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賀州中公教育
-
2 # 且聽楓吟75140
做會計傷不起啊!!!不是在考證,就是在去考證的路上!!!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階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而時下報考最多最火的就是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師考試,那麼兩者的區別有哪些呢?現在中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分析
考試範圍:
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需要考試三個科目,分別是《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要求2年透過3科考試。
註冊會計師:考生需在連續的5個年度內透過全部科目的考試,專業階段考試科目為《經濟法》、《稅法》、《審計》、《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綜合階段考試科目為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試卷二)
考試難度:
如果我們把註冊會計師考試的難度標註為5顆星的話,那麼中級會計職稱難度就是3顆星,可 以看出CPA的難度還是大於中級的。
適用人群:
中級會計職稱:想升級加薪的會計從業人員和想進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
註冊會計師:想在國內事務所、大型企業財務部工作的高階會計人才,想進入金融行業的複合型人才。
拿證後從事的工作:
中級:財務經理、財務助理、會計主管等職位。
注會:可擔任財務主管、財務總監等職位,也從事審計、統計、經濟等專業工作,同時還可以去投行諮詢公司去任職。
從上面的簡單對比可以發現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含金量比較高,但是難度大,備考拿證的週期也是比較長的,而中級會計職稱含金量沒有注會高,難度也比較小,短期內可以拿下。所以如果對自己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目標行業在銀行、證券、事務所,可以嘗試去考CPA,畢竟CPA的地位目前還是很穩固的,透過率雖低,但是也反映了CPA的含金量是比較高的;如果在一般企業工作,作為基層會計人員想短期內打破職業瓶頸,建議考中級職稱,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於處在基層的會計人員來說,CPA起到的作用並不大,適合CPA的崗位多半在銀行、證券、事務所,實務經驗和知識理論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而中級更加實用。
2、一般來說,中級只要安排合理,透過考試問題不大,最長備考週期為兩年。
3、中級職稱所耗費的時間、人力以及物力較於CPA要少得多,非常適合作為進階證書來考,一年透過三科的考生非常多。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級相對注會來說透過率會高不少,而且在一般公司當中,中級的認可度不比注會差,但是中級會計職稱相對注會來說,要求的知識範圍要小很多,更多的是侷限在會計領域,而注會的範圍則大得多,除了會計,還包括了審計,法律,戰略等等,所以註冊會計師的市場認可度還是要比中級高不少!
-
3 # 北京中公會計
中級會計職稱轉註會考試透過機率大嗎?中公會計針對考生這類問題為大家詳細解答。
【報名條件】
中級會計職稱與註冊會計師考試報名條件對比
考試型別報名條件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參加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的人員,除具備以上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五年。
2、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四年。
3、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二年。
4、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一年。
5、取得博士學位。
對透過全國統一考試,取得經濟、統計、審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並具備上述基本條件的人員,可報名參加中級會計資格考試。
註冊會計師考試
(一)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
1.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 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二)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綜合階段考試:
1.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 已取得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合格證。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報名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
1. 因被吊銷註冊會計師證書,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報名之日止不滿5年者;
2. 以前年度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因違規而受到停考處理期限未滿者。
【考試時間】
中級會計職稱與註冊會計師考試時間對比
考試型別考試時間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預計2018年9月8日、9月10日(僅供參考)註冊會計師考試預計2018年10月13日、10月14日(僅供參考)
【知識點重合度】
關於備考教材及知識點方面,中級會計所有科目包含內容,都可以在注會科目中找到對應。但中級會計中沒有成本管理內容,所以從知識點方面,中級會計涉及面不能和注會相比,但兩者之間的聯絡卻很緊密的。中級會計實務對應注會會計科目內容,中級經濟法對應注會經濟法、稅法,中級財管對應注會財管,通過了中級會計對於注會備考幫助很大。具體章節重合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中級會計實務與注會會計
中級會計實務
(1)除了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注會全都有。
(2)區別在於注會考得比較綜合,相對而言應用更多,而中級考核比較淺顯,主要是基本概念性內容。
