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唯牽

    我也不太懂啊 聽過的耳機不多 如果問哪些品牌耳機好 答 一分錢一分貨 看個人喜好 喜歡聽流行還是古典 音樂會還是什麼 男聲或女聲 預算多少錢 耳塞還是大耳 注意重點 自己去試聽最好 因為我個人就雜食 不喜歡清淡的 不喜歡偏底盤的 不喜歡冷聲的 即使出街也喜歡帶大耳 還有前端與耳放的搭配 好貴啊 沒錢買耳塞了 想聽聽謝蘭圖

  • 2 # 素顏鉛筆

    如上圖所示,隨隨便便開啟某電商平臺的頁面輸入耳機,就會有大量耳機產品湧現出來,多如牛毛而且價格相似的也很多。那麼如何選擇呢?這就需要問問自己購買耳機的主要用途是什麼:遊戲?日常?音樂發燒友?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產品,才是正解,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游戲耳機和普通音樂耳機的區別:

    1、外觀方面

    遊戲耳機普遍線要長一些,佩戴耳罩部分也較為寬大些,而且大多數遊戲耳機為了方便遊戲中語音溝通加入麥克風,並且部分遊戲耳機擁有酷炫的呼吸燈。

    音樂耳機相對要簡潔輕便一些

    2、具體引數

    無論什麼型別的耳機,都擁有以下引數,其中幾個基本的引數包括,頻響範圍、靈敏度。其中關於頻響範圍,人們正常能聽到的範圍為20Hz - 20KHz,如果耳機的頻率響應範圍大於這個指標,雖然可以說明這款耳機的解析度非常高,但是基本上用處不是很大;關於靈敏度,市面上主流耳機靈敏度介於90DB-120DB之間,一般而言高質量遊戲耳機的引數值通常高於這個範圍。

    3、側重不同:

    遊戲耳機,注重遊戲音效的表現力,以及強調聲音的立體感,讓玩家能夠擁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特別是FPS遊戲,玩家往往需要透過“聽音”來辨別對手的各種情況包括位置、人數裝備等等,從而進行有策略的攻擊,同時耳機不僅要能夠區別遊戲環境的各種音效,對語音通話的音質要求也相對較高。這一點相信吃雞、R6、CS的玩家們一定都深有體會。

    音樂耳機,主要是要聽到音樂的層次,樂器,人聲,高低婉轉,聲場的宏大,特別是對於聲音本身的還原。一款耳機之所以被定位為音樂耳機,主要是基於它確保音樂品質不失真,同時還能擁有高度的表現力。

    至於音樂耳機的價格嘛,那就是另外的一個問題了。

    至於1K元推薦用什麼耳機,主要是看你的用途,如果是遊戲耳機的話,我推薦你使用賽睿的如下圖這款耳機。

    如果是音樂耳機嘛,一千元左右買個品牌的基本上差別不大。推薦考慮一下索尼系列耳機或者是鐵三角系列的耳機。

    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3 # AnInterestingSoul

    很榮幸能夠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耳機品牌,可以說是琳琅滿目,繁多複雜!今天就以地區為單位,分類介紹吧!

    日系大廠:索尼(耳機最吊),先鋒,JVC(音響厲害),鐵三角(價效比高),松下,創新等!

    德系聲廠:森海塞爾,歌德(品牌LOGO:MB QUART),拜亞動力,愛科技(AKG:奧地利的公司,也當屬德系吧)

    美系資本:Beats(蘋果公司的),Bose,高斯,歌德(品牌LOGO:GRADO)等

    還有一些國產的,比如漫步者,達音科(高階廠商),威索尼可,萬魔等,國內的話其實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手機廠商推出的耳機產品,這樣能夠和身邊的裝置更加適配方便!

