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今年已經小學一年級,幼兒園階段我們並沒有給孩子報名興趣班,但進入小學後周圍的家長基本都給孩子報了興趣班,也有人勸我也得報,要不然以後會後悔,可是孩子現在並沒有形成自己的興趣意識,我是否應該跟風報興趣班?還是應該順其自然多帶孩子感受然後自主選擇呢?後者是不是理想化的很難實現的狀態呢?
19
回覆列表
  • 1 # 初中數學吳老師

    不應該報。特別是不應該跟風報。

    興趣這個東西,強行培養是沒用的。對小孩子來說,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動發覺個人的興趣所在。

    即使不培養,他該感興趣還是會感興趣。

    即使培養,沒興趣就是沒興趣,就算強制他學畫畫或樂器,長大了他還是會離這些遠去。

    以我自己為例。小時候父母太重視學習,根本不允許我做學習之外的任何事。同時,那時候還沒有跟風報興趣班的風潮。

    1、中學時,我發現自己喜歡吉他,就央求父母給我買了一把。我在家對著書自學。因為有興趣,學起來很快。現在,雖然技術一般,但在工作之餘我還是習慣簡單玩玩,自己寫寫歌,錄錄音,還與志同道合的人玩樂隊。不是專業,卻調劑了我的生活。

    2、大學時,我還發現自己寫作有些天賦。拿起筆嘗試寫小說散文,慢慢有了進步。很快就有文章在報紙雜誌發表,大學畢業前還出了一本小說集。現在,寫作仍作為我的興趣愛好,伴隨我左右。

    我的興趣沒被培養,還不是自然而然地誕生,並愉快地生根發芽了?

    興趣,是生活的調味劑,但不是必需品。興趣,沒有強制的必要,強制反倒脫離了興趣的初衷。

    多說一句:小孩要多玩,不玩,以後才會後悔。

  • 2 # 雅雅媽-玉

    是否要報興趣班,我覺得答案不是絕對的,可以先問問孩子,畢竟開始報興趣班的孩子都已經是有點懂事了,可以大概跟孩子說說,看孩子怎麼想,這也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但如果只是跟風,那答案是否定的。

    寶寶到了三四歲時,有很多已經大概懂得要什麼不要什麼,甚至會自己想法子爭取。這個時候讀興趣班,可以先根據孩子平時的興趣去考慮,先探探孩子的口風。女孩子大多喜歡音樂,可以考慮給孩子報這方面的興趣班,以此類推。而即使報了興趣班,也不要緊逼孩子,讓他們對這興趣失去了熱情。

  • 3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所謂興趣班,首先是要有興趣,但很多家長是逼著孩子報興趣班,是以家長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反感。

    提倡素質教育不是讓學生盲目去學習,而是憑著喜好,但家長總以為你好、看誰誰家的孩子也報名了就你不報名怎麼比得上人家為由逼著孩子報名。我們說興趣是要培養的,這個跟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父母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你讓自己孩子學鋼琴學二胡,不是不可以,但總要問問孩子的意見,不要拿興趣班作為家長之間的攀比,有攀比的意義和價值嗎?

    多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見,隨著孩子的成長,會產生對某一樣事物的興趣和愛好,我上小學時發現自己喜歡寫作文,高中時開始嘗試寫小說,同時對於音樂有興趣,高考結束買了一把吉他,大學時開始學習吉他,當然,我寫作和吉他,家裡一開始是反對的,也沒有錢讓我接受專業培訓,這個跟他們的認知有關,男孩子就該學理科,讓我選了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會容易找工作,但這些興趣和愛好沒放下過,作為父母,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支援他學習,他會很欣然接受這項興趣培訓。

    我兒子還小,三歲不到,同學家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各種興趣班,有些據說報了四五個興趣班。這些孩子雖然比我孩子大一些,但是能吸收多少知識?童年不該是以玩為主嗎?別說小孩,就讓大人報幾個興趣班,也不能吸收,除了攀比,真的不知道還有多少價值可言?