《中級會計實務》注會《會計》第一章 總論第一章 總論第二章 存貨第三章 存貨第三章 固定資產第四章 固定資產第四章 投資性房地產第六章 投資性房地產第五章 長期股權投資第八章 長期股權投資及企業合併第六章 無形資產第五章 無形資產第七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第十二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第八章 資產減值第九章 資產減值第九章 金融資產第七章 金融資產第十章 股份支付第十章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第十一章 負債及借款費用第十章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第十二章 債務重組第十三章 債務重組第十三章 或有事項第十章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第十四章 收入第十一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第十五章 政府補助第十一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第十六章 所得稅第十四章 所得稅第十七章 外幣折算第十五章 外幣折算第十八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第二章 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20第十九章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第十九章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第二十章 財務報告第十七章 財務報告
第十八章 合併財務報表
第二十一章 事業單位會計
第二十二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
第二部分:中級會計經濟法與注會經濟法、稅法
中級會計《經濟法》注會《經濟法》、《稅法》第一章 總論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第六章 公司法律制度第三章 其他主體法律制度
第一節 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節 合夥企業法律制度概述
第五章 合夥企業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一節 商業銀行法律制度
第二節 證券法律制度
第三節 保險法律制度
第四節 票據法律制度
第七章 證券法律制度
第九章 票據與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第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第六章 增值稅法律制度【稅法】第二章第七章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稅法】第七章第八章 相關法律制度
第一節 預演算法
第二節 國有資產管理法律制度
第三節 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
第五節 政府採購法律制度
第六節 財政監督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法律制度
第十章 企業國有資產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反壟斷法律制度
第三部分:中級財務管理與注會財管
中級財務管理
中級財務管理中包含了注會財管的大部分內容,不過中級的要比注會的淺,無論是內容還是考查方式上,中級財管僅僅是皮毛,注會財管才有深入的解讀。具體對比如下:
中級會計《中級財務管理》注會《財管》第一章 總論第一章 財務管理基本原理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第一節 貨幣時間價值
第二節 風險與收益
第三節 成本性態
第三章 價值評估基礎
第一節 利率
第二節 貨幣的時間價值 第
三節 風險與報酬
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一節 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預算的編制方法與程式
第三節 預算編制
第四節 預算的執行與考核
第十八章 全面預算
第一節 全面預算概述
第二節 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
第三節 營業預算的編制
第四節 財務預算的編制
第四章 籌資管理(上)
第一節 籌資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債務籌資
第三節 股權籌資
第六章 債券、股票價值評估
第一節 債券價值評估
第二節 股票價值評估
第三節 混合籌資工具價值評估
第十一章 長期籌資
第一節 普通股籌資
第二節 長期債務籌資
第三節 混合籌資
第四節 租賃籌資
第五章 籌資管理(上)
第一節 衍生工具籌資
第二節 資金需要量預測
第三節 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
第七章 營運資金管理
第一節 營運資金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現金管理
第三節 應收賬款管理
第四節 存貨管理
第五節 流動負債管理
第十二章 營運資本管理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一節 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量本利分析及應用
第三節 標準成本控制與分析
第四節 作業成本與責任成本
第十四章 標準成本法
第十五章 作業成本法
第九章 收入與分配管理第十章 股利分配、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第十章 財務分析與評價第二章 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
中級會計轉註會或一起考可行性分析:
1、基礎夯實:注會會計、經濟法、稅法、財管幾乎包含了中級會計三科所有章節內容,但中級會計對於報名條件要求雖高,但考查的內容相較於注會卻比較淺。所以中級會計可以作為轉戰注會的墊腳石。
2、增強自信:中級會計考試兩年三科,透過中級無異於是對考生學習能力和毅力的一種肯定。透過中級會計的考生可以考慮轉戰注會,未透過中級會計的考生可以考慮和注會一同備考,同一年考,兩個可以在學習中互相促進。並且在報名時間以及考試時間上也不會衝突。
3、實務考查有保障:中級會計職稱考查的內容要比初級會計考查的要深入,實務性要求也會更高。從中級會計職稱報名條件中可以看出,能夠透過中級會計的工作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而中級會計實務以及注會稅法對於會計實務性要求比較高,所以中級會計的備考對於注會稅法的透過非常有幫助。
-
4 # 福建中公教育
對於注會和中級,有考生想同時搬起這兩座“大山”,那麼這樣“並考”的做法可行麼?
