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品生活
-
2 # 大史小談
首先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在朱元璋還是為紅巾軍將領的時候,在郭子興的主持下嫁給了朱元璋。對待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愛護有加,視如己出。
其次在朱元璋受到郭子興猜疑幽禁時,馬皇后“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幫助他度過難關。
在朱元璋征戰期間,處處為朱元璋考慮,體恤士兵,幫助朱元璋樹立了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形象,更好的抓住民心,樹立威嚴!朱元璋與陳友諒對戰時,不幸受傷,那時的馬皇后揹著傷重的朱元璋逃跑,得以保住朱元璋的性命。
還有就是雖然貴為皇后,依舊簡樸從容,對上對下無微不至,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帶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若宮人或被幸得孕,馬皇后倍加體恤,嬪妃或忤上意,馬皇后則設法從中調停。
《明史》中寫到“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
3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朱元璋妻妾一大群,有名分的至少22人,且其生育能力強,創造了26子16女的大明皇帝第一戰績,年近七十還同幾個美少女弄出了多個兒女。
正史為證,哪個戰將在外俘獲敵酋妻女不先給他,那是謀逆的罪證。大將軍藍玉就這上面吃過大虧。野史瘋傳,他愛好睡敵手的女人,如陳友諒的、張士誠的,甚至和皇太孫朱允炆搶過一個叫香菱的小丫鬟。
但是,不論他怎樣荒淫無恥,馬氏那面紅旗不倒。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后病逝,年僅51歲。“帝慟哭”。這是真情,朱元璋因髮妻亡故,非常傷心。
這是有原因的:
一、他們是患難夫妻,連婚姻都是裸婚。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父母早逝,但也算大家閨秀,“仁慈有智鑑,讀史書”。史書看多了,也看中了郭子興帳下朱元璋這個有異志的假和尚,愛得很執著。郭子興心胸狹窄,嫉妒朱元璋,馬氏從中斡旋,甚至甘為人質。朱元璋不負妻望,打下了江山,做了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當天,封完祖宗,就立馬皇后。
二、馬後善於和將士的妻妾搞好關係。《明史》說:“太祖既克太平,後率將士妻妾渡江。”朱元璋是將士的帶頭大哥,馬氏是妻妾的領軍人物。“命婦入朝,待之如家人禮。”電視劇《朱元璋》中,徐達在朱元璋登基前奉命北征時,提出的條件,不是自己要什麼官爵,而是馬大嫂必須是正宮娘娘。
三、馬後善於保護朱元璋的文臣武將。郭景祥的兒子遭人誣告要殺父,李文忠被楊憲誣告不法,都是馬後從中斡旋才沒被枉殺。宋濂坐孫慎案,被捕,論死,是馬後曉之以理硬是沒讓殺成。馬後病重,朱元璋詔令天下求良醫,並給太醫下死命令要治癒,否則一律陪葬。馬後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無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電視劇《朱元璋》中,有這樣的場景。就連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之所以肯為朱元璋賣命,馬皇后親顧茅廬請賢,是功不可沒的。
四、馬後在宮闈給朱元璋充當第一謀士。她“嘗語太祖,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使朱元璋打天下時深得民心。災年凶歲,她身體力行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她勸導朱元璋“恆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願得賢人共理天下”,“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都被朱元璋奉為“至言”。朱元璋嚴禁後宮干政,並寫進祖訓,但從他以降,明朝數代皇帝都是欣然接受皇后干政的至理名言,甚至允許這個被史官記載下來。
五、馬後不使朱元璋的後院起火。她“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坐鎮後宮,講求孝慈,“妃嬪宮人被寵有子者,厚待之”,很得嬪妃和諸皇子尊重。
六、馬後謝絕朱元璋對族人封賞。功成名就時,朱元璋要找馬後族人進行封賞,馬後力辭,說“爵祿私外家,非法”。這一點,確實難得。
馬皇后對朱元璋夫妻情深,民間傳聞她是一個女漢子,為了給被陷入獄的老公送吃的,在郭子興的廚房偷幾張還在熱鍋裡的烙餅,怕人瞧見,藏在胸前,結果燙壞了乳頭。這個典故,被蔡東藩的《明史通俗演義》中弄得很有文學化、場景感,而《明史·馬皇后傳》也有記載:“初,後從帝軍中,值歲大歉,帝又為郭氏所疑,嘗乏食。後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
朱元璋對那些驕兵悍將不管如何兇殘血腥,但他對髮妻馬氏還是挺痴情的。電視劇《朱元璋》就安排了一段馬後死後、朱元璋發瘋、殺紅了眼睛的悲情戲。
朱元璋將自己的皇陵定名為孝陵,也是與馬皇后被諡曰孝慈皇后有關的。
馬皇后畫像
-
4 # 王侯將相那些事兒
前些天剛剛把電視劇《朱元璋》又重溫了一遍,咱就根據電視劇劇情說說朱元璋為何對馬皇后厚愛有加這個問題吧!