    如果真的很想讓孩子報名興趣班,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又有比較空餘的時間,作為家長可以先學習一下,看看能不能感染到孩子,我在彈吉他的時候,兒子就把手伸上來想一起彈,幾個月的時候就這樣了,他可能是對這個有興趣,但為了他的健康考慮,六歲之前不會讓他摸吉他(學過吉他的都知道,摁琴絃的時候手指有多疼)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拔苗助長,我們都讀過這篇課文,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做了家長後,又有多少人想起這篇課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可以理解,可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有他自然成長的規律,尊重這種規律。

    不要盲目去做一件事,不要以“為你好”的理由去傷害自己的孩子。

  • 4 # 樸羅圈

    幾乎所有的準父母們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或多或少的都已經給寶寶做過人生的規劃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興趣班!到底孩子要不要上興趣班?上什麼樣的興趣班?上幾個興趣班?都是育兒網媽媽們中激烈討論的問題,現在我們來看看有著各種育兒早教經驗的媽媽們對孩子上興趣班有什麼樣的心得?也可以給正在糾結的寶爸寶媽們一點小小的參考經驗! 孩子的興趣班,讓孩子做主(雯雯媽媽等):不可否認,雯雯是一個愛好廣泛的孩子,無論對繪畫、音樂或是唱歌、跳舞都有極大的興趣。而我作為母親,希望孩子追隨個性自由發展,不願她從小就揹負太多的壓力和負擔。 但是看到周圍很多父母,給孩子報了這樣或那樣的興趣班,有的甚至達好幾種之多,我知道他們都是站在為了孩子好的良好初衷: 面對席捲而來的幼兒興趣教育的大潮和越發激烈的人才競爭趨勢,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給孩子報幾種興趣班,報什麼班,應該讓孩子自己來回答。我一直非常認同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有興趣才能學好,不要憑家長的主觀臆想投大人所好。建議報興趣班前先讓孩子多體驗幾家,橫向比較考察,慎重選擇。個人觀點:基於孩子的愛好和特點,選擇不超過兩種興趣班為宜。

  • 5 # 小太陽丶

    在這個教育不斷髮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在本該享受假期的快樂時光時候,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很多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就週末假期帶著孩子一個地一個地的跑。​

    目前,報興趣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趨勢,合理報興趣班對孩子以後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大多數家長給孩子報的興趣班是不合理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幼時某個樂器沒機會學,就把這個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長存在虛榮心,和別人家比這個比那個甚至比孩子,他家的孩子學鋼琴了,我家的孩子也必須學鋼琴。孩子有興趣,再給孩子報興趣班,如果孩子沒興趣,可以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意願。

    盲目跟風報興趣班,孩子沒有什麼興趣,會讓孩子在身心疲勞的同時,甚至會讓孩子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甚至可能會影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希望家長正視孩子的興趣,根據孩子興趣報興趣班,這才是對孩子的負責與尊重。

  • 6 # 夾心寶貝719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大多數父母都會給孩子報這個那個的興趣班,希望藉此來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養。確實,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學些東西有好處,但望子成龍的心態有時又讓我們做父母的不免走入另一個誤區。誤區1: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只看重結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我認為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 覺,培養多方面能力。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誤區2:週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週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週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發展正常的基礎,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會發現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脾氣等等。今後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生隔閡,難以溝通。誤區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理想,而有了孩子後,就把理想寄託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那孩子的 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於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 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誤區4:認為坐在教室裡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 7 # 糖紙吳柿子

    當今社會,興趣班得報,但是出發點不能是跟風,要是跟風還不如不報!我認為報興趣班不用太多,一個就行,最多兩個,切忌不能再多了,貪多嚼不爛,最後反而適得其反,錢沒錢花,孩子也被折騰的身心疲憊——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誰幹?我們一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不難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在哪方面,再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我覺得這方面譚梅老師(朱軍的妻子)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這方面最後選擇的路是正確的。當然不免有人會出來較勁,郎朗的成功不是逼出來的嗎?有何不可?是的,郎朗的大成功我們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樣的成功人士畢竟屈指可數呀!

