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老驥伏櫪107015627

    我讀過好多魯迅的作品,魯迅的嚴謹,批判精神令我佩服,他的作品也鼓舞我們批判世界改造世界,至於胡適的作品我幾乎沒有讀過。胡適跟老蔣差不多,解放後跟老蔣臺灣去了,這是地主資產階級的代表,它跟我們貧下中農不是一路人,我不喜歡他。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獎給了莫言,西方人喜歡莫言,那是西方人的欣賞趣味,但是,我不喜歡,莫言這人愛寫女人肚臍下三寸,這是什麼心態?西方人偏偏喜歡這個,中國的漢奸偏偏愛投其所好,我沒有辦法。我喜歡魯迅,不喜歡胡適,他說有閒階級的代言人,不是我們農民出身階級的代言人。

  • 2 # 豫發快樂

    魯迅是文懷社會作家,他的作品穿越歷史,不管任何世代都會有人認真去研讀,胡適是賣文作家,因時代變遷胡的作品就賣不上價錢啦!魯迅如不那麼偏執狂的追求,他的權勢地位要高於郭沫若。但是我推想如魯迅活到新中國建立後的歲月裡。魯迅有可能被批的生不如死。絕對沒郭沫若活的識實務。胡適這個人不認識,不瞭解,連其作品都看的甚少,不敢妄下評說

  • 3 # 朱曉風

    我最欽佩的人是魯迅先生,而且,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 。他寫的短篇小說,我全看過。說到雜文,也讀過一些,至今,印象也還深刻。

    起初,聽聞魯迅先生的大名,倒不是在課本上,也並非來自於新聞、報刊上的描述,而是在十五六歲時,在一家不大不小的書店,花了十幾塊錢,買的一本《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先生所作的一部回憶散文集。書中大部分的內容,基本忘記了,唯一留下些記憶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覺得他寫起散文來,也絲毫不遜色於朱自清、郁達夫等人。

    後來,我慢慢的,開始瞭解這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文學巨匠。聽人講,他寫的短篇小說很好,非常有文采,具體是聽老師或同學講的,我多半已忘卻了。魯迅先生,文筆絕佳,思想見解極深刻,這些在他的三部小說集中可以窺見一二。《故事新編》,是他改寫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而整理的一部小說集,共計是八篇,言辭幽默,內涵深刻,想象豐富、離奇。我最喜歡的是《鑄劍》(又名:《眉間尺》,改編自東晉幹寶的志怪小說《搜神記》之〈干將莫邪〉)。《彷徨》一書,倒沒讓我留下什麼印象,但是書裡面有“阿Q”的《吶喊》,我卻非常喜歡看,不僅故事有趣,給人的反思也更深刻警醒。阿Q是一個愚昧迷信、欺軟怕硬的人,有時耍些無賴,說些混帳話,還有點自欺欺人 。現在細想,其實,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正是我們國人身上的劣根性。他說過一句話“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只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要說到對中國社會認知最透徹的人,除了老一輩的革命家,那就非魯迅先生莫屬了。我清楚的記得他作的《狂人日記》裡,整篇都寫的是“吃人”,雖說是一篇白話文的小說,但是字句裡,無不顯露著反封建、反舊社會的有力吶喊。

    在文學、思想領域,我敢說,魯迅先生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影響力,在近現代以來,只怕還沒有哪一位作家、學者,能與之比肩。胡適先生,雖說與魯迅先生同是引導“新文化運動”的學術大師,但在思想政見上,兩人的立場,卻是大不同的。

    顯然,魯迅先生的文學著作,更能激起千萬同胞的愛國之心。社會上的民主人士與老百姓,也都敬稱他為“民族魂”,連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也對他十分敬仰,尊為“新中國的聖人”、“空前的民族英雄”、“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革命主將”…

  • 4 # 莫奈何4

    胡適先生,是近代富有民主思想,性格獨立,才華橫溢不可多得的學者和導師!對祖國文華承前啟後推動新式科學教育功不可沒。可貴,不同流合汙。堅持進步文明改良社會為己往的作用態度,至身不喻!

