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麻城十三哥
-
2 # 音樂丶集先鋒
需要掌握以下三點知識,輕鬆幫你唱高音。
第一:增強聲帶能力
第二:增強呼吸能力,肺活量增大練習
第三:學習掌握音元轉換。
具體的學習方式您可以去查一些以上方面知識。
-
3 # 影子的個人時代
唱歌前開聲,聲音開啟後,再唱。
氣息不足,游泳可以鍛鍊肺活量。 經常練習仰臥起坐,把腹肌鍛煉出來,對唱高音有很大好處。
喝點開水有助於把聲音開啟。聲音開啟後,就嗓子不會難受了。
每個人的音域都不同,有些人天生音高就很高,音高是需要練習的,(但要注意,不能過分疲勞,會把嗓子唱壞,)
另外,教你一個簡單易學的,飆高音的技巧:嘴角夾個牙籤唱歌,不要掉,很容易唱高音(叫開內口)
其實,唱歌好不好主要是音準、節奏。 這兩點有了只能算會唱,然而感情才是最高境界。 藝無止境,為情是岸。
另外:音域,音準,假聲都是可以透過練習的到很大提高的。拔音高練習時千萬注意適度,不然聲帶很容易受傷。
音準很多時候是耳朵,在你唱歌的時候,其實耳朵更重要, 我們往往在演唱時忽略了用耳,要認真的聽自己唱出來本聲, 才可把握音準和情感(一定聽過,帶著耳機唱歌的人,音樂聲蓋過自己的聲音,所以跑調)。
再就是要多聽原唱,也要用耳朵認真聽演唱者的聲音,人耳天生就有分辨能力,你要從音樂中分辨出伴奏和人聲,將來甚至到每一層樂器..... 先練耳朵,再去談別的.....
-
4 # 鬼族魂影
可以運用笑肌,嘴角上揚可以唱上高音;
巧妙地運用丹田就去唱歌;
可以做些訓練,比如邊跑步邊練氣息。
支點與對抗。 如果用雙手舉起一副石擔,我們的腳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們的手向上推,而石擔又是向下壓。
延伸拓展:
高音:音樂術語,這裡是指真聲的一種歌唱方法;高音永遠是唱歌中的核心問題,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演唱者有沒有實力;只要科學的練習發聲技巧,人人都可以具備唱高音的能力。
高音男女區分:
1)一般男性的音域從大字組C1-C5,男性的最低音為C1,全球只有屈指可數的男性可以達到C1這個音,甚至可以達到次低 Low C 負值,男性真聲高音不超過C5,最富有天賦的男性不會超過G5,比如 Adam Lambert 。
2)女人由於聲帶短小,天性可以唱的更高,音域為C2-B5,這裡指的高音聲部是真聲,聲帶全面震動的唱法;男性比女性在生理上音域低一個八度,相同,女性比男性也是高一個八度,這裡是對等的概念;歌唱是一門藝術,不能只看高音,衡量一個歌手是否達標,要看TA整體對作品的駕馭能力。
簡單的給你說一種感覺。 你把一首歌慢慢的升key,記住是升key,不是加大音量。 然後嗓子不要緊,要放鬆,腹部用力。多聯絡你就能感到那裡的氣息了。 一般會了的唱高音是肚子疼,而不是嗓子疼~ 這個可能需要很久的練習,加油
唱歌到高音部分,應該怎麼用氣提上去唱?
