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二戰後,裕仁天皇沒有受到處罰,日本的天皇制在戰後繼續保留下來。說到日本天皇製得以儲存的原因,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麥克阿瑟。1945年8月12日,遠東美軍司令官的盟軍西南太平洋方面軍司令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被任命為對日佔領的最高責任人——盟軍最高司令官。在此後長達七年的時間裡,麥克阿瑟都掌握了日本的實際權力。毫無疑問,當時日本裕仁天皇也知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美國手中。1945年9月27日,裕仁天皇前往美國大使館拜訪麥克阿瑟,兩人展開了長達40分鐘的會談,內容不得而知。麥克阿瑟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裕仁天皇表示願意將自己交給以美國為代表的大國裁決,願意承當戰爭中的軍事責任。麥克阿瑟“對於天皇如此勇敢地承擔一種意味著死刑的責任“,深受感動,併產生了欽佩之情。麥克阿瑟還在回憶錄中寫到:“盟國裡有不少國家強烈要求將天皇列為戰犯,其中俄國和英國呼聲最高。在他們擬定的戰犯名單裡,天皇位列首位。我意識到對天皇的不公正對待會引起悲劇性的後果,遂予以堅決抵制。當華盛頓傾向於英國人的觀點時我曾指出,如果堅持將天皇列為戰犯,佔領日本就需要額外動用至少100萬增援部隊。我相信如果天皇被定罪,甚至被作為戰犯處以絞刑,那麼盟國將被迫在全日本設立軍政府,而游擊戰爭很可能就無法避免了。有鑑於此,我把天皇從戰犯名單裡劃掉了……”從這段話來看,麥克阿瑟保留天皇制的原因在於天皇對於日本國民來說意義重大,沒了天皇,佔領日本將遭受阻礙並引發混亂。但也有人認為麥克阿瑟保留日本天皇制是因為收受了天皇的賄賂,是否確有此事還有爭議。天皇制能保留下來與麥克阿瑟自然有關係,但是從深層次來說還是與美國利益相關。如何處理天皇這個問題一直是美國內部爭論的焦點。1941年,美國國務院就成立了特別調查課,下設東亞組。1944年沖繩戰役後,美國開始對日本實施軍政,並制定了《對日戰後處理適用的一般原則》,天皇極有可能被推翻。在美國政府內部,最先提出保留天皇制的是美前駐日大使,時任國務院特別顧問格魯。格魯認為天皇在日本投降和佔領日本時可以發揮作用。時任情報遠東作戰處副處長——拉鐵摩爾譴責格魯違背歷史潮流,主張廢除天皇制,廢與不廢兩派爭論不斷。當二戰要結束的時候,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矛盾愈加明顯,美國意圖借日本遏制蘇聯。當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時,提出了“儲存天皇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權利”的要求。美國從長遠的角度出發,開始考慮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當時美國默許了日本的要求。天皇本人積極配合美國的佔領政策同樣讓美方感受到了天皇存在的必要性。最終天皇制也確實被儲存下來。當然美國只是利用裕仁天皇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而不是原封不動地保全日本的天皇制度。1946年1月1日,裕仁發表了新年《國運振興之詔書》,表明自己非神而是人。這個“接地氣”的舉動表明了佔領軍的權力。天皇最終失去了大權,成為了象徵。裕仁雖然逃脫了審判,他的罪責是無法抹去的。參考資料:劉金源:《戰後日本天皇制保留原因初探》,《日本學刊》,1995年第6期。曲夢晨:《二戰期間美國關於戰後日本天皇制政策的制定》,《史學集刊》,2017第6期。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著,陳宇飛譯:《麥克阿瑟回憶錄》,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 2 # 馮瑋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麼美國在戰後保留天皇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佔領成本,減少美軍傷亡,同時更有利於在戰後改造日本。但是,對如何處理天皇制,美國這一政策的形成,經歷了一番反覆,有著“利己”的深思熟慮。

