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京城裡的深耕者

    提的問題太好了。我相信每位家長和孩子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也有家長問過我同樣的問題。

    我們現在用的方法就是讀,讀,讀熟。不是一直讀下去,而是今天讀2-3遍,明天再讀2-3遍。孩子是缺乏耐性的,讀的次數多了,他就不耐煩了,反而適得其反。一般三天閨女能背下來。以後要時常溫習,不是說背過就不復習了。古詩詞韻律好,琅琅上口。讀熟了以後,就像唱歌一樣。古詩詞其實就是古代的歌曲,很多的詩詞都是可以吟唱的。

    也可以給孩子看詩詞影片,裡面有小故事,講的都是詩詞大意。

    大家一起總結吧。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多探索,多試試,找到適合的方法,才能取得效果最大化。

  • 2 # 抒小顏聊育兒

    北京今年兩次大雪,拉開窗簾看到窗外的大雪,我對三歲的小孩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忘了重複了幾次,有一天小朋友在聽關於雪人的繪本時忽然把這句詩脫口而出。我也意識到了場景學習的重要性。

    刻意地刻板地背誦,不理解也很容易忘記,孩子也體會不到古詩詞的美妙意境。

    不如選擇合適的場合進行引導和解說。

    如果沒有合適的場景可以透過講故事,說唱等形式,目前諸如婷婷唱故事之類的付費或者免費資源都有很多,可以有意識給孩子磨耳朵。

    語言學習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作為父母要儘可能地讓唐詩宋詞這種美妙的文化以舒服恰當的方式走進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

  • 3 # 書霞育兒說

    我家兩娃愛唐詩

    大寶12歲了,應該是小時候聽多了故事,所以一直很喜歡看書,也喜歡唐詩。二寶背唐詩也很牛。大概從二寶兩歲半起,我就買了唐詩帶音的掛曆,不管孩子在玩什麼,我都會按響給孩子聽。後來二寶經常自己按。大概半個月左右,二寶就會背了《遊子吟》。當時興奮的我抱著二寶又親又愛,和孩子開心壞了。唐詩宋詞本來就朗朗上口,孩子聽多了就很容易會背。

    二寶愛上唐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每天晚上,我都會陪他親子閱讀,有時候是唐詩,有時候是故事,還經常和孩子互動。其實孩子很喜歡父母的陪伴,還有唐詩和故事的。

    如何讓孩子有效的背誦唐詩宋詞?

    想讓孩子做一件事,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喜歡上唐詩。而且開始不要著急讓孩子去背誦。多給孩子創造環境,讓孩子多聽多讀,效果很好。如果你刻意讓孩子去背誦,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和孩子一起早讀:一日之際在於晨。和孩子早起,每天堅持早讀,養成好習慣。這樣更利於孩子背唐詩宋詞。

    和孩子訂目標贏獎勵:身邊的很多興趣班,都是用積分和玩具吸引孩子的興趣,雖然這樣做會讓孩子為目標而學習,但是等孩子實現目標後,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我是王書霞,Sunny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Sunny,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 4 # 人魚薇沫談成長

    【人魚薇沫】這個我倒有些心得,背誦古詩詞對孩子是有很多好處。

    1.可以加強對字句的理解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用詩也會吟

    電視劇中《慶餘年》範閒穿越到了古時,背了三百首唐詩,被奉為詩神,皇帝都高看一眼。

    可見背詩的重要性。

    2.可以有很好的畫面感

    有些詩就如同一幅美好的風景畫卷,用文字展出給我們美崙美煥的畫面。

    那麼如何讓孩子背那些拗口,又不理解的文字呢?

    1.找畫面

    大寶背詩的時候,早期我都是找一些畫面極強的詩。

    比如第一道就是《小池》

    我找到了泉水、池塘、初綻蕾的荷花,還有蜻蜓立在上面的照片。

    孩子在看過這幅美好的小圖片後,很輕鬆的就背下了古詩。

    這首詩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從近景到遠景,從下往上,讓孩子有一個空間的理解力。

    2.比賽

    有些詩比較晦澀,也沒有相關的畫面感。

    比如:

    這詩的第一句就很難找畫面,我就和寶寶比賽,看誰先背下來。

    一般遇到背誦課都是這樣,我也順便記一下那些美好的句式。

    寶寶的記憶力肯定是勝過我的,或者故意讓她勝利,調動她的小小積極性。

    3.打卡

    製做一個漂亮的打卡表,每背一首詩就畫個對號,或是貼朵小紅花。

    孩子非常喜歡這類的活動,有時我忘記了帶她背詩,她會主動要求。

    以上三點結合,從年紀不大就開始,到孩子大了,就會有自律。

    背誦這件事,如果小時候覺得不難,以後也不會覺得難。我就是從小自己發明各類背誦方法,從來不覺得可怕,倒是要用動腦的問題就不願面對了。

    但為了孩子我還得想出更多的辦法應對,所以對付她,已經讓我很動腦了。

  • 5 # 隱居黃山

    2013年考古證明襄陽宋代前舊城址在鄒灣,證實了現襄陽古隆中的位置是假的!古隆中的方位和距離與“襄陽說”的依據相差太遠了,鄒灣與古隆中路徑有40一50裡遠,而且方向也是錯的。足以能證明襄陽古隆中諸葛亮故居是個不能自圓其說的假古蹟。襄水畔漢襄陽舊城址發現的習馬懿印章和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族譜就是鐵證。

    真實的諸葛亮的寓居地早已灰飛煙滅了,遺址應在何處已經沒人能夠說清楚了。

    襄陽與南陽的世代爭議終於結束了!

    襄陽之名應來自襄水河之陽,(襄水河畔的鄒灣一帶),而不是來自現在的漢江之陰,這還如何叫襄?如何叫陽?襄陽有前後兩個古城,鄒灣襄水河畔舊古城可稱為漢襄陽古城在宋代以後移址到漢江岸邊的宋襄陽古城了,只是仍用舊名而已。

    就算按習鑿齒漢晉春秋野史所說:亮家在城西20裡(今16.6裡)這是指在襄水畔的舊古城區而言,說的是亮家而非躬耕地!這是兩個概念,把亮家與躬耕地混為一談是“襄陽說”的發明創造,與諸葛亮無關。

    現古隆中是在遷移後的宋襄陽古城西十幾裡。這種拿新城址去對照舊書去找寓居地的作法,肯定會大錯特錯的。

    難怪岳飛不上山去祭拜諸葛亮,因為至到宋代襄陽假隆中還沒有出現,叫岳飛咋去上山祭拜?

    2002年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襄陽古城東街中段南側發掘出8座墓葬,其中有大型墓葬1座,據考證是東漢三國時期的劉表墓及其家族墓區。

    可哪有把死人埋城裡的道理?!這說明在劉表及族人死後許多年內,三國以後至宋(至少有幾百年時間內),今襄陽古城並不存在,那個地方明明是劉表家族的風水墓地!劉表也決不會下令把舊襄陽城遷到自已的祖墳地裡吧!即使三國時新舊城同時存在,新城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地方。宋以後襄陽說卻以此地址尋找出來的古隆中更是假貨無疑了。

    大家還是應當相信諸葛亮親自所寫: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躬耕者本人的話你若不相信,還相信什麼呢?

  • 6 # 懶螞蟻29

    再一個看來你好象是從事幼兒教育的,那就要看孩子的年齡段了。古人的教育是很科學的,《三字經》、《千字文》,到五言詩,它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的。為什麼如此呢?就是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及其接受的能力。

    最小的孩子的學習,不能超過三個字,否則記不住。中班的四個字,以此類推。這樣朗朗上口,容易記憶。

    所以把握孩子的年齡段,學習才能有效果,切勿拔苗助長。

  • 7 # 什麼呢是什麼

    關於背誦唐詩宋詞,我有幾個建議:

    1、搖頭晃腦。

    我們在去看影視作品的時候,看到古時候的人讀唐詩宋詞的時候都是搖頭晃腦的。現在我們可能覺得這種方法很老土,傻里傻氣的,其實搖頭晃腦去背古詩詞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以讓自己跟上詩詞的節奏韻律。建議讓孩子再去讀古詩詞的時候可以讀出聲大點聲,搖頭晃腦。

    2、同步畫面。

    在去背古詩詞的時候,眼睛看著嘴裡堵著,腦海裡呈現一個同步的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古詩詞中所描繪的美好。這種方法是適合背誦任何東西,尤其適合背誦古詩詞。

    3、生活應用。

    雖然我們現在說的都是普通話,用的是白話文,但是在生活中可以適當的引用一些古詩詞中的經典。你會發現,古詩詞在現代的表達中也是非常準確的。學習的古詩詞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級應付考試。還可以用於指導我們的生活。

    讓我們懷著一顆崇敬的心,去欣賞古詩詞的美好。而不是把它當做一個任務,只是簡單機械地去背誦。

  • 8 # 沙漏說

    用“畫圖法”記憶古詩。

    對於小學生而言,學古詩只要會背誦,理解其詩意就可以了。其實並不是這樣,要想學會古詩,還要體會作者的感情。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那就可以採用“畫圖法”來學習。

    事實證明,古詩裡結合巧妙的配圖,不僅能使詩句轉換成生動的形象畫面,還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愉悅的藝術氛圍,加深對古詩的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假期裡我家圓圓背古詩《尋隱者不遇》,老師要求他們熟讀成誦,背會這首詩。圓圓最煩背古詩了,感覺枯燥乏味。