1.馬皇后嫁給朱元璋時,他朱重八算什麼,什麼都不是,而人家馬秀英是什麼身份,根本就不是一個等量級的,能嫁給他算是莫大的榮幸了!事實證明馬皇后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2.本是創業夫妻,整個大明朝,馬皇后是唯一還敢叫朱皇帝朱重八的,叫的是那麼親切自然,叫的那是家的感覺,只有在馬皇后那裡才是朱皇上的家。後宮那麼多嬪妃只有馬皇后嫁的是朱重八,其他人嫁的那是大明皇帝好不好。不一樣!3.沒有她馬皇后,那郭子興會讓他朱重八帶兵嗎,會收他為義子嗎,沒有馬皇后做人質,老郭會讓朱重八帶領十幾個兄弟出去單幹嗎?他想的美,美死他了,雖說他朱元璋很有能力,但是創業的初期,沒有她馬皇后,他老朱想當皇帝,是不是隻能呵呵了!他朱元璋是在用他老婆的人馬打天下的,至少初期是這樣,所以他就這也不得不尊重馬皇后。
4.馬皇后這個人善良聰明,明知道朱重八再也不是以前的朱重八了,今非昔比,男人隨著地位的變遷難免會有新歡,哪怕是皇上也是如此,在這一點上,馬皇后做的那是無話可說,把後宮之事做的井井有條,與後宮嬪妃和睦相處,由於馬皇后在開國之初的好榜樣,大明王朝的皇后還都比較賢德。
5.馬皇后對將士和將士的家眷做的工作很到位,記得電視劇裡劉伯溫對朱皇帝說,馬皇后記得所有將士和家人的生日,有的還會親自登門拜訪他們的家中,前去道賀並解決家中的問題,這才有了將士對家裡的放心,只有對皇上的死忠才能報馬皇后的大恩,讓朱皇上感動的啊!徐達在攻打北元之前只給朱元璋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要他朱元璋立馬大嫂為後,這都可以看出來了吧!6.單就對馬皇后而言,朱元璋是真重情義(別說淮西勳貴被殺的事,只說馬皇后),畢竟是創業夫妻,事實也證明男人還是比較尊重和自己患難的女人的!(不排除例外),沒有馬皇后,或許就沒有朱皇上了,朱元璋天下打下來,江山得有她馬皇后的一半。就說這些吧!也歡迎說出自己的見解,不喜勿噴!
-
5 # 車輪上的印記
瞭解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馬皇后可以說是朱元璋唯一的親人,在起義早期,朱元璋是郭子興的收下,馬皇后是郭子興的義女,後來馬皇后看上朱元璋,而郭子興看朱元璋此人將來必成大器就將馬皇后嫁給他,隨後變成了他的老丈人,從此以後對朱元璋更加器重,可以說,馬皇后使朱元璋更進一步。
後來由於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旭嫉妒朱元璋,將其囚禁,斷絕其食物,馬皇后偷偷把剛蒸好的饅頭揣在懷裡去給朱元璋送,把乳房都燙腫了,朱元璋感激涕零,如果沒有馬皇后,朱元璋可能早就餓死。
在朱元璋取金陵馬皇后尊敬愛民,深受百姓愛戴,將士的家眷她有空就會探望,這使將士更為朱元璋賣命,而且在家裡也是賢妻良母,後來明朝開國第一軍事家徐達也曾對朱元璋說,若是朱元璋稱帝只得立馬皇后一個為皇后,因為朱元璋的半壁江山都有她的功勞。
朱元璋稱帝后,並沒有反對朱元璋納妾,對後宮的宮女也是恩愛有加,親自照料朱元璋的起居生活,把後宮治理的井井有條。對朱元璋的一些偏激政策也是竭盡所能,曾勸解朱元璋救下了宋濂等名臣。而朱元璋對馬皇后也是敬愛有加,這輩子朱元璋最受尊敬的人也只有馬皇后一人,馬皇后死後,朱元璋痛不欲生,那時才發現,這個陪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女人才是自己最親的人。
-
6 # 西瓜島主
因為馬皇后是郭子興養女,朱元璋就在郭子興麾下當親兵,因他作戰勇猛,頗受郭子興的賞識,就將義女許配給他為妻。 從此,馬秀英就一心幫助丈夫,為他排憂解難。朱元璋作戰勇敢,屢建奇功,但生性耿直,經常遭到旁人的嫉恨。他曾多次被人誣陷,受到郭子興的關押與監 禁,都是馬秀英從中斡旋,使他脫離困境。當郭子興等陣亡後,朱元璋逐漸開始掌握軍權。而一切軍狀文書,則均交由馬氏管理,都被處理得井井有條。朱元璋率領 部隊,在與元軍以及張士誠、陳友諒等隊伍作戰時,馬氏便動員義軍家屬,為將士們縫衣做鞋,以供軍需。在遇到強敵時,作戰失利,人心浮動。她毅然散發金帛, 犒賞將士,穩定軍心,鼓舞士氣。據說,有一次朱元璋在陣前受傷,馬氏在危急時刻,仗著有雙大腳,竟揹著朱元璋逃脫。 朱元璋最後能取得勝利,馬氏功不可沒。因而,當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以後,對馬氏非常尊重與感激,冊封她為皇后。朱元璋打下江山,大功告成後, 為保持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藉口,屠殺功臣良將。對此,馬娘娘總是婉言規勸,減少了不少冤獄,保護了很多無辜臣民。像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功臣,都曾險些被朱元璋治以重罪,而被馬娘娘救下來的。富戶沈萬山曾捐資幫助修築都城,並要出資犒賞軍隊,受到朱元璋的嫉恨,欲治死罪,經馬娘娘的勸說,免除死 罪,流放雲南。在宮中,她一方面主張內侍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職,杜絕宦官亂政之弊。一方面大力倡導節儉之風,建議不要大興土木。平時粗茶淡飯,並帶頭縫織衣服,賞 賜給王妃與公主們,要她們愛惜財物,知道養蠶種桑的艱難。當臣下進貢珠寶等財物,她就勸說朱元璋:元朝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而不能保住國家。只有招攬人才,才能治好天下。這些意見,都被朱元璋所採納。朱元璋一生自負,生性多疑,但是對馬娘娘從來都很尊重。1382年,馬娘娘病故,朱元璋失去賢德的妻子,非常悲痛。從此決定不再立皇后,可見他對馬娘娘的一片真心。
-
7 # 清風明月話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是一個了不起的帝王,但是他一生中對自己的原配夫人“大腳馬皇后”一直敬愛有加。馬皇后出身貧寒,還有一雙大腳,那麼朱元璋君臨天下之時,無什麼無視三千粉黛,卻只鍾情大腳馬皇后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是賢惠聰穎。史書上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和郭子興發生誤會,馬皇后平時和郭子興老婆張夫人關係非常好,她便透過張夫人,調解兩人矛盾,讓朱元璋重新得到信任和重用。在攻打太平之時,朱元璋在前線與將士們浴血奮戰,馬皇后則帶領軍隊家屬們給前方將士做鞋、做衣裳,還主動幫助前線作戰的將士料理家事。