  • 8 # 花好月圓134398451

    個人覺得不應該跟風給孩子報興趣班,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一樣,不能千篇一律地跟風。跟風給孩子報了,孩子不喜歡,只會適得其反,起不了學習興趣的作用,往往是花了不少錢還學不到東西,讓孩子對所報的興趣班反感,就更不會好好學了。報興趣班可以,但要針對孩子的興趣,報的興趣班正好是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如果孩子不感興趣就不要盲目跟風!

  • 9 # 媛2010

    跟風報興趣班是要不得的。給孩子報興趣班要看孩子的喜好。孩子喜歡什麼就報什麼。如果實在不好選擇,就領孩子去體驗,看孩子喜歡什麼,在確定孩子的喜好之後再報。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學兩天就不想學了,家長跟著著急上火。孩子學自己想學的興趣,容易堅持下去,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嗎。

  • 10 # Smile137237854

    興趣班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比如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脾氣等。不同的學習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年齡段開始,有些早,有些晚,需要實際瞭解一下。要不要學,首先不是跟風不跟風的問題,這件事確實是孩子想要學習,有這個興趣,那就可以選擇去學習,而跟風學習,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喜好,孩子不會有寫下去的動力,學習效果也不會好。現在的興趣班大多有試聽課程,可以帶孩子先體驗一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應該可以自己做出選擇了,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 11 # 馨馨136875136

    興趣班可以報,跟風的就不必了吧。還是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根據孩子自身情況來選擇吧。萬一報了孩子不喜歡,不願意上課,錢白花了,沒有效果不說,還白白浪費了時間和機會。我覺得如果孩子喜歡,或者感興趣,報個班,加以鼓勵和堅持,還是可以看到效果的。不過聽說現在有些學校部分興趣班是強制的,比如英語,奧數什麼的,這種情況家長也挺無奈的。而且很多內容課上老師都不教了,全靠家長輔導或者課外自行報班學習,無形中增加家長很多輔導和成本,現在提倡給孩子減輕學習負擔,為老師減壓,感覺這輔導和壓力都減到了家長的身上,身心疲憊呀。經常聽寶媽們抱怨,想想自己以後的日子,不免的有些心生恐懼。

  • 12 # 小胖孩TT

    不應該跟風報興趣班,別的寶寶學什麼你就給自己的寶寶報個什麼班,那麼多興趣班豈不把寶寶累到。你應該尊重寶寶的意見,問問寶寶對什麼感興趣,多引導寶寶去培養興趣,一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後是和諧快樂得生活的。寶寶自己選擇興趣後參加興趣班以後會給寶寶帶來無盡的歡樂的。

  • 13 # 曾敏敏老師

    之前有個家長諮詢我說,他家孩子之前吵著要學鋼琴,因為班上很多同學都在學鋼琴,她覺得自己也要學,於是價值就給孩子報了班去學鋼琴。但孩子去了幾次之後覺得無聊,說不想學了。這種情況,應該就是盲目的跟風報興趣班的一個典型案例。

    其實,不少孩子對枯燥和重複的活動都會缺乏恆心,所以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如果當初對某件事情有熱情,之後卻不想繼續做下去是很正常的。不能堅持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兩種:

    一是孩子覺得這件事比想象中要難,自己要堅持完成這件事感覺吃力;

    二是在嘗試了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對這件事,並沒有原本以為的那麼感興趣。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堅持完成他們應該完成的事情。在有些父母看來,孩子中途放棄,是一種三心二意的表現,是屬於不好的習慣,應該要被糾正過來。

    還有的父母之所以會感到很生氣,是因為當初在孩子苦苦哀求下,投入了一筆不菲的資金,結果孩子說放棄就放棄,這就意味著投入的錢完全被浪費了,這讓家長難以接受。

    如果家長把孩子練習的時間完全丟給孩子,把它當做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然會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並且會隨著時間的發展,開始感覺枯燥無聊。

