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幻中詩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為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深受劉備的器重。在《三國志》這部正史裡,他是作為一名部曲跟隨劉備入川,並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在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以有限的兵力抵禦曹魏的進攻,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北伐期間魏延多次請求諸葛亮分配他一萬精兵,讓他率軍另走一路攻入關中,最後再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但諸葛亮一直不允許,魏延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因為與長史楊儀不和,在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最後魏延敗逃,被馬岱領兵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曹操五子良將中的張鴿曾是魏延的手下敗將。如果魏延投奔曹操,在五子將中也得在張鴿之上。
三國中的魏延被“反骨”這兩個字折磨了上千年,如同枷鎖般死死的扼制,無處訴苦,甚至還要承受後人無數的非議,世人對他早已蓋棺定論,他也早就是反叛的典型。這公平嗎?這是真相嗎?沒人能說得清,只能y在歲月的文字中,去尋找被埋藏已久的真相……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魏延如果投奔曹操,以他的能力比曹魏五子良將又如何呢?
咱們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廝殺武藝、領兵才能、政治頭腦。一、單挑廝殺的武藝
咱們先來看一下魏延的戰鬥履歷:
1. 樊城門下,以少打多對戰文聘,從已至未,打四個多小時,兵盡逃走
完全不把文聘放在眼裡。
2. 雒城之戰,夜襲川軍,突遇泠苞,三十不分勝負,鄧賢從後方夾攻,魏延敗走
與泠苞武藝接近。
3. 涪江壩上,魏延戰不數合,生擒泠苞
泠苞當時正在掘壩,估計手中拿著一把鐵鍬,倉皇之間,不是魏延對手。
4. 葭萌關之戰,魏延戰不十合擊敗楊柏
魏延武藝還不錯。5. 葭萌關前,戰不十合,擊敗馬岱,魏延追殺,被馬岱一箭射中左臂
魏延第一次受傷。魏延受到啟發,他學習能力很強,從此以後,開啟了詐敗模式。
6. 漢中之戰,魏延與龐德打得難解難分,曹軍全體出擊,魏延詐敗而走
魏延的武力值,與龐德相抗一段時間沒有什麼問題,首次詐敗。
7.魏延突然襲擊,一箭射中曹操的門牙,龐德來救,奮力殺退魏延
魏延首次詐敗收效不錯,差點幹掉曹操。這是曹操最接近死亡的一次。龐德在超水平的情況下,能夠擊敗魏延。
8. 南征孟獲,魏延對陣猛將鄂煥,戰不數合詐敗而走,將鄂煥誘入伏擊圈,魏延、王平和張翼三人圍攻,生擒鄂煥
魏延第二次詐敗,生擒敵方猛將鄂煥。
9. 南征之戰,一合生擒孟獲;
魏延對付孟獲很輕鬆。10. 南征之戰,魏延對陣祝融夫人,戰不十合,魏延詐敗
魏延第三次詐敗,又擒住了敵人。
11.冀城外,魏延與姜維交鋒,戰不數合,魏延詐敗
魏延第四次詐敗,將姜維誘入伏擊圈。
12. 街亭之戰,魏延去救馬謖、王平,遇到張郃,戰不數合,張郃詐敗,魏延追擊,陷入包圍
張郃和魏延這兩個死對頭比較有意思,互相詐敗。
13. 祁山之戰,戰不三合,斬殺曹遵
魏延真實實力還是蠻強的。14. 陳倉道口伏擊戰,魏延趁敵軍混亂,突襲斬殺王雙
王雙是後三國時代曹魏猛將,非常厲害,魏延突襲斬殺之。
15.木門道伏擊戰,魏延與張郃對戰,戰不十合,魏延詐敗而走,將張郃誘入伏擊圈