龍灣戰役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非常關鍵的一場戰役。為了激勵前方將士英勇作戰,馬皇后把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拿出來,犒賞三軍將士,鼓勵他們英勇作戰。在馬皇后的鼓勵下,全軍將士士氣大漲,個個奮不顧身,終於打敗了陳友諒。
二是患難夫妻。朱元璋在郭子興麾下時,有一段時間,郭子興聽信讒言,朱元璋不被其信任,後來甚至派人把朱元璋關起來。當時軍中缺糧食,自然牢無暇顧及牢中的朱元璋。馬皇后偷偷地給朱元璋牢裡送吃的。有一次,她做了炊餅送給朱元璋,恰巧有人經過,嚇得她趕忙將炊餅藏在懷中,等那人走後,從懷中拿出炊餅,發現把胸部都給燙傷了。
三是救過朱元璋。有次朱元璋被陳友諒追得很緊,大概朱元璋受了傷跑不動,是馬皇后負之而行。我個人認為馬皇后畢竟是個女的,沒那麼大的力氣,背不動朱元璋,估計是攙扶著他一起逃跑。後來太子把這件事情畫成圖畫留在自己身邊,當自己和朱元璋之間發生分歧,朱元璋發怒之時,太子便把這幅畫給朱元璋看,提醒他不要忘了當年之苦。有道是患難見真情,朱元璋怎能不感激涕零。
(圖為暮年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劇照)
四是勤儉節約。馬皇后愛惜民財,不僅自己生活十分節儉,而且還經常教育宮中的嬪妃、宮女們要節儉,說這些東西來得不易,她把宮中那些舊練來織成布送給宮外貧窮、鰥寡孤獨之人。
馬皇后自己節儉,但是接待客人卻不吝嗇。一次,朱元璋留朝臣在宮裡吃飯。馬皇后讓廚房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他們,她說我們自己可以節儉,招待大臣卻不能節儉,要讓他們吃好。馬皇后雖然自己節儉,但她識大體、顧大局,對待他人從不吝嗇。
五是寬大仁慈。朱元璋喜怒無常,翻臉不認人,朝中大臣和宮中之人更是戰戰兢兢。有一次,朱元璋在朝廷發了脾氣,回到後宮,被細心的馬皇后發現了。她總是勸導朱元璋少發脾氣,儘量不要殺人。
史書上還記載一件事情,說太子老師宋濂的兒子牽扯到了胡惟庸案,按照當時的律法,兒子犯了法要牽連到他的父親。馬皇后就勸說朱元璋不要處罰宋濂,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百姓尚且如此尊重自己的老師,我們帝王之家更要做尊師重道的楷模,於是朱元璋聽從了馬皇后之言,不再處死宋濂,將其安排在茂州。(圖為馬皇后的劇照)
六是心憂天下。史書宗記載,有一次,馬皇后去看望太學生,學生們有國家錢糧補助,可以養活自己,但是他們的家屬卻沒有補助,生活很困難,於是,馬皇后建立了紅板倉,也給國子生的家屬發放錢糧補助,這也是馬皇后的一大德政。馬皇后就是在她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處處要為群臣、為下面的人著想,確實讓人敬佩。
七是大公無私。中國有句古話,叫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馬皇后父母早已雙亡,但是根據已往的傳統,她做了皇后,親戚也要被封官封爵的。有一次,朱元璋就跟馬皇后說,“你們家的那些親戚,我們是不是要有所表示,給他們封官封爵啊?”不料,馬皇后堅決反對,她說,“爵祿私外家,非法。”意思是說爵祿是天下的,你私自給了我的孃家人,那是非法的。馬皇后母儀天下的時候,卻能大公無私,約束自己和自己的親戚,確實難能可貴。
綜上所述,馬皇后是一個品德非常高貴之人,所以朱元璋一生對其敬愛有加!
-
8 # 一千零一次1001
馬皇后 ,名秀英(1327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她,是仁慈、善良、儉樸、愛民的一代賢后;她敢於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時進行勸諫,保全了許多忠臣良將的性命;她善待後宮嬪妃,不為孃家謀私利開創了明朝 後宮和外戚不幹政的風氣。她就是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 的結髮妻子馬秀英——馬皇后。
馬秀英原名並不是她的本姓,在說明野史中,原名劉阿秀她父親原是郭子興同鄉人,父親在亂世中早逝,因聰慧賢良被郭子興收為養女,改名換姓為馬秀英,變更生辰,由1327變為1332年(可能與古人封建迷信有關),朱重八也是被郭子興改名為朱元璋。後被郭子興許配給朱元璋,此後精心輔佐朱元璋成就大業。
1352年(元順帝 至正十二年)郭子興率數千人響應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佔據了濠州(今鳳陽)。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由於他有勇有謀,連立戰功,得到郭子興的青睞,便將義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為妻。郭子興性情暴躁,氣度狹小,在別人挑撥下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飲食。馬氏偷出剛出爐的熱餅,揣在懷裡給朱元璋送去,以至燙傷了胸脯。在朱元璋領兵征戰的年代,她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一次,與朱元璋敵對的陳友諒大兵臨城,不少官員百姓準備逃難。在人心慌亂的緊急時刻,馬皇后鎮定如常,“盡發宮中金帛犒士”,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帝業的歲月裡,馬皇后和他患難與共。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殘忍,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藉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制。馬皇后一直保持過去的儉樸作風,平日穿洗過的舊衣服,破了也不忍丟棄。並教導妃嬪不忘蠶桑的艱難。遇到荒年災月,她帶領官人吃粗劣的菜飯,以此來體察民間疾苦。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二歲的馬皇后病逝。臨終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
