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六個月了,總吃大拇哥,安撫奶嘴也不用,怎麼辦?
6
回覆列表
  • 1 # 菲菲旭旭

    不知道寶媽說的是多大的寶寶?6個月之前的嬰兒吸吮手指完全是為了滿足吸吮的需要,是自我的生存意識,大部分的寶寶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寶媽無需過分緊張。長小牙的時候寶寶牙床會癢、疼,寶寶也會啃咬小手,這時可以給寶寶挑選一個牙膠,牙膠有的硬有的軟,要多做嘗試,挑選一個寶寶最喜歡的。到了7個多月時一般就不吸吮手指了。過了8個月以後,如果寶寶還是固定吃一個手指頭則要儘早干預了,有個別孩子會只吃一個手指頭,會影響這個手指的生長。家長可以多陪孩子聊會天,雖然她(他)可能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也可以給他拿個玩具玩,以分散他吃手的注意力,還可以給他做做口部按摩,一般就不會再吃了。

  • 2 # 吳明鳳35028109

    寶寶在不同月齡,吃手都有其一定的客觀原因,特別是對於8個月以前的小寶寶來說,吃手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父母要為寶寶提供安全的探索機會,適當允許寶寶用吃手的方式來感受世界,滿足好奇心。

    不過,吃手雖然好處多多,也並非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果孩子養成了隨時吮吸手指的習慣,那麼,是很有可能在兩方面埋下健康隱患的:

    1.對手指和牙齒的傷害

    寶寶的小手長期浸泡在口水裡,受到牙齒的壓迫,久而久之容易出現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等問題;

    在出牙期間,如果寶寶長時間吮吸小手,還有可能影響出牙,例如,因為吸手指時用力方向的影響,可能會讓牙齒向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進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從而引發口腔問題;而牙齒的排列不整齊,會讓寶寶講話時漏風或咬字不清,影響語言技能的發展。

    2.衛生及心理問題

    寶寶的小手會時常到處亂摸,經常會粘到髒東西,而吃手時,這些細菌被帶進嘴巴吃到肚子裡,增加患感染性胃腸炎等疾病的風險。

    寶寶吃手也可能在心理層面影響其健康發育,比如,導致寶寶產生緊張、焦慮、自卑、抑鬱等負面情緒。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對待吃手這個問題,家長一定要對它的利弊有所瞭解,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權衡,把持有度,既不阻礙孩子用這種方式感知世界,也能幫助孩子避免因此而遭受不應該的健康損害。

  • 3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6個月內的寶寶吃手完全是為了滿足吸吮的需求。媽媽們可以給寶寶準備樣式不同的“咬膠”,促進寶寶對軟、硬、熱、溫、涼等感覺的敏感度,同時還可準備“指套牙刷”按摩牙齦,緩解個別寶寶出牙前期的不適,刺激牙齒萌生。也是為了預防半歲後持續吃手習慣的出現。8個月後的寶寶通常吃手要比以前少很多,若寶寶一歲多了還是不能改正吃手的習慣,建議家長要注意了。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是寶寶健康的自我安慰方式。細心的媽媽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時,吃手會平穩寶寶的情緒。在正常發育的情況下,寶寶不會養成常吃手的習慣,媽媽們不必擔心,也不要設法阻止。

  • 4 # 笑容悠然

    寶寶吃手指,是在透過口開發手的功能。小寶寶出生以後,第一個可以使用的工具就是“口”,他們用口進行味覺、觸覺的過程,就是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同時不斷的練習使用牙齒和舌頭。透過吃手,寶寶知道自己有手和手指,如果不能充分的滿足他,總是不斷的打斷,就會讓這種吃手的行為越來越厲害。

    如果寶寶要吃,就讓他吃,吃夠了自然就不吃了。我家的寶寶現在七個半月,我幾乎沒有阻止過他吃手,現在基本上不吃了,就是偶爾關鍵害怕焦慮的時候還會吃一會。

  • 5 # 牛牛媽免費送書公益人

    正常的,首先媽媽不要擔心。這是寶寶的口腔敏感期。這時候媽媽所要做的是:清潔寶寶的手指;觀察寶寶的牙床是否有乳牙將要萌出,因為出牙期口腔內會有不適感,寶寶會用自己的方式:透過吃手指來緩解出牙帶來的不適感

  • 6 # 熊貓兒科

    作為新媽媽,您是否也被這樣的問題困擾過?“為什麼寶寶總是吃手,有什麼好吃的呢?又沒有味道,還不衛生,我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搞清楚,寶寶為什麼會吃手?

    0—8個月寶寶透過吮指來探索

    寶寶吃手指是在瞭解自己的能力,是對外界積極探索的表現。這個行為說明寶寶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嬰兒能用自己的力量把物體送到嘴裡是很不容易的。

    吸吮手指對穩定嬰兒自身情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多數嬰兒隨月齡的增大,這種行為會逐漸自然消失。

    8—12個月繼續吃手有危害

    一般到八九月齡後,寶寶就應該不再吸吮手指了。

    健康的寶寶多在六七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出牙,如果吮指習慣仍未停止,則吸指處的牙便可能萌出不足,而造成上下牙之間有一個指頭大小空隙。

    此外,由於不斷地進行吮吸動作,可能會使兩側頰部收縮,使牙齒排列形成弓狀變窄,上前牙前突,同時由於手指的牽引,還可以引下頜前突畸形。

    一歲以上吃手要糾正

    寶寶一歲以後如果還出現吮吸手指的行為就要算作不良習慣,要設法加以糾正。

    如何糾正寶寶吮吸手指行為呢?