魏延第五次詐敗,上次與張郃交鋒,張郃詐敗,這次是魏延詐敗。效果不錯,亂箭齊發,張郃殞命疆場。
16.上方谷伏擊戰,魏延對陣司馬懿,戰不三合,魏延詐敗,將司馬懿父子誘入伏擊圈
魏延第六次詐敗,連遇到司馬懿這樣的戰五渣,魏延也要詐敗,司馬懿還信以為真,緊追而來,可見魏延的演技相當不錯。
這次詐敗效果仍然很好,差點把司馬懿父子三人都烤了全羊。
17.阻截蜀軍,與王平交鋒,戰不數合,王平詐敗而走
這是魏延的最後一次戰鬥。
魏延這個將領價效比很高,特別務實,還善於學習。詐敗水平一流,演技高超,每次都能令敵人信以為真,還騙住了司馬懿,屢收奇效。
若論真實武力值,魏延低於蜀漢五虎,也應該略低於五十合戰平黃忠的李嚴。
諸葛亮屢次以魏延與魏軍猛將張郃相抗,而魏延作亂時,姜維在優勢兵力下仍對其忌憚來看,魏延的武藝應略高於姜維。
透過魏延與龐德的交戰,可以判斷,魏延的武力值與關平相當。
諸葛亮屢出祁山,始終忌憚敵方猛將張郃,如果蜀軍中有人能勝過張郃,諸葛亮不會如此。所以說,魏延的武力值應略低於張郃。
以魏延這樣的武藝,與曹魏五子良將做個比較:
低於徐晃,徐晃能與許禇戰五十合不分勝負。魏延的武藝肯定低於徐晃。
低於張郃,如果魏延高於張郃,諸葛亮不會對張郃深為忌憚。
低於張遼。張遼的武藝不在張郃之下,在官渡之戰中與張郃戰成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魏延的武藝也不及張遼。
與樂進相同,或略高之。樂進曾與臧霸戰平,又與淩統戰平。淩統與張遼交鋒,五十合平手,但孫權恐其有失,鳴金收兵,可見淩統場面上落下風。魏延應略高於淩統和樂進。
遠勝于禁。于禁這人武藝很一般,八九合就敗在馬超槍下。魏延必勝于禁。
所以論武藝,魏延完全能擠掉于禁,壓倒樂進,而排在五子良將前四的位置。二、再說說領兵做戰的能力。
魏延是個將才,有獨領一軍,鎮守一方的軍事才能。可以說,無論武藝、軍事才華還是性格,魏延就是個減配版的關羽。
論領兵才能,魏延肯定不如張遼。張遼是個帥才,能以弱敵強,五百破十萬,打得東吳全軍震怖,小兒不敢夜啼。在威勢上,魏延還達不到張遼的境界。
論領兵做戰的能力,魏延略弱於張郃。張郃這個將領,有很高的戰略頭腦,精明而務實,讓劉備和諸葛亮都感到撓頭。論對敵方的震懾力,魏延不及張郃。但雙方基本上能打成有攻有守的態勢。
論領兵能力,魏延應略勝于徐晃。徐晃和魏延都善於治軍,徐晃更擅長攻,魏延更擅長守。但徐晃性格比較直,應變能力不如魏延。
樂進獨領一軍的能力比較差,主要靠悍勇敢戰的彪悍個性。領軍才能不如魏延。
于禁不知道怎麼混進“五子良將”的行列中的。仗打得不少,軍紀不錯,但軍事才能很普通。魏延教訓他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說,若論軍事才華,魏延能排在張遼和張郃之後,力壓徐晃、樂進,擠掉于禁,位居第三。三、再說說政治頭腦
這是魏延最大的短板,他可以算是一個政治白痴。五子良將中任何一個都能碾壓魏延。
也是魏延在蜀漢軍中,劉備能慧眼識珠,諸葛亮也頗多倚重,魏延能混得風生水起。如果他在曹魏軍中,以魏延這樣的頭腦,早就被陰死了。
總的來說,魏延如果投奔曹操,要說打仗和廝殺,魏延肯定能進入五子良將的行列,但將會死得很早,而且是死得最沒有價值的一個。
-
4 # 探尋歷史的足跡
魏延,是蜀漢著名武將,地位僅次於“五虎上將”。他原本是長沙太守韓玄手下武將,因得不到重用,而懷恨在心。等到關羽率軍攻打長沙時,魏延殺死了韓玄,救下了黃忠,然後率兵投降。
魏延投降時,本以為自己會得到劉備集團的重用,從此高官厚爵,平步青雲。諸葛亮卻斷言魏延腦後有“反骨”,他以後一定會背劉降曹,於是下令將他推下斬首。最後,在劉備的勸諫下,諸葛亮才決定暫時放魏延一馬,並告誡他要老老實實地做事,不要胡作非為。當然了,這只是暫時的,諸葛亮臨死前,還是設計殺死了魏延。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如果魏延投降曹操,他的武功,能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幾呢?
