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辰媽講育兒

    寶貝在爸爸面前和在媽媽面前表現截然不同,多數和家長的態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有關。

    大多數孩子在媽媽面前更“放肆”,剛剛在爸爸面前就是一個“乖寶寶”,只要媽媽一出現,孩子的鬧騰程度就會直線上升,甚至有的爸爸會說:我們剛才玩的挺好的,你一回來,孩子就鬧騰。如果知道真正原因,我想爸爸就不會“沾沾自喜”了。

    1.孩子在媽媽面前放肆,是因為孩子完全信任媽媽

    我們大人也多半是這樣,在陌生人面前謙虛謹慎、比較客氣、注重禮節,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而在熟人面前,特別是“損友”面前就會特別放鬆,會把平時自己的狀態完全表現出來,不管是好還是壞的一面,因為我們知道對方會包容自己,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在爸爸面前相對乖巧,是因為對爸爸沒有足夠的信任,或者說信任程度並不足以讓孩子釋放自己,而對於媽媽,孩子們想的是,無論怎樣放肆,媽媽都會包容他、愛他。

    2.孩子用“胡鬧”的方式來表達愛

    孩子的感情表達比較真摯單純,他會想方設法的獲得自己喜歡的人的關注,這樣孩子會更開心,所以為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孩子必須製造一些聲音,或者搞一些小破壞,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這也就是白天爺爺奶奶帶的“乖寶寶”在媽媽下班一進家門的瞬間就變成了“小淘氣”的原因,有些家長不理解,寶寶白天在家可乖了,媽媽一回來就開始鬧騰,媽媽甚至以為是自己把孩子寵壞了,於是變得對寶寶更加嚴厲,其實寶寶心裡也很委屈。

    所以面對在媽媽面前的“小淘氣”爸爸面前的“乖寶寶”,值得反思的是爸爸喲,爸爸應該多增加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互動,增進親子關係,不要讓寶寶在爸爸面前成為一個討好者。

    “討好型”的孩子,真的讓人心疼,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看到,有的孩子特別會“看眼色” 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回頭看家長一眼,如果家長稍微面露不悅,孩子會馬上停止,轉而迎合家長,直到家長表情緩和。 這樣的寶寶真的讓人心疼。 他們多半不會拒絕,不會說“不”。 敏感、膽小、自卑、過分乖巧。 沒有主見,做任何事只為獲得大人的關注和認可。

    是什麼造成孩子討好型人格呢?

    一、家長本身屬於討好型人格 孩子耳濡目染學會了討好,孩子受到家長的行為暗示,認為只有討好才能獲得關注。

    二、家長過於強勢,控制慾望強 這樣的家長口頭禪多為命令性:“不可以” “不行”“馬上”“必須”“我數到3” 請家長朋友們不要打著“為你好”的招牌,對孩子進行侵入式教養,不要以為孩子好的名義,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 2 # 小小瑞媽育兒經

    很正常啦,雖說很多教育大咖都覺得孩子有這些因人而異的表現是因為孩子的不信任,但我倒是能接受這點的,我來說說我的觀點吧……

    我覺得教育孩子應該有原則,張弛有度,我這裡說的張弛有度,並不是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我只是覺得孩子的話在家裡面還是應該要怕一個人,就是說還是要有一個人有威懾力,要不然的話大家都是和顏悅色的,那等他到了兩三歲左右,他就會有他自己的一些思維和想法,那我不能什麼都順著你啊,而且孩子的想法很多都是不成熟的,都需要我們大人去給他做引導的,那如果一味實現民主制,遵從孩子的意願,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其實我倒覺得這方面的話,一般爸爸做的比較好,媽媽的話都會比較心軟一點,然後有些時候孩子一哭一鬧呀,然後覺得無