  • 5 # 高山流水_58556

    雖然胡適才高八斗,但是我還是喜歡魯迅,因為在魯迅先生的身上和作品裡,我們更多的看到了中國人骨氣和中國人愚昧需要喚醒的一面。魯迅對當時社會的某些批判至今在中國還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 6 # 管悅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從來如此,便對嗎。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說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隨感錄四十一》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很明顯,魯迅。

  • 7 # 斷120842556

    看了這麼多回答,其實覺得挺悲哀的。魯迅先生就是因為被推上了神壇,所以如今被黑的這樣慘,總有人想要將他拉下神壇(就像諸葛亮一樣),連先生的文章也因為某些不可名狀的原因要踢出課本了。心裡總有些話要說,為魯迅先生說說話。 最開始接觸魯迅先生是在初中的課本上,接觸的大多是小說像《少年閏土》什麼的,那時候小,根本看不懂什麼,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甚至因為老師大力誇讚他而厭煩他。後來人長大了,接觸的多些了,小說,散文詩,於是逐漸對他感興趣了,專門買了魯迅文集看了看,卻被魯迅先生的雜文深深打動了。那時起,我就被魯迅先生圈粉了。 手機黨苦不堪言,身邊又沒有魯迅文集,就借前輩之言吧。至於自己對魯迅的看法,看以後能不能寫出來。(太長, 孫鬱《夜梟聲》 1

    我第一次看到貓頭鷹頗為驚奇,怪怪的目光射過來,像要穿透人心似的。於是也想起魯迅畫的那幅貓頭鷹畫,真是傳神得很。中國人是不太喜歡貓頭鷹的,原因是它有惡的聲音。漢魏時期的曹植在他的《贈白馬王彪》一詩中,寫到“鴟梟”,就是俗話說的貓頭鷹,認為是惡鳥,形象自然可怕得很。唐宋時的文人每每寫到此鳥,大多有不祥的暗示,讀之有些晦氣。但魯迅卻喜歡這個怪鳥,記得有一次在致友人的信中自嘲地說:我的文章是梟鳴,別人不愛聽。在許多文章裡,魯夫子都流露了類似的觀點,那是別有一番意味的。明知道別人不喜歡,且又願意那麼說,也足見他的性格。

    大概是沈尹默吧,他在一篇回憶錄裡講到了五四時的同仁們。內中談到錢玄同。錢氏有一次和友人笑著說:魯迅像只貓頭鷹。不知道此話傳到了周氏兄弟那裡沒有,倘若知道有人這樣描述自己,魯迅會心以為然的。在他的朋友的回憶裡,魯迅的形象是灰濛濛的,蓬亂的頭髮,矮矮的個子,說一口紹興話。他的長衫也普通得很,儀表沒有太特別的地方。有人描述他時,說面帶黃色,有點憔悴,但吸起煙時頗有精神。他外出的時候,甚至有人疑心是鴉片鬼。“文革”中的傳記都不太提及於此,大約有損於高大的形象。可是魯迅的灰色的、神經質的一面,的的確確存在著。你若細讀他的作品,是會得到這一印象的。

    我曾經說,魯迅的文章只有黑白兩色,很像木刻,明暗交錯著。他習慣於在墨黑的世界裡發出奇異,的光,晦明不巳之間,射出衝蕩的氣息。有學者寫到魯迅時,注意到其身上的黑暗面。那形成了一種精神的底色,連先生自己也說道:

    但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為我常覺得唯“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卻偏要向這些作絕望的抗戰,所以很多偏激的聲音。

    承認自己黑暗,又無法證實這黑暗裡的問題,這對他是一種痛苦。它像蛇一般糾纏,久久不去。北京時期的魯迅,幾乎都是在焦灼裡度過的。也用了種種辦法麻醉自己,讓心沉下去。可是偏偏不能。在夜色茫茫,眾人昏睡的時候,獨自醒來,又不知如何,那一定是痛苦的。他在文章裡向人坦白了此一心境。

    習慣於在夜間工作的他,有時在文字間也流露出神秘的氣息。有趣的是他對夜的意象那麼喜歡,小說的場景也多見暗色。《狂人日記》的起始就寫到了夜的月光,森然裡透著絕望。《藥》與《祝福》通篇彌散著鬼氣,彷彿墳旁的花草,瑟瑟地在黃昏裡抖動著。他的許多文章的名字,都以夜為題,對這意象有著親近的心。氣質的深處,和長長夜色攪在了一起。《長明燈》是夜的驚恐,《孤獨者》彷彿地獄邊的噴火,而《野革》諸文,如月色下閃爍的寒光,濺出絲絲寒意。比之於同代的陳獨秀諸人,魯迅不太愛寫那些理直氣壯的文字,內心更為憂鬱、苦楚,甚至充滿了不確切性的恍惚。這一切都讓人感到進入他的世界的困難。

