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缺巴子大帥鍋
-
2 # 世上沒有純真的愛
說不上喜歡,但感覺黃梅戲不錯!很喜歡老藝術家嚴鳳英的作品!主要是唱腔旋律類似流行歌曲,吐字清晰接近普通話,很容易上口。最討厭的是某些人不懂裝懂,比如一聽到京劇就搖頭㨪腦,不停呼鼓掌叫“好",當自己是文化人。
-
3 # 民間生活見聞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可能你說的是喜歡哪個劇目吧。而中國有300多種戲曲,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戲。流傳比較廣的就是京劇和崑曲,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戲,因為受眾群體不一樣。比如說京津冀北京的京劇,到河南有豫劇,曲劇,越調。河北有河北梆子;山西有四大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蒲劇,中路梆子。陝西和西北是秦腔,東北有二人轉,評劇。四川的川劇,湖北的漢劇楚劇,湖南的湘劇。浙江的越劇紹興戲,甬劇。江蘇有崑曲,錫劇,婺劇。廣東有粵劇,潮劇。福建有高甲戲,閩南戲。安徽有黃梅戲。還有好多小戲,眉戶,碗碗腔,羅羅腔,二人臺,道情。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劇種。
各劇種的特色劇目也不一樣,比如京劇的《四郎探母》《鎖麟囊》《鍘美案》,《蘇三起解》《群英會》。地方戲中的像打金枝,薛剛反朝,竇娥冤,血手印,三關點帥,花木蘭,梁山伯與祝英臺,明公斷。
北方的戲比較粗獷豪放,南方比較委婉細膩,各種音樂風格和唱腔也都有不同,各劇種都有自家的名家名角兒,當地的人肯定喜歡當地的戲曲和當地名家的唱腔的。
比如是言興朋,餘叔巖,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劉長瑜,童祥苓,耿其昌,李維康,張火丁,李世濟。於魁智,李勝素,孟廣祿。袁雪芬,傅全香,範瑞娟,王文娟。紅線女,白玉霜,新鳳霞,常香玉,馬金鳳,閻立品,陳素真。嚴鳳英,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王秀蘭,張慶奎,賈桂林。
-
4 # 桃之夭夭wzp
年少時上學的路上,音像店裡飄出越劇《焚稿》的婉轉旋律,此時正是細雨濛濛的午後,懵懂的我卻莫名的傷感,從此對越劇的喜愛有增無減,喜歡越劇源於她那唯美的旋律,吳儂軟語的細膩情感,極具江南之靈秀。有道是“越劇如處子,黃梅如村姑”。
越劇的唱腔猶如一首婉約的宋詞在纏滿曲折的越胡聲中娓娓到來,在江南的雨巷中,石拱橋下,烏篷船裡緩緩流淌。。。
-
5 # qzuser246324503
我是戲迷,喜歡越劇,京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河南曲劇,河南越調,河北梆子,呂劇,廣東粵劇,潮劇,廣東漢劇,湘劇,晉劇,秦腔,碗碗腔,眉戶劇,楚劇,漢劇,荊漢花鼓戲,湖南花鼓戲,贛劇,揚劇,灘劇,錫劇,滬劇,丁是娥,石筱英,沈佩華,梅蘭珍,王蘭英,淮劇的筱文豔,馬秀英都是大家,唱腔了不得,
-
6 # 淡墨yx
比較喜歡京劇。喜歡青衣和老生。喜歡《貴妃醉酒》《霸王別姬》《三家店》《洪洋洞》。喜歡王珮瑜,傅希如,史依弘的作品
-
7 # 豫劇天天看
我當然最喜歡聽流行在華北地區的豫劇,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又不失委婉纏綿,臺詞簡潔明瞭,很適合普羅大眾去聽。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有著6億人的受眾,也有著很多知名的戲曲。比如,常香玉老師的《斷橋》,比如崔蘭田老師的《桃花庵》,比如王清芬老師的《抬花轎》,比如申鳳梅老師的《收姜維》,比如海連池老師的《卷席筒》,比如馬金鳳老師的《穆桂英掛帥》,還有很多很多戲曲,如果你不瞭解豫劇,請嘗試聽一下我列舉的這個戲曲。
有的你會發現,你竟然聽過這段戲。比如,“誰說女子不如男”這段廣為流傳。豫劇近年來也在不斷地創新,在原有的基礎進行革新,現代戲有《朝陽溝》、《村官李天成》、《請戲》、《第九個女婿》等等,尤其是河南豫劇院三團主演了很多精彩的現代戲,尤其是賈文龍,演出了多部耳熟能詳的現代戲。
-
8 # yyjhc
