊伍裡出現了叛徒,耿大哥被出賣了,不久英勇就義了!
一時間,群龍無首,軍心渙散,岌岌可危,更人氣氛的是,叛徒還帶走了五萬多軍隊,準備投敵反水!
辛棄疾急了,不滅了漢奸,日子沒法過了,軍隊都要黃了!漢奸比金國更可恨!
辛棄疾挑選了五十個死士,連夜奔襲,追上了五萬軍,又悄悄地潛入大營,活捉了叛徒。
這個膽量,這個氣魄,果真是霍去病附體啊!
不僅捉了叛徒,辛棄疾等又日夜奔襲,跨過了長江,來到了杭州城,見到了宋高宗,把叛徒交給了朝廷,斬首示眾。
此時,辛棄疾二十三歲,這是他第一次回到祖國懷抱,心情那個激動啊!他要“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像岳飛大哥哥學習。
當辛棄疾把滿腔報國之情寫成了萬言書,力諫宋高宗重振旗鼓,直搗中原,恢復大宋之時,宋高宗就回了五個字“一邊玩去吧!”。
辛棄疾剛剛燃起的熊熊烈火被宋高宗一泡尿澆滅了,辛棄疾傻眼了,原來,宋高宗根本不想北伐,他現在過得挺好的,有江南美景,有曼妙美女,人生短短几十載,及時享樂,何苦找罪受呢!
宋高宗怕辛棄疾瞎鬧事,就把他打發到了江西、湖北、湖南一代擔任安撫使,負責維護地方治安。
辛棄疾空有一腔報國之心,卻只能當個公安局局長,辛棄疾內心失落,苦悶,憋屈,他本來想做個霍去病,但是現實讓他做了蘇東坡。
好吧!既然命運如此安排,那我只好坦然接受了,於是辛棄疾寄情山水,飲酒賦詩,以詩會友,還搞了個文學沙龍,史稱“鵝湖之會”。
從此之後,世間少了一個霍去病,多了一個蘇東坡。
寫到這兒,咱們是不是該感謝宋高宗呢,假如宋高宗把辛棄疾送到了戰場,說不定送了小命,那麼世間就少了一位大詩人了,這對於歷史來說,絕對是一大遺憾。
可嘆的是,六十八歲的辛棄疾臨終之前,仍然大喊著“殺賊!殺賊!”,在他心中,“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才是他的夢想啊!
-
13 # 耕讀小棧
辛棄疾:何人來“搵英雄淚”?
辛棄疾有一首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集豪放與悲壯於一體,抒情與用典並佳,絲毫沒有隔閡夾生之感,堪稱辛詞的代表作,也自然地入選了高中語文教材必修四: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首詞的內涵很豐富,我們單單來探討詞的結尾。
讓“紅巾翠袖”的女子來“搵英雄淚”,這是否有些太悲觀消極了呢?情感基調是否過於消沉低徊了呢?
從表面上看,作者感嘆時光的流逝,而自己卻壯志難酬、一事無成,所以不免傷心流淚,但這淚畢竟是“英雄淚”,滿滿地蘊蓄著報國無門的不甘、悲壯、無奈與辛酸,無涉悲觀,更談不上消極。正如杜甫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慨然寫下了驚心動魄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也是英雄淚,是集惋惜、悲情與無奈等多種情緒於一壇的陳年老釀,這樣的酒最能醉人心魄,最能動人靈魂,絕非簡單地消極。
接著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要請“紅巾翠袖”來“搵英雄淚”呢?為什麼不可以是其他人呢?比如三五知己、甚至“關西大漢”呢?
先別忙著發笑,這絕非單單是畫風不雅的問題,若是有志同道合之人,大家共話時艱,共同梳理理想抱負,共同感慨壯志難酬、時運艱難,因此而傷感垂淚,不是不可以,也不是沒有先例,《世說新語》有個故事: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西晉後期五胡亂華,北方紛亂,士人紛紛逃過長江,相聚新亭,想到北方淪陷,有家難回,一群大男人不免垂淚對泣,畫風確實有些不雅,以至於王丞相憤然而起:“大家不要像獄囚般哭泣,齊心協力輔佐王室,將來恢復中原就是了。”納蘭性德《金縷衣》中有句“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這首詞是寫給好友顧貞觀的,感慨到了深處,自然淚流難抑,和對坐者的性別無關。
但關鍵的關鍵,並沒有志同道合之人,《水龍吟》這首詞的上闋結尾寫道“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上下闋的彼此照應,前後勾連,理解起來自然要互相參考。正是因為“無人會,登臨意”,無人理解,無人可訴,就像作者千里歸宋,換來的卻只是嫌棄與白眼,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重用,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喚來“紅巾翠袖”來傾訴衷腸,儘管她們也可能根本無法理解作者,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但以女性的溫柔和和順畢竟能給作者帶來些許的安撫與慰藉,至少不會有嘲笑和蔑視吧!
想想南宋王朝,朝廷偏安一隅,主戰的辛棄疾們竟然到了“無人會,登臨意”只好“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的地步,以女子來慰藉英雄之心,男子們卻“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正像花蕊夫人在後蜀不戰而敗、舉國投降時寫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這是何等的諷刺,這是何等的辛酸與無奈,又是何等的悲情!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可以分兩面,第一面是現在多少男人的英雄夢,“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樣意氣風發,劍拔弩張的氣勢,少年將軍一腔熱血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讓多少人精神為之一振。另一面是他的柔情似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