馬皇后的所作所為,贏得了丈夫的尊敬與愛護。她生前,朱元璋褒獎她,比諸歷史上的賢后唐太宗長孫皇后 ,為她父親起墳立廟;她死後,朱元璋不再冊立皇后,表示對她的敬重和懷念。這一對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婦,互相眷戀,互相體貼,從這個意義上說,儘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還是完滿的
-
9 # 青言論史
中國的古代史,尤其是唐朝以後,基本都是由男人來書寫的,站在最高權力中心的幾乎全部都是男性(或者曾經是男性)。少數幾個握有大權的女性如武則天、慈禧等,在歷史上也罕有好名聲,甚至被文人士大夫們譏諷為“牝雞司晨”。但是有這麼一位女性,從底層一步步走上皇后的鳳輦,卻幾乎沒有得到過任何負面的評價,她就是明代的孝慈高皇后,民間更喜歡親切地將她叫做“大腳皇后”。
孝慈高皇后姓馬,安徽宿州人。她的父母早逝,被元末起義軍首領、也是他父親的好朋友郭子興收為養女,郭子興夫妻二人非常喜歡這個女兒,將她視為掌上明珠。郭子興帳下有一位年輕的小夥子,雖然其貌不揚,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能征善戰,也非常有頭腦,大家都很佩服他。郭子興也很賞識他,於是就把自己的養女馬姑娘嫁給了這位小夥子,從此馬姑娘成了朱夫人,因為他的夫婿小名叫朱重八,後來改名為朱元璋。
馬皇后畫像
優秀的人總是容易招惹非議,這在初創事業的朱元璋身上也不例外。戰功越來越大的他逐漸受到了自己的領導、岳父的忌憚,並且找了個莫須有的理由將他關押了起來,甚至連每日的飲食都不好好供給。馬姑娘便偷偷烙了餅,然後將滾熱的餅放在胸口保持溫度,再去探視朱元璋。把餅取出來的時候,皮肉都被燙焦了。馬姑娘不僅為朱元璋提供伙食,還去找自己的養母郭夫人哭訴,郭夫人心疼女兒,也向郭子興求情,終於放出朱元璋讓他們夫妻團圓。
馬皇后的養父郭子興
而後朱元璋選擇“單飛”,實力也逐漸壯大起來。在與陳友諒作戰的過程中,戰事吃緊,後勤補給緊張,馬伕人便親自做軍裝軍鞋送給前線將士(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皇室很難說不是在模仿),並將宮裡的金銀拿出來勞軍。將士們對馬伕人都心懷感激,拼搏更加奮勇。馬王后還告誡朱元璋,奪取天下應該以少殺伐、攻心為上。朱元璋深以為然。
朱元璋稱帝后,馬伕人理所應當地升為皇后。朱元璋對這位皇后感情很深,常常在大臣們面前把馬皇后比作劉秀的陰皇后、唐太宗的長孫皇后(都是著名的賢后)。馬皇后聽說以後說:“夫妻之間相互照料容易,君臣相互體諒就難了。陛下不忘我們貧賤夫妻的恩情,也不要忘了您和大臣們艱難創業的時光,能做到這些就善莫大焉了,臣妾又怎麼敢比長孫皇后?”朱元璋非常感動。
馬皇后出身貧民,自然也沒有裹足,因此是一雙大腳。而即使在成為國母以後,馬皇后也沒有丟掉艱苦樸素的作風。朱元璋的御膳都由她親自操辦,還教自己的女兒們紡線織衣,而不是按慣例將穿過一次的華服直接丟棄。而當朱元璋想要封賞她的家人的時候,她卻考慮到歷代外戚干政的禍患,嚴詞拒絕了。
朱元璋稱帝后,逐漸有些脫離了人民群眾,同時對手下人的要求逐漸嚴苛起來,處罰起人手段也經常過重,而馬皇后則經常提醒他,救下了很多無辜的人。每逢災年,馬皇后就率領宮中女官吃素,並且還告誡朱元璋要剋制自己,將美食佳餚拿去犒賞賢才。她還請求朱元璋厚待太學生們的家屬,讓他們也能有所生活來源。胡惟庸案發後,無數人受連累,其中就包括皇子的老師宋濂。朱元璋執意要處理宋濂,馬皇后勸道:“老百姓家都要優待老師,何況是皇家呢?”朱元璋不聽,馬皇后在吃飯的時候便不吃肉,問道緣故,她說:“我是在為宋師傅祈福呢。”朱元璋才覺得自己做的確實有些過分,便從輕發落了宋濂。
宋濂
朱元璋雖然娶了很多妾,但對馬皇后卻是最為依戀的。平時嚴肅的朱元璋也會在馬皇后跟前說一些讓人臉紅的情話。元大都攻破後,眾將將寶玉帶回來作為戰利品。馬皇后說:“元朝皇帝有這塊玉卻守不住,說明聖君自然有真正的寶貝。”朱元璋說:“皇后你就是朕最大的寶貝!”馬皇后(不知道有沒有羞赧的笑笑)答道:“陛下說的沒毛病。可臣妾和陛下一起患難與共這麼多年,一直擔心在安逸和富貴中滋生禍患,陛下一定要與賢者一起治理天下啊!”朱元璋非常認可,讓史官把這句話鄭重記載了下來。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與馬皇后
馬皇后仁德、勤儉、善良、慈愛,可惜壽命卻不長久。在她五十一歲那年,一病不起。急瘋了的朱元璋命令所有的太醫必須竭盡全力為皇后看病,群臣也天天為皇后祈福。在知道自己時間不多的時候,馬皇后沒有考慮自己的身後富貴,卻向朱元璋懇求:“生死有命,禱告又有何用呢?如果太醫治不好我的病,您千萬不要治他們的罪,這不是他們的過錯啊!”在彌留之際,馬皇后還諄諄告誡朱元璋,要善於發現賢才,勤於納諫,將子孫後代教育好。
馬皇后去世後,宮裡的人念及她的恩德,為她寫了一首歌:“我們的皇后聖明慈祥,她的德行照耀了千家萬邦。她慈愛的撫育我們成長,她的德行在我們心中永遠難忘、我們永遠難忘啊,萬年後也會在後輩心上。願您在天上幸福安康,保佑我們平安的活在世上!”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死悲痛萬分,此後直到他去世的十幾年裡,他再也沒有立過皇后。多年前的一句情話如今一語成讖,馬皇后死後,再也無人能在他舉起屠刀的時候幫他輕輕放下。在此後的歲月裡,朱元璋更加變本加厲的殺人,可馬皇后卻再也無法幫助那些無辜的人免受災禍。
馬皇后雖然無比賢惠,可惜一直沒有生產過兒子,她盡心盡力撫養的太子朱標也在登基前就去世了。但是朱棣篡位成功後,卻修改了史官記錄,將自己改為馬皇后的親生兒子。賢良的馬皇后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叔侄相殘,憑空又多了皇帝兒子,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馬皇后與朱棣
在男權主義社會里,婦女很難登上歷史舞臺,封建社會甚至認為“女禍”就是亡國的徵兆之一。但是馬皇后卻用她的母愛和慈祥,不僅養育了二十幾個優秀的孩子(除了朱標,還包括名將朱文正、李文忠等),還讓天下蒼生少蒙受了許多災禍。她是一位為愛情無比勇敢的女性,更是一位心懷天下蒼生的優秀母親!