唱高音上不去是很普遍的問題。 1 你在發音時,用的是嗓子和喉嚨唱的,所以高音上不去。 2 你要學會用氣息,及換氣,咽喉放鬆,聲音從咽喉靠後發出來,氣從 丹田發出。 3 如果你發音正確,用一隻手放在胸口,會感覺胸口的震動,沒有震動 證明不正確。 4 換氣 5 用嗓子唱歌只要唱兩三首歌,嗓子就啞了,好象被什麼東西堵住似的 6 練氣方法 空腹大口吸氣,緩慢吐出,吸氣時要猛吸,用s的聲音緩慢吐出,每天練習十分鐘,一段時間後底氣就足了。
-
5 # 一首歌Viog
首先要有氣息的支援,氣息沉在後腰,不要想著要把聲音唱出去,起音時用鼻子倒吸著唱,慢慢練習。練習高音的話,注意一點,就是尋找發音的位置,越高的音,發音位置越在喉嚨的深處。普通人唱歌越高越往上走,走一般就卡住了,所以上不去。如果往下走,就可以走很深……這東西語言形容不清楚,所以只可意會.要注意的是,練高音絕對不是扯嗓子喊,會喊壞的,慢慢來,找發音的位置.有空的時候就試試發音,一年半載的應該有效果另外如果你多研究的話可能會聽到“頭腔共鳴”“氣息”之類的東西,那些都是唱歌用的,不過和高音沒有直接的聯絡,會了頭腔共鳴高音不一定高,只是提升響度。氣息好的高音也不一定高,不過等你高音好了,這兩樣你都用的到.遇到高音的時候一定不要緊張.. 相信自己能唱到這個音.千萬不要直著脖子喊, 時間長了, 嗓子就壞了..多找找演唱技巧之類的書來看一下,幫助自己提高。
千萬要注意,經常大喊會把嗓子唱壞的哦
回覆列表
首先 要培養良好的樂感——多聽!
其次 需要反覆的伴著音樂練習——多唱!
最後 聽聽自己所唱的歌,找出走音走調的部分再反覆
加強練習——多學!
其實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個音樂老師練習聲樂基礎,不但不會走調,高音部分也能唱得上去。。
當然,有天賦最好,就算沒有,任何有先天不足的人只要找到技巧,肯努力下功夫,日後至少都能比原先有個很大的提高。
要唱高音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用丹田。為什麼有些人用了丹田還是唱不到?
1,每個人音域不同,我曾聽過,頸項較短較肥的人,多是男女高音,頸項較長較瘦的人,多是男女低音。這是因為喉結的關係,而有些是唱男女低音的人為何可以唱高音?後天的練習也是可以訓練的。家族遺傳好像也是有關係,你爸媽是男女高音,你註定是唱高音的,這是我去聽講座聽來的。所以你可以研究一下。
2,不夠氣,不夠力度。不是叫你全身用力,而是輕鬆運用丹田及身上的音腔,有四個,胸腔,鼻腔,喉腔及頭腔。太緊繃會造成唱不到高音,因為你已鎖緊喉嚨。
真假音變換是需要長時間練習的。為什麼有些人假音很小聲,因為你的聲音還沒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聲音才會開的,而且丹田力度也有管。低
低音的人能用真音唱到很高的音,但卻不能用假音調更高的音。反而高音的人不能用真音唱很高的音,卻能用假音調更高的音。
我的音樂老師說過,除了美聲唱發,運用丹田唱流行歌,久後聲音一定沙啞,張惠妹就是一個例子。唱歌最重要是運用丹田,而不是用喉嚨亂喊亂叫,只有用丹田唱歌才是保護喉嚨最佳方法。找了些資料讓你參考,不過還沒有跟準節拍不要用先,我不會害你的。
丹田唱歌其實是發聲和"氣"的運用
當你用丹田提勁發出的聲音會叫"厚"叫"飽"!!這是因為發聲源較深的因素
丹田就好像是引擎一樣!你得藉由它把氣力經由聲帶送到共鳴點....
所以唱歌時有點像是用"腹肌"唱歌!但並不是用真的肚子用力就好了!
是肚子的"深處"----即所謂丹田
但是去感覺那種使力的方式去熟悉它運用它!唱唱高音的東西就可以聽
得出來是否有用到丹田!有用到的話聲音會很紮實......
1、 共鳴原理及分類
...