筆者認為魏延應該排名第四,比不了張遼、張郃和徐晃,能勝過于禁、樂進。下面筆者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一、魏延武功高於樂進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山東省莘縣)人。他雖然位列“五子良將”第二,但是他的實力其實是擠不進第二的。他是最早追隨曹操的武將之一,擔任的職位是帳前吏。再加上樂進每次打仗的時候,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完全不顧生死。可以說,樂進能擠進第二,完全是靠拼命來的。曹操非常欣賞樂進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每次有什麼仗要打,首先想到的人就是他。
在三國二十四名將中,是沒有樂進的身影的。我們再來看看樂進的戰鬥經歷。
①和臧霸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②和淩統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臧霸和淩統,都是三國時期名將,不過他們的武功,顯然不如魏延。以此類推,樂進的武功是不如魏延的。
二、魏延武功高於于禁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省泰安市)人。他的武力估計和樂進差不多,雖然也擠進了“五子良將”之一,驍勇善戰、武藝高強,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幾十年,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于禁的武功,跟超一流武將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
在樊城之戰,于禁更是經不住關羽的猛烈進攻,投降了關羽,簡直不堪一擊。可見,于禁膽識不夠,貪生怕死,不能矢志不渝,忠貞不二。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龐德曾用箭射傷了關羽,眼看他就要擒拿關羽了。在關鍵時刻,于禁卻害怕龐德搶了功勞,下令鳴金收兵。于禁這樣的行為,真為君子所不齒。
于禁曾和馬超大戰一場,結果八九回合就敗在馬超槍下,拔馬便走。魏延的武功,雖不如馬超,但絕不會敗得那麼快。
三、魏延武功低於張遼
張遼,是曹魏一代名將,深得關羽賞識,被譽為“古今中外五十六名將”之一,他原本是呂布手下部將,後來投降了曹操。從此之後,張遼開始了他戎馬半生的戰鬥生涯。
在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騎兵,大敗孫權十萬大軍,還險些生擒孫權。從此,張遼名聲大震。
四、魏延武功低於張郃張郃,原本是袁紹手下大將,烏巢被燒後,投降了曹操。他有勇有謀,善打地形戰,曾在漢中之戰中,阻擋了劉備大軍的進攻,讓劉備畏懼不已。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時,馬謖請命要去鎮守街亭。諸葛亮特地提到了張郃,說他是曹魏名將,不可小覷。馬謖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完全不把張郃放在眼裡,以為自己飽讀兵書,何懼一張郃。結果大家都知道,馬謖大意輕敵,將軍隊駐紮在山上,最後為張郃所敗。
由此可見,在諸葛亮眼中,張郃是一個很厲害的將帥,魏延不是他的對手。
五、魏延武功低於徐晃徐晃,被曹操評價為“有周亞夫之風”,他曾跟關羽大戰八十回合,不分勝負
那麼,大家認為魏延的武功有多厲害呢?
-
5 # 大飛熊騎士
在正史,魏延根本進不了“五子良將”,無關能力,主要是資歷。而且,于禁失節後,後來入主太廟的朱靈,臧霸,文聘,龐德,典韋等等,有哪一個替補進五子嗎?所以,這隻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分析了,主要是對比武藝和戰績,那麼魏延當排在“五子”中的第幾呢?個人認為當排第三,還得和張郃並列,于禁,樂進在其後。
首先說徐晃,屬於強一流的存在,他對戰過的超一流武將有:許褚,顏良,文丑,關羽,趙雲等等,其中徐晃和許褚四五十回合打平;戰顏良二十回合輸了,但是唯有徐晃敢於出戰,並且被打敗後曹營慄然,可見在軍中屬於數一數二的存在;土山之戰雖然被關羽打敗,但是後來襄樊之戰和關羽(非鼎峰加右臂少力)大戰八十回合,屬於高光時刻了;比較尷尬的是,漢水之戰,面對猶如開掛的趙雲,不敢上前接戰;但是,不管怎麼說,小說裡徐晃的武藝,戰績,包括解救襄樊的統兵能力,都是五子中名列前茅的。