  • 4 # 刺桐古今事

    Beats Solo 3本人沒有聽過,不敢妄下結論。

    不過本人現在就正在使用的恰好是Beats Studio 3,可以談談它的表現。Beats被蘋果收購後,已經和之前有了很多變化,比如加入W1晶片,更方便的配對,更好的續航,且Studio系列還有主動降噪功能,相對均衡的三頻表現,比起之前的Beats,它現在是一款符合其價位表現得無線藍芽降噪耳機。但是,有個缺點我還是不得不說,它得佩戴舒適度相比同價位得SONY與BOSE,還是差太多,耳朵不是很舒服,頭梁還有夾頭現象,希望下一代能有所改進。當然,很多買Beats,是因為它擁有別得屬性。

    迴歸正題,談到值得推薦得耳機品牌,那還是那幾家大廠:森海塞爾、鐵三角、索尼、舒爾、拜亞動力。本人聽過最多得還是日系得索尼,目前正在使用的兩條主力耳機為索尼MDR-1ADAC、WI1000X,已經滿足我的各方面需求。本人不是發燒友,一款有線耳罩帶耳放的耳機,可以在室內使用,多種介面連線,PC,iPhone,安卓,Walkman都是可以連線。而且,它自帶耳放,無需擔心前端裝置,只要手機或者播放器有無損格式甚至Hi-Res,DSD,完全可以滿足一般使用者需求。

    總之,目前1000-2000元價位,各品牌耳機的差距都不大,就是聽音風格與降噪功能的差異,還有就是佩戴舒適度的區別,題主可以去實體店試聽後,就能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耳機。

  • 5 # cherish默

    品牌?那就多了,森海,拜亞,AKG,歌德,索尼,威士頓,鐵三角,JVC,hifiman,飛傲,水月雨,fitear,qdc,數不過來,就這樣吧,還有一堆自己去打架壇找吧

  • 6 # 科技公國

    市面上有很多的耳機品牌可以選擇,面對琳琅滿目的耳機品牌,選擇上也多了很多。在選擇耳機方面需要注意的有幾點,需求、預算、品牌。

    第一、分析自己的需求

    其實耳機的需求無非幾個,遊戲,聽歌,錄音、看電視。

    對於這幾個需求,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你的預算了。當然專業人員不在這個範圍內。

    從耳機人員的分類要做一個分析哦。

    首先是入門級

    對於耳機入門級的來說,價格選在一個200-400之間的耳機就已經是很好的選擇了。因為入門級,簡單來就是學生啦,對於音質的要求並不是很多,換能、動圈等等專業級的要求並不是他們的主要需求。

    入門級首先選擇是清晰,這個是最為重要的不清晰的耳機是沒有靈魂的。200-400之間的選擇也不是很多的,價效比比較好的有

    1、榮耀入耳式耳機,價格在300左右,入耳式的耳機可以讓免除耳線煩惱,讓你使用起來更加舒適。自帶隱藏式充電口,隨用隨充,續航無憂。智慧語音操控,透過手機就可以對它進行語音控制。採用藍芽4.1晶片,實現更廣闊的音域。

    2、這款索尼頭戴式耳機,價格在250左右,有著30mm驅動單元, 帶來強勁,清晰的平衡音效。快速摺疊設計, 便於日常的攜帶和存放;採用彈性模擬皮耳墊,佩戴舒適,堅固防掉。拉絲面板設計與多種絢麗色彩的融入,讓耳機整體看起來靈動時尚。

    第二興趣愛好-中級

    對於音樂愛好者或者興趣愛好者好說,耳機是他們比較重要的興趣裝備。對於裝置的要求肯定會比一般入門級更多一些,而且中級耳機愛好者更喜歡動圈式耳機,這型別的耳機相對比普通的入耳式歐姆電阻上會更多,音質會更好。

    這類耳機中有森海塞爾做得比較優勝,它們品牌的耳機在音樂領域算是老牌子,有很好的耳機傳統,無論是降噪,人聲,低音等方面表現都很出色,設計上也是蠻好的。價格在500-1500之間。

    除了森海塞爾之外還有,愛科技AKG,AKG已有60多年的調音技術,擁有這HIFI技術,曾經獲得過美國HIFI獎項。技術是無法挑剔的,其中中級耳機就以Y500 WIRELESS最為特出,藍芽設計,2018年IF設計大獎,32ohm的阻抗提供了出色的音質,頻響範圍最高到22kHz完美覆蓋高頻高音。