美好的歌唱共鳴是歌唱者所共同追求的。要想獲得它,就需要全面瞭解人體共鳴的相
互關係和作用,並付出艱辛的努力,透過刻苦的訓練才能得到它。
<一> 共鳴的原理
共鳴——某物體因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這種聲音又傳播到其它物體上,引起其它物體
的共振的現象叫共鳴。
聲音產生需要有振動體、媒介<空氣及其它>和聽聲音耳膜。當物體被打擊而產生振動
時,促使媒介產生了波紋,叫音波。這種音波由媒介傳入人的耳膜成為聲音。一個發音
體在振動發音時,它除了能發出一基音外,還能同時發出一些微小的泛音。例如:a弦振
動率是400,當它的微波傳到某一個每秒振動440次的物體時,這一物體受到振動的影響
,才會引起共振,產生共鳴。
人體共鳴形成的過程是,從歌唱發聲到利用人體內很多可以產生共鳴的空間,使氣息衝
擊聲帶而出現了基音。這個基音雖然很微弱,但是它一進入人體固有的共鳴空間之後,
就產生了不同形式的聲波共振,於是出現優美、悅耳的歌聲來。共鳴的使用能夠擴大音
響效果,同時還可以美化聲音。我們應充分利用人體構造的共鳴腔,努力控制歌唱發聲
,逐步訓練形成空間立體感的音響。歌唱發聲的共鳴效果對於歌唱是十分重要的。
<二> 共鳴的分類
共鳴的分類:通常有三種分類的方法:從生理構造上進行分類;從共鳴結構能否調節上
進行分類;從共鳴運用性質上進行分類。
從生理構造上,可分為頭腔共鳴、鼻腔共鳴及口腔共鳴。
頭腔共鳴產生的生理結構位置是在鼻腔上方。竇部各空間有額竇、篩竇等。它們屬於固
定空間,聲波共振是無氣息的共鳴。體積小,位置高,這種共鳴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
。演唱時要注意開啟頜關節,減輕下頜重量,感覺骨室有輕微振動感,眉心處也有微振
感,這樣歌聲就集中明亮了。
頭腔共鳴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與軟顎,控制進入鼻腔的聲音方向,使聲音進入頭腔,
形成共鳴。這種控制要細心體會,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還要注意的是,當運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時,聲波只在鼻樑上端的鼻骨處振動
即可;如果運用美聲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戲劇性的歌曲時,聲波需要在鼻樑及周圍較大面
積的骨面上振動。有經驗的歌唱家們為獲得頭腔共鳴的感受,常常善於把聲音送到頭腔
中去,認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這種唱法,聲音不會疲勞,永遠年輕。如果
失去了頭腔共鳴的支援作用,歌唱的壽命不但會縮短,而且聲音是十分不悅耳的。
<2> 鼻腔共鳴及作用
鼻腔共鳴不是鼻音。是聲波進入鼻腔後經過控制產生的共鳴效果。從生理結構上看,鼻
咽腔的上部是顱骨,下部是軟顎,由鼻腔和鼻咽腔組成共鳴空間,體積大,共鳴振動在
鼻腔內而產生,是由無氣息的固定空間形成共振的。
要獲得良好的鼻腔共鳴 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軟顎的運用:軟顎即平時稱為的小舌頭。軟顎是鼻咽腔的底,形成了穹形,有利於用咽
壁對聲音推送。透過軟顎的運用,促使鼻咽腔形狀的變化及音色的變化。用哼唱練習,