    對於已養成吮吸手指的不良習慣的孩子來說,在糾正其吃手習慣之前,父母應先弄清楚造成孩子這一不良習慣的原因是什麼。

    媽媽的餵奶方式不當

    在餵奶時,如果媽媽抱孩子的姿勢不當,或餵奶的方法不正確,沒能滿足孩子吸吮的慾望,即使寶寶的肚子吃飽了,但是在心理上還沒能得到充分的滿足,便會透過吸吮手指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媽媽在餵奶的時候不要心急,要等孩子主動吐出乳頭的時候再離開。

    如果寶寶已經能夠用奶瓶喝奶了,那麼一定要注意奶瓶嘴口的大小一定要適中,過大容易使寶寶喝奶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滿足,從而導致寶寶吃手指頭。

    吸吮手指時間長、神情專注、吸吮欲強

    如果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吃手指頭,媽媽們可透過安撫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指轉移到玩具、畫冊等色彩鮮豔的東西上。還可以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

    個別孩子的吸吮慾望特別強烈,如果不能用懷抱、撫摸、玩具等方法來滿足需求的話,建議各位媽媽們借用安撫奶嘴。

    安撫奶嘴最大的優點是能保證清潔,有了它的幫助,一般能夠避免寶寶吸吮手指。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安撫奶嘴永遠不能代替來自父母的關愛。

    為了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對於這類嬰兒,切忌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嘲笑、恐嚇、打罵、訓斥孩子,更不要使用捆綁雙臂或戴指套強制性的方法。

    在孩子獨自耍玩一段時間後,如出現哭鬧、煩躁的現象,家長應及時把孩子抱在懷裡,用手輕輕撫摸孩子的後背,並輕聲細語與其對話,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親切和愉快的感覺。

  • 7 # 珍紐倍羊奶粉

    把手指放進嘴裡,對寶寶來說是模仿了哺乳時得到的平靜和安心、滿足感,對於成長中時而感到無助、渴求安慰感的寶寶來說是“有益心理健康”的。很多寶寶在兩三歲時開始愛摸耳朵、愛摸媽媽、摸著毛巾被和毛絨玩具入睡,也都是類似的道理,為了安撫、平復自己的情緒,找到熟悉的安全感。

    寶寶有一個階段會非常依賴某個物品,比如絲絨被、某個玩具。這樣的“過渡物品”是寶寶為了應對與母體逐漸脫離,並適應日益獨立的生活而產生依戀的,而且是非常健康的。所以吃手其實是寶寶把手指頭當成了“過渡物品”在寶寶成熟獨立的道路上,這樣的暫時依賴轉移大部分時候會自行消退

    但,萬一這樣的安撫方式真的做得太過激,造成了對正常成長的影響,或者傷害了寶寶自己怎麼辦?寶寶一直沒找到過渡物品,一直到了三四歲還在咬手、到了18歲還在咬指甲,這是肯定需要引導的。這時,家長可以透過耐心毅力和包容來使用方法幫助寶寶改善的。

    首先說說三個父母一定不要做的事情

    1. 不要急切的給寶寶施壓

    家長最好不要讓寶寶感到家長急切地希望甚至逼迫寶寶改變行為習慣。越是強硬要求寶寶改,寶寶暗地裡越會想要做,因為不去咬會讓他加倍緊張,而緊張情緒會在他又去咬指甲後被釋放出來。如果本身咬手就是因為需要安撫,那麼讓寶寶感到壓力只會讓寶寶更緊張、更難放棄現有的安撫方式。

    2. 不依賴“江湖偏方”

    不要相信那些市面上所謂“幫助寶寶戒掉吸手指的壞毛病”的各種產品,在手指上塗抹一些怪味道的藥物,或者帶上手套。這樣強制的辦法只會讓寶寶更加焦慮,並只能暫時阻止他們的行為,一旦停止使用,寶寶很可能會重新開始吸手指,而且可能頻率更高。使用這樣的隔離手段不是不可以,但成功的基礎是同時幫寶寶找到能夠替代咬手習慣的新興趣。如果不能保證做到這點,貿然隔離很可能適得其反。

    3. 不要說過激的話

    父母儘量不要對寶寶說:“不許吸手指!”“再吃手就如何如何!”“還吃手真沒羞”,等等讓寶寶感到難受的話,這樣反而令寶寶更強烈地注意到了吃手的行為,越想越難放下,越剋制越想吃。

    接下來,為父母們介紹一些方法建議:

    1、給寶寶更多的發展方向

    2-4歲的寶寶們的智力和語言發育突飛猛進,這時如果能多開發一些高階的活動,可以以此契機替代寶寶對一些慣性基礎行為,幫助寶寶們進行情緒上的自我調節。語言發展在這個階段最為重要,也是最終代替吸手指行為的根本之一。寶寶學會了更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問題,同時能得到家長的有效迴應,是最能舒緩寶寶緊張情緒的。

    2、培養寶寶的表達能力

    家長一定要和寶寶多交流,培養他們更準確地表達自己。家長可以嘗試多問問題,自己和他們進行對話時,使用多樣的句式和詞彙,並指出情緒的標誌性語言。“寶寶沒得到這個娃娃,寶寶很生氣是不是?”“你看爸爸今天又不開心了,我們安慰他好嗎?”“媽媽今天不舒服,不太能做很多活動,真是抱歉,”等等,這樣都可以幫助寶寶們提高語言能力。

    3、開發寶寶的智力

    父母可以積極引導寶寶做一些需要雙手並用的遊戲,讓寶寶一邊鍛鍊雙手靈活一邊忙得忘乎所以,完全想不起來吃手啦。要注意的是,就算是寶寶所喜歡的活動,難度太大或太簡單也有可能導致寶寶無聊、焦慮、沮喪,從而導致老習慣捲土重來。充滿愛心的父母們請積極幫助寶寶尋找最合適的難度等級,讓寶寶越玩越有幹勁!

    4、有進步時設法鼓勵

    當寶寶沒有吸手指的時候,別忘了時常稱讚表揚哦。父母可以盡情地開啟腦洞,用一些有創意的方式表揚寶寶,比如:“哇,你的姿勢好像美國隊長(等寶寶最近喜歡的偶像)啊!不咬手指看起來特別有氣場!”讓寶寶感到與榜樣並肩的力量。

    5、幫寶寶尋找其他“過渡物品”

    幫寶寶找到手指以外的“過渡物品”。家長可以試試讓寶寶去試著觸控、把玩各種毛絨絨又柔軟舒服的動物玩具、布袋玩具,各種家中輕柔有彈性的東西都可以試一下,也可以讓寶寶自己也去商場能摸的櫃檯輕柔地試試摸摸,找到她愛不釋手的過渡物品。注意一下給寶寶的玩具或紡織物不要掉毛,會影響呼吸道。平時在家裡,為了舒緩寶寶的身心,讓她找到更多生活中的趣味,可以給寶寶換一個更輕軟毛絨的杯子罈子,用溫熱的毛巾擦擦她,給她輕柔地梳頭髮,讓寶寶躺好給她讀故事,等等。對於年齡更大的咬指甲的寶寶,父母可以教寶寶用壓力球緩解壓力,把小球放在手裡擠壓來抵抗焦慮。父母可以說寶寶喜歡的歷史或流行人物就是這樣做的,讓寶寶更願意進行這種嘗試。

    6、控制吸手指的頻率

    如果吸手指不能避免,可以儘量控制它的使用頻率。家長可以耐心地和寶寶講,比如說看媽媽就不咬手指,寶寶也向媽媽學習好不好?看,這件事情更好玩,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情吧,等等。

    7、用同理心感化寶寶

    如果寶寶開始控制不住地焦慮,家長可以告訴寶寶,自己小時候也吃手指,但後來發現了一個秘訣,能既不妨礙寶寶像偶像一樣酷,還能滿足偶爾的抱住手指好好啃的需求。這麼一說,寶寶會感到父母和自己是統一戰線上的,會更能聽進父母的建議。父母說,只要每次吸手指都是回到自己房間裡之後,就能既滿足自己的心情,又不讓別人笑話。這個時候的寶寶一般都有了羞恥心,家長這樣“掏心掏肺”的指導,能既讓寶寶明白咬手指的“不雅”,又同時不會感到家長是壓迫他們習慣的“階級敵人”。

    8、給予寶寶更多的愛

    家長還可以在寶寶摔倒、受傷或是遭到挫折之後,主動抱住他們,諒解他們暫時的吸手指行為,同時也可以創意性地拿起寶寶的手親吻一下,抱在懷裡,讓寶寶感到這是另一種接觸和撫慰的方式,代替原始的咬手指習慣。不然有可能讓他們更難過更不知所措。在寶寶情緒平復後,家長也可以試著引導寶寶想一想,自己的焦慮和困擾源來自哪裡?自己什麼時候最想咬手呢?當寶寶明白了情緒和咬手指之間的關聯後,他們下意識的咬手指行為會浮到意識層面,從而更易於寶寶們的自我覺醒與改善。

  • 8 # 弘雅長安A

    吃就吃唄,六個月的小寶寶吃手指頭不是很正常嗎?為什麼要阻止呢?