    而對於發燒級

    價格已經不是首要考慮因素了,音質,音高,音準等等都是他們考慮的因素。發燒級別的耳機品牌中,拜亞動力是歷史最好悠久,品牌品質也是一直受到大眾青睞的。德國耳機專業廠家,拜亞被尊稱為耳機之父。拜亞動力是一家成立於德國柏林的專業音響製造商,起初以製作影院音響器材為業。

    阻抗數值越大,代表著耳機的工藝越好,才能發揮更好的音質效果。其中代表產品有拜亞 T1,阻抗達到了600歐姆,無意挑剔的阻抗工藝,是所有發燒友的頂峰產品之一,靈敏度也達到了102dB,屬於高階的靈敏度。

    當然單純論價格的話,還有森海塞爾 HD800價值高達11400元,但是發燒友級別的追求的不是價格,而是品質,所有綜合性價比還是拜亞的更為出色一些。

  • 7 # 蛋科技評測

    不管是外觀還是音色品質,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有靜有動,有好有壞,因人而異,下面我就分別舉例

    森海塞爾:陰柔細膩大動態,擅長古典音樂,入門耳機代表作mx500、HD457,高階產品如580、600、650都有不錯的價效比。

    拜亞動力:高解析平衡大動態,擅長古典、金屬搖滾領域,在中端產品更具優勢,代表作有入門的Soul Byrd、中端的DT831、931、DTX新系列、DT440都不錯,其次,高階產品DT880就更具代表,是HD600的有力對手;

    鐵三角:穩穩的日本審美風,溫柔、高透明度、動態,更多的適合人聲、尤其是女聲、流行音樂,鐵三角ATH-CKB50、ATH-M50X、ATH-IM70 都有不錯表現。

    SONY:索尼旗下耳機眾多,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差異巨大,這裡就不一一說了,中高階、CD3000、F-1、R10等均走低阻抗路線,聲音通透細緻,價格也很高。

    Beats:重低音和高音方面型別的耳機,觀比較潮流時尚,是很多潮人必備耳機,入門級“麵條耳機”Beats by Dr. Dre urBeats,中高階的Beats Studio都是非常經典的。

    總之,耳機這種感官體驗的東西,每款耳機都因人而異,只能根據自己需求和愛好進行挑選,還有就是,好的品質體驗,音源質量也很重要哦!

  • 8 # 溜達HIFI頻道

    關於耳機推薦和人的口味一樣,沒有統一的標準,“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跟沒個人喜歡聽的題材有關係,當然什麼題材音樂都能推的也有,那一定是價格不菲,另外耳機價格也是玩家選擇重要的考量,音質但就耳機品牌來說,其實著名的也那幾個。

    森海塞爾;它是德國音響裝置品牌,它的產品包括耳機和麥克風。它有適合各種人群所使用的各種耳機,是現在世界上喜歡音樂人的最愛。歌唱明星,唱片製作專家,音樂家以及遊戲玩家都對它心尤佳。它從低端耳機到高階耳機,始終如一地保持質量,保證能讓你感到一分價格一分貨。它也是國內“燒友”的最愛。其中它的IE80S入耳式耳機和高階HIFI頭戴耳機HD800在國內具有代表性,也是非普通玩家捨得出手的。

    鐵三角;世界頂級耳機制造商,它是日本松下秀夫年創立的,它在耳機界是屢獲殊榮的公司。在耳機領域擁有獨到的技術。它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開發了,從低到中高階耳機。它致力於為普通消費者提供最舒適的音質。在它的產品當中, ATH-M50x被公認為最值得購買的一款頭戴式耳機。

    拜亞動力;它也是德國品牌,它只專注於各種耳機,包括高保真耳機,入耳式耳機,錄音室耳機和移動耳機。拜亞動力提供專業和消費級各檔次的耳機。它的DT 770 Pro是被推薦的最多的。但它提供優質的音質耳機價格也不菲。

    舒爾;它成立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品牌有九十多年曆史,但在2019年左右才涉足入耳式耳機。但在眾多品牌當中,它是最受專業人士歡迎的品牌。它優質的音質能輕而易的勾起你購買慾望,它的音質是業內最好的之一,使它成為音樂發燒友追捧的耳機品牌。它不到千元SE215 SPE,對於非極致的HIFI朋友來說價效比相當的高,因為這款入耳式耳機音質相對均衡,而且二線可更換,給後期升級提供了方便。

