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小主3
-
2 # 繁華消盡
我覺得首先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為什麼厭倦這樣的生活,厭倦孩子。是自己獨自帶孩子沒有屬於自己的私人生活?是工作不順心導致心情煩躁?是因為孩子可能沒有達到你預期的樣子而失望?老公沒有每天工作忽視了你的感受?還是因為家庭的不和諧?其實無論是何種原因生活還是得繼續。我們生來這個世界本就是苦大於樂,關鍵要看你自己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調節不好了往往就會使現實中的落差感佔據心頭,也往往容易出問題,為什麼那麼多抑鬱症患者,其實就是這麼來的。
生活不如意之十之八九,我是自己帶孩子,老公天天只知道上班什麼都不管,並且天天加班經常應酬,我也生氣過,也發過脾氣,可是並不能改變這樣的生活,孩子還得自己帶,老公班也還得去上,有什麼辦法呢?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所以沒事了我就帶著孩子逛逛超市買買東西,天晴了帶著孩子去公園看著她跑跑跳跳。想做飯了做點,不想做飯了出去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想那些不開心的,挺好。
-
3 # 牽你的手慢慢走
在幾個月前,兒子差不多兩歲半的時候,有那麼一段時間,每天晚上,洗澡、刷牙,都要哄,好不容易躺到床上了,一會喝水,一會尿尿,那一刻真是要崩潰了,忍不住想“MD,鬧騰一晚上了,好言好語哄著,還有完沒完了啊”。
每當冒出這種想法的時候,我就趕緊和自己對話一下。
第一輪:“此時此刻,是誰有問題?”“我。”“父母的情緒可以發洩到孩子身上嗎?”“不可以。”“那我的情緒怎麼辦?”“找老公訴說一下吧。”“老公不理解怎麼辦?”“看來這個方法有點行不通啊。”
此時心情稍微好了點。
第二輪:“兒子一會喝水、一會尿尿,他可以有這樣的需求嗎?當然,他可能是找藉口,不想睡覺。”“當然可以有這樣的需求啦。如果真的是找藉口,不想睡覺,也說明他不困。”“我想睡覺了,是我的想法。此刻兒子和我的想法不同,應該是被允許的。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不能自己想睡覺,就逼著孩子睡。但是怎麼平衡呢?”“告訴他我真實的想法,媽媽困了,想睡覺了,你想玩就玩會吧,媽媽給你開著小夜燈。晚安。”
已經不恨兒子了。
第三輪:“為什麼不困呢?”“早上起得太晚、中午睡得太多、下午沒下樓跑跑(夏天,太熱)?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幫兒子調整下。早起會,中午少睡點,早吃晚飯,下樓跑跑。努力調整環境!”
問題解決,安心的睡覺。
-
4 # only135028594
肯定會有,孩子鬧騰的時候,老公不體貼的時候…
記得有次晚上,我已經困到不行了,寶寶還精力旺盛的很,一會要你講個故事,一會要你唱搖籃曲,一會要喝水,一會要拉尿,真是折騰,就是不願意睡覺,這個時候真的特別恨她,也恨我老公不體貼,居然也不主動幫我,然後我耐心用盡吼她一頓她傷心哭著收場。看著她啜泣著睡著後的樣子又無限自責。
當孩子順從我們的時候,會覺得她特別可愛,就像是小天使,當她們的意願和我們起衝突的時候我們就會討厭她,覺得她就是個小惡魔,我們成人的愛是帶著有色眼鏡的。可寶寶們不會啊,就算你吼她她是會哭著要你抱抱,看到你生氣她會主動上來貼著你的臉親親。我們應該學習孩子這種單純的愛,這樣想的時候我的情緒已經完全沒有,也不會再糾結老公的那些不好
-
5 # 夾心寶貝719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覺得是說到心坎裡去了,當了媽媽以後真的會有這種感覺,那就一定是在娃不聽話,而且是說什麼都沒用,開始無理取鬧的時候。昨天晚上我家就上演的這樣一幕,事情的起因其實就是準備睡覺前,孩子非要去看看桌子上她的玩具,原本里面有個開關可以控制房子裡面的燈,但是電池沒電了,燈自然是開不開的,我就說家裡沒有電池了,明天買來電池再換上,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但是孩子偏不同意,開始說不行就要讓我帶她去找電池,一會又說大半夜的讓我去買電池,總之就是不同意等到明天再換,這個時候,無論我在說什麼,再講什麼道理,完全無濟於事,此時的那個恨啊。不一會,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又從換電池的事情一下子轉換成明天不去幼兒園了,我的天啊,此時,我真的無語了。其實諸如此類的事情,我相信當家長的都遇到過,每當這個時候,對於孩子來說她只知道執拗,而對於家長,我認為更多的是要看到事件背後隱藏的東西吧。對於剛剛敘述的那件事情,我覺得,孩子還是在找一個發洩渠道,畢竟這是我們剛上幼兒園的第二個月,也不能說完全適應了,時不常的會因為各種事情就轉到不上幼兒園的哭訴中了,作為家長要理解,共情,同感,等孩子情緒好點的時候,再去講道理,孩子才能夠聽進去。我認為養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的成長過程,共勉吧!
-
6 # 珊126655433
我覺得對孩子不滿的都是她像她奶奶的性格特徵,正好是我最不喜歡的,虛偽。知道這麼想自己的孩子都不對,但就是不喜歡她這樣子
回覆列表
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孩子有恨意是,自我沒有一個健康的“自戀”,有對自我的不滿意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自己可以覺察下,因為當孩子一出生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家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是兩人世界,現在是三口之家。在這個時候,家裡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在關注到這個新來的這個小生命的身上。而媽媽自己十月懷胎的辛苦,那時我們曾是家裡人焦點,所有好吃的,都要給我吃,所有的關注點都在我們的身上,可是孩子一出來後,這些關注點突然從我們的身上轉移走了,這種失落讓我們突然接受不了。潛意識會轉移到孩子身上,視乎有個聲音在說“就是因為你的到來,我不在那麼受關注了”。另外一點,就是苯體胺的在身體裡變化,一本來講是幸福的,但是有些媽媽這種物質分泌較少,這個可能和產後憂鬱有關。如何緩解呢?帶著覺察,一旦有覺察,有關注到,自己的這種感覺時,想想到底自己是什麼情況下出現這樣的感受?這種感受以前還在什麼時候有過?一點有覺察,慢慢恨意就一點點消失了。我也有過你這樣的時期,那時甚至還用針扎過我的孩子,但是我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勁,並且還是覺察,自己為什麼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