一、報名條件
1、注會考試報名條件
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2、中級會計職稱報名條件
報名參加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的人員,除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五年。
2、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四年。
3、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二年。
4、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一年。
5、取得博士學位。
二、考試時間
注會考試時間大概在10月中旬,中級職稱考試時間大概在9月初。從時間上分析來看,對於“並考”注會和中級職稱十分可行。
三、考試科目
1、注會考試科目
專業階段設有六門考試科目,分別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參加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五個考試年度內全部透過上述六門方可報考綜合階段考試。
2、中級職稱考試科目
中級職稱共設有三門課程,分別為《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參加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透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才能取得中級會計師資格。
四、科目組合及科目之間的關聯
1、注會科目之間的關聯
《會計》為注會六門最為基礎的一門,因此建議首報《會計》。《會計》實際上是教我們如何做賬,而《審計》則是教我們如何查賬。《稅法》與《會計》聯絡很緊密,其中《會計》中涉及到《稅法》中的增值稅、所得稅。《財務成本管理》與《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在舊制度下本屬於一門課程。《審計》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又都有內部控制的內容。《經濟法》在六門中相對獨立。
2、注會與中級職稱科目之間的關聯所在
注會《會計》包括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的幾乎所有內容,除了《中級會計實務》中有兩章事業單位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在注會《會計》中是沒有涉及的,但是這兩章內容也並不是十分重要,在考前一週看看教材即可。
注會的《財務成本管理》包括《中級財務管理》的幾乎所有內容,當然中級中的集權與分權在注會中並沒有涉及,不過也不怎麼重要,可以忽略,但注會《財務成本管理》中有企業價值評估、期權估價這兩塊硬骨頭,中級職稱《中級財務管理》中則沒有,還有注會《財務成本管理》中包括成本會計部分,而這也是中級職稱《中級財務管理》中所沒有的內容。
注會的《稅法》和《經濟法》與中級職稱的《中級經濟法》相對應。注會的《經濟法》中以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和票據法為重點,中級職稱《中級經濟法》中沒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以及破產法。
3、科目搭配建議
(1)注會《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適合全職備考或備考時間比較充裕的考生。
7月份之前都可以以注會三門為主,至少能在這個期間完整地學完一遍基礎。
進入7月份後,要以中級三科為主,同時注會的科目每週也都要拿出一定時間複習加強鞏固,尤其是《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的習題也要跟上。因中級相比注會簡單一些,因此在學完一遍注會的科目後再學中級的科目會更輕鬆。
進入9月份,中級開始衝刺,可以先暫時將注會的科目放一放,待中級考完再全面衝刺注會。
(2)注會《會計》、《稅法》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適合工作不算很忙的上班族考生。
在6月底之前都可將精力完全花在注會《會計》、《稅法》、《經濟法》和中級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上。
進入7月份,開始《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的學習,同時注會《會計》和中級《中級財務管理》進入提高階段的學習。
進入9月後,可先將注會科目放一放,全力衝刺中級考試。待中級考完,注會三門一同進入衝刺階段。
(3)注會《會計》、《稅法》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更好的平衡了注會與中級。注會《會計》對應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注會《經濟法》和《稅法》對應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經濟法》。
那麼完全可以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注會三門的備考上,中級考前1個月再將《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過一遍就OK。
(4)注會《會計》、《審計》和《稅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