    歌德;也是美式耳機的代表,它是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美國音響裝置製造商創立於 1953年,它以生產高階耳機而聞名,但近些年也生產些平價耳機。這家公司不會在廣告和宣傳上投入太多,它喜歡口碑營銷,它致力於把資源用在提高產品的品質上,頗有中國古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它的經典 SR325聽搖滾和流行歌曲有不錯的效果。

    AKG;它的總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 2016年被三星收購現在由三星擁有。它以生產一流的開放式耳機而聞名,它的產品從低價到掏空你口袋的各種耳機,它被廣大推薦 AKG K702被認為是它的最佳產品。 當然還有類似於“飛利浦”“索尼”這些品牌旗下也有不錯的耳機,但耳機在這兩個品牌裡所佔的比重太小,相比前面專業做耳機的,在推廣上感覺不是很“專一”。比如飛利浦的SHP9500。

  • 9 # AWE

    不說那些沒用的啦,看您主要聽什麼型別的音樂。

    低音:動次打次,又要裝b,beats沒得跑了。

    低音+降噪:美國bose,降噪領域鼻祖,美式低音炮,值得擁有。

    人聲:鐵三角,陌生人妻,性感美滋滋。

    舞曲:Sony大法,後期處理,完美的渲染,讓一切音樂充滿了激情。

    均衡:森海塞爾,價位1500以上的,試試唄。

    監聽+細節:舒爾,535,846,兩個字通透。

    其他的hifi就不說了,加高,難買,初燒玩點主流的就好,記住別入hifi坑,很難爬出來的

  • 10 # 齊一二五1

    因為這個問題太廣泛,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只能根據自己用過的耳機及使用過程跟大家分享一下,給大夥參考一下:

    1,500-1000元的耳機使用感受:TITIAN-1:感覺跟手機自帶的耳機區別不大,這款耳機低頻不肥厚,高頻及人聲還算清晰,特別是用過蘋果系列手機的人來說,可能還會覺得很差,不習慣。漏音比較嚴重,晚上在床上聽還能影響枕邊人,加上金屬外殼到了冬天把人冰的不要不要滴,佩戴不算舒服,達音科也出了很多高階耳機,因為買的第一款不是很喜歡,所以就止步了。

    SE215:初次聽,簡直是爽的不要太嗨,低頻好紮實,人聲也不算很差,佩戴也很舒服,顏值也高,我是覺得符合大多數人的初燒。

    N1AP:這個怎麼說呢,聽感沒有特別的,突出的感受,佩戴不是很舒服,因為特點不明顯,沒多久就出了。

    2,2000元左右的:

    GR10E:這個塞子的銷量好差,網上的介紹及分享也少。買了就用手機聽,立馬感覺之前的塞子是不是假的?那也算聽歌?解析很強,聽一些流行的,人聲的音樂感覺非常清楚,感覺人就在你面前唱,配著飛傲X3就有很厲害了。個人覺得強項也是弱項,到了夜深人靜時,就覺得好吵,特別是聽一些樂器多,場面大的歌曲,感覺分離的不夠好,一門子在你腦袋周圍,根本就不適合睡覺聽,最主要感覺沒有那種震撼的低音打在心頭。所以對一些就聽流行,人聲的同志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不挑前端,用手機聽就不錯。

    IE80:買來初聽,跟GE10E比相差甚遠,估計大多數人就會馬上舍棄,但聽說這個塞子要煲,有玄學。就強行的聽著,大概多久之後不記得了,感覺這才是正確的聽感,感覺樂器之間,與人聲之間,分離的非常好,很有次序,而且聲音環繞著自己用恰當的距離讓你輕鬆的聽著音樂,不卑不亢。低音也不是那種轟頭的低音,網上說人聲不行,反正我沒覺得,感覺聲音及佩戴都比較舒服,不過快兩年時,感覺左耳有時候有點電流聲,京東沒有耳機換了,停產了。是個很懷念的塞子,不過建議大家買來初聽,儘量不要聽你之前喜歡的流行歌曲,要不然你愛不上他,先聽一些樂器多,現場版的音樂,再入一個前端,我用過X3,AKJR都還不錯。

