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河讀歷史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為什麼劉邦會忌憚項羽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項羽的生平。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項羽身長八尺有餘(《漢書》中記載為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項羽的勇武天下無敵(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項羽勇猛,生平事蹟就不一一復敘,大家可自行查閱。挑幾件對劉邦影響很大的事情。

    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公元前206年項羽向關中進軍,但劉邦已經搶先一步佔領秦都咸陽,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而劉邦只得十萬人。范增遊說項羽剷除劉邦,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但席間沒有殺他,劉邦平安離去,後世稱此宴為“鴻門宴”。假設項羽聽從范增殺了劉邦,那麼我們的大漢王朝就不復存在!

    前206年,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項羽因在齊地用兵,沒有全力攻擊劉邦。前205年,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佔領彭城,項羽聞訊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十萬人,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劉邦僥倖逃脫。

    三萬精兵就殺的劉邦數十萬人屁股尿流。恐懼之心早已有之。

    隨後項羽率兵向西追擊,漢軍堅守滎陽,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前204年,滎陽危急,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劉邦趁機西逃,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燒死紀信,楚軍不久攻佔滎陽。

    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彭越也率領部眾侵擾楚軍後方,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

    前203年,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不久背約,出兵攻楚。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

    究其原因就是,項羽只想著固守他的江東故地,對已打下的其他地盤都還給原來的封王,出力不討好。而劉邦則是打下來的地盤都為己用,越打地盤越大,實力越強,掌控力越大。而且策略得當,取得戰略上的勝利。先易後難,由北向南佔領燕趙齊,由西向東攻打韓趙魏,兩面合圍江東,最終項羽戰略空間大大縮小,不得不敗。

    而原本佔據大勢,本來很多人才五與資源都集中在自己這邊,卻因為自己的自大,而導致很多人才因為無施展才華與抱負,紛紛另投他門。比如韓信,陳平。最後西楚霸王只剩下孤家寡人、眾叛親離的下場。與其說是個英雄,不如說是個失敗的政治家,時代大勢把他推到的峰口上。因自身的侷限性只能黯然收場。

    項羽太過於注重個人武力,剛愎自用,企圖以一己之力對抗以劉邦為首的整個集體智慧的力量。個人之力有限,而集體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楚漢之爭正處於中國奴隸制貴族階級與封建制地主階級之間的關鍵定型期,秦始皇只是初步確立的封建帝制國家的雛形,而這關鍵性的一戰,是決定中國命運與歷史程序的里程碑是的定鼎之戰。

    不幸的是項羽的出身決定了其不可能背叛本階級的利益,導致代表著封建帝制大一統的劉邦集團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並把中國帶到了一個新的巔峰。

  • 2 # 真誠地看著你

    項羽是反秦義軍最大的勢力,是秦漢過渡時期的西楚霸王,而且還是老牌貴族,不是什麼良善之輩。只要不是他的直系手下,誰不忌憚?

  • 3 # 天地有正氣1023

    1、出身方面。項羽西楚霸王的名號可不是白給的,雖說殺人多,性情變化無常,但是出身於貴族名門的項羽對劉邦來說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點。劉邦只是一個市井無賴似的人物。

    2、帶兵打仗方面。項羽作為百年不遇的力能扛鼎似的統帥,在打擊秦軍方面佔盡優勢,而劉邦只是一味地緩稱王,況且劉邦的王位都是項羽冊封的。當年鴻門宴中,要不是別人的暗中相救,劉邦早已命喪黃泉。

    3、個人戰鬥力方面。項羽天生神力,而且又十分精通兵法,在打仗的時候常常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愛戴,這就導致項羽率領的楚軍擁有十分強大的戰鬥力,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只用3萬兵馬就擊敗了劉邦的60萬大軍。幾乎使劉邦軍遭遇滅頂之災。

