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談文史生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西漢末年,原本的布衣將相的階層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已經再次形成了地方豪強,雖經皇權著意打壓,但是並沒有制度性的解決辦法,世家貴族的權勢越來越強,最終劉秀憑藉與世家的合作重新奠定了東漢王朝的統治秩序。因此東漢的統治制度與西漢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質,最大的特點是地方勢力崛起,家族政治再次成為主流,西周王朝的封建制的輪廓再次出現。皇族如果是寒門,其勢力威望很難鎮住那些世家貴族,這就決定了皇帝必須要透過宗室來控制地方。因此,皇位的繼承順序,也往往是皇室家族內部形成公議之後的結果。這是在政治權力下移,皇權不振時,皇帝能夠獲得真正權力的根本途徑。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
瞭解了這些資訊,我們再來看司馬炎的繼位歷程。可以這麼說,司馬炎晉封太子位,可能不會那麼順當,可是如果要說他要毒殺生父才能得到權力,這明顯不符人情常理,也不符合司馬炎的動機取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空穴來風,其原因是其二弟司馬攸的存在。
司馬攸說起來是司馬炎的二弟,可是在宗法制度上是司馬師的兒子,因為在他一歲多時,就被爺爺司馬懿做主,過繼給司馬師做了繼子。繼子與乾兒子、義子不同,在宗法制度上,這是有繼承權的。如果不是因為司馬師死的早,晉室皇位也不會輪到司馬昭這一支。
司馬懿自然是司馬家族的當家人,不過司馬家的二號實權人物,卻不是司馬師,更不是司馬昭,而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這位司馬孚心繫魏室,司馬懿行悖逆之舉時,他還這樣責備司馬懿:“你的初心還在嗎?”
司馬懿原定接班人是司馬師,對司馬師也是一直當成接班人進行培養的,出仕也比較早。從他的婚姻到仕途,都是司馬懿進行政治利益勾兌的重要籌碼。司馬師早期和夏侯玄、諸葛誕是齊名的名士,在曹叡時期受到浮華案的打擊。在曹叡去世後,司馬師在司馬懿的安排下出仕,並且提升得非常快。在司馬家的地位很快就超過了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成為二號實權人物。
(司馬孚一口氣活了92歲)
在曹爽當政時期,為了和曹爽進行政治利益交易,司馬懿同意由曹爽的親黨夏侯玄出任徵西將軍,駐守長安,成為關中地區的最高軍政負責人。曹爽的代價則是,原本由夏侯玄擔任的中領軍職務,改由司馬師繼承。相比之下,司馬昭並沒有當成接班人培養,所以出仕和仕途相對來說都沒有司馬師那麼明顯。
傳說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的頭天晚上,將計劃告訴給了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都被時人認為是有經國大才),然後派人暗中觀察二子的反應。司馬師回到房間就呼呼大睡,而司馬昭卻來回踱步,輾轉反側。司馬懿由此認為司馬師比起司馬昭更有大將風度。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是毫無疑問的接班人,馬上就順利接班了。高平陵政變之後,因為司馬師已年過40,卻膝下無子,為了避免出現繼承人危機,司馬懿還提前過繼了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給司馬師。司馬懿做完這一切,自認為安排妥當,安然離世了。
司馬師在朝廷當政的這些年,行廢立大事,大全獨攬,清洗了朝臣中心向魏室的舊臣,更重要的是他團結了曹魏建國元勳的官二代們,統一了他們的思想,讓他們產生未來的安全保障系在司馬一家的共識。司馬師本身就是名士,威望頗隆,所以做起這些事來,也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眼看著司馬家一天天興旺發達,可是在平定毋丘儉叛亂時,被文鴛夜間襲營,當時司馬師正患眼病,情急之下,眼珠竟掉了出來,回到許昌後不久就去世了。
(司馬懿悉心栽培的司馬師是當時名士)
這年,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才只有七歲。此時,司馬家族還沒有形成公共權力,單憑世子的地位,沒有能力保護整個司馬家族的利益。所以,經過家族會議決定,由司馬昭接班。可是,司馬昭也清楚,這是家族推舉的權宜之計,司馬師人望還在,就經常跟人說:“天下是司馬師的天下,他只是暫時代管,將來是要交給司馬攸的”。
司馬昭掌權10年,司馬家族取代魏室的傾向越加明顯。他的長子司馬炎也已經成年了,在群臣中也有一些名望。可是司馬昭遲遲未立太子,不清楚司馬昭是有意等待司馬攸再大一些,還是等到司馬炎的名望在高一些?司馬昭老是這麼拖著,對司馬炎也是一種煎熬。他作為司馬昭嫡長子,遲遲不定大位,對他的名望來說是一大傷害,很難說他心裡沒有想法。幕僚們認為司馬昭為平時說“要把權位交給司馬攸”是當真了,因此就勸說司馬昭放棄這個想法,確定由司馬炎接班。即是這樣,司馬炎晉封太子位時,也已經是公元265年了,人都已經三十歲了。
(司馬昭去世前才立司馬炎為太子)
司馬昭去世的時候是54歲,按照古人的壽命,這已經不算晚年了。在事未定之際,司馬炎自然是比司馬攸更合適的接班人。
司馬昭掌權時,司馬懿一系的其他人的地位都還不算太高,所以司馬家的二號人物一直是威望隆重的司馬孚。當初在司馬師去世的時候,就有人提出由司馬孚繼位,就是因為司馬孚地位更高,政治經驗更豐富,更是因為對司馬昭不信任,因為司馬昭之前的功勞還不夠顯著。這樣,在司馬昭去世的時候,司馬炎更是不被看好,所以又有人提出由司馬孚繼位。
以資歷而論,甚至司馬孚的次子、過繼給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為嗣的司馬望的資歷和威望都在司馬昭和司馬炎之上。因為司馬望比司馬師還要年長三歲,到司馬昭去世的時候,他已經61歲,正擔任徵西將軍,持節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政治和軍事經驗都很豐富。這意味著,因為司馬家族還沒有形成公共權力,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並沒有完全的把握即合法性成為司馬家族的第一順位接班人。司馬孚、司馬望都有可能排在他的前面。而且,司馬家中司馬孚一支的實力這時候遠在司馬懿一支之上,司馬炎並沒有把握能夠完全控盤。
(司馬炎踐祚登基)
這在司馬炎踐祚後,分封宗室的時候,也能夠看得出端倪。初次分封宗室受益最為明顯的並不是司馬懿一支的後人,而是司馬孚一支,一時之間一門十王,司馬孚被封為安平王,食封四萬戶,成為最為顯赫的宗室。一直到272年司馬孚去世後,司馬炎重新調整宗室分封,司馬孚一家的地位才下降了。這就是因為,司馬炎在繼位後必須安撫好司馬孚,否則他也沒有把握控制住局面。
所以,如果從司馬炎個人的角度看,最穩妥的方式並不是在公元265年下毒害死司馬昭,由自己繼位再來受禪為帝,而是先協助司馬昭即皇帝位,形成公共權力,由宗法制度確定司馬炎的太子位,加快自身文武勢力的建設,才能保證他最後順利接班當上皇帝。如果貿然行弒殺悖逆事,萬一資訊洩露,司馬炎更是沒有指望能做上宗主之位,更遑論禪讓稱帝了。
更何況,司馬炎本身還是一個儒學根基深厚的皇帝,德行寬厚,未嘗有屠戮宗室之舉,對待親戚們都很好。當然,除了他的弟弟司馬攸,這個當年差點讓他做不了太子的人。不過,司馬攸確實也是人品、學問都很好,深孚眾望,在司馬炎得病的時候,還有人向司馬炎建議立司馬攸為皇太弟。這個提議觸動了藏在司馬炎心底的陰影,因此透過一些手段逼死了司馬攸。後來,司馬炎也後悔不迭,為了彌補過失,就對司馬攸的兒子很好,封王鎮守許昌,這就是後來參與八王之亂的齊王司馬冏。
(一代賢王司馬攸)
綜上以上情況,從政治邏輯、利益動機、個人秉性方面,都很難判斷,司馬炎會毒殺父親司馬昭。人們之所以這麼編排司馬炎,可能是因為司馬炎雖稱是開國之主,卻將國家治理的很糟糕。他身故後,中原淪陷,十室九空,衣冠南渡,飽受流離之苦的中原士人,又看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皇族之間的血腥屠殺,因此將這故事附會到司馬昭父子身上。舍此之外,還有牛繼馬後之說,無不是編排司馬家族的,民間稗官野史,誠不足信。
-
3 # 李飛叨
雖然司馬家以自相殘殺聞名,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司馬炎毒死了他老爸司馬昭。唯一可疑之處出現在《三國演義》中,說司馬昭臨死時,用手指著司馬炎,卻已經說不出話來。這個動作可以理解為譴責,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囑託,所以並不能成為司馬炎殺父的證據。更何況,《三國演義》本身就三分實七分虛呢!