    3,現在手上唯一剩下的IE800和L3PRO,初聽,高頻太厲害,刺的頭很痛,因為對80有好感,所以認為繼續下去不會很差。果然沒有令我失望,跟80相比,人聲近了不少,重要的是,低音都打在心上,終於找到了很多年前用索尼磁帶機,CD機聽歌的那種久違感(磁帶機被偷,CD機還在,但不讀盤,有會修的嗎?)。不過聽燒油們說,這個還要上好前端。人太窮,覺得已經很享受了,每天都要聽會音樂。

    停止折騰,好好享受音樂吧!網上說的不能聽流行音樂啥的,個人感覺不存在。

    補充一條耳機:因為在耳機,音響上花了費不少,就給老婆整了一條Beast-X,其實也沒像大家說的那樣不堪,低音也還算結實,只是談不上聲場,解析啥的,上下班坐車聽也還不錯。

  • 11 # 老童裝機

    歐洲有森海塞爾,AKG,拜亞動力;美國歌德,高斯,舒爾,愛麗絲;日本索尼,鐵三角,stax。以上只是個別有名氣的品牌,還有一些做的較好但市場知名度不太高的品牌沒有列出來,因為耳機品牌實在太多,好的耳機也很多。歐洲品牌聲音還原度較高,適合監聽,古典;美國耳機適合聽搖滾,重低音,重金屬,也有個別品牌適合聽古典,但都比較有美國特色;日本的耳機渲染較多,鐵三角對人聲尤其對女生渲染很明顯,非常適合聽流行歌曲。看你經常聽哪一類的音樂,經常聽古典建議森海塞爾,拜亞動力,AKG,聽流行就美國與日本品牌。國內有個品牌比較火,qdc品牌,qdc公認很好,但是價格也確實昂貴呀。耳機這東西一分錢一分貨,如果幾百元,那沒必要買那些大牌子的,很多DIY耳機都比那些大品牌幾百元的好

  • 12 # 小吳的搞笑生活

    耳機我推薦鐵三角ATH-C770、URBANFUN 屌猴圈鐵耳機、森海塞爾MX375。

    1、鐵三角ATH-C770 (參考價:119元)

    優點:1、音質清爽透明,對人聲的演繹很不錯,中高頻可以。2、用料製作精良,線材質量也不錯。3、放入耳道很舒適,可以長時間佩戴,價效比高。

    缺點:低頻覺得量偏少。

    總結:人聲清晰,各方面比較均衡但低音量不太足,佩戴非常的舒服 這款耳機人聲很清晰,中頻低頻都很好,聽樂器、女聲、民謠頂贊。外觀也不錯,重金屬風格。適合在安靜的環境佩戴。

    2、URBANFUN 屌猴圈鐵耳機 (參考價:192元)

    優點:1、價效比很高,圈鐵耳機裡價格最給力。2、隔音效果好。3、音質不錯,高頻聲線完美。4、配套耳塞多,包裝精美。5、耳機個性鮮明,外觀設計時尚。6、相容性好,測試iPhone5、iPhone6、iPad、Vivo xshot、PSV、3DS以及PC等平臺都完美相容。

    總結:價效比很高,畢竟外國品牌的圈鐵耳機都是千元起步的,URBANFUN 屌猴圈鐵耳機為消費者們降低了圈鐵耳機的體驗門檻,耳機外觀設計時尚,音質表現也位於同價位耳機前茅,值得購買。

    3、森海塞爾MX375(參考價:189元)

    優點:1、驅動力:低阻,非常容易驅動。2、聲音解析度:清晰亮麗。3、中頻質感:清晰耐聽,飽滿。高頻質感:算是比較亮麗。較為清脆。延展較好。4、聲場:分離徹底,聲場寬,方形客廳。

    缺點:低頻:量感不足,下潛不深。鼓聲不能完整反映,擔鼓聲有彈性。不適合聽重低音型別曲目。

    總結:適合聽流行音樂,交響樂。長時間聆聽不會感覺到累,三頻均衡,不會音樂某一頻率突出導致耳朵疲勞。價格親民。

  • 13 # 幸運小愛

    關於耳機的驅動以及與隨身聽的搭配

    耳機和隨身聽是講究搭配的。在對各個常見品牌耳機有了初步認識以後,我們需要的是從中挑選適合自己和適合自己機器的耳機。這裡就涉及到一個耳機驅動能力的問題。因為隨身聽的輸出功率有限,並不是所有耳機都能驅動好的。

