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統銀文化
-
2 # 餘逸遙
可海子最後臥軌自殺了。
我並不是指像海子一樣偉大的詩人就一定都會去自殺,我是指,人不能只看到他們的詩歌,卻不去理解他們的痛苦與孤獨。
世上不可能有第二個海子,但還會有和他一樣偉大的詩人。
不過,我去看了看海子的簡歷,發現他這份偉大,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
海子在農村長大,他10歲讀中學,15歲上北大,18歲寫詩,19歲工作,25歲臥軌自殺,一生創作200萬字作品,臨終留下9字遺書。
農村長大的青年詩人,我真的沒有見過幾個,農村長大的作家我倒是知道挺多。
海子作為詩人的天賦什麼的自然不用多說,常人本來就沒有,又何必拿來作比呢?
光7年創作200萬字的這份刻苦,也是普通人很難達到的,但要想做一個偉大的詩人,自然不能以普通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但這些對一個詩人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是情感、是思想、是看待這個世界的目光,是一切不可明說只能透過詩句來表達的存在,也是靈魂。
人與人的不同,也是因為這些看不見的東西,詩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他們的靈魂偉大。
其他東西都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東西來替代彌補,唯獨這一樣,不行。
-
3 # 勇搏逆流
我覺得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與人之間沒法比較,海子的詩總是溫婉而淒涼,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的有一種滄桑感與悲痛感,海子是一個性格偏激但是心地善良的人,他多愁善感,風華正茂,才華橫溢,內心卻是一個極其敏感脆弱的人,他的內心總是有一種悲痛,無奈的悲痛,其實還是他的內心不夠強大,一個內心強大充滿Sunny的人不會臥軌自殺,你連死都不怕為什麼要自殺,生命可貴,螻蟻尚且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一個人不管遇到多大挫折與磨難千萬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希望與夢想,只要活著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海子是一位相當有才華的詩人,但是令人惋惜與悲痛的是,他不應該選擇臥軌自殺。
-
4 # 鑑水漁翁
海子很偉大嗎?在文化荒漠後的短暫歲月,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年代,寫了一些散文,都稱不上詩,何以能稱偉大詩人?你們這些無頭蒼蠅,才會把散文,一些造句,稱作詩。海子,他究竟偉大在什麼地方?值得你們盲目崇拜?一個不敢堅強面對生活,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女人輕生臥軌的懦夫,有什麼值得你們欣賞崇拜?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造句,你們就以為他能比肩李白?我,馳馬佩劍,唱遍天涯!
中華文學史上,屈原偉大,他開創了愛國詩篇的先河。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偉大,他們將唐詩宋詞推向了世界文學最高峰。岳飛魯迅偉大,他們振奮鼓舞了一個民族挺起脊樑,扺御外侮。能寫出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的聶耳冼星海,歌聲響徹環宇。這,才叫偉大。偉大二字,不能亂用,小編懂了吧?
-
5 # 趙二小的文藝江湖
應該是沒有一種統一可行性的方法的。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不具備可複製性。
海子之所以成為海子,與他的成長經歷都有很大關係。我們雖然想成為海子,但沒辦法重過一遍海子的人生。
還有,大詩人除了自己的努力成份,他們的天份也是很重要的。
這種天份一言以蔽之,就是對事物的敏銳感受力。詩人都有多愁善感的天性,聽到風響,看到花開,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心緒波動的。這種能力,沒有辦法透過努力和訓練獲得。
還有,海子的偉大,也只是外人的看法,海子應該從不會認為自己偉大。他對自己一直是迷茫的,困惑的,不滿足的,所以才會,一步步走向自殺。
真正被銘記的詩人,他們寫詩的目的,也肯定不是為名為利為偉大的,他們只是心中有不平,然後就鳴之而已!
