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趙夢的vlog

    南宋為什麼要與金議和?

    評書、小說等不是歷史,但都能影響人們的思維、印象。比如,從上學的歷史課本中,對南宋向金議和,等於變相地投降。

    其實,南宋、金國雙方議和是水到渠成的事兒。因為雙方的軍事實力在經過近十年的對峙、彼此之間的此消彼長(即金軍實力減弱,南宋軍力增強),最後達到一個均衡,即誰也“吃”不掉誰,更確切地說是,誰進攻,誰就失敗。既然這樣,那就坐下來談談吧。

    但有一種觀點認為岳飛都已打到朱仙鎮,快到汴梁近郊了。不是打的很好嗎?

    那麼有幾個這麼能打的岳飛呢?一個,只有一個。東線守楚州的韓世忠很能打,軍隊只有三萬人;東線守建康的張俊勉強守住;往西守淮西太平州的劉光世就守不住,別說金兵了,穿著金人衣服的偽齊部隊都把劉打得大敗。

    中線岳飛略偏西的金州(即今天恩施地區)的王彥軍隊,和西線守和尚原、仙人關等地的吳玠軍隊一樣,能守住就不錯了。

    在南宋軍隊,後起之秀的嶽元帥最能打,但不被朝廷信任,因為宋高宗趙構就不是一個像“秦皇漢武”式的人物,只是被後人過高地期待了。

    如果趙構要是像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那樣的人,就應該不斷提拔新的軍事將領如王德(劉光世手下猛將)、劉錡(取得潁昌大捷將領)、王彥(“八字軍”領袖)等年輕將軍,而不是一成不變地用常吃敗仗的劉光世、得過且過的張俊,也應該放開韓世忠的“手腳”。

    趙構不止一次地說,要像宋真宗、宋仁宗學習,——一個戰亂年代的,怎麼學一個太平盛世的?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滑稽?

    那麼,在他心目中有沒有收復舊河山的念頭呢?還是有的,比如說,曾打算要給岳飛增兵、想把劉光世的部隊交給嶽帶(此時劉光世退休)。

    可惜被文人士大夫勸阻,趙構也更改主意,派宰相張浚告知嶽元帥。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兒,不要被“金口玉言”不能更改所誤導。因為在古代,皇帝防止自己犯錯,設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言官。這些人就是不斷給皇帝提反對意見、抓別的官員“小辮子”的。有些人,寫好了任命書,被言官指出短處而不被任命或罷官者,多了去。

    但張、嶽二人交談中出現頂撞,隨即嶽帥負氣上廬山為母守墓,就不應該了。這隻會讓趙構覺得,不增兵的確是對的。這次嶽犯錯了。

    不久,張浚用人不當,使劉光世手下大將酈瓊集體譁變,即“淮西兵變”,大約四萬人一起投降了偽齊,造成淮西地區無人防守,也導致張浚被罷免,也使趙構鐵了心要議和。恢復中原?想都別想了——隨即任命大漢奸秦檜當宰相,一當當了十九年,就與此有關。

    象漢武帝那樣雄才大略,也是依靠自漢高祖至祖父、父親共約五六十年積攢的國力為基礎,耗盡一生精力和國家積蓄,才打敗匈奴;而趙構接手的是“爛攤子”,北宋軍隊全面潰敗,全國土匪強盜橫行,他本人能力有限,以及綜合實力與金國持平;再加上,多年戰爭,武將有不聽朝廷指揮的苗頭,受老祖宗趙匡胤的影響及眾大臣多次提醒、勸說等因素,最終決定議和。

    當然,金國也不想打了,因為金國那邊最能打的沾罕、婁室等去世,金主和派贊同議和。後來金國的完顏宗弼、完顏亮的南侵無不失敗;及南宋的韓侂冑北伐也失敗了,更驗證了議和的必要性。

    所以說,南宋、金國雙方議和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 2 # 隱愚者

    金滅遼後,緊接著便開始了南侵,希望短時期內吞併南宋,最終功虧一簣。

    北宋滅亡

    公元1127年,金軍直取汴京,擄走薈、欽二帝,史稱“靖康之恥”,北宋由此滅亡。宋朝其他皇室人員南逃,隨後擁立趙構在臨安稱帝,史稱南宋,趙構為宋高宗。雖然南宋有長江天險,但金軍的侵略還未停止,南宋軍民的反抗也越來越強。