    但事實上,家長完全可以把孩子的練習時間,當做是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度過的親子時光。與其只是機械地讓孩子去練習,不如花一些時間陪在練習的孩子身邊,這或許會讓孩子對練習產生不一樣的興趣,也可能讓孩子比以前期待練習的時間。

    此外,家長們不必急於求成,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他們的選擇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或許是看到了同學、朋友做什麼,自己也想做什麼;或許是忙於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才選擇堅持;又或者,乾脆就是因為逆反心理的反抗,讓他們選擇放棄。

    所以,要給孩子充足的機會來探索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並且實現自己的想法。當然,這並不是放縱孩子任性選擇和放棄,而是允許孩子嘗試,並且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那麼,家長如何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堅持下來呢?

    下面是我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1

    陪孩子一起

    當你的孩子練習的時候,如果可以的話,陪在孩子身邊。

    不過,這不是讓家長粗暴地干涉孩子,也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離不開家長的人。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給予了孩子關注,並且就在身邊。

    家長甚至沒必要做過多的行為,就是和孩子待在一個房間裡面就可以了。

    2

    探索什麼對孩子真正重要

    嘗試著進入孩子的內心,並且幫助孩子一起探索什麼是真正對孩子重要的東西。

    家長在幫助孩子尋找的時候,可以採用啟發式的提問,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思考,進而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比如,家長可以問:“你覺得彈琴的感覺如何?”“你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感覺自己要用多久才能克服一個瓶頸?”

    類似這樣的問題,家長都可以提出來,重點不是讓孩子給出漂亮又完善的答案,而是透過問題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找到內心的答案。

    此外,還可以用問題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尋求幫助:“你看父母在這件事情上可以怎麼幫助你呢?”

    總之,家長需要記住,提問的目的是引導,具體的問題可以根據情況自己來決定。

    3

    和孩子談談你的經歷

    如果總是講大道理的話,孩子會覺得無聊,而且很難感同身受,甚至在時間長了之後,會產生逆反心理,感覺到煩躁。家長可以講述自己小時候沒有堅持的經歷,透過真實的經歷來讓孩子明白你為什麼希望他避免放棄。

    家長要確保這些經歷聽起來真實,而且是發自肺腑的感受,否則不僅不會感動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感覺這是家長在抱怨和批評自己。

    當然,家長需要明白的一點是,這不一定百分百有用,如果孩子沒有被打動的時候,也不要惱羞成怒,而是接受事實,並且尊重孩子的意願。

    4

    制定合理計劃

    在孩子對學習某項技能充滿渴望,並盲目樂觀的時候,家長需要保持一定的冷靜。並且透過一些方式,比如講故事,讓孩子明白學習並掌握一項技能,是一個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和時間的過程。

    這有助於讓孩子產生一個合理且實際的預期,並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將問題人為放大,也不會讓孩子感覺好像問題無法克服一樣。

    當孩子對學習有了一個比較現實的預期之後,家長要和孩子約定一個關於放棄的具體流程。這個流程可以是關於時間的,也可以是關於次數的。

    比如,當孩子出現了不想學的想法之後,家長就應該按照事先的約定,告訴孩子:“我們已經說好了,當你感覺想要放棄的時候,必須要再堅持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如果還是覺得想要放棄,那麼就算了。”這個“一個月”的時間,也可以替換為“上五次課”等。

    總之,就是要讓孩子有一個緩衝的期限,在緩衝期結束之前絕對不答應孩子的要求。如果期限到了之後,依然沒辦法堅持的話,那就只能支援孩子的做法,畢竟再強迫下去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避免孩子輕易放棄的重點在於,要讓孩子知道,相對於能不能學成功,父母更關心孩子學的是不是自己真心想學的。此外,父母會陪伴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學習什麼,而且應該怎麼學才能達成自己期待的目標。

    至於具體如何克服困難,這需要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智慧來想辦法,父母可以在身邊指導幫助,但不能代替孩子。家長不該察覺到了孩子的天賦,卻最終用錯誤的引導,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 14 # 水寒說語文

