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道貫心源
-
2 # 陳鹿74486457
不和皇太極合葬是不想再大動干戈的起墳,驚擾死者!跟多爾袞沒關係!她經歷了三朝什麼都看開了,一個女人在那樣的年代,她沒考慮自己,為了幫她兒子守住江山,跟多爾袞真的有情嗎?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死後就想找個清淨的地方自己清清靜靜的!
-
3 # 久久11f
首先簡單介紹下孝莊和多爾袞。
孝莊文皇后,生於1613年,死於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天降貴人的意思),清太宗皇帝皇太極的老婆,清世祖皇帝順治的母親,聖祖皇帝康熙的奶奶,但請注意,她還有幾個身份要特殊說明: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關於孝莊和多爾袞的故事,現在比較流行的版本是,多爾袞和大玉兒兩個人從小青梅竹馬,互生好感。有一天皇太極看到大玉兒的模樣,被她的美貌傾倒,利用部落之間的關係搶先一步娶了她。
可是大玉兒跟皇太極並沒有感情,她還是深愛多爾袞,所以就有了後續的情感糾葛。歷史的真相是,孝莊原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的女兒,她的姑姑哲哲在很早之前就嫁給了皇太極,因為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作為代孕替補嫁給了皇太極。
那時候皇太極已經34歲了,一個34歲的大男人會貪圖一個孩子的美貌嗎?孝莊與皇太極之間完全就是政治婚姻,而她與多爾袞,一個在蒙古一個在東北,所謂青梅竹馬什麼的,可能性極小。
問題來了,會不會是孝莊嫁給皇太極以後,她和多爾袞在宮中產生的感情呢?這種可能性也非常小。皇帝的妃子孩子雖然說都是一家人,但是並不住在一起,見面的機會也不多。
多爾袞一直是被努爾哈赤重點培養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在跟大人學習處理政事軍事問題,而且多爾袞在13歲的時候就成親了,就算他再有時間也不可能跑到自己哥哥的宮中去找自己的嫂子玩吧。
那問題來了,既然他倆沒有建立感情的機會,怎麼會傳出他倆的緋聞呢?我們可以肯定,孝莊與多爾袞之間必然是有聯絡的,而真正的聯絡應該是在福臨繼位之後。
時皇太極走得挺著急,沒有指認繼承人,當時最有威信的多爾袞和最具合法性的大阿哥豪格之間爆發了皇位之爭。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為了顧全大局,多爾袞推出了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也就是孝莊之子。
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改元順治,多爾袞為攝政王,和孝莊、和碩鄭親王一起輔佐幼帝。很多人猜測這件事是孝莊主動去找的多爾袞,提出攝政王的條件讓多爾袞擁立福臨。
也有種說法是孝莊與多爾袞之前就有瓜葛,所以擁立孝莊的兒子,甚至有可能福臨本身就是多爾袞的孩子。在說事情的真假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多爾袞為什麼要推出福臨,讓他做皇帝呢?
當時皇太極駕崩,大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南征明朝,入關統一。那時候多爾袞的政治軍事能力遠遠勝於其他人,也就是說,如果不依靠多爾袞,那清朝可能就無法進入關中,實現統一的大業。
而皇太極的兒子豪格,他的優勢則是在於其合法性,皇位子承,天經地義。不要以為豪格是個孩子,他實際上要比他的皇叔多爾袞還大三歲,手裡握有重兵。現在大清需要多爾袞來領導,但是也需要考慮皇位繼承的合法性。
如果讓任何一方繼位,勢必會打壓另一方,造成內部紛爭,影響大清發展。就是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推出了福臨,由多爾袞輔政。這樣,既有了合法性,多爾袞也能繼續帶領大清征戰。
多爾袞和孝莊本來就有關係的說法,更不用解釋了,一來倆人之間沒有這個條件,二來如果真有這層關係,多爾袞可能一開始就不會參與到爭奪皇位的紛爭裡來。
孝莊如果和多爾袞合葬,第一,不和祖宗理法。第二,會新來後世的唾罵。第三,自己內心無法承受!如果合葬了,連名分和諡號都是個問題。最重要的是福林不可能同意的!