    要是實在不願意寶寶吃手指,那就給寶寶準備一個牙膠。每次寶寶吃手指的時候,就把牙膠放在寶寶嘴裡,這樣寶寶的注意力會轉移,手指轉而去抓牙膠,吃手指的問題就解決了,同時寶寶也沒有覺得受干擾。當然,寶寶也有對牙膠不感興趣的時候,非要吃手指,那也沒關係,還是小寶寶嘛。老用一個牙膠寶寶也可能會厭倦,隔段時間換一個,有新鮮感,寶寶也喜歡。

    我家寶寶一歲以前,也愛吃手指頭,除了用牙膠干預一下,其他的時候我都沒有特意去阻止過。

    等娃娃過了這個階段,大一些以後,寶寶自然就不會再吃手指頭了。

    寶寶一歲多學走路的時候,我帶寶寶在小區裡玩,寶寶總喜歡撿地上的樹葉之類的東西拿手裡玩。

    小區裡其他的爺爺奶奶看到了,總會說,呀,這孩子撿了東西也不往嘴裡送哦,我家的就不行,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

    我想,這就是一歲前沒有阻止寶寶吃手指的好處。而小區其他的那些爺爺奶奶都喜歡阻止小孩吃手指,小孩的手一放進嘴裡,奶奶就趕緊把寶寶的手指頭拿了出來。

    其實只要寶寶的手沒有到處亂摸,手指頭是乾淨的,吃一吃沒什麼關係的。

    讓寶寶自由地度過口欲期,這個階段過去了以後,再跟寶寶說,不能把東西都往嘴裡送,寶寶就能做到了。所以,對寶寶吃手指這件事,別緊張!

  • 9 # 獨愛劇時光

    吃手這件小事兒,發生頻率很高,毛豆5-6個月時有一陣吃的很頻繁,爺爺要強制干預,被我攔下來了。再看看小區的孩子們,無論多大,似乎也有吃手的習慣。

      媽媽們關於吃手,一定有很多問題:吃手是壞習慣嗎?為什麼睡前愛吃手?吃手會影響牙齒髮育嗎?怎樣改掉吃手?吃手吃的起繭子怎麼辦? 彆著急,銅仁婦女兒童醫院專家幫你細緻的梳理了吃手的產生原因、解決辦法,看完你就明白了。

      一、嬰兒為什麼愛吃手?

      1.探索世界的最初工具

      嬰兒最初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嘴,手是他們的第一個玩具,所以嬰兒喜歡把各式東西往嘴裡放,包括自己的小手。就像迷戀某一樣玩具一樣迷戀著吮吸自己的小手,哪怕流出了哈喇子也在所不惜,人家就是喜歡。嬰兒喜新厭舊很快,如果順其自然、不強行干預,過一陣就會自然消失的。

      2.進化本能

      新生兒會反射性地吸吮任何碰到嘴邊的東西,包括自己的小手,這是一種求食的本能,是千百萬年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我保護。這種反射吮吸能夠保證嬰兒準確的把食物拿到自己嘴邊並塞進去,使嬰兒不至於餓死。

      3.乳頭聯想

      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其實寶寶的手指鬆鬆肉肉,關節處皺皺的,手指尖很圓潤,大小很像媽媽的乳頭? 寶寶吃手,是在找吸吮乳頭的感覺。畢竟手指頭是自己的,想吸就吸,吸起來的質感大小也差不多。

      4.性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精神分析鼻祖佛洛依德認為 ,0~1歲是口欲期,嬰兒會從吸吮、吞嚥、咀嚼得到快樂和安全感。如果這時期的慾望獲得滿足,就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如果不能,就會產生停滯,所以有些孩子長大了還是會吃手。

      所以,千萬別讓長輩喝斥或強行制止孩子吃手了,要知道,如果孩子學齡前還一直在吃手,很有可能因為孩子的口欲期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延長的。

      5、長牙

      在長牙的初期,寶寶的牙床會癢、疼,難以安靜,寶寶就會把自己的拳頭或者手指塞進嘴巴里,使勁啃咬或者是吮吸,這樣能夠使牙床鎮痛,讓自己舒服一點。

      二、吃手該怎麼辦?

      首先要明確的大前提:

      嬰兒吃手是本能,有一些還特別愛吃手。大人們需要自覺抵制那些老輩人未經科學檢驗的說法,更不要在嬰兒期就透過刺激性物品,比如苦水、酸辣水、各種奇怪味道的東西讓寶寶來斷掉吃手!

      1.牙膠

      牙膠有多種質地,有的軟有的硬,這視乎寶寶的喜好,要做嘗試,不一定一次能買成功。小孩子咬牙膠並不是一週兩週的事情,它甚至會持續到牙齒全部長全了之後。所以,耐心點多買幾個。(想看怎樣挑選牙膠,請後臺回覆9007)

      挑選牙膠的時候,這幾個tips也是要注意的:

      · 確保牙膠材質為安全無毒,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 挑選有一定韌性,不容易被咬破的牙膠,以免被寶寶咬破後誤吞。

      · 要選擇方便寶寶握取的形狀。

      · 如挑選含水牙膠,要嚴格檢查內部液體有無滲漏出。

      2、安撫奶嘴

      崔神提到過,吸吮手指是嬰兒的天性,建議儘可能讓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兒接受安撫奶嘴,因為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為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

      安撫奶嘴對牙齒的影響要比吃手小的多,而且安撫奶嘴很容易戒斷。我們聽到的幾歲還吃手的例子比比皆是,並不罕見,然而幾歲還在吃安撫奶嘴就很少聽聞了。很多媽媽都反饋,只用了一兩天,戒除安撫奶嘴就輕鬆get,寶寶毫無壓力。所以,如果寶寶接受安撫奶嘴的,不妨用起來吧。

      3.其他安撫方式

      用各種其他安撫方式來替代吃手。以我諮詢的經驗來看,很多媽媽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法有:

      被角(保證乾淨的)

      媽媽的睡衣邊

      媽媽的一隻胳膊(夜醒時借他抱一抱)

      安撫巾(保證乾淨,不掉落零件)

      小毛巾

      捲成一團並扎的緊緊的安撫毯

      等等等等

      三、吃手嚴重的寶寶怎麼辦?