    不管是什麼,興趣班也好,還是其他的事情也好,跟風本身就是一種缺乏自信,缺乏主見的表現。以跟風的狀態做出來的事情,一旦風向有變,自然又不知所措。跟風永遠也跟不上。

    孩子可以選擇上各種興趣班。但是,絕對不可以因為別人家的孩子生病吃藥,於是我家孩子沒生病也要吃藥。即使同樣都是生病了,還得有個對症下藥的問題呢。我的建議是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的觀察以及和孩子的溝通,最初先廣泛的參與關注各種興趣班的活動,透過這樣的廣泛地參與,讓家長,也讓孩子自己逐步瞭解,到底對什麼感興趣,到底什麼能夠比較長久的堅持下去,然後就開始一個精選的過程,選擇一兩門就好,一定不要貪多,貪多的結果不但可能影響到學校課程的學習,同時也可能是樣樣松。

  • 15 # 快樂庭院

    對於“跟風”,換個詞就是“隨大流兒”或者“趕潮兒”,不管是怎麼一種說法,對於孩子的學習,我是堅決反對不過大腦的思考盲目去“跟風”學習的。

    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詞:“跟風”和“興趣班”。跟風就不說啦。

    對於“興趣班”,要分析主題是孩子的主動興趣還是被動興趣。

    先說“被興趣”,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家長自己喜歡的或者認為孩子以後應該學習的興趣,於是家長主動為孩子報班,這種班孩子可能喜歡,也可能不喜歡;第二種情況是家長受到身邊親朋的慫恿,不知道孩子興趣,想給孩子培養興趣,又無定見,就人云亦云地報了興趣班,這樣的家長抱著一種“報也就報啦,他也去學,學總比不學強”的心態。對於這兩種情況,我認為第一種家長過於自我,沒有考慮到孩子也有“自我”,第二種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沒有主見,也不知道怎麼去做,可又想為孩子做點什麼。

    對於“被興趣”,在孩子學齡前還可以適當存在,由於學齡前孩子發育期一個跟著一個的敏感期,適當的介入可能真能讓他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也許就是一生的事業或興趣。一旦上學後,這種被動的興趣就必須適時停止。這時就必須變為孩子的主動興趣為首選。

    對於孩子的主動興趣,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是一時興起就要學,三分鐘熱情?還是孩子喜歡了好久,說了好多次?如果孩子真是自己多次要求的,一定要報班,報班之後如果他的學習興趣很大,那就是報對了,堅持就行。如果報班之後,新鮮勁兒一過,興趣平平,下個學期可報可不報,條件允許可以在堅持一個學期,如果還是平平,那最好趕快選擇更適合他的興趣班。

    對於孩子的興趣培養,家長還是應該從幼兒時多關注,因為六歲前孩子的發展敏感期一個接著一個,比如在繪畫敏感期,家長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看一些好的畫作,或者多帶孩子去美術展,給他彩筆和紙張,允許他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並且能配合他鼓勵他,那麼在繪畫敏感期,孩子的繪畫能力就會有很大的進步,他在這階段學到的理解到東西家長是無法估量的。 所以說,對於跟風報興趣班,更大是家長的問題,決定權還應該回到孩子那裡。.

  • 16 # 寶媽薦寶

    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儘量給孩子報至少一個興趣班。

    我從來沒上過興趣班,只有在高二時補習了一年的數學。打小就羨慕能去上興趣班的同學,我有個朋友,家裡是做生意的,比較富裕,從小就學舞蹈。現在到單位上班了,年會或者平時活動,都是她帶頭組織舞蹈表演,甚至是獨自設計排舞。會跳舞的人,氣質真的不差,起碼走路時腰板是挺直的。沒有上過興趣班,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才藝,遇到公司年會或者其他需要文娛助興的時刻,就只能退縮到後面,默默看別人上臺,這才叫遺憾。如果能掌握一門樂器都行呀,我經常這樣想,甚至工作後,學過口琴、鋼琴、尤克里裡,但都因為工作忙或者學習過程太久、自己音樂節奏不好、沒有出成果等放棄了。好在從小讀了不少書,寫些文字還過得去,才有了一技之長,賺了口飯吃。但如果小時候能學個興趣班,樂器呀、繪畫呀、舞蹈呀、甚至體操之類的,也許現在就能少點惋惜之感。