    所謂驅動,簡單點說就是耳機接在機器上放出聲音。驅動的好,耳機的聲音特點、效果便可以充分發揮,而驅動的不好的耳機,不但音量會不正常,而且聲音會變的很乾癟,耳機的素質因此無法體現出來。對於一副耳機來說,有兩個引數是反映它對驅動的要求的。一個是靈敏度,另一個是阻抗。兩者相比而言。前者尤為重要。為了方便讀者能夠從數字上理解。以下摘錄一段網上對於靈敏度以及響度的計算方法。

    “耳機靈敏度意思為:在1KHz頻率下,用1V或1mw驅動耳機,而產生的聲壓強度。他與其他頻段、失真、定位等均無關,同樣靈敏度的耳機,可能聽感差很大。有兩種靈敏度標法,dB/Vrms或dB/mw,以前一般用dB/mw,現在耳機大都用dB/Vrms靈敏度,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不能相互比較。

    dB/mw靈敏度就不多說了,說說dB/Vrms靈敏度。100dB/Vrms的意思是:給耳機1Vrms ,1khz的訊號(正旋波),耳機能發出的聲壓強度為100dB。當然數值越大就越響。一般有足夠驅動功率的音源或耳放,內阻很小,音量旋鈕不變的情況下,耳機輸出端電壓固定,無論接上多大阻抗的耳機,耳機的電壓是不變的,因此,某個耳機是否容易推響,與dB/Vrms為單位的靈敏度有關,與阻抗基本無關。我大約估計:一般大功率cd、mp3,選靈敏度105dB/Vrms以上靈敏度的耳機才好推響,小功率的選115dB/Vrms以上。要完全推好還要加幾dB。選CD、MP3配耳機可參考上述值。

    再強調一下,推的響不響看dB/Vrms為單位的靈敏度時,可以不看阻抗。

    將dB/mw換算成dB/Vrms:必須知道阻抗。功率=電壓平方/電阻,就能根據阻抗、mw,算出電壓,然後換算成/1V的靈敏度。需要注意的是,spl聲壓是20倍的log。比如:100dB/mw靈敏度,32歐的耳機,求/Vrms靈敏度功率=電壓平方/電阻,電壓=開方(功率*電阻)=開方(0.001w*32歐)=開方(0.032)=0.179V,100dB/mw換算為了100dB/0.179Vrms=114.9dB/Vrms。所有耳機都換算成dB/Vrms靈敏度,就可以比較了。

    關於推導公式我還是寫清楚吧,免得誤解。已知:靈敏度 A dB/mw,耳機阻抗R。dB/V靈敏度=A+20lg(1/根號(0.001*R))=A+30-10lgR。

    dB/V靈敏度=A+30-10lgR (A =dB/mw的靈敏度值;R=耳機阻抗, 歐姆)”

    當然,以上的那段計算方法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是不必要的。我們更多的希望從感性認識上加深對驅動的瞭解。

    我們在這裡討論耳機的驅動,是有一個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我們手上的音源主要是隨身聽,包括CD隨身聽、MP3、MD。這些機器的推力(就是輸出功率,也就是“驅動力”)普遍不是很大。普通快閃記憶體MP3推力在6+6mw以下,CD隨身聽一般為8+8mw左右,IRIVER的快閃記憶體MP3和其他各個品牌硬碟MP3輸出功率要大一些,可以達到10+10mw以上,最多可以達到30+30mw,這裡6+6、8+8等等指的是輸出為雙聲道,每個聲道6(或者8)毫瓦。顯而易見,推力越大的機器,可以驅動和搭配的耳機就越多。

    對耳機來說,決定其對驅動要求的第一因素就是靈敏度,其次是阻抗和耳機單元的結構。耳機自身振膜大小對效果就有影響,經過比較,相同引數振膜大小不同的耳機驅動起來有明顯差異,振膜大的難以驅動,第二要考慮計算的得到的是振膜0cm處的聲強,而耳機的設計不同區別也很大,入耳肯定好推,其次是耳塞和封閉式,往後是半封閉,最難的是耳掛和開放式。其實阻抗對驅動的影響不大,除非600歐姆那種,否則就不是特別的明顯,比如拜亞動力的耳機,97左右的靈敏度,大多是半開放和封閉設計,雖然是250歐姆,卻比akg和森海賽爾都容易驅動很多。