所以說,我們與其探討如何成為偉大的海子,不如好好用心的,先寫出我們自己心中的一個個感受。
-
6 # 遙山書雁
在海子短暫的生命裡,他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的詩歌有著獨特的風格和意象,要像海子一樣成為一個偉大詩人,我覺著要學習其寫作風格,下面談談海子的主要寫作風格!1.赤子般的情感,直白式抒發
海子詩中充滿了赤子般的情感,因為他有一顆未受世俗紅塵矇蔽的童心。他的詩摒絕世俗的虛偽與低俗,純真無瑕,自然中透著天真,真誠執著,一往情深。其寫親情與愛情,情到深處,令讀者的心為之怦然而動,淚為之潸然而下。例如《四姐妹》:
我愛過的這糊塗的四姐妹啊 /像愛著我親手寫下的四首詩/ 我的美麗的結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運女神還要多出一個/華茲華斯曾說詩是“強烈情感力量的自發外溢”,海子早期的詩,不假修辭,不借助隱喻的意象,常常脫口而出,直白抒發,一切皆從胸臆中出,一切景語皆情語,清新自然,彷彿Teana。
2.奇特驚人的想象,虛擬化結構海子詩歌中令人歎賞的美感,來源於他過人的想象力。他憑藉的表象組合的先天稟賦和後天訓練,打破時空界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把自然界中普通的事物隨手擲進詩歌的熔爐,煉製出新奇動人的意象。《妻子與魚》:
我懷抱妻子/ 就像水兒抱魚/ 我一邊伸出手去/ 試著摸到小雨點/ 並且嘴唇開花離開妻子/我自己是一隻/裝滿淡水的口袋/在陸地上行走《最後一夜和第一日的獻詩》:
“雪山用大雪填滿飛機場周圍的黑暗/雪山女神吃的是野獸,穿的是鮮花”。詩人之所以能把普通言語之石點化為詩歌之金,奧秘就在於其超常的想象能力。
海子詩歌的魅力還來自於詩人創造出一番塵世看不到的景象和非現實的、超現實的虛擬境界,這就是詩歌的虛擬結構。虛擬結構不是虛假狀態,而是高於生活、高於現實的理想境界,他能折射詩人心中的理想之光,照亮現實人生的卑瑣和低俗。
海子的抒情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存在這樣一個虛擬結構和象徵結構。詩中對自身幸福的幻想,對他人幸福的祝願均建立在一種“假設”的虛擬基礎上。從時間角度看,整首詩是一個“從明天起”的將來時態;從空間角度看,詩裡寫了一個幻想中的場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3.意象變形,現代主義色彩詩歌的“意象變形”指詩人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對錶現物件原始形態的改造和變形。 “變形”是西方現代派文學整體特徵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種“由於人的異化而導致的文學形式的荒誕與變形”。從海子的創作風格來看,他是一個介於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之間的詩人。因此“意象變形”成為海子詩歌藝術風格的一個重要特色。剖析一下海子詩中對“太平洋”這一意象的表現手法,就能夠得出“意象變形”在海子詩中運用的普遍性這一特徵。
例如《太平洋上的賈寶玉》:“賈寶玉太平洋上的賈寶玉/太平洋上:糧食用繩子捆好/賈寶玉坐在糧食上”。《獻給太平洋》:“我的婚禮染紅太平洋/我的新娘是太平洋/連亞洲也是我悲傷而平靜的新娘”。《太平洋的獻詩》:“世界頭枕太平洋/人類頭枕太平洋雨暴風狂/上帝在太平洋上度過的時光是茫茫海水隱含不露的希望”。這是經過詩人變形處理後的“太平洋”意象,與讀者頭腦中早已熟知的地理意義上的太平洋完全是另一番情形。“意象變形”使語言陌生化,使讀者感受到現代詩歌藝術形式的新穎奇特,也使海子詩歌染上一層濃濃的現代主義色彩。
總之作為一個剛直的浪漫主義詩人,海子的愛情遭遇坎坷,是淚水和失敗的孿生兄弟;目光緊盯的麥地“母親”的現實境況貧瘠苦難,阻礙詩性卻又無法詛咒,只能像愛著光明幸福一樣愛它;“存在的真理”洞穿更指向著本質的絕望虛無,生命和永恆的無緣。這種種因子集合一處,無疑賦予了海子作品一種尖銳而刻骨的疼痛感和悲劇美,使其“生命的痛苦”展示令人心靈顫抖。這是詩人置身於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塵世氛圍卻執意地追尋浪漫理想和詩歌神話的必然結局,也是詩人受人景仰、最終走向死亡的深刻背景。
-
7 # 蘭廣上北
先發揮自己的靈感,寫一部分可以傳唱的詩歌,在小範圍最好有一定影響,後自費出版,然後跑到中國最高的大樓,等到各大媒體都到齊,圍觀的人山人海,從大樓從容不迫的跳下去,你就有一定的名氣了,然後你必須有鐵桿好友或粉絲開始宣傳你的作品,回憶炒作你的生平,如果能引起全國的反響,你或許能成為海子一樣偉大的詩人了,這種方式雖可能成名,但請不要模仿。
-
8 # 使用者一生蝶夢千百回
為什麼要做一個像海子一樣的詩人,也請不要把偉大冠名詩人。不要把你的珠寶像垃圾一樣堆在我的門口,不要把你的尊貴掛上我的翅膀,不要把你的審美觀塞進我的心房。
-
9 # 不拉燈原創作品
不知道這是哪位“專家”出的題目,我實在不能苟同。海子並不能冠以“偉大詩人”,我也沒想過做這樣的詩人。在這裡不得不說出自己的看法。
海子是一個沒有善心的逆子。我看到一篇報道,說他自殺後,家裡留下一個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當這位老母親得知這一噩耗時,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景,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呢?我在無數次的想象那個老母喪子的場景。海子在自殺時,就沒有想到過生他養他的老母親嗎?他以自殺的方式解脫後,年邁的母親往後怎麼生存?文如其人,至於他的作品能有什麼樣的社會價值呢?