      如吃手吃很長時間才可以睡著,半夜你不讓他吃不到手就憤怒的睡不著等等,也有幾個辦法可以一試。

      1. 循序漸進法:

      如果吃手時間極長,試著在她半醒半睡的時候把手拿開,如果不行,千萬不要硬生生把寶寶的手抽出。八九分睡熟的時候再試著抽出一次,如果開始的幾天連這都做不到,就等寶寶完全睡著了再把手抽出來。

      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的時候,在睡到八九分熟的時候就輕輕抽出來試試,就這樣,循序漸進干預。一旦入睡的時候擺脫了吃手,他半夜醒來找手吃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需要一個過程的,別要求一步到位!

      2. 餵食法:

      吃的時間實在太長,越吃越睡不著,還生氣,那就索性抱起來好好灌一頓奶,或者就給一頓水喝。雖然這時候寶寶吃手基本上不是因為餓,可是吃奶喝水使口欲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滿足,就會暫時忘掉吃奶這件事。這種方法很有效,只是加了這麼頓奶以後,餵養的作息要調整一下。可以把早晨的第一頓奶往後推一陣。

      3. 白天的互動:

      白天吸吮手指的時間過多,通常是由於無聊。可以找一些互動性強、更有趣味的事情和寶寶一起去做,寶寶就會忘掉吃手的習慣。經我統計發現,很多媽媽經常邊看孩子邊玩手機,這樣的寶寶出現吃手的情況更多見。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花時間陪孩子才是正道,他更在意與你度過的每一分鐘。

      4.晚上適當響應:

      如果是吃手只在晚上的睡眠出現,媽媽們要檢討下自己過去是否出現過不恰當的糾正睡眠行為,比如比較嚴苛的哭免法等等。當寶寶夜裡要求吃奶的行為被拒絕時,寶寶會用吃手來自我安撫。如果這樣,建議媽媽同時加強白天和晚上的陪伴,比平時要稍加頻繁的響應。等過一段時間,寶寶確信自己是被愛的、安全的,吃手頻度就會有所減弱了。

      另外,在寶寶醒來吃手時,還可以給他播放一些白噪音,使他注意力轉移,就會自然而然停止吃手,在白噪音的陪伴下重新入睡了。

  • 10 # 思雨媽咪

    寶寶吃手,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也有很多媽媽會阻止寶寶吃手,為什麼要阻止寶寶吃手呢?吃手的好處多多呢!

    1.小嬰兒吃手可以讓他感覺更有安全感和吸吮的需求

    2.2周以前的寶寶都有一個口欲期,用嘴巴來探索

    3.吃大拇指直接刺激腦細胞發育,高達50%,另外4個指頭可以刺激大腦周邊運動神經的連結。

    寶寶吃手,要注意手部清潔。

    我寶寶也吃手,但是我不阻止,女兒當時吃手吃玩具,我經常把這些東西清潔一下,讓她探索。後來過口欲期就自己不吃了。小寶也吃手,我是由著他吃。

  • 11 # 父母世界

    絕大部分的寶寶都有吃手指頭的習慣!

    關於吃手,媽媽們有很多問題:吃手指是壞習慣嗎?吃手指對寶寶今後牙齒的生長髮育有沒有影響?怎樣改掉吃手指的習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吃手指被稱之為人格發展的第一階段——口欲期,這個時期的嬰兒,喜歡以吃手指的方式探索世界。另外,在長牙的初期,寶寶的牙床會癢、疼,難以安靜,寶寶就會把自己的拳頭或者手指塞進嘴巴里,使勁啃咬或者是吮吸,這樣能夠使牙床鎮痛,讓自己舒服一點。

    媽媽們需要自覺抵制老輩人那些未經科學檢驗的說法,更不要在嬰兒期就透過刺激性物品,比如苦水、酸辣水、各種奇怪味道的東西讓寶寶來斷掉吃手指! 要想讓寶寶改掉“吃”手指的毛病,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雙手不空,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讓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淡忘這個習慣,改掉這個毛病。

    另外,還可以用一些工具如牙膠、安撫奶嘴等幫助寶寶戒掉吃手的習慣。不停嘮叨、笑話、威脅孩子再吃手指就要怎樣、依賴“江湖偏方”等都不是正確的做法,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寶寶更想吃手指。如果寶寶吃手指是因為滿足其生理需要,父母不需要多慮,只需要注意玩具的清潔和手指的衛生,也就是要經常清潔玩具和寶寶的小手就可以了。另外,用各種其他安撫方式來替代吃手,從很多媽媽的經驗看,效果也不錯:乾淨被角、媽媽的睡衣邊、夜醒時媽媽的一隻胳膊、乾淨不掉落零件安撫巾、小毛巾、捲成一團並扎的緊緊的安撫毯。