    1942年8月,美國設立了以哥倫比亞大學胡格·博頓等遠東問題專家為中心的研究班子,開始研究如何處置天皇和天皇制。研究重點在博頓題為《佔領日本的準備》一文有明確闡述:“是否應保留天皇制?如應保留,那麼是否應限制天皇的權力?如應限制,又應限制到何種程度?”1944年3月4日,該研究班子制定了題為《天皇制》的檔案,以保留天皇製為前提,提出了三個具體方案。該檔案於同年5月9日成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正式檔案。按當時美國駐日大使格魯的說法:“天皇的存在會令人信服地拯救成千上萬美國人的生命。至少,天皇的聲音是日本人民或日本軍隊有可能服從的唯一聲音”。

      根據上述精神,美國在《波茨坦公告》草案中寫明將保留天皇制。但是,7月16日美國原子彈試爆成功後,美國的這一政策發生了變化。7月17日,正在參加波茨坦會議的國務卿貝爾納斯電告華盛頓,認為應該刪除“公告”草案中保留天皇制的內容。7月18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據杜魯門總統的意見提出,將保留天皇制的內容改為“日本國之最終政治形態,由日本國國民自由表明之意願決定”,也就是“天皇地位未定”。美國政府認為,“閃爍其詞”有三個好處:第一,可以緩和內部“強硬派”和“穩健派”的矛盾;第二,可以令日本政府感到“國體”能否“護持”尚無定論,從而使日本各種勢力均對美國寄予期望;第三,可以使美國根據日本戰後的政局,採取靈活的政策和策略。“天皇地位未定”精神,體現於波茨坦公告第十二條。

    圖:波茨坦公告複製本。中文字原件收藏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英文抄本收藏於美國國家檔案與檔案局。

      美國為什麼傾向於不僅不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而且保留天皇制?1945年12月,日本輿論調查研究所進行的一項調查,或許可以作為答案:調查結果顯示,支援天皇制的達91.3%。

      1945年8月8日,美國、英國、蘇聯、法國簽署了作為《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議》附件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條例》(通稱“紐倫堡審判條例”)。1946年1月19日,盟軍總司令部宣佈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並頒佈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條例》(通稱“東京審判條例”)。然而,這兩個作為審判甲級戰犯法律依據的條例,有一個顯著差別,即《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條例》明確規定,“反和平罪、戰爭罪和反人道罪,是國際法中的罪行,犯有此等罪行的人,包括國家領導人,不得享受‘國家豁免權’的保護,必須為此承擔個人責任”。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條例》則沒有這項規定。為什麼有此差別?東京審判結束後的記者會上,澳大利亞籍審判長威廉·衛勃的表述就是答案:“天皇的權威在終結戰爭時已得到毋庸置疑的證明。同樣,在發動戰爭時天皇所扮演的顯著角色也為檢方所闡明。但是,檢方同時明確表示對天皇不予起訴。”完全由美國主導的檢方為何不起訴天皇?美籍首席檢察官季南明確表示:“使天皇免受審判是盟國的政治決定。對此蘇聯元首斯大林也不得不表示贊同。這一決定是政治決定,檢察當局並不知情。”

      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三院部協調委員會”講話時強調:“如果委員會要做出將天皇作為戰犯加以審判的決定,必須取得全體一致贊同,同時必須清楚,那樣的決定將增加多少佔領費用,需要延長多少佔領時間,甚至很可能需要派百萬軍隊無限期駐留日本。如果天皇受到審判、被宣告有罪並被判刑,日本的天皇制或許會變得前所未有的鞏固。 ”

    麥克阿瑟的這一立場,與他的軍事秘書波納·費勒斯准將的影響有直接關聯。在戰前曾跟隨日本惠泉女子大學校長河井道子學習“武士道的精神和天皇制”的波納·費勒斯,向麥克阿瑟遞交了一份意見書,強調:“在我軍實現無血進駐日本時,需要獲得天皇的說明。由於天皇的命令,700萬日軍士兵放下了武器,迅速解除了武裝;由於天皇的命令,避免了700萬美軍士兵負傷,戰爭的結束超乎預期……如果將天皇作為戰犯加以審判,日本政府將會瓦解,各地的暴動將會此伏彼起,並引起日本國民暴動。即便他們沒有武裝也難以避免發生流血慘案。為此,需要有大量佔領軍和數以千計的官員去應付,從而勢必導致日本國民感情的惡化。”第二天,波納·費勒斯又遞交了一份意見書,再次強調:“第一,若廢黜天皇,可能在日本引發革命。第二,華盛頓若將天皇作為戰犯送交國際審判,必然引發日本全國性暴動。白人在特別警戒區之外必然會遭到暗殺。第三,始料未及的戰敗,已使日本國民感到恥辱。能夠依賴作為精神領袖的天皇,是日本國民唯一的安慰。” 正是基於如何處置天皇和天皇制對自己更有利的考慮,美國不僅沒有追究昭和天皇裕仁的戰爭責任,而且保留了天皇制。