    劉邦不如項羽的地方還有很多,先回答這麼多。

  • 4 # 如史如畫

    我覺得主要是三件事情讓劉邦非常忌憚項羽。

    一,鴻門宴

    鴻門宴幾乎是赴死之宴,劉邦還是硬著頭皮去了。在宴席中,項羽有好幾次快要處死劉邦,都被劉邦隨機應變躲過去了。最可怕的是項莊舞劍,劉邦可以說是九死一生,還好有項伯的出現,挽救了局面。雖然這次劉邦成功脫逃,但這件事情給他留下的陰影面積是巨大的。

    二,彭城之戰

    這場戰爭的背景對劉邦是非常有利的,當時,劉邦擁有五十六萬大軍,以逸待勞,項羽只有三萬騎兵。並且那時的劉邦是受各路諸侯擁戴的,天下局勢來說,項羽是被孤立的。但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劉邦還是被項羽打得落荒而逃,劉邦逃到下邑後,心情幾乎是絕望的。

    三,滎陽中箭

    在滎陽和劉邦對峙時,項羽糧草不濟,兵心渙散,於是項羽在城樓下要求和劉邦單挑。劉邦不肯,後來還列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出來,喊給項羽聽。項羽一氣之下,瞬間拉出一支箭,射中了劉邦胸膛。這一箭給劉邦日後落下了很多毛病,以至於後來劉邦的死也和這一箭有關係。

    所以說劉邦對項羽總是耿耿於懷。除了這三件事以外,那就是劉邦處處打敗仗了,劉邦只要做統帥跟項羽打,肯定一碰就輸,這也是劉邦非常忌憚項羽的原因。

  • 5 # 小文章大視野

    不為其他,實力使然。

    相比於劉邦,項羽是起義軍中的領袖級別元老。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豎起反秦大旗時,項梁和項羽也在會稽起兵反抗秦朝。劉邦雖然也是差不多同時起兵,但是實力擴張很慢,在項梁項羽已經成為反秦的中流砥柱之時,劉邦還在豐沛之地徘徊,之後更是在得到項梁資助的五千人馬,劉邦才得以攻陷豐城。

    公元前207年,劉邦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正是成為一方諸侯,然而,相比較項羽,劉邦的存在感就很低了。項羽北上救趙之時,劉邦則趁機向關中推進,然而實力不足,一路上很多城池關隘不是打下來的,而是用嘴皮子說下來的。即便是最後進入關中,佔領秦都咸陽城,那也是人家秦王子嬰主動出降的。所以,劉邦得到的,是仁義之名,而非戰場之功。

    項羽則不同。自項羽殺宋義,自領上將軍以後,一路北上苦戰,在鉅鹿之戰中,以少擊多,全殲秦將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章邯率領的二十萬秦軍投降,如此之戰功,不僅使得項羽勇冠三軍之名傳於天下,而且項羽軍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後,戰鬥力十分強悍,遠非劉邦可比。此時的項羽,早已經是各路諸侯實際上的霸主了。

    從劉邦進入關中,從項羽鴻門宴上逃脫,到最後的垓下之圍這一段時間,劉邦從未佔據過上風。劉邦軍每次和項羽軍接觸,幾乎都是一觸即潰,望風披靡,狼狽不堪。甚至時時有性命之憂,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對項羽與其說是忌憚,不如說是恐懼更為恰當。

    從三代,至秦漢以下,能征善戰者不知多少,參透軍機者也不在少數,比如戰國時的武安君白起,秦朝時的名將王翦,漢時的衛青霍去病諸將,乃至後世李靖等人,哪個不是戰功赫赫,傲視群雄,但是有史以來被稱為霸王的,也就只有項羽一人。人人說項羽莽夫一個,但是憑藉一己之力,推翻秦朝,稱霸諸侯,如此莽夫,誰人不懼?劉邦雖然也是開國之君,但是在戰場上,他和項羽是不在一個水平上的。

    (全文完)

  • 6 # 南宮外史

    劉邦對項羽是很忌憚的。

    在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後,劉邦想在關中稱王,擔心項羽進關後破壞了他的好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在得到張良的提醒後,急忙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按約定,劉邦最先入關,就應該作關中王,但項羽封他為漢王,王巴蜀,都南鄭,而把關中封給三個秦降將,以監視劉邦。劉邦只有順從。