再說張遼,其實張遼的武藝也不差,除了被文丑一箭射中戰馬落地外,其他的單挑幾無敗績。比如,張遼和夏侯惇不知幾回合平手;和張郃四五十回合平手,和太史慈七八十回合平手,又和淩統五十回合平手等等。特別是白馬之戰,只有徐晃和張遼追擊文丑,可見張遼的武藝不會差徐晃太多;又能和曾經是超一的太史慈(非鼎峰)打平,更是武藝的體現;說到統兵能力和戰績,張遼更是佼佼者,打得東吳自孫權以下忌憚不已,甚至太史慈都想用“無間道”之計除去張遼,只是功敗垂成,反而身死《第五十三回》。
再說張郃,前期武藝屬於一流的水平,到了後期是接近無敵的存在。前期張郃不但和張遼交過手,而且和五虎之四趙雲,馬超,張飛,黃忠都有過交鋒,當然大部分都是處於下風,不過還是全身而退了。到了後期,張郃更是讓蜀漢忌憚的名將,數十回合打敗王平,街亭之戰擊敗馬謖,就連木門中伏,諸葛亮都要讓關興,魏延分別詐降誘敵,最後再埋伏射殺。所以,張郃的武藝,戰績也不差,不過略輸徐晃和張遼。
魏延出場比較晚,是蜀漢承上啟下的名將,論武藝自然不如五虎以及前期的超一武將,但是在三國和蜀漢的中後期,魏延都是作為重要將領存在。而且,魏延的武藝大體和張郃差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和文聘大戰多時,不知幾回合平手;第一次和泠苞交手三十回合平手;第二次和敗退的泠苞交手,不數合便已生擒;對戰馬岱十回合使之敗退,但反中了一箭;漢中之戰,魏延追殺曹操被龐德奮力殺退;突襲秒殺了曹魏中後期猛將王雙等等;總體來說,魏延的武藝雖然不是很驚豔,但是被起碼強一流的龐德奮力殺退,足以說明魏延的武藝在一流水平問題不大,和張郃略同。而且,魏延在中後期的作用,幾乎包攬很多髒活累活,這點和張郃差不多,所以二人武藝相近,作用相近,統兵能力大體也差不了,因此和張郃並列五子之第三。
至於于禁和樂進,武藝和戰績跟徐晃,張遼差距比較大,戰績也不夠突出。比如於禁,曾經和張飛數回合平手,但是劉備僅率一二千人就發起了衝鋒,可見於禁單挑局面不妙;于禁同樂進雙戰呂布,幾回合便被擊敗;樂進單挑戰績比于禁好一點,但是也不算出彩,比如:樂進和臧霸三十回合平手;又和淩統打了五十回合平手;由此可見,樂進和張遼的武藝相差不大,但是戰績差多了,也比魏延,張郃要差一些。
因此,魏延加入小說中的五子,當和張郃並列第三。
-
6 # 愛尚文史
單看個人能力,魏延不在曹魏“五子良將”之下。但是!如果他加入曹營,不一定能混到“五子良將”的高度。有時候不是說能力強悍就一定會位高權重,也講資歷,也講運氣,也講時機。
魏蜀吳三國中,曹操方面人才庫是最充實的,猛將如雲,謀臣如雨。自打曹操統一北方後,很多人都希望藉助曹魏這個平臺來展現自己。因此,曹魏是天下能人志士首選的投托物件。曹魏的人才庫相對蜀漢、東吳來說明顯更加穩定。雖然曹操愛才,但曹魏並不缺才,後來者想要成功,就必須比其他人表現得更好。
劉備的重要謀士徐庶,以及跟徐庶齊名的石廣元,二人加入曹營之後,直接落入了二三線謀臣佇列。諸葛亮不由得感嘆道“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再看曹魏自己家的猛將,比如李典,比如李通,比如文聘,比如呂虔,比如呂常,這些人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但名位卻遠不如張遼等人。
所以!魏延的加入,未必就能混到五子良將的高度。
因此!加入曹營的時機非常的重要。比如說,如果當年魏延沒有投靠劉備,而是直接選擇了投靠曹操。那麼,他肯定達不到五子良將的高度。
原因很簡單,魏延加入劉備之前,實際上也是社會上的底層人士,劉備只不過讓他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如果這時候加入曹營,曹操並不清楚他的才能,因此只能從最底層幹起。
而曹營中從底層到大將的,只有樂進成就最高。但是魏延比不了樂進,樂進是第一個加入曹操集團的,比夏侯兄弟的資歷還老。魏延投靠劉備,是在公元211年劉備入益州期間。這時候張遼、樂進等人早就成名已久了。
因此!魏延選在這時候投靠曹操,肯定很徐庶、石廣元一樣,得不到重用。
如果他選擇北伐期間加入曹魏,那麼他的名位很有可能超越魏五子這時候加入,由於魏延的身份不同。比肩魏五子肯定不難,甚至超越魏五子都有可能。
原因如下:
第一、魏延在蜀漢是第一大將,官至徵西大將軍。加入曹營後,降職是不可能的。
第二、魏延是南鄭的首席指揮官,南鄭的軍事防禦都是他一手佈置的。如果曹魏得魏延的投靠,相當於對蜀作戰贏了一半。因此魏延的加入,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加官進爵是肯定的。