    我和圓圓說是你沒掌握方法,古詩都是押韻的,很容易記住。我讓圓圓翻到《尋隱者不遇》,我告訴圓圓如果把這首古詩做成背景畫一幅畫,古詩就很容易記住。

    我們一起來拿出紙和彩筆,在書桌上鋪開。我先和圓圓進行了場景分析,我說:“這首古詩是什麼朝代?”圓圓說:“唐代。”我接著引導說:“那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就把人物的衣服畫成古裝。”

    然後,我們先確定地點在哪裡。“松下問童子”:說明有一棵老松樹,周圍也是枝繁葉茂。“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說明有一座山圍繞著這片老樹,並且高聳入雲,無霧繚繞。接下來是人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說明作者賈島在向隱士的徒弟打聽他的師父去哪裡了,畫面中應該有兩個人。

    不一會,圓圓一邊讀,一邊畫,很快一副《尋隱者不遇》的畫就出爐了,圓圓高興地跳了起來。沒過幾分鐘,圓圓背的滾瓜爛熟。

    長期的用畫圖法學習知識有利於發展孩子的空間和立體觀念,為將來學習深度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巧妙配合畫圖方法可以活躍孩子的身心,加深孩子對詩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孩子主動感悟、背誦古詩文。

    而且,用圖畫將詩文進行形象解讀,有助於欣賞經典古詩文句,進行意境創造,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對古詩文化的審美感,深入體會到古詩蘊涵著中國古老的文化有著極美的內涵。同時,孩子把心中的感情用畫畫體現出來,它也是美的,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既理解了古詩的內涵,又提高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何樂而不為?

    其實在這段疫情“閉關”的非常時期,是一個很好的提升孩子學習力的機會,因為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搶跑”,明白學習中不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是應該以培養習慣和積累方法為重。這就是為什麼優秀的孩子會更優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掌握了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學習才會事半功倍,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增強自信心,進入一種良性的迴圈狀態。

    正如愛因斯坦總結的關於成功的一個公式:W=X+Y+Z(成功=刻苦學習+正確的方法+少說費話),因此,讓你的孩子不用羨慕那些成績優異者,學會這些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同樣可以在學習上出類拔萃,加油吧!

  • 9 # 月夜秋涼857

    一,跟著四季更替,學習四季不同自然風光詩詞。

    家裡有學生的家長,如果你看過孩子的語文課本,就會發現,春季課本,課本的第一單元就是描寫春天景色的文章,並且十有八九有一兩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詞。

    如果是秋季學期,語文課本的第一單元就是描寫秋季景色經典散文,也會配一兩首描繪秋天景色的古詩詞,還要求學生能背誦下來。

    聰明的家長就會發現一個讓學生有效的學習古詩詞的辦法,四季更替,學習當季古詩詞,效果較好。

    理由是,當季的自然景物可以見其形,觀其色,聞其氣,觸其身,思其神,學生在自然界中的所看所聞,所感所思,結合古詩詞的學習,很容易學會古詩詞,效果明顯。

    比如學習《詠柳》這首詩,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是剪刀。

    老師或家長,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發芽的垂柳,遠看,一棵棵翠色慾流的垂柳從頭到腳就一個顏色——碧綠,此時此刻可以讓學生聯想,這棵棵樹像什麼?它們的綠色衣服是誰給它們穿上去的?

    然後再讓孩子讀《詠柳》這首詩,孩子對古詩的古今意思都會輕易地瞭然於胸,記憶起來就變得異常輕鬆,效果較理想。

    二,給孩子學習適合年齡段的詩詞,孩子理解起來容易,背誦效果好。

    小學階段及以前的孩子,活潑有趣,天真無邪,是古今孩子的共性。共性相通,理解起來沒有阻力,背誦就很輕鬆。所以小孩子學習這樣的古詩詞,效果較理想。

    比如學習《小兒垂釣》這首詩,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只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影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的魚驚不應人。

    這首詩寫出孩子的形象“蓬頭”,亂蓬蓬的頭髮。

    坐姿“側坐”,側著身子坐在青苔上。

    坐的環境“草影身”,坐在草叢中。

    路人借問他路怎麼走,他怕驚動了魚遙遙地招手,不出聲。

    結合圖畫,詩的意思很輕鬆的就理解了。垂釣小兒憨態可掬的形象呼之欲出,突出孩子的情趣。古詩,韻律整齊,讀來朗朗上口,其自身的魅力吸引著孩子全心全意的去學習,效果不好都不行。