    從棧道進入巴蜀後,劉邦本打算安心當漢王,但在韓信的勸導下,才暗度陳倉,平定三秦,東向與項羽爭天下。

    漢三年,前204年,劉邦軍隊駐紮在滎陽,被項羽軍包圍,多次斷絕劉邦糧道,劉邦心中害怕,就想與項羽講和,在范增的勸諫下,項羽不同意,劉邦被打的大敗。

    劉項在廣武相持時,項羽親自披甲持戟出營挑戰,一聲斷喝,嚇得要放暗箭的樓緩扔掉弓箭躲藏起來,劉邦一見到項羽本人,嚇得大驚失色。

    在劉項劃定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的時候,劉邦也見好就收,準備收兵回關中,這時張良陳平阻止了他。

    由此可見,劉邦對項羽是非常忌憚的。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一、劉邦起家,靠的是項羽的叔父項梁。

    劉邦初起義時,只有兩三千人,還被部下雍齒和豐邑所背叛,多次攻打豐邑不下,氣出了一場大病,只好到薛縣投奔項梁,項梁很慷慨,撥給他5000名經過訓練的精兵,外加十個五大夫級別的將領。劉邦因此實力大增。由於這層關係,劉邦與項羽對陣,心中是有所顧慮的。

    二、劉邦曾與項羽共同出兵攻打過秦軍,知道項羽的兇狠。

    其後,劉邦在項梁手下,項梁命項羽、劉邦共同帶兵攻打城陽,佔領後,兵屠城陽;又在濮陽大敗秦軍,一直向西攻佔土地,在雍城下,大敗秦軍,斬殺李斯之子三川郡郡守李由。所以,劉邦應該知道項羽的英勇善戰、兇狠老辣。

    三、鉅鹿之戰,打出了楚軍的威風,諸侯懾服,劉邦必有耳聞。

    救援鉅鹿之戰,諸侯軍皆作壁上觀,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率領楚軍殺向秦軍,戰士們無不以一當十,殺聲震天,九戰九勝,消滅了二三十萬秦軍主力。諸侯將面見項羽時,無不匍匐膝行,膽戰心驚,從此眾諸候軍全都歸服項羽。項羽的威名,劉邦必有所耳聞,自然心存忌憚。

    四、劉邦的軍隊戰力較弱,進關大多靠智取。

    劉邦的軍隊打硬仗的時候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大多依靠部下的智慧,或勸降、或分化、或迂迴、或詐取。所以,儘管最早打進關中,但軍事實力並不強。

    五、雙方軍隊兵力懸殊。

    在會兵關中時,項羽的總兵力是四十萬,十六七個諸侯王都是項羽所封。而劉邦的兵力只有十萬,跟從他的諸侯王只有兩三個。這種軍事實力的懸殊,必然使劉邦對項羽忌憚加劇。

    六、劉邦的軍事才能不如項羽,基本依賴文武大臣。

    劉邦自己曾經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自己能力不夠,必須依賴別人的幫助才能取勝。而項羽自己有傑出的軍事才幹,這無論如何,都不會使劉邦充滿信心。事實上,在彭城之戰、滎陽之戰、成皋之戰、廣武之戰、固陵之戰,劉邦都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每次都帶極少數人逃命,甚或三兩個人逃命,也算是九死一生。

    七、劉邦不信賴文武臣下,故心中發虛。

    劉邦取天下依靠眾文武,但因為有項羽的影響存在,劉邦對他們是非常不信任的。如對韓信就極不信任,多次奪他的兵,項羽一死,就奪了他的兵權,改封楚王,不久貶為淮陰侯。對彭越也不信任;對蕭何也不信任,曾嚇得蕭何把本家子弟都送上佔場;在徵彭越時,三番五次來信詢問蕭何在幹什麼,回來後就把蕭何下了大獄。