-
10 # 歷史密探
馬皇后,是歷史上少有的能青史留名的皇后,也是一個十分偉大的女性。馬秀英出身名門世家,長得也十分漂亮,但是朱元璋呢,曾經是個孤兒,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可以說是個十足的草根階級。
但是,朱元璋對馬秀英一見鍾情,馬皇后還是接受了這個潛力股,並一直不遺餘力的支援他。朱元璋在前方打仗,馬皇后就在後方組織醫務兵,做飯做衣服,有一次,朱元璋被捉進大牢,馬皇后為其偷偷烙了大餅揣在懷裡送進去,大餅特別燙,燙的馬皇后身上起了好幾個大泡。
所以,馬皇后與朱元璋是一對伉儷情深的夫妻,這一點,沒有誰能比得上。都說男人一有錢有權就變壞,但是朱元璋卻也沒有忘記糟糠之妻,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難得有這樣一個真愛。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這話說朱元璋再合適不過了。當上皇帝以後的朱元璋,也是處處聽從馬皇后的建議,因為相比那些大臣,只有馬皇后能說真話,敢說真話,朱元璋對她早就已經把愛情昇華成了親情。
-
11 # 長談汽車
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他出身十分貧苦,連飯都吃不飽。恰好趕上了元末社會動盪,他加入了反抗元朝的大軍,最終成就了一番帝業。明朝傳了200多年,他的子孫遍佈全國各地,朱元璋也算是歷史上有作為的一位皇帝。
朱元璋的身邊有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那就是馬皇后。她對朱元璋不離不棄,也算是朱元璋的貴人。做上皇帝之後的朱元璋對她也是敬愛有加,言聽計從。馬皇后大公無私,為國操勞,從朱元璋的刀下救活過不少人。為何朱元璋對馬皇后這麼敬愛有加呢?
1,馬皇后是他的貴人,在朱元璋一名不文的時候,馬皇后是當時起義軍領袖郭子興的女兒,最後相中了朱元璋,成為了他的丈夫。這是朱元璋向上人生路的第一步,也是很關鍵的一步,為朱元璋的發跡做了關鍵的奠基石。
2,馬皇后治理後宮井井有條,對其他各個皇子都視如己出,一律平等的照顧。朱元璋脾氣暴躁,經常要殺犯錯誤的大臣,很多都被馬皇后攔住了,可見她是一位多麼賢明的皇后,朱元璋當然對他敬重。
-
12 # 歷史簡單說
馬皇后生於1332年,她祖上是歸德府宿州的富豪,她的父親馬公樂善好施,馬皇后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十分的聰明,會寫詩文會畫畫,而且還十分的喜歡歷史。
馬公殺了人,只能遠走他鄉避仇,臨走前就把馬皇后託付給他的好友郭子興,馬公後來也客死他鄉了,郭子興就將馬皇后收為自己的養女,郭子興和妻子張氏也十分喜歡馬皇后,盡心的照顧馬皇后。
公元1352年,郭子興在定遠起兵,後率起義軍攻下濠州,自稱元帥。朱元璋在同鄉湯和的介紹下,也加入了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十分的有才能,郭子興很多重要的事情都跟朱元璋來商量。
郭子舉越來越信任朱元璋,就把馬皇后許配給了朱元璋。馬皇后與朱元璋的感情十分之好,還收養了朱元璋的親侄朱文正,親外甥李文忠,還有沐英,馬皇后對這三個孩子都視如已出,照顧得很好。
郭子興雖然器重朱元璋,但是他的性格暴躁,疑心重,多次猜忌朱元璋,經常斥責朱元璋,有一次還把朱元璋關禁閉,不給飯吃。馬皇后知道後,貼身藏著炊餅,偷偷的給朱元璋送去,自己都給燙傷了,馬皇后還把自己的財產送給郭子興的妻子和妾,讓他們為朱元璋求情,多次幫助朱元璋脫離險境。
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軍過江,馬皇后與將士的家眷在和州,馬皇后就一直鼓勵家眷,穩定了部隊的大後方。朱元璋攻下集慶後,馬皇后還組織家眷給前方將士縫衣做鞋。
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軍直逼江寧城,城中官員和百姓有很多打算逃難,馬皇后十分的鎮靜,把自己的財產全部分出來分給大家,穩定了軍心。
公元1368年,朱元璋於應天府登基,建明朝,冊封馬皇后。馬皇后有一顆仁愛之心,在朱元璋龍顏大怒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勸解,很多人由此減免了處罰。在生活中十分的簡樸,以身做則,也很關心天下的老百姓。朱元璋的一些仁政很受馬皇后的影響。
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朱元璋也沒有立其他的皇后。也正因為馬皇后不在了,朱元璋對群臣大開殺戒的時候,就再也無人勸阻了。
-
13 # 趣談國史
明太祖的孝慈高皇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代賢后,在我看來,他比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更加賢惠。因為唐太宗本是貴族,而明太祖起於微末。在惡劣的環境下,能夠一直保持賢惠,實在難得。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馬皇后就是站在朱元璋背後的這樣一個女人。所以朱元璋一生都對馬皇后感激涕零。馬皇后死後,朱元璋悲痛欲絕,從此不再冊立皇后。