    圖:戰後初期昭和天皇裕仁巡幸各地。

  • 3 # 萬歲1148858845

    答案很簡單!麥克阿瑟的兒子在天皇保住之後有了一張瑞士銀行的7.5噸黃金的信用證!這就是答案,簡單,殘酷卻真實!所有其他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都是蒼白無力的,日本人對天皇的信仰根本就是虛假的,日本人真正開始崇拜天皇不過是明治維新之後罷了,區區幾十年了而已,而且天皇治下普通人生活都非常糟糕,尤其是戰時,餓殍遍野

  • 4 # 忽隱忽現62754639

    選擇什麼道路,自己決定,沒有什麼對與不對,錯與不錯,別人家的事,操什麼閒心。有個國家就喜歡嘰哩哇啦成天說人家這不對那不對的,其實自己管得太寬了,自己問題一大堆,視而不見。說句不客氣的怪話,我走什麼路,我自己決定,關你什麼事。

  • 5 # 橋本看日本

    日本問題還是由日本問題專家橋本來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現在在教科書上的解釋是日本是無條件投降。但是實際上,日本從1944年開始就透過各種渠道向美國要求,體面地結束戰鬥。但是日本由於自身內部的強硬派的原因,以及屢次錯誤地判斷形勢,或者委託方的問題,(日本兩次委蘇聯斡旋,而蘇聯因為日本是日俄戰爭的勝利國,對日本的要求是敷衍了事)這樣日本的結束戰爭的要求一直是有的,而日本的條件有幾個:保持國體,不進行審判,善待國民。但是,盟軍對日本的有條件停戰的態度進入1945年以後很堅決,特別是中國要求盟國在日本投降前,不與日本談和平。

    美國,蘇聯,英國等國在解決了德國問題以後,就用波茲坦會議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和談結束戰爭的道路關閉。但是在陸軍的本土決戰的口號下,日本天皇與重臣還是希望戰火不要蔓延到日本,給日本保留戰後重建的力量,因此天皇最後聖裁,要求向盟軍無條件投降,這就是玉音放鬆的背景。因為天皇的詔書力量,在東亞,東南亞各處戰鬥的日軍都在這天停戰,向盟軍投降。這是裕仁獲得一個信任好感。

    美軍佔領以後,因為日本政治權利都要在美軍的監管下進行,很多過去的做法都不在被允許。在麥克阿瑟到達日本以後,天皇曾經親自去見麥帥,表示要承擔責任,這樣的態度獲得美國方面的第二個好感。本來美軍佔領以後,在是不是廢除天皇制度,或者保留天皇制度,但要更換天皇等等。但是,在見完麥帥後,裕仁天皇開始巡視日本各處,鼓勵民眾要重新振作起來。當時日本國內除了一部分激進力量以外,保守力量還佔很大的比例,他們需要用天皇(天皇制度)作為一個民族凝固力。雖然美軍要求天皇發表人間宣告,天皇已經不是神,而是人,但對天皇的信奉在日本國民中一直存在,美軍也發現,如果天皇合作,這樣統治日本可以事半功倍。於是原來的審判天皇,以及廢除天皇的動議被擱置,天皇繼續留在皇宮。

    日本國內政治也是這樣,保守勢力寧可犧牲一部分人,也要保住天皇,因此東京審判時,圍繞天皇的各種問題成為禁區,最終天皇在美軍與日本保守勢力的幫助下度過了審判。隨後,天皇制度繼續保留,但天皇的權力完全被解除,只有象徵性的工作,包括頒發任命葉是在內閣的要求下進行。今天天皇制度還在,但實際的意義只有象徵意義。

