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舉案齊眉小影片

    因為奢風之漸和民族壓迫。

    1、西晉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如何曾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箸處”。大族王愷、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鹹上疏說“奢侈之費,甚於天災”;請求皇帝制止,但司馬炎不僅無動於衷,還資助其舅爭富。

    2、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如石崇做荊州刺史,“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由於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3、西晉佔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生。

    結果: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晉懷帝在平陽遇害,在長安的晉愍帝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竟抗命不遵。建興四年(公元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

    擴充套件資料

    西晉開國面臨很多問題:

    1、司馬家篡位時間太長

    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政局開始,到司馬炎代魏自立,一共用了16年。之後西晉統一天下又花了15年,一共是耗費三代四人總共31年的時間。所謂夜長夢多,時間拖得越久,權力交接越複雜,造成的消耗就會越大。

    2、司馬懿起的示範作用太壞

    如果說曹操父子的行為證明了天下大亂之後,拳頭大的人可以借皇帝之名搞事事成後又把皇帝一腳踢開,那麼司馬家族的行為就證明了即使天下沒有大亂也可以這樣做。

    3、人丁興旺的優勢變成了劣勢

    司馬家在這方面優勢很大,司馬懿有7個兄弟,他自己又有9個兒子2個女兒,司馬師雖然沒有兒子,但有5個女兒,最誇張的是司馬炎,共有26個兒子13個女兒。靠著強大的開枝散葉能力,司馬家幾乎和當時高門大姓通通結成了婚姻關係。

    同時,家族裡的男丁又成了司馬祖孫三代奪權的好幫手,司馬望、司馬亮、司馬伷、司馬駿等人都曾經出鎮一方,立下功勞。然而這些皇族們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4、執政過寬頻來的反噬

    前面提到了司馬家幾代人為了將大族們的利益和自己綁在一起,進行了大肆封賞。從司馬懿時期開始,他便有意收買人心,例如設立大中正一職,賦予大族特權以獲取支援。

    最為著名的故事就是司馬炎讓手下高官鬥富,令整個西晉官場沉浸在一片紙醉金迷的氛圍當中。然而對司馬炎來說,一百個鬥富的高官也不如一個淡泊名利的鐘會來得可怕。

    著名的鬥富專家石崇是剛剛提到的石苞的兒子,石苞被誣告謀反時司馬炎嚇得罷了他官,石崇貪汙鬥富時司馬炎卻不去指責。但這樣一來,導致整個西晉官場從中央到地方都腐敗到了極點,權貴階層有方方面面的特權,社會風氣又敗壞,對底層的壓榨可想而知。

  • 2 # conan888

    這個問題提得好,有點難度,要從各個方面來分析。

    一、西漢建國前經歷了秦朝統一戰爭和楚漢爭霸,原來的傳承幾百年的七國世襲貴族都已經消亡在歷史長河中,以土地私有制為代表的封建經濟制度剛推行不久,所以劉邦屬於打破一箇舊世界建立了一個新世界,這個新世界沒有大門閥豪強可以威脅到漢朝的政治安全。土地私有制剛剛起步,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晉朝來自於曹魏的禪讓,因在東漢時期土地集中就越演越烈,已經形成了大地主豪強階層,再加上曹魏搞九品中正制,大地主階層完全壟斷了政治資源,出現了很多士族門閥,晉朝就是在大士族門閥的支援下建立起來的,司馬家與諸郡望士族共治天下,所以晉朝一開國就是個跛腳,先天不足。土地的過渡集中,大量土地掌握在不事生產的大地主豪強手中,廣大農民失去土地,既妨礙了農業生產力發展,也影響政府收入。

    二、宗室諸王之亂。西漢與晉朝不約而同吸取前朝覆亡教訓,劉邦認為秦朝滅亡就是因為宗室力量太弱,司馬炎也認為曹魏垮臺就是因為宗室力量太弱,不能起到屏衛皇權的作用,所以兩者都大封宗室,加強皇族政治經濟實力,最後西漢和西晉先後出現了“七國之亂”、“八王之亂”。但差別在於西漢的前幾個皇帝都是英主,朝政清明,而司馬炎的繼任者確實一個比一個奇葩,朝政混亂,最後“七國之亂”被鎮壓下去了,“八王之亂”卻如唱戲般你方唱罷我登臺,害得民生痛苦不堪,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三、民族問題。西漢雖有匈奴威脅,但國內經秦朝漢初幾十年融合,七國文化趨同,民族裂縫縮小。而晉朝經絲綢之路、匈奴鮮卑南遷,北方民族問題複雜,在太平盛世本來也沒什麼問題,但經過“八王之亂”一鬧,北方漢族人丁減少,土地荒蕪,老百姓都混不下去了,各族農民都揭竿而起。

    四、經歷十幾年戰爭,漢初統治者都執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去除苛政,老百姓生活安定,人口增加,政府收入增加,因而社會穩定、國泰民安,為西漢的繁榮昌盛奠定了物質基礎。

  • 3 # 無敵通史

    巍巍中華,劉邦建立漢朝,江山流傳四百年。司馬懿窮三代之力一統天下建立西晉,卻不過甲子之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結果呢?無敵為你慢慢說來。

    漢朝自立國以來,傳世四百餘年,如今我們也以漢人自居。但是西晉立國,短短數十載,華夏蒙塵漢人死傷殆盡!在我看來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

    立國之路

    劉邦區區亭長,任人唯賢,歷經艱難建立大漢王朝!劉邦,出生不過鄉野村民,僅僅只是一個亭長。但是劉邦知人識人更會用人。軍事方面任用兵仙韓信,一舉出漢中爭霸天下。謀略方面,任用張良,收天下萬民之心。內政方面,任用蕭何,井井有條循序漸進。此三人,皆為劉邦所用。劉邦使三人相輔相成,最終一統天下,建立大漢王朝!

    劉邦

    司馬懿祖孫三代,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才成就大業。司馬懿,出生門閥世家,但是曹操曾說其人“鷹顧狼視”之像不能相信。後來司馬懿趁曹爽帶皇帝祭祖之時,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魏政權。他死後,兒子司馬昭完全清除曹魏宗室,甚至做出了弒君的行為,無疑於亂臣賊子。到司馬炎,終於篡位稱帝,建立西晉。祖孫三代,累三世之力,弒君篡位,才建立西晉。

    司馬炎

    可以看出,劉邦立國完全是真刀真槍憑藉自己的努力打下來的。反觀司馬懿家族,鳩佔鵲巢篡君奪位,只會用陰謀詭計。這一點就看出西晉得國不正,焉能長久!

    政令不和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殫精竭慮穩定天下之心!劉邦自從漢朝建立,就開始為了大漢王朝的穩定南征北戰。首先的威脅就是異姓王,劉邦自己攻英布殺韓信終於剿除異姓王。然後分封劉姓宗親,穩定各地局勢。之後的漢文帝漢景帝二人,十不稅一,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史書美稱“文景之治”。這些政令,使得新生的大漢王朝政權越來越穩定,天下人心所向。也為後來的漢武帝北逐匈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漢鐵騎

    司馬懿三代,用盡手段建立西晉,卻驕奢淫逸,魚肉百姓。司馬懿三代,建立王朝之後,完全不管立業之艱辛。司馬炎上位以後,重用奸臣只管吃喝玩樂,最出名的莫過於羊車之說。對外也大肆分封司馬氏宗親,還不限制兵權,於是有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司馬炎最昏庸的莫過於傳位於傻子司馬衷,朝政被賈南風把持。最後皇室爭權奪利,將漢族的有生軍事力量消耗殆盡,導致漢人最黑暗的時代來臨,“五胡亂華”發生了!