-
4 # 公元前
應該是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
孝莊是清朝初期的一位奇女子,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清朝早起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經歷了三朝,輔佐了兩位清朝帝王,可以說她的輝煌堪比武則天。
孝莊輔佐了康熙的一生,但她在死前,給康熙留下了一個遺言:就是不與皇太極合葬,孝莊此種做法前無古人,著實令人費解。
按照清朝後陵的制度,如果皇帝死在了皇后的前面,那麼皇后時候要和已故皇帝合葬。而孝莊在臨終之際告訴康熙:“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
按孝莊的說法,她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有兩個原因:(1)不想驚動早已安眠於地下的皇太極;(2)不捨得順治、康熙父子。
孝莊說的這番話,也許有幾分是真心,但她與皇太極的感情不深是主因。當年孝莊是皇太極的莊妃,而皇太極並不寵愛她。孝莊是為了穩定滿蒙兩族的關係,才嫁給了皇太極,可以說她們兩個人是政治婚姻。當時皇太極寵愛的是宸妃海蘭珠,當年孝莊受了皇太極的很多冷眼,所以他們兩個人可以說並無什麼深厚的感情。
還有一個原因,也許是和孝莊下嫁多爾袞有關。根據野史記載,皇太極駕崩之後,皇位一直懸而未定,豪格和多爾袞都想爭奪皇位,但因為孝莊和多爾袞有一段感情,多爾袞被迫支援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順治年間,孝莊下嫁了多爾袞。所以,孝莊覺得自己死後,無顏面對已故的皇太極,才不願與皇太極合葬。
孝莊的這種要求,確實給康熙出了一大難題,但這是他敬重愛戴的祖母的遺願,他不能不遵從。孝莊死後,康熙確實沒有將她與皇太極合葬。而將她的梓官停放在宮中十七天,尊溢旋上旋停,但到底怎麼下葬,康熙根本就沒有辦法。
所以在整個康熙執政期間,一直沒有啟用;梓宮安放在奉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而孝莊的陵寢也一直沒有合適的位置,後來到了雍正執政期間才造建了昭西陵,孝莊才有了下葬之地。
-
5 # 小義老師扯歷史
嫂子和小叔子葬在一起不合適吧?無論野史怎麼寫,即使孝莊下嫁多爾袞是真的,死後孝莊也是與皇太極合葬更合適,畢竟他兒子福臨的皇位傳於皇太極,不是多爾袞。正史中,孝莊與多爾袞是盟友,一個兒子登基,一個權傾天下。
-
6 # 歡樂溫情傳遞者
孝莊文皇后一生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歷四帝,她的名字與清初許多重大的事件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歷史上的孝莊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孝莊文死後未進皇陵?諸多疑惑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孝端皇后的侄女。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出生,貌美機智,是清太宗皇太極之妃。
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妻,時年十三歲,陪伴了皇太極十八個春秋。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捲入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中,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固的地位,併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孝莊文皇后死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然而卻在三十五年之後才正式下葬。為什麼康熙帝不給祖母建陵?是忘了嗎?是日理萬機,太忙,沒時間、沒精力,顧不上嗎?都不是。
這一切,還是要從孝莊的臨終遺言講起。
康熙二十六年,75歲的孝莊太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她囑咐康熙說: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孝莊文皇后的遺囑,給康熙帝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按遺囑辦,明顯違背祖制;按祖制辦,又違背了祖母的遺囑。玄燁不愧是康熙大帝,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權宜之策,在遵化的東陵建一座殯宮,將祖母的靈柩先停放在那裡,然後慢慢再想辦法。
然而,這一停,就停了近四十年。直到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也就是皇太極和孝莊成親一百週年,孝莊的陵墓才開始修建,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孝莊入葬地宮。
雍正又非常聰明的把孝莊陵墓起名為昭西陵,是因為她是皇太極的皇后,皇太極的陵墓叫昭陵。從空間方位上來說,這座陵寢在昭陵的西側就叫昭西陵,儘管離瀋陽有點遠,但是孝莊昭西陵是和昭陵一個體系的,而又離孝陵很近。這既解決了祖宗的規矩,也解決了孝莊的遺囑,也解決了和皇太極合葬問題,儘管有些牽強,但不得不說這種方法是最好的了。
而孝莊的昭西陵,也成為清王朝皇后陵中級別最高的陵寢。為何孝莊不肯和皇太極合葬一處?下嫁多爾袞是真的嗎?