第三、如果魏延投靠了曹魏,滅蜀事業該交給誰呢?不用說,一定是魏延,因為沒有誰比他更瞭解漢中佈防,也沒有誰比他更瞭解諸葛亮。雖然一定會有人監視魏延,但主將的位置誰都爭不去。
那麼!如果魏延滅蜀成功,他的名位至少不會低於五子,甚至有可能凌駕於五子之上。
-
7 # 不沉的經遠
五子良將是後人對曹操手下的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的統稱,魏延如果在曹操手下根本進不了五子良將。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劉表的部將,在長沙之戰才投奔劉備。不過《三國志》只提到魏延是以劉備的部曲身份參加的益州之戰。部曲一般是是指一個人的部屬或者私兵,《三國志》中沒有提到魏延是什麼時候成為劉備部曲的,不過他是義陽人,加上直到劉備入川時才有所表現,所以很可能是劉備奪取荊州以後才加入的。如果他要投奔曹操,最早也是在曹操奪取荊州之時。考慮到在益州之戰中,魏延因為“數有戰功”才升為牙門將軍,可見他之前官職不高,出身也不會太高。
但是曹操奪取荊州前,五子良將已經出名,“俱為名將”。地位也高,張遼是蕩寇將軍,樂進是折衝將軍,于禁是虎威將軍,張郃是平狄將軍,徐晃是橫野將軍。五人都已經是雜號將軍,官職比魏延在益州之戰以後的職位還高。直到漢中之戰魏延被封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才不過和荊州之戰前的五子良將持平。
所以如果在曹操奪取荊州時魏延前去投奔,按照他的出身和地位,曹操並不會太注意到他,估計連個將軍也混不到,可能只是校尉一級的小軍官,和五子良將差距巨大。曹操本身又多疑,重用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親族,其次是張遼等人。而且魏延在正史上是以勇猛聞名,不是帶兵打仗,脾氣暴躁,不善和人交際。這種情況下魏延不大有機會指揮大軍作戰,很難建立功勳反超五子良將。
所以魏延最多也就是有機會給張遼他們當副手,不可能進入五子良將之列。
-
8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如果魏延投降曹操,能在“五子良將”之中排第幾,很多人說魏延進不了這個排名,我個人覺得魏延擠進去並沒有問題。“時有良將,五子為先”是陳壽先生作《三國志》時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人放在一起作傳,於是就有了後世“五子良將”的說法。入選“五子良將”有什麼樣的標準結合曹操和陳壽先生對這五人的評價,這五人都是文武兼備的將才,各有所長。總結起來要有這幾點的要求,勇猛果敢,穩重、善待士卒、善於行軍打仗,讀過兵書,敢於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等。
張遼有過白狼山和威震逍遙津這兩次成名之戰,樂進記載較少,但勞苦功高,以驍勇果斷出名。于禁曾在張繡反叛之時,當機立斷組織反擊,擊退敵軍並在動亂之中斬殺為亂的叛軍,穩定了軍心。張郃以善於巧變著稱,是個善於根據地形來判斷敵我形勢做好迎敵之策的大將,在三國後期為諸葛亮所忌憚,並在街亭擊敗過馬謖。徐晃也是個文武兼備的大將,在潼關之戰中搶佔先機,為曹操大軍渡河提供了保障,在救援樊城之戰中,擊敗過蜀漢名將關羽。
這些事蹟可以說明,這五人能在曹營眾多名將中脫穎而出,是憑藉著自身的戰功和能力,才能有這樣的成就。
魏延的能力能否入選“五子良將”在三國後期,蜀漢五虎將相繼去世後,魏延名副其實的成為蜀漢的第一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魏延也是個文武兼備的人物,有勇有謀,我的看法是魏延有入選“五子良將”的資格,差不多可以接替樂進的位置。
首先魏延相對“五子良將”出場較晚,在劉備拿下漢中後,被劉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負責漢中的防衛安全,魏延也沒辜負劉備的期望。在鎮守漢中的數年時間裡,制定了“錯手諸圍,分兵據守”的策略,在漢中周圍打造了數道銅牆鐵壁般的防線,使曹魏不敢犯境,在後來王平守漢中時,成功用魏延的策略擊敗了曹爽的十萬大軍。可見魏延能力和策略還是很高的,在蜀漢陣營裡是數一數二的名將。
其次魏延多次隨諸葛亮北伐,作為先鋒大將,曾在陽溪大破過曹魏名將郭淮,也可以說是一戰成名,開啟了魏延的名將之路。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過程中,曾數次提出“子午谷奇謀”,這裡不論這個計謀能否成功,能提出這個大膽的策略,也可知魏延也是非常有謀略,而非一個有用無謀之人。