便於使軟顎中部產生振動,擴大鼻咽腔,同時還能使鼻咽腔下部也開啟。
開啟並控制頜關節:上下頜關節活動應張開小半寸,對於取得共鳴有好處。下頜輕輕下
移,感覺好像沒有重量,聲音就輕鬆自如了。還要記住,鼻咽腔既可以使聲波進入鼻腔
共鳴的較大空間裡去,又能不讓氣息進入這個空間中來。它起著聲氣離析的作用,能夠
促使共鳴的色彩變化。
<3> 口腔共鳴及作用
口腔共鳴是可變共鳴腔。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間銜接區,是咬字清楚的部位。它的共鳴
區包括口腔、喉腔。通俗唱法多采用口腔共鳴。
根據共鳴結構可調節與否,共鳴也可劃分為固定不變共鳴和可變共鳴
固定不變共鳴腔:它包括鼻腔和額竇、喋竇、篩竇、及窩音等。鼻包括外鼻和鼻腔。鼻
腔的容積比外鼻大,它的上壁是篩骨,下壁是硬顎,後面同鼻咽腔相通,鼻腔通向周圍
的骨頂空腔有篩竇、頟竇、蝶竇。
這些共鳴腔具有穩定的固定空間,其體積和形狀是無法進行調節的。
可變共鳴腔:它包括口腔、喉咽腔、鼻咽腔和口咽腔、喉腔、胸腔等。口腔的上前部是
硬顎,後部接到舌根和會厭咽腔。喉咽腔上部通口是咽部,下連食管,上部是舌根和會
厭<喉頭肌可以主動調節>,與共鳴腔下部接喉口,通喉前延部位<聲帶位於喉室>。
鼻咽腔,它的前壁同鼻腔相通。下方以軟顎為界,通向口咽。
口咽腔,上與鼻咽為界,同口腔相通。下通喉咽。
聲道,在聲帶以上,同口、鼻、喉、咽腔相連,形成類似管狀的口咽喇叭管。它的出口
在鼻腔、口腔。喇叭嘴是喉室。聲帶、聲道是主要的共鳴腔體之一。
人體的固定共鳴腔、可變共鳴腔,經訓練都會引起美好的共鳴反應。咽腔和口腔、胸腔
相連,它是重要的共鳴腔。胸腔在共鳴中也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除了人體歌唱發聲系
統的全部空腔為歌唱共鳴發揮作用之外,共鳴在人體的骨骼中也會發生作用。人的聲音
共鳴主要是腔體共鳴。人的上咽管的大小和容量是可以變化的。經過共鳴的作用可以增
大音量,變化音色。使聲音發出泛音,得到美化,從而發出動聽的聲音來。
由於運用性質的不同,頭部前方共鳴分為:上部共鳴和下部共鳴。一般稱顎以上為“上
部共鳴”,顎以下稱“下部共鳴”。
上部共鳴:包括鼻腔、鼻竇、上頷竇、額竇、蝶竇、和篩竇。
下部共鳴:包括口腔、咽腔、喉上部等處。
前面說過,凡是充滿空氣的地方都可以發生共鳴。然而頭腔並不是充滿空氣的腔體,為
什麼可以引起聲音的共鳴呢?原來,它不是利用有空氣的腔體作為傳聲的共鳴腔,而是
利用固體的骨組織的傳導作用而加強聲音的強度。聲音的強度是構成聲音響度的重要因
素之一,骨傳導作用與高音相結合,聲音自然增加響度,因此利用上部共鳴有助於聲音
的擴大。
利用上部共鳴的道理,就是利用喉、咽、口的共振,經過頭骨的傳導,引起幾個竇體的
共振,來加強聲音的共鳴,我們稱它為“骨傳導”<不是氣傳導>。上部共鳴主要是借
助“骨傳導”作用來實現的。在生活語言中,雖然意識不到它的共鳴作用,但在高聲說
話或發某些音時,“骨傳導”的共鳴作用也在參與擴大音響的行列。歌唱家所以強調要
把上部共鳴利用上,是因為它的共振作用較強,如果和下部共鳴聯合起來,對於高低音
的音響以及歌唱中的情感配合,都有著積極作用。
應用上部共鳴,必須先造成下部共鳴強有力的聲波。聲波達到硬顎,利用硬顎的振動引
起鼻腔和頭腔各竇的共振,這就是骨傳導的作用。這樣既增加音量,又可增加聲音的力
度。按理說,氣流到達口腔時,不能使氣流透過鼻腔匯出國,必須使鼻腔中的氣流折回
口腔,再從口腔噴出去,這樣才能真正得到上部共鳴的音響。然而,咽腔是個三岔口,