  • 6 # 南朝居士

    天皇有點類似於教皇、吉祥物,是精神領袖,而不是掌實權的,

    戰敗後,老美是想實際佔領曰本,想佔領首要就是穩定,想要穩定就得拉攏高層,吉祥物是穩定的基礎。

    像基督教國家、伊斯蘭教國家、佛教國家這些,都是一樣的,你侮辱他們可以,你殖民他們也可以,但侮辱他們的神不行,他們可以不要命的,

    所以,沒事動它幹嘛?就讓他做個吉祥物,接受供奉,又不影響統治

  • 7 # 老者沙龍

    這是當年東京大審判過程中日本天皇與主持審判的美國人達成的交易,例如日本將731部隊所有資料和物資、裝置完整交給了美國,而美國答應保留日本天皇、不追究某些罪大惡極的戰犯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優厚待遇。這是這是戰犯審判史的奇恥大辱!

  • 8 # 吉月文

    根據美國曆史學者的研究,日本在戰敗投降之前,曾經主動和美國接觸,探討投降以後的政治安排。美國向日本開出了一系列的條件,除了廢除天皇制以外,日本全盤接受。當時的日方談判代表告訴美方談判代表,天皇是日本的象徵,不能廢除,而且不能接受戰爭審判。所有罪責由內閣和軍部承擔。如果美方堅持這一條,日本不會投降,會繼續戰爭。在德國已經投降的情況下,美國人不打算將戰爭持續下去。綜合考慮之後接受了日本人的這個要求。因此日本人其實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以儲存天皇制和當時時任天皇裕仁免除罪責為條件。

    以上是日本保留天皇制的歷史背景。下面分析美國允許日本保留天皇制的原因。

    第一,降低佔領成本。日本戰敗以後,美軍進駐日本。美軍司令麥克阿瑟成為了日本人的太上皇。因為感激美國人保留天皇,所以當時的日本官僚階層對於美國人的佔領非常配合。這就使得美國人在日本不需要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進行管理。

    第二,二戰之後日本的戰略地位發生變化。隨著蘇聯在戰後崛起,日本又恰好使蘇聯在亞洲地區的海上鄰國。因此日本成為了美國在亞洲看守蘇聯東北亞海軍勢力的主要代理人。而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潰敗,日本又成為遏制共產主義的橋頭堡。戰略地位進一步上升。因此美國有必要拉攏日本,維持天皇制是美國對日本的一個蠅頭小利。

    第三,美國在戰後對日本進行政治改革,以憲法形式約束了天皇權力,從而使得天皇的政治能量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保留和廢除天皇制的區別不是非常大。所以美國人也沒有必要斤斤計較,把事情做絕。

    最後從中國角度分析日本保留天皇制所帶來的危害。最主要危害不在於天皇本身,而在於它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也就是右翼分子視為象徵。有了這個象徵,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就有了精神寄託。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或者傾向軍國主義的人,在日本社會當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在美國的控制之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活動空間受到一定壓制。不過美國頹勢已顯,如果將來放鬆對日本的控制,那麼這些具有強烈侵略意識的軍國主義分子控制日本政權,是否會再次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這個問題很難說。我個人覺得並不樂觀。

  • 9 # 銘蘇先生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日本是宣佈無條件投降的,但是實際上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本土面對美軍的不斷空襲還在負隅頑抗,但是當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以後,日本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恐懼,他們對於原子彈和原子彈所造成的破壞力非常害怕,為了避免再次遭受美國原子彈的襲擊,日本裕仁天皇接受了盟國要求日本投降的要求。

    但是在天皇召集大臣開會討論是否接受投降一事,外相東鄉提議“原則上接受《波茨坦公告》,其條件是“保證維護日本皇室”。這一條件被天皇所接受,於是在日本遞交給美國的投降書中宣佈“日本政府準備接受美、英、中三國政府領袖於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在波茨坦所發表其後經蘇聯政府贊成的聯合公告所列舉的條款,而附以一項諒解:上項公告並不包含任何有損天皇陛下作為最高統治者之特權的要求”。也就是說,日本投降可以,但是要保留天皇作為日本的君主。這就是日本在準備接受投降時提的唯一條件。

    當然,對於一個即將戰敗的國家,盟國可以完全不用理會日本所提的條件,反正繼續抵抗下去日本也是必敗無疑。但是,美國給予日本的答覆是:“《波茨坦公告》不包括任何有損於陛下作為最高統治者之特權的要求”,“但自投降之時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即須聽從於盟國最高司令官”。

    實際上,美國作為盟國代表佔領了日本,對於天皇的廢立是最有決定權的。雖然當時中國、英國等許多國家強烈要求將日本天皇列入甲級戰犯名單,給予審判和懲罰,但是美國人最後卻袒護了日本天皇。那麼,美國人為何要這樣做呢?