    傻子皇帝司馬衷

    社會風氣

    漢朝自劉邦建立,天下疲弊。劉邦身為皇帝,甚至找不到八匹同樣顏色的馬拉車。有鑑於此,漢朝初期幾位皇帝都實行黃老之學無為之治。天下萬民上行下效,樸素簡單,社會風氣良好。 再看西晉,司馬炎登基之後驕奢淫逸。自己建立一座後宮,收納天下奇珍異寶,美女異獸。自己則乘坐羊車,羊車走到哪裡停,他就在哪裡享樂。下面的大臣,平民紛紛學習,有甚者用幾十米的帛當作踏腳布。社會風氣放浪不羈,浪費奢侈

    西晉舞女

    從無敵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西晉王朝從立國之路開始,統治者驕奢淫逸,皇室宗親爭權奪利,大臣百姓放浪形骸。最終引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不但導致西晉三世而亡也給漢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 4 # 芬芳杜若

    為什麼司馬懿的晉朝沒能像劉邦大漢一樣繁榮昌盛?我個人認為有三點:

    1.西晉自司馬炎之後,歷代皇帝平庸沒有什麼作為,而且大權多掌握在士族手中,內憂外患無窮。二代傻瓜皇帝司馬衷,為人痴呆不任事,以“何不食肉糜”聞名中國歷史,最後被司馬越毒死。三代四代皇帝,晉懷帝司馬熾和西晉孝愍帝司馬鄴都,一個先是被匈奴侵犯,然後被劉漢主劉聰用毒酒毒殺,另一個也是死於匈奴,到此為止西晉就滅亡了。相比之下來看看劉邦之後,漢景帝漢文帝時期,出現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然後在漢武帝時期達到鼎盛,之後雖有衰落,但總體也還算平穩。

    2.司馬政權主要依靠士族大家,而漢王朝除了依靠功臣諸侯,同姓封國,皇帝本身實力也很強大,雖然出現過叛亂但最終還是解決掉了。司馬政權靠士族起家,沒有士族支援,王朝就很難建立和維持下去,被處處掣肘受約束。

    3.最後一點就是司馬建立晉朝是篡逆得來的,名不正言不順,是晉王朝的一塊心病,一直被人們詬病,政權就站不穩。相比之下,大漢朝取代暴秦乃是符合民心,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正規正統。

    總言之,兩朝發展會出現天淵之別,有歷史時代原因,有皇帝能力原因,有政權結構原因等等。歷史不能重複,前朝是一面鏡子,供我們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 5 # 地史館

    西晉作為漢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雖然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上百年的戰亂割據,卻沒能像漢朝一樣進入長期的繁榮昌盛,反而在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時間裡,就分崩離析,中原再一次進入分裂割據的大動亂。為什麼晉朝和漢朝會有如此大的反差?

    首先,對於部分答主提到的“得國不正”的問題,個人覺得並沒什麼可說的。沒有人會將權力平白無故讓給你,一個朝代的建立必然是殘酷的血腥的。隋文帝、宋太祖欺負孤兒寡婦,唐太宗弒兄逼父,所謂“得國不正”不過是孺子之談,對漢朝和晉朝一吹一貶,實在沒什麼營養價值,也無法揭露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

    正所謂“不作不會死”,西晉快速滅亡的悲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作的。

    “太康之治”到“羊車望幸”

    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雖然在才能上比不上他的爺爺司馬懿,但在位期間,好歹滅亡了東吳,完成了國家統一。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司馬炎還積極回覆社會經濟,發展農業生產,厲行節儉,反對奢侈,出現了“太康之治”的治世面貌,僅僅十餘年的時間,人口就增加了一倍,史書稱:“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要其業而樂其事。”

    雖然司馬炎在晚年愈發驕奢淫逸,甚至鬧出了“羊車望幸”的醜聞,但與其他古代君王相比,司馬炎雖談不上聖君,但也不算太遭。生活作風的問題暫不多說,司馬炎最大的敗筆,還是在立嗣問題上,這也是西晉滅亡的導火索。

    立儲風波,埋下隱患

    司馬炎一共生了26個兒子,按嫡長子繼承製,司馬衷在九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可這個司馬衷確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痴呆兒,著名的“何不食肉糜”便出自他口。即便如此,司馬炎在立嗣上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在立儲這件事上,朝中大臣分成了兩派,分別支援嫡長子司馬衷和齊王司馬攸,最矛盾的地方在於,司馬攸不是司馬炎的兒子,而是他的親弟弟。

    司馬懿死後,嫡長子司馬師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權者,但是司馬師並沒有子嗣,於是作為弟弟的司馬昭將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可在司馬師死後,大權卻被司馬昭奪去,本應該傳給司馬攸的江山就這樣落到了司馬炎手中。

    正因為這段往事,朝中不少人支援司馬攸繼承皇位,旨在將江山社稷還給司馬師一脈,這顯然是司馬炎不能接受的。

    此外,司馬衷雖然是一個痴呆兒,但是的他的母族和妻族也決不許皇位落到別人手中。司馬衷的生母為當朝皇后楊芷,楊芷的背後是自西漢以來屹立數百年的豪門大族——弘農楊氏,其父太傅楊俊與尚書令楊珧、衛將軍楊濟並稱“三楊”,足見弘農楊氏之強勢。而司馬衷的妻子,太子妃賈南風,也是一個不遑多讓的狠角色。賈南風的父親是當朝太尉賈充,賈充乃曹魏重臣賈逵之子,既有家族背景加持,又在司馬炎建立西晉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堪稱當時的第一權臣。

    在皇后的太子妃的大力支援下,司馬炎還是決定將皇位傳給司馬衷。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況且司馬衷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兒子司馬遹,只要司馬衷能平穩過渡到司馬遹,就沒什麼問題。

    公元290年司馬炎病種,自知時日無多,召來司馬炎召來太傅楊俊和汝南王司馬亮二人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司馬衷。但是楊俊為獨掌朝政,趁司馬炎病危之際,強行扣留了詔書,並於皇后楊芷配合,最終將司馬亮從輔政大臣的位置上趕了出去。

    不久後,司馬炎病逝,司馬衷即位,楊俊作為唯一的輔政大臣和皇帝的外公獨掌朝政,權傾一時。

    除了立儲,司馬炎還在宗藩制度上埋下了另一禍根。在曹魏時期,曹丕等人一直堅持壓制宗室勢力,以至於曹魏政權最後落到了司馬家族手中,而曹氏家族卻無能為力。為了避免西晉重蹈曹魏的覆轍,司馬炎將司馬懿以下宗室全部封王,以郡為國。諸王封國不僅行政和稅收,還有獨立的軍隊。隨著司馬炎的病逝,朝廷失去了壓制藩國的能力,以至於一個大的藩國有實力拉起上萬乃至十數萬的軍隊,這為後來八王之亂的爆發提供了條件。

    後宮干政,掀起八王之亂

    前面說過,司馬衷能夠成功即位,除了楊芷、楊俊父女的支援外,同樣離不開賈南風和賈充的運作,可最後的好處全讓楊俊佔去,賈家並不甘心,一場“婆媳大戰”即將來臨。

    公元291年,皇后賈南風勾結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和寺人監董猛等密謀誅除楊駿和廢掉太后楊芷,又派李肇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要求他們領兵討伐楊駿,持續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由此開始。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四個兒子,是當僅存的幾位爺爺輩的宗室,雖德高望重,但膽小怕事,不敢得罪楊俊,倒是楚王司馬瑋(司馬炎四子)年輕氣盛,看不慣自己的白痴哥哥當皇帝,在賈南風的配合下,將楊俊亂刀砍死於府中。隨後,賈南風操控司馬衷下詔,緝捕楊珧、楊濟等楊氏勢力,誅滅三族,太后楊芷也被貶為庶人,囚禁至死。

    楊氏被滅後,賈南風封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一同輔政,同時封司馬瑋為衛將軍,掌管宮中禁衛。皇帝愚笨,楊氏被諸,賈南風的慾望越來越大,而司馬亮和衛瓘,一個是宗室元老,一個是兩朝重臣,就成了賈南風的眼中釘。