當氣流到達咽腔時,必然有一部分衝向鼻腔,一部分衝向口腔,要想把鼻腔中的氣流折
回口腔是不容易的。這樣,使用上部共鳴,便會形成全部的半鼻音。這種情況,在一些
歌唱演員中是常有的。當他們希望得到上部共鳴的幫助時,便把舌根降低,軟顎放鬆,
有時還把鼻孔張大,這樣,把氣流引進鼻腔時,也就從鼻腔中洩出大部分。
使用上部共鳴,似乎半鼻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民族唱法中,顯然比美聲唱法的鼻音
是要少些。 這是由於兩種發音的口腔開度和肌肉鬆緊不同而引起的。`歌唱的發聲,每
個韻母幾乎都披上了鼻音的色彩,尤其遇到窄韻母i.u.yu時,這種現象就更顯著。然而
聽者要是不細分辨,就聽不出鼻音的色彩,反而覺得聲音飽滿。
由於韻母發音有高低性質的不同,它對“骨傳導”所起的強弱作用也不一樣。一般說,
窄韻母i/u/yu顯然比寬韻母a/o/e強,這點從實驗上可以得到充分證明。為什麼會有這樣
的現象呢?這是因為發窄韻母時口腔比較窄<聲位高>。當聲波達到口腔時,不是很暢
快地流到口外,它要比發寬韻母的氣流送得緩慢,這時顎部被鼓動的力量也就強些,因
而可使顱骨受到強烈的震動。不過我們應該注意,這類韻母最容易把聲波引向鼻腔,也
誻最容易產生鼻音,而且發音時的口腔肌肉比較緊張。為了使它不帶鼻音或少帶鼻音,
發這類音時更應該注意口腔適當擴大。寬韻母a/o/e的口腔開度都比窄韻母i/u/yu為大,
從喉部發出的聲波到達口腔時,沒有窄韻母那麼大的強度,而且很容易從口腔內部輻射
出動,所以震動顱骨的力量也就減弱了。因此對於頭部共鳴來說,窄韻母比寬韻母更為
顯著。這種情況告訴我們,能否引起上部共鳴,和氣流壓力的強弱很有關係。
從聲音的高低來說,高音容易引起頭部共鳴低音則容易引起胸部共鳴。
這是因為發高音時聲帶閉合較緊,氣流的衝擊力較強;發低音時聲帶閉合較緊,氣流的衝擊力較弱。低音歌唱家常是利用胸部共鳴,高音歌唱家則必須兼用頭部共鳴。在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唱低音只能說是以下部共鳴為主,並不是說完全拋棄上部共鳴。當唱高
音的時候,如果得到上部共鳴的協作,發出的聲音將是純厚而清亮的。相反的,唱高音只能說上部共鳴起主要作用,要是缺少上部共鳴,聲音的高度將會受到影響;然而下部共鳴也不應該完全不去利用,如果缺少下部共鳴,要得到高音的寬度是有困難的。我們對於歌唱的聲音<不管是高音還是低音>,總是要求圓動聽的。常聽到一些女高音,雖然能唱到C4,的聲音聽起來卻感到乾燥刺耳,缺乏圓滿的色彩,這就是上部共鳴和下部共鳴沒有配合起來的結果。所以,共鳴的利用在唱高音或低音時應該分別主次,高音要以上部共鳴為主,下部共鳴為輔;低音要以下部共鳴為主,上部共鳴為輔。兩者必須配合適當,才能發出寬厚而有力度的聲音。我們聽到一些歌聲很美的高音歌唱家,當他歌唱時,如果用手撫摸頭頂,可以感覺到劇烈的震動,同時用手撫摸胸廓,也會感到胸廓的骨骼發生震動。這說明高音不僅使用上部共鳴,下部共鳴也在起作用。有人強調上部共鳴的作用,而忽略了下部共鳴的協作關係因而得不到理想的高音。從廣義上說,胸腔和頭腔和骨組織都有傳導聲音的作用,但是它們的作用是不相等的。
胸腔的骨組織再加胸壁本身的震動,所引起的共鳴是很明顯的;頭腔的骨組織由於區域
不同,引起共振的強弱和清晰的程度不同。一般說,額竇部位的共鳴最強最清楚,這是
因為這個共鳴區受到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全部聲波直接振盪的結果。我們要求歌者