    當時針對是否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杜魯門總統曾徵求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麥克阿瑟的意見。麥克阿瑟認為:“日本國民對天皇奉若神明,重建日本,就要利用天皇在日本國民中的這種影響。把天皇作為戰犯交付審判,就會出現動亂。為了對付日本舉國上下有組織的抵抗,美國必須投入遠比目前進駐日本軍隊巨大的兵力”。杜魯門聽從了麥克阿瑟的意見,同意保留日本的天皇君主制,但是也提出了美國的要求,就是天皇和日本政府要聽令於盟國最高司令官,這算是作為保留天皇制度的代價吧。

      

    從麥克阿瑟給杜魯門的意見中可以看出,美國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是為了戰後更好地管理日本,減少管理日本的麻煩。如果美國也將天皇作為戰犯送上遠東軍事法庭審判,那麼有可能會引起日本民眾的不滿,甚至動亂。這樣的話,美國佔領日本就要增加兵力,甚至因為日本抵抗美國的佔領而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為了打造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日本,美國透過袒護天皇,使天皇免於軍事法庭的審判和懲罰,使這個本應該廢除的天皇制度得以保留下來。

  • 10 # 不知火路

    美國人做了一些調研,比如著名的菊與刀就是當年的調研報告,認為想要統治日本,最好還是保留天皇,所以就保留了。

  • 11 # 農家哥純糧酒

    日本天皇制度在二戰後只是像徵性了,沒了實權。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在日本天皇是受到國民非常愛戴和忠誠的,也非常有實權。二戰期間讓美國兩顆原子彈打老實了,本來日本天皇是列為頭等戰犯處理。一切都是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為其保留起了決定性作用。以至於現在日本一直都存在軍國主義影子。

  • 12 # 草木織花

    千年的歷史中,日本的天皇基本上都是傀儡雕像一樣的存在。在各個幕府眼中,他只是一個神像用來哄騙無知民眾的拜服,一個各方軍閥勢力可完全利用的棋子。直到二戰期間,依然被右翼分子控制著左右發動全面侵略戰爭。

    日本投降後,天皇低著頭準備等待美國發落。而麥克阿瑟經過調查,瞭解了傀儡特性,做出了不處決天皇的決定。而是加以利用,來穩定日本民眾反抗美國的信心。這一招很奏效,日本愚民相當的聽話。可以想象,如果把天皇殺頭,那美國駐軍將面對的是日本猛烈的打擊和讓人膽顫心驚的遊擊作戰。

    可以說,只要天皇這個角色在,哪天日本右翼分子還是會來一場造神運動,再利用傀儡繼續忽悠組織民眾掠奪其他國家土地和財富。

    @綠色貝雷ii @春風得意馬蹄急迴歸 @天爺使者envoy

  • 13 # Tak3670

    二戰時期,美國以跳島戰略,把戰線迫近日本,但日本的守軍寧死不降,使美軍傷亡慘重。日本國內並有一億肉碎的傳言,所以美國以原子彈對付,使天皇無條件投降。

    投降後,麥克阿瑟成為駐日聯軍司令。他以為日本人民必以死反抗,所以也為自己準備一枝槍,以備不時之需,應付日本暴民。但他發覺上任後,日本國內十分平靜,人民包括軍人及警察等,全不反抗,變了順民。後來他發現是因為日本人順應天皇投降詣書不反抗,他也發現日本人十分專敬天皇。如果他下令審判天皇戰爭罪,將引發日本大動亂。所以他將一切罪過,推給戰時首相東條英機。並且保全日皇職位,但日皇只是國家元首象徵,已經無權處理國事,權力集中在首相中。麥克阿瑟的聯軍司令,便可作太上皇,指揮戰後日本一切活動。

  • 14 # 使用者聽松閒人

    日本能夠保留天皇制,這與日本人信仰太陽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裡面有著宗教傳說的神話故事。日本天皇在很古的年代稱做為“天照大神”何為天照?即太陽也!