    賈南風利用司馬瑋和司馬亮的矛盾,矯詔命司馬瑋誅殺司馬亮和衛瓘,膽小怕事的司馬亮也成為了八王之亂中第一個死亡的西晉宗室,可就當司馬瑋殺完人後,賈南風卸磨殺驢,稱司馬瑋矯詔謀殺宗室和朝臣,將司馬瑋捕殺。可憐的司馬瑋,有勇無謀,成為賈南風專權之路上工具人,也成為八王之亂中第二個犧牲品。

    從291年開始,西晉進入了賈南風專權時期,直到300年太子之死,徹底引爆了西晉局勢。

    賈南風自嫁給司馬衷之後,一直沒能生下兒子,眼看著聰明過人的司馬遹一天天長大,賈南風擔心自己的權勢受到威脅,於是策劃了“退位詔書事件”,導致太子司馬遹被廢。

    在賈南風專權的期間,趙王司馬倫一直討好賈南風,以後黨自居,但司馬倫的野心絕不僅限於此。司馬遹自幼聰穎,被司馬炎給予厚望,早早就立為太子,不論在朝中還是民間都有很高的聲望。如今太子被廢,一時議論紛紛,司馬倫假傳宮中有人密謀擁護太子復位,勸賈南風殺死太子以絕民心。

    以權謀見長的賈南風這次中了司馬倫的招,用藥杵將司馬遹活活打死,本以為天下太平的賈南風,沒想到這會是司馬倫的反間計。太子暴斃後,司馬倫偽造聖旨,以謀害太子的罪名迅速抓捕了賈南風,誅殺了後黨和一干朝中大臣,自封相國,獨攬大權。

    然而司馬倫可能是跟著賈南風混得太久,搞權謀鬥爭一套一套的,但是在治理國家上卻一無是處,迅速引來了其他藩王的討伐。至此,八王之亂從最初的宮廷權謀鬥爭,轉向藩王之前的全面血戰。

    八王之亂後面的故事更加殘酷血腥,限於篇幅就不多說了,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再補充。總之,經過十六年的大亂鬥,東海王司馬越取得最終勝利,登上權力寶座,但西晉也在這場動亂中徹底走向毀滅。

    王室鬥爭,引狼入室

    在八王之亂的後期,藩王們壯大自己的實力,放棄了自西晉立國以來對少數民族的壓制政策,紛紛吸納鮮卑、匈奴等胡人充當打手,直到導致胡人勢力在八王之亂中快速成長,最終導致西晉徹底失去對胡人的控制。

    例如成都王司馬穎,為打壓其他諸王,招攬南匈奴單于劉淵為部將。劉淵在司馬穎兵敗後,成功脫離朝廷控制,割據幷州,建立漢國(漢趙)。司馬穎想不到的是,曾經那個在自己手下俯首稱臣的匈奴人,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滅亡了西晉。311年,漢趙攻陷洛陽,晉懷帝被俘;316年,漢趙攻陷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一樣的開局,不同的結局

    其實西漢和西晉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他們的結局卻大不相同。

    劉邦建立西漢後,也和司馬炎一樣大搞分封,不僅封了同姓王,還分封了七個異姓王。雖然劉邦在死前,解決了七個異姓王,立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合約,但和司馬炎一樣沒想到,最不老實的恰恰是同姓王。

    漢景帝期間,因削藩問題發生了七國之亂,只是西漢成功解決了這次危機,而西晉卻因為藩王叛亂而走向亡國。

    除卻統治者和宗室的素質差異,西晉所面臨的時代背景也比西漢初期要複雜的多,尤其尖銳的胡漢問題,這也是西晉滅亡的直接原因。

  • 6 # 蘇子侃歷史

    自從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到劉裕建立劉宋,兩晉歷時一百五十五年,共傳十五帝。在這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裡,除了短暫的太康之治外。晉王朝絲毫沒有一點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拿它跟強大的漢朝相比,可以說是貽笑大方,即便是軍事力量孱弱的兩宋也比兩晉強不知道多少倍。

    晉王朝之所以沒能創造出繁榮盛世,跟它的創立者選擇的繼承人有著很大的聯絡。司馬炎本人雖然沒有像其他開國皇帝那般英明神武,但是也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的,這點從他的太康之治可見一斑。作為一個相對平庸的開國之君,司馬炎犯下的最大錯誤便是選擇了痴兒子司馬衷繼承大統。

    司馬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句“何不食肉糜”,作為一國之君,智商如此之低,大權旁落是遲早的事。偏偏他的皇后又是一個極度戀權之人,一場由後宮與諸侯王的奪權之爭,在司馬衷繼位後悄然發生。爭奪的結果便是新生的晉王朝分崩離析,身處中原大地的鮮卑、匈奴等少數民族乘機做大做強。富庶的北方大地成為了人間煉獄,大批士族、百姓紛紛南下。晉王朝失去了統治的核心區域,只能偏安江南一隅,從此失去了成為盛世的機會。

    當然無論是繼承人的選擇,還是八王之亂,這都是晉王朝衰弱的直接原因。真正讓他無法強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東漢末年到三國長時間的戰亂,以及選官制度。東漢末年、三國的戰爭,使得國家人口銳減,為了解決人口減少的問題。從曹魏政權開始,便有計劃地吸引少數民族遷往內地。當中原王朝強盛之時,尚能壓制住這些遊牧民族,得到了八王之亂後,五胡乘機作亂成為這片土地的新主人。

    再說說選官制度,魏晉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門閥制度”。這種選官制度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政府官員長時間的來自那幾個家族(無論是資質多麼平庸都能成為官員),長此以往國家失去了活力。不僅如此,門閥士族對政府的控制,也導致了皇族當中那些有一點才能的皇帝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兩晉除了司馬炎之外,很少聽說過其他相對厲害的君王,即便是東晉的建立者司馬睿也是靠著王家才能成為皇帝的。

  • 7 # 逍客文新論

    266年,司馬家終於取代曹魏,建立晉朝。這是自249年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家第一次真正走到臺前,登臺唱戲!279年,孫吳滅亡。三國亂世徹底結束,西晉名義上統一天下。司馬家的晉朝,相較於大漢來說,可謂是“一落千丈”、“混亂不斷”,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西晉如此不堪,遠不如大漢?

    禍亂不止

    朝代的建立,必然有戰爭。大漢建立之初,不僅要面對秦帝國,更要防備項羽。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勢力干擾。

    相較於大漢,西晉建立前,經歷了長達六十年的戰亂。這期間軍閥混戰,相互損耗。經濟滯後、百姓流離失所,晉朝建立後,也只是代表了“戰爭停止”,想要完全恢復,還需要休養生息。

    顯然,西晉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僅僅十年,反叛爆發。此後數年,反叛不止,其原因還是因為西晉採取對少數民族強制遷徙的政策,使得少數民族不得不反叛。

    少數民族的反叛只是一個引子,之後爆發的八王之亂,將西晉十年的底蘊徹底消耗一空,百姓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熱中。

    八王之亂期間,地方勢力不斷膨脹,少數民族在受到打壓、天災人禍的驅使下,想要“喧賓奪主”,入主中原。五胡亂華爆發了!