    在劉項相爭時,劉邦把這種不信任壓在心底,他要利用諸將戰勝項羽,所以,他百般容忍。在這種情況下,劉邦也是心虛的,非常擔心他們背叛自己,事實上也確實有不少諸侯王和將領曾背叛過他。所以,一旦戰勝了項羽,劉邦就不再容忍,把怒火發洩了出來,先後把異姓諸侯王除掉了。

  • 7 # 龍王1372

    佔的地盤,實力,那個誰說的,項羽是中國最後一個貴族,提個醒哥哥我是窮人,三天可以出一個暴發戶,三年出不了一個貴族!沒有高低接合!

  • 8 # 靈魂匠帥

    答:

    劉邦對項羽是很忌憚的。

    在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後,劉邦想在關中稱王,擔心項羽進關後破壞了他的好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在得到張良的提醒後,急忙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按約定,劉邦最先入關,就應該作關中王,但項羽封他為漢王,王巴蜀,都南鄭,而把關中封給三個秦降將,以監視劉邦。劉邦只有順從。

    從棧道進入巴蜀後,劉邦本打算安心當漢王,但在韓信的勸導下,才暗度陳倉,平定三秦,東向與項羽爭天下。

    漢三年,前204年,劉邦軍隊駐紮在滎陽,被項羽軍包圍,多次斷絕劉邦糧道,劉邦心中害怕,就想與項羽講和,在范增的勸諫下,項羽不同意,劉邦被打的大敗。

    劉項在廣武相持時,項羽親自披甲持戟出營挑戰,一聲斷喝,嚇得要放暗箭的樓緩扔掉弓箭躲藏起來,劉邦一見到項羽本人,嚇得大驚失色。

    在劉項劃定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的時候,劉邦也見好就收,準備收兵回關中,這時張良陳平阻止了他。

    由此可見,劉邦對項羽是非常忌憚的。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一、劉邦起家,靠的是項羽的叔父項梁。

    劉邦初起義時,只有兩三千人,還被部下雍齒和豐邑所背叛,多次攻打豐邑不下,氣出了一場大病,只好到薛縣投奔項梁,項梁很慷慨,撥給他5000名經過訓練的精兵,外加十個五大夫級別的將領。劉邦因此實力大增。由於這層關係,劉邦與項羽對陣,心中是有所顧慮的。

    二、劉邦曾與項羽共同出兵攻打過秦軍,知道項羽的兇狠。

    其後,劉邦在項梁手下,項梁命項羽、劉邦共同帶兵攻打城陽,佔領後,兵屠城陽;又在濮陽大敗秦軍,一直向西攻佔土地,在雍城下,大敗秦軍,斬殺李斯之子三川郡郡守李由。所以,劉邦應該知道項羽的英勇善戰、兇狠老辣。

    三、鉅鹿之戰,打出了楚軍的威風,諸侯懾服,劉邦必有耳聞。

    救援鉅鹿之戰,諸侯軍皆作壁上觀,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率領楚軍殺向秦軍,戰士們無不以一當十,殺聲震天,九戰九勝,消滅了二三十萬秦軍主力。諸侯將面見項羽時,無不匍匐膝行,膽戰心驚,從此眾諸候軍全都歸服項羽。項羽的威名,劉邦必有所耳聞,自然心存忌憚。

    四、劉邦的軍隊戰力較弱,進關大多靠智取。

    劉邦的軍隊打硬仗的時候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大多依靠部下的智慧,或勸降、或分化、或迂迴、或詐取。所以,儘管最早打進關中,但軍事實力並不強。