    太陽神,在日本神話中是高天原的統治者以及太陽女神均被日本後人奉為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神祇。

    根據日本《古事記》與“日本書記”記載: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話之開天闢地始祖伊奘諾尊。從《古事記》可以看到,天照大神是從伊邪那岐左眼中生出來的。(故事還有情節,因篇幅,在此省略。)右眼生出掌管月亮的月夜見尊。

    儘管是神話傳說,可日本的文明發展史並不晚,相傳在公元660年前就有了文字記述的形式。但建有日本國,開始有皇帝統治國家的年代,應該在我國唐朝年代開始的。這樣相傳的“天照皇大神”即在那個時代被日本人恭稱為天皇,也有記事認定稱呼天皇的時代約在13、14、世紀的天武神皇。(當然也有說中國的徐福為日本的第一代天皇?)。流傳到現在的明仁天皇已經是125代了。

    由於舊時日本相對處於封建閉國的年代比較久遠。日本人的思想被統治階級固化在原始的神教狀態下。日本人已從信仰中的神教理性化且代代相傳,也由於日本島國的關係,四面環海,外界的進步觀念鮮有影響到日本人,因此日本平民崇拜太陽,崇拜太陽神,崇拜天照大神。一方面,日本統治階層為了便於管理和統治日本民眾,日本上層也一貫向人民灌輸神的理論,久而久之,日本人從信仰中被統治階級所愚化,人民的意識也便根深蒂古。天皇是神靈,神靈是切不可觸犯的,只有天皇的意識才是日本人類唯命是聽的金言!固在二戰期間,日本人準備響應裕仁天皇“一億玉碎”的號令。也便是遺傳保留下了“天皇”的習慣性統治,一直至今。

    年邁的明仁天皇夫婦。

  • 15 # 逐夢老小孩

    這是日本投降的必須條件,不然就魚死網破,同歸於盡,雖然日本軍力大不如開始的時候,但軍事實力也不容小看了,美國在日本那得到了很多好處才會允許日本留下天皇制度,只是現在天皇是日本文化,沒有軍政權利。也是日本鬼子以後帝國軍事崛起的時候必要象徵,天皇對日本人很有深厚的意義。

  • 16 # duh23333

    這是二戰後美軍駐日本的軍管司令麥克阿瑟同意的,為的是讓戰後的日本儘快恢復社會秩序,好讓美軍安心駐軍以遏制中蘇等共產黨國家。

  • 17 # 挑燈看劍吹角連營

    日本在二戰戰敗投降時,提出保留天皇制度,目的是繼續保留統治階級的“精神支柱”。單獨佔領日本的美國當局,為更好地控制日本,保持局勢穩定,也不想即刻廢黜天皇。美國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說:“天皇勝過20個機械化師團的戰鬥力。”清楚地表明美國的意圖。但是,美國不願讓天皇制度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在美國當局影響下擬定的日本新憲法規定:天皇不再擁有政治上的一切權力,只從事一些形式上、禮儀上的國事活動。例如: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根據內閣的建議頒佈憲法修正案、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解散國會;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等等。天皇對日本政治的影響已微乎其微。

    天皇一家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大財閥。二戰前,皇室擁有的財產相當於當時三菱、三井兩大財閥財產總和的3.5倍,佔有的土地相當於日本所有大農業資本家佔有土地總和的4倍。日本新憲法規定:皇室財產統屬國家所有,皇室及皇族費用列入國家預算,經國會批准後撥給;皇室重大問題由以總理大臣為議長的“皇室會議”決定。但國家撥給皇室的費用浩大,天皇及皇族仍然過著豪華的生活。

    座標擴充套件:

    神武天皇

    神武天皇:日本神話中第一位天皇,也是日本的國父。天照大神的後裔,被稱作為神日本磐餘彥。傳說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權,是日本開國之祖與天皇之濫觴。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本名裕仁,日本第124代天皇,日本帝國第三位也是末代皇帝,1926年-1989年在位。大日本帝國皇帝兼陸海軍大元帥、法西斯主義者、日本帝國主義的總代表,逃脫懲罰的二戰主要戰犯和甲級戰犯,侵略中國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第一元兇。昭和20年(公元1945年8月)釋出“終戰詔書”,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干涉戰後逃脫審判,皇位得到保留。1989年患病死於東京。