    士族大家登上舞臺

    士族大家,可謂是封建時期最大的“毒瘤”。大漢,士族大家也不少,但是這都是後期才逐漸形成。所以,士族大家對於朝廷的影響力並不夠。

    但西晉經歷兩漢400多年,加之三國時期,前前後後達500年之巨,這期間不少豪強興起。士族大家在享受上層待遇的同時,剝削下層人民。

    地基決定上層建築,西晉雖然建立了,底層人民的死活卻沒有多少人在意,這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西晉遠不如大漢的基調。

    綜上,晉朝之所以遠不如大漢一樣繁榮昌盛,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戰亂。當然,統治者的爭鬥,也使得西晉處於相對不穩定的情況中。

  • 8 # 晴波泡泡

    嗯,很好的問題。關鍵有這麼幾點:

    1)劉邦是真正的創業者,白手起家,百戰成名,消滅了強大的秦朝和項羽。而晉武帝司馬炎繼承了爺爺司馬懿、伯父司馬師和父親司馬昭兩代三個雄主的基業,僥倖統一,當時無論是劉禪還是孫皓,都不是強手。可以說,司馬炎是典型的官三代,資質中平,運氣絕佳。之後兩朝的歷史驚人的相似。漢惠帝和晉惠帝都是很弱,漢惠帝在呂后的淫威下基本無所事事,早殤,經過周勃安漢結束了呂氏專政。晉惠帝最後是被自己的皇后賈后給害死的,八王之亂趙王滅了賈后一門。漢景帝時期爆發了吳楚七國叛亂,諸侯國跟中央叫板,最後被周亞夫消滅,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開始削弱諸侯王。但是晉朝就沒有那麼幸運了,16年間斷斷續續八王之亂把西晉徹底搞亂了。西漢建立,面對北方強大的匈奴,先是隱忍,到了武帝時期開始大規模反擊。西晉統一的時候,南匈奴內附已久,劉淵趁西晉內亂起兵,釀成五胡亂華。可以看出,西漢初期的幾個皇帝,漢高祖、文帝、景帝、武帝都是很不錯的皇帝,但是司馬一門包括統一的晉武帝在內,資質平平甚至呆傻。面對諸侯王的勢大甚至不臣,朝廷的應對完全兩樣,更不用提匈奴了。

    2)劉邦起自鄉野,依靠的文臣武將大多沒有什麼顯赫的身世,張良算是少數的幾個了。因此,劉漢的統治基礎更廣泛一些,文臣武將勵精圖治。而西晉的司馬一門本來就是大士族大門閥,依靠的主要也是這些人。這些人把持公卿,極盡奢靡享樂,好清談誤國。整個朝廷靡靡之音,惴惴之風,不思進取。

    3)制度上來說,兩朝都走了一個彎路,大封諸侯王以鞏固家天下。但是幸運的是,西漢一半郡縣一半封國,吳楚七國叛亂朝廷有足夠強的軍隊對付,名將也都在朝廷。西晉削弱郡縣兵,把軍隊都交給王爺,這些諸侯王內亂朝廷不能制,匈奴起兵叛亂諸侯王不能平。沒有強大的中央和軍隊,內亂外辱都不能抵禦。司馬炎真是蠢材,設計出這麼一個體制。

    說白了,人是最關鍵的,老闆還是高管,能力、進取心是關鍵。一人興國,也可一人喪邦。

  • 9 # 墨汁兒

    曹魏和司馬晉從孤兒寡母手中竊取政權,可謂得國不正,所以上天震怒,讓其早早敗亡,這其實是迷信的說法。趙匡胤黃袍加身,得國比司馬家更猥瑣,但是宋朝卻享國祚三百多年。

    晉朝早早衰敗是有其內、外部多方面深層次的原因,不過,得國不正是這一切的源頭。

    宋朝雖然延續了三百多年,但是國運屈辱,這其實就是拜趙家兄弟得國不正所賜。由於得國不正,為了保持統治,導致很多內部變革始施不了或者走了樣。

    司馬晉之所以與大漢朝無法比,細分下來無外下述幾個原因:

    建立的方式與君主

    司馬家得到魏國的皇位採取的方式是篡奪,這一方式與曹魏篡漢一樣,但是和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不同。劉邦奪得天下靠的是與暴秦抗爭,靠的是和項羽真刀真槍的多次戰役,最終勝利得到權力的巔峰。相比之下,司馬家的皇位來的太容易了。

    劉邦底層出身,故而厲行節儉、勵精圖治,之後的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等,幾乎各個都是明君。文景之治時,國家已經富足,但是兩位皇帝仍然穿粗布衣服,吃簡單食物。而司馬炎世家子弟,躺在父祖的功勞簿上,前期還可以,後期迅速腐敗,窮奢極欲,連帶整個社會風氣奢靡,後面的三代皇帝,不是傻子就是混蛋,一幫子近親結婚的產物,能說出來“何不食肉糜”這句完整的話就算不錯了。

    統治結構

    西漢的統治結構,一開始是勳貴與皇帝合作,隨後皇權做大,中央集權。而西晉初期宗室諸侯、世家、外戚三足鼎立,互相爭鬥,皇權更迭,耗費國力。

    經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六國的貴族階層基本被消滅;秦末農民大起義,秦朝的貴族階層也被消滅。劉邦建立漢朝後,那些受封的功臣們成為了新的一批世家大族,完成了階級轉換。

    漢朝推行舉孝廉,實行察舉制選人才,這樣給了普通的寒門士子以晉身上層階級的機會,形成了階級流動。其實,秦國之所以能在戰國時脫穎而出,商鞅變法實行的軍功進爵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有功受獎,獲罪受罰,造成各階級之間的流動,整個國家充滿活力。這樣,也最利於國家統治。

    晉朝則有兩個很顯著的特點。

    一、階級固化

    曹魏和司馬晉由於得國不正,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籠絡士族不讓他們心向故漢,所以晉朝的要位幾乎都是原東漢時期計程車族把持的,然後又實行了九品中正制,徹底打斷寒門晉升道路,徹底鞏固了階級。導致貧富差距巨大,上層士族越來越腐敗無能,下層百姓越來越勞苦虛弱。家徒四壁,四面無風,都算中人之家了。

    由於階級固化,造成上品無寒門,堵塞了下層階級向上層流動的通道,人為地擴大了階級矛盾。而由於缺乏競爭力,那些佔據要位計程車族一代不如一代,能力越來越差。

    二、大肆分封

    曹操和司馬懿帶了一個很不好的頭,這些士大夫家族也會想自己的家族也有機會稱帝,不過是要效仿司馬家的做法罷了。

    司馬家為了不重蹈曹魏的覆轍,讓自己家族被別的士族取代,政治上引導社會風向讓大士族鬥富,使奢靡成風。這樣就能削弱大士族的力量,卻又不得罪他們。

    另一方面吸取了曹魏宗室不強導致皇權衰弱被篡位,加強了宗室的力量,大肆分封司馬家諸王。

    這些措施通通都是用來保證國家始終在司馬家手上。最後卻導致除了司馬家外的所有門閥世家的力量都遭到了削弱,但是司馬家的力量也沒壯大的局面,就導致了整個國家遭到了虛弱。

    異族問題

    在以前對於那些內附的遊牧民族,漢朝也只是允許他們在長城以外居住。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少數民族大量湧入中原,西晉時關中、中原大地已經遍佈了許多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很大,西晉朝廷不僅未採取措施驅逐也好、管理也好,反而是變相鼓勵,為的是更好的壓榨剝削。

    而且此時的異族與漢人大量接觸,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只是貪戀財物,他們已經部分漢化,要的是漢人的政權和土地。

    西晉的時代北方草原出現了革命性的變革——馬鐙開始出現。之前的馬主要是作為交通工具使用,打仗的時候還是下面不戰。馬鐙出現後,真正的騎兵才出現,這個時候戰爭方式開始變成了大範圍的機動作戰,這個對漢人來說非常難以適應。

    總之,西晉建立後,其統治內部出現了問題。縱觀整個西晉,四代而終,卻是三代亂政,君主不智,後宮興風作浪,上層糜爛,天下疾苦。西晉八王之亂,耗盡元氣,晉朝也就陷入了整體虛弱的悲慘境遇。再加上,這個時候北方民族林立又如同虎狼一般,又缺少長期對抗的戰略和能力。怎麼能夠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開創盛世,延續大漢之威呢?