要把聲音提到頭部上來,也就是希望提到額竇位置上來,使這部分的骨骼產生共鳴作用
。其次,頭部共鳴作用比較大的部位還有枕骨。它是構成顱腔底部和後部的骨頭,在頭
部後面正下方。因為它的位置也是聲波直衝的地方,所以這部分的共鳴腔的發聲,除了
利用額部共鳴以外,當唱高音的時候,還兼用枕骨的共鳴作用,這就是我國戲曲界所講
的所謂“腦後摘筋兒”。那麼,怎樣才能把這部分的共鳴使用上呢?有一種理論認為枕
骨的下面接連頸椎骨,當強有力的聲波衝到喉腔之後,它會引起頸椎骨的振動,再由頸
椎骨往上傳導,枕骨便發生振動。另外,聲波到達口咽腔時, 引起很大的傳導力量,
它從的後部直接影響枕骨的振動,而且這部分離“蝶竇”很近,因而它的共振作用也就
更加強了。在利用枕骨共鳴時,有一點應該注意,發聲時必須頸部挺直<但不要僵硬>
。這樣的姿態可使喉、咽腔擴大,氣流暢通,造成強有力的氣流柱,上升直達軟顎的後
部,引起枕骨的振動,造成聲音的力度。當我們把聲音提上來的時候,會感到腦後發生
振動,這時上部和下部的共鳴則已經連在一起。
實驗證明,光是喉腔的共鳴作用是不大的,聲音不是很響的,音色的變化也不是很清楚
的。這是因為喉腔基本是軟組織組成,在軟的共鳴體中發聲,聲音首先被吸收一部分;
因為喉腔較小,共鳴作用不強;再因為喉腔沒有顯著的變化,音色變化不大。
以上各種情況說明,上部共鳴和下部共鳴的運用,有賴於強有力的氣流,然後在良好的
喉,咽、口、鼻腔共鳴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所以我們要得到全部共鳴協作,要特別鍛鍊
呼氣和擋氣的作用。
怎樣獲得共鳴 (2)
2、共鳴與聲區
依據音的高低變化和共鳴部位的不同運用,形成了三個聲區:高聲區、中聲區和低聲區
。
高聲區<頭聲區>
發聲偏重於頭腔共鳴,有利於發揮高聲區的技巧。在歌唱發聲時感到前額和臉兩顴部分
有振動的感覺。發出的聲音有假聲的特色。同時要注意在高聲區演唱時,鼻咽腔和軟顎
等處和肌肉的運動不可收縮過分,使音波沒有流動的餘地,影響了泛音音響效果。
中聲區<混聲區>
發聲偏重於均勻的諧和共鳴,有利於發揮中聲區技巧和特色。中聲區是低聲區和高聲區
銜接的地方,既要把高聲區音量同低聲區音量調節控制均勻,又要保持聲音的通暢和統
一。這個聲區在聲樂訓練中佔主要地位。中聲區音樂柔和、鬆弛而又明亮。要提出注意
的是,喉、舌等肌肉在演唱時,如果收縮過分,也會產生聲流堵塞,這時既隔開頭腔共
鳴,又失去了胸腔共鳴的支援,就會出現錯誤的聲音。
1低聲區<胸聲區>
發聲偏重於胸腔共鳴,有利於發揮低音 區的歌唱技巧。在歌唱發聲時明顯感到胸腔有振
動感,聲音自如,深厚並有深沉的感覺。必須提出注意的是,唱低音時,頸部肌肉、舌
肌如果收縮過分,就會失去中聲和高聲區的共鳴,出現沉悶和暗啞之聲,對演唱效果影
響較大。
3、 換聲區和解決換聲的方法
我認為換聲區每個人都存在。有人說,只要把聲音唱到高位置上去,換聲就不存在了,
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不足的。要承認換聲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從心理上對換聲的現象不要
產生懼怕感,要想各種方法去解決它,並要創造性去研究它。
<一> 什麼是換聲區?在歌唱發聲時,由低音向高音唱,或是從高音向低唱,突然出現
一種控制不住的“破裂卡殼”的聲音,頓時感覺上下聲音不統一,這種不愉快的聲音便
是“換聲”。
產生“換聲”的原因是多種睥,其中主要原因應從生理方面來分析。由於兩片聲帶在發