曹操曹丕父子把大漢王朝掃進了垃圾桶,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司馬家父子又接著上演了“三馬同槽”的大戲,把曹魏江山折騰得支離破碎。到了司馬昭之時,更是一路從大將軍到晉公最後到晉王,完全成了當年曹操的翻版,曹魏的皇帝也徹頭徹尾成了傀儡,比當年的漢獻帝還不如。
在玩皇帝這件事上,司馬昭比當年的曹操還瘋狂。曹魏的皇帝曹髦(máo)眼看著司馬昭權勢日重,想著委屈就委屈點吧,決定給司馬昭加封晉公,加九錫,結果司馬昭連續推辭了十多次才接受,以此來表示自己對曹魏忠心耿耿,杜絕世人的議論。要知道當年曹操面臨這種情況,也才推辭了三次而已,這明顯地是把曹髦當玩具。
曹髦眼看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司馬昭的心思,連走在路上的人都知道了,他豈能坐以待斃,於是決定冒險帶著身邊的人,去討伐司馬昭。結果身邊的人卻有司馬昭的耳目,曹髦行進小司馬昭府邸附近時,被賈充帶著軍隊攔住了,最後一個叫成濟的人突然下手,用戈幹掉了曹髦。成濟最後成為這件事的背鍋俠,被殺了全家。至於皇帝曹髦死了,也就不了了之了,司馬昭又另立曹璜為帝,大權仍在司馬昭手中。
到了景元五年(264年),曹魏的皇帝已經是末帝曹奐,他冊封司馬昭為晉王,同時冊封司馬炎為晉王世子。這個節點至關重要,因為聖旨雖然是曹奐下的,但表達的卻無疑是司馬昭的想法,而正是在這道聖旨中,我們可以肯定,司馬昭是將司馬炎作為了自己的繼承人。
司馬昭的權力來自於他的哥哥司馬師,而司馬師並沒有兒子,所以司馬昭將自己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不至於斷了哥哥司馬師的香火。而司馬昭在這之前也曾說過:“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哥哥的,等我百年之後,大業還是要傳給哥哥的後人司馬攸。”
繼承人這件事上,司馬昭是穩賺不賠的,不管他傳位給司馬炎還是司馬攸,都是他的親兒子,沒什麼區別。但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對司馬昭說:中撫軍(司馬炎)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這些人的意見很明確,第一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是天然的繼承人,第二司馬炎不論智商還是武力值都線上,第三司馬炎頭髮長胳膊長,這是天生異象,第四點最關鍵,司馬炎不是甘為臣子的人,如果讓司馬攸做繼承人,司馬炎必定造反,對於司馬家的權力會產生極大傷害。
最終司馬昭同意了眾人的意見,立司馬炎為世子,成為自己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在地位如此穩固的情況下,司馬炎沒必要對自己的老爸下毒手。要知道以司馬昭之精明,毒殺計劃的失敗機率極大,而如果一旦失敗,司馬炎的下場必定慘烈無比。
能安安全全地等待接班,為什麼要鋌而走險去殺老爸呢?沒有一個人會蠢到如此程度,更何況是司馬炎呢!
如果喜歡請關注,多謝!
-
4 # 五六居河西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很好解釋司馬昭的野心了。在曹魏政權中,權力日益膨脹司馬昭,想要謀劃者要奪取曹家的天下取而代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二年,把權力交接給長子司馬師,司馬師沒有兒子,把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他。
司馬師病重時,想要把位置傳給兒子司馬攸,司馬昭怎麼著就不樂意,想盡辦法要接手司馬師的權位,就暗中指便他的親信在朝堂上力薦司馬師出征,導致司馬病死在路上,司馬昭順利接管司馬師的權位。司馬昭晚年又想把權威還給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作為長子的司馬炎心中,在朝中已是官高權重,想要得到這份權力,就出現了司馬炎毒死父親這一說。
司馬師劇照
司馬懿在司馬家族中壽命是最長的一個,在平時做惡多端還活的很久,他活了73歲,長子司馬師只活了48歲,次子司馬昭也就活了55歲,這顯然兩個兒子壽命比他很短。
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繼承了他的權利,掌握權力的野心比父親更大,可惜他是沒有兒子,兄弟司馬昭卻有9個兒子,為了繼承香火就過繼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為正式意義上的兒子。
司馬師的死有些蹊蹺,有人說,他是死於兄弟司馬昭暗算。司馬師有眼瘤病,做過手術正在癒合康復期間,這個時期淮南發生叛亂,朝廷要指派司馬孚前去平叛。
當時有三個人傅嘏、王肅和鍾會一直在力薦讓司馬師親征,司馬師只能答應親自去平叛。這三個人其實是司馬昭的親信,司馬昭為了消耗司馬師的身體狀態,暗指使三人慫恿司馬師親征。應了那句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有了展現,這件事在史料中也找不見有記載。
司馬師連日的路途顛簸身心焦粹,眼瘤病突發,就死在回程途中,司馬昭成功地接管了司馬師的軍政大權。比方說,司馬師沒有發生這種狀況,繼續活著,不一定就把權力交接給兒子司馬攸。歷史發展以來一般是子承父業的繼承製度,這次卻由兄弟繼承了權位。
司馬師的想法是選擇讓兒子繼承軍政大權,有司馬昭去輔佐,有權力慾望的司馬昭肯定不這樣做,終於實現了他的權利接承。同樣司馬昭在晚年時接班問題也很突出,兒子眾多,司馬炎的能力有超強,官至中撫軍,在朝廷中的權力已經遠遠高於司馬攸。司馬昭想要完成兄長的遺願,把權位要還給司馬攸,司馬炎可不願意,他對權力的渴望那是巨大的,野心比父親還要大。
按司馬炎的想法,他身為長子,按繼承製度來說應該他是第一繼承人,沒想到父親卻要把權力還給司馬攸,他就要鋌而走險作出反應。他身後靠山比較強大,妻子出生於弘農楊氏,弘農世家勢力大,背後支援司馬炎,更有賈充、裴秀、山濤等人的支援,司馬炎有十足的底氣搞定司馬昭。
司馬昭一直有意取代曹魏江山,這時天象祥兆,朝臣慫恿司馬昭以天子的儀式遊行示威,司馬昭很是喜歡,在吃飯時突然中風,隨過兩天病情加重,一時半身不遂,手腳麻木,無法說話等症狀。很多大臣都來看望司馬昭,當時司馬昭用手指著司馬炎卻說不出話來,不久司馬昭死了。
司馬昭的死疑點很多,當時的症狀象似中毒,在朝中民間,流言蜚語就流傳開來,認為司馬昭的死跟司馬炎有脫不開的關係,當時用手指像司馬一樣,似乎就是說司馬炎其實是兇手。
司馬炎為了打斷司馬昭傳權位於司馬攸,抓住時機毒死了司馬昭。當時司馬昭在傳承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司馬炎就不能失去這次機會,為了奪取權力的位置,他只能大義滅親。
司馬昭還甭想著要推翻曹魏取而代之,實現做皇帝的夢想,豈不知早早被兒子給斷絕了。這種說法是不是真實?並無法查實,作為奪權上位司馬家族這種事情,做起來是見怪不怪。
-
5 # 方圓論壇
司馬炎毒死自己的父親?這從何說起。司馬家族從司馬炎往前還沒有那麼亂,當時司馬家族對於外人那是相當殘忍,但對於自己人那可是如春風化雨一般。如果不是司馬家族團結,他們也不可能篡魏自立不是嗎?