  • 10 # 風嬙遙度天際

    不算五代十國這種割據時代,晉朝確實可以算最垃圾。

    皇帝奇葩多。而且開國皇帝就垃圾,這在別的朝代太罕見了。

    武力值弱,被外族欺負。宋朝雖然武力也弱,但是宋朝有其他許多優點:經濟、文化、科技都高度發達,晉朝就沒有這種亮點,除了所謂的"魏晉風骨"。

    而與宋朝武力值弱有所不同的是,漢武帝以後到三國對外都是很強勢的,遊牧民族基本只是小打小鬧,可是到了晉朝突然就天下大亂。而宋朝的背景是安史之亂後中國對外就顯得疲軟,加上五代十國的幾十年折騰,宋朝缺養馬的地方。另一方面晉朝時期遊牧民族政權還未成氣候,十六國這種小朝廷東晉也收拾不了,而宋朝面對的是遼金蒙古這種強大遊牧政權。

  • 11 # 散人書劍

    首先晉朝的天下來不正。當年曹操勢力那麼大都不敢篡漢,而司馬懿居然篡魏。曹操也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天下,結果給司馬懿做了嫁衣。

    司馬家的天下得來的太容易了 ,所以人神共憤。司馬懿很長壽活了72歲,但司馬師和司馬昭身體就差了,一個活了47歲,一個活了54歲。司馬炎也活了54歲。可以說老天把他們家的壽數先收了回去。

    其次老天收回了司馬家的智力。司馬懿老奸臣滑,鬼計多端,連諸葛亮都拿他沒轍。司馬兄弟更是深受其父親傳,把身前,身後事佈置的井井有條。

    可是到了司馬炎這依然很聰明,再往下就不行了,生了個傻兒子。可司馬炎還傳位於這個傻子。結果外戚干政。晉朝的江山可以說也換姓了。

    第三八王之亂,兄弟殘殺。司馬家哪都聰明,為了怕別人再奪了江山,分封自家諸王,結果引起內亂。一方面消耗了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無暇顧及北方的少數民族。胡人被壓制了二百多年,得以喘息後迅速膨脹。

    曹操在時,北方的兇奴非常害怕他的勢力。烏桓也被征服,遼東也歸順。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司馬得天下後極盡享樂,奢靡成風,君主也屬於富二代,三代之類的。

    終觀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勢我們發現:秦屬於短命王朝後接強大的漢。隋也二世而亡後有強大的唐。元是短命王朝後有強大的明朝。這些都是中原王朝。剩下的要麼晉,宋被少數民族欺負;要麼元,清乾脆統治華夏。

    晉是從紛亂的三國時代統一而來,動盪的社會人口大量減少,人才凋弊,社會倒退。要想能繁榮昌盛必須有雄才大略的人帶鄰。

    可司馬一家只能算個陰謀家。雖一時得逞,不會有好結果。但只可憐了當時的老百姓,又遭受了禍害!

  • 12 # 西門不帶刀

    江山,只有靠堂堂正正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才能坐的穩。靠陰謀篡位,即使得到了江山,就算坐得住,要麼內亂不斷,要麼外患不斷。司馬家族的晉朝是篡下來的,劉氏江山是打下來的。

    1.江山得位不正,必反受其亂。

    王莽的新朝,是篡了劉漢的政權。所以十幾年而亡。

    曹丕的魏國,是篡了人家劉協的政權,所以四代而亡。

    司馬懿的晉朝,是篡了曹芳的政權,所以內亂外患不斷。

    趙匡胤的宋朝,篡了人周柴榮的後周,所以是弱宋。

    2.江山堂堂正正,必有盛世出。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誅暴秦,平項羽,堂堂正正打下來了江山,這才有了文景之治與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唐太宗李世民雖有玄武門之變,但他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帶兵與隋朝打,這才有了貞觀之治,以後面的開元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帶領紅巾軍打敗元朝,這才有了洪武大帝,永樂大帝,弘治中興。

    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自入關,從北方一直打到了南方。這才有了後面的康乾盛世。

    3.為什麼會這樣?

    能打下江山的人,內心都是自信的,一切陰謀詭計在他們眼中與打江山時的血雨腥風相比,都不值一提。

    這就像毛主席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樣:不要怕打破這些瓶瓶罐罐,打破了我們再建。

    這是開國領袖們的自信與胸襟。

    而靠陰謀篡下江山的人,從第1代皇帝一直到他的子孫們,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自己的江山也被別人篡奪。

    心中有鬼必將導致言行有虧,

    言行有虧必將導致君臣離心,

    君臣離心必將導致禍亂大起,

    禍亂大氣必將導致國破人亡

  • 13 # 微點觀

    漢朝和晉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然而提起漢朝很多人想到的是強漢,都知道有句話叫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說到晉大多數都是不以為然,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存在感。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兩者,這麼大的差異呢?

    首先,立國的途徑不同

    漢朝的建立是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之後首入秦咸陽,歷經鴻門宴、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經典戰役後所建立的。

    而反觀晉的建立,是曹魏託孤重臣司馬懿,透過一些權謀手段,騙過曹爽發動高平陵之變,架空曹氏最後篡權得來的。

    所以兩者之間在建國方面,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這也就導致漢朝的建立根基穩固,必然有著一大批的忠臣良將守護著大漢,晉朝就有點得國不正,讓很多人心口不服,甚至有著很多異見人士,這樣的立國很不穩固。

    其二,是繼承人的選擇問題

    劉邦歿後,漢惠帝繼位呂后專權,開漢朝外戚干政之先河,然後呂后雖陰鷙狠辣,但其為政“與民休息,無為而治”,頗得其時,大漢穩固發展,其後更是有“文景之治”漢朝更加繁榮昌盛,雖有“七國之亂”禍事,但憑藉周亞夫很快便被平定,對漢朝未有實質影響。

    再來對比一下晉朝,在繼承人問題上左右搖擺,最後選了昏弱無能的司馬衷為太子,直接造成了後面賈南風亂政,朝綱日壞黨派相爭,引發了“八王之亂”的惡果,諸王攻伐刀兵四起,讓本就開國未久的晉,更加人心離散,國力急劇削弱,並最終導致了“五胡亂華”,士族百姓只能南渡自保,後來雖然建立了東晉,但是世族專政君臣互疑,也只能是個偏安的政權。

    所以漢朝和晉朝,從立國到體制,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大漢雄風也晉到達不了,遙不可及的高峰。

  • 14 # 雨夜構想

    晉朝是不可能繁榮昌盛的

    大多王朝都有三種形式,守業型,敗家型,創業型。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就是創業型,司馬炎是守業型,他兒子就是敗家型了。這些只是簡單的概括,咱們要說的是司馬家的晉朝怎麼就沒有繁榮昌盛呢!

    司馬家族到了司馬昭的時期就已經實際掌握了權利中樞,他靠著自家的權勢和地方豪強掌控者權利。對於曹家那個小皇帝已經是不屑一顧,可是他也有樣學樣和曹操一樣就是不踏上皇帝的位置。他把皇帝留給了司馬炎,司馬炎在位之初還能夠控制局面,為了自家江山盡心竭力的操勞著。可是當他感覺到自己已經不能控制權利的時候已經晚了。賈家一族已經羽翼豐滿,朝堂上下都被賈家控制了。

    立了一個智障的太子,到底他是咋想的呢!其實他也不想,誰不想自己的後代精明強幹。尤其作為皇族的後代,那個智障的太子真的是他想要的嗎?當然不是,可他在那樣的大環境下又有什麼辦法呢!世家大族已經控制了權利,那些世家大族想要在司馬炎死後繼續控制權利,就必須讓他的接班人一無是處。就像司馬昭控制曹家的小皇帝一樣,就像曹操控制漢獻帝一樣。當然是皇帝越弱越好了。這個智障就是最好的選擇。

    客觀的說晉朝沒有延續漢的輝煌,就是因為門閥氏族的強大,遏制了皇族的權利。皇族的發展和昌盛是要靠門閥氏族的輔助,可要是氏族過於強大,那皇族勢必衰弱。在這個衰弱的程序中,賈南風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她起到了巨大作用。晉朝的混亂制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社會秩序的不穩定,使本來就岌岌可危的晉王朝搖搖欲墜了。

    想要像漢帝國一樣輝煌那是不可能的。

  • 15 # 狼主1970

    漢起龍興,晉始篡逆。一正一邪,盛衰立判,天道可知也!