    抗爭不斷

    金軍佔領長江以北後,各地起義軍此起彼伏,著名的八字軍有70餘萬人。趁著金立足未穩,南宋也開始了北伐,光伏中原指日可待。

    北伐將領有著名的岳飛、韓世忠、吳氏兄弟,均是抗金名將。公元1140年,岳飛取得郾城大捷,打破了金軍的不敗神話,最後各地軍民開始著手準備收復汴京。不過,隨著岳飛的被害,北伐就此失敗。

    宋金對峙

    金軍雖然戰鬥力強橫,但治理國家的經驗卻非常不足,而且交流困難,陷入了泥潭之中,首要還是穩定政權。

    而南宋內鬥不斷,宋高宗怕武將功高蓋主,另外迎回徽、欽二帝自己何去何從也是個疑問,大臣們也各懷鬼胎,還不如保有半壁江山。

    至此,金軍無力南侵,南宋也無意北伐,雙方開始了對峙狀態,進而和談,大局已定。

  • 3 # 路留星

    南宋與金議和的時代背景主要是宋高宗時期,在岳飛將軍大戰次次告捷的情況下達成的。我將從民眾、南宋政治、金國情況三方面來看南宋議和與金議和的背景。

    從民眾角度看,是受到部分百姓支援的。歷史上每一次戰爭都是勞民傷財的,南宋與金的戰爭也不例外,尤其是戰爭開始爆發之地,百姓更希望安定的生活,一家和睦。戰爭需要保證錢財、糧草等物質充足,而這些僅僅依靠國庫是不夠的,就需要百姓的支援,這就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因此,部分百姓希望戰爭停止。

    從金國情況來看,主和派和內亂影響促進了合議的達成。戰爭勞民傷財,勝利會擴大國土面積,因而會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之後,金主完顏亮被殺,金國上下軍心不齊,不利於戰爭,繼而同意議和。

  • 4 # 納蘭子悠

    宋金戰爭持續百餘年之久。戰爭初期,金朝處於軍事政治上升時期,在軍事上充分利用騎兵迅捷之長,採取廣正面多路突進、重點進攻的戰略,滅亡北宋。並利用騎兵優勢,實施大縱深、大迂迴的戰法,多次深入南宋腹地。但因戰線過寬過長,兵分勢寡,給養供應困難,加之缺乏對佔領地的控制與鞏固,未能滅亡南宋。戰爭後期,連年征戰國勢日衰,軍力銳減,內部矛盾激化,疲於對宋對蒙兩面作戰,終未實現其統一南北的戰略企圖。北宋由於採取守內虛外、強幹弱枝的政策,至末年,兵備廢弛,戰鬥力低下,尤其奉行妥協求和的國策,終為金所滅。南宋雖僅據半壁河山,採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敵的消極策略,但國力尚豐,軍民同仇敵愾,依江河設防,據險堅守,加之名將倍出,所以能與金曠日久戰而未亡,最終聯蒙滅亡金朝。女真受遼的控制,每年要向遼貢獻大量財物。遼的地方官以各種名目勒索女真人。遼與女真貿易,經常壓低價格,甚至強行奪取,引起女真人的怨恨。

  • 5 # Word瑪雅

    南宋與金的議和被稱為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發生於紹興11年的冬天。在難受的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批靠金名將如岳飛被處死一大片土地,被送人無數宋朝子民變成敵國百姓。下面讓我來分析一下紹興議和的背景。

    首先紹興議和的原因。有三個一方面是當時靠近戰爭的勝利。另外一方面是南宋宋高宗的顧慮,第三方面是奸臣秦檜的私心。

    首先抗金戰爭的節節勝利,岳飛及其抗金將領在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收復了不少北宋失地。岳家軍,甚至成為南宋的唯一王牌軍隊。形成了可以和女真族進行對抗的部隊,在這樣的情況下金朝產生了恐慌。內部開始有議和的想法。

    然後是宋朝皇帝的顧慮。當時靠近戰爭中節節勝利,使土地收復的速度在不斷加快,這個時候宋高宗反擔心被擄掠地宋欽宗再次回來,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於是在秦檜的所有相答應和金朝議和。

    最後是奸臣秦檜的私心。秦檜最初是因為堅持抗擊而被金朝抓走。之後被放回國,回國之後的群會極力主張議和,但是岳飛等將領堅持抗金,秦檜與岳飛私怨慎重想借機殺死岳飛,除去政敵,因此極力勸說趙高中答應經常的條件,這內外三方面的因素是紹興議和的原因所在。