注:本組搭配更適合以注會為主的上班族考生。注會的三門是非常經典的搭配,再跨考一科中級中最難的一科,比較不錯的選擇。在備考安排上,可以將精力完全用在注會科目的備考中,待中級考前1個月開始時,再將《中級會計實務》過一遍即可。
(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稅法》和《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是針對注會《會計》已透過或學習過注會《會計》課程的同學。在備考安排上,依然可以將絕大部分精力用於注會科目的備考中。
需要注意的是注會《財務成本管理》與中級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的重難點還是相差較大的,故建議在6月底之前以注會該科目為主,而《稅法》與《經濟法》複習通透後,《中級經濟法》考前以複習做題為主就可以了。
(6)注會《會計》、《經濟法》+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注:本組搭配更適合以中級為主的而又打算同時報考注會的同學。3月底之前以注會為主。從4月份開始以中級為主(當然注會會計要同時學的,經濟法每週要花一定的時間看看教材,以免太生疏),
9月份初開始衝刺中級,透過做題來找薄弱的地方,再看教材加以掌握。待中級考後,便立即投入到注會經濟法的學習中,當然此時會計的火候差不多了,集中火力攻經濟法。因為有中級的底子,故複習起來不會很困難。
進入10月份,注會兩門同時開始衝刺。
以上幾組搭配方案只是一種建議,具體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考生自己的基礎和意願,一千個考生可能有一千種複習方法,但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和科目搭配,都要付出兢兢業業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耐心。
-
5 # 價值投資創造營
中級職稱考試包括經濟法 會計實務和財務管理,分別對應註冊會計師考試的經濟法 會計和財務管理,如果時間充裕,完全可以一起準備,重點學習注會,中級只需要考前突擊,實現快速透過考試的目標,我很多朋友都是這麼做的,加油吧
-
6 # 上海立信會計
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有哪些區別呢,如果你還在為報考註冊會計師還是中級會計師而猶豫不決,不妨先看一下兩者的對比,在決定考取那個證書.
一、證書型別上對比註冊會計師:屬於執業資格類證書,享有審計簽字權。
中級會計師:屬於職稱類證書,代表一種專業技能。
二、報名條件上對比註冊會計師:報名專業階段考試,應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具備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具備會計及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報名綜合階段考試,應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具備專業階段考試合格證,且證書在有效期內。
中級會計師: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5年。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4年。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2年。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1年。取得博士學位。
三、考試科目上對比註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要考《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綜合階段考試要考《職業能力綜合測試》。
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經濟法》、《中級會計實務》。
四、就業方向上對比註冊會計師:有機會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有了2年審計工作經驗後可申請成為執業會員。如果不想去會計師事務所,可申請成為非執業會員,在企業、金融機構等方向從事財會、稅法、等工作。
中級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方面的工作,就業面比註冊會計師窄。
透過上文內容,想必你已經有所瞭解了,考取證書的前提,還是以自身需要來考取證書。
-
7 # GBLW的財會世界
一.從考試科目上看
中級考試包含終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註冊會計師包括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審計,稅法和戰略。註冊會計師涵蓋科目較多,如果是在備考註冊會計師,可以順便報名中級會計考試,一併考了。
二.從報考條件看
中級會計考試要求畢業從事財務工作4年,註冊會計師畢業可考,專業不限。
三.從考試難度考
如果注會是高中數學難度的話,我覺得中級可能就是小學難度吧。作為同時透過這兩個考試的人來說,我注會財務和會計認真備考可兩年才過,而中級是直接裸考高分過的。中級會計和財務相對於注會來說考的很基礎,彎彎繞繞很少,讓我答題時一度懷疑是不是有什麼坑我沒注意到(考注會的後遺症,注會坑太多,怕了)。
四.從社會認可度來看
目前中國有註冊會計師25萬左右,中級會計師180萬。我覺得行業內大家聽到說過了註冊會計師還會覺得挺厲害,但不會說過了中級大家誇你厲害。中級會計證實際也是企業財務中層以上必備的一個證。
五.從就業角度看
企業中層財務人員招聘,中級屬於基礎證,注會屬於加分證。注會可從事外部審計,財務諮詢,稅務諮詢,管理諮詢,投行業務,企業財務等職位,而中級多是在企業財務崗位。
六.從收入角度看