    龍興之主率天下英雄,掃強秦苛政,剪除霸楚暴殘,開漢四百載之基。間有王莽篡逆,光武振臂,漢室復興,紹輝前緒,繁播正統。龍族光耀,爍古及今。華夏文明,傳承得宜。禮儀風化,漸植人心;忠義節孝,懾服肖小。正教化民,乾坤朗朗;仁德綏靖,天地悠悠。

    夫司馬懿恩養於曹魏,鷹揚虎視,拋棄忠義,滋兒狼子野心,齊總八荒之志。鷹隼凌雲,偏藉邪辟之風;燕雀唱晚,禍伏幃帳之間。

    竊聞人臣風骨為忠義,賈充本侍曹魏,倡禪讓絕人臣禮,逐富貴為虎作倀。司馬炎即位竟引為肱股,結為親家。奸邪之種,生淫悍南風;虎狼之嗣,續蠢彘愚兒。炎欲去愚痴而立明敏,為充勢左右而不能。果報如斯,始於邪辟。

    一朝愚憨背北,宮庭淫亂南風。去忠正,折柱石,八王亂始,兄弟相殺。兄疑弟猜,有才略者,汙其叛、除其爭、猶昭大義滅親;父子不容,唯愚弱者,給其財、予其貴、欺天下以孝悌。去強存弱,晉傳二世而衰;邪不侵正,五胡亂華茲始。

    西晉消亡,東晉苟安一隅。夫晉與漢焉能同日而語!

    所謂魏晉風流,清談誤國,激揚文字;玄道害民,難驅虎狼。文當興社稷,武衛家國。道玄禪釋,修身正己;三教合一,造化萬民。焉可偏執一論,標清物議。盛衰漢晉,正邪有差,讀史有思,不勝唏噓!

    開篇必有益

    掩卷豈無思

    讀史言餘感

    複述難作識

    揚揚幾千字

    灑灑何自欺

    冗長皆廢論

    誰人把金惜

  • 16 # 凌煙閣論史

    說到王朝的興盛,一定離不開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因素。

    西漢經歷了天下大亂後經濟恢復,所以越走越強;同時漢朝有安定天下的“德”;

    西晉則延續原有的土地分配格局,經濟處於衰敗週期;同時西晉沒有“德”。

    一、西漢強盛的底層因素:天下大亂400年後,經濟觸底大反彈,民富國強。

    西漢建立之前,中國經歷了從春秋到秦朝末年幾乎連續的戰亂時期。雖然秦始皇短暫地統一了國家,但是,秦朝的各種浩大工程如長城、馳道等,依然讓老百姓輾轉溝壑,是另一種形式的動亂。很快,隨著秦始皇駕崩,天下再度大亂。

    但是,亂有亂的作用。這持續了400多年的大亂,把整個社會的結構打散了。傳統的分封制被打沒了,土地被重新分配,百姓的生產力被激發出來。

    原來的生產關係是諸侯、貴族、卿大夫等佔有土地和人口,在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以後,土地這個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重新分配到廣大百姓手中。到漢朝鞏固政權後,完全繼承了秦朝的做法。老百姓的活力被激發,整個社會生產穩步恢復並增長。

    漢朝還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漢初僅有十餘年時間是不收稅的。最終,經過漢初幾代人的努力,漢朝民富國強。幸運的漢武帝上臺之後才有四處用兵的資本。

    二、西漢掃平天下群雄,使天下歸於安定,對百姓而言,這是建立了“德”;漢朝的德最終凝聚了人心,人人都願意為漢朝建功立業。

    西漢時,人們相信一個信念: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

    天地萬物的總因,可以稱之為“道”,道使天地萬物自然生髮。而道在人類社會中的體現,可以稱之為“德”,順應人民生存發展的需要,可算有“德”。

    什麼叫有德者?最直白的理解就是:為大多數百姓做好事、讓百姓生活的好的人。當時天下在項羽的分封之下,回到了諸侯割據的狀態,戰亂也因此重新發生,百姓依然流離失所,被紛爭的群雄蹂躪。

    最終,劉邦掃平了群雄,使天下重新歸於安定與和平;同時,百姓都能得到賴以生存的土地,老百姓終於能過上有盼頭的日子了。

    因此,劉邦的漢朝為百姓建立了“德”,也就成了有德者,漢朝也就因此凝聚了天下人心。

    從老百姓觀念的角度看,漢朝的德使人心有了歸屬和認同。這可以從漢朝對匈奴戰爭、漢朝開拓西域等事件體現出來。人人都願意貢獻自己的智慧與能力,為大漢天下努力奮鬥。

    總結以上兩點:漢朝的建立,順應了人心,也使生產關係與生產力得到了很好的匹配,最終主觀與客觀因素形成了和諧共振,使漢朝成為了中華文明的第一個巔峰。

    下面說說西晉。

    三、西晉衰弱的底層因素:繼承東漢末和曹魏的土地模式,也繼承了其衰敗的趨勢

    在說西晉的社會政治之前,先說曹魏。因為西晉完全繼承了曹魏的衣缽。

    曹魏的社會經濟基礎,是建立在漢末士族貴族基礎上的。當時的人口和土地,都被世家大族以塢堡的形勢固定了下來。

    這也是社會現狀決定的。黃巾大起義的時候,如果百姓不依靠大族結塢自保,那很難生存。結果這種形勢就被固定了下來。

    曹魏起家時,曹操一直在政治上限制士族。但等曹丕繼位後,不得不對世家大族讓步,用九品中正制把世家大族的地位固定下來了。

    簡單說一下這個九品中正制。這是朝廷選擇官員的制度,而選官的負責人就是各地的官員,這些官員都是由世家大族的人充當的,他們繼續決定誰能當官,那當然還是他們自己人啊。因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九品中正制導致整個朝廷的官職被士族世代壟斷了。你說這個制度對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說,是不是無比黑暗?

    同時,在徭役賦稅方面,士族有各種優免,即使不能優免的,他們也能透過手裡的權力進行轉嫁。老百姓苦不堪言,而且沒有改變的希望。

    司馬晉完全繼承了這些。

    不但如此,他們還變本加厲。首先是大封諸王,把很多百姓劃歸諸王的封地,讓百姓的賦稅負擔憑空增加。其次是給官員也就是士族增加特權。西晉允許官員按級別佔有不同大小的土地和不同數量的佃客,不但自己享受,還能蔭及親族子孫,這些人都可免除徭役。所有的徭役賦稅都轉嫁到普通百姓和佃戶頭上。

    這比曹魏的黑暗更甚一籌啊。

    總之,在最重要的土地關係上,西晉不但沒有做改革和重新分配,反而變本加厲,更嚴酷地剝削和壓榨百姓。西晉只是為士族存在的政權,一建立就黑暗無比。

    四、西晉沒有為百姓建立什麼功業,也就是沒有“德”,無法凝聚人心。

    西晉的始祖司馬懿,透過權術和機緣,篡奪了曹魏大權,最終由司馬炎完成了禪代,建立了晉。

    但是與西漢的建立相比,西晉做的完全是減“德”的行為。西晉不但沒有改革土地制度,反而還加重了天下百姓負擔。

    除了王朝沒有“德”以外,家族基因還不好,人的劣根性被司馬家表現的淋漓盡致。

    皇位上坐了一個智商稍低的家族成員,其他成員不但沒有去幫扶,反而紛紛覬覦。一個個都帶兵殺入首都,都想當兩天老大過過癮。貪婪醜陋顯露無疑,卻沒有一個人想過怎麼對得起天下百姓。

    最終僅僅安穩了20年時間便天下大亂,中原生靈塗炭,終於導致五胡亂華。

    總結三四兩點:西晉的建立只是順應了士族的要求,但土地沒有重新分配,連起碼的改革都沒有,反而變本加厲,原有的社會矛盾被繼續加速累積,問題爆發是必然的事情。這樣的王朝,我們根本不能指望它能繁榮昌盛。

    結束語

    古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是土地。土地制度如果沒有改動,那實際上古代王朝的生產關係、社會結構也就沒有變化。把土地給老百姓,就是王朝的“德”。

    經濟發展,百姓人心凝聚,國家也因此繁榮昌盛。而西晉缺乏這兩點,積重難返,國家因此無法繁盛。

    (完)