只要韻味對口,什麼劇都能享受,不管是京劇,還是曲劇,評劇,不管是川劇,還是粵劇,包括我們這兒的錫劇,越劇,黃梅戲,滬劇,淮劇,蘇州評彈,崑曲,或者豫劇,秦腔,梆子戲都有喜歡的劇目
-
9 # 蘇小妮
我奶奶自小生活在上海,不識字沒讀過書的她,最大的愛好就是聽戲。我從小跟她一起,也學會了聽戲。她最喜歡聽的就是越劇和滬劇。據說越劇是除京劇之外的第二大劇種,在江浙一帶廣為流傳。南至浙江全省,北至長江邊的南京。小時候總聽奶奶說越劇十姐妹,她們有各自的經典曲目,比如說徐玉蘭和王文娟老師的《紅樓夢》、《追魚》,袁雪芬老師的《祥林嫂》,範瑞娟和傅全香合作的《梁祝》等等,都堪稱經典,聽過無數遍,其中的多數唱段我都能唱。
滬劇相對聽得比較少一點,最為著名的是一本叫做《羅漢錢》的戲,因為這本戲,我從我奶奶嘴裡經常聽到石筱英和丁是娥兩位滬劇界前輩的名字,當年也曾看過這部戲。
另外,生活在蘇南的人,大約沒有沒聽過錫劇的。錫劇在我老家又叫“常州灘簧”,最為著名的兩部戲,一部叫《珍珠塔》,講述了一位姑母如何嫌貧愛富,百般嫌棄自己的孃家侄兒,結果孃家侄兒努力上進,表姐愛上了表弟,偷偷送他一個珍珠塔助他進京趕考,最終考取功名回來娶了表姐的故事。所以,在我老家,如果說哪位姑母對侄兒不好,不會直接說不好,只說唱《珍珠塔》大家就知道什麼意思了。
另外一部《雙珠鳳》據說是講了當初的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徵明(戲中用的名是文必正),在尼庵邂逅吏部天官霍天榮之女霍定金,互生愛慕之情。霍定金失落的珍珠鳳,恰為文所拾。文必正賣身進霍府為奴,借送花之機,與霍定金繡樓私會,同訂鴛盟。最後幾經波折終成眷屬的故事。此戲以錫劇開始,後來改成越劇名為《送花樓會》,人可能都是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的,改編後的越劇就覺得不如錫劇好聽,唱起來也沒有那麼朗朗上口。
另外,我喜歡聽的戲裡面還有崑曲和黃梅戲,雖然黃梅戲屬於安徽,但是聽起來還是不錯的。說到崑曲,這個發源於蘇州崑山的地方戲,前幾年有白先勇和于丹都分別說過戲,他們以他們的文學知識來說戲當然可以,但是,說到曲,我只好說“呵呵”了,一人不懂吳語的人,去說崑曲,怎麼看怎麼都覺得味兒不對。好吧,名人好附庸風雅,崑曲熱就說說崑曲,咱也就當是沒聽見。
-
10 # 霧港水手
粵劇任白名劇《帝女花》,呂劇《李二嫂改嫁》,越劇袁雪芬的《祥林嫂》,評劇新鳳霞、趙麗蓉的《花為媒》,越劇王文娟、徐玉蘭的《紅樓夢》,黃梅戲王少舫、嚴鳳英的《牛郎織女》,嚴鳳英的《女駙馬》,河南豫劇、曲劇、越調、道情,四川川劇等。
-
11 # 百善孝為先傳統正能量
作為山西人,最喜歡聽的戲曲,首選晉劇。
晉劇,也被稱之為中路梆子,以區別于山西梆子戲中的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和蒲州梆子,其唱腔婉轉高亢,道白流暢清晰,興起于山西,流傳於晉蒙陝冀,雖然影響力不及“京豫越評黃”,但也劇目繁多,流派紛呈,先後有16位晉劇演員獲得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完的糧說的就是晉劇傳統劇目《打金枝》和《算糧》,特別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主演的打金枝,在1955年被拍成戲曲電影,對晉劇的發展和傳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另外還有《金水橋》、《明公斷》、《蓮花庵》、《下河東》、《蘆花》等經典劇目。 晉劇就流派而言,鬚生有丁(果仙)派、蓋(天紅)派、馬(兆麟)派等。青衣有程(玉英)派、牛(桂英)派、花(豔君)派、(王)愛愛腔等。
晉劇於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此之外,京劇、豫劇、黃梅戲也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劇種。
-
12 # 劉金瑞15
我最喜歡河北梆子。王伯華、田春鳥、齊花坦、張慧雲、韓建華、許荷英等等一大批河北梆子演員,都是我崇拜的偶像。他(她)們演出的一些戲劇,已經生長在我的腦海裡了。比如他們演出的《蝴蝶杯》、《牧羊圈》、《杜十娘》、《穆桂英掛帥》、《三上轎》、《寶蓮燈》等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我都非常喜歡。我還收藏了一套完整的唱片。我喜歡河北梆子,我讚美河北梆子,我祝福河北梆子繁榮昌盛、日益發達......