聲運用時不均衡,其中一片聲帶不繃緊,杓狀軟骨的平衡作用失去了,就產生了破音。
或者,發“真聲”時聲帶靠攏,由於喉肌用力聲帶“拉緊”。發“假聲”時聲帶不靠攏
,喉肌不太用力,聲帶較為放鬆。在發聲歌唱時這兩種聲音力量需要銜接得很好,才能
使聲音統一起來。如果銜接不好,一剎間沒有及時的把“共鳴量”調節好,立即就會出
現一種虛弱撕裂或是中斷的聲音。破音一般容易產生在高音極限音符上和臨近音色變化
的音符上。高音一般產生在E2、F2、#F2。而“換聲區”一般是包括三個半音的音程,
其中變化最大的音稱為“換聲點”。
因為每人嗓音的生理條件不一樣,所以換聲點的位置有所移動。
女高音:有一部分女高音換聲不明確,但戲劇女高音換聲困難。換聲在#F上下;
女中音:這聲部較複雜,音域廣,音色變化大。一般有兩個換聲區。一個在F2上下。第
二從#C直到F2的範圍之內。戲劇性和低女中音在E2、G2,抒情性的在降E上下;
男高音:大多數的換聲區在#F、F2包括一部分在G2、降A2。
男中音:高的男中音換聲在降E、E2、F2,低的男中音換聲在D2、#C2。
<二> 解決換聲的方法
<1> 採用“關閉唱法”解決換聲
義大利“美聲唱法”對解決換聲的生理現象,是採用了母音變異的手法<即關閉唱法>
。在變異處加“o”、“OU”。例如:“媽”字是<a母音>,在正常的中聲區唱a音,在
換聲區加O音變<mao>,過了換聲區再加<ou>音,就變成<mou>的母音。經過這樣的
變化後,由換聲所帶來的虛音,逐漸出現了明亮的聲音。在解決換聲時,一定要掌握提
前做換聲的準備工作。當從一個聲區馬上要轉換到下一個聲區時,立即需要利用共鳴在
不同聲區變化的混合共鳴的方法,避免出現聲區不統一,造成喉音和鼻音等不良現象。
例如:女高音從中聲區向高聲區轉換時,一般情況下換聲點在F2音高上。這時要向前一
個二度降E2音上<其它類推>移動,在降E音上穩定喉頭,調正聲帶的變化。並利用母音
變異的手法,用弱音控制唱,以頭腔共鳴為主來調節去歌唱,唱到F2時聲音自然會突破
換聲點,逐漸出現明亮的聲音進入高聲區,促使整個聲區統一了<其它聲部類推>。
關閉唱法是中聲區用較亮的a,再進一步帶入o使聲音圓潤,到換聲區開始用y。男高音中
的聲區a要多用,可以使聲音明亮、圓潤。男中低音o要多用,使聲音渾厚,低沉。用a,
o,I母音訓練,是統一聲區的主要辦法。
<2> 用“中東轍”字音解決換聲的新方法
民族唱法採用“中東轍”的字韻來做歌唱發聲練習,是解決換聲和擴大音域, 見效最快
的手段之一。
\"衡量聲樂教學的水準,一方面要求教學質量好,同時又要求學生的演唱水平提高的快。
在聲樂教學中是存在許多矛盾的,我認為最難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擴大音域,達到聲區統
一。這其中存在一個障礙,即如何解決人的“換聲”阻力。“換聲”是人的生理變化極
其複雜的表現,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喉頭內部肌肉活動失調的現象。多年來,“美聲唱
法”對“換聲”的生理現象一直採用母音變異的手法來解決。透過這種變化,雖然在一
些聲樂學生嗓音換聲上起了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學生解決得不徹底,音域擴充套件的慢。
我贊成咬字換聲。我們漢字非常多,要從字的發音含義、性質去分析選用。那麼,選用
什麼樣的字來解決換聲最合適呢?採用鼻音類的字來解決“換聲”,對擴大音域最有益