    古詩詞中,寫兒童的詩詞很多,這要看家長怎麼選擇,選擇適合孩子學習的效果就會很好。

    三,古詩詞往往都是亦詩亦畫,圖畫與詩詞結合起來,學習古詩更容易。

    比如學習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誰家白髮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詩圖畫感強,人物形象神態鮮明,給人可感可觸的感覺。讀詩的時候結合圖畫,親近之感油然而生,背誦起來不但輕鬆,心情還很愉快。

    背誦古詩效果好的方法還有很多 ,比如,託物言志詩,“物”與“志”結合起來學培養孩子的心智和志氣;寫景寄情詩,“境”“情”共學,培養孩子的情操……

    結語

    要想讓孩子背誦古詩效果好,一要了解孩子,二要明白詩詞含義,不能信手掂來隨便就命令孩子死記硬背,那樣效果不好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 10 # 淺水小蟹

    對於如何讓孩子有效背誦唐詩,我來分享一些心得體會。我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幫助孩子愛上唐詩背誦的。

    1.示範法

    我們家是個四歲的孩子,所以我每天選一首簡單地五言唐詩,因為朗朗上口,孩子的接受度也高。

    凡是孩子會背的唐詩,我也要求自己同步背下來,而且每天我都會見縫插針的主動將詩背誦好幾遍,孩子聽得多了自然也就記下來了。

    每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背詩呢?我都會告訴她,我是喜歡這首詩,才想把它背下來,而不是把背詩當成孩子必須完成的一項作業,因為那樣強制性的背詩,孩子能感覺出來並牴觸。

    就這樣在日常生活的貫穿中,是懂非懂的孩子在我的帶動下,背了很多首朗朗上口的唐詩。

    2.示弱法

    每當孩子有背不下來的時候,我就假裝自己也背不下來,接著跟孩子說,“孩子,你的記憶力比我好,你能不能先背下來,然後聽我哪裡背的不正確,幫我指出來,我才好改正進步。”

    待到孩子背下來後,我再假裝自己費了好大的勁兒才背下來,然後,我會及時誇獎孩子的記憶力好,還很熱心的主動幫助後進的媽媽改正不足。

    所以,父母適當的示弱,請孩子來幫忙,並表揚他,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更加用心的去背誦唐詩。

    3.遊戲法

    週末的時候,我會把孩子愛吃的水果和零食拿出來一部分,然後一家三口開始比賽背詩,誰先背出來詩,誰就能吃掉一個好吃的。

    這個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一到週末,孩子就嚷嚷著要進行唐詩背誦比賽。

    我和她爸也會適當放水,這樣做,是為了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在比賽中,既能明白輸贏是常事,勝負心不用太強,也能讓我藉此查缺補漏出孩子哪些詩背的熟練,哪些詩背的不熟,下次我就能有針對性的加強鞏固孩子的薄弱之處。

    4.興趣法

    週末我們帶孩子去動物園玩的時候,孩子看見有很多大白鵝在水裡遊,很是喜歡。

    我就趁機背誦唐詩《詠鵝》,結合當下的情景,讓孩子明白她日常所背的唐詩,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明白了唐詩意義的孩子就會更加熱愛背誦。

    在國學經典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父母也都更加重視孩子唐詩宋詞的學習,但父母如果把它變成一項任務,孩子就會有牴觸心理,自然不會有效配合老師和父母的背誦要求,若父母能正確引導、有效激發孩子的興趣,那麼唐詩宋詞的背誦也就事半功倍了。

    願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END

  • 11 # 喬治和媽咪

    如何讓孩子有效的背誦唐詩宋詞?

    剛好我自己最近也在給孩子進行唐詩啟蒙,談談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經驗。

    為什麼要用古詩詞來滋養孩子?

    相比較常見的兒歌,我個人更喜歡給孩子教唐詩,並不是為了孩子一定能理解什麼,而是感受古詩詞的平仄押韻以及韻律感。兒童時期是記憶力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閱讀和背誦的東西會刻進大腦,內化成伴隨一生的智慧。

    如何學習古詩詞?

    首先家長要以共同學習的姿態與孩子一起熟讀、背誦,能背多少是多少,不要把學習古詩詞看成一項任務,尤其在小年齡段,養成習慣和激發學習興趣才是重中之重。

    我會在睡前的親子閱讀當中,給孩子讀幾首唐詩,有時候也會在一起玩的時候,說幾句,天氣變換或者外出看到的東西,也會聯想幾句詩句在孩子跟前碎碎念。

    其次,3歲之前,不需要解釋其意思,把讀詩詞當作唱歌,體會其韻律就可以了;等孩子過了5歲,可以簡單解釋一些影響理解的詞。少講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相信這一點。

    最後,背誦順序可以是唐詩、宋詞、元曲等,《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讀,背一背。之前有朋友建議我從《弟子規》和《三字經》開始啟蒙,但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很多價值觀我個人不是很認可,而且孩子也對這些沒有興趣,於是就從簡單的唐詩開始。

    如何有效背誦?