  • 6 # 凌煙閣論史

    先簡述一下南宋與金主要的三次議和。

    首次議和: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在冤殺岳飛之後,宋金議和;雙方大致以淮河一線為分界,宋朝給金朝割了幾塊地。

    第二次議和: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在海陵王完顏亮南侵之後,南宋北伐,但主帥張浚志大才疏,北伐失敗,後雙方議和。基本疆界維持不變,但金朝與宋朝感覺關係變親密了,因為雙方稱呼從君臣變成了叔侄。

    第三次議和: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在開禧北伐失敗後,南宋砍了北伐權臣韓侂冑的頭,與金朝達成和議;雙方維持了原疆界,但金朝地位進一步提高,成了南宋的伯父了。

    這三次議和的背景其實是不同的。

    紹興和議的背景:金朝主戰派完顏宗弼主政南侵,南宋乘勝求和

    金朝作為一個部落政權,政治結構不夠穩定,內部高層之間傾軋鬥爭得厲害。主戰的完顏宗弼把主和的完顏宗望鬥倒了,宗弼就發兵南侵,這個時間是1140年。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劉錡順昌大捷、岳飛攻到開封南部,搞得宗弼打算搬走燕京財寶放棄中原了。

    但是,面對大好形勢的宋高宗趙構卻“乘勝求和”。不但阻止勝利的岳飛和劉錡乘勝追擊,同時還想宗弼乞憐。

    最終,主戰且忠貞耿直的岳飛成了求和的犧牲品,被趙構冤殺。

    趙構乘勝求和是一貫的。從1127年南逃開始,每當趙構個人安全受到了威脅,他就主張各位將領與金人作戰;而一旦他安全了,他就馬上對各位將領喊停。這個模式知道紹興和議期間,反覆上演。

    這個表面現象的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還在於宋朝的傳統。宋朝一直採取抑制武將的做法,趙構非常擔心某位武將取得過高的戰果和威望,這就會威脅趙宋王朝了。

    因此,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趙構不願意讓岳飛和劉錡乘勝追擊了。

    趙構寧願把安全寄託在不守信用的金人身上,也不願信任自己的將軍。這就是紹興和議的底層程式碼吧。

    隆興和議的背景:金朝政局經歷劇烈變化,只求與宋相安無事;南宋缺乏將帥人才,無力再戰。

    海陵王政變上臺,然後基於一統中國,想要一舉滅了南宋,以洗刷自己得位不正的汙點。但是,以勢震人者,每每失敗。金海陵前方戰事不利,後方傳來完顏雍政變的訊息。虞允文在采石之戰打敗了金軍,金海陵移師揚州瓜洲渡後遭遇兵變被殺。

    繼位的宋孝宗認為有機可乘,沒過多久就派張浚為主帥北伐,取得一些小勝之後,結果遭遇安徽符離之敗,金軍反攻。

    南宋無奈,只得求和。

    此次和議的特點,從和議內容上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宋朝給金的歲幣,金朝竟然給下調了。這說明金朝已經接受現狀,不打算吃掉南宋,因此對南宋示好以維持當前局面。

    南宋這邊,因為上一代老將都凋零了,嚴重缺乏將帥之才,空有力量,卻在戰場上打不贏。因此也只好接受現實。

    嘉定和議的背景:南宋權臣韓侂冑為了鞏固個人權位而輕率發動的戰爭,金接受和議是因為他們經濟崩潰

    韓侂冑是韓琦的曾孫,宋寧宗皇后韓後的叔祖,韓侂冑利用外戚這個身份逐漸成了權臣。這類權臣必定要打擊排除異己,才能鞏固權位,因此口碑極差。

    韓侂冑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是草包、不僅僅是外戚這個身份,還有真正的能力,就開始北伐。

    但是,韓侂冑面臨的問題與開禧北伐時基本相同:沒有人才。積極號召抗金一輩子的辛棄疾,此時已經65歲了,不堪用。韓侂冑倚重的吳曦(抗金名將吳璘之孫)實際上卻是個背叛者,他竟然叛宋降金了。這導致南宋川陝方向崩潰,金朝得以抽重兵在東線反攻南宋,南宋大敗。