海子是一個膽小的懦夫。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時,就要放棄生活,甚至放棄了生命。在這個繁雜的花花世界裡,每個人都經歷著喜怒哀樂。文學作品至少應該給人一種生活下去的勇氣,激發熱愛生活的激情。而這位“偉大的詩人”呢,完全喪失了活著的勇氣,沒有了責任和擔當,選擇了逃避。捨棄他愛的詩歌,捨棄了愛他的人。
海子一點不“偉大”,我不願意做他那樣的人。
-
10 # 文武雙全斌斌有禮
大詩兄,書明天,
海市蜃樓多美幻,
鐵軌通那邊。
李白飲苦酒,
方能詩百篇;
龍基挽貴妃,
霓裳羽衣宣。
海子海景房,
杜浦寒士願;
借問範文正,
是明天?
還是後天?
-
11 # 詩人林楊
海子是詩人不假,詩也深入人心,但是他卻給孩子們帶了一個不好的頭,遇到點挫折不是去化解,而是選擇了極端。我可以像他一樣寫深入生活的詩,而不能像他一樣被生活打垮。
-
12 # 記者白鐵濱
海子以生命為代價,才有死後一鳴!
面朝大海,物是人非!
春暖花開,人己走了!
這種創作是不可取的!
-
13 # 麥田守望者LW
海子之所以被無數文藝青年所喜愛,是因為了他用詩句描繪了一個無比純潔美好一塵不染的精神世界,一個凡人無法企及的心靈遠方。
面朝大海容易,春暖花開易尋,但劈柴餵馬周遊世界又有幾人能做到。你來世間一趟,你要看看看太陽,太陽每天都能看到,但心中的太陽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又有幾個活的真正的幸福。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人一生最難到達的是比遠方更遠的遠方。
海子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帶著他心愛的幾本書,躺在鐵軌上,等待著飛馳的列車把他帶回心中的麥地。就像他詩中寫的那樣,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將死在這裡。
海子是純粹的,是偏執的,他不允許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一絲塵埃,但這世界就是庸俗的,就是充滿慾望和傾軋的,因此他選擇了與這個世界告別。
海子死了,詩人死了,人們把詩人當作瘋子。我們做不了海子,我們都是俗世之人,為了生存做一個提線木偶。我們只有從海子的詩中汲取一絲甘泉,以慰籍我們奄奄一息的靈魂!