  • 17 # 暖歷史

    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角度來分析。我給你一種我的角度,供你參考。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劉邦因為準確把握了天下大勢,而且關鍵的幾步棋都走對了,也是老天也幫他,遇到項羽這麼個光能打,沒有政治頭腦的人等於是幫他掃平了不少對手,所以得了天下。因為他們這個集團是崛起於民間,之前都是窮人,所以鬥志是昂揚的,激情是飽滿的,元氣是充足的,生出來的子孫是優質的,而且這些子孫開始的幾代,頭腦也是清醒的,只是到了後來才奢侈揮霍無度起來。

    反觀司馬懿的晉朝,他是由世家大族建立的,所以晉朝認真分析起來,其實它是一個包括了遠從魏武帝時期,近從晉宣帝時期遺留下來的腐敗的文臣,驕橫的武將組成的政治集團,這些人,從晉朝建立開始都是驕奢淫逸慣了的。這些人除了謀求自己的享受外,根本不去管什麼國家天下之類的。

    舉一個形象點的例子吧,我們常說一個家庭,富不過三代,或者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漢朝的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就是第一代,所以他還有奮鬥的空間和動力,而晉朝呢,等於是直接就是富三代,五代,所以他們滅亡起來就快。

    讀《世說新語》,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就是晉朝的時候,除了空談,就是鬥富。最典型的就是石崇,晉武帝賞給親信一顆三尺高的珊瑚,這個人拿著去找石崇顯擺,結果石崇把珊瑚當時就給敲碎了,之後說;你這玩意不行,我賠你個好的,結果從家裡倉庫中搬出了6,7只,每個都高過三寸。

    我說這個例子是想說,這些人的錢不會是天上掉下來,封建社會,除了是壓榨農民所得,還怎麼得來呢?而且這個集團的人,你能指望他們在治理國家上有什麼作為呢?

    大臣如此,再看看皇帝怎麼樣呢?

    晉按照世系,傳到司馬炎正好是第三代,就是個花花公子,他除了對酒,對美女,對財富有興趣,治理國家方面就是個廢物。宰相何曾和他兒子說:“國家建立,應該潮氣蓬勃才是正理。可我在朝廷上聽不到一句治理國家的正經話,大家都在聊的是吃喝玩樂。”讓人覺得可笑的是,就是這個何曾,每頓飯就要一萬錢,而且還嫌沒菜可吃。

    而且驕奢淫逸,飲酒縱慾,大概也摧毀了司馬家的基因,因為他們很快就迎來了那個最有名的說出“餓了他們怎麼不吃肉呢”的司馬衷,就是司馬炎的兒子,而且還是嫡子。

    第三代就已經不行了,到了第四代等來的是個傻子司馬衷,由傻子當皇帝,晉的滅亡不是註定的嗎?所以從武帝平吳真正統一算,到洛陽淪陷,西晉只存在三十一年,不也是在情理之中嗎?

  • 18 # 功不唐捐說歷史

    秦末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天下揭竿而起,最終劉邦擊敗項羽,使天下重歸和平。在漢初,漢高祖劉邦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

    戰國時期,西晉滅孫吳而統一天下,結束了東漢末期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的戰亂;但是,十一年後,八王之亂開始了長達298年的五胡十六國及以後的南北朝紛爭。

    從對百姓的影響來看,劉邦的奪權使百姓得以安定,而西晉卻讓百姓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以說西晉的統治是失敗的。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晉朝的各代帝王能力有限,使晉朝在走下坡路。

    一個朝代的繁榮昌盛需要幾代帝王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唐朝的盛世是怎麼來的呢?先是又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打下基礎,之後再經過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李隆基等著名的帝王,才會有開元盛世的景象。

    大漢之所以說它繁榮昌盛,也是經過漢高祖劉邦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再經過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的治理,才會有社會經濟迅速恢復、手工業、商業繁榮的盛況。

    而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整日裡花天酒地的,結果光明正大的賣官鬻爵來斂財供自己消費;第二位皇帝司馬衷,當他得知饑荒年間,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人的時候,他居然說:“何不食肉糜?”在這樣的帝王的治理下,天下怎麼可能繁榮昌盛呢?

    其次,管理者的決策失誤直接導致了之後的“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

    晉朝繼續使用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選官制度,使得朝中選拔官員重視家世而忽略才德,最後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這也使社會階層開始固化,出現崇尚奢侈糜爛之風。

    晉朝恢復了分封制正是日後“八王之亂”的隱患。晉朝建立之後,司馬炎考慮到曹魏沒有強化宗室實力導致被篡奪權力,所以以此為戒,大肆分封自家的宗室為王,並且給予他們巨大的領地和較多的兵力。他本來的目的是鞏固司馬家族勢力,結果卻削弱了中央集權,導致後來的“八王之亂”。

    “五胡”問題早在曹魏期間就存在,但是他們善於管理:將匈奴分為五部分,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之後扣押他們的單于或者兒子作為人質。而到了晉朝,居然將人質都放了回去,等到他們實力增長,又怎麼能約束他們呢?

    所以說,一個朝代想要繁榮昌盛,必定是這個朝代的百姓要生活的幸福。漢朝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與一個又一個實際利民的策略,可以使國家繁榮昌盛。

    但是晉朝從開國之初,便以權力與享樂為自己的追求,並且代代如此,以至於中原地區亂成一鍋粥,自然談不上什麼繁榮昌盛了。

  • 19 # 曉東筆談

    劉邦建立的西漢,存在210年左右,而西晉的建立者並非司馬懿,而是司馬炎,西晉存在的時間僅僅只有50年。

    對與這兩個王朝存續時間,我們只要發現劉邦建立的西漢能昌盛210年的原因在哪,再把西晉拿出來對比,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西晉如此短命。

    西漢繁榮昌盛的原因:

    一、政治上:“削藩制”加強中央集權

    西漢初年,劉邦大封劉姓子弟為王,希望強化宗族的力量,藉助同姓諸侯鞏固中央;不過數十年,在漢文帝、漢景帝期間就出現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現象。

    於是,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建議,實行“削藩制”,雖然引起了“七國之亂”,但很快被中央政府平息。

    隨後,漢武帝採取了“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剝奪了諸侯王的行政權、以及在各自國內對官吏的任免權。

    透過這些政策,西漢鞏固了中央集權,逐步消除了地方諸侯王的割據實力。

    二、經濟上:實行“與民休養”政策

    漢初,歷經大戰後的國家經濟瀕臨崩潰,統治者以黃老思想,實行了“與民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賦稅、發展經濟,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甚至達到了“三十稅一”,老百姓身上的負擔得到了極大的減輕。

    產生的最直接後果就是百姓安居樂業,不在因為生活所迫起義,社會進一步穩定。

    三、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時期,政府採納了董仲舒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政府而言,的的確確起到了控制思想、緩解矛盾的作用,儒家的一系列教化內容,也讓社會矛盾相對減輕,對國家的穩定起了作用。

    四、皇帝比較有作為

    無論是劉邦、還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等等,都是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在他們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任用賢臣,皇權鞏固,外戚專政、宦官作亂等情況沒有發生。

    五、對外戰爭取得了勝利

    西漢的主要外敵是匈奴,雖然早期西漢處於防禦地位,但自漢武帝一舉擊潰匈奴之後,數百年期間,漢朝在對匈奴的局勢就一直處於優勢,外部環境相對穩定。

    晉朝短命且混亂的原因:

    與西漢強大的原因進行對比,就可以找出西晉短命的原因:

    一、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

    跟劉邦類似,司馬炎在建立西晉之後,也封了同姓的宗族子弟為諸侯王,鎮守全國四方。

    產生的結果也類似,諸侯王尾大不掉、威脅中央,爆發了八王之亂,但是與西漢不同的是,西晉中央沒有解除八王之亂,反而把國家引入了更加混亂的大內鬥之中,國家從此開始趨於分裂。

    二、常年戰爭,經濟疲弊:

    由八王之亂引起的常年戰爭的後果,就是經濟陷入了崩潰之中,到處生靈塗炭,國家沒有穩定的經濟政策,老百姓也不能安居樂業從事農業生產,由此引發的另外一個動盪因素就是農民起義不斷。

    四、皇帝愚昧、沒有作為:

    西晉除了開國皇帝司馬炎,其餘的皇帝都是昏庸愚昧、甚至是智障弱智者。比如晉惠帝,面對百姓無粥可吃的時候竟然說出:沒有粥吃,為什麼不吃肉這樣的荒唐話?