    然而,金朝自身也問題嚴重。金章宗在世後期,奢侈無敵,整個官僚集團上行下效,一片烏煙瘴氣。金朝把宋朝的紙幣學去了,沒錢就濫發紙幣,叫交鈔。金章宗後期,一萬貫交鈔只能買到一個燒餅。1210年時,一次金朝為了發軍賞,竟動用了八十四輛大車來裝運交鈔。金朝當時的經濟已經崩潰,日子非常艱難。

    金朝急於達成和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蒙古的崛起。此時鐵木真已經建立大蒙古國,號成吉思汗。蒙古此時已經基本把西夏打服了,蒙古對金虎視眈眈。

    因此,金軍在取勝後,秘密派人主動去見南宋的丘崈(當時負責督視江淮軍馬),示意講和。

    這才有了後來史彌遠與楊後等人勾結,殺了韓侂冑與金達成和議。史彌遠又成了南宋新一代權臣。

    結束語

    南宋與金朝,從史實上看,雙方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因此經常在邊境線附近發生拉鋸戰。

    但是,從綜合實力上看,南宋是強於金的。

    南宋在宋高宗時期缺乏的是戰鬥意志,那時對金的優勢明顯,有兵有將,士氣正旺,可惜宋高宗不願意相信他的將士。

    南宋後來的兩次北伐,心存僥倖居多,再加上人才凋零,不能取勝是正常的。

    最終,宋金雙方在各自的問題下,基本維持原狀。

  • 7 # 一貳一橙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以名將岳飛的性命為條件,南宋朝廷和金國簽訂了所謂的“紹興和議”(也稱“紹興第二次和議”),約定以東至淮水、西至大散關為界,割唐、鄧二州給金國,南宋每年向金國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更屈辱的是:南宋稱臣於金,金使來宋,行跪拜獻書之禮,高宗趙構必須起身親自接受詔書,雙方問好後,金使和高宗坐下論事,其餘南宋官員只能站著聽命。

    是月,與金國和議成,立盟書,約以淮水中流畫疆,割唐、鄧二州界之,歲奉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兩,休兵息民,各守境土。……癸巳,賜岳飛死於大理寺,斬其子云及張憲於市,家屬徙廣南,官屬於鵬等論罪有差。

    紹興和議後,宋金雙方保持了接近十餘年的和平,直到海陵王完顏亮單方面撕毀合約,率數十萬大軍南下,兩國和平的局面才被打破。我們知道,任何時代,有資格宣佈停戰的永遠都是強勢的一方,而在那個時代,佔據主動權的是金國,所以要了解紹興和議的背景,最主要還是從金國方面入手,只有瞭解當時金國的情況才能知道:有著滅宋之心的金國,為什麼最後會同意和弱宋議和?

    一、靖康之恥後,金國不斷南下,想著一口把苟延殘喘的宋廷吞掉

    公元1126年,發生了大宋最恥辱的靖康之變,徽欽二帝和宗室公主、王公大臣三千餘人被擄北上,臨走時把一個態度很好的張邦昌留在死城一般的開封,封為楚帝。

    由於不得人心,只做了三十三天皇帝的張邦昌自動退位,迎宋哲宗元祐皇后孟氏垂簾聽政,次年四月,元祐皇后致書濟州,勸康王趙構登基,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登基,南宋朝廷建立。

    此時北宋朝廷的黃河以北地區已經全部在金人手裡,在開封留守宗澤的佈置下,黃河以南地區陸續建立起防禦工事,並和河北當地義軍取得聯絡,開封防禦有所加強,而此時金國內部也發生了分歧:

    靖康之時南下的兩路大軍,西路軍由金太祖侄子完顏宗翰(粘罕)率領,東路軍由金太祖次子完顏宗望(斡離不)率領,俘獲徽欽之後,兩人也分別帶著徽欽二帝,組成兩支隊伍北上;在聽到張邦昌退位和宗澤開始反撲的訊息後,粘罕和斡離不兩人就繼續南下還是帶著財物回家開了個會:當時西夏粘罕主張南下滅了南宋,再立一個政權,而斡離不認為開封的陷落本就是一次運氣,主張見好就收,回師上京;正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斡離不突然病逝,粘罕全面掌握金國大軍,並在準備了三個月後再次分三路大軍南下:東路軍由完顏宗弼(金兀朮)帶領,攻開啟封、西路軍由完顏婁室帶領攻打長安,防備四川、中路軍粘罕攻打宋西京洛陽。