事實上司馬炎篡位稱帝的經歷和曹丕非常的類似。司馬家族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開始了其謀權篡位的篇章。司馬懿死後,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接替他的地位成為了司馬家族新的帶頭人。在司馬師掌權期間,司馬家族的勢力更一步得到了擴張。甚至司馬師時期還廢掉了魏帝曹芳。可見司馬師權力之滔天。司馬師死後其弟弟司馬昭接替了哥哥的權位成為了司馬家族新的掌門人。司馬昭野心比哥哥更大,同樣他也殺了魏帝曹爽,並且更進一步的還想取而代之。但司馬昭的計劃還沒有順利實施,他就因為中風去世了。之後司馬炎繼承了父親司馬昭的權位。
相當諷刺的是,當年曹丕篡漢的時候,就是在曹操死後他剛繼承了父親的權利地位之後,就立刻迫不及待的把漢獻帝趕下了皇位,自己篡漢登上了皇帝寶座。到了司馬炎時期,也不知道司馬炎出於什麼目的,他篡魏自立的過程和曹丕當年的做法一般無二。同樣是司馬昭死後他剛掌權位就迫不及待的逼迫魏元帝禪讓皇位。只能說因果迴圈,報應不爽了。
之所以有人會傳言司馬炎殺了自己的父親司馬昭,那是因為司馬昭死的很蹊蹺,史料記載,司馬昭死於猝死。所以很多人認為司馬昭是司馬炎殺死的。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司馬昭猝死不假,但其卻是中風猝死。中風導致猝死這一點都不奇怪,在如今社會中風猝死都是常態,更別說古代那種醫療條件極度差的環境下了。這麼看來所謂司馬炎毒殺父親就完全是子虛烏有了。
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司馬炎是司馬昭的獨子。也就是說司馬昭的繼承人只有司馬炎一人而已。從理論上講,司馬炎殺死父親司馬昭是有動機的。但卻完全沒有必要。要知道司馬昭的權位早早晚晚都是司馬炎的,他根本不需要去冒險殺害父親司馬昭。一個不好可能會導致萬劫不復。況且當時司馬昭的年紀也不小了,就算沒有得病也活不了多久了,怎麼看說司馬炎殺掉司馬昭都是欲加之罪。
-
6 # 樂學讀書會
憑一個三國演義的說法來斷定司馬炎弒父?三國演義明朝的書啊,寫三國的事能有幾分可信度?且不說有沒有手指司馬炎之事,就算有,能說明啥?難道就不能是讓心腹大臣輔佐自己的兒子?難道就不能是對兒子寄予厚望?司馬炎已是太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法理上根本不可能與他爭儲君之位,司馬炎有什麼動機犯那麼大風險弒父?
自古以來,都是逼不得已太子才會走上造反之路,如漢武帝太子劉據,如楊廣,如李重俊。司馬炎有什麼必要性冒險?哪部史書裡記載了他弒父?小說為了增加戲劇衝突,又為了貶低司馬氏,這麼寫無可厚非。咱們當真實歷史看是不是太兒戲了?
-
7 # 偉大的範巴斯滕說體育
這事在正史中沒有說明,然而正史同樣不比演義絕對準確,同樣要以辯證的思維看啊!而唯史書論是很可笑!
近年來個別打著“對歷史要有新認識”旗號的磚家,以主觀胡鬧的言論,抓住一些民間百姓盲目的所謂“要接受不一樣的歷史”的心態,對很多重要歷史人物進行了顛覆性的改變!三國這個最受民間喜愛的歷史首當其衝!尤其是在中國整個古代史上,影響力超過所有古代名臣和幾乎所有明君的諸葛亮,自然成為這些人重點針對挑撥篡改的首要人物!
一時間在這些人的觀點中,歷史上任何一位謀臣,在三國中的隨便一位有名的謀士都比諸葛亮的水準高!說諸葛亮專權,亂政和用權術排擠人……
更以24史前四史中三國志作者陳壽的一句無比唐突的:應變將略不是諸葛亮的長處,從而咬文嚼字的說諸葛亮不是個合格的軍事家等等!
這些人說鳳雛龐統比諸葛亮厲害,說東吳周瑜比諸葛亮厲害,說曹魏任何一個謀士都比諸葛亮厲害!在眾多被人為幻覺成比諸葛亮厲害的人物中,司馬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司馬懿在曹魏得勢從而篡奪曹魏政權,建立晉朝的決定性原因,不是司馬懿或者子嗣司馬師,司馬昭有多強!主要是第一,魏武帝曹操定下的永不重用司馬懿的決定,沒有得到魏文帝曹丕的貫徹!第二,曹丕和曹睿兩個曹魏英名君主掛的比較早,否則司馬懿家族將永遠沉寂!
奪得曹魏基業的司馬懿又讓後代架空屠戮曹氏宗族,孫子司馬炎徹底廢掉曹魏皇室後總算建立了晉朝,史稱為西晉王朝!
西晉存在僅51年,然而從全部統一魏蜀吳,從而三國歸晉或三分歸一來算,西晉政權僅僅是37年,比蜀漢的廢物皇帝后主劉阿斗當政的時間還短!
司馬炎更是選擇了痴呆皇太子司馬衷當繼任者啊,所以說西晉在第二帝時已經等同覆滅,這時皇后賈南風創造了後宮干政的亂世,八王之亂加五胡亂華等中國歷史的黑暗都是司馬懿家族的“傑作” 令韃虜南下進入中國造成全國的空前分裂!
司馬懿的後人雖然跑到江南建立東晉,然而已經無法避免司馬氏退出歷史的必然了!司馬懿的後人,更是在東晉被英明的南朝第一個政權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滅掉後,慘遭滅族屠殺!這既是一個報應,又是對司馬懿家族對中國歷史犯下的累累罪行進行的清算!
-
8 # 史道驛站x
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魏王位,可曹丕並沒像父親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急匆匆的逼自己的妹夫漢獻帝禪位,登上魏國皇帝寶座,曹丕稱帝后,劉備和孫權也先後稱帝,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曹丕也不失為一位有能力的君主,而且他還有一位非常厲害的老師司馬懿。司馬懿可不簡單,他熬死了曹操,熬死了諸葛亮,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相當出色,魏國大權最後盡落司馬氏手中,司馬氏取代魏國,建立了大晉政權。司馬炎和曹丕一樣,是逼宮得來的皇位,政權並不穩定。
司馬氏家族是一個神奇的家族,司馬懿韜光養晦,司馬師和司馬昭專橫跋扈,為了權力,司馬昭幾乎是不顧任何的禮義廉恥,慘無人道,隨意殺戮。正因為司馬氏的沒有人性,讓其後人也是爭相效仿,以至於整個晉朝都是動盪不安,民不聊生。手足相殘,父子反目,鬧出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就連陰險毒辣的司馬昭也死得蹊蹺,甚至有人說司馬昭是被兒子司馬炎毒死的,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如果說司馬懿是韜光養晦,那司馬師和司馬昭卻是陰險狡詐,手段毒辣。為了權利,他們父子三人倒也是齊心協力。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從司馬懿手中接過權力棒,司馬師沒有兒子,而且眼睛有病,很快就病死了,權力落到了司馬昭手中。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傢伙壞得很,他可沒有想著好好輔佐曹魏皇帝。魏帝曹髦也看出了他的野心,準備讓司馬昭交權兵權,司馬昭怎麼會輕易就範呢,他直接帶兵回京逼宮,因此司馬昭不但沒有交出權力,還晉升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這就更加助漲了司馬昭的囂張氣焰。
雖說魏帝曹髦勢單力薄,可他確實是個有骨氣的君主,這樣的他,怎麼會坐以待斃呢!魏帝曹髦親自帶著有限的人馬,前去討伐司馬昭。曹髦的這些人怎麼是司馬昭的對手,就算皇帝御駕親征,也無濟於事。小人賈充令成濟殺掉曹髦,二愣子成濟也沒多想,一劍就把曹髦刺死啦,本以為自己替司馬昭辦了一件大事,沒想到司馬昭卻以弒君之罪,誅殺了成濟一族,真是可悲的替罪羊。
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也只有司馬昭能做出來,曹髦被殺後,司馬昭立曹奐為帝,自己成了魏國最高的掌權者。在鍾會、鄧艾攻下蜀地後,蜀漢滅亡。司馬昭被拜為相國,封晉王,加九錫。司馬昭權傾朝野,自己被封晉王,理所當然也要立世子,對於選擇接班人的事,歷來的皇帝和王爺都會感到頭疼,實在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司馬昭也是如此頭疼。
司馬昭比較喜歡聰慧機敏的次子司馬攸,司馬攸生性仁厚,為人低調,人際關係很好。你別看司馬昭專橫霸道,陰險狡詐,可內心還是很嚮往善良的。司馬昭想立司馬攸為世子,長子司馬炎可不幹,司馬炎跟隨父親,耳濡目染學到了不少陰招。他一邊讓身邊的人為自己造勢,力勸司馬昭,另外讓人說司馬攸是司馬師的兒子(因司馬師無子,司馬昭曾把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就這樣一番折騰,司馬昭也沒有辦法,只好立司馬炎為世子。
司馬炎被立為世子後沒多久,年僅55歲的司馬昭就因病去世了,司馬炎接任相國和晉王,幾個月後,司馬炎就逼魏帝曹奐禪位,登基稱帝,開啟了晉朝的歷史,司馬炎史稱晉武帝。司馬昭再壞,也還是壞不過自己的兒子司馬炎。
對於司馬昭是被兒子司馬炎毒死的說法,《三國志》和《晉書》並沒有記載,所以不足為信。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含沙射影的暗示司馬炎毒殺了司馬昭。司馬昭早就有去魏取而代之的想法,正準備付於行動的時候,突然中風不能說話,當司馬炎和大臣圍在他身邊時,司馬昭用手指著司馬炎,似乎有什麼話要說,可什麼話也沒說出來就死啦。
也就是司馬昭的這個行為,讓後人有無數的猜想。因此就有人說,司馬昭是告訴眾人,自己是被司馬炎毒死的。說這個話,似乎也有一些道理,因為司馬昭曾想立司馬攸為繼承人,所以司馬炎懷恨在心,毒死父親司馬昭。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司馬昭要眾人好好輔佐司馬炎。
不過我認為,司馬炎毒死司馬昭的可能性很小,其一,他沒有這個膽量。其二、他是合法的繼承人,根本沒有必要冒這個險。其三、從他做了皇帝后的作為來看,也沒有這個魄力。司馬昭天天大魚大肉,酗酒狂歡,得心腦血管病的可能性很大,一想到自己即將做皇帝,興奮過多,突然中風,腦溢血去世就不難理解,說到底就是沒有做皇帝的命。
大家知道司馬炎的繼承人,是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馬衷,司馬衷的皇后就是奇醜無比,禍亂朝綱的賈南風,賈南風的父親,是那個叫成濟殺死魏帝曹髦的賈充。這麼亂的關係,這麼複雜的朝局。賈南風操控權力導致了“八王之亂”,隨之又引發了“五胡亂華”,這一切似乎就是報應,晉朝從來就沒有安寧過。總之晉朝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亂‘’。
-
9 # Shuai為愛停留
關於司馬炎毒死司馬昭這事,其實疑點重重,並無定論,記載司馬炎弄死父親司馬昭(中毒)的主要是野史和《三國演義》中的小說情節,而在正史中,司馬昭的死因是――中風!