    明仁天皇與正田美智子皇后

    明仁天皇:日本第125代天皇,現任天皇,是昭和天皇裕仁的長子,1952年11月被冊封為皇太子。1989年1月7日登基,改年號“平成”。

  • 18 # 月影人文攝影

    謝謝邀請。說起日本的天皇制,我們簡單瞭解一下日本的歷史,在日本歷史上,基本都是幕府執政,且掌握實權。如:織田信長、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毛利元就、明智秀光等。天皇作為國家的象徵性人物是沒有實權的,即便出現過“略有大志”的天皇,最終也沒有扭轉幕府執政的歷史大勢。例如正親町在1557年繼位時,因為皇室窮困潦倒,連搞登基大典的錢都沒有,最後還是幕府毛利元就等給天皇捐款,才在1560年補辦了一下登基儀式。由此可見,日本的天皇在歷史上是多落魄。

    而且有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歷史上日本的幾個幕府權力都很大,統治著全國,但是沒有一個幕府人物去廢掉天皇自己做皇帝,就如同我國曆史上的曹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現代很多的日本學者都認可這樣的觀點:因為日本天皇手裡沒有權力,比誰都無力,也對幕府夠不成威脅,因此,也就幾乎沒有對皇位的覬覦者。這裡可以印證一下,在日本天皇居住600多年的京都御所裡,沒有城堡和警衛,沒有規模的衛兵,但是這幾百年裡,天皇住所沒發生過任何不測。看來,天皇的確沒有什麼真正的政治權力,沒有什麼威脅。

    日本這個國家的治理都是靠首相和內閣來運作的,天皇沒有實際權力,他和他的皇族在日本民眾的眼裡包含了宗教、神話的色彩,只是國家的象徵。

  • 19 # 倔強的韭菜茬子

    如果不是今年4月的平成天皇退位及改元“令和”在中國引發的那場熱鬧,很難想到竟有這麼多國人對日本天皇如此感興趣,雖然這種興趣更多在於皇室八卦。比如,美智子皇后(現在是皇太后了)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是在網球場和明仁認識的;雅子皇妃(皇后)是外交官出身,婚後長期“抑鬱”,沒生出皇子,只生了愛子小公主,也因此,德仁天皇的弟弟、有兒子的秋筱宮親王對皇位的繼承權“虎視眈眈”。

    而歷史愛好者們呢,受以歷史為背景的“大河劇”和“光榮遊戲”的影響,他們談起織田信長、武田信玄、毛利元就、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明智光秀這些人如同談論三國人物一樣得心應手,但是如果具體到天皇制,特別是日本近代以前那些天皇,就幾乎一無所知了。隨便問一個問題:織田信長或德川家康時代的天皇是誰?正親町天皇和後陽成天皇。是不是聽起來極其陌生?在讀姜建強先生這本《皇宮日落:平成退位與天皇家秘辛》之前,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兩位天皇的大名。

    正親町天皇在歷史上也不是一點存在感沒有。他1557年即位,因為皇室實在窮困潦倒,連即位典禮都沒錢搞,一直到毛利元就等人捐款,才在1560年“補辦”了即位儀式。這樣看,是不是比漢獻帝混得還要慘?漢獻帝至少還有“挾天子而令諸侯”的被利用價值。

    自然,日本歷史的主線是“武家”(幕府)執政,偶爾出了幾個“有大志”的天皇,最終也是無力扭轉歷史大勢。但如果你讀了《皇宮日落》,你會發現,在這條“主線”之外,天皇這條“支線”仍然有被閱讀、被瞭解的價值。

    正如姜建強所說,天皇史可以看作一部日本文化史:“歷史和文化與死去的天皇糾纏在一起,死去的天皇與再生的歷史和文化糅合在一起。”雖然天皇沒有政治權力,但他們身上附帶了太多宗教乃至神話的色彩,以至於你讀書時經常會在恍惚間覺得,這是一本神話或者有鬼怪色彩的書。然後,你可能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印象:哦,原來天皇的萬世一系並不是一種政治現象,而是一種長期大型靈異現象。