    01 聯想法。

    我一般用的辦法是分季節和分地域的方法,季節更替每個人都身處其中,每年帶孩子出去遊玩也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的活動,具體哪些詩詞,這裡不再贅述,可以買一些這類的書籍可以參考。

    02 填詞法。

    家長說一句,孩子跟著下一句,或者家長說一句詩詞的前幾個字,孩子補充。

    03 化整為零法。

    對於一些長詩,可以化整為零,一段一段背誦,最終連起來。

    04 說唱法。

    網路上也有一些資源,將古詩詞配上動畫和音樂節奏,用說唱的方法念出來,但是對於這個方法,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認為,這樣會將古詩詞變成快板兒,不管什麼內容都是一個味道念出來,缺乏意境美,也降低了閱讀感受。我個人認為,還是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為主,其他的方法為輔。

    寫在最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點滴積累,不要急於求成。

  • 12 # Daisy2019小燕

    隨著2019年,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改革,從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要求,整個小學階段共有124篇傳統文化古詩文篇目,相比原來的教材增加了55篇,增加87%。而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我們可以看出,古詩詞的背誦已經成為孩子學習的關鍵。

    而且這兩年語言類節目的大火,也讓我們看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塑造對孩子的自信心的影響。武亦姝因為獲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得到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的降分錄取的優惠。

    讓孩子背誦古詩詞,不僅是為以後的語文學習做準備,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和人文素養。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何讓孩子有效地背誦古詩詞呢?

    1、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

    言傳身教的影響不言而喻,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書香門第的孩子大都成績斐然,因為他們在父母的影響下,都會愛上學習和研究。

    2018年8月8日,山東衛視的《國學小名士》中以“飛花令”技驚四座的小才女賀莉然。而2019年11月,《國學小名士》第三季中,14歲的賀莉然與《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等4大國學益智節目的佼佼者同臺pk,以圓周率(π)作飛花令,主持人逐一給出π的數字3.141592654……而答題者則需要說出含有這些數字的詩句。

    選手們你來我往,竟然PK到了小數點後204位的長度!雖然賀莉然沒有得到第一名,但是14歲的她,竟也對到了第97句,並且一臉淡定。

    也是她媽媽的用心陪伴閱讀古詩詞,為賀莉然打開了古詩詞的大門,增加了她的人生厚度,讓她自信而美麗。

    那麼,我們可以在孩子學習唐詩宋詞時,和孩子一起朗誦。不說一定要我們會背詩詞,而是我們陪著孩子朗誦古詩詞,對孩子而言都是學習古詩詞的動力。

    2、藉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學習古詩詞

    思維導圖是東尼博贊先生為了發明一種高效的記憶方法,結合了哈佛等常青藤名校的記憶大師的學習方法,以及古希臘大主教們的記憶方法發明的。

    平常情況下,當我們說起“蘋果”這個詞,我們第一想起的是“蘋果”形狀,而非“蘋果”這兩個字。這就是記憶的秘訣,大腦偏向形象記憶,而不是符號記憶。

    所以,思維導圖就是藉助左右腦理論,左腦主管邏輯、思維,右腦主管形象、顏色,透過中心圖、小圖示以及提取關鍵詞的形式幫助我們記憶。

    那麼,我們如何用思維導圖來學古詩呢?網上關於思維導圖學古詩的線上課有很多,這裡我簡單介紹下。

    第1步,我們先取出一張白紙和幾支彩筆。

    第2步,我們在白紙中間畫上古詩詞的主題,比如唐朝詩人韓愈的《題陽朔畫山聯》是歌頌桂林陽朔,那中心圖我就畫山水代表陽朔,寫上這首詩的題目。唐朝中的唐的諧音是糖,所以畫了一個糖塊表示唐朝。

    第3步,一句古詩詞畫一個分支,詩句中的關鍵詞用形象的小圖標表示。每個分支的顏色最好冷暖色交替,因為不同顏色的彩筆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注意力,提升記憶力。

    而且,古詩詞不僅幫助我們背誦古詩詞,也可以用來學習語文課本的背誦,數學知識的記憶,英語的學習。

    3、講故事的形式背誦唐詩宋詞有一群心理學家對5歲的孩子做過一次實驗:他們將這群5歲的孩子分成2組,一組孩子要求看1小時的配對圖片;另外一個小組也是看1小時的配對圖片,但是還要求孩子們用句子來描述每一對配對的圖片。1個小時候,心理學家讓兩組的孩子來給圖片配對。