當世人以及後來者之所以認為司馬昭是司馬炎毒死的,疑點主要有三,一是死的時間點值得人玩味,司馬炎被立為太子三個月,司馬昭就死翹翹了,普遍有人認為司馬炎是等不及當皇帝,而司馬昭卻又拖沓至極。
本以掌握曹魏軍政大權,可就在臨門一腳上膽慫,遲遲不肯邁出最為關鍵的一部。再一個就是司馬炎有急著讓死的理由,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司馬家的大權理應歸司馬炎無疑,但司馬昭卻在極為關鍵的問題上動了私心,他偏寵的是小兒子司馬攸。
天天有人在司馬炎跟前唸叨太子之位可能不是他的,司馬炎也不是酒囊飯袋,手底下也有智囊團,歷史上有名的裝逼大王――竹林七賢山濤,就是司馬炎智囊團之一,極力反對司馬昭立司馬攸為太子的建議。從這一點上來說司馬炎的確有殺人動機,而且據記載司馬炎與司馬昭的關係也不太和諧,比如說司馬炎稱帝后,反而有待司馬師,對於司馬昭並無太多特別舉措。
最後就是正史的記載也是疑點重重,只說司馬昭中風,但司馬昭生前身體不錯,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因此,說有病一下死了,未免讓人有點難接受。但僅僅依靠小說中的情節就推斷司馬炎殺爹,未免草率,也經不起推敲,小說源於歷史,高於歷史,經過小說家發揮的歷史,早已失去了歷史的本相,因此,司馬炎殺爹這事,沒有新證據以前,話還不好講!
-
10 # 井夫子
司馬炎即晉武帝,是晉朝開國皇帝。也是司馬昭嫡長子。
而根據正史記載其父司馬昭於鹹熙二年八月病死,葬於崇陽陵。這裡並沒有說是司馬炎毒死他的父親的,而根據記載,同年十二月,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
想來這個問題更多是來自於《三國演義》和一些野史,在這些記載中,確實描寫的是司馬昭是被司馬炎毒死。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描寫(猜測)呢?
其一、司馬炎是嫡長子,理應具有繼承權,但是司馬昭偏愛司馬攸,這會讓司馬炎有廢長立幼的猜疑,如果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要麼殺了司馬攸,要麼除掉司馬昭。
其二、雖然之前一直是司馬家人掌控大局,但是沒有稱帝,而司馬炎很明顯有稱帝的心思,畢竟其父剛死就稱帝,確實有些不符合當時禮儀,既然如此,為了稱帝,除掉上一任也就是他的父親不無可能。
其三、一些野史之中記載司馬昭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判斷其身體一直健狀,突然病死有所存疑。
但是,真的如此嗎?畢竟除了歷史記載,我們也可以看一下司馬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來做個判斷。
司馬炎以禮制經義治國,秉性寬容,施政有方,分八公架空三公九卿,以三省六尚書三十五曹代為施政,奠定三省六部制雛形,頒佈第一部儒家法典《泰始律》。
他還對士族高門寬容但不盲從,如“舉寒素”優拔寒士,傅玄、張華皆由寒門而致顯位。又選用馬隆、王濬等寒門人才,西平鮮卑叛亂,南滅東吳一統,結束三國爭亂,書同文,車同軌,大力休養生息。早年提倡節儉,以身作則,後期頗有崇尚奢靡、君臣鬥富之舉。
其實可以看出來,他應該是一個仁厚的學者型,這樣的人遵守禮法,真的會對父親下毒手嗎?
而且在繼位早年間,他並沒有急著對曾經與他爭儲的齊王司馬攸下手,還一直委以重任。
只可惜,司馬攸長年結連大臣造勢,一心想兄終弟及。哪怕如此,也只是讓司馬攸和其他親王一樣離京就藩,為此增益封地,加封濟南郡,又特封其一子為北海王。
這樣的情況下看來,或許真的當年司馬昭只是病死的可能性更加大一些吧。
-
11 # 秉燭讀春秋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他是司馬昭的長子,司馬懿的長孫,真實歷史他的父親司馬昭是正常死亡。【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葬於崇陽陵】。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在書中用隱晦的寫法暗示司馬昭是司馬炎害死的。
【昭遂立長子司馬炎為世子……,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這就是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出處。
其實司馬昭沒有說兒子害死了自己,手指司馬炎有可能是另一番意思呢?有可能讓這些臣子輔佐兒子呢!怎麼手指司馬炎就是說明他下了毒呢!這裡面可以有許多說法和解釋,羅貫中佈下了謎團,故意讓後人去猜測。
▲司馬炎
其實我們可以分析下這個問題,司馬炎有必要毒死自己的父親嗎?當時司馬昭並不是皇帝,他不過是魏國的大將軍,換言之,就相當於當初曹操的位置。司馬昭有兩個兒子,長子司馬炎,次子司馬攸,次子從小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為繼子。
司馬昭確實應該感謝哥哥司馬師把大將軍的職務留給了自己,他原來確實喜歡次子司馬攸,司馬昭受封晉王時,想立次子司馬攸立為世子,但是在屬下勸說下,放棄了“廢長立幼”的念頭,最終立了長子司馬炎為世子。
司馬昭即便篡位,他也會把世子司馬炎立為太子,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此看來,司馬炎沒有理由毒死父親。這太子早晚是自己的,他何必冒天下之大不諱?
