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福順天

    寫詩作文如說話,

    民間語言古簡化。

    繁瑣句法無人理,

    流傳至今見霜花。

  • 2 # 以書為家

    這該怎麼說呢?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也不知是真是假:說是有一單位要舉行畫展,就向一位名畫家求助。約好是三天交接。

    事不湊巧,畫家剛剛鋪好紙,調好墨就覺得身體有恙,被家人逼著去醫院打點滴。第二天,畫家的女兒帶兒子回來探親,四歲的小外孫爬向了畫臺,把一硯臺墨汁全倒在了畫紙上。然後,小傢伙隨意劃拉,一直玩到盡興才從畫臺上爬下來。

    第三天,有關人員領人來取畫,看畫案上有一副現成水墨丹青,雖然說看不出名堂,還是一個勁兒的叫好。

    嘿嘿,離題了,風馬牛不相及。勿怪。

  • 3 # 使用者9610265037192

    一首好詩是不分律詩與打油詩的,律詩硬塞些無人知的典故,讓人不懂,還是好詩?現在精彩的古詩流於世間廣泛流傳的反倒是這意境貼切的簡單詩句了。

  • 4 # 謝宏12416

    終於找到您啦,吃肉?別說吃肉,就是吃月光,為妻也給您煮!有詩云:床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老子要吃肉,不過今晚上

  • 5 # 慎審古今

    這首詩雖然出自李白之手,但寫的確實不好。見月思親是本詩的主題,也是本詩可圈可點之處。本詩透露出李白寫詩觀察很不認真,就靠信口拈來,那麼明亮的月光,怎麼給當做地上霜呢?整片的月光整潔明亮。地上霜狹小凌亂。李白比喻很不恰當,以大喻小,以零亂喻整潔,以不常見喻常見。這是第一敗筆。還有第二敗筆就是他割裂了見月思親的自然狀態。抬頭賞月時,自然思親人。可李白只有低下頭才會思念故鄉,如果他賞月幾分鐘,這個一邊賞月一邊思親的狀態不可能出現了,只有低下頭,才會思故鄉。所以我說李白這首詩割裂了賞思的自然聯絡。這首詩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讀起來上口而已。沒有什麼文學價值。

    李白做詩甚匆忙,

    月光疑做地上霜。

    舉頭尚可望明月。

    低頭未必思故鄉。

  • 6 # 酌詞習格律

    床前明月光,

    平平平仄平①

    疑是地上霜。

    平仄仄仄平②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平平平仄平④

    失替、失對、失粘的是古體詩,反之是格律詩。何也?

    如果此詩出自今人之手,會被誤為“打油詩”。其實是有意境而無平仄要求的古體詩。

  • 7 # 宋春來

    這還真讓你問著了。

    李白寫的這首詩,就是打油詩。

    這不僅李白承認,就在當時的人都承認這樣。

    因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有些打油詩非常正常,就像現在的我們彼此間開個玩笑一樣。只不過,人家的比較有文化內涵,而我們的卻是過俗。

    只是有很多的類似詩詞等,極少一部分留下來了,而大部分的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這個還真不要不信,這就是事實。

    誰實在不信的話,也可以直接去正兒八經的問問李白他本人。但,我要提前把話擱在這兒,他告訴你的答案,跟我現在所知道的和上所述的是驚人的一致。

  • 8 # 層城鵷雛

    李白的《靜夜思》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該詩並不是標準的五言絕句,而是古絕句。即使該詩的作者不是李白,也絕對會千古留名的。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只要求押韻,而不講究平仄格律。近體詩有著嚴格的平仄標準,不符合格律的詩就不能被稱為舊體詩。

    五言絕句的格律只有四種標準形式(中為可平可仄):

    第一種,平起(首句不入韻)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第二種,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韻),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第三種,仄起(首句不入韻)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韻)。

    第四種,仄起(首句入韻)

    中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我們再來標註一下李白的這首《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

    疑是地上霜(平仄仄仄平)

    舉頭望明月(仄平仄平仄)

    低頭思故鄉(平平平仄平)

    我們從標註的平仄來看,該詩並不屬於五言絕句的任何一種形式。但是該詩是押韻的,“光”、“霜”、“鄉”屬於平水韻平聲七陽。《靜夜思》的平仄混亂,失替而且失粘,所以該詩屬於古絕句,並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五言絕句。