    有一句很重要的結論要說明一下:對耳機而言,推得響不代表推得好。因為耳機在推好的標準是耳機的音色和聲音特點、聲場效果等可以充分發揮,而不是發出很大的聲音就說明推好了。隨便拿一個CD隨身聽,都能使大部分耳機發出不小的聲音,這隻能說明推響了,但其聲音質量才是鑑別是否推好的關鍵。另外還有很多耳機在隨身聽上雖然可以發出很不錯的聲音,但是那遠遠不是這些耳機真正的實力。所以下面我們系統地說一下一些常見的耳機和隨身聽的搭配情況。這些搭配和聽感筆者儘量遵從客觀事實,但也難免帶上比較多的主觀因素,所以僅供讀者參考。實際選購的時候還是以自己的耳朵為準。方便起見,我們以常見耳機為出發點來討論。對於很多無法與隨身聽搭配的耳機不做討論。本文旨在討論驅動問題,儘量少涉及討論不同耳機音質,後者將在後文裡單獨闡述。以下討論中,對於塞進耳朵的小耳機,筆者一律稱之為耳塞,大的則稱之為耳機。

    1、森海塞爾

    MX300、400、500:這個MX系列都是森海的耳塞,森海當年也正是靠這個系列大舉進入國內市場的。其中的MX500更是大名鼎鼎。雖然32歐的阻抗略顯大了一點,但這三個耳塞都是高靈敏度的耳塞,很容易驅動,最初的老版MX500音質確實相當不錯,想完全發揮它的音質優勢的話,對驅動力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森海在其後推出的新版(包括RC、RC-L、RC-S)裡面,音質做了大量的縮水,對驅動力要求也降低了。以至於普通快閃記憶體MP3驅動它也已經足夠了。

    MX350、450、550:這是MX300、400、500的後續系列耳塞。依舊是高靈敏度,而且阻抗下降到16歐,更加容易驅動。

    PX100、PX200:這是森海推出的可摺疊便攜耳機,也是很好驅動的。但是用普通的快閃記憶體MP3就不容易推好了。推薦搭配CD隨身聽或推力較大的MP3。如各個品牌的硬碟MP3或者IRIVER、帝盟的快閃記憶體MP3。

    HD4××系列:這是森海的中低端系列,這個系列對驅動力的要求和PX100、200差不多。CD隨身聽和大推力的MP3都可以搞定它們。順便要說的是,用電腦音效卡驅動也能得到不錯的效果,看電影玩遊戲效果尚可。

    2、SONY

    SONY耳機的型號基本上都是MDR—×××的格式。除了一些高階產品,SONY的耳機普遍對驅動力要求不高

    MDR-E×××系列:這個是最有名的耳塞系列,包括早期的2系列、5系列、4系列和現在的8系列。這個系列的耳塞十分容易驅動。幾乎隨便什麼機器都可以推的不錯。

    MDR-EX××系列:同樣是耳塞,入耳式的,非常好驅動。

    MDR-A××系列:基本是運動型和可摺疊的便攜耳機,很好驅動

    MDR-Q××系列:這個系列都是耳掛,很好驅動。

    MDR-V×××系列:假貨最多的系列,這個系列定位是DJ使用的,對驅動力要求不低,其實這個系列的聲音風格和定位並不適合搭配隨身聽,一定要搭配的話,推薦搭配CD隨身聽和硬碟MP3,大推力的快閃記憶體MP3並不是不可以,只是用的時候你會發現耗電驚人:)

    MDR-CD×××系列:SONY的一個注重音質的系列,早期的幾款經典耳機都是這個系列裡面的。這個系列普遍用隨身聽是可以發出不錯的聲音的,但是想要全力發揮的話,隨身聽遠遠不夠。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系列的音質主要體現在CD1000和以上的型號裡面。而幾款低端型號,如CD180、CD280等等,音質並不好,而且假貨多的沒法說。