    聽到了金軍再次南下的訊息,早已是驚弓之鳥的趙構不顧輿論壓力,執意把首都從應天府南遷到長江以北的揚州,此時各路勤王軍齊聚揚州,河北、陝西、四川等地宋軍加義軍的抵抗,讓粘罕十分頭痛。

    為了徹底滅亡趙家的復辟之心,粘罕特意發起了一個“搜山檢海捉趙構”的活動,由金兀朮負責,除了保留大部分主力外,再派精騎渡過淮河,直衝揚州。

    二、金軍多次南下雖然大獲全勝,可“捉趙構”的活動卻讓粘罕吃盡了苦頭

    身處揚州玩樂的趙構,在聽到金軍已經到達天長,離揚州不過數十里的距離時,嚇得拋下朝廷,帶著五六人深夜狂奔至瓜州,再由瓜州出海到達鎮江,接著南下到達長江以南的杭州,靠著長江的“重江之阻”,趙構就在杭州住了下來,夜夜笙歌了。至於處於水深火熱的河南地區和揚州,趙構將其全部交給了武將們扼守,兩宋的武將勢力就此崛起。

    趙構一昧地逃跑助長了粘罕本就的氣焰,攻破揚州再繼續南下,趙構只好繼續逃跑,從杭州跑到越州(紹興)、再從越州跑到明州(寧波)、定海,最後在大臣的建議下,趙構只能把南宋朝廷搬到一隻大船上,直接出海避難。此時的所謂南宋朝廷,加上趙構不超過十人,最後船靠溫州,和州防禦使張公裕率水軍保護,擊退了入海追捕的金軍。

    不過不同於趙構的懦弱無能,此時的中原大地抗戰卻是此起彼伏,金兀朮一昧追捕趙構導致了孤軍深入,連續數月早已是強弩之末,黃天蕩一戰,韓世忠與其夫人梁紅玉率八千水軍圍困金兀朮十萬海軍,雙方相持近五十天,金兀朮狼狽突圍,又在健康遇到了他一生最頭疼的對手:時任武德大夫的岳飛嶽元帥。凓陽之戰,岳飛六戰連捷,把金兀朮打得丟盔卸甲。

    而就在金兀朮在揚州被韓世忠、岳飛打得找不到北退兵時,鎮守長安的完顏婁室突然病死,粘罕急忙把宗弼調到陝州前線負責西路軍,十萬大軍兵臨陝西,幸好當時的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指揮得當,吳玠、吳璘兄弟據和尚原死守,和金兀朮十萬大軍大戰三天三夜,最後大敗金兀朮,把金軍趕入燕山,金兀朮剃髮割須跑回金國去了。雖然吳氏兄弟在陝西浴血奮戰,可後來趙構求和心切,居然命令他們退兵,把千里秦嶺全部讓給金兀朮。

    金軍從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南下,到建炎四年(1130年)夏天才全部撤退,流亡了兩年多的南宋小朝廷才得以重新踏上陸地,趙構既害怕金軍又思念杭州的夜夜笙歌,於是下令將杭州改為臨安府,改元紹興,並任命秦檜為相,全面主持議和事務。

    由於金軍在南下時損耗過大,國內一片反戰聲音,無奈的粘罕只好退兵,但同時也仿照之前的張邦昌,任命南下時最早投降濟南知府劉豫為齊帝,建都河北大名府,成為金軍的附庸兼南下先鋒部隊。

    紹興建制後,趙構不斷對金國求和,可是國內主戰情緒高漲,議和一直拖到了紹興八年,而此時金國內部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粘罕回國後,日夜不忘南下的恥辱,不斷攛掇金太宗完顏晟再次南下,接連派了小股部隊,配合劉豫在河北、河南等地侵擾宋軍,但金太宗死後,粘罕的兵權被奪,所以從紹興元年(1131年)開始,宋金之間並沒有爆發大規模衝突,這對後來紹興八年(1138年)的議和奠定了基礎。

    紹興四年,岳飛、韓世忠率軍數次擊敗了金齊聯軍,但在趙構和秦檜的控制下,宋軍始終不能擴大戰果,反而在內部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岳飛收服荊襄六郡、平定洞庭湖的鐘相、楊么起義,以計讓金國廢了劉豫,韓世忠清理首都附近的金軍部隊,取得了“中興第一功”,各路皆有斬獲;紹興五年,金太宗完顏晟病死,臨死前將帝位傳給了侄孫(金太祖長孫)完顏亶,由此引發了金國內部的權力調動,南宋最大的敵人粘罕被剝奪了兵權,無法繼續執掌軍隊;紹興七年,粘罕暴病而死,藉著漢化程式很深的的金帝完顏亶剛上位的時機,趙構派王倫去金國議和,最終達成共識:南宋稱臣、交納歲幣,金國廢除劉齊政權,歸還宋徽宗及皇后棺木,放趙構生母韋氏,割河南地區歸南宋等。