最後魏延善待士卒,勇猛善戰,多次在戰場立功。
-
9 # 寄暇學宮
和蜀國的“五虎將”一樣,原本沒有“五子良將”的說法。
在《三國志》裡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處於同一個傳記,所以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不知道傳記裡的順序,算不算是他們的排名。
樂進是從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于禁原先是鮑信的武將,鮑信死後被王朗推薦給曹操。
樂進和于禁可以算是曹操的嫡系,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兩個人。後來加入的武將,如果不是特別出眾,很難能撼動他倆兒的地位。
張遼、張郃和徐晃三個,都是後來從別人那裡轉投到曹操那裡的。
徐晃原是楊奉的手下,曹操擊敗楊奉之後轉投到曹操那裡。
張遼先後跟隨丁原、董卓和呂布,也是一個三姓家伮。
張郃原是韓馥的人,後來率軍歸降袁紹。在官渡之戰時投奔到曹操那裡。
這三個人雖然是從別人那裡轉投到曹操,但是在投奔曹操之前都有了響亮的名聲。所以投奔到曹操那裡才會受到重用。
魏延最初只是劉備的部曲,屬於劉備的私人家兵一類。這時候的魏延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名氣和戰功。如果這時候魏延投奔到曹操那裡,很難擠進到五子良將的行列。
魏延是從跟隨劉備入蜀的時候,由於作戰勇猛屢立戰功,這才開始嶄露頭角。這個時候的魏延已經深得劉備的信任,不太可能再去轉投到曹操那裡。
魏延轉投到曹操那裡,最有可能的就是在給劉備當部曲的那個階段。要麼是魏延覺得自己不被重用,要麼是在曹操擊敗劉備時投降。
不管是在哪種情況下,魏延也不可能擠進五子良將的行列。當時劉表手下的大將文聘,在歸順曹操之後也沒能位列五子良將。
如果非要把五子良將踢出一個,把魏延安排進去。估計一般可能會是樂進吧!
這時候五子良將都是轉投到曹操那裡的,至於魏延能排到第幾名上,那就全看他的能力了!
一般不太可能會超過張遼和于禁,在張郃和徐晃之上倒是有一些可能。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0 # 初心如舊
如果魏延投曹操,能在五子良將中排到第幾?
提問對魏延沒有進入五虎,有點不滿,想讓魏延改換門庭,碰碰運氣。不過,這條路也不好走,充滿坎坷。魏延如果要投曹操,從《三國演義》看,有兩個機會 : 一是建安十三(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劉備帶十多萬百姓、數千殘兵,撤退到襄陽城外,現場呼叫劉琮開啟城門,放百姓入城暫時躲避。劉琮羞愧,不敢露面,這時,魏延也不請示,擅自開城出門,大呼劉備趕快進城,但劉備考慮之後,還是沒理魏延,帶上隊伍,扭頭往當陽、江陵方向去了。
魏延孤身一人,無所依靠,大將文聘追殺出城,魏延如果要投曹操,這時可以往北,尋找曹軍先頭部隊投靠,然魏延卻往南投長沙去了,這實際仍然是劉表屬下。二是漢中戰役後期,曹操即將撤出,魏延帶兵追趕,在斜谷界口附近,與曹操周旋打游擊,曹操招降魏延時,魏延大罵曹操,還一箭射中曹操人中,趕上去要殺曹操,危機關頭,龐德奮勇上前,奮力殺退魏延,救曹操脫離危險。這時候的曹操,距離魏延很近,雙方對話都能聽到,如果投降的話,那肯定射人中、上前追殺是不妥當的。雖然曹操能原諒張繡,接受二次投降,不會太計較,畢竟魏延這一連串動作,明顯太過激烈一點。
不過,這時候的魏延,如果投曹操,即使曹操不介意,估計五子良將也難輪到,原因也簡單,就是太晚了。曹操五子良將,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最早的樂進,已有約十七、八年,最遲的張郃,也早在建安五年(200),魏延即使建安十三年(208)投靠,最少也已經晚了八年多,怎麼能擠進五子啊?
建安二十四(219)于禁在襄樊之戰中,戰敗被俘,接著就叛曹投降關羽,雖然荊州被呂蒙佔領後,于禁從大牢裡放出,送回曹操,但這汙點,無法抹去,魏延要想補缺,困難重重。一是曹操馬上就去世了,即使在,對於禁已不感冒了;二是接班的曹丕,特別厭惡于禁,恨烏及烏,打于禁主意的,也難好過;三是曹軍將領不少,資格上,建安二十四年,轉投曹魏的,也就是蜀國的孟達,但孟達帶著大禮,有上庸、新城一帶疆域,魏延光桿司令,即使帶上數人,也是亡命天涯,這怎麼能比?