-
13 # sj老頑童
我是個戲曲愛好者 ,京 ,評 ,梆,我都愛聽 ,京劇宵遙津,失空斬,龍鳳呈祥,借東風
大探二 ,西廂記,紅娘,紅樓二尤 ,生死恨 ,狀元媒,四郎探母,紅鬃烈馬,鎖麟囊,六月雪,趙氏孤兒,游龍戲鳳,白蛇傳 ,等等 ,演員我愛聽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鬚生等,評劇我愛聽鮮靈霞,新鳳霞,小白玉霜,筱俊亭 ,花淑蘭,六歲紅,魏榮元,馬泰,喜彩蓮,花月仙,李文芳,新翠霞,韓少雲,小花玉蘭等演唱的選段。河北梆子我愛聽銀達子,韓俊卿,寶珠鑽,金寶環,王玉磬,王伯華 ,劉俊英,齊花坦 ,周春山 ,田春鳥 ,裴豔玲,張桂雲等演唱的選段。
-
14 # 哎呀9050
我最喜歡的戲曲有崑曲、京劇、越劇和黃梅戲,對於評劇、豫劇、呂劇、粵劇的名段,也很喜歡。
崑曲俗稱“百戲之祖”,是所有戲曲中最雅的一個劇種。崑曲的戲詞,都是文人名家所創作,光看那戲詞,都覺得美。在崑曲中,我比較偏愛文戲,更喜歡南昆的柔美纏綿。《牡丹亭》、《桃花扇》,感覺更適合南昆,而《長生殿》,則喜歡上昆的演繹。
京劇四大流派中,比較偏愛程派,喜歡張火丁和遲小秋的表演。《鎖麟囊》中的幾個名段,百聽不厭。
越劇的好多經典曲目都喜歡。《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五女拜壽》等等,聽起來是一種美的享受。
黃梅戲,從嚴鳳英到馬蘭,再到韓再芬,都喜歡。《女駙馬》、《天仙配》到清新的黃梅小調,都是令人心情愉悅的好曲目。
-
15 # 青萌公益
1.6 005 宋雜劇與金院本005 宋雜劇與金院本
雜劇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晚唐,如李德裕的《李文繞文集》中有“雜劇丈夫二人”的記載。而宋代出現的宋雜劇標誌著戲曲真正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戲畫《目連救母》
宋雜劇主要流行於都城以及繁華的商業城市,如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在北宋時期,雜劇沒有明確的範圍界定,它不僅繼承了唐代的“參軍戲”,還廣泛吸取各種表演藝術的技法,因此包含了傀儡戲、滑稽戲、角抵戲等,如《目連救母》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出。此劇源於佛教經典,唐以後不斷出現變文。變文是唐代興起的一種說唱文學,多用韻文和散文交錯組成,內容原為佛經故事,後來範圍擴大,包括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目連救母的故事一直是中國民間最受歡迎的佛教故事之一。目連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他得知亡母於餓鬼道中受苦後,盛飯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其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連哀痛,於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訴目連,其母罪根深結,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應仗十方眾僧之力方能救度。於是教他在七月十五日,為父母供養十方大德眾僧,以此大功德解脫其母餓鬼之苦。經過了民間傳說的講述加工,戲劇中主要表現目連為了救出地獄中的母親,獨自闖蕩黑暗的地獄,克服種種困難,終於母子團聚。“目連戲”因《目連救母》而得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當時東京的勾欄藝人在中元節出演目連戲,持續七天七夜,熱鬧非常。雜劇中具有很多雜技動作,如跳圈、翻桌等,也在目連戲中有充分的體現。
除了目連戲,宋雜劇還有官本雜劇。雜劇到南宋就形成了穩定的演出範圍、演出程式和演出風格,這一時期的劇目主要描寫的是南宋時期臨安的社會風貌和宮廷逸事。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中記錄官本雜劇二百八十多種,其中有些是北宋流傳下來的,有些是南宋新創作的。