  • 12 # 會好健康匯

    從2-3個月起,寶寶喜歡把自己的手放在眼前晃動,雙眼盯著看,當手碰到嘴就去吮吸;4個月開始會把整個手塞到嘴裡,逐漸伸進2-3個手指進行吮吸,習慣了又減為吮吸一個手指,多半是拇指。這是寶寶對於距離的感知更清晰後,他就能一直玩他最方便的玩具,他的手。

    寶寶是透過嘴巴來認識世界的,吃手是這一過程的前奏。寶寶將手伸到嘴裡,這對寶寶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因為在出生後最初的三四個月內,寶寶的手和腳完全不受大腦的控制,動作都是無意識的,而吃手是第一個被大腦控制的有目的的行為。

    再過一個月,為了緩解出牙期的牙齦痠痛,手也成了最好用的工具。4-5個月的寶寶吮吸手指不是一種壞習慣,這種行為表示他身心發育進入一個重要階段,即手眼協調逐漸形成,手功能的分化已經開始。

    如果父母誤認為這是壞習慣橫加阻攔,不許寶寶吮吸手指,將會引起寶寶的不滿和哭鬧,甚至情緒波動。吸吮手指還可以穩定情緒,當寶寶肚子餓了,感到疲勞、生氣的時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就會安定下來。此時父母可以允許寶寶吸吮手指,否則會影響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及抓握能力的發展,使寶寶失去特有的自信心。

    不過,1歲後的寶寶吃手,主要是尋求安全感,寬鬆、溫馨家庭氣氛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長要避免過度指責批評孩子。如果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吃手,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把注意力從手指轉移到玩具、畫冊等色彩鮮豔的東西上。

    當寶寶吃手時,可以給他磨牙餅乾,或磨牙棒,把小手解放出來。切忌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嚇、打罵、訓斥,更不要使用捆綁雙臂或戴指套強制性的方法。因為這樣做,不僅毫無效果,並且會使兒童感到痛苦、壓抑、情緒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孤獨等情況。而且一有機會,孩子就會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為頑固化。

    大多數寶寶隨月齡增大,接觸事物越來越多,手眼協調和手功能更熟練,可以取拿周圍新奇的東西擺弄,就會逐漸淡化"看手"和"吮吸手指"的遊戲,當寶寶到了8-9個月後,大多數就會不再吸吮手指了,僅有少部分寶寶會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該習慣在18-20個月時達到高峰,約80%的寶寶在5歲前自動放棄吸吮手指的習慣。

    因此,從小要注意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多與他交流、玩耍,讓他手中拿著玩具擺弄敲打,與他面對面談話、唱兒歌、玩各種遊戲,讓寶寶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下吃飽、睡足、玩好。這樣,"吮指"行為就不大會出現,曾經有過的也會自然減少和消失。

  • 13 # 丁香媽媽

    有吃手的孩子,才知道戒這種行為,無論你多麼較勁,打也打過罵也罵過,都沒用……

    我還給手指擦了黃蓮水苦瓜水,孩子倔,一邊哭一邊吃……

    為戒斷吃手,家長們真是無招不使,但對於如何幫助孩子戒除吃手,專家們們的觀點一致,都是正面引導和管教。

    不同年齡段段孩子吃手,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階段:2 歲以前,寶寶「愛吃就吃」吧

    2 歲前是寶寶的「口欲期」,寶寶對外部世界非常好奇,什麼都要摸、都要啃。

    家長在觀察孩子吃手的同時,建議父母要忽略孩子吃手的行為,一旦指出,無意識吃手變成有意識吃手,就更難消退。

    以採不過「想吃就吃」也是條件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指要乾淨!

    第二階段:2 歲~4 歲,逐漸引導和干預

    部分孩子 2 - 4 歲間會學到其他自我安慰手段,用語言、食物或者玩具排解壓力,吃手行為隨之消失。

    如果家長不干預,絕大多數孩子在進入小學前後由於同伴壓力停止吃手。

    但也存在個體差異:內向敏感的孩子容易感到壓力、迴避向他人表達,選擇吃手這樣的自我排解方式,行為消退的時間較長,父母需要接納孩子,更有耐心。

    需要解釋的是這裡內向或敏感並非是個貶義詞,這些氣質讓孩子善於分析和自我保護,如果家長很介意孩子吃手,可以採取非強制性的干預:

    避免引發吃手的特定事件:如果孩子經常膽小害怕,就裝上夜燈,並停止用「嚇唬」的方式教育孩子,安慰害怕犯錯的孩子「沒關係,我剛學的時候也會犯錯,多練習就好了」;

    如果孩子習慣吃手入睡,嘗試透過拉著媽媽的手讀書、抱毛絨熊替代。

    如果某段時間發現孩子越來越愛吃手,建議諮詢專業人士,排除一些後天養育因素。

    但其實負面和正面情緒就像電池兩極,是健全的人不可或缺的。家長要注意孩子是否進入了情緒認知誤區,導致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加重吃手等解壓行為。