    紹興第一次和議完成後,趙構和秦檜就開始耽於享樂,只有岳飛、韓世忠等人還在苦力奮戰,保護南宋朝廷。而金國此時內部又發生了一次政變,執政的主和派完顏昌、完顏宗磐被金兀朮、完顏希尹彈劾通宋,金熙宗完顏亶下令逮捕完顏宗磐處死,架空完顏昌,最後完顏昌起兵謀反,被金兀朮擒殺,主戰的金兀朮升任都元帥,再次起兵南下。紹興十年五月,金兀朮撕毀合約,率大軍再度南下攻破東京開封,可在劉錡的指揮下,金先鋒完顏褒、完顏突合速軍在順昌受挫,金兀朮親自攻城,數日無法攻破順昌,被迫撤軍。與此同時,韓世忠、張浚接連出兵收復汝州、宿州、亳州,吳璘依舊坐鎮四川、陝西,擋住了西路完顏杲的進攻,岳飛則深入河南,聯合河北義軍夾擊金軍,收復許昌、鄭州、洛陽等地。

    之後郾城大戰,金兀朮以鐵塔兵加柺子馬的步騎混合聯隊出擊,岳飛以背嵬軍手持大刀大府迎戰,上砍敵軍,下砍馬足,大破柺子馬,接著臨潁、潁昌兩戰,金兀朮十二萬大軍被岳家軍殺得落花流水,金兀朮極其無奈之下,說出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苦語,急忙放棄開封北撤,岳飛一路攻到朱仙鎮,已經離故都開封只有四十五里的距離了。只可惜在這個時候,趙構下令班師,岳飛只好放棄所有戰果,回師鄂州,“十年之功,廢於一旦”了。

    在國內主和派的支援下,趙構將張浚、韓世忠、岳飛召回臨安,授予樞密使職位,一舉奪取了三大將的兵權,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下獄,鎮守陝西的吳璘也就是在這時候被要求退兵,把陝西千里之地交給金兀朮。紹興第二次和議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籤訂了,此後宋金之間維持了相對平安的一段時間,直到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完顏亮在看到了北宋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後,深感煙花三月的揚州繁榮,才會又一次起兵南下。

    總結:紹興和議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因為金國內部政權變動,金軍無暇南顧,第二次就是純粹地靠軍事逼迫金國議和,可見所謂弱宋並不是不能戰,而是要看皇帝想不想戰

    自古弱國無外交,在趙構被金兀朮追得狼狽逃竄之時,他跪著要議和都沒人理他,可當岳飛、韓世忠等相繼收復失地,在沒有了掣肘的情況下節節勝利之後,趙構總算是能站起來和金國談判了。

    而金國雖然建國不久,實力強大,可架不住南宋地廣人密,抗戰情緒又日益高漲,按下葫蘆浮起瓢,粘罕、金兀朮不止要應付前線,還得對付後方的游擊戰,焦頭爛額,加上岳飛、韓世忠等橫空出世的名將浴血奮戰,金軍在靖康之變時的優勢早已損失殆盡,正如順昌大捷時,完顏褒就說過:“南軍用兵,不比往昔”了。

    當然金兀朮執意要殺岳飛後才能議和,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以為南宋不過就一個岳飛能戰,殺了他後再南下就能大獲勝利了,至於那份合約,金兀朮也並不當回事,畢竟他之前就親手撕毀過一份,再撕一份不過也是小菜一碟的事。一份書面合約是始終都比不過政治利益的,不過這點趙構和秦檜同樣也想到了。

    在功勞最大的中興四將之外,南宋還是有很多能征善戰的武將的,像世守川陝的吳璘、打下順昌大捷的劉錡、諸將之首的張浚等等,這些人都是不亞於岳飛的良將,只是他們不像岳飛那樣鐵了心的要北伐,破壞趙構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偏安局面,所以晚年得保,沒遭到清洗。