    許廣平的回憶錄裡寫到魯迅的生活習慣。夜裡寫作,上午睡覺,先生大約已過慣了這一生活,在萬籟俱靜的夜,人們睡去了,獨他還醒著。留學日本時,就已是這樣熬夜了,直到死,一直沒有什麼改變。周作人在回憶錄裡,寫到魯迅的夜貓子形態,頗可一閱:

    魯迅在東京的日常生活,說起來似乎有點特別,因為他雖說是留學,學籍是獨逸語學會的獨逸語學校,實在他不是在那裡當學生,卻是在準備他一生的文學工作。這可以說是前期,後期則是民初在北京教育部的五六年。他早上起得很遲,特別是在中越館的時期,那時最是自由無拘束。大抵在十時以後,醒後伏在枕上先吸一兩枝香菸,那是名叫“敷島”的,只有半段,所以兩枝也只是抵一枝罷了。盥洗之後,不再吃早點心,坐一會兒看看新聞,就用午飯,不管怎麼壞吃了就算,朋友們知道他的生活習慣,大抵下午來訪,假如沒有人來,到了差不多的時候就出去看舊書,不管有沒有錢,反正德文舊雜誌不貴,總可以買得一二冊的。

    有一個時期在學習俄文,晚飯後便要出發,徒步走到神田駿河臺下,不知道學了幾個月,那一本俄文讀本沒有完了,可見時間並不很長。回家之後就在洋油燈下看書,要到什麼時候睡覺,別人不大曉得,因為大抵都先睡了,到了明天早晨,房東來拿洋燈,整理炭盆,只見盆裡插滿了菸蒂頭,像是一個大馬蜂窠,就這上面估計起來,也約略可以想見那夜裡是相當的深了。

    上述文字可以想見他的形影,生命的光就那麼在夜裡閃著。我想起魯迅的那一句詩:“慣於長夜過春時”,好像一種形象的勾勒。在茫茫的夜幕下,一個人獨自地立於叢葬旁。昏暗是那麼的深廣,以致包捲了一切。而唯有那顆不安於沉寂的心在跳動著,且發出熠熠的光。魯迅的存在讓世人的血湧動著,一切苟活者都因之而蒼白無力了。

    2

    晚年回憶自己的一生時,魯迅承認自己的怨敵很多。對那些攻擊自己的人,並不是過於在意,不屑說,他尚無什麼真正的對手。有幾個惡意的人,在描述他時,筆鋒是蘸著毒汁的,連形貌也漫畫化了。他們竭力將魯迅描繪成惡魔,詛咒其文體中散出的黑暗之氣。葉靈鳳在 1928年5月15日《戈壁》上刊有《魯迅先生》一短文,這樣地寫道:

    陰陽臉的老人,掛著他已往的戰跡,躲在酒缸的後面,揮著他“藝術的武器”,在抵禦著紛然而來的外侮。

    那一年上海出版的《文化批判》上,有馮乃超的一篇文章謂《藝術與社會生活》,諷刺地描繪道:

    魯迅這位老先生——若許我用文學的表現——是常從幽暗的酒家的樓頭,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世人稱許他的好處,只是圓熟的手法一點,然而,他常追懷過去的昔日,追悼沒落的封建情緒,結局他反映的只是社會變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衰,在聊賴地跟他弟弟說幾句人道主義的美麗的話語,隱遁主義!好在他不效 L Tolstoy變作卑汙的說教人。

    這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是說魯迅常常從灰暗的角度,向人間射出冷箭。除去他們的惡意不管,在行為特點上,也說出了魯迅苛刻、陰冷的一面。但大凡瞭解他的人,看法自然有別,有的相差甚遠。魯夫子的熱忱、溫暖的形影,和文字的淆峻是大不一樣的。增田涉《魯迅印象》中的片斷,就有慈父的一面,讀者是相信它的。不過這裡的問題是、魯迅的形象何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或許他的文字真的給人一種幻覺,歧意之處甚多吧?增田涉寫到了李賀與尼采在魯迅身上的影子,那多少可以解釋其中的謎團。我倒相信這樣的看法:魯迅以外冷內熱的形姿直面著人間。只注意其中一點,是不解其意的。進入他的世界,確需要一種忍耐。