馬皇后本是元末起義首領郭子興的義女,而朱元璋本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親兵,兩者地位懸殊。所以,馬皇后嫁給朱元璋,是名副其實地下嫁。
更為關鍵的是,馬皇后嫁給朱元璋後,從未因為自己的出身更高而低看地位低下的朱元璋,反而對他尊敬有加,悉心照顧。
這對一直孤苦伶仃的朱元璋來說,內心的安慰是巨大的。
馬皇后在朱元璋心裡,甚至不僅是賢妻,還扮演了一部分慈母的角色。
作為一個女人來說,能夠做到以上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可馬皇后為朱元璋做的,卻不止這些。
嫁給朱元璋後,馬皇后就徹底站在了朱元璋這一邊。當朱元璋的利益與她孃家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馬皇后堅決維護朱元璋。
由於郭子興的愚蠢,有一段時間,他對朱元璋起了防備之心,處處加以打壓。
這時候,馬皇后就替自己的夫君公關,尋找機會在郭子興夫婦面前替朱元璋說好話,為朱元璋爭取機會。
有一次,朱元璋被關了起來。馬皇后親自烙了大餅,藏在懷裡,偷偷送給朱元璋。大餅太熱,把她的懷裡燙起了血泡。
一個人落難時,對於雪中送炭的事情會銘刻在心。此情此景,朱元璋看在眼裡,肯定一輩子忘不了。
等到朱元璋奪取天下後,馬皇后依然是賢內助。他勸誡朱元璋當一個好皇帝,在他發怒時,總能平息他的怒火,讓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只舉一個例子:馬皇后活著時,朱元璋沒有殺過一個功臣;馬皇后死後,他便對功臣們大開殺戒了——因為已經沒人可以勸他。
這樣一位近乎完美的女人,朱元璋當然會對她敬愛有加。
-
14 # 談古論金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朱元璋雖然是個皇帝,是個軍人,是個屠夫,是個……但同時也是人。
馬皇后嫁給他的時候,是不折不扣的下嫁,但是馬皇后並沒有頤指氣使吆五喝六,而是與這個年輕的醜男人相濡以沫、患難相助。
對朱元璋來說,馬皇后是天人,雖然不是天仙。這對他一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個大頭兵娶了司令的女兒,而司令的女兒在他受到誣陷關押時候從中斡旋,使他脫離困境;在他逐漸開始掌握軍權後,管理和處理各種軍狀文書而做得井井有條,大頭兵只要稍有人心,正常的反應自然就是朱元璋這樣。
當然,人是會變的,朱元璋也不是隻有馬皇后這一個女人;但是,首先,這種婚姻模式在當時合法合情,而馬皇后對朱元璋的妾侍和她們為朱元璋生的兒女照顧有加,朱元璋自然也很滿意於馬皇后的“賢德”(按照中國明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傳的說法,馬皇后一生無兒無女,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有人認為長子朱標、二子朱樉、三子朱棡是馬皇后所生,有人認為寧國公主和安慶公主是馬皇后所生)。
回到人心,一個從死屍堆裡殺出來的開國君王,當所有的同事、朋友包括髮小成為自己的下屬,當所有的下屬都可能是潛在的威脅,當自己只有再次把他們搞得人頭滾滾才能安心的狀態下,
一個對自己不但毫無威脅,還能持續輸出溫情和關愛,並且也能夠給出實際幫助的妻子,對於這個開國君王來說,既彌足珍貴,又不可替代。
和馬皇后在一起,應該是朱元璋最享受的時候,因為對於他,享受的定義已經完全改變了。
只有金盃沒有白刃的世界(朱元璋詩“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哪怕只是一些短暫的片段,對朱元璋也是非常重要的。
-
15 # 東華禪寺
朱重八從一個臭要飯的逆襲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算得上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帝王。我們拋去這些絢麗多彩的光環之後,朱元璋也不過是一個平凡人,只是他的經歷不平凡而已。
朱重八少年失去父母雙親,最殘酷的是他連給父母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只能用破草蓆包裹自己的父母下葬,聽說就連破草蓆都是好心的鄰居看朱重八實在太可憐了送給他的。失去了父母,又趕上災荒,生活對於朱重八過於無情了,我想他每天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怎麼活著!後來他出家當了和尚,本以為人生就這樣了,他也知足了,畢竟不用天天餓著肚子了。他真的非常珍惜這樣的生活,儘管他在寺廟裡乾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時不時還遭到師哥們的羞辱,可他不以為然,因為他能吃飽飯,對他來說這就夠了,還能要求更多嗎?可是好景不長,命運又給朱重八打了一巴掌,而這次疼到心裡去了。由於連年戰亂,寺廟也是自顧不暇了,這一天住持對所有和尚說,大家去雲遊四方吧,我佛會保佑你的,朱重八心理明白他要從事另一個職業了—要飯。未來會怎麼樣,他真的不知道,能活一天算一天!