    在他們的努力下,宋軍的戰鬥力早已是士別三日,就算紹興第二次和議後金兀朮再次南下,也未必就能重現靖康、“搜山檢海”的榮光了,粘罕和斡離不在攻破開封后,沒有選擇繼續南下,一腳踢倒大宋江山,而是選擇帶著搶來的物資北上,給趙構重建政權、爭取百姓支援贏得了寶貴時間,這是粘罕等人的不幸,卻是大宋江山萬千黎民百姓的幸運。

  • 8 # 北辰飛雪

    南宋與金的和戰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根本原因是雙方誰也吃不下誰,後來隨著蒙古的崛起,金朝實力快速衰退,使得金朝和南宋的這種狀態更穩固了。其中,比較重要的議和有三次。

    第一次宋金議和

    金太宗完顏晟時期,是一直以滅亡南宋為目標的。只是南宋雖然進攻不行,但防守卻是很在行,金朝的目標一直沒有實現。等到金太宗去世(公元1135年),金熙宗即位,開始穩固金朝內部的統治以增強自己實力,改變了原先對南宋的態度。

    隨著金朝統治領域的擴大,金朝原先的奴隸制和中原地區的封建制並存。對此,金朝統治者採取的方法是,在金朝原來地區仍舊實行奴隸制,但在新佔領的燕雲地區以及中原地區,實行封建制。

    這兩種制度,封建制自然是趨勢,而金朝內部,也有相當部分人要求進行封建制改革。但那些維護舊有奴隸制的金朝貴族,對此卻是強烈反對。其中,都元帥完顏宗翰手握大權,是滅掉遼國和北宋的大功臣。而在對南宋開戰中,他亦曾多次領兵。剛登基的金熙宗勢力並不穩固,急切地需要把軍權從完顏宗翰手中奪回來。

    後來,金熙宗大力打擊完顏宗翰,併成功奪回軍權,任命完顏撻懶掌管軍事。想要使國力更加強大的金熙宗,在掌握了軍權之後,開始釋放和南宋和議的意圖。因為金朝的內部改革,需要一個相對安穩的外部條件。最終,南宋、金朝達成和議,金朝歸還河南、陝西,南宋納金幣稱臣。

    這次和議雖然如約完成,但金朝內部的聲音並未完全統一,仍舊有對南宋主戰和主和兩個聲音。只是在金熙宗的壓力下,金朝大臣才不得不完成約定。但主戰派進攻南宋的野心一直沒有熄滅。

    後來,以完顏宗弼(兀朮)為首的主戰派,挑唆金熙宗和完顏撻懶之間的關係,完顏撻懶最終被殺掉,完顏宗弼得以掌握軍權。金朝對南宋的戰爭,又再度展開。也是在這次戰爭後,宋金第二次達成和議,民族英雄岳飛被殺害。

    第二次宋金議和(紹興和議)

    公元1140年,金朝單方面撕毀原來的合約,開始兵分四路進攻宋國。金朝的首要目標,便是奪回原先歸還南宋的河南、陝西地區。而且,金軍很快便完成了這個目標。

    之所以如此,是當初宋高宗收回這兩地後,並沒有做充分的防禦準備。宋高宗趙構只是派去少量官員去接收,對於原來偽齊的官員,也大多任用。這也註定了,金軍撕毀和約後,便可快速佔領兩地。

    金軍眼見形勢一片大好,便趁機往南推進。面對金軍的步步緊逼,一心求和的宋高宗也不得不被迫下令抵抗,宋金之間的戰爭全面爆發。

    在這個過程中,湧現了一大批良將。劉錡、吳璘、岳飛等將領,對於金軍的侵略予以堅決抵抗,使得金軍南進的計劃遭到挫敗。尤其是岳飛,一路北上,取得郾城、潁昌大捷。不久之後,岳飛又帶軍取得朱仙鎮大捷。岳飛接連一系列的勝利,使得金兀朮(完顏宗弼)一度有放棄開封逃跑的想法。

    但一心求和的宋高宗,卻是一連12道金牌,把形勢一片大好的岳飛召回。“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岳飛奉命撤退後,金軍又重新佔領了原來被收復的中原之地。不甘心失敗的金兀朮又再次發動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戰事一時膠著起來。在這種背景下,雙方又再次議和。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達成第二次和議。宋金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朝每年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宋朝對金稱臣。而早在和議簽訂之前,金兀朮就有“必殺岳飛才可議和”的條件。最終,秦檜、張俊收買岳飛手下的王俊、王貴,讓他們誣陷岳飛謀反,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岳飛。