▲司馬炎
更何況司馬昭始終沒有篡位,司馬炎的皇位是魏帝曹奐禪讓而得來的。再者說了,世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畜生尚且如此,何況人乎?所以說司馬炎毒死父親司馬昭之說是無稽之談。
-
12 # 海納百川233699882
司馬炎毒死其父司馬昭的說法來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殺父的動機是司馬昭不喜歡司馬炎,而偏愛次子司馬攸,並有意立司馬攸為世子,因此司馬炎起了殺心,故意在酒中下毒,司馬昭飲酒之後,中毒而亡。死前雙目直視酒杯,指著酒杯還沒來得及說話便死去,而此時司馬炎在一旁侍奉,並無半點傷心,由此判定司馬炎殺父。
正史上記載是司馬昭是中風,中風的原因是司馬昭滅蜀國俘虜了後主劉禪,為試探劉禪是否有野心復國,當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時,司馬昭看到劉禪的窩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身到地。文武官員看他時,他手指司馬炎還沒言語便死亡了。
咱們雖不是史學家,但是透過資料看,我傾向於中風而死。理由是:如果中毒一定有嘔吐物,或者是七竅出血,現場有異味,這些資料沒有記載。而中風的跡象符合臨床經驗。
再是司馬炎毒死其父的動機尚存疑點。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而司馬攸是次子,就算司馬昭喜歡司馬攸,此時司馬攸已經過繼給司馬師為繼子。司馬昭在世時並不是帝位,只是大將軍毒死其父於篡權奪帝的意義不大,反道是引起魏國其他人的反感,就是司馬炎的部下也不會饒恕他的罪過,不會輔佐殺父的叛逆賊子。
事實是司馬炎繼承司馬炎的晉王位後威逼魏帝曹奐,曹奐禪位給司馬炎。自稱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最後滅了吳國統一中國。
-
13 # 宰少
自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家徹底掌握了曹魏朝廷的權力。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先後立曹髦,後立曹奐為皇帝,司馬師和司馬昭成為魏國的實際皇帝。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一人獨攬大權,封晉王。鹹熙二年,司馬昭中風而死,享年54歲。
關於司馬昭之死,《晉史》中是這樣記載的:“秋八月辛卯,帝崩於露寢,時年五十五。”
司馬昭死後,兒子司馬炎於 265年,廢魏帝,自稱皇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統一了全國。
懷疑司馬昭被兒子毒死,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上有一段話,引人深思:
“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酒,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
為什麼有這樣的懷疑呢?依據主要有:
1、司馬昭並不喜歡司馬炎,而是偏愛司馬攸,司馬炎見司馬昭要廢長立幼,便起了殺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馬昭飲酒之後,中毒而亡。
2、司馬炎想當皇帝,司馬昭活著就是一個障礙,所以司馬炎對司馬昭起了殺心。司馬炎五月被立為世子,八月司馬昭便離奇死去,死的也太巧了。
3、司馬炎在登基之後,司馬師被追封為景帝,而司馬昭卻沒有撈到皇帝的名號,可見司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
4、正史的記載只說司馬昭中風,但司馬昭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身體一直健狀,突然病死,未免讓人浮想聯翩。
司馬炎司馬炎真的把自己的父親給殺了嗎?司馬昭在以前跟著父親,後來跟著哥哥四處征戰,這才有了司馬家現在的地位。如果不是爺爺和伯伯、父親,司馬炎算哪根蔥?而且司馬炎是世子,這個位子不出意外就是他的,他犯得著用危險的辦法去害死老爸嗎?相反,把位子給自己那麼小的弟弟才是不負責任。
再看看司馬炎的為人。
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司馬炎他建立晉朝後,一方面繼續執行和平國策,一方面休養生息,推行仁義的《泰始律》愛護百姓,擴大生產。他下詔在全國釋放奴婢,並組織起來代替士兵軍屯,增強了國力。在曹魏奢靡腐敗的基礎上,司馬師治理了軍隊的貪腐,晉武帝要求百官廉潔,並且採納了尚書胡威要求嚴管三品官員的建議。晉武帝推崇節儉,史稱:"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後,百姓思古之遺風",提倡恭儉,他的廉潔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讚許。陸雲在給吳王的上書中,也提到晉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沒有再修建宮殿,多次下詔嚴格禁止奢靡,陸雲批評在晉惠帝時期蔓延的腐化作風。晉武帝對百姓是仁慈的,在國家統一後,他繼承了司馬昭優待蜀國君臣百姓的政策,也優待吳國君臣,並且提出對江東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賦役,得到百姓的擁護。所以司馬炎在歷史上的評價總體來說是比較好的,他殺父篡位只是個謠言。
-
14 # 蕭武
司馬炎毒死司馬昭這個事情,沒有任何可靠的資料能夠證明,基本上屬於後人按照陰謀論腦補出來的。
司馬昭265年死去的時候,享年56歲,他哥哥司馬師去世的時候48歲,司馬炎本人去世的時候55歲,年齡都不算太大,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年齡也不算小了。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也就54歲,像司馬懿這種活到73歲的,在當時來說算是很少見的情況。
司馬懿的原定接班人是司馬師,對司馬師也是一直當成接班人進行培養的,出仕也比較早,是司馬家真正的二號實權人物。從他的婚姻到仕途,都是司馬懿進行政治利益勾兌的重要籌碼。比如司馬師的兩個老婆,就是典型的政治婚姻。
司馬師早期和夏侯玄、諸葛誕是齊名的名士,在曹叡時期受到浮華案的打擊。在曹叡去世後,司馬師在司馬懿的安排下出仕,並且提升得非常快。在司馬家的地位很快就超過了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成為二號實權人物。
在曹爽當政時期,為了和曹爽進行政治利益交易,司馬懿同意由曹爽的親黨夏侯玄出任徵西將軍,駐守長安,成為關中地區的最高軍政負責人。曹爽的代價則是,原本由夏侯玄擔任的中領軍職務,改由司馬師繼承。
相比之下,司馬昭並沒有當成接班人培養,所以出仕和仕途相對來說都沒有司馬師那麼明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是毫無疑問的接班人,馬上就順利接班了。但司馬師在平定毋丘儉叛亂回師的路上突然死去,當時司馬家的第一選擇並不是司馬昭繼位,就有人提出過讓司馬孚先去領軍的方案。
司馬師沒有兒子,所以司馬昭把他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嗣。但司馬師死的時候,司馬攸才只有七歲,所以並沒有能夠順利接班,而是由司馬昭接班。所以司馬昭曾對人說,天下是司馬師的天下,他只是暫時代管,將來是要交給司馬攸的,也就是交給司馬師一支。
但在司馬昭的幕僚勸說下,司馬昭基本上逐步放棄了這個想法,確定由司馬炎接班。而且,到司馬昭去世的時候,司馬炎已經三十歲了,而司馬攸只有十八歲,還不能算完全成年。在這種局面下,大事未定之際,司馬炎自然是比司馬攸更合適的接班人。
而且,當時雖然司馬家已經完成了曹魏內部的異己勢力清洗,也做好了篡位之前的一切準備,也已經消滅了蜀漢,只剩下了孫吳尚在東南一隅負隅頑抗,但因為司馬昭掌權時,司馬懿一系的其他人的地位都還不算太高,所以司馬師、司馬昭掌權時期,司馬家的二號人物一直是威望隆重的司馬孚。
因此,在司馬師去世的時候,有人提出由司馬孚繼位,就是因為司馬孚地位更高,而且政治經驗更豐富,更是因為對司馬昭不信任,因為司馬昭之前的功勞還不夠顯著。在司馬昭去世的時候,司馬炎更是不被看好,所以又有人提出由司馬孚繼位。
以資歷論,甚至司馬孚的次子、過繼給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為嗣的司馬望的資歷和威望都在司馬昭和司馬炎之上。因為司馬望比司馬師還要年長三歲,到司馬昭去世的時候,他已經61歲,正擔任徵西將軍,持節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政治和軍事經驗都很豐富。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在265年這個時候,司馬昭去世,司馬炎並沒有完全的把握成為司馬家的第一順位接班人,司馬孚、司馬望都有可能排在他的前面。而且,司馬家中司馬孚一支的實力這時候遠在司馬懿一支之上,司馬炎並沒有把握能夠完全控盤。
在司馬炎繼位後,分封宗室的時候,受益最為明顯的並不是司馬懿一支的後人,而是司馬孚一支,一時之間一門十王,司馬孚被封為安平王,食封四萬戶,成為最為顯赫的宗室。一直到272年司馬炎重新調整宗室分封的時候,司馬孚一家的地位才下降了。這就是因為,司馬炎在繼位後必須安撫號司馬孚,否則他也沒有能力控制住局面。
如果只是從司馬炎個人的角度看,最穩妥的方式並不是在265年下毒害死司馬昭,自己繼位,再來受禪為帝,而是先協助司馬昭完成篡位的過程,先讓司馬昭當上皇帝,確立司馬炎為太子,並加快對他進行培養,才能保證他最後順利接班當上皇帝。
-
15 # 大國布衣
怎麼會有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謬論?司馬炎身為司馬昭的嫡長子,繼承晉王之爵乃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他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毒殺自己的父親嗎?真是荒唐之至。
司馬懿共有九個兒子,但只有司馬師和司馬昭屬於人中之龍,在父親身邊歷練很多年,兩人能力都很突出,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高平陵之變後,太傅司馬懿獨攬大權,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安排了重要職位,司馬昭因功被封為新城鄉侯。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父業。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試圖擺脫司馬氏兄弟的控制,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同年,曹芳被廢,改立曹操之曾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帝,不想曹髦同樣是個硬骨頭,堅決不受司馬家族的擺佈,不聽臣下苦勸,率領一班烏合之眾興師討滅司馬昭,結果反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充指使偏將成濟刺死,在這之前,司馬師因眼傷復發病死,魏國大權已盡落司馬昭之手。