    結果顯示:用句子描述圖片的那組孩子的表現更好。

    也就是說,故事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更有趣,加深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所以,我們可以在孩子學習唐詩宋詞的過程中,給孩子講作者的前世今生,講這首詩詞發生的背景知識,講古詩詞的相關典故,把相關聯的詩詞放在一起對比著學習,從而喚起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感受古詩詞的魅力,主動地去學習古詩詞。

    而且認知神經研究發現:比起單純地記憶知識,我們記憶故事會更牢固。即便是把知識改寫成故事的形式,都有助於孩子理解和記憶。

    網上關於古詩詞的典故的線上資料比比皆是,凱叔的《給孩子講唐朝詩人》,尹建莉老師的《一週一首古詩詞》,王芳老師的《最好的方法讀唐詩》都是很好的古詩詞故事學習參考資料。

    所以,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幫助孩子背誦古詩詞。

    寫在最後

    古詩詞,是我們漢語文化的“精華”,是塑造我們氣質修養的“人生底色”,還可以鍛鍊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請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吧。

    如同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講道: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被古詩詞滋養,能夠被唐詩宋詞的百花園盪滌心靈,開啟智慧。

  • 13 # 教育知識匯

    對於孩子來說,背誦古詩到底有多難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有時候一小時也背不下來幾句,而剛背完下一句的時候,上句就不記得了……

    其實,背誦古詩完全不用怕,因為我這裡有一套背誦古詩的好方法。而且只要是在我們學校學過這種背誦古詩方法的學生,隨機抽查他們都能夠背誦出來。

    所以我們學校教學生背誦古詩都是運用系統的簡圖法和思維導圖學習法來教授學生的。而且也是我們學校幫助學生背誦古詩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們在訓練學生的時候,都會教他們一些簡單的記憶法。比如:聯想記憶法和、影象記憶法、快速記憶法等等。

    比如:下面這首古詩我們都非常的熟悉,那我們應該怎麼去快速有效的背誦這首古詩呢?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一、運用簡圖法來背誦

    其實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說,目前看來他們都還是挺喜歡的。

    不但學生在手繪的過程中,不斷的強化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古詩常識以及語文寫作的素材等等。

    而且還能全方面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創作的熱情,因為古詩也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知識點。

    1、記憶的原理

    先將文字、符號轉換成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在將這些形象及形象間的聯絡一併儲存起來,然後回憶(背誦)時再將這些形象轉化為古詩中相對應的文字表達出來。

    2、背誦古詩的優勢

    學生自己手繪的古詩,就不會像傳統的記憶法那樣破壞詩的意境。而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透過此優勢來學習古詩,不但能夠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而且還讓孩子多掌握一種背誦古詩的方法。

    二、運用思維導圖學習法來背誦

    而我自己覺得,對於這種方法,要比簡圖法方便得多。因為學生學了這個思維導圖的話,理解古詩和背誦古詩就非常的輕鬆了!

    因為有專家研究表明過,我們人類對圖片的辨識能力天生就要比對文字厲害得多。而我們在用思維導圖學古詩的時候,影象能夠幫助我們的大腦擁有更加牢固的記憶,同時我還可以保證學生有極高的準確率。

    因此,我們在培訓學生透過思維導圖來學習古詩的時候,他們之間對於古詩詞彙的連線,是可以使他們自己的記憶力從一個詞擴充套件到其他相關聯的詞彙當中去。而且學生自己也能夠運用詞彙和影象等來刺激腦海中的記憶。

    那真有這麼厲害嗎?那就讓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下圖中用思維導圖來記憶的古詩吧!

    三、還需要熟悉要背誦的古詩

    比如:下面這首古詩我們都非常的熟悉,那對於不熟悉,我們應該怎麼去了解這首古詩呢?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1、古詩註釋

    遠上:登上遠處的。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子的小路。斜:為傾斜的意思。深:可理解為在雲霧繚繞的的深處。

    車:轎子。坐:因為。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後變成了紅色。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紅於:比……更紅,本文指的是霜葉紅於二月花。

    2、古詩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3、古詩賞析

    其實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 14 # 江葦reed

    如果,自家的孩子喜歡流行歌,周杰倫,張靚穎,刀郎……,打死也不背唐詩宋詞,是直接把他打,死,呢?還是隨他,任其自然?