整體而言注會證能帶來更多的收入,但具體到個體還是看個人的綜合水平,證書只是個輔助項。
以上,我覺得想拼搏一下的話,直接備考注會,然後備考過程中順便把中級和稅務師證(這個證的考試內容也基本跟注會重疊,但它都是選擇題,所以難度小很多)考了。這樣注會考完,基本也就是三證在手了。
-
8 # 陽歌財稅
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有對比性。所謂對比就是放在一起來對照和比較,下圖就是中級會計證書和註冊會計師全科合格證的對比圖。
從考試實質內容上,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都是屬於財會類別的考試,考試涵蓋的主要內容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中級會計職稱內容較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內容基礎,側重點偏向考察專業技術中級水平的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而註冊會計師考試內容更廣更深,考察作為一名註冊會計師職業資格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因此偏向難、高、深、廣,側重職業道德和專業勝任能力的考察。
從考試學習過程的效果來看,中級處於一種淺嘗輒止的原始積累效果,實操水平上並未突破會計從業資格水平,理論水平比初級會計職稱高出許多。
而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學習,理論和實操效果都非常明顯,因為註冊會計師是職業資格准入類考試,考試內容的設計體系就要求應試者具有相應的專業理論水平以及會計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如稅法的學習,可以完勝另一類財經證書稅務師考試科目的稅法一、稅法二以及稅務實務。
例如本人很早以前就透過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那時由於沒有網課,也沒上所謂培訓班,考中級可以加工資,所以難度還是很大,一個縣城那年只有我一人一次性透過),滿以為是會計師了,而人家卻說沒有”註冊”,不算會計師,所以中級會計師職稱較註冊會計師職稱的口碑效果差。
從證書的應用範圍來看,註冊會計師是小眾證書,認可度高,但用人單位大多用不起,並且由於不在中介機構任職,注會合格證幾乎沒有市場,雖然自認為是人才。而中級證書由於有初級會計作對比,目前屬於會計類的普遍證書,也是大多數用人單位青睞的證書,持有者在很多單位能得到加薪的待遇,在很多一線城市是落戶加分的重要選項。
-
9 # 檸檬-294
我的對比哈,我中級一年過三門且平均成績80+,然後注會考了6年,當然是我沒努力的原因,我注會成績大部分60+
-
10 # 尚小仙的賊船
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有對比性嗎?
從職稱級別上看沒用可比性,畢竟註冊會計師考試與高階會計師職稱對等,兩者不在一個級別上,同時方向也不太相同,註冊會計師更傾向於審計方向。
-
11 # 鞅論財經
中級會計師就如同一個男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從一個孩子,變成了一個男人,最後成為了一個父親;而註冊會計師卻是從一個員工或者一個父親,培育成為一個部門經理。要成為父親,很多男人都是可以做到,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庭的組建,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父親。可要成為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才有機會成為一名經理。
兩者之間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中級會計師只要具有一定的財務技能或者工作履歷,這種在財務、會計領域多如牛毛,不值一提。即便是高階會計師又如何?還不是由於工作年限和資格符合了晉級的要求。可要考一個CPA就不僅僅只是工作年限這麼簡單,參與考試的財務類人才的透過率也是僅百分之幾,可以透過者未必一定是人才,但卻會是一個可造之才。
CPA報考條件是:具有高等專科及以上學校畢業的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高階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以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試。
考試科目分為專業階段和職業能力綜合測試兩大內容。其中,專業階段考試科目:《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各科的成績有效期為5年;綜合階段考試科目:《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和《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二)》,要求在同一年通關這兩科。
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高階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以申請免予專業階段考試1個專長科目的考試。也就是即便是高階會計師也只是在專業科目中的6門課中免考一門而已,其他的還需一門一門地考。而參與考試的必須是中級會計師的要求。
這樣從考試要求中可以看出,中級會計師是參與註冊會計師的門檻,而高階會計師也只是可以免考專業課6門中的其中一門。距離註冊會計師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夠透過全面科目考試,獲得CPA證書,這就是區別!