    詩詞格律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的標準形式尚未形成。那時候人們所寫的五言古詩,基本上是不符合平仄的。比如謝朓的明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根本就不符合韻律,但我們只有感嘆的份,讚賞詩句的美,而不能說成是打油詩。

    文藝的欣賞是沒有絕對的標準的,如果拿近體詩的平仄去衡量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就迂腐不堪了,成為了“尋章摘句老鵰蟲”。關於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另一種版本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據現代人考證,該版本的可信度高,有可能是李白詩的原貌。我們語文課本上所學的版本,很可能經過了明朝人的篡改。

    李白的這首詩可能借鑑了南北朝時期的民歌《子夜四時歌,秋風入窗裡》,全詩如下:

    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李白的《靜夜思》脫胎於該詩,尤其是第三句如出一轍。不同的是,《秋風入窗裡》是一首閨怨詩,《靜夜思》是一首思鄉詩。李白的《靜夜思》語意簡單,內涵豐富,寫出了人們普遍的思鄉感情。該詩膾炙人口,和以俗語入詩、詼諧的打油詩是截然不同的。

    《靜夜思》的作者即使不是李白,也絕對能夠流傳千古。遠古的《詩經》流傳至今,絕大多數都沒有作者,也不符合平仄韻律,不是照樣被稱之為詩嗎?“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多麼令人陶醉的美景啊!

    《靜夜思》屬於五言古詩,最後我想附上今人所寫的兩首《靜夜思》,來展示一下今人的風采:

    靜夜思(齊妙)

    孤月映軒窗,獨吟愁夜長,

    思君未成語,簾外露為霜。

    靜夜思(李四維)

    不眠車馬靜,相思燈火闌,

    更深才見月,比向掌中看。

  • 9 # 趣味疏談

    什麼是打油詩?打油詩是詩歌的一種,內容通俗幽默,不拘於律詩的押韻平仄和字數,是一種自由體詩。

    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這首詩《靜夜思》是一首五言絕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五言絕句一種律詩體裁,詩體有限制,字數為20個字,講究平仄和壓韻。

    此詩描寫了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引起思鄉之情: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上,不經意的看到地上好像泛起了一層霜。禁不住抬頭仰望窗外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思念起遠方的家鄉。

    此詩清新自然,含義豐富,構思細膩,便於理解,又運用比喻和襯托的手法,表達詩人的切實感情。

  • 10 # 胡先生北京2018

    中國之所以是個詩的國度,就是老百姓也懂詩,老百姓懂的詩比較通俗,通俗不是搞笑。如果認為此詩也是打油,很多詩都可以稱為打油詩了,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如李白乘舟將欲行,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如王維的獨坐幽篁裡,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等等。對於少年人來講,這詩最好入門,因為有獨在異鄉寒冷的感覺,這感覺不是用大白話說好冷啊,而是借霜來表達,而霜又不是真實的,而是如霜般潔白高冷又無處不在的月光,這種孤冷更強烈了,孤處異鄉的冷必然勾引出對故鄉溫情的無限思念,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月光無處不在,除了照自己當然也照在故鄉,作者並沒有與故鄉完全隔離,卻又不能回家,心照充滿了惆悵。從詩的意境看,這種塑造是非常成功的,雖然窗戶紙一桶就破。

    另外我非常認可將床理解為井欄,井是故鄉的象徵,所謂背井離鄉,詩的第一句就隱含了故鄉的意思,最後一句與第一句呼應得很好,從結構看也是非常成功的。

  • 11 # 心如明鏡臺10

    這絕不是打油詩,這首詩讀後讓人如身臨其境,,意境真切,出了詩仙李白,從古至今,沒有第二個能寫出這麼好的詩的。。

  • 12 # 平凡149045776

    此話看似有道理,但肯定會有爭議,一樣的話,一字不改,這個人說出來是最高知識,換個人說出來可能就是廢話一句。一樣的道理,先有名後有氣,先有權後有力。

  • 13 # 琵琶嘴

    文藝為廣眾服務,該詩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民間傳頌千年,老百姓人人皆知,說明詩句確實好!即使說成打油詩也無防。