    李賀與尼采都受到詬病。那原因在於說話的晦澀與反價值態度。而且詩文裡都有一些黑暗感,也夾帶著血色。魯迅喜歡過尼采的著作,他年輕時用古文寫文章,就譯過尼采的話,文字是洞穴裡曲風,冷冷的,兩顆絕望的心就那麼疊印在一起。魯迅在最痛楚時寫下的文字,確有一種鬼氣的,那些神經質的震顫,連線著一個幽玄的夢,苦難的大澤將人間的美色統統淹沒了。《野草》裡的片斷,分明就有李賀、尼采等人的影子,也糅進了更為複雜的精神碎片。他習慣於寫夜的時空:星,月光,僵墜的蝴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破敗的叢葬,閃閃的鬼映眼的天空…….所有時畫面都不是朗照的,《秋夜》的景緻寫得森然可怖,那裡多次出現惡鳥的聲音,它的黠然之態似乎閃著作者的快意:

    鬼映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彷彿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乾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快著許多蠱惑的眼睛。

    哇的一聲,夜遊的惡鳥飛過了。

    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願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氣都應和著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裡,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沉浸於典雅、高貴世界裡的文人們,是不屑去讀這類文字的,他們甚至厭惡聽到惡鳥般的聲音,有什麼悠然的境界嗎?但魯迅的特別在於,他撕碎了常人式的認知之網,將觸角延伸到理性無法解析的精神黑洞裡。確切、已然、邏輯、秩序,都統統被顛覆了。他看到了一個未被描述的另一類的世界,思想必須重新組合,格律巳失去意義,唯有在那片混沌的世界裡,才隱含著別樣的可能。魯迅詛咒了世界,也詛咒了自己,而他被人詛咒和褻瀆,那也是自然的了。

    日本的學者木山英雄,在四十餘年前就發現了魯迅在《野草》裡的一種哲學,那時候中國內地還沒有人注意到其中迷離隱曲的問題。這位聰明的東洋人發現,魯迅“ 從與現實對應的有機真實的感覺逃脫出來,追求自由表現領域而進入假定的抽象世界時,君臨頭上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之壓迫感也似乎變得淡薄”。木山英雄是個很隨和的人,有著中國老人的沖淡之氣。我沒有想到他對《野草》有這麼深的體味,連中國人讀了也驚訝不巳。漢語圈下的華人有時無法解析魯迅的世界,因為那文字是跨母語的。敏感的域外漢學家卻發現了唯有雙語作家才有的問題。魯迅真是悲哀,他的知音有時卻在外國,熟悉他或疏離他的中國讀者,大約只能將其看成不祥的惡鳥。至於內在的世界,大多已不再瞭然了。

    中國舊詩文裡普遍的意象是花香鳥語,祥鳥之鳴遍地。所謂小橋流水,鶯歌燕舞,如此而已。士大夫者流以此為美,爭做雅士,於是乎清詞麗句,洋洋乎有廟堂之氣。魯迅的文字幾乎與此無關,那裡是喪氣的所在,那個被人千百遍禮讚的精神之國,在魯迅筆下被勾勒掉了。

  • 8 # 王榮聯1

    魯迅與胡適相比,當然更欽佩魯迅。從思想層面看,魯迅對社會對國民性的診斷就像醫院醫生一樣,透視、驗血、量血壓,刮毒療傷,工作極其認真、到位、專業。而胡適在國民政府當官,並受此所限,不可能像魯迅那樣做個專業的思想家。從文學層面看,魯迅擅長中短篇小說、散文、雜文、詩歌。他的〈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及大量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無人可替代。而胡適除了少量的新詩和文藝評論,舉足輕重的文章不多。因此,魯迅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胡適是不可比擬的。

  • 9 # 荷聲茹夢

    事實就是這樣,兩個人我真的對哪一個也沒有資格說短道長。

    魯迅只是一個心頭的符號就是那一輪太陽,聽著社會大眾我也一起把他歌唱。也讀了《吶喊》也知道《彷徨》,被那個狂人血淋淋的發現震驚萬狀,一個蘸血的饅頭也在冷風中撕碎了那麼一個恐怖的藥方……

    魯迅,有了魯迅阿Q與孔乙己才有了各自的榜樣,讀不懂的是為什麼一百年了還是他們在這裡把未來想象!無力的時光,其實也只是在調戲著一天天奔波不停的太陽,我們醒過來後才發現自己又回到了那個蕭瑟的故鄉……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一幅掛在牌位上的神像。冷眼穿透了一個世紀的滄桑!