即便孝莊下嫁多爾袞的事件屬實,但筆者認為這也不是孝莊不願與自己丈夫合葬的主要原因。皇太極的昭陵在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
-
7 # 子曰呆呆
孝莊是皇太極的老婆,多爾袞是皇太極兄弟,在封建禮法嚴苛的清王朝,普通百姓都不可能嫂嫂死後與小叔子葬在一起,更何況皇太后!從一些記載來看,皇太極確實與多爾袞關係密切說不清楚,但無論事實如何明面上,孝莊死後斷然不可能與多爾袞合葬。
-
8 # 百態生活史
孝莊皇太后肯定和多爾袞有一定的感情,否則以多爾袞的霸道傲慢的性格,是不可能幫助一個和他不相干的人。不過感情也可能不會像《孝莊秘史》電視劇那樣青梅竹馬,電視劇也誇張了一點。即便是有感情那也是從皇太極死後才發生的。其實多爾袞一直都很想稱帝,在當時只要多爾袞在大殿下一聲令下,所有文武百官都沒人敢反對他稱帝。而多爾袞有心稱帝,卻不敢開口。那他還在敬畏誰?在敬畏一個沒有兵權一無所有的弱女人。如果多爾袞不喜歡孝莊的,反而是多年來仇家的,想必孝莊和她的兒子福臨早就莫名其妙的暴斃宮中了。雖然多爾袞死後被鞭屍,孝莊也不去阻止,這肯定是順治帝在處置多爾袞罪行時,不給孝莊太后知道,等到鞭屍完後,訊息才傳到孝莊那裡,孝莊自然無法幫多爾袞。即便是孝莊知道了,國有國法,國法讓多爾袞應有此劫的,即便孝莊知道了也不能插手。
即便他們有一點感情,畢竟多爾袞死在前面,在加上孝莊是皇太極的老婆,於情於理,多爾袞都不可能和孝莊合葬。
-
9 # 秋水攬星河
關於孝莊皇后為什麼不葬入昭陵一事,民間有“託夢定陵址”的說法。大意是:孝莊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決定將她葬入昭陵,與太宗合葬。但當梓宮途經東陵時,突然沉重異常。128名槓夫個個被壓得齜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難行,只得把梓宮就地停放。兩個時辰過後想繼續前行,梓宮就像長在地上一樣,絲毫不動。這下子可急壞了送葬諸王大臣,於是飛報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籌莫展。
當夜皇帝夢見孝莊皇后,對皇帝說:“我決計不與太宗合葬,如今梓宮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記吾言,休得違誤。”皇帝醒後,遵照囑咐,擇吉鳩工,即地建陵。這回再移動棺槨也不那麼沉重了。很顯然,這純屬神話,不能作為依據。
還有的說,因為孝莊皇后下嫁給多爾袞,已不是皇太極的皇后了,所以她沒有資格入葬昭陵,也無顏與皇太極合葬。清廷官書從來沒有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的記載,康熙帝以後各帝始終承認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說這條理由也不充足。
而查閱史料,孝莊皇后不與皇太極合葬的原因有這樣一段記載。孝莊皇后生前就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遺囑。她諄諄囑咐康熙皇帝:“我身後之事特囑你: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順祖母,孝莊皇后死後,康熙帝遵照遺囑,將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東陵附近。
那麼,為什麼孝莊又被葬在了清東陵大紅門東側風水牆外,而不是在皇陵內呢?許多野史稱,這是因為孝莊下嫁多爾袞丟了愛新覺羅家族的顏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區大門外,罰她世世代代為子孫把門。其實,這只不過是好事者的主觀意會而已。真正的原因是,順治的孝陵處於陵區內至高無上的位置,而孝莊則是順治的生母,將她葬在陵區內任何地方,位置都低於孝陵,這就與她的輩分不相稱。
第二,孝莊雖葬在遵化清東陵,但與遠在瀋陽的皇太極的昭陵仍是一個體系。孝莊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與清東陵是兩個不同體系,不能混淆,只能葬在東陵區外,以示區分。
第三,在清代,無論皇帝、王公謁陵,都先從最高輩分的墓主人的陵寢開始。孝莊皇后在清東陵所有內葬人中輩分最高,所以謁陵時,每次都必先從孝莊皇后的昭西陵開始。大紅門是陵區的正門。是謁陵人的必經之處。將昭陵建在大紅門旁邊,也為謁陵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避免了繞道往返之勞。
第四,清代,以左方為尊貴之位,皇帝謁陵,出入宮門、殿門、陵寢門皆走左門,臣工走右門。把昭陵建在大紅門左側,處於尊貴之處,也正反映了她的後代兒孫們對她的尊崇敬仰之意。大紅門左側地勢高而平坦、土厚質純,而大紅門右側,低窪多石,又濱臨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從地理環境上看,也應該將昭西陵建在大紅門左側。從以上幾點看,將孝莊皇后葬在東陵陵區外,絕不是為了罰她為後代子孫看守陵門,而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原因後作出的最佳選擇。
-
10 # 丿故園無此聲
首先,她並不喜歡皇太極,既然生已經和他在一起了,是情非得以,那麼死,她可以自己選擇了吧,所以她不想和皇太極再在一起了。
其次,她也不能名正言順的和多爾袞葬在一起。多爾袞的墓被破壞了,而且和多葬在一起也不符合禮法。
所以她選擇了和後世子孫葬在一起,可以守護著他們,同時也是守護著大清,而為建立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正是多爾袞。在大玉兒心中,守護大清基業的同時就是在守護著多爾袞,她對大清的愛,就是對多爾袞的愛。
