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豔鴻
-
2 # 皮卡丘愛放電
與小孩傾訴交流很有必要,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每個人都終究要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如果什麼事情都幫孩子抗住,他們終究會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因為不懂得父母養育他們的不易,覺得父母對自己的一切都是應該到,一旦不滿足他們的需要就會覺得虧欠了他們,養成了不知感恩的想法,最終造成思想和價值觀的扭曲。
但是對孩子傾訴,也要重視方式方法。12歲的孩子,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如果一味灌輸負面、消極的東西,容易造成他們悲觀、內向的性格。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看到生活的複雜與艱辛,但是更要讓他們看到迎難而上的勇氣、積極面對的樂觀精神。這樣的孩子才能在自己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始終勇敢面對,永不氣餒、永不認輸,不斷變得更加強大和快樂。
-
3 # 跟著蝸牛去散步
適當的說一說還是有必要的。12歲的男孩,也是個半大小子了,他長大後,也會有自己的家庭,也要面臨很多家中的煩心事,有沒有能力去解決,能否將它解決好,這對他以後是否能將一個家經營好,影響也是很大的。
而孩子長大後,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和他的家庭成長環境很有關係。如果父母過度保護他,覺得什麼都不該讓他知道,什麼都不用他做,他只要好好學習,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就行。
這樣的孩子,即使學習成績好,也有可能成為一個高分低能兒。或者直接長成一個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依賴父母的媽寶男。更談不上體諒父母,為父母分擔。
既然是這家裡的一份子,而且也逐漸長大了,那家中的有些情況就很有必要讓他知道。12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思維觀了,稍加引導,他就會正確地消化這些事情。
當然,父母在和兒子講述家中的事情時,也要有選擇的,畢竟孩子還未成年,他的承受能力有限,有些事情暫時不能講,有些事情要循序漸進地講。不能事無鉅細,一股腦兒地倒給他。
同時,在講述事情的時候,還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儘量地採用客觀描述的方式。比如講述家中經濟困難,不要有過多消極抱怨情緒,以免讓孩子產生自卑、悲觀心理。再比如講述夫妻情感矛盾時,不要用言語攻擊對方,以免讓孩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採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家中的狀況,會讓他參予到其中,會越來越懂事。如果是不正確的方式,只會讓他難以承受壓力,或逃離,或逆反。
關注蝸牛,為您解答情感難題。
-
4 # 憨媽想說
從孩子的成長也就是生理和心理學上講,儘量少講家務事,更不要說“傾訴”了。
從發展心理學講,12歲的男孩已經成為懵懂少年,這個時期也正是處在童年向少年轉變的時期,他需要更多的養份支撐,正能量的家庭之愛,學校的師生情同學情,甚至還有似懂非懂的對異性的好奇。傾訴所謂家務事,無非家庭瑣事的負面情緒居多,會在孩子這人生轉折點起毀滅性作用。
孩子是花朵,不光小而且脆弱。容易走極端。所以能少些不利於成長的雜音更好。
前不久,諮詢室來了一個十五歲的男孩,初三,成績在市重點中學排名也靠前,可是他滿面愁容,幾次抬頭欲言又止。我讓他放鬆深呼吸三次,然後他開始了他的傾訴。他說他們家本身很有錢,而且感覺很幸福,在別人眼裡。但他不快樂。原因在於爸爸一年前坐實出軌,媽媽動用一切辦法對老爸進行跟蹤,他也參與其中,媽媽總對他哭訴,並且讓他幫忙裝追蹤器,在老爸車上放錄音筆。可是他發覺這一切沒用,父母關係更惡化了,鬧到快離婚的地步。所以他好後悔,覺得對不起爸爸也對不起媽媽。
聽完傾訴,我內心好難平靜,大人的事你們幹嘛把孩子扯進去,他還小,都是給他生命的人,還讓他參寫,那份負罪感是他小小年紀無法承受的。他說他不指望他們和好,更求自己耳根清淨。但是,最近父母吵鬧的更厲害了,他說這樣的家太恐怖了。媽媽整天象怨婦象偵探,爸爸就是那嫌疑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都彆扭。他說他讀書也讀不進,也不想和人交流,怕別人知道他那表面光鮮的家。-
這個故事,不知聽了有何感想?能不能從中悟點什麼?
-
5 # 下1個雨季
其實12歲的男孩,是個似懂非懂的年齡,你說他懂,有些事他又不明白,你說他不懂,可有些事他又說的頭頭是道,這讓不少父母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怎麼去和她們溝通,交流,互相傾訴和理解
好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體貼,不勤勞,不理解他們,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有些事,不是他們不懂,是他們還不夠成熟,不知道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只是一味的認為,父母就是太嚴格,太厲害,讓他們做不想做的事,說自己不願意說的話,一些家庭還會因為教育不當造成孩子叛逆過頭,最後後悔莫及
那我們應不應該和孩子傾訴家務活呢?其實可以的,因為他也是家庭成員之一,一個家庭當中不存在誰幫誰做事,誰都有這個責任去完成每天該做的家務活,但是要心平氣和的和他講,因為他會長大,也會為人父母,也要照顧家裡的老小,你和他說過的事,12歲了,以後肯定會知道,媽媽以前是怎麼教我的,如果你選擇不說,一個勁的自己完成,那麼他就會一直認為,這些事情就是爸爸媽媽做的,我不想做,也不會做
我兒子現在14歲,我經常讓他做一些家務活,洗碗,拖地,搞衛生,我也告訴他,我教你了你不聽是你的錯,如果我沒有教你,那就是我的錯,人生在世,小的時候靠父母,但長大以後就一定要靠自己,誰都靠不住,只有自己夠強大,才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我還說他,我說你的時候不要頂嘴,你慢慢想個幾分鐘,要是覺得我說的不對,那你可以反駁,如果我說的沒錯,那你就靜靜的聽著,然後照著做就好
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不管是誰,都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可是世界上那麼多的人,真正可以過這樣的日子的人又有幾個,沒有付出就求回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你在外面多麼強大,回到家,依然要懂得尊老愛幼,在自己家分擔一點家務活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做父母的也要養成好習慣,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好父母
回覆列表
最好不要把孩子作為傾訴物件。因為傾訴物件會承擔“容器”功能,需要容納這些傾訴內容,並進行消化理解。我們作為成年人常常也並不喜歡傾聽太多別人的瑣事,對自己沒營養不說,還可能夾雜著情緒垃圾,這對聽的人是一種心理負擔。
12歲這個年紀,還是兒童,他有自己的學習和興趣,有自己天真爛漫的生活,不應該去承擔你的這些過於瑣碎的傾訴。這個年紀的生活閱歷,也理解消化不了你的體驗。最主要的是,過早的讓孩子承擔父母的情緒,去成為理解父母的照顧者,會形成心理上的“反哺”現象,對發展孩子的自我關照意識產生不利影響。
以上是我剛剛想到的,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