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一樣,都是陳壽編著《三國志》時,整理魏國曆史記載,把資歷、功勞軍職等相近的將軍,統編一傳,但是上面的基本經歷是基礎,魏延不論投蜀、還是投魏,這些方面,都是不能和五虎、五子相比的,想沾光自然也是沒門的事。
-
11 # 轉世輪迴追夢人
為啥魏延在荊州被攻克的時候不投曹魏呢?他的同僚文聘可是投曹魏的,原因是他與蔡瑁張允的關係不好,蔡氏集團決定降曹,讓他覺得同他們一起降曹,一定會受到排擠,不會有前途,看看趙雲殺的那些袁紹呂布手下降將就知道前途如何,文聘雖然沒死,也是因為其氣節。
-
12 # 雲92876221
不用比來比去,就從劉備敢讓魏延守漢中,十年無恙,加上孔明忌才,唯恐魏延出頭,他的軍事才能被貶,硬說其天生反骨,不得已劉備讓著孔明。真正的魏延無論只文武足可匹敵于禁張遼。
-
13 # 臥牛說歷史
魏延排不上。
魏延很年輕,跟五子不是一輩的。不是說年輕代表能力差,而是表示撈取的軍功少。
魏延在歷史上露頭是劉備入川的時候,那已經是建安16、17年了。五子可是在官渡之後就已經奠定自己的地位。
五子不是庸才,你魏延一不是老曹家的人,二投靠的又晚,為何讓你立功,爬到五子頭上?
不少人都把曹操當“寒門”勢力的代表,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老曹的基本盤是豪強地主武裝。他釋出求賢令,純粹因為跟世家鬧掰了,無人才可用。
張遼、張郃投靠曹操前都是能獨自領兵的“將軍”一級的人物,樂進能獨自募集1000多人,證明也不是什麼“寒門”。劉備這大後期不過才500人呢。
于禁曹操老友鮑信的“二把手”。
徐晃是楊奉麾下的騎都尉,是騎兵的直接指揮官。要不是楊奉才能太低,不一定能當上董卓,至少也是李傕、郭汜一類的人物(別瞧不起人家,曹操前期可不是李傕的對手)。
魏延能跟人家比?
魏延在歷史上留下姓名,除了自身才能外,跟對人有很大關係。除了劉備,魏延無論在魏還是吳,混上雜號將軍都不容易。
再說了,歷史上在自家地盤上連“五虎”都混不上,放到更強大的曹魏去跟人家五子比,這不是笑話麼!
當然,這跟能力大小無關。
-
14 # 四川達州人
你得看什麼時候去。
魏延,?~234年。
坦率說,魏延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但限制於出身(荊州南陽郡土豪),魏延在荊州的發展也不順利,雖然正史沒記載之前的經歷(這是蜀漢不設史官的後果,甚至連關羽趙雲的出生日,關羽妻子姓氏都沒有記錄)。但想來211年劉備入蜀,魏延僅僅只是劉備部曲頭目身份,入川后才因功晉升牙門將軍,之前的地位估計最多也就是一個校尉而已。
所以,208年赤壁大戰前,魏延投靠曹操的話,出頭有可能。可未必有什麼大的機遇,五子良將就別奢望了。
-
15 # 月夜luck
和蜀國的“五虎將”一樣,原本沒有“五子良將”的說法。
在《三國志》裡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處於同一個傳記,所以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不知道傳記裡的順序,算不算是他們的排名。
樂進是從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于禁原先是鮑信的武將,鮑信死後被王朗推薦給曹操。
樂進和于禁可以算是曹操的嫡系,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兩個人。後來加入的武將,如果不是特別出眾,很難能撼動他倆兒的地位。
張遼、張郃和徐晃三個,都是後來從別人那裡轉投到曹操那裡的。
徐晃原是楊奉的手下,曹操擊敗楊奉之後轉投到曹操那裡。
張遼先後跟隨丁原、董卓和呂布,也是一個三姓家伮。
張郃原是韓馥的人,後來率軍歸降袁紹。在官渡之戰時投奔到曹操那裡。
這三個人雖然是從別人那裡轉投到曹操,但是在投奔曹操之前都有了響亮的名聲。所以投奔到曹操那裡才會受到重用。
魏延最初只是劉備的部曲,屬於劉備的私人家兵一類。這時候的魏延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名氣和戰功。如果這時候魏延投奔到曹操那裡,很難擠進到五子良將的行列。
魏延是從跟隨劉備入蜀的時候,由於作戰勇猛屢立戰功,這才開始嶄露頭角。這個時候的魏延已經深得劉備的信任,不太可能再去轉投到曹操那裡。
魏延轉投到曹操那裡,最有可能的就是在給劉備當部曲的那個階段。要麼是魏延覺得自己不被重用,要麼是在曹操擊敗劉備時投降。
不管是在哪種情況下,魏延也不可能擠進五子良將的行列。當時劉表手下的大將文聘,在歸順曹操之後也沒能位列五子良將。
如果非要把五子良將踢出一個,把魏延安排進去。估計一般可能會是樂進吧!