    MDR-7506、7509:這兩個是SONY的監聽耳機,很多歌手在錄音棚裡面錄音就是用的它們。搭配CD隨身聽或者大推力MP3效果不錯,但是有點可惜,不能完全發揮其聲音優勢。

    3、美國歌德/愛麗絲

    這兩個品牌出品的沒有耳塞,都是耳機,雖然還是比較容易驅動的,但還是不推薦搭配普通快閃記憶體MP3使用。

    SR40、SR60:很好驅動,推薦搭配CD隨身聽和大推力快閃記憶體MP3、硬碟MP3

    SR80、SR125、SR225、M1:雖然能在隨身聽上發出不錯的聲音,但往往無法全力發揮。因為它們相對SR40、SR60來說對驅動力的要求更大,推薦搭配推力至少在10+10mw以上的CD隨身聽和硬碟MP3使用。

    SR325、M2、RS1、Mpro:這些接在隨身聽上會有非常好的聲音,但是可以說完全委屈了這幾個耳機的素質。不推薦與隨身聽搭配使用,如果要搭配的話建議另加隨身耳放。

    4、高斯

    美國高斯的耳機產品以耳掛和耳塞為主,均非常好驅動。其高階耳機對驅動要求比較高。

    The Plug:入耳式的耳塞,非常好驅動

    Spark Plug:前者的升級產品,很好驅動

    KSC35:經典耳掛之一,非常好驅動,但是用在小推力的快閃記憶體MP3上會比較費電

    KSC55、KSC75、KSC50,均是耳掛,很容易驅動

    SP、PP:可摺疊的便攜耳機,推薦搭配CD隨身聽和大推力快閃記憶體MP3、硬碟MP3使用。

    5、鐵三角

    CM3、CM5、CM7、C601:均是耳塞,非常好驅動

    EM7、EM9、EW9:很容易驅動的耳掛

    ES5:鐵三角近年來新品便攜耳機,驅動容易。

    6、拜亞(拜爾動力)

    德國的拜亞耳機雖然音質優秀,但普遍不好推。

    DT131、DT231:對驅動力要求比較高,推薦搭配推力至少在10+10mw以上的CD隨身聽和硬碟MP3使用。

    DTX×××系列:是拜亞DT×31系列的後續系列,雖然相對來說容易驅動了許多,但是還是推薦搭配硬碟MP3使用。

    7、AKG

    奧地利的AKG耳機總的來說比拜亞的耳機還要難驅動。但其某些便攜耳機還是很好驅動的。

    K55、K66、K70:AKG的入門級耳機,推薦搭配大推力的CD隨身聽和硬碟MP3。

    K26P:AKG近年剛剛推出的便攜耳機,驅動容易,推薦搭配CD隨身聽、大推力快閃記憶體MP3、硬碟MP3。

    8、舒爾

    美國舒爾只出過4款入耳式耳塞。分別是E2C、E3C、E4C、E5C,驅動容易,搭配CD隨身聽和大推力MP3均有上佳表現,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高階的E3C、E4C、E5C在隨身聽上一般來說不能發揮全力。(如搭配隨身耳放將會大大提升效果)

    9、音特美

    美國音特美也只出過2款入耳式耳塞。分別是ER6、ER4。但因阻抗不同分為以下若干版本

    ER6i :ER6的低阻版,適合搭配各類隨身聽。

    ER6標準版:驅動相對難一點,推薦搭配CD隨身聽和大推力MP3

    STAR 001A:ER6的高阻版,只有大推力的硬碟MP3可以勉強驅動。如果不搭配隨身耳放的話不推薦隨身聽使用。

    ER4p:ER4的低阻版,適合搭配各類隨身聽

    ER4S:ER4標準版,高阻,不搭配隨身耳放的話不推薦隨身聽使用。

    ER4B:高阻,專門用於人頭錄音,不推薦非專業人士使用

    10、飛利浦

    飛利浦來自荷蘭,其產品線很長,除了HP890、HP1000這兩款高階產品,以及最新的次旗艦HP895,別的型號的耳機和耳塞都很容易驅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婆家吃飯,飯裡吃到頭髮怎麼辦?好惡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