  • 14 # pegasus1

    我不懂平水韻,所以也不打算從格律方面討論優劣,對於用今天的音韻討論唐詩的格律也不打算吐槽。我要說的是,唐朝人寫的也不一定就都是律詩,難道非得符合格律才不是打油詩?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算不算打油的?《靜夜思》又不是近體詩,古體詩就不應該用格律去要求。

    李白的律詩水平確實不算上佳,他的詩更多勝在文字優美而非音韻工整。這不用為賢者諱。

    具體到《靜夜思》,確實大白話,如果不是太白遺篇,能否流傳至今也的確不好說。但大詩人寫的詩有一些並不上佳的也不奇怪吧。

    最後附一首《李太白全集》中的《靜夜思》,光用從《唐詩三百首》甚至小學語文課本中看到的當靶子逼格不夠高: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 15 # 高山儐

    我認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不管是打油詩還是"撒醋詩"(他的敗筆之處)能流傳至今,成為千古絕頌,一定有它的獨到之處。只要上過小學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現在我們也無法猜想一些漢字在唐代的音韻,所以也不必做過多的考究,只當朗朗上口而已。

  • 16 # 楓亭晚

    《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凝是地下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首《靜夜思》稱不上五絕,最多算得上五言吧。打油詩在意境和詠律上不會那麼強烈。

    那就來一首打油詩如何?

    床前明月光,

    照床一隻槍。

    舉頭望明月,

    低頭看褲襠。

  • 17 # 手機使用者5276141415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不是李白,肯定認為是一首打油詩!人要有名氣,名氣大,隨便說句話就是金科玉律。陳子昂的《豋幽州臺歌》就是如此,儘管這首詩也不錯,但終究沒有李白的詩有名。林彪元帥說過一句話,名氣大的,一句頂一萬句。

  • 18 # 青山遊客3

    詩意境之美為首,文詞之美為次,韻律之美再次之。我完全贊同先生觀點,詩之優劣不能光從格律上論,更應該從意境與文辭上分高低。死掐格律,這是老八股。

  • 19 # 小莉ok8888

    權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這裡的”明”字有問題?

    晧月當空,應是滿屋通亮。光僅床前?

    所以,正句應為:

    床前撒月光,疑是地上霜。

    sama

  • 20 # 風笙意

    所謂的打油詩我說說個人的一些觀點。

    要說講究,那詩裡的律詩是最講究的,每一句話的格式,每一個字的讀音都是有十分苛刻的標準。雖然說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對於一般寫手來說,作一篇律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這我且不說內容描述,細節突出這些。我們直說格律。

    若說詩的不講究,比如絕句,有人會說絕句也是要求格律分明的,其實這隻說對了一半。絕句,不論五言還是七言,都分為古絕和近絕。所謂的近絕又叫新絕,隨你開心怎麼叫。這種絕句其實就屬於短篇的律詩,格律要求分明。說古絕,古絕基本沒有近體詩的這些要求,隨作者意圖,四句為絕,可以不押韻,可以不注重字的重複,可以不顧慮格律,甚至每句的字數都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做出調整。就是古風。自由書寫而已。

    有人說既然結構詩有稱呼比如律絕,古絕,律詩,排律。沒結構的詩也有稱呼比如古絕,古風,那為什麼還有人張口閉口打油詩打油詩的調侃別人的作品呢?其實打油詩的由來是有典故的,大家不妨可以去查閱一下。我個人理解的打油詩是幾乎是純白話文,內容同樣有起有落,承啟分明,而且簡單明瞭,通俗易懂,用最簡潔最直白的語言加以文字之間節奏的控制表達出來就是打油詩。其實打油詩除了純白話,其他幾個重點要想做好也不是很容易的。凡是說別人的作品是打油詩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貶低這個作品。但打油詩是貶義詞嗎?我不認同。對於一個讀書人或許是,但對於光大文藝愛好者來說,未必是。如果只因為沒有格律,就斷言說是打油詩,那這個人是個不負責任的心胸狹隘的人。因為沒有格律的東西或許是絕句,古絕,古風。但你不能說他是打油詩,因為打油詩最大的特點是純白話。現在人們凡是寫詩文言功底有限,也會做到半文言,有幾個會去大白話去作詩的?所以說遇到那種人就得和他們辯論。

    其實話說回來就算是打油詩,如果是一篇有始有末,細節突出,感情細膩,引人入勝的文章又有何妨呢?我始終認為,文可無形,不可無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評價瑞典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