宋雜劇的演出形式有著生動活潑的特點,在表演形式上大致分為“滑稽戲”和“歌舞戲”兩個類別,它們表現內容的方法各異,題材豐富。其中,滑稽戲所佔比重較大,《宋官本雜劇段數》中的280個劇目中,絕大多數都是滑稽戲,如《眼藥酸》、《急慢酸》、《四孤夜宴》、《老孤遣妲》、《睡孤》等。而歌舞戲在宋雜劇中則居於突出的地位,這類劇目的劇名多綴有大麴、法曲或詞牌名,如《裴少俊伊州》、《索拜瀛府》、《棋盤法曲》等。大麴、法曲、詞調以及諸宮調等都是唐宋以來盛行的樂曲。
民間傳說目連戲的成因據說和婦孺皆知的《打金枝》有關:唐代宗年間,昇平公主與汾陽王郭子儀之子郭曖婚配後,很不賢惠。郭子儀為了教育這個公主兒媳婦,特地在後院建造了一座傳說中的鬼城酆都,裡面設十八層地獄,中坐閻羅王,還有牛頭馬面、無常鬼等諸般鬼怪,陰森恐怖。好人死後登蓮花寶座,來世脫生貴人;壞人死後身受種種酷刑,打入十八層地獄。
郭子儀故意不允許公主看這座酆都城。好奇的公主偷偷開啟宮門觀看,險些被嚇得魂飛魄散。她聯想起自己的諸多罪過,不由地膽戰心驚,自此痛改前非。據說,後人便據此便編寫了《目連救母》文。
年畫《打金枝》
宋雜劇角色在演出過程中也會形成特定的稱謂,如《急慢酸》、《眼藥酸》、《食藥酸》衍生出“酸”,專門扮演知識分子;《諱藥孤》、《思鄉早行孤》衍生出扮演官員大臣的“孤”。宋雜劇的演員一般是四人或五人,即末泥、引戲、副末、副淨和裝孤。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分工,“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副淨色發喬、副末色打諢,又或添一人裝孤”,即末泥負責演出計劃,引戲負責演出安排,副淨相當於參軍戲中的參軍,副末就是譏諷者蒼鶻,只有角色不夠用的時候,裝孤才會出現。宋雜劇曾出現諸多的優秀演員,特別是女演員,據記載,蕭住兒、丁都賽、薛子大、薛子小、楊總惜、崔上壽等六人為當時的著名雜劇女演員,她們均來自於民間的勾欄瓦舍。
宋代雜劇磚雕
宋雜劇在開始的時候會上演一段歌舞,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俗事,稱為“豔段”;然後再上演正雜劇,通名“兩段”,可以是一段滑稽戲,一段大麴;最後是玩笑式的小節目“雜扮”。
金滅北宋後,繼承了北宋的雜劇,稱為“金院本”。金院本和宋雜劇名異實同,在表現形式上也沒有太多的區別,但金院本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是金朝在燕京(今北京)定居時形成的北方派雜劇。
金由金前期與金後期兩個時期組成,而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著不同的戲曲風貌。金前期對宋雜劇進行了“金院本”式的改造,藝人們不斷地創造新的故事來豐富它,《蔡消閒》就是一個新創的劇目。金遷都燕京(今北京)後,進入金後期。相比之下,金前期的戲曲是對宋雜劇的改造、創新過程,金後期則是對金前期戲曲的定型期,因此也可以說金後期是元雜劇的定型期。
金院本為了符合北方人的口味,逐漸減少用大麴唱歌,將曲調模糊化;同時進一步豐富豔段的形式和內容,增添了“栓搐豔段”,即和正雜劇有一定關聯性的豔段,和“打略栓搐”,即將豔段進行分類,清晰地介紹各種人物和故事情節,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豔段和正雜劇之間的聯絡,創造了“院么”的新形式,將以滑稽為主的正雜劇和以歌舞為主的正雜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金雜劇是宋雜劇向元雜劇轉化的渡口,起到繼往開來的作用,推動了中國戲曲的歷史性發展。
-
16 # 璞玉崑曲演出經紀
各種戲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和粉絲,本人從小喜歡看戲,當時接觸到的是豫劇,感覺非常精彩,還經常被劇中人感動流淚。現在解除到了崑劇以後,發現崑曲作為一種個人愛好更加養心怡情。
-
17 # 梨園之戲
崑曲是百戲之祖,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是五大劇種,這相對喜歡的範圍廣一點。既然是安徽人,那麼安徽的地方戲更合適吧。像黃梅戲、徽劇、廬劇、鳳陽花鼓、沙河調、嶽西高腔、目連戲、端公戲、含弓戲、蕪湖梨簧戲、文南詞、推劇、嗨字戲、洪山戲等等