處。鼻音類包括四道轍<人辰轍、言前轍、江陽轍和中東轍>。這四道轍包括的字相當
多,集中採用“中東轍”的字來做練習,能得到最佳效果。在“中東轍”的字中,又是
重點選用“空、通、松、濃”四個字為主要訓練用。這幾個字屬於鼻音類,此類字本身
就帶有自然的鼻腔共鳴的因素,例如:“通”字,它是由“t和ong”拼成的,當唱“通
”字時,一開始由咬“t”很快進入“ong”音並有延長得到頭空的感覺,聲音自然進入
頭腔共鳴中去。因為“ong”音本身帶有頭腔的自然共鳴因素,這樣,在頭腔裡,ong產
生眲共鳴振響,給人以寬的感覺<指在音色上>。
“中東轍”的字,從生理上去分析,喉位自然下移,舌根不抬起,使口腔、咽腔的空間
增大,聲音可以自由流通,不受阻礙,換聲自然也容易解決。因而,“中東轍”的特點
是:中東舌居中,喉嚨感覺松,出字半閉口,收字鼻出聲。
...
<一> 共鳴同音高的關係
音高,指音的高度。物體由於振動發出了聲音,振動越密則音越高,振動越疏音則越低
。這種疏密程度的變化稱為音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然音域,歌唱的聲音必須有高低
之分。從生理上去看,聲音的高低是在歌唱發聲時,聲帶振動頻率所產生的快慢區別。
振動得快,聲帶開合的次數多,頻率越高,則聲音越高,反之就低。這種音的高低在歌
唱發聲共鳴的運用中,要有所控制。
們對音的高度是有要求的。但這,並不等於那種尖刺的聲音就是正確的。在練習高音時
,有的人誤認為用一股勁在那"喊"唱,就能把聲音唱高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唱高音
必須要求正確地運用頭腔共鳴。在氣息的作用下,聲帶藉助彈性力量很快開合,產生高
頻率振動,但產生了高音。
從生理上分析,唱低音時聲帶拉長,邊緣厚,彈性張力鬆弛,開合緩慢。我們有時去欣
賞大合唱演出,它總能給人以力量和向上感覺。如果缺少了低聲部,整體合唱效果感覺
就沒有分量了。只有高聲部的[演唱,聲音就顯得單薄了。如果低聲部能發揮作用,合唱
演唱效果立即就變了樣,那種豐滿深厚、富有魅力的聲音立刻吸引人們去遐想。這種聲
音來自於胸腔的振動。胸腔是低音的共鳴區,聲音向下唱,喉頭自然就要下降,靠近氣管,聲波在胸腔內產生了振動,運用這種共鳴就會出現了松、通、厚、濃的聲音。因為音的高低是與共鳴起直接作用的。
<二> 共鳴同音量的關係
音量的強弱變化是歌唱的表現手法之一。音的強弱是由發音體振動時的振幅大小而決定
的。振幅大音就強,振幅小音就弱。<有人誤認為強的聲音是高音,弱的聲音是低音,
其實是不同的>,還有的人在追求一種"響"的聲音,誤認為用這種強而響的聲音去歌唱
效果好,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強弱是相對的,二者是因為對比而來的。因此在歌唱中,
要根據歌曲內容和處理的需要,做到既能強又可弱,這樣的變化就比較自然。
在音樂的旋律中,常用強弱記號來表現音量的變化。如P、PP、PPP、f、ff、fff等。希
望演唱者對曲目要細心地研究作曲者標記的強弱對比及感情的表達記號。千萬不要過分
追求大音量,這樣會造成不好的效果。總之,這些共鳴音響效果的變化,需要我們運用
靈活多變自如的共鳴技巧,並採用統一的混合共鳴,使各共鳴空間振動音響起最大的諧
和作用,才能給人以豐滿圓潤的感覺。在強弱的聲音技巧運用過程中,聲音用的越輕巧
,保持歌唱的位置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