-
14 # 火紅生祥雲
那個有著高傲的心靈同時又有著自卑心理的海子;那個敏感脆弱卻又才情四射的海子;那個用詩歌不斷地念叨著幸福與死亡的海子,在歷經流浪的困窘和種種苦痛的心靈掙扎之後,掐滅了自己詩情的煙,撲熄了自己生活的火。
在山海關附近的鐵軌邊,他安然地留下遺言:我的死與他人無關。然後在鐵軌上平靜地鋪展開自己的身體,面對天空,背後是飛濺的詩意血花。“十個海子復活,一個海子死去。”在此之前,他寫出了這樣的詩句,向人們宣告了1989年3月26日這一天的到來。
這一天,是海子自殺的日子。
許多年以後直至已過去了30年的今天,沒有十個海子復活,只有無數人對海子的追憶和思念;只有無數人在夢想,成為海子一樣具有偉大詩才的詩人。
在這裡,我們還無法將海子定位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但冠以海子偉大的詩才,是不接受任何辯駁的。
現在,我不想說如何做一個像海子一樣偉大的詩人,我只想在這個問題上展開,去追尋海子的足跡,探討他生平的一些經歷,或許我們可以在這裡找到間接的答案。
1964年,在料峭的春寒中,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家灣,裁縫師傅查振全喜迎了他第一個兒子的降生。他給兒子取名海生。因為名字中有個海字,加上自己對海的嚮往和熱愛,查海生在很多年以後的1984年,創作了他的成名詩《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用“海子”作為筆名,從此,海子這個名字就一直伴隨著他,並代表了詩歌創作的一種高度和境界,以致於很多人只知道詩人海子,而不知道詩人海子還有個名字叫查海生。
查海生在成為名滿天下的海子之前,他是從一個農村娃娃起步的。5歲時,他進入小學讀書,成績年年第一。1979年,15歲的查海生作為一個農村娃,很幸運地參加了高考。在此之前,因為某種特定的歷史原因,全國的高考制度曾一度中止,直到1977年才恢復高考,查海生在恢復高考後的第三年,以總分370分的成績考進了北京大學的法律系。在那個普遍比較貧窮落後的年代,能上大學的人很少,特別是農村,別說上大學,就是讀到高中人的也不多,考上大學的人更少,能考上北京大學,那簡直是鳳毛麟角。從這一來說,查海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神童和學霸,聰明過人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力。
那時的農村是偏僻落後的,離城市的文明還有著一段很遙遠的距離,農村人大都還是傳統的思想觀念,作為裁縫的查海生的父親查振全也是如此。在查海生高考之前,查振全根本沒有想到兒子還會考上北大,只是想著查海生讀完高中後回家種地,娶妻生子,傳承查家香火,便早早給查海生訂了一門親事,姑娘叫蘆花,人長的俊俏。兩家相隔不遠,查海生與蘆花是相互看著對方一起長大的,可以用“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來形容他們。然而,這原本可以成就的一樁郎情我願的姻緣卻因為查海生考上了北京大學而告吹了。那年頭高考很難,考上大學,就意味著吃上了國家糧,成為了公家人,不可能再回農村從事苦哈哈的農業生產,因此查海生的身份和地位對比蘆花有了很大的懸殊,這個懸殊就是那個年代農村與城市的遙遠差距,也是學者與文盲不可同日而語的一種差距,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兩家只好解除了婚約。
對於愛情,儘管後來寫了不少愛情詩,但當時只有15歲時的查海生還是處於朦朧懵懂的狀態,沒有深刻的體驗和感覺。他遵重和順從了雙方家庭解除婚約的意願,卻又捨不得蘆花,在他去上大學之前,查海生與懷著同樣心思的蘆相約在一起,他們相擁,他們哭泣,他們用純淨的心意獻上各自最純潔的初吻,然後他們無奈地撒開曾經相攜過的手,走向不同的人生和命運。
他們用初吻代表了愛情,然後遠離這段愛情。
5年以後,查海生已經成為了海子,蘆花遠嫁外地。
在北大聽到訊息的海子得知訊息後,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失落,一個人在宿舍一邊喝酒,一邊寫詩,寫下了《村莊》和《女孩子》這兩首詩。在醉酒之前,查海生告訴自己:下輩子一定要娶蘆花!