-
11 # 王建國HIST
孝莊為什麼不和多爾袞合葬。這個問題很有深度。
但我認為孝莊是不可能和多爾袞合葬的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多爾袞在年輕的時候經常和他的哥哥皇太極出征,天資聰穎而又能征善戰。為滿清的建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孝莊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的側福晉
崇德元年也就是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下福臨,也就是順治帝,崇德八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年僅六歲而已。
而此時的攝政王便是多爾袞確實是位高權重,而且由此很多的史學界人士認為太后確實下嫁,理由是:
其一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一首說道: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
其二,多爾袞被稱為“皇父攝政王”其三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多爾袞罪狀中有 親到皇宮內院
其四孝莊的遺囑是不要和皇太極合葬。但是清史大家孟深先生在《太后下嫁考實》針對太后下嫁的各種說法一一駁斥
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莊太后;再者孝莊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例項。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后下嫁”的史證,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
可見孝莊是否下嫁多爾袞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她不曾下嫁多爾袞的話,那麼死後為何會與多爾袞合葬呢?如果他真的下嫁了多爾袞,可是多爾袞並沒有當上過清朝的皇帝,而在其死的時候已經是康熙二十六年,在而多爾袞的事蹟,正統的康熙一脈是不願意提起的。康熙也絕對不會允許他的奶奶和別的人合葬。
孝莊死後不想與皇太極合葬,並不代表她是想要和多爾袞合葬。她之所以不願與皇太極合葬,我想是因為畢竟她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年紀還小,而且她僅僅是一個側福臨,並非是正牌的皇后,而且皇后孝端是她的姑姑。而且孝端已經和皇太極合葬於昭陵,想來孝莊也是不太想打擾他們兩個啊。
康熙晚年還在不斷懷念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並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聖祖仁皇帝聖訓》康熙的幸運多在於孝莊以絕對對清朝的責任感和對孫兒愛護出發加以培養孫兒。可見 康熙和孝莊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得,畢竟幫助了康熙三十多年。由此也可以看出孝莊也絕對不會先康熙於不義之地的。
所以我認為孝莊幾乎不可能和多爾袞合葬。 -
12 # 歷史的足跡66
看過了正史,莊妃沒有按規矩和皇太極葬在一起,而是葬在了順治、康熙等人的陵墓外,按她的話說就是離不開兒子、想世世代代守著他們。即所謂的風水牆一說。我也來說說原因,當然是和這部電視劇有一點關係。
首先,她並不喜歡皇太極,既然生已經和他在一起了,是情非得以,那麼死,她可以自己選擇了吧,所以她不想和皇太極再在一起了。
其次,她也不能名正言順的和多爾袞葬在一起。多爾袞的墓被破壞了,而且和多葬在一起也不符合禮法。
所以她選擇了和後世子孫葬在一起,可以守護著他們,同時也是守護著大清,而為建立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正是多爾袞。在大玉兒心中,守護大清基業的同時就是在守護著多爾袞,她對大清的愛,就是對多爾袞的愛
-
13 # 水泊梁山上立大旗
先理清這兩個人物的關係。孝莊是皇太極的老婆,皇太極是滿清入關的第一個皇帝。孝莊當然是皇后了。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兄弟。孝莊是多爾袞的嫂子,按照我們正常的理論想,他倆在一起是不倫,更不能合葬在一起。
但是呢。最重要一點,他們都是滿族人。他們有一滿清入關之前,長期存在著一種奇葩的婚姻習俗,即收繼婚。父親死了娶小媽,哥哥死了娶嫂子,叔伯死了娶嬸嬸。這個和讓關內人看起來是十分的荒謬的!更不能容忍的。皇太極入關以後,接受了儒家思想以後,發現這個事不行,不能再這麼幹了。下令廢除了這種奇葩事。誰家再這麼幹就殺誰!皇太極死後,本來多爾袞按照滿族的老規矩是可以收了孝莊的,但是有皇太極的聖旨再前。多爾袞也沒能收了孝莊當老婆。所以不能合葬在一起。
-
14 # 作家客凌溯
言歸正傳,再簡單介紹一下多爾袞。
多爾袞,出生於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新賓),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是滿清入主中原的重要功臣,亡於1650年,被追封為“清成宗”,諡號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後被順治帝取消廟號、諡號。
多爾袞真的與孝莊青梅竹馬嗎?他們彼此相愛嗎?他們不是青梅竹馬,多爾袞喜歡孝莊,可孝莊未必喜歡多爾袞!