我佛還是愛朱重八的,幾年要飯的生活,沒有使他消沉反而增長了他的見識,更磨練了他的意志。可是這麼多年過來,四海漂泊,看盡了世事無常、世態炎涼,他內心多麼渴望有一個歸宿,有這麼一個人懂他的艱辛,給他愛,給他溫暖,給他一個家……
命運現在開始眷顧朱重八了,因為他遇上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人-馬皇后。他現在不叫朱重八了,該叫他朱元璋了。
馬皇后和朱元璋之間並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情人節,朱元璋從沒送過花,也沒給過上千的紅包,給的僅僅是一個承諾,幾年之後,我要給你蓋一座這世上最大的宮殿,讓你住進去,生一堆娃,當時的朱元璋僅僅是一個小兵,在外邊誰都看不起他,或許也只有在馬姑娘面前能吹吹牛,說說大話,但是難得的是馬姑娘信了,也正因為朱元璋的這個承諾,馬姑娘相信自己這一輩子終於有了一個可以託付的人,儘管自己的丈夫在別人眼中還僅僅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卒。在困難的歲月裡,她沒有嫌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而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跟隨。在朱元璋被困快被餓死的情況下,她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把剛烙好的烙餅藏在衣服裡偷偷帶去給朱元璋,看到心愛的人胸前都被燙的發紅,朱元璋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在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馬姑娘把自己的所有首飾拿出來犒勞軍隊,還組織婦女為士兵縫補衣衫,真是賢惠體貼的後勤部部長,也是朱元璋背後不可替代的女人。即使後來成了皇后,馬皇后依然勤儉節約,不驕不奢,還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疾苦。甚至在用人上也為朱元璋提建議:願得賢人共理天下。這被朱元璋稱為至理名言。
有一部歷史劇不太出名,名字就叫《朱元璋》,我很喜歡的一部電視劇,胡軍扮演朱元璋。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馬皇后死後,朱元璋在床前大呼小叫,命令馬皇后站起來,卻面對的是冰冷的屍體。然後他放聲大哭,鏡頭切換到皇宮整體視角,朱元璋的哭聲傳遍皇宮。最後哭的誰也不認識,最後就認出了太子朱標,他把兒子朱標叫過來,指著馬皇后的遺體,說:你娘,她死啦。
為什麼朱元璋哭的這麼傷心,別人不知道的是馬皇后在朱元璋的心中就像是黑夜中的一點燈光,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唯一的親人,當馬皇后去世之後,朱元璋曾經大怒,準備殺掉所有的太醫,但是這位善良的女人實在是太瞭解朱元璋的脾氣,死之前留下遺言不要降罪太醫,朱元璋聽罷痛哭,而後便心灰意冷,再也不立皇后,來表明馬皇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無人可取代。娶妻如此,夫復何求!這就是一份簡單的愛情,卻感動了你我!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透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回覆列表
“紅顏禍水”、“牝雞司晨”、“後宮不得干政”……諸如此類,似乎都在提醒人們:在君主體制下,必須時刻提防“王的女人”對權力產生慾望。
《甄嬛傳》的熱播,更加劇了這種印象:後宮不是你儂我儂的溫柔鄉,而是你死我活的角鬥場。
不過,並非所有後宮都這般血腥。有位皇后就乾得很出色,憑藉超高的處世智慧和人格魅力,將整個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完美詮釋了啥叫“後宮不得干政”。
她,就是有“萬古一後”美譽的——馬皇后!
馬皇后
1
馬皇后的父親,是個殺人犯,名叫馬三,原是安徽宿州的土豪,史書上寫作:“以貲豪裡中。”
1332年,老婆為馬三生下一個女兒後去世。不久,馬三殺了人,帶著一家老小逃到定遠,投奔郭子興,結為刎頸之交。
二十年後,郭子興拉起隊伍起義,馬三返回宿州策劃響應,臨行前將小女兒託付給好友。馬三死後,郭子興將其女兒收為義女,視如己出。
不久,朱元璋前來投奔,郭子興見他有勇有謀,遂將義女嫁給他,以為心腹。
這,便是馬皇后與朱元璋的姻緣!
明太祖朱元璋
2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患難與共,才是好夫妻。(@馬蓉)
牛逼人物沒有不被嫉妒的,在小人挑撥下,郭子興一度對朱元璋產生猜忌、排斥。作為一介女流,該如何幫老公渡過難關?
馬皇后拿出全部積蓄,獻給郭子興的二老婆,請她吹枕邊風,這叫曲線救國。
當時,朱元璋被監禁,不準吃飯,馬皇后從廚房偷了一塊大餅揣在懷裡,給朱元璋送去,面板留下紅印。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回想起這段往事,將其比作長孫皇后,說:“家有良妻,猶國之良相。”
馬皇后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既不忘妾於貧賤,願無忘群臣百姓於艱難。且妾安敢比長孫皇后賢?但願陛下以堯舜為法耳。”
一問一答,盡顯王者風範。
電視劇照
3
打天下不容易,馬皇后盡心盡力,輔佐自己的男人。
朱元璋出征遇到災荒,馬皇后寧可自己捱餓,都要儲備乾糧醃肉,讓老公隨身攜帶。
朱元璋行軍作戰的文書、軍令、札記、備忘錄等,也都由馬皇后打理,整理得井井有條,需要查詢時,“即於囊中出而進之,未嘗脫誤”。
為了鼓舞士兵鬥志,馬皇后經常帶著一眾將領老婆們到軍營,將她們親手縫製的衣物交到將士手中,甚至“盡發宮中金帛”。
4
朱元璋嗜殺,馬皇后性溫,兩人形成互補。
馬皇后常常勸老公:“用兵焉能不殺人,但不嗜殺人,則殺亦罕也。”
參軍郭景樣守和州,有人告發他的兒子拿著丈八長矛想刺殺父親,朱元璋大怒,準備將這個不孝子殺掉。
馬皇后出面勸阻,說:“景樣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後。”朱元璋派人調查,果然冤枉。
李文忠守嚴州,楊憲告發他有不法行為,朱元璋準備將他調回,命他移守揚州。馬皇后又出面勸阻,說:“嚴,敵境也,輕易將不宜。且文忠素賢,憲言詎可信?”朱元璋從其言。
電視劇照
5
一統天下後,為避免前朝後宮干政引發禍事,朱元璋制定極為嚴苛的宮廷制度,命人纂修《女戒》。
他在詔書中說:“皇后之尊,止得治宮中殯婦之事,即宮門之外,毫髮事不預焉。”
後來,他又纂修《祖訓錄》等,將後宮規矩制定得越發細緻,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凌遲。
對此,馬皇后全力支援,並從歷史上尋找“道德”楷模,向女史請教:“自漢唐以後,何後最賢?家法何代最正?”