在我感覺到時/她已去了另一個地方。海子在《女孩子》這首詩中用平淡的語句,寫出了他對愛情感悟的後知後覺的深沉的創傷。
我妹妹很美麗/我妹妹叫蘆花。海子在1984年的《村莊》中寫道。
珍惜黃昏的村莊/珍惜雨水的村莊/萬里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海子在1986年的《村莊》中寫道。
但是,不管海子對蘆花的愛有多麼的不捨,有多少無奈和遺憾,最後卻只能變成他生命中一道永恆的悲傷。
在這裡,不再寫海子過多的愛情,那樣會洋洋灑灑,非數萬言不可。
海子的一生經歷了多次愛情,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唯一的一次一個願意與他結婚的姑娘卻因為當時的海子只想浪漫的戀愛而分手了。
海子是一個具有浪漫情懷的詩人,但他又擺脫不了現實生活的苦痛,他渴望愛情,期望愛情的長久滋養,卻又害怕愛情帶來的姻緣與家庭,他簡單又矛盾,快樂又痛苦,清高又自卑。他被愛情傷害著,卻又同時傷害了愛情。
海子到處旅遊和流浪,經常身無分文。儘管他有中國政法大學教師的工作,還有光芒萬丈的詩人名頭,但這些並沒有帶給他足夠的經濟支撐,他常常生活在對未來的失望和對貧窮的恐懼之中。
在海子的很多詩作中,都描述著死亡和幸福。在很多時侯,他是那麼強烈地渴求幸福,但當他所想要的幸福永遠是那麼遙遙無期時,這顆天才而敏感的心便一次又一次地書寫死亡。
海子在他的成名詩作《亞洲銅》中,開遍就流露出死亡的悲氛: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將死在這裡/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在《夜色》中,海子這樣寫道:我有三次受難:流浪、愛情、生存,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海子是一位詩歌王子,應該擁有詩歌和太陽,但是生活困惑了他,流浪和愛情傷害了他。
所以,海子的很多的詩歌中都在透露著他經濟上的貧窮:當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麥地與詩人,答覆》,黑夜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黑夜的獻詩》,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秋》。這種經濟上的貧窮和詩歌創作上的輝煌形成巨大的反差,苦痛地折磨著這位天才詩人既清高且自卑的複雜心靈。
海子在詩作中,經常呼喊著他內心的痛苦,早就傳遞了他要結束自己生命的資訊,只是這種資訊掩蓋在詩歌創作的虛擬與意念之中,被忽視了。
比如: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遠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遠方》。如果說這首詩透露的厭世思想並不明顯,那麼早在1984年,他在《阿爾的太陽》這首詩中就有這樣一句“瘦哥哥凡.高,凡高啊”,表明他就惦記了那位名叫文森特.威廉.梵高的偉大的荷蘭畫家。
而海子生前的狀況和梵高的生前狀況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
似乎自殺前都陷入了精神上的迷茫和對前途的恐懼。
梵高的畫——麥田上的雲雀
海子在他創作的最後一首詩《一個海子死去》中寫道:春天,一個海子在曙光中死去/十個海子在歡呼中為他送行,遠方的遠/他是最亮的那顆星,曾傾心死亡。
一句“曾傾心死亡”是多麼的悲涼,說明海子在多年以前就有了輕生的念頭。
生命是不可以複製的,海子的詩也是不可複製的。誰都無法做成像海子一樣的詩人,遑論偉大與平凡,海子就是海子,他只屬於自己。
熱愛春天的海子在春天走進了永恆的春天。他的殞落是中國詩壇的巨大的損失,詩壇上不僅沒有十個復活的海子,就連對海子的模仿都是那樣的生澀和遙遠。海子用詩歌建立了自己不可侵犯的王國,他是詩歌王子,用他的靈魂和精神永守護著屬於自己的領地,高貴又尊嚴。剩下的,只有我們,這些愛好著詩歌的人們,隔著不可逾越的時空,表達著對海子或濃或淡的追思。
含淚寫到這裡,不想以這樣的方式完結這篇文章,因為我們更愛的還是幸福。節選海子幸福感滿滿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中的詩句作為結尾: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
15 # 範良光
溫柔敦厚詩教也。唯仁人能至,一仁一心發為宇宙悲情,愛情詩心豈不本於一心之仁?通天徹地,家國情懷自在其中,俯拾即得。
非妙慧者不可言感,唯古詩人始能雲怨。
以此衡之,海子只是一初機俊秀小詩人,那來可當偉大詩人?