    但既然是興趣班,就該順從孩子的興趣,強扭的瓜不甜,孩子沒興趣學不好,容易產生挫敗感,對他身心成長其實並不好。但如果孩子感興趣就讓他去學,說真的,男孩子學學跆拳道、足球之類的,女孩子學學跳舞、體操之類的,除了是興趣,也是一種運動。我外甥女自從學舞蹈之後,整個人都變美了,雖然還沒上小學,但很會說話,也活潑,因為她平時跟小夥伴們一起跳舞時,鍛鍊了她跟陌生人相處的能力,經常上臺表演,也鍛鍊了膽量。

    給孩子的童年多留點美好的回憶吧。

  • 17 # 笑容悠然

    跟風給孩子報興趣班這件事情,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其實是家長內心的能量不夠,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給孩子報興趣班,他們承受不了壓力,由於內在的力量感和穩定感不夠,所以就會給自己的孩子也報興趣班,這樣做就會把自己的壓力轉嫁給孩子,這樣自己就放鬆了。

    在周圍的朋友問到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態度是很明確的,首先是取決於孩子,你的孩子到底有沒有意願去上興趣班。如果孩子願意、感興趣、不排斥去上興趣班,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也有條件、有時間去支援,那就去好了。

    如果孩子不願意,而家長必須使用一些手段和方法逼迫孩子去的話,那就不要去。因為,這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如果一個人,一旦把學習和痛苦聯絡在一起,那麼對於他一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都會有影響。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只要還活著就不能停下來的。一旦孩子對學習厭煩了,那麼他們以後就會不願意去嘗試任何學習了,這個代價太大了。

  • 18 # 樂在其中矣

    盲目跟風報興趣班,肯定是不對的。盲目跟風報興趣班,如果孩子不喜歡,可能導致孩子厭學,結果什麼都學不會,浪費錢還算是小事,耽誤孩子學習機會,才是最大的損失。我們發現,有許多孩子不願去興趣班,主要是家長強迫孩子參加的,比如奧數班、英語班、鋼琴班等等,因為比較難學,孩子大都不樂意參加,家長花了大錢,孩子學不到東西。

    但孩子已經上一年級了,如果不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也不太妥當。大多數孩子,不是天生就有某種興趣愛好,興趣愛好是需要慢慢培養出來的,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嘗試多種興趣班,然後看孩子喜歡哪方面。家長選擇興趣班學習,開始可以選擇一些費用比較少,孩子容易入門的興趣班,比如:書法班、美術班、樂器班、籃球班、棋類班等等,讓孩子走出家門,參與興趣班學習,和其他孩子交朋友,豐富他的課外生活,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幫助的。透過多種興趣班的學習嘗試,孩子肯定找到他喜愛的興趣。一旦孩子找到了他的興趣,家長就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繼續學習下去,這對孩子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 19 # 08娃de小史記

    這實際是兩個問題:1 是否報興趣班,2 是否跟風。

    跟風:如果你對任何興趣班都完全沒概念,可以嘗試跟一下風,試試自己孩子在這方面是否有興趣,也是可以的,這就要求家長首先不要抱有孩子必須出點成績,不辜負學費的想法。然後孩子如果不喜歡,可以及時打住不跟進。

    可以跟,但要有目標,要有退出機制。

    至於興趣班,建議孩子小的時候還是可以報一些,拓展一下對孩子能力的認知,發掘一下孩子可能的興趣,這裡關鍵需要把握的問題是家長自己不要得失心太重,也不要太重視金錢付出,否則很容易把興趣學習變成強迫學習,最終和興趣不歡而散。還搞得親子關係不好,得不償失。

    這是我在孩子學琴這裡,得到的教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巔峰賽勝率暴漲!已成T0打野,打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