首先,他們不是青梅竹馬,甚至兒時並不相識。孝莊在嫁給皇太極之前,一直都在蒙古的科爾沁草原的,而多爾袞在遼東地區輔佐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一點上,歷史學家已經給了肯定的答案,這裡不必多說。
多爾袞喜歡孝莊嗎?這是肯定的,否則也不會冒著天下大不韙的風險總往後宮跑,這可把當時的順治小皇帝福臨氣得七竅生煙。多爾袞在當時的權勢很大,他的喜好也似乎直追曹孟德,喜歡人家寡婦。但是孝莊未必喜歡多爾袞,筆者認為,更多的則是一種無奈與妥協。
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多爾袞的權勢由於皇太極突然駕崩,沒有留下明確的繼位人遺詔,引發了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的猛烈爭奪,一場滿洲內部的對立已經開始了。為了滿洲內部的團結,多爾袞與豪格各退一步,選當時年僅六歲的福臨當上了皇帝。從此,順治王朝走上了歷史舞臺。
在順治帝福臨登基之後,尊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後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這一字之差,可體現出很多東西,也足以看出多爾袞的權勢熏天,是個“無冕之皇”!直接做了皇帝的父親,這也讓順治帝福臨對他更加懷恨在心。
所有的妥協,都在展現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愛!也在維護滿洲的內部團結。當時的孝莊皇太后為了兒子福臨的皇位更加鞏固,也不得不默認了多爾袞的行為,也讓她和多爾袞這兩對叔嫂的愛情傳奇留下了千古話題,至今人們還侃侃而談。
可以說,沒有多爾袞,就沒有順治的皇位;沒有孝莊的委曲求全,就沒有順治皇位的穩固與他個人的平安,也不會有前清時的穩定。
在這一點上,恐怕孝莊心裡也是苦的很,畢竟他是皇太極的莊妃,是順治帝的聖母,貴為太后,卻也是萬般無奈。只得委曲求全,為了兒子與大清,不顧世人眼光,以大局為重。甚至她在死前便留有遺言,明確說到不與多爾袞合葬,也不去驚擾自己丈夫皇太極,自己單獨安葬。恐怕她是過不了自己心裡那關,對皇太極有愧,畢竟在那個年代,女子的貞潔還是很重要的,改嫁是一件很難的事,難以堵住悠悠之口。
至於多爾袞,大清確實欠他一個皇位,沒有他,滿清定鼎中原,入關打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還需要更多時日。
孝莊為什麼不和多爾袞合葬?綜上分析:
一、孝莊不喜歡多爾袞;
二、孝莊留有遺言,不與多爾袞合葬;
三、孝莊是皇太極莊妃,正式身份絕非多爾袞之妻;
四、委曲求全,一切都是為了兒子的皇位與大清的穩定;
五、多爾袞的權勢與囂張令眾人不滿。
我們看待歷史,一定要客觀。任何封建王朝都是落後的,不要因為電視劇而嚮往封建時代,漢唐也好,明清也罷,都不如現在的美好時代。珍惜當下,珍惜和平。
-
1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請問提問者,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什麼要與多爾袞合葬?生前,她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妾、是清世祖福臨的聖母皇太后——昭聖皇太后;死後,他是清王朝的孝莊文皇后。而這個“文”,正是清太宗的帝諡。換言之,博爾濟吉特氏的“歸屬”是非常明確的,她是清太宗的女人!無論生前的妾也好、死後的妻也罷,博爾濟吉特氏的合法丈夫只有一位,那就是清太宗。即便她不葬在現而今位於河北遵化的那個昭西陵,也只能在盛京的清昭陵附近另建後陵,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與多爾袞合葬的。自古都是夫妻合葬,從來沒有叔嫂合葬之說……
(孝莊文皇后之昭西陵)
太后下嫁之謎關於太后下嫁這個問題,三百多年來一直就爭議不斷、莫衷一是。連專業歷史工作中都沒有搞清楚的事情,本人這種非專業人士就更加搞不清楚了。無論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嫁了多爾袞也好、沒有嫁也罷,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清王朝官方對此保持了緘默。從《清世祖實錄》到《清史稿》、包括清宮舊檔對此都諱莫如深,如果所謂太后下嫁真實存在,清王朝官方為何要刻意隱瞞?在清初的那段時期,寡婦再嫁並不是什麼見不到光的事情!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女兒穆庫什公主先嫁了遏必隆的父親額亦都並生下了遏必隆;在額亦都去世之後,她又嫁給了遏必隆同父異母的親哥哥圖爾格!這是史籍之中記載相當明確的,如果說太后改嫁給皇家丟人了,難道公主改嫁就不丟皇家的顏面了?如果清王朝官方想要掩飾這些,應該一視同仁才對,不是嗎?否則這種掩飾便失去了實際意義。