司馬家“兄終弟及”的權利傳承在當時來說是最佳的選擇。司馬師沒有把權利移交到其他兄弟的手上而是給了弟弟司馬昭,正是考慮到當時複雜的政治形勢,唯有司馬昭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使大權不至於旁落,老謀深算深諳權術之道的司馬昭是最佳的人選。而且司馬昭也不負眾望,在處理了曹髦後,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魏國三路大軍並進,鄧艾偷渡陰平,後主劉禪獻成都投降,蜀漢亡,司馬昭因滅蜀有功被晉封為晉公,加九錫大禮。魏景元五年(264年),魏元帝曹奐加封司馬昭為晉王、相國、九錫大禮如舊。至此司馬家族完成了最後的政治累積,離篡國自立不過一步之遙了,此時的東吳早已成為強弩之末,已經不足為慮。
司馬家族兩代榮光,地位顯赫,發動高平陵事變族誅曹魏宗室曹爽,不惜犯下“弒君”大逆之罪指使成濟殺害魏帝曹髦,滅蜀首功累積了巨大的政治資本,司馬家族走的每一步都可謂膽戰心驚,但三次冒險皆成功無疑更加穩固了司馬氏的地位。作為第三代的司馬炎,順利接班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他的接班之路卻並不見的有多順利。
畢竟司馬昭不是隻有司馬炎一個兒子,在最初,司馬昭其實更中意的是司馬炎的同母弟,次子司馬攸,並有意讓司馬攸繼承晉王之位。然而,自古以來,“長幼有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司馬炎和司馬攸都是文明皇后所生,都是尊貴的嫡子,自然是“長幼有別”了。司馬炎身為嫡長子,盡佔優勢,而且司馬昭的心腹何曾、賈充等人都支援司馬炎,司馬炎完全不用擔心坐失世子之位,晉王之位始終還是由他來坐。
鹹熙二年(265年)在眾臣的強烈要求之下,司馬炎被冊封為晉王世子,名分有了,地位自然也穩固了許多,之後針對司馬炎晉王世子的身份再無異議,司馬炎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他的王世子不要犯錯就行。同年八月,55歲的司馬昭中風猝死,司馬炎順利接班,受封晉王和相國之位。鹹熙二年(266年)十二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繼帝位,改國號為晉,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因此,什麼司馬炎毒死父親司馬昭之說完全是無稽之談,捕風捉影。司馬炎身為嫡長子,佔據最大的優勢,更何況當時幾乎所有的朝臣一邊倒的支援他,他根本不可能冒著被廢的威脅去做“弒父”的大逆之事。
-
16 # 君悅觀歷史
司馬炎不可能毒殺自己的父親司馬昭,司馬昭應該是病死的。在《晉史·帝紀》中記載,司馬炎死於鹹熙二年(256年),享年55歲。至於死因,史書中並無具體記載,但後世大多認為是中風猝死,所以比較突然。
秋八月辛卯,帝崩於露寢,時年五十五。九月癸酉,葬崇陽陵,諡曰文王。為什麼會有司馬炎毒死父親的說法?一是源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於司馬昭之死的描述,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和懸念,讓人誤以為司馬昭死於兒子司馬炎之手。
在《三國演義》中寫到,魏元帝想要封司馬昭為晉王,司馬昭心中很是高興,回到家裡準備吃飯時,突然就中風不能說話了,第二天親信大臣前來問安,發現司馬昭病危已經不能說話了,而且司馬昭還當著大臣的面指著司馬炎,沒說什麼就死了。
這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司馬昭剛剛當上晉王,還沒來得急稱帝,就突然暴斃,而且什麼話都沒留下。但是這段記載並沒有明確是司馬炎害死了司馬炎,所以並不能斷定是被害死的。
(皇帝曹奐預封昭晉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遇。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其次,這種說法也與正史中記載有關。司馬昭比較喜歡小兒子司馬攸,早年就將其過繼給沒有子嗣的哥哥司馬師。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經常說這天下是司馬師的天下,將來要還給司馬師,有意立司馬攸為世子,因為遭到了親信及大臣的反對,才改立司馬炎為接班人。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吾何與焉。”將議世子,屬意於攸。何曾等固爭曰:“中撫軍(司馬炎)聰敏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雖然以上描述的確容易讓人浮想聯翩,但是要說是司馬炎毒害自己的父親理由並不充分,也並不合理,畢竟此時司馬炎已被立為接班人。
首先,從當時的情況和局勢來看,司馬炎沒有理由和動機冒著天下大不韙而毒死自己的父親,司馬昭被冊封為晉王時,魏元帝曹奐也已經把司馬炎從世子冊封為太子,所以司馬炎可以明正言順的承襲司馬昭的位子,沒有必要在這節骨眼上冒險,萬一失敗將一無所有。其次,司馬炎與何曾、裴秀等司馬昭的親近大臣關係密切,也得到了他們的支援,同時在軍中的人氣和威望也很高。在確立世子時也是他們進言的,而司馬攸相對差了很多,大局已定司馬炎穩坐勝利之位,不會因為害怕自己被換掉後殺害自己的父親。
從年齡上來分析,司馬炎被選定為世子時29歲,而當時的司馬攸才17歲,司馬炎一直跟在父親身邊歷練,處理政事的能力和才能也比司馬攸有優勢,比較讓司馬昭滿意,這一點也能看出當時他的地位很穩固。
最後從後來司馬炎對司馬攸的態度來看,如果真的是弒父上位,應該會心存忌憚,但是從正史中記載來看,司馬炎當權一直重用司馬攸,封齊王、歷任驃騎將軍、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直到武帝司馬炎晚年,想立“傻兒子”司馬衷,但朝廷內外對於司馬攸繼位的呼聲很高,因此被排擠出朝,最終氣恨而終。
-
1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司馬炎之所以要毒死自已的父親是有原因的,這就要從頭說起,從司馬炎的伯父司馬師說起。
司馬懿透過高平陵政變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沒兩年就去世了,司馬懿臨死前將自已的權力世襲給長子司馬師,司馬師就任撫軍大將軍,不久之後升任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
估計是因為司馬懿作惡太多,並且活得太長,奪了兒子們的陽壽,司馬懿活了73歲,可是他的長子司馬師只活了48歲,次子司馬昭只活了55歲,相對於司馬懿來說,顯然是差了一截。
司馬師繼承了司馬懿的權力後,將司馬家纂位的大業又向前推進一大步,可惜的是,司馬師沒有兒子,而司馬昭卻有9個兒子,司馬師為了自已這一脈的香火,因此過繼了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作為自已法律意義上的兒子。
司馬師死於平定淮南第二叛後不久,本來這次平叛司馬師可以不去的,因為司馬師眼睛一直有瘤病,剛動了手術,朝廷中大數人認為讓太尉司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師的的叔叔,當時有三個人力勸司馬師親征,這三個人是傅嘏、王肅和鍾會。
傅嘏、王肅和鍾會都是司馬昭的親信,鼓動身患重病的司馬師親征,司馬昭之心,可謂用心良苦,雖然沒有直接證據指向司馬昭指使三人慫恿司馬師親征,但從司馬家一貫的作風來看,司馬昭此舉有意消耗司馬師。
果然,司馬師在親征結束後,由於受到了驚嚇,導致眼瘤發作,眼睛掉出眼框,在回師途中就病死了,正在這個時候,魏帝曹髦還想著奪回權力,結果被傅嘏和鍾會的計謀所阻,最終司馬昭成功的接班司馬師,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司馬昭接班司馬師,這其中是否有陰謀,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如果按正常來說,如果司馬師不死,再繼續活下去,他的權力將來一定會傳給自已的兒子司馬攸的,子承父業才是中國歷史傳統的繼承製度,而司馬昭卻是以兄終弟及繼承了權力,當然也有當時司馬家並沒有完全奪位的考慮。
如果司馬師能夠選擇的話,可以選擇讓兒子司馬攸接班,然後讓司馬昭輔佐,但是估計有人不願意這麼幹,但不管怎麼樣,司馬昭繼承的權力和地位,成為魏國的實際掌控者。
到了司馬昭晚年時,也面臨接班人問題,由於司馬昭是繼承的司馬師的權利,是兄終弟及,本來與傳統繼承製度就不符,因此在面臨自已的接班人問題,司馬昭一度想把自已的位子傳給司馬攸,司馬攸雖然是司馬昭的親生兒子,卻是司馬師法律意義的兒子,換句話說,在法律上司馬昭是司馬攸的叔叔,雖然他們是父子。
權利的渴望是巨大的,沒有人能不希望自已得到權力,包括司馬炎,司馬炎可是司馬昭的長子,司馬昭有意將位子傳給司馬攸,引起了司馬炎的嫉妒和不安。
如果按繼承製度來說,司馬炎身為長子,又是嫡子,是司馬昭王位的第一繼承人,現在阻止司馬炎上位的,居然是司馬昭,這不得不讓司馬炎鋌而走險。
當時的司馬炎在朝中的地位已經相當重要,官至中撫軍,他的妻子出身弘農楊氏,背後有弘農楊氏的支援,另外賈充、裴秀、山濤等人都支援司馬炎即位,於是司馬炎底氣十足,唯一要搞定的就是司馬昭。
當時天象出現祥兆,眾臣慫恿司馬昭以天子儀式遊行,司馬昭大喜,當天在宮中準備吃飯時,突然就中風了,當時司馬昭年僅55歲,到了第二天,病情就加重了,眾所周知,中風的症狀一般是半身不遂、手腳麻木、無法言語等症狀,與中毒的症狀有些類似。
中風一般多發生老年人身人,在當時的醫學可沒有今天這麼先進,中風又與中毒的症狀有些類似,司馬昭死的時候,在很多大臣在場的情況下,用手指向司馬炎,卻說不出話來。
因此司馬昭一死,就有些流言流傳出來,說是司馬昭死於中毒,而用手指向司馬炎似乎是在說司馬炎就是兇手。
於是就流傳出一個說法,是說司馬炎為了上位,毒死了司馬昭,因為當時在朝中司馬炎的勢力已經很大了,而司馬昭卻還在接班人的繼承問題上猶猶豫豫的,於是司馬炎一不做,二不休,為了奪取權利的位置,乾脆毒死了司馬昭。
一代權臣司馬昭就這麼死了,死的不明不白,到底是不是司馬炎毒死的,已經無從查實,要知道司馬家可是造反起家的鼻祖,要是真是這麼回事,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
18 # 愛歷史張老師
那個時代,司馬家族人才眾多,先來交代一下幾位相關人物。
司馬懿很出名,司馬師、司馬昭是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炎、司馬攸是司馬昭的兩個兒子。
司馬昭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寫道:帝曹奐欲封昭晉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司馬昭肯定屬於非正常死亡,司馬炎有沒有毒死父親司馬昭的理由?