這時候五子良將都是轉投到曹操那裡的,至於魏延能排到第幾名上,那就全看他的能力了!
一般不太可能會超過張遼和于禁,在張郃和徐晃之上倒是有一些可能。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中,曹操曾在兩軍陣前,勸降魏延。然而,魏延不為所動,還射箭射中曹操,如果不是龐德救援,曹操還可能被魏延所殺。現在假設魏延響應曹操號召,投到曹操麾下,他能排進五子良將之中的第幾?
個人認為魏延能在五子良將之中排第二,下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魏延僅次於排第一的張遼。
張遼,他曾是呂布手下的“八健將”之一,文武雙全,自從歸順曹操後,鞍前馬後,站則先鋒,退則斷後。他最出名的是三件大事,分別為勸降昌豨、白狼山之戰大破烏桓、合肥之戰。張遼孤身一人入虎穴,前往昌豨大營勸降,有勇有謀,成功勸降了他,平定了叛亂。
公元207年,張遼跟隨曹操,帶領騎兵追殺逃遁的袁尚和袁熙,在白狼山,突然遇到數量龐大的烏桓大軍。此時曹操的大批主力還在後面,曹營眾將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左右皆懼”,只有張遼不怕。只見張遼鼓舞將士士氣,奮勇當先,殺到烏桓大營,大破烏桓,立下大功。《三國志·張遼傳》中記載如下: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公元209年,孫權率領十萬大軍征討合肥。此時的合肥,非常空虛,僅僅有七千餘人。與張遼一同鎮守合肥的李典、樂進不敢出戰,對能否守住合肥信心不足。張遼不以為然,毅然率領八百壯士,偷襲十萬大軍的孫權大營。這一戰,張遼賭贏了,將孫權大軍殺得膽戰心寒,還差點抓住孫權。
魏延雖然是僅次於蜀漢“五虎上將”的第六武將,也是一等一的大將了。可是他和曹魏“五子良將”的第一相比,還是差很多。但是剩下的五子良將就不一定能完勝魏延了。如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人。這幾個大將和張遼相比,明顯有差距。
樂進戰功很少,只是因為他是最早跟隨曹操的,是曹操的嫡系將領,才能入圍五子良將,還位列第二。好多讀者感覺樂進名不副實,在演義中戲份也不多,還常常和李典在一起的。
于禁,也是很早就跟隨曹操的嫡系將領,他治軍有方,被曹操稱讚為有“周亞夫之風”。然而,他在馳援樊城被圍的曹仁時,運氣不好,連續下雨十幾天,雨水暴漲,被關羽利用水勢,水淹七軍。此時的于禁看到大勢已去,為保全士兵的性命不得不投降關羽。從這于禁慘敗於關羽之手一點看,于禁不如魏延。
張郃和徐晃,都是在三國中後期,即五虎上將及其餘五子良將陣亡或病故後,才大發神的。“森林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別看張郃在街亭,將馬謖打的落荒而逃,很輕鬆奪取軍事重地街亭。那不是張郃有多厲害,而是馬謖有多麼廢物。
徐晃也是同樣的道理,他遇到厲害的,就知道逃跑,如他遇到顏良、文丑,不到二十個回合,就跑了。徐晃最出名的一戰是沔水大戰關羽,還平分秋色。其實,這是徐晃撿便宜了,當時的關羽又老又傷,戰力十不存一。
總結:如果魏延投降曹操,他應該能夠排進五子良將之中,還能夠佔據不錯的名次,大概僅次於張遼,排在第二位,比其餘人,如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厲害多了。魏延僅僅靠鎮守漢中的“重門之策”和“子午谷奇謀”就超過這四位五子良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