    我不知道胡適到底是什麼一個模樣,這個名字也僅僅只是秋風吹過耳旁……卻不敢心存不敬狂妄,也只能慢慢地走近把他無聲仰望!

  • 10 # 灰太狼44967765

    一個沒有自己獨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是無法讓人欽佩的。自清末至民國,被打痛了的中國知識界開始尋找救亡之道。西方的各種思潮蜂湧而入,一時間灌滿了各色文人們的腦袋。這時候,中國的知識界也因此而分化成不同的流派。維護傳統者有之,全盤西化者有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之。這其中,許多的所謂聞人其實並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充其量也就是思想的“搬運工”而已,即將西方某一流派的思想原原本本搬到中國來。搬運工當然有搬運工的貢獻,但遠非大師。個人以為,魯迅先生自有其偏激之處,也是廢漢字貶中醫大軍中的一員。但先生的對中國社會的洞察能力,非他人可比。僅以文學論,胡先生的《文學改良芻議》甚至也不比當年唐宋八大家們的思想更為高明,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卻是我們今天在這用“白話文”寫文字的先驅(古代偶有類似白話的書面文字,但一現而已,就不說了)。個人之見,一個人是否值得“欽佩”或是否青史留名,在於ta對後世影響的大小。吳先生不敢說,魯迅先生一定會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他的赫赫大名。

  • 11 # e路同心

    簡單來說就是面對當時的困境,魯迅是怒罵憐哪哪不好,要反抗;胡適是我們現在哪些不好,我們要怎樣的結果,為此我們該怎麼做。

    放到現在來,魯迅就是很多網上的憤青的高配版,而胡適看到了問題,對未來有概念,也提出瞭解決的方向。

  • 12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當然是胡適!胡適和魯迅相比,胡適就是君子!先談婚姻,胡適和魯迅都是新文化的創造者,兩者皆有舊妻,胡適始終是不離不棄,而魯迅對髮妻末有交代的情況下,玩起了師生戀,和許廣平非法同居!第二,胡適仗義疏財,在美國多次資助他人,並且以只要對方回清華任職,作為預發薪水幫助,根本不要人償還!反正沒有聽說魯迅幫助他人,倒是魯迅死後,許廣平總以沒錢不幫助魯迅年事已高的髮妻!第三風範,魯迅和胡適有矛盾,魯迅對胡適施以謾罵,而胡適不以為意,並沒有對魯迅予以攻擊,而是付之一笑!更讓人佩服你是,魯迅死後,幫助魯迅出書的恰恰是胡適!

  • 13 # 舍利弗22

    如果魯迅是街邊的路燈的話,那麼胡適先生就是高高掛在天上的明月。

    你之所以不瞭解胡適先生,不怪你。因為現在陰雲遮月。

    歷史會還我們一個清楚,用不了多久。

  • 14 # 鑫挺83563181

    胡適一位真正的教育學家,一位曾獲30多個博士學位的中國人,當時的美國總統,對他都敬佩有加,各國著名學者無不以胡先生為榜樣,為楷模而學習效仿之,連毛也自稱為是胡的學生,可見胡先生的才能,學術之高也!先生提倡的中西文化合璧的教育,如果真的實現的話,那麼中國人的知識,素質,水平標準將飛躍式提升到頂峰,絕不是現之狀況也!魯迅先生一位愛國至深的學者,文學家,也是一位專治社會弊病,用筆做為‘手術刀’,治療劣根的醫生,愛之切,罵之深,抨擊醜陋,惡習,無志,自私等劣端,先生猶如進諫官一樣,大公無私,說之以情,道之以理,擺明利弊關係,希望治癒弊病,立宏志,奮發向上,使民素質提高,使國變之強大!,,

  • 15 # 華中小隱

    最欽佩胡適,因為胡適搞女人有天下無雙的才華。不單嫖娼宿妓,連大嫂的妹子也搞。不單搞女同事,連學生也搞。不單搞中國女人,連美國教授的女兒也搞。不單有搞女人的精妙實踐,還有搞女人的高深理論,最經典的理論是勸徐志摩娶離婚亂搞的陸小曼的話:‘‘娶一個妓女做老婆,與娶一位淑女做老婆沒有區別’’。