既如此,所謂太后下嫁之說便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博爾濟吉特氏真的公開嫁給了多爾袞,這種事情怎麼掩飾也是無法全部掩飾乾淨的!也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畢竟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並不“違法”。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可如果沒有這樣的事情,這一大堆的傳聞、“謠言”又出自何處呢?因此,個人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與多爾袞的“事實婚姻”應該是存在的,否則多爾袞那款“擅入後宮”的罪名又從何說起呢?他如果看中哪個宮女,直接收了房就是了,完全沒必要到後宮與人幽會。至於清世祖的妃嬪,那會兒他才多大?有沒有都很難說。那麼,就只能有一種解釋了,多爾袞“擅入後宮”就是去和博爾濟吉特氏幽會,不是嗎?
請注意,即便如此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之間也僅僅是“事實婚姻”而已,說白了就是姘居、並沒有“明媒正娶”。在那個時代,滿洲人是能夠接受的。但名義上,博爾濟吉特氏依然是清太宗的妾、多爾袞的庶嫂!清世祖可以認可多爾袞“皇父”的身份,但他畢竟不是清世祖真正的繼父,博爾濟吉特氏去世之後又怎麼可能與多爾袞合葬?多爾袞已經有原配“敬孝忠恭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存在了,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與多爾袞合葬到底算什麼?小妾還是繼室?似乎哪一個也算不上……
遠的不說,就說現而今母亡父親續絃娶了填房的,不少子女為了老爺子與誰合葬都打破了頭,更何況帝王之家?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下葬之時,當家的是他的曾孫清世宗胤禛,而多爾袞已經遭到清世祖的清算、成為了“逆臣”,試問清世宗是該將這位曾祖母與曾祖父清太宗合葬,還是多爾袞?不言而喻!順帶說一句,昭西陵雖然位於河北遵化,但它仍然屬於瀋陽清昭陵的組成部分,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與清太宗理論上仍然屬於合葬。
孝莊文皇后為何不入清昭陵既然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與清太宗合葬,為何她卻葬在了清孝陵附近而沒有將後陵建到瀋陽的清昭陵附近?史籍給出的答案是三點:一、卑不擾尊,博爾濟吉特氏不想打破清太宗死後的安寧。二、心念子孫,博爾濟吉特氏想長年陪伴在英年早逝的兒子身邊。三、節儉治喪,靈柩運回盛京費用太高。這是博爾濟吉特氏自己給出的理由,個人也認同這的確是博爾濟吉特氏內心所想。
但是,這背後或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清昭陵已經入葬了清太宗的三位妻!一位是原配鈕祜祿氏、一位是繼室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一位肅武親王豪格的生母烏拉那拉氏。如果算上那位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那就是四位!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雖然死後也成為了皇后、成為了妻,但他葬入盛京清昭陵之後算什麼呢?“老五”嗎?早已習慣了“天下我最大、皇帝和皇太后都得對我行禮”的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又怎麼會願意死後再回盛京去“屈居人下”呢?與其如此,倒不如留在清東陵附近,畢竟在那裡她是最大的“老祖奶奶”、旁邊葬的都是自己的後代,不是嗎?