    五、雙方軍隊兵力懸殊。

    在會兵關中時,項羽的總兵力是四十萬,十六七個諸侯王都是項羽所封。而劉邦的兵力只有十萬,跟從他的諸侯王只有兩三個。這種軍事實力的懸殊,必然使劉邦對項羽忌憚加劇。

    六、劉邦的軍事才能不如項羽,基本依賴文武大臣。

    劉邦自己曾經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自己能力不夠,必須依賴別人的幫助才能取勝。而項羽自己有傑出的軍事才幹,這無論如何,都不會使劉邦充滿信心。事實上,在彭城之戰、滎陽之戰、成皋之戰、廣武之戰、固陵之戰,劉邦都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每次都帶極少數人逃命,甚或三兩個人逃命,也算是九死一生。

    七、劉邦不信賴文武臣下,故心中發虛。

    劉邦取天下依靠眾文武,但因為有項羽的影響存在,劉邦對他們是非常不信任的。如對韓信就極不信任,多次奪他的兵,項羽一死,就奪了他的兵權,改封楚王,不久貶為淮陰侯。對彭越也不信任;對蕭何也不信任,曾嚇得蕭何把本家子弟都送上佔場;在徵彭越時,三番五次來信詢問蕭何在幹什麼,回來後就把蕭何下了大獄。

    在劉項相爭時,劉邦把這種不信任壓在心底,他要利用諸將戰勝項羽,所以,他百般容忍。在這種情況下,劉邦也是心虛的,非常擔心他們背叛自己,事實上也確實有不少諸侯王和將領曾背叛過他。所以,一旦戰勝了項羽,劉邦就不再容忍,把怒火發洩了出來,先後把異姓諸侯王除掉了。

  • 9 # 寫紅塵作夢語

    劉邦個人本身就是起點低又野心大,膽子肥卻明事理。表面上劉邦好像各方面能力樣樣不及項羽一、二。劉邦也確實是表面上忌憚項羽,但內心世界裡卻無時無刻的想著如何戰勝項羽。

    劉邦膽子大,不怕牽連,放走犯人。

    劉邦在做泗水亭長的時候,有一次劉邦在接送犯人的時,眼看著犯人一個個逃走,他卻選擇請留下的幾人吃頓好的,然後把他們通通都放走。並對犯人說:“你們都逃走吧,我也跟著逃。”

    綜上可見,劉邦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在秦暴政的情況下,劉邦也不怕被牽連,劉邦還用個人的仁義大度放走了犯人。

    劉邦忽視項羽的實力,一心想稱王。

    趙王與張耳被秦軍勢力圍困在鉅鹿的時候,楚懷王就曾向各路反秦暴政的起義軍發出求救訊號,併發出了“誰能救趙王的話,就把關中之地,送給誰稱王。”的福利。

    當時的劉邦懷著對稱王的信念,順利的奪得了關中。劉邦並沒有被宮殿裡面的美色財物所迷惑,而是慰問城中的百姓,把自己當作的“關中之主”,完全無視項羽還在前方與秦軍打仗,在心底裡把自己當成了“關中王”。

    劉邦舉兵東進。

    在起義軍取得勝利之後,項羽開始分封土地時,項羽給自己稱了一個“西楚霸王”的美名,然後卻給劉邦封地,選擇了比較貧瘠的地區,想要阻止劉邦東進。但是劉邦卻憑著眾人對他的擁護,後期進行了東進。

    綜上可見,劉邦根本就不在意項羽的所作所為,他從無論是初期還是後期,都已經做好了想稱帝的準備。

    結語:

    劉邦面對項羽的強大,戰術上重視項羽,精神上卻藐視項羽。劉邦一直一來的目標並不是什麼稱王,而是當上天下霸主之位。項羽對於劉邦而言,只不過是他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而已。他並不是把打敗項羽當做生活夢想的全部,而是把項羽當作事業的階梯。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 10 # 滬漂小馬的vlog

    項羽本是軍事天才,又是出身貴族,當然主要是因為軍事天才,劉邦的對手們基本只有他自己出身低,其他多為原六國貴族,所以應該主要是忌憚軍事才能

  • 11 # 葛蘭崔維茲

    劉邦對項羽如此忌憚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項羽的軍事實力以及個人軍事能力。可以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如果項羽在政治上成熟一些,那天下,就沒有劉邦什麼事了。別說當漢王了,就搶先入關這一條,劉邦就得人頭落地。那麼,具體說來,劉邦對項羽如此忌憚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 項羽的軍事能力

    儘管項羽政治上不成熟,犯了不少錯誤。比如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放虎歸山;又比如錯失了韓信、陳平等一流人才,養虎為患。但即使如此,項羽的霸王之名也絕不是吹出來的,更不是因為所謂的因緣際會偶然得來的。那絕對是一刀一槍,用血肉拼出來,打出來的!