-
12 # 中華會計網校
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是每一個財會考證人公認的高含金量證書,但是也都有一定難度。很多備考er覺得顧此失彼,不得不在兩者中做出取捨。但其實大可不必!
如果你對兩個證書都有訴求,如果你渴望成為手拿雙證的大佬,建議大家中級會計職稱和注會可以一起備考!原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一一分析:
>>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
中級會計師和注會無論在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上都有著近1個月的時間差,考完中級會計職稱後再考注會,中間間隔一個月完全有時間進行突擊提升。
>>學習方法<<
有相似度的章節一起學,相似度高的以一個輔導的該章節為基準,相似度沒那麼高的兩廂對比著學,注意記錄差異筆記,以防止弄混。
提示:部分考生會認為只學習注會課程,就能輕鬆備考中級職稱,放棄了中級的學習,這是不對的,畢竟這是兩個考試,我們要根據其各自的考試大綱重新屢清楚知識點和重點,在不同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
如果你覺得自己自律性不高,基礎一般,建議你兩門考試單獨報課,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學習效果,還有可能互相拖後腿,得不償失。2021年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招生方案都已經上線了!現購還贈2020年同款課程,因此不用擔心報了名沒課聽,想成為“雙證大佬”,那就要提早行動儘快準備哦~
-
13 # 重慶中公財經考試培訓
你好呀~
中級會計職稱vs註冊會計師
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含金量比較高,但是備考拿證的週期比較長。中級會計職稱難度比較小,短期可拿證,但含金量沒有注會高,不管證書含金量如何,關鍵在於大家的選擇,只有職業規劃好了,才有考證的方向。
-
14 # 鯨魚寶寶2017
註冊會計師和中級會計師的區別,一個是資格類的證書,一個是職稱類的證書。對財會人員來說,想提升自身競爭力,多考些證書是可行的。考試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我在BT學院中認識了很多一年過三科的同學,本身有會計基礎學起來就更簡單了。
回覆列表
考試科目介紹
註冊會計師考試共6門,其中和中級會計師考試有3門相同學科,另外的審計是註冊會計師職業標識科目,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是註冊會計師2009年考試製度改革後新增的一門課程。
定位對比及報考條件
中級會計師考試的職業定位是主辦會計、總賬會計以及財務主管。報名參加中級會計師職稱考試的人員,除具備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⑴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5年;
⑵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4年;
⑶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2年;
⑷取得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1年;
⑸取得博士學位。
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價值則體現在財務經理、財務總監(CFO)以及財務副總裁。註冊會計師考試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主要的報名條件為: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綜合階段考試報名條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已取得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合格證。
難度對比
註冊會計師和中級會計師的難度區別主要是綜合性、計算的複雜性。中級會計師應側重基礎知識不宜太難。註冊會計師強調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更加複雜的應用。
所以在備考中級會計師時,抓住重點例題,型別題是關鍵。而註冊會計師則必須要求多做CPA練習題,熟練掌握計算環節和計算程式,才能適應試題的不斷變化。
題型上的對比
中級會計師考試中客觀題比較多,考點較廣,全面複習教材上的知識點是非常有必要的。
註冊會計師考試恰恰相反主觀題較多,且難度比較大,更重要是在領會課本基礎知識上要大量做題,總結做題規律。從判卷當中發現,答主觀題,很多考生的心理明白,他會,但是因為沒有總結好答題的規律,得分不全,這是失敗的原因所在。
綜合以上,想必會計人對註冊會計師考試和中級會計師考試喲一定的瞭解了,會計人可針對自身的情況來選擇自己想要考的證書,切結不可一口吃個胖子,大家需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