  • 15 # 崩潰37

    最近幾年,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的地位越來越高,語文教材的編寫,大綱的變化也越來越重視古詩文,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重視詩詞的背誦。但是文學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的多了背的多了文學素養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

    背詩還是很重要,家長們要重視起來也要行動起來,不要錯過孩子最佳的記憶年齡。對於孩子來說,不建議一天要求背幾首詩,不要單一,要多樣化,可以帶著孩子同時讀幾本不同的書,每本十來分鐘,這樣既不會加重孩子的負擔,也不會使孩子厭煩。多重記憶相互交疊,更有利於記憶。需要背的書建議一天不要超過三本。

    總結了一些小技巧大家參考:1.抓關鍵詞;2.聯想法;3.理解記憶;4.默寫一遍。

  • 16 # 傻吃悶睡871

    如何讓孩子有效地背誦唐詩宋詞?

    這個問題很好,因為學習要講究效率,背誦更是如此。

    杜甫是背誦的典範,除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之外,他還有“群書萬卷常闇誦”的驚世駭俗之舉。

    “群書萬卷常闇誦”,究竟是怎麼個“誦”法?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揣摩,我歸納為一點,要想有效地背誦,就必先做到——

    開列背誦清單,

    堅持按單背誦!

    譬如一百篇清單,二百篇清單,三百篇清單……一千篇清單等等。

    然後按照清單,不斷增加內容,日積月累,由少而多,最後達到較高的境界。

    如果沒有背誦清單,背誦者就會陷入迷茫,因為不知道該背什麼。或者今天背了這幾篇,明天又背那幾篇,後天又背另外幾篇……這樣看起來背得很多,實際上卻走火入魔——掉進了學習的誤區。

    這是因為——

    開荒,是為了耕種;背誦,是為了運用。

    可你背得啃啃巴巴,壓根兒沒法運用;就等於開荒,這塊地還沒開好,又去開墾那塊地。結果,前面開著,後面荒著,到頭來一無所有,後悔莫及啊!!

    因此,奉勸年輕的學子,要想有效地背誦,就請參考傻老師的經驗——

    開列背誦清單,

    堅持按單背誦!

  • 17 #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試過一小時讓孩子理解並背誦3~5首古詩的奶爸說說立竿見影的原理、方法和舉例。

    一、原理

    唐詩宋詞朗朗上口、節奏感強,低齡孩子耳朵靈(語言敏感期),只要經常聽,孩子記和背誦沒多大問題。難點在引發孩子對古詩文的持續興趣,初步理解詩意,發展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肢體語言能力!

    通常家長們覺得古詩宋詞離我們時代久遠,能理解,枯燥無味。

    其實不是這樣的。掌握相關方法,每首古詩都滿滿的畫面感,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將古詩的畫面感和故事挖掘展示出來,孩子就很喜歡。

    孩子喜歡了,就學得快記得牢。孩子有超乎我們想象的學習能力(看看孩子無師自通玩手機)

    二、具體方法及步驟

    1、故事匯入

    2、展示古詩

    注意不要逐字逐句的講解(古詩的整體感很強,用現代語言來逐句逐字翻譯解析,會變味了,透過下面這步驟讓孩子初步理解詩意很容易)

    讓孩子跟讀一到二次即可,也不要急著讓孩子背誦。

    3、畫古詩

    別擔心不會畫或畫得不好看,孩子自己塗鴉自己看得懂就行。

    4、鼓勵孩子看圖再複述一次故事

    可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哦。

    5、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

    像《尋隱者不遇》可分別扮演詩人與童子對話。

    一些描述景為主的詩可擬人化。

    這樣還或發展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很多華人講話溝通時只有嘴巴在動,顯得呆滯沒感染力,是內斂的中國文化讓人缺少這方面的訓練。

    看似步驟多,其實大人熟練了,孩子適應了,基本二十分鐘內就完成了。

    三、具體例子

    1、故事匯入

    詩人李白住在城裡,他很喜歡喝酒、遊山玩水交朋友。

    有一次,他鄉下的朋友汪倫寫信給李白,說:我們這裡桃花譚邊的桃花開了,我自己釀的酒也香了,養的豬和雞也長肥了……你要不要來我這裡玩啊?

    到汪倫家,他倆邊喝酒邊聊天,邊賞桃花……玩得可開心了。

    這一天,李白要回城了,他覺得汪倫對朋友很熱情,如果知道自己回城,一定要送很多當地土特產什麼的,還要送很遠……

    為了不麻煩朋友,李白一大早就悄悄溜出汪倫家,自己走到江邊,坐上渡船,正想離開……

    忽然聽到岸邊傳來歌聲腳步聲,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幾個鄉親挑著裝當地特產,邊唱著歌邊趕來碼頭送行呢。

    李白很感動,心想:那千尺深的桃花潭水也比不上汪倫對朋友的情誼深厚啊!