司馬懿去世後,繼承司馬懿職位的是大兒子司馬師。
司馬師就任撫軍大將軍,獨攬朝廷大權,第二年升為大將軍。
司馬師位高權重,可惜沒有兒子;
而司馬昭卻有9個兒子。
按照當時的社會習俗,司馬師將弟弟司馬昭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到自己房下。
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對司馬師。司馬師親自帶兵平叛。
司馬師本來眼睛長瘤,經常流膿。
文欽的兒子率領一支部隊偷襲司馬師的軍營,司馬師受到很大驚嚇。
半夜時分,司馬師匆忙之中起來應戰,在馬背上顛簸厲害,眼珠從眼眶中掉了出來。
疼痛過分,司馬師死了,享年48歲。
按照宗法制,應該由兒子司馬攸繼位,可是,司馬攸年僅7歲,沒有能力擔當重任。
在皇宮之中,成功殺死曹髦的司馬昭,影響、權勢迅速攀升,順利接替了司馬師的職位,掌握了曹魏政權。
司馬昭剛剛繼承大將軍職位的時候,說過將來等司馬攸長大,會還政給司馬攸的。
幾年過去了,司馬昭淡忘了自己的承諾,打算傳位給長子司馬炎。
司馬昭打算傳位給司馬炎,是有理由的。
第一、於法於情,司馬昭希望傳位給司馬炎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兒子,而且是嫡長子。
傳位給嫡長子司馬炎是傳統禮法的順承;
司馬炎長期跟隨司馬昭生活,從情感上來講,比過繼後的司馬攸肯定更親近一些。
再說,司馬攸雖然也是自己的骨血,但畢竟代表的是司馬師那一支。
第二、從年齡來看,司馬炎繼承職位正是時候
司馬昭55歲時,司馬炎29歲,正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的大好歲月。
而司馬攸年僅17歲,只是懵懂無知的毛頭少年。
無論從建功立業方面、還是從政治經驗方面,司馬炎都是遠遠勝過司馬攸的。
司馬炎對付司馬攸這個小傢伙,肯定不費吹灰之力。
第三、從政治地位與權勢來看,司馬炎已經位高勢大
司馬炎先是擔任中撫軍,後任撫軍大將軍,這樣的職位在魏國已經很高了,僅次於父親司馬昭;
在眾多大臣的支援下。司馬昭已經確定司馬炎為晉王太子;
司馬炎妻妾眾多,妻子楊豔、楊芷出身弘農楊氏,弘農楊氏是一個大家族,實力強大;
大臣羊祜、賈充等一大批權臣都支援司馬炎。
三國兩晉時期,士族勢力極其強大,可以左右政局的,後來司馬炎的傻兒子可以繼承皇位,就是士族起的作用。
司馬炎繼承晉王之位只是時間早遲而已,絕對不會受到司馬攸的威脅;
55歲的司馬昭也不會輕易改變態度,他一定希望自己家的統治穩定堅固。
所以,司馬炎毒死父親沒有根據,司馬炎沒有必要毒死父親司馬昭。
再來看看司馬昭死亡時的症狀
司馬昭回到晉王宮中,正準備吃飯,突然不能說話、下肢僵硬。
第二天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進入王宮問安,司馬昭不能說話,用手指著太子司馬炎,然後死亡了。
55歲的年齡,正是中風高發期,司馬昭中風可能性極大,幾乎沒有中毒的可能。
司馬昭準備吃飯、還沒有吃飯時,出現了這些症狀;
食物中毒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伴有嚴重的嘔吐症狀,可是,司馬昭沒有嘔吐。
所以,司馬昭沒有中毒,當然不存在司馬炎毒死父親。
司馬昭手指司馬炎是什麼用意?
在大臣們來問安的時候,司馬昭一定心存感激,所以司馬昭手指司馬炎,是要兒子司馬炎款待各位客人;
司馬昭不能說話,手指兒子司馬炎,是要兒子向各位大臣說一說自己生病的情形;
在大臣面前手指兒子司馬炎,希望大臣們多多幫助太子司馬炎,因為在司馬昭眼裡,29歲的兒子還是很年輕的,還需要有人幫助、扶持。
-
19 # 歷史課課代表
歷史上很多帝王和皇子之前的關係都不怎麼融洽,而引起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都在於皇位的爭奪上,因為大部分帝王都有很多子嗣,歷史上帝位的傳承大多數是嫡長子繼位,但是如果皇帝偏愛某一個皇子,或某一皇子皇孫非常優秀,那就要另當別論了。即便皇帝生前沒有過多的表現出這種偏愛,可是皇子之間也會因為將來繼承大統的願望而發生爭鬥,因此皇子之間,皇子和父王之間的關係就顯得極其微妙,而司馬炎和司馬昭之間也存在過類似的問題。
在很多野史中都有關於司馬炎毒死司馬昭的相關描寫,那麼司馬炎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實際上關於司馬炎將司馬昭毒死的這件事情本身的可信度就存在很多疑點,因為這種描寫多見於小說和野史中,而這類書籍是作者想要怎麼構思就可以怎樣安排故事的發展,所以可信度不大。其次在正史中也有關於司馬昭離世的有關記載,但是在正史中,司馬昭是因為中風而離世的,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來看,司馬昭的死和司馬炎毫無關聯。
正史關於這部分的描述十分的簡單,因此也有人懷疑正史的記載可能偏離了事實,那麼如果不去討論司馬炎毒死司馬昭是否屬實,只是集中分析司馬炎是否有殺司馬昭的動機的話,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司馬炎就無法逃脫嫌疑了。首先在司馬炎被選為太子之後的三個月,司馬昭就突然離世了,雖然不知其中是否有關聯,可是卻有一種太子急於登基的嫌疑。
其次司馬炎雖然是嫡長子,他的繼位是名正言順的,可是對於當時的司馬炎來說,他也有一個很強大的政治敵人,而這個人就是司馬昭的幼子司馬攸。司馬昭非常疼愛司馬攸,在眾多兒子中對他青眼有加,司馬炎將這些看在眼中自然是十分擔憂的,所以司馬炎也有可能因為擔心皇位被搶走而對父王下手,這樣就徹底斷了這個念想和可能性。
而且在有的典籍中還記載著,在司馬昭離世前不久,他還臨幸了一個宮女,從這個側面也可以證明司馬昭當時的身體算是康健,所以他的離世確實有些突然,也有些蹊蹺。當然以上只是一些猜測,關於司馬炎是否毒死司馬昭的這個問題,雖然司馬炎有一定的動機,可是畢竟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無法做定論。
-
20 # 史研
司馬炎舉杯彈指遞其父,司馬昭不察盡其飲。未一刻,昭指司馬炎: 你……。 炎環望群臣: 吾父視吾承接王位。 群臣: 臣等誓死效忠。這個只是人們想象的事情,根本不是真的,在真正的歷史上,是沒有這件事情的。但是在三國演義裡面記載比較模糊一點,所以人們才會想象出司馬炎毒死自己的父親。
把司馬炎描寫成了一個亂臣賊子,居然連自己的父親都敢毒死,實在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誅之。這個就是因為司馬家族奪得了最後的權力,人們心目中的三國已經崩塌了。從此少年的英雄三國夢就此破滅,自然是要找司馬炎出一下氣的。
那麼司馬炎到底是做了什麼,才會被別人當成殺害自己父親的兇手呢?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立刻當上了皇帝,著急顯現了司馬炎的不安當年在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懿就奪得了曹氏家族的大權。曾經在三國中不可一世的曹氏家族,就此破滅了,而說出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結果有一天居然被司馬懿辜負,不知道曹操會怎麼想。在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昭就掌握了所有的權力,而當時的皇帝想要去反抗司馬昭,於是就殺掉了皇帝。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司馬昭做了這件事情,但是沒有人敢站出來指責司馬昭。
當時有一句話就是這樣講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司馬昭的狼子野心,所有人都是知道的,可是也沒有辦法,畢竟司馬家族已經掌握了所有的權力,人們只能足夠在心裡暗暗的憤怒,可是敢怒不敢言,想不到三國居然變成了這樣子。
以後司馬昭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可是一個更厲害的人,他的狼子野心就直接暴露了出來,在司馬昭還沒有死過很久就搶奪了皇帝的位置。直接逼迫當時的皇帝退位,自己就直接當上了皇帝,天下都還沒有統一,實在是太急迫了。
但是就是因為司馬炎實在是太著急了,而且是在司馬昭沒有死過很久就直接想要當皇帝。有人懷疑司馬炎這麼想要當皇帝,可能就是殺掉了司馬昭,為自己立刻證明,所有的權力都是自己的。而且自己當上了皇帝,就可以掩蓋這個真相,那麼到底有沒有這個樣的事情呢?