  • 16 # 呆鵝絨

    胡適是既能發現問題又能解決問題的人,魯迅只是發現了問題去只知道亂說無法解決,當前社會需要魯迅更需要胡適這樣的人。因為魯迅去了日本,一個學習西方制度的國家,但是隻是徒有皮毛;胡適確是去了未來的世界霸主的國家,而且擁有著人類社會最先進制度的國家,這個國家後來改造了日本,使得日本走入了輝煌!胡適應該比魯迅更偉大。

  • 17 # 摺疊歲月

    絕對是胡適,新文化的騎手,是一個大寫的人,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眾。清醒,睿智,善良,敢於懷疑和挑戰權勢,充滿人文關懷,傳統道德和現代理唸完美結合。魯迅先生用黑暗的眼光看待國人,國史以及文化。與胡適不可相提並論。

  • 18 # 世界真的很大

    魯迅不用說了,從小讀到大,曾經是我最崇拜的作家。記得中學時對他的《故鄉》、《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紀念劉和珍君》,都能倒背如流。並認為他的《狂人日記》對社會的批判、《過客》對人生的領悟對無常與孤獨的抒寫,沒有更深刻的了。但多讀些書,多瞭解些世事,尤其是將他和他的作品放在整個社會文化思潮中來觀察,又有了另一種認識,在此不敘。

    讀胡適讀得晚些,而胡適,也許更適合有一定的人生和思想積累後再讀。我個人認為,胡適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這個被低估,不是指他的哲學、史學和文學成就。關於他在哲學、史學和文學上的地位,爭議很大,捧得很高的也有,貶得很低的也有。比如章太炎,就屬貶他一族。我之所指他被低估,是指他作為啟蒙思想家的價值被低估了。

    胡適終身信奉民主、自由、法治、人權,並身體力行。這些,也是他辦學辦雜誌的宗旨。在民主自由中,除了規範的民主政治體系,他更強調社會自由,再強調在法治基礎上的社會包容,是一個自由社會的前提。他認為法律的平等是對任何人都有相同的約束,包容的社會一定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觀點,和所有這些不同的表達。正所謂,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

    他常常要求學生和下屬,解放思想無束縛,獨立思考不盲從,尊重事實有理性,容忍異已才自由。這些東西,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不是輕易能做到的,所以胡適相當超前。哪怕是胡適同時代的許多作家思想家,甚至當下的一些人,連自己的啟蒙還沒有完成,更不用說社會的啟蒙了。

    “五四”以後,中國民主思想的形成和民主力量的漸成,胡適功勞很大。

  • 19 # 心香醉人

    當然更欽佩魯迅。不說他們的政治立場,因為這是一個讓人沒有安全感的話題。就影響力而言,似乎旗鼓相當,都是五四新文化動的旗幟,粉絲更是風起雲湧,不計其數。就他們的文風而言,胡適更理性、溫和一些,魯迅則極端、尖刻一些。但胡適的理性溫和使人覺得芸芸眾生,不痛不癢。魯迅的極端尖刻,則使人感到獨樹一幟,痛快淋漓。我時常在想,胡、魯二人都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民族們脊樑",只是方法、道路不同罷了,"條條大路通北京",你能說誰對誰錯?說著說著扯得就有些遠了。案頭放著胡適和魯迅的著作,但讀魯迅是一種自覺,讀胡適則不是。有人說魯迅是個破壞者,不是個建設者,這點我還真認同。如果不能破壞,談何建設。魯迅的雜文,就文學的形式而言,的確不能入流,但就成就而言,別說中國,世界也是獨一無二。如果說藝術貴在創新,那麼魯迅在雜文創作上的成就,似乎無人能出其右。還有小說,產量的確不算豐厚,但祥林嫂,華老栓,狂人,孔乙己,阿Q等,讀者只要稍微有些思想,恐怕無不栩栩如生,如影隨形。這些,胡適根本做不到。個人體會,敬請批評。

  • 20 # 楓145879080

    我敬佩的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在人格,骨氣,節操上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楷模!

    魯迅先生贈送國際友人的一首詩: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請看興風狂嘯者/時時回首小於”菟”。

    魯迅先生一生耿直率真,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偉丈夫!毛主席曾經稱魯迅先生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這是對他的一生的肯定!他的一生是值得後人銘記在心!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大學者,雖然早年去逝,但是你的文學寶庫是永恆的,後人永遠懷念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小說裡的句子令你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