    2、跟讀一次遍

    3、畫古詩

    小明同學聽了故事,讀了一遍《贈汪倫》,並畫下了張圖。 從圖中可看出他已直觀理解古詩詩意了,如畫出李白找朋友和離開朋友回家的兩條足跡(虛線),畫了汪倫挑著禮物、邊舞邊唱來到江邊送他。

    4、孩子邊看畫邊講述一次故事

    5、角色扮演遊戲

    家長扮詩人李白,孩子扮汪倫,表演一次古詩場景。

  • 18 # 努麗

    1.誦讀詩詞需要對韻律有感覺

    從兒歌開始找韻律。很多媽媽從孩子剛能說完整的話就開始讀詩詞,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孩子對古詩詞涉及的詞彙很生疏,對詩詞不知不解,只是鸚鵡學舌般地去說,記憶的難度大,容易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而兒歌接近生活又朗朗上口,孩子很容易接受,適宜培養孩子的韻律感。

    堅持到孩子三歲半左右,就基本有了對韻律的感覺。

    2.誦讀詩詞前要對詩詞進行篩選。

    記得我五年級時因為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便吵著爸爸給我買了《唐詩三百首》,背了沒十首就喪失了背下去的興趣,這一頁頁的都是長+難。

    所以當兒子開始背詩時,我選擇了簡單易懂的詩詞,以五言開始,從生活接觸的事和物開始;再七言,以後再背一些稍長的如《遊子吟》《長歌行》等。現在還清晰地記著,兒子誦讀第一首詩的情景——

    我和兒子在村裡的小河邊玩,正巧看見幾只白鵝在水裡嬉戲,它們伸長脖子叫,輕鬆的划水,潛水,追逐……兒子興奮地大叫:鵝!鵝!使勁地拽我的衣服,“看呀,它在嘎嘎叫,瓜子划水好有趣……”這時,想起了《詠鵝》,便說了出來,他表示跟著我一起念,三遍之後便能背出來了。這是觸景生“誦”吧。

    以後,我帶他出去時會找適宜的地方誦適合的詩,比如《梅花》《元日》等。

    當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適合的場景的,這時,我們可試著畫出來,此畫此景同樣能調出詩意。比如《池上》。

    3.擬定誦讀時間表,對時間,數量有明確控制。

    誦讀詩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重在堅持,輕易不要改變計劃,即使真的有一天漏讀,第二天也要補回來,“逼”孩子堅持下去。

    誦讀詩詞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對美的感知,提升孩子的內在素養,使孩子成為像董卿一樣的氣質美女。

  • 19 # 法度

    多讀誦,先從簡短的比較常用的詩句入手要好一些。古代人讀私塾時就是死記硬背,然後達到一定的遍數了,自然就朗朗上口,往往觸景生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從心口流出。

    比如見到了十五的月亮,就會誦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等類似的詩句完全可以油然而生恰似自心流露一般。一時也忘記了煩惱,有這種意想不到的功能,能夠令人心曠神怡吧!

    因此,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所以,好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背。另外,也有一個訣竅,就是在佛經典中見到的,往往以七遍為一個流程。即先讀七遍,再讀七遍,以七遍為單元來讀或背誦。這樣對記憶非常有幫助。

  • 20 # 鄉師舞雲

    家裡常備古詩書,每天和孩子一起讀10分鐘就可以,常年累月,反覆反覆再反覆。一兩年孩子就會愛上背古詩。

    孩子出生起,就給孩子輕輕地朗讀古詩,孩子一歲後,就能把每天響在耳邊的幾首古詩背誦出來了。

    孩子幼兒園階段時,家長給孩子讀古詩可以用《幼兒古詩》類的帶圖片的書。經常和孩子一起朗讀這些古詩, 等讀熟了再一起背。

    古詩是中國語言文化藝術中的瑰寶, 幼兒學古詩並不重在理解。古詩詞韻律感非常強,孩子背得多了, 良好的感知自然會慢慢形成。感覺古詩難懂,這是大人從小沒學好古詩的緣故,孩子不會有這種感覺。

    家長儘量用輕鬆愉快、聲情並茂的語氣來教孩子讀古詩,讓孩子感受到、享受到這種文字裡的愉悅感和美感。

    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 這個時候閱讀和背誦的東西,會真正刻進孩子腦子裡,內化為智慧和財富。 我們應該珍惜童年時代的背誦, 不要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平庸的文字裡。

    教孩子學古詩的時候,不必把古詩翻譯成大白話,學古詩要避免的是解釋太多。詩中的意境, 語文之美, 重在體會,解釋多了,是對孩子想象力的束縛。

    孩子再大點四五歲以後,可以用一兩句概括一下古詩的大概意思 ,比如 《 楓橋夜泊 》,就是“詩人坐船,晚上停靠在某個地方寫的這首詩”。

    孩子主動提出某個不懂的字或詞語時,再上網查詢具體解釋一下。總之,只要孩子不把楓橋想成“瘋子橋”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你認為很美的小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