    第二次宋金議和,雖然軍事主動權掌握在金朝手中,但南宋的軍事實力依舊強大。只是宋高宗無意北伐、收復失地。一方面是宋高宗忌憚迎回宋徽宗、宋欽宗後,會威脅他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宋高宗擔心武將擅權,再來一次“陳橋兵變”。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宋高宗才和秦檜狼狽為奸,害死岳飛,並屈辱地答應了金朝的條件。

    而對於金朝來說,其內部的壓力亦不容小覷。金熙宗、完顏宗弼是靠著權勢鎮壓下國內主和派的聲音,但久攻南宋不下,金熙宗、完顏宗弼身上的壓力大增,甚至需要殺掉大臣來進行威懾。為了避免進一步的矛盾激化,金熙宗、完顏宗弼也迫切地需要和宋朝議和。雙方一拍即合,所以紹興和議很快達成。

    隆興和議

    此後不久,金兀朮去世,金熙宗被殺害,金朝內部陷入爭權奪利,宋金進入相持階段。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對金朝的政治和軍事制度進行了大力改革,以圖一舉滅掉南宋。完顏亮為了穩固自己統治,同時為了更方便地進攻南宋,把國都遷到了開封。

    完顏亮一心想要天下一統,所以積極為伐宋做準備。但後來因為金軍發動政變,完顏亮被殺死,攻宋之戰不了了之,雙方依舊議和。

    等到了南宋孝宗時期,南宋一改投降求和的政策,開始積極抗金。而此時的金朝是金世宗在位,他是一位大有作為的皇帝,即位後獲得了許多女真貴族的支援,並沒有因為完顏亮突然被殺而把朝政搞得一團糟。

    相反,金世宗很快穩定了金朝內部政局,但卻無完顏亮滅亡南宋的意圖。只不過為了防止南宋趁勢反擊,金世宗採取以攻為守、以戰促和的策略,積極向南宋發動攻擊。但金世宗最終的目的,卻是和南宋議和。

    而南宋在宋孝宗的支援下,大將張浚(和陷害岳飛的張俊不是同一人)率先向淮東地區的金軍發動攻擊。但金軍對南宋的北伐早有準備,主力已經從北方調到南方前線。所以,南宋初戰不利。而宋孝宗對北伐也產生動搖,張浚被降職,宋金又開始再次議和。

    最終,宋孝宗屈服於主和派的壓力,決心和金朝議和。而金世宗也不想把戰事擴大,指示前線將領:“如果南宋退回原來的邊界,並像原來一樣進貢的話,金朝亦可罷兵。”

    宋金雙方邊打邊談,邊談邊打,最終南宋被迫議和。雙方還是以淮水、大散關為界,由“君臣”關係改為叔侄關係,進貢的數目在原來基礎上減少10萬。此次宋金議和,史稱“隆興和議”。

    此後,宋金雙方基本保持了平靜,沒有大的戰事發生。但無論是宋孝宗還是金世宗,都在暗暗積蓄力量,並不是真心實意和對方議和。但在後期,宋孝宗倚重的虞允文病逝,宋孝宗也失去了北伐的雄心,南宋完全落入守勢。

    而金朝一直注意南宋的動向,但金世宗是真的不想打了。他一度撤出山東路以及陝西的都統府,以示無南征之意。“南北講好,與民休息”,成了這一時期的主基調。和議之後,雙方重開榷場,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至於後來的“開禧北伐”,只不過是一場鬧劇,是權臣韓侂冑為了取悅宋寧宗且加固自己權勢的行動,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開禧北伐”宋軍全線落敗。自此之後,南宋和金朝都同時陷入了衰敗的,無力攻取對方。而金朝又面臨這西夏和強勢崛起的蒙古的威脅,在戰場上節節失利。最終在南宋和蒙元的夾擊下,金朝滅亡。

  • 9 # 老百姓解史

    南宋與金議和,又稱紹興和議。

    北宋滅亡後,趙構登上皇位,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當時,在岳飛等著名將領的帶領下。南宋在抗擊金軍南侵的戰爭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取得了郾城大捷,抗金形式一片大好,但宋高宗與宰相秦檜唯恐有礙議和,危及他們的統治,便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父子殺害。這也滿足了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條件,以防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於是趙構和秦檜以稱臣賠款,割讓土地為代價達成宋金議和,形成南宋與金對峙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級車為什麼基本沒有手動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