清聖祖對自己這位祖母的心願想必也心知肚明,但將皇后與皇帝分葬兩地,不僅清王朝沒有先例,歷朝歷代也並不多見,與之類似的恐怕也就是漢文帝劉恆生母薄太后的南陵了。可南陵畢竟與漢高祖劉邦的長陵相距不算太遠,勉強也能算是“合葬”,遵化與瀋陽之間的距離那也太遠了……清聖祖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於是只得將祖母的靈柩暫厝在清東陵區域內的暫安奉殿,這一暫厝就暫時了幾十年!清世宗即位之後,他與自己這位曾祖母的感情已經相當淡漠了,不需要考慮太多,他最想要的就是趕緊將老太太下葬完事兒。於是,乾脆在暫安奉殿原址建陵,將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下葬,即後來的昭西陵。
清世宗安葬曾祖母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多爾袞已經被革去睿親王爵位和“黃帶子”多年了,在彼時清王朝官方的字典裡,多爾袞三個字就是“叛逆”!清世宗又怎麼可能將博爾濟吉特氏與多爾袞合葬呢?更何況,這種合葬理據何在呢?名不正、言不順,就算多爾袞沒有被清算,清世宗恐怕也不可能將曾祖母與之合葬。否則,又置自己的曾祖父清太宗於何地呢?
回覆列表
歷史上關於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的事情正史幾乎沒有記載,這件事情能夠被流傳大多都是從野史中來的。但是歷史上極有可能是有這麼一回事的,或許孝莊選擇獨自下葬就是為了隱藏此事,所以當然不會與多爾袞合葬了。
至於為什麼不與皇太極合葬,那是因為孝莊改過嫁,再與第一任丈夫合葬就不合適了。
假如孝莊下嫁多爾袞是真的,那麼孝莊是心甘情願的還是被迫的呢?在我看來,多半應該是心甘情願的,而且是精心策劃的。
當年海蘭珠病重,皇太極不顧戰事緊急,執意從前線趕回來探望,而且還日夜守護在她身邊,這是多麼地深情厚誼啊!這憑這一件事情,孝莊對皇太極也是憤恨的,至少也是失望的,那麼心思肯定也就不在皇太極這裡了。
皇太極暴病而亡,沒有來得及立儲君,正常來說長子豪格最有資格繼承皇位,可是多爾袞一直覬覦著皇位,寸步不讓,雙方只能各顯神通來爭奪皇位了。如果雙方開戰,勝負難分不說,那麼大清的實力也將銳減,對誰都沒有太大的好處。實際上,孝莊是傾向多爾袞繼位的,畢竟多爾袞對自己傾慕已久,將來會善待他們母子倆。唯一的難處就是作為皇后,本應該維護祖制,支援豪格正常繼位。
正在孝莊猶豫不定時,大學士范文程給孝莊提了一個建議,他讓孝莊支援自己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這樣不但可以平衡豪格和多爾袞的勢力,自己也將從中受益。這樣好的建議哪有不遵從的道理,於是孝莊利用多爾袞對自己的愛慕之心,說服了多爾袞放棄皇位,順利的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了皇帝。
福臨繼承了皇位,手上卻沒有權力,此時多爾袞又打垮了豪格的勢力,一權獨大,又開始對皇位虎視眈眈了。范文程再次建議孝莊,用下嫁的方式來穩住多爾袞,從而保障福臨的皇帝位置。孝莊沒怎麼拒絕,就同意了這樁婚事。
孝莊下嫁多爾袞時,兩個人都是三十出頭,孝莊也不願守寡,多爾袞也不會當鰥夫,正是郎有情妾有意。
從讓福臨當皇帝,到孝莊下嫁給多爾袞整件事情,范文程出了不少力。但是以孝莊的聰明和智慧,絕非是一個等閒之輩,估計范文程的建議都是她暗中授意的。
滿族有兄亡弟娶其妻的習俗,多爾袞娶孝莊本不是什麼大事。問題出在孝莊是皇太后,畢竟是一國之母,下嫁就顯得不體面了。孝莊很清楚這件事會有損國體,自然在死後就要隱藏痕跡了。這麼說來,孝莊選擇獨葬就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