司馬昭想把權利給二兒子,司馬炎自然是要先下手為強。長子司馬炎,人物魁偉,立發垂地,兩 手過膝,聰明英武,膽量過人;次子司馬攸,性情溫和,恭儉孝悌,昭甚愛 之,因司馬師無子,嗣攸以繼其後。昭常曰:“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也。”於是司馬昭受封晉王,欲立攸為世子。 山濤諫曰:“廢長立幼,違禮不祥。”當初司馬昭可是想要把權力給他的二兒子,但是因為眾人的勸說,司馬昭才決定立自己的長子司馬炎。司馬炎是多麼渴望權利的一個人啊,別人說父親死了應該要守孝三年,可是司馬炎在父親死後直接想要當皇帝。就是因為司馬昭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讓司馬炎覺得他的父親不可靠,權利容易失去。
司馬炎怕他父親在死之前把所有的權力都給他的二兒子。而且司馬昭也說了,這個天下都是他兄長天下。司馬昭把他的二兒子都給了他兄長,自然是希望把天下給他的兄長之後,然後把所有的權利都給了他的二兒子。這個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兄長沒有兒子,所以把二兒子過繼給了他的兄長。反正這個權利都是他司馬家族的,而且司馬昭也是不敢稱帝,讓這些事給他兒子去做,反正兩個都是兒子,當然是要給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個。
這個讓司馬炎非常的氣憤,可是也沒有表現出很大的暴怒。所以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司馬炎開始動了殺心,所以在司馬昭老了的時候,為了能夠儘快的當一個皇帝,司馬炎可能就下了手。
看三國演義裡的描寫中,司馬昭可能最後真的是被毒死的,而殺的人就司馬炎司馬昭雖然年齡都已經非常大了,可是身體還是非常健康的,但是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天上突然來了一個神仙,說現在的皇帝應該換了,才能夠使百姓過上和平美滿的生活。司馬昭聽了這件事,非常的高興,覺得上天應該就是想要自己當皇帝,於是就有了理由。而且手底下的人勸說司馬昭立刻當上皇帝,司馬昭就越來越高興,這個都是上天的旨意。
於是司馬昭當天就在宮裡吃著好吃的,喝著好喝的,卻沒想到突然中風了,然後臥床不起。在他臨死前的時候,司馬昭一直都指著司馬炎,大家以為就是想讓司馬炎繼承司馬昭的權利,於是司馬炎就繼承了司馬昭的所有的東西。
但是這裡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司馬昭的身體本來就非常的不錯,而且吃著開心的東西又突然怎麼可能中風呢?當初在皇帝被殺之後,可是哭得非常傷心,都沒有這麼激動死去,怎麼突然想當了皇帝就開心的中風了。這完全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就是在臨死的時候,一直都指著司馬炎,大家不知道司馬昭到底想說什麼,這個可能就是因為被司馬昭毒啞了。要是直接將司馬昭殺死的話,可能會有很大引起別人的注意力,所以司馬炎才想出了這樣的辦法。根據這以上幾點,都可以推斷出司馬炎就是一個想要殺掉父親的不肖子孫。
但是這個只是根據三國演義的猜測而已,在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事情。
回覆列表
司馬炎的父親是司馬昭。司馬炎毒死自己的父親,主要來自野史之說,其主要依據有兩個,一是在繼承人問題上司馬昭傾向於小兒子司馬攸,遭司馬炎忌恨。二是司馬昭的存在阻礙了司馬炎稱帝。
一、廢長立幼遭忌恨
司馬昭 (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繼其父司馬懿及其兄司馬師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的勢力。景元四年(263年),分兵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權傾朝野》寫道:“卻說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遂尊之為王,表奏魏主曹奐。時奐名為天子,實不能主張,政皆由司馬氏,不敢不從,遂封晉公司馬昭為晉王,諡父司馬懿為宣王,兄司馬師為景王”。
司馬昭的妻子是王肅(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經學家,司徒王朗之子)的女兒,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就是司馬炎,次子是司馬攸。據史料記載,司馬炎“人物魁偉,立發垂地,兩手過膝,聰明英武,膽量過人。”而司馬攸則“情性溫和,恭儉孝悌”。《晉書》和《三國演義》都記錄了司馬昭對次子司馬攸的喜愛。《晉書》記載:“當初,文帝因為景帝是宣帝的繼承人,去世早而無後,便把武帝的弟弟司馬攸作為景帝后嗣,看得與眾不同,特加愛護”。《三國演義》則十分簡短,就一句“昭甚愛之”。正是對次子的喜愛,司馬昭當上晉王后,就打算立次子司馬攸為自己繼承人,《晉書》:“自以為居丞相之位,死後應將大業傳給司馬攸”。
廢長立幼自古多事端,這個想法一提出,就遭到群臣反對。《晉書》:“將要議定世子時,文帝的意思想立司馬攸。何曾等人堅持異議說:‘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頭髮拖地,手臂過膝,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啊!’自此便定下來了”。《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權傾朝野》則有詳細描述:“於是司馬昭受封晉王,欲立攸為世子。山濤諫曰:‘廢長立幼,違禮不祥。’賈充、何曾、裴秀亦諫曰:‘長子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也。’昭猶豫未決。太尉王祥、司空荀顗諫曰:‘前代立少,多致亂國。願殿下思之。’”就是在群臣的力保下,司馬炎才被指定為繼承人。這對於司馬炎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由此野史家推斷司馬炎痛恨司馬昭也是有些道理的。
二、阻礙稱帝野心慘遭毒手
其實,對於司馬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這句話的是當時的魏帝曹髦。當時曹魏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經營,大權實際上已經落在司馬家族手中,尤其到了司馬昭時期,更是嚴重威脅到了曹魏政權。當時魏帝曹髦感到自己岌岌可危,就說出了這句話,並打算討伐司馬昭,《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可惜,最終魏帝曹髦被其黨羽刺死。魏帝被殺,賈充等勸司馬昭受魏禪,即天子位。但司馬昭卻說道:“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故聖人稱為至德。魏武帝不肯受禪於漢,猶吾之不肯受禪於魏也。”後來,司馬昭立常道鄉公曹璜為帝,改元景元元年。璜改名曹免,字景明。而自己被封為晉王。
但司馬炎對稱帝卻早已垂涎三尺。《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權傾朝野》中寫道安葬完司馬昭後,司馬炎就召集賈充、裴秀入宮,問他們“曹操曾雲:若天命在吾,吾其為周文王乎!果有此事否?”賈充則答曰:“操世受漢祿,恐人議論篡逆之名,故出此言。乃明教曹丕為天子也。”司馬炎一聽,懂我啊賈充,於是繼續問道:“孤父王比曹操何如?”這不明擺著要把自己往曹丕身上引嗎?賈充也不傻,說道:“操雖功蓋華夏,下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子丕繼業,差役甚重,東西驅馳,未有寧歲。後我宣王、景王,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歸心久矣。文王併吞西蜀,功蓋寰宇。又豈操之可比乎?”聽到這裡,司馬炎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說道:“曹丕尚紹漢統,孤豈不可紹魏統耶?”賈充、裴秀二人聽了,趕快怕馬屁說道:“殿下正當法曹丕紹漢故事,復築受禪壇,佈告天下,以即大位。”聽到這話,司馬炎不是推辭,而是大喜,第二天就帶著人去逼宮了。
從以上的描寫不難看出,司馬炎心裡是希望自己當皇帝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自己想當皇帝,而他老子司馬昭卻相當“周公”,彼此矛盾又加深一層。於是野史家據此推斷司馬炎就起了殺死司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