    試想一下,這樣的皇帝怎麼能有所作為呢?

    五、外部戰爭不斷:

    西晉內亂之時。匈奴、鮮卑、羌等少數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相互征伐不斷,國家更加陷入動盪之中。

    綜合上面幾點,就是為何西漢能夠繁榮210年,而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

  • 20 # 子不是魚

    西晉建立到東晉滅亡,國祚154年。上承三國,下啟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共經歷15位皇帝。西晉末年爆發“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入主中原,司馬睿率領晉王室南遷到建康。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篡晉,西晉滅亡。

    晉朝滅亡有很多的原因,下面隨我慢慢說明。

    一、得位不正

    中國曆代皇帝行使權力最講究“得位最正”這四個字,其位不正,其令不行。權力即使是君權神授,也要一個說得過去的合理程式。現代民主國家講選票,古代就作“紅光入戶”、“仙人入懷” 、“赤帝之子”、“明王下凡”之內的神話,為求合法性,總之要搞個無人相信的“禪讓”,總之投票要友善,配合這個程式還要個人的魅力和傳承。魅力來自表演能力,傳承則是血統要純正,即使流落民間已久,劉秀也是劉邦的九世孫,劉備則不知道是劉邦的多少世,總之是皇叔也好,曹操也不得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有行使權力的基礎。

    但是漢朝老祖宗立下的“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而不講究“立賢”,害盡歷代皇帝。隋煬帝是個標準的現代CEO,英明神武,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暴烈好戰,但是同時創造力強,文化水平高,詩人兼散文家,美女鑑賞家,開鑿京杭大運河,運河兩岸皆成聚落,後來成為集鎮,然後明清時期成為城市。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真的受益很久。但是他敗在“得位不正”,隋文帝“廢長立幼”,自有大量的“陰謀論”出臺。隋煬帝為了轉移視線,一是三徵高麗,北伐匈奴,勞民傷財。大隋後來經濟不也穩定,隴西軍閥於是叛變,李淵就是軍團的一份子,隋煬帝在內亂而不在外患,唐李執到寶。隋煬帝“得位不正”之累,以至亡國。

    秦二世,胡亥也是“得位不正”的皇帝,雖然他極力的給他老爸秦始皇修陵墓,殺殉,以表自己為之人臣之應有孝道。證明自己具有正統性,但是依然未得到蒙恬,朝內大臣的信任。殺李斯,兄妹,以杜絕流言蜚語和反對勢力。但,依然逃不過秦帝國滅亡的命運,後世的史書之鄙夷之辭,從未停止。

    而晉朝是透過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族誅了曹爽,還有和曹爽有關的鄧颺、何宴、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張當等,也一同誅滅三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殺死,曹氏一族被屠戮殆盡。手段很殘酷。此後曹氏皇帝淪為司馬家的傀儡。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明帝在聽說了西晉開國的故事後慚愧地遮住自己的臉部,然後發出感慨:我司馬家的天下真要是這麼來的——“祚安得長!”所以司馬氏“得位不正”,國祚難以長久。

    二、晉朝的門閥制度與藩王的膨脹

    司馬懿一族,起於河內。西晉的建立,依靠了世族的力量,還有籠絡了北魏的大漢遺臣。曹魏時期門閥貴族處於成長期,東晉時代門閥貴族處於鼎盛時期,之後到了劉宋時期,門閥貴族逐漸走下坡路。

    門閥貴族壟斷了政治,又由於西晉大封諸王。完成了藩王勢力迅速膨脹。 雖然後來發布了“佔田令”和“蔭客制”。稍微限制了諸侯王的勢力。但是長久以來,藩王形成了一個自治的政體。兼併土地,限制了國家的稅收,徵募兵員也受到了影響。歷史上,地方藩王,威脅中央勢力的例子,不勝列舉。不斷的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重演著,例如漢景帝時期的“七王之亂”,唐末的藩鎮割據,宋太祖為解決各地藩鎮,採取了和平手段“杯酒釋兵權”來加以解決。到了明朝建文帝時期,因為削藩的手法,太過激進,以至於引發“靖難之役”。清朝康熙帝時期,因削藩而爆發了“三藩之亂”。削藩處理的好,則國家可以延續國祚,處理不好,則後患無窮。

    三、晉朝皇帝無才且失德,失去人心。

    1.西晉皇帝大多,淫秩無度,例如:開國皇帝司馬炎在位25年,雖然開創了“太康盛世”的局面。但是他很快的暴露了他的淫亂無度的本性,公開賣官,保護士族利益,造成了官僚階層政治上的腐敗。後宮佳麗過萬,夜夜尋歡。甚至淫亂自己的兒媳,賈南風。歷史描述賈南風五短身材,膚色青黑,面有大痣,其貌甚醜,不光如此,她還有副比蛇蠍還惡毒的心肝,照理說,這麼糟糕透頂的女人是不可能成為皇后的,妙就妙在賈南風有個非常牛逼的老爸,他的父親就是協助司馬氏推翻曹魏政權的第一功臣賈充。在家世決定一切的古代中國,賈南風就這樣幸運的登上權勢的核心。賈南風后來發動政變,誅殺了楊駿,封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錄尚書事,一同輔政。開始自己的專政臨朝之路,後來都被司馬倫所殺。

    2.傻子皇帝

    歷史上的晉惠帝,就是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就是“何不食肉靡”金句的來源, 由於丈夫司馬衷的愚痴,以至於賈南風得以胡作非為,當上皇后之後,她不僅害死婆婆,廢黜太子,還給丈夫戴了個大大的綠帽,淫亂後宮,把持朝政,除殺政敵,引發八王之亂,西晉王朝不堪動亂,南遷健康,另創王朝,史稱東晉。

    3.篡逆不斷

    從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到了西晉,司馬倫篡位,劉裕篡晉,篡逆的傳統一直存在,尤是司馬氏一族,最為嚴重。司馬倫為了登上帝位,誅殺了賈皇后,太宰司馬亮,太保衛瓘。

    4.五胡亂華

    此時,北方遊牧民族趁著中原動盪空虛,大舉南下,建立前後十六個主要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又稱五胡亂華,是有史最亂 最血腥 最持久的時代,直到隋唐建立,共歷時3百多年戰禍。 史書記載,五胡亂華時期,外族入侵,人命賤如螻蟻,漢人被屠殺人口達3/4以上,僅剩數百萬,近乎滅族,也就在這個時期,漢民族與外族互為通婚,這是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爾後,隋唐的王室已經是胡人的血脈了,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來說,正史記載唐太宗的相貌:「狀貌類胡 鬍鬚微卷 眼窩深陷 身形矯健 英俊而不失勇武」由此可知他有張胡人的面孔。姑且不論他父祖的血統,光是他祖母獨孤氏,母親竇氏,那都是正統的胡人。 經歷過千百年來的大雜燴,現在已經沒有純種漢人了,如今華夏文明靠的早已不是血緣,靠的是文化的傳承。

    結語:

    想當年,司馬懿是何等威風,五丈原耗死諸葛亮,裝老年痴呆巧取曹魏政權,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後卻被司馬氏撈了個大便宜,他的孫子司馬炎繼承父祖的基業開創了晉朝,卻沒想到在短短第二代就給玩殘了,讓多少讀歷史的人不勝唏噓。 想想看,八王之亂的相互攻殺,間接掀起五胡亂華序幕,導致千萬人生靈塗炭。晉朝的確為“恥辱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蜜月旅行適合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