    楚漢相爭期間,諸侯聯軍一見項羽的大旗就作鳥獸散,由此也可見項王的威勢並非浪得虛名。從破釜沉舟擊敗秦軍,再到彭城大戰,以三萬鐵騎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打得劉邦倉皇出逃。可以說,只要項羽在一日,劉邦就一日不得安寧,就永遠如芒在背!以至於項羽死後多年,項羽曾經的部下淮南王英布謀反,以項羽當年的軍陣對陣漢軍時,劉邦都震驚無比。因此,面對這樣一個項羽,這樣一個對手,劉邦能安得了心嗎?劉邦能不忌憚嗎?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看出劉邦對項羽軍事實力的恐懼。我們都知道韓信是劉邦的手下,也是漢初三傑之一。韓信對於劉邦滅掉項羽一統天下,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就韓信的征伐來看,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點都不為過。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功臣,劉邦對他卻始終不放心。項羽一滅,韓信就被從齊王改封為楚王。再後來,劉邦偽遊雲夢,沒有任何證據地用計抓捕了韓信,貶其為淮陰侯。可憐一代兵仙韓信,作為大漢王朝的開國功臣,軍功卓著,最後卻落得個謀反罪,誅九族的下場。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如此對待韓信,如此對待自己的大功臣,即使冒著被天下諸侯猜忌,被後世史書嘲罵的風險,也要處理掉韓信呢?這是因為,劉邦對於韓信,對於韓信的軍事才能實在是太忌憚了,忌憚到食不能寢,忌憚到夜不能寐。可以說,沒有了韓信,自己無法擊敗項羽。可若是韓信某一天將槍口對準自己,那麼自己恐怕也凶多吉少,難以抵擋!所以,劉邦對軍事能力一流的大功臣尚且如此忌憚,更遑論與韓信同為頂級軍事家的作為對手的項羽了。

    其二 項羽對劉邦的仇恨

    項羽對劉邦是有理由仇恨的。當年懷王之約的時候,項羽自己在苦戰章邯,劉邦卻趁機一路高歌猛進,率先攻入關中;諸侯們都對項羽跪地膝行的時候,劉邦卻給他來了個毋內諸侯。你說他能不氣恨劉邦嗎?

    緊接著鴻門宴上,項羽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就項羽本心而言,我覺得他肯定認為劉邦應該感激他。但後來的事實恰恰相反,劉邦不但沒有感激,反而沒多久,就出關中,攪的天下大亂。

    我覺得項羽此時,心裡一定是羞憤交加的。一方面,我放了你一條生路,你卻反過來給我攪了個天下大亂,以怨報德,豈有此理!另一方面,鴻門宴上,你一會兒說當年戮力攻秦,一會兒說不敢背項王。到頭來,敢情全是糊弄我玩兒呢?

    這是對項羽智商的嘲弄。普通人遇到這種事情尚且意難平,更何況是西楚霸王項羽呢?我想,對於項羽來說,這估計要比打一場敗仗,吃下一個蒼蠅還要難以忍受。所以,鴻門宴上項羽能夠放過劉邦一次,但這一次若是劉邦再落到項羽手裡,那不誅九族,不徹底平息了項羽的怒氣,是不可能罷休的。

    對於這些,劉邦是心知肚明的。況且,即使對於一個對自己懷有如此仇恨的普通人,尚要小心提防,更何況,這個人是項王呢?項王不死,我們漢王的日子,終究不會好過呀!