    《皇宮日落》一書的結構似乎也在有意無意地營造這種神秘感。全書分成十四個謎,甚至有一個謎就叫“天皇家與三大異怪之謎”,還有一個讓我看了想即刻買機票出發探秘的謎:伊勢神宮東面朝聖之謎。如書中所說:“神宮的四周被聳入雲霄的濃密森林包圍……它們在陰森中訴說著古樸、天然、靜謐、純粹與靈性。”

    不過,在姜建強看來,日本天皇制最大的一個謎並不是超自然的,而是日本人為什麼需要天皇制。

    對此,《皇宮日落》一書的答案是開放性的,提供了很多近現代日本學者的觀點。其中一種是:因為日本天皇手中沒有權力,甚至如司馬遼太郎所說的,“比誰都無力”。因此,也就少了很多覬覦者。

    書中有一處細節我印象很深。天皇在京都的御所裡待了600年以上,沒有城堡和警衛設施,甚至沒有任何像樣的護衛士兵,但天皇就是沒有發生任何不測,盜賊也好,落魄的武士也好,都沒有想到去御所行兇搶劫。

    但我覺得,更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天皇頭上的光環太神聖,而所擁有的政治權力和財富又太小,使得“奪取”的風險與收益不匹配。就像有多少人會去搶劫一座香火稀少的寺廟的捐款箱呢?即使你並沒有那麼敬畏佛祖,賬總是會算的吧。

    當然,日本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更厚黑的陰謀論。比如導致織田信長身亡的“本能寺之變”,有一種小眾的說法就是,明智光秀髮現織田信長有推翻天皇另立新朝的意思,因此“為國鋤奸”。但我總懷疑,這種說法是在日本近現代天皇制重光的背景下而逐步造勢甚至被製造出來的一種保皇派言論。

    在《皇宮日落》的新書分享會中,有讀者提問:“隨著平成天皇的退位,天皇的政治影響力會不會逐漸削減,直至走向自然消亡?”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就會發現,如果長時段看歷史的話,天皇現在的影響力可能要遠遠超出歷史上的平均水平。畢竟,古代時多數日本民眾甚至都不清楚天皇的存在,天皇制不也延續下來了嗎?也因此,要理解天皇制的“萬世一系”,可能更需要訴諸文化,甚至訴諸一些神秘主義,而不是簡單用政治理論的“常理”去揣度之。

  • 20 # 三畝田樁園

    日本保留天皇的位置至今,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各國有各國的國情。由於他們的政治體制是多黨制,比如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小國,在和平時期,國王不重要、可有可無。但是經常會發生國內政變、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而發生政變後,那一個政黨也沒有能力保持國家的長期穩定。所以,一旦國內發生政變,發生政黨紛爭引發的動亂,國王又重新成了全國民眾的主心骨。政黨紛爭動亂時期,國王保持中立出面協調,可以避免更大的動亂紛爭,可以使國家更快更早地恢復秩序。所以不管發生什麼政變,發生什麼動亂,國王的位置是毫不可動搖的,沒有那一個政黨那一派勢力敢出頭直接廢除國王制、推翻王室,否則立刻遭到全國民眾的討伐。在民眾看來,雖然國王沒有實權,但國王倒了,就意味著國家精神支柱倒了,國家完了。所以國王就成了全國民眾最高的精神信仰,沒有國王制,就沒有國家安全感。雖然國王沒有實權,但國王的位置在國人心目中仍然是一家之主,國王就成了他們國家之魂、國王制是國家穩定的象徵。在他們看來,國家不管如何動亂,只要國王制在,國家就沒有解體!保留國王制,也是他們國情所制。象泰國柬埔寨等這些國家的國情,保留國王制是十分重要的。日本雖然沒有象東南亞小國一樣經常發生國內動亂,但日本天皇制已經有幹年傳統、在民間已深得人心。就是二戰期戰勝國的美國,也不敢輕易把天皇制廢除,日本更沒有那個政黨敢逆民心輕易廢除存在千年的天皇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許多人不安於現狀,卻永遠都邁不出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