-
18 # 愚蠢的畢言言
我最喜歡的一部話劇是:月光男孩,這是一部很出名的話劇,在去年還被搬上大銀幕。
同性戀和黑人為主題的話劇電影都並不少見,而同性戀與黑人題材的混搭造就特別的風景,上屆奧斯卡以最佳影片的烏龍事件沸沸揚揚落幕收場,成為最後贏家的《月光男孩》卻讓其越發顯示獨特的地位。
《月光男孩》的弱敘事、豐富的語言臺詞以及異常風格化的外觀叫人不敢相信,我第一次在倫敦觀看此話劇時給了不同的體驗。可能這部話劇很難符合亞洲文化群體的胃口,但其中的陳述又將你吸引其中。
黑人少年喀戎從小就成長在缺少父愛的環境中,母親私生活墮落、沉迷於毒品,身材瘦小的他還經常遭到同伴的欺負。一次意外,他結識了像父親一般的胡安,胡安教他游泳,給了他慈父一般的關愛。
喀戎上了中學之後,依然經常被同學欺負,媽媽的墮落與瘋狂變本加厲,意外去世的胡安令喀戎倍感孤獨。而此時,一個叫凱文的男孩激活了喀戎孤寂的心。當他以為凱文就是他的愛,他的另一個胡安之時,凱文卻被一群壞孩子慫恿著將喀戎打倒在地。這令喀戎絕望了,他從此走上了壞孩子的道路。
成年後的喀戎變得強壯且霸道,他做起毒品買賣,手下也有幾個小弟,日子過得不錯。只是茫茫黑夜之中,仍少了一絲光亮。凱文的一通電話叫他的內心重新找到希望。與凱文的重逢有些不動聲色,看著輕靠在凱文的肩膀上的喀戎,我們發現,儘管外表堅硬,但他的內心依然是一個無助、脆弱、渺小的男孩。
這並不是一部同性戀電影。將故事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個同性戀者並不是小眾藝術電影的矯揉造作,也不是為了得獎而關注少數族群的政治正確,更不是為了吸引眼球的獵奇。這個遭受重重創傷的黑人男孩對父親、男性之庇佑的追尋的故事實際上講述的是黑人族群的集體困境:成長於毒品、暴力與愛的缺失的環境之中,他們對愛與安全的渴望。
故事雖濃縮於一個男孩的成長經歷中對愛的求索,影射的卻是整個黑人族群對暴力、混亂、不安的生存狀況的恐慌以及對安全、和諧與愛的艱難求索。
劇中故事情節平淡無奇,沒有強大的意外,沒有堅實的轉折,沒有艱難的抉擇,這樣一部清湯寡水的電影卻時常叫人產生感同身受和心頭一震的瞬間。
我們都有內心的傷痛與軟弱,《月光男孩》講述的其實就是這個個悲劇。看似由一個小不點長成了如鋼鐵般堅硬的男人的喀戎其實內心並沒有成長,更談不上蛻變。當他依偎在凱文的懷中的時候,當片尾月光中的小男孩回過頭來的時候,命運無情地嘲弄了他:不管他看似變得多麼強大,這個強壯的男人一直是個恐懼地索求愛的羸弱靈魂,成長中的一切傷痕註定了他弱勢的命運。
-
19 # 郭金魁去看更大的林州
我喜歡聽豫劇,尤其是《七品芝麻官》。我不是專業的人士,但作為一名河南人來說,對豫劇還是有一些瞭解。有的人喜歡聽曲劇,有的人喜歡聽越調,還有的喜歡聽道情,還有的喜歡聽墜子,這應該就是豫劇的四大種類吧!裡面又分了很多派系,各有各的聽眾。歌曲也差不多高音多,大家聽不慣還不如豫劇戲曲,大家都能夠聽懂,而且有劇情大家很享受。
-
20 # 知黑守白
《女駙馬》 寫馮素珍與李兆廷素有婚約,馮父悔婚,陷李於獄。馮為救李,女扮男妝進京趕考,中狀元后又被招為駙馬。在洞房,馮向公主說了真情。公主原諒了她並在金殿為其求情,使皇帝赦了她的罪,又促她與李完婚。此戲已拍成電影,嚴鳳英主演。“為救李郎離家園”是劇中著名唱段。
回覆列表
中國戲曲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遠古的原始歌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形式,它將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表演藝術融合,相容並數,憑什麼把諸多藝術門類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並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驗格子推行的風格,中國戲劇與古希臘的悲喜劇,陰道的防禦並不是世紀三大古老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演變發展,百花齊放,歷久彌新,中國戲劇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五大戲劇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