    其三 項羽需要劉邦的項上人頭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天下大亂,劉邦儼然已經成了反項羽聯盟的領頭羊。劉邦絕不會改投項羽,也絕不可能改投項羽。項羽東征西討,這裡平掉一個,那裡就冒出來一個。特別是這個劉邦,打敗一次,他就捲土重來一次,打敗一次,他就捲土重來一次。我想如果滅章邯的時候,項羽是一往無前,自信自己無敵於天下的話,那麼此時此刻,那個不敗的項王一定已經意識到,自己並非無敵了,不但如此,甚至還要為可能的失敗發愁。心力交瘁,力不從心,這些從未出現過的情緒感受,開始一一出現在項王的心頭。

    正因為如此,項羽此時急需要處理掉天下的動亂。而處理這些動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劉邦的人頭砍下來,震懾天下。因此,即使拋開個人情緒,就單單從政治上考量,劉邦也非殺不可!這一點項羽懂,劉邦自然更懂。

    到此為止,我們前後總共分析了三個劉邦忌憚項羽的原因,不知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總的來說,劉項不能並存,是一個客觀事實,封建制度容不下兩輪太陽。所以,劉項都沒有太多選擇,由此導致的他們相互間的必欲除對方而後快的決心也可想而知了。

  • 12 # 眯眼抽菸

    第一、秦朝所有最精銳的野戰軍團全部都是項羽殲滅的。第二、項羽是貴族,劉邦是平民。在春秋戰國秦未,階層是非常明顯的,貴族的號召力不是平民可以企及的。第三、劉邦對項羽百戰百敗,除了垓下。

  • 13 # 逆境反轉鎮邪大溼

    劉邦單挑打不過項羽,所以只能總謀略,劉邦就是對匈奴也一樣打不過,反而被圍困,之後還是用金錢賄賂與計謀才脫身。所以劉邦唯一的優點也是項羽沒有的就是能夠決斷聽的進謀士的計謀並堅決的執行下去。而項羽就是一個勇士,衝鋒陷陣沒問題,搞權謀下決斷就有點憂慮不斷,,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劉邦懂得借力打力,項羽抱著美人就覺得天下都是他的,呵呵呵呵

  • 14 # 再言春秋

    結論:

    劉邦之所以會忌憚項羽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項羽是劉邦統一天下唯一的對手。

    導語:

    楚漢之爭在我國的歷史上可謂是精彩的一幕,本來處於劣勢的劉邦用四年的時間打敗了遠強於他的項羽。最終統一天下,建立了對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遠的大漢王朝。

    分析:

    項羽在政治地位上要高於劉邦在楚漢爭霸,劉邦出關中之前,項羽無論是在政治地位和威望上都高於劉邦項羽是反秦勢力的核心人物,雖然說在項羽反秦之前就已經有了陳勝、吳廣起義,但他們很快的就失敗了。陳勝、吳廣起義是推動天下反秦勢力全部爆發出來的一個催化劑。可要說到反秦領袖,人們公認的是項羽的叔叔項梁。項梁死後,項羽接下來叔叔領袖重任,成為了天下反秦勢力的領袖,而劉邦當時也只不過是反秦勢力的一部分。當時反秦勢力所共認的領導者除了項羽之外,還有一個名義上的“義帝”。雖然說“義帝”根本沒有實權,一直被項羽所操控這,但“義帝”畢竟還是在項羽手中。“義帝”也曾想過擺脫項羽的控制,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手中掌握著“義帝”,使得項羽有了民望,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義帝”這張牌項羽可以號召天下反秦勢力討伐不服從他的人。項羽是楚國的貴族出身,當時的反秦勢力還是以六國殘餘勢力為主。而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前,楚國就曾做過抵抗秦國的主導國家。因為大家都是同一個階層的人,所以項羽更容易被其他勢力所認可。項羽的軍事實力比劉邦強劉邦雖然說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是在初期的時候,他的軍事實力是遠遠不及項羽的。項羽本人就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他是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傑出代表人物。在作戰中勇往無前,韓信出現之前,劉邦的勢力中是沒有人能夠與項羽抗衡。而且項羽憑藉自身的勇猛,破釜沉舟,大敗章邯。可以說秦國的軍隊,有一半都是在和項羽作戰中被消滅的。項羽所率領計程車兵既有楚國遺留下來計程車兵,也有起義之初從各地接收的本屬於楚地的秦兵。而劉邦所率領計程車兵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他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如果真正與項羽計程車兵對陣肯定是存在缺陷的。之所以說韓信是劉邦統一天下不可缺少的軍事統帥,除了因為韓信可以靈活的運用兵法。還有一點,就是韓信重視軍隊訓練,重視軍隊紀律,這也是為什麼韓信統帥的部隊可以打敗項羽的原因之一。劉邦除了個人軍事能力不足,軍隊訓練質量有缺,就連兵力上與項羽也相差甚遠。在關中會師的時候,劉邦當時真正擁有的兵力不足十萬,而項羽卻是擁有四十萬的兵力。這是一個非常懸殊的差距。項羽對劉邦也有戒心其實並非只有劉邦忌憚項羽,項羽同時也忌憚劉邦對他的威脅,而且也對此作了部署劉邦在佔領關中後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行為,顯露出來他要爭奪天下的慾望。秋毫不犯,原本好色的劉邦也不搶佔美色,這些細節之處都是志在天下的表現。鴻門宴上雖然項羽沒有殺劉邦,但並不意味項羽看不明白,而項羽也深知劉邦是自己最大的對手。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讓劉邦統領蜀地,本意就是要憑藉路途的不便來扼制劉邦的擴張。項羽在分封諸王的時候,有意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封到秦國的舊地。除了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秦人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讓他們阻擋劉邦出關中。或許在項羽眼中章邯是當時除了他之外唯一可以阻擋劉邦的人。項羽本身的因素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本來佔有巨大優勢的項羽,最終還是敗給了原本處於劣勢的劉邦,可以說一手好牌讓自己打臭了對秦兵降卒的坑殺,進入關中後的一系列行為讓他失去了民心,人們認識到了他的殘忍一面。後來謀殺義帝的行為更是讓他走到了原來並肩作戰的戰友的對立面。之後的項羽只剩下了武力威懾,威望蕩然無存。缺乏大局觀,他本人就沒有志在天下的願望。反秦的根本或許只是想“富貴還鄉”而已。這種格局使得他根本沒有從天下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分封諸王雖然說暫時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援,但歸根結底他還是在恢復周王朝的舊制。當時天下有識之士都已經知道統一的重要性。項羽的這一行為無異於是逆歷史的潮流,在開歷史的倒車。簡單說一下劉邦最後成功的幾個因素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項羽自身的失誤,他本人的身上也具備了成功的要素劉邦可以知人善任。劉邦本身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但是劉邦擅於用人。可以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去,這是劉邦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劉邦是一個擅長以小博大的人,無論是他起義之初,還是一步步的發展軌跡,他幾乎都是在同強於自己的對手作戰。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劉邦是一個有膽識,有勇氣,並且敢於付諸行動的人。劉邦仁愛待民,我們不去討論建立漢朝後劉邦誅殺功臣這一汙點。可單單就“仁愛”方面講劉邦做的要遠高於項羽。也正是因為仁愛所以他可以得到民心的支援。結語:

    劉邦之所以忌憚項羽,是因為在那個時候,項羽無論是從政治還是從軍事上都要遠遠的超過劉邦,劉邦無力與項羽去爭奪天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羽身上所存在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兩個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小。這才有了後來劉邦的以小博大,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建立大漢王朝。

    畫外音: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這是《晉書》中,石勒對劉邦的評價。意思是如果是同劉邦做對手,那他就和韓信、彭越去爭功勞,要是遇到劉秀的話還要去奪一下天下。足見劉邦在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心中有多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

    《史記》

    《晉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幼兒適合吃什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