    塗苦味膏、帶防吃手指套等這些可能給孩子產生心理負擔的方法不建議用於 4 歲以下孩子。

    第三階段、4 歲以後,溝通為主「工具」為輔

    對於 4 歲以上的孩子,建議和孩子有充分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再吃手了,給孩子機會透過自己的努力戒除。

    通常孩子會在自己戒除未果時主動尋求家長的幫助,這時候就可以告訴他一些可選的方式,如戴手套、塗指甲油等。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 14 # 媽咪寶貝傳媒

    首先,媽咪不要過於擔心,因為1歲之前的寶貝都愛吮吸手指,這是正常現象:

    1.這是寶貝瞭解自己的方式之一。他透過感覺器官認識世界,用嘴嘗試、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

    2.吃奶時吸吮乳頭獲得快感體驗,不吃奶時吮手指成為滿足快感的方法。

    3.出牙時,寶貝的口腔受到一定刺激,用手觸碰感到舒服,因而容易形成吮吸手指的習慣。

    4.不會說話又不愛哭鬧的寶貝餓了,經常會拿東西或手指往嘴裡放,這也是他生存本能的表現。

    5.如果斷奶過早或經常更換照料者,最親近、熟悉的媽咪經常離開寶貝,都可能使寶貝不能和媽咪產生正常的依戀關係,缺乏安全感而吮吸手指。這種情況,多數會延續很長時間,甚至到成年時期形成咬指甲的習慣。

    6.如果寶貝只是在睡覺前或飢餓時吮手指,平時在生活或遊戲中很少吮吸,多是因為睡前手裡沒事幹,或感到飢餓不能馬上解除造成的。

    給媽咪的貼心建議:

    對於1歲前的寶貝——寬容+理解,弱化寶貝吮手指的行為。

    1.分散寶貝的注意力

    媽咪帶他睡覺時握著他的小手,反覆給他唱一首簡單的歌謠、兒歌,或講個小故事,不要怕他聽不懂,這既能增進親子交流,滿足他的安全感的需要,又能促進寶貝言語能力的發展。

    2.讓寶貝的小手忙起來

    給寶貝的手裡拿一個小玩具,最好是那種不帶聲響又柔軟的

    3.增加親子互動

    多抱抱他、親親他,滿足寶貝對身體接觸、情感交流和安全感的需要

    4.飢餓時及時餵奶

    爭取在他飢餓之前就餵哺,不要給他吮手指的機會。

  • 15 # 懶媽媽育兒

    寶寶總是吃手指頭,這不外乎2個原因:

    1、寶寶未吃飽如果是母乳餵養,奶量不足或者哺餵時間過短,寶寶沒有吃飽,他就會吃手指頭以求額外慰藉。如果是奶粉餵養,奶嘴的孔太大,吸允的過程太快,沒有滿足寶寶的吸允需要,他也會藉助吃手指頭來彌補。2、寶寶感到無聊寶寶醒的時候,發現周圍沒有吸引他的玩具,又沒人陪她玩耍,會感到無聊,在這個時候就會開始吃手指頭解悶,又能吸引別人的注意

    如果寶寶有過度吃手指頭的現象,那麼寶媽需要有些小對策來緩解:

    1、每次喂寶寶吃奶時,儘可能讓寶寶充分享受吸允的快樂2、多陪伴寶寶玩耍,引導寶寶玩玩具,聽歌,講故事3、當寶寶吃手時,可以給寶寶一塊磨牙餅乾或小胡蘿蔔,讓其代替手指頭4、多帶寶寶出去,感知更多的事物

  • 16 # 育兒知識分享

    寶寶總是把手指這個新的小夥伴放到小嘴裡吮吸,若強行“切斷”這個“樞紐”,可能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可不加以制止寶寶,又會影響寶寶身體健康。該如何合理地讓寶寶不過分吸吮手指呢?

    寶寶吃手的原因

    6個月之前的嬰兒吸吮手指完全是為了滿足吸吮的需要,因而在人工餵養的嬰兒和飢餓時的嬰兒表現得特別明顯。吸吮反射是一種先天性的無條件反射。

    當觸及三個月前的小嬰兒的口唇邊時,會引起他的吸吮反射,這種反射是為了維持生存的一種本能,興奮性特別強,所以,嬰兒尤其是三個月之前的嬰兒為滿足吸吮的要求,常常會把手指當作刺激物,表現出他特別喜歡吸吮手指。

    母乳餵養的小嬰兒能盡情地吸奶,有較多時間滿足吸吮的本能。而人工餵養兒,瓶中的奶吸完後,父母不會讓他吸著空奶瓶,相對來說吸吮的機會較少,因而人工餵養兒的吸吮手指現象就較多見。一般吸吮手指的現象就自然消失了。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一般在正常發育情況下,寶寶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家長不必過度擔心。

    寶寶吃手正常嗎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透過嘴開始的,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Bora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這說明:孩子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調能力。

    對於2~3個月的寶Bora說,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訊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吃手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