女史答:“惟趙宋家諸後多賢,家法最正。”
馬皇后遂命女史“錄其家法賢行”,定期讀給自己和嬪妃們聽。
她以身垂範,從不侍椒房之寵,萌生權勢之慾,也從不拋頭露面,直接參與宮外的政務,更不拉幫結派,結黨營私。
但她身為“天下之母”,又時時掛懷國家安危,總忍不住想過問。
有一天,她問朱元璋:“今天下民安否?”
朱元璋說:“此非爾所宜問也。”
她說:“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問?”
張婷婷飾馬皇后
6
馬皇后採取“隨事幾諫”的辦法,對朱元璋進行委婉勸諫。
北伐大軍克復大都後,將元朝府庫的珍寶財貨解送京師,馬皇后意味深長地問朱元璋:“得元府庫何物?”
朱元璋答:“寶貨耳。”
她說:“元氏有是寶,何以不能守而失之?蓋貨財非可寶,抑帝王自有寶也?”
朱元璋說:“皇后之意膚知之矣,但謂以得賢為寶耳。”
她說:“誠如聖言。妾每見人家產業厚則驕,至時命順則逸生。家國不同,其理無二。人之常情,所當深戒。妾與陛下同處窮約,今富貴至此,恆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忽微。故世傳技巧為喪國斧斤,珠玉為喪心耽毒。誠哉是言,但得賢才,朝夕啟沃,共保天下,即大寶也,顯名萬世即大寶也,而豈在於物乎?”
看似夫妻臥談,實則勸諫進言。
胡軍版朱元璋
7
朱元璋到太學祭祀先師孔子歸來,馬皇后問:“太學生幾何?”
答曰:“數千。”
她又問:“悉有家乎?”
答曰:“亦多有之。”
她又說:“善理天下者,以賢才為本。今人才眾多,深足為喜。但生員凜食於太學,而妻子無所仰給,彼寧無累於心乎。”
朱元璋聽後,隨即下令設定紅板倉,貯存糧食,按月給太學生家屬發放廩食。
8
元末戰亂頻繁,明初耕地荒蕪,百姓日子過得清苦。
朱元璋說:“君者,百責所萃。一夫不得其所,君之責也。”
馬皇后拜曰:“妾聞古人有云:‘一夫失所,時予之辜;一民飢曰我飢之,一民寒曰我寒之。’今陛下之言即古人之心也。致謹於聖心,加惠於窮民,天下受其福,妾亦與有榮焉。”
一遇到災荒年,馬皇后用餐必備麥飯野蔬。
朱元璋會意,對她說,已下令販濟災民。
馬皇后說:“妾聞水旱無時無之,販恤之有方,不如蓄積之先備。卒不幸有九年之水,七年之旱,將何法以販之?”
朱元璋便在各州縣設立預備倉,每個州縣設“東南西北四所”,“選耆民運鈔糴米,以備振濟”。
錦衣衛劇照
9
朱元璋為強化統治,運用法庭、監獄、特務和錦衣衛震懾臣子,誅除異己。
馬皇后對這種做法非常反感,規勸說:“人主雖有明聖之資,不能獨理天下,必擇賢以圖治。然世代已降,人無全才。陛下於人才固能隨其短長而用之,然尤宜赦小過以全其人。”
侍講學士宋潦年老退休還鄉,由於孫子宋慎捲進胡惟庸黨案而受到連坐,被逮到京師。馬皇后想起宋鐮教太子、諸王讀書的功勞,向朱元璋求情,說:
“民間延一師,尚始終不忘恭敬。宋先生親教太子、諸王,豈忍殺之?”`
朱元璋拒不採納。
吃飯時,馬皇后既不飲酒,也不吃肉,朱元璋感到奇怪,問是何故?她答道:“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
朱元璋心裡不高興,扔下筷子就走,但第二天還是下了赦免令。
沒有馬皇后,依朱元璋的暴脾氣,不知道多少人會成為刀下亡魂。
陳寶國飾朱元璋
10
其實,朱元璋初登帝位時,並沒有注意到漢、唐以來外戚干政的禍害。
登基僅十餘天,為酬謝馬皇后與之患難與共、贊助大業的功績,朱元璋派人尋訪其親人,準備封賜官職。
馬皇后堅決予以回絕,說:
“國家官爵,當與賢能之士。妾家親屬,未必有可用之才。且聞前世外戚之家多驕淫奢縱,不守法度,致有覆敗者。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賜予,使得保守足矣。若其果賢,自當用之。若庸下非才而官之,必恃寵致敗,非妾之所願也。”
正是這番勸諫,讓朱元璋意識到外戚問題的嚴重性,將其載入《祖訓錄》中。《祖訓錄》的《箴戒》篇明確規定:
“凡外戚,不許掌國政,止許以禮待之,不可失親親之道。若創業之時,因功結親者,尤當加厚。其官品不可太高,雖高亦止授以優閒之職。”
嚴禁外戚干政,之所以成為明朝皇室的一條重要家法,馬皇后居首功。
祥說:馬皇后以智慧、巧妙的方式干政,對明初政治頗有影響,真奇女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