-
16 # 逆風的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把“偉大”與“詩人”分開來說。“偉大”在“百度漢語”裡的解釋是:品格崇高,才識卓越;氣象雄偉,規模宏大,超出尋常,令人景仰欽佩的。“詩人”在百度百科裡的解釋是:通常意義來講,就是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人或詩作家。詩人透過詩歌創作,吟詠抒發激情,透過詩歌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透過詩歌傳頌人間真善美。在看“海子”,196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創作詩歌,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是不是有“卓越的才識”,不知道,至於“崇高的品格”,恐怕談不上有,他的自殺既不是為“人間疾苦”更不是為“民族大義”。他倒是用詩歌,抒發了自己的一些激情,不過畢竟他太年輕,他的人生沒有多少歷練,更多的是天真的想象,幼稚的衝動,使得他的詩作,想象有餘,內涵欠佳,鋪張有餘,實質不足。他最有名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過是一些直白又淺顯的大白話與祝福語而已。技巧與手法,修辭與造句,都很普通。不過他的“自殺”,多少讓人惋惜和同情。海子,只是一個“孩子”,我們可以理解他,惋惜他同情他,也可以懷念他。但不要把“偉大”強壓在他幼稚的肩上,也不要把“崇高”灌輸在他天真的懷裡,讓他好好的走吧,讓他的生命在繆斯的懷裡,平靜的安息,讓他的靈魂在詩歌的海洋,輕盈的飛翔。
回覆列表
要做海子一樣的是詩人,要有承受一下痛苦,偉大的人永遠要承受超出普通人百倍的孤獨、寂寞黑!
就像海子講的:你說你熱愛孤獨,喜歡在孤寂的黑夜裡體昧屬於自己的那份孤單。終於,你找到了屬於你的靈魂和托起你詩歌的天堂,獨自一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們再來看下海子短暫的人生,換個角度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從小在母親的引導下,就喜歡文字,喜歡講故事,喜歡幻想,喜歡小說,4歲的時候就在全村人的面前背誦《毛澤東語錄》,1979年以高分進入北大法律系,當年海子上大學才剛滿15歲。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短短7年的時間,寫下了近200多首的作品,眾多作品直指人心,讓人無法抹去。
海子,一生窮苦,放著大好前程不去追尋,海子1983年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這份工作是可以說是高大上,工資也非常樂觀,前途也一片光明,但為了詩歌而放棄了所有,詩歌是海子的靈魂,他在詩歌的世界裡獨自飛翔。
海子,是一個天才,一個孤獨的天才,一個孤獨的天才詩人,一個孤獨的靈魂詩人。
海子詩歌創造之時,有兩位好朋友對他影響很大,一位是駱一禾,一位是西川。這兩個人在詩歌創作方面都比海子要早,在詩歌方面給海子很大的幫助和鼓勵,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援,也許海子對詩歌就沒有那麼執著了。
其實海子從小到大並不孤單,小時候他就展現出了天才的智商,做為小夥伴們的領袖,一起玩戰鬥的遊戲,在學校又有同學老師的陪伴和關懷,海子的成長並不孤獨,但為何海子變成了孤獨使者?我猜想這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無奈,以及家庭的因素,還有傳統思想的束縛,再加上愛情之路的悲痛,世人對海子式詩歌的不接納,這些都讓海子陷入了無比的痛苦,為了尋求人生的真諦,詩歌的靈魂,生命的自由,海子最終選擇了獨自面對孤獨以及被眾人不理解的遠方和詩。
海子,喜歡太陽,喜歡被太陽照耀的感覺,太陽讓他更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和苦痛。一次他跟駱一禾還有幾個朋友一起吃飯,當時海子還是一個不會喝酒的人,他喝了一了口酒就受不了,大夥笑著說海子是一個不能喝酒的人,他氣不過,然後一口氣喝了一碗二鍋頭,瞬間把大夥嚇傻,喝完他當場醉倒,不省人事。醒來的時候,頭依然暈乎,但當太陽照射在他身上時,他立即就清醒了,並且說了一句:“誰說雨後的空氣才清新?被太陽照耀下的空氣將更加明媚”。
“冬天的人/像神祗一樣走來/因為我在冬天愛上你”“那秋風吹涼的地方/那片我曾經吻過的地方”愛情,對於海子來說,最愛的就是女子B(中國政法大學83級學生,來自呼和浩特,中等身材,有一張圓圓的臉龐,在學生時代她就喜歡海子的詩。她是海子一生所深愛的人,海子為她寫過許多愛情詩,發起瘋來,一封情書可以寫到兩萬字以上。他們到底因為什麼分手,不得而知,據海子父親說:“女孩子的娘、老子嫌我們家裡窮。”海子最後一次見到她時,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她對海子很冷淡。那天晚上,海子喝了好多酒,差一點自殺。),B的出現,給海子在詩歌創作上帶來了更多元素和更深的情感,寫下了許多動人的情詩。比如《山楂樹》《給B的生日》《愛情故事》《新娘》《十四行:王冠》《妻子和魚》《我請求:雨》《得不到你》《無題》《七月不遠》《給你》等等。其中《七月不遠》是海子和B分手後寫下的,以下摘錄其兩段:
青海湖上
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因此 天堂的馬匹不遠)
我就是那個情種: 詩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馬肚子裡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 請熄滅我的愛情!)