    寶寶吃手有什麼害處

    1、寶寶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裡,受到牙齒的壓迫,時間一久容易出現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

    2、小手放在嘴裡,影響出牙,如果剛好遇到恆齒生長,因為吸手指時所用力的方向,會讓牙齒照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進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容易引發口腔問題。還會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講話會漏風或咬字不清,造成講話不清。

    3、寶寶的小手東摸西動,粘了不少髒東西,一吃手,髒東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瀉、感染寄生蟲等。

    4、長期吸吮時施力方向不當,嘴巴的上、下顎可能會因此變形。

    一般來說,吸手指並沒有不好,但是必須謹慎觀察所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寶寶因為過分吸手指而影響到日後的健康。

    防止寶寶吃手的辦法

    要預防寶寶過分吸吮手指,最好在嬰兒期就開始行動,如下方法都值得重點借鑑:

    1、在哺餵寶寶時,要注意不能只給寶寶營養,還要提供足夠的關愛和溫暖,而母乳餵養無疑是最佳選擇。

    2、如果是人工餵養,奶嘴開口的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以有效控制奶液的流速,要讓嬰兒有足夠的時間來滿足吸吮的需要。

    3、媽媽在哺餵寶寶時,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給寶寶造成壓力。

    4、在寶寶睡醒後,不要讓他單獨留在床上太久,以免寶寶感到無聊而把手放進嘴裡,進而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

    5、如果寶寶已經出現喜歡吸吮手指的傾向,那麼要儘可能及時地把他的手指輕輕從嘴裡拿出來,並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6、多陪陪寶寶,利用空閒時間多和他談話、唱兒歌、玩積木或看圖書等,讓寶寶在遊戲活動中忘記吮手指。

    7、在寶寶剛有吸吮手指的傾向時,把衣袖拉長遮蓋著手指也是可行的措施。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 帥學 漢 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全部免費,免費,免費。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 17 # 久隱517

    寶寶總是把手指這個新的小夥伴放到小嘴裡吮吸,若強行“切斷”這個“樞紐”,可能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可不加以制止寶寶,又會影響寶寶身體健康。該如何合理地讓寶寶不過分吸吮手指呢?

    寶寶吃手的原因

    6個月之前的嬰兒吸吮手指完全是為了滿足吸吮的需要,因而在人工餵養的嬰兒和飢餓時的嬰兒表現得特別明顯。吸吮反射是一種先天性的無條件反射。

    當觸及三個月前的小嬰兒的口唇邊時,會引起他的吸吮反射,這種反射是為了維持生存的一種本能,興奮性特別強,所以,嬰兒尤其是三個月之前的嬰兒為滿足吸吮的要求,常常會把手指當作刺激物,表現出他特別喜歡吸吮手指。

    母乳餵養的小嬰兒能盡情地吸奶,有較多時間滿足吸吮的本能。而人工餵養兒,瓶中的奶吸完後,父母不會讓他吸著空奶瓶,相對來說吸吮的機會較少,因而人工餵養兒的吸吮手指現象就較多見。一般吸吮手指的現象就自然消失了。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一般在正常發育情況下,寶寶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家長不必過度擔心。

    寶寶吃手正常嗎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透過嘴開始的,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Bora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這說明:孩子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調能力。

    對於2~3個月的寶Bora說,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訊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吃手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

    寶寶吃手有什麼害處

    1、寶寶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裡,受到牙齒的壓迫,時間一久容易出現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

    2、小手放在嘴裡,影響出牙,如果剛好遇到恆齒生長,因為吸手指時所用力的方向,會讓牙齒照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進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容易引發口腔問題。還會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講話會漏風或咬字不清,造成講話不清。

    3、寶寶的小手東摸西動,粘了不少髒東西,一吃手,髒東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瀉、感染寄生蟲等。

    4、長期吸吮時施力方向不當,嘴巴的上、下顎可能會因此變形。

    一般來說,吸手指並沒有不好,但是必須謹慎觀察所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寶寶因為過分吸手指而影響到日後的健康。

    防止寶寶吃手的辦法

    要預防寶寶過分吸吮手指,最好在嬰兒期就開始行動,如下方法都值得重點借鑑:

    1、在哺餵寶寶時,要注意不能只給寶寶營養,還要提供足夠的關愛和溫暖,而母乳餵養無疑是最佳選擇。

    2、如果是人工餵養,奶嘴開口的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以有效控制奶液的流速,要讓嬰兒有足夠的時間來滿足吸吮的需要。

    3、媽媽在哺餵寶寶時,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給寶寶造成壓力。

    4、在寶寶睡醒後,不要讓他單獨留在床上太久,以免寶寶感到無聊而把手放進嘴裡,進而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

    5、如果寶寶已經出現喜歡吸吮手指的傾向,那麼要儘可能及時地把他的手指輕輕從嘴裡拿出來,並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6、多陪陪寶寶,利用空閒時間多和他談話、唱兒歌、玩積木或看圖書等,讓寶寶在遊戲活動中忘記吮手指。

    7、在寶寶剛有吸吮手指的傾向時,把衣袖拉長遮蓋著手指也是可行的措施。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錢錢。(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收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樂器後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