“孤獨是一支魚筐/是魚筐中的泉水”孤獨和蒼涼感都在海子的思想中,讓其不可自拔,並且越演越烈。
“秋天深了/王在寫詩…/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無論從海子的詩還是他的生活經歷,都可以說海子是一個單純的人,對夢想,對生活,對愛情,對生命,對人生都是一個純潔的孩子,純潔的理想主義者。
“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海子的心境就如天空般湛藍,春草般鮮綠,跟那個灰色的人間格格不入。
“我要做遠方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和…/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也願將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靜家園”以夢為馬的海子,在遠方的西藏找到了那種久違的歸屬感,站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預感海的降臨。草原上的天空不可阻擋,遙遠的路程上乾乾淨淨。他深深地知道自己只屬於大地,他的詩篇也只屬於大地,留下靈魂,讓身體死去。。。。
《太陽》,是一部偉大的詩劇,也是一部悲劇詩篇,海子也將死亡記錄於此。
《太陽·弒》第一幕第五場其中詩句:
我所在的地方空無一人
那裡水土全失 寸草不生
大地是空空的墳場
死去的全是好人
天空像倒塌的殿堂
支撐天空的是我彎曲的脊樑
我把天空還給天空
死亡是一種幸福
《太陽·弒》第二幕第九場其中詩句:
我們要把命革掉!
人類的鮮血
擦去我們身上的灰塵
蒙受了時間和厭倦的和平
《太陽·土地·王》:
屍體是泥土的再次開始
屍體不是憤怒也不是疾病
其中包含著疲倦、憂傷和天才
“遠方的幸福/是多麼的痛苦”海子寫下了他在塵世間的孤獨,和這個世界的悲涼,讓靈魂清理塵埃,把生死除掉,他的身體和思想都不屬於這個世間,他屬於太陽,他奮力飛向那片藍天,那片時刻有太陽的天堂。
海子用生命在煮詩,用生命澆灌詩魂。寫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春天》《活在珍貴的人間》《亞洲銅》《日記》《以夢為馬》《草原上》《九月》《秋》《遠方》《麥地與詩人》《黑夜的獻詩》《歌:Sunny打在地上》《四姐妹》《秋日黃昏》《太陽和野花》《在昌平的孤獨》《黎明和黃昏》《夏天的太陽》《西藏》《兩座村莊》《夜色》《春天,十個海子》等等經典詩歌。
1989年2月,海子談到對自己和詩歌的希望時說:“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海子,做到了!!!!!
“漆黑的夜裡有一種笑聲笑斷我墳墓的木板/你可知道,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1989年3月26日,海子最終選擇了死亡,在山海關臥軌自殺。這也宣告1980時代的詩歌就止終結!西川說:“在那個黃昏,一個“自由而痛苦的聲音歸於靜默”。
海子,你是永恆的海子!
也正如《春天,十個海子》所寫: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
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們一半而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於農業,他們自己繁殖
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海子的思想是獨立的,自由的,向上的,孤獨的,對詩歌界有著強大的衝擊力,對讀者是指引靈魂的燈。回想自己為何也熱愛上了寫詩歌?其中海子的影響極大,海子的詩更讓人明白詩歌存在的意義,讓我懂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讀著海子的詩篇,每一首,每一句都是那麼深刻,同時也在敲打著我孤獨的靈魂。雖然不曾想過用詩歌來賺錢,但依然熱愛於詩歌的道路上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海子,你是那麼的喜歡太陽,喜歡被太陽的火圍繞在你身上,你是一個向著太陽的人,你為了尋找天堂和尋找生命,在自己的國度裡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太陽。黑暗將被你的Sunny吞噬,在那個世界裡,沒有痛苦,沒有孤獨,只有你無盡的詩篇,那耐人尋味,句句動人的詩篇。
海子,我多想為你寫一首詩歌,但又該如何寫起,我已經被你擊破,在你的詩歌面前,我無力的詩歌怎能托起你偉大的詩魂。你的孤獨穿透一切靈魂,你的思想輾碎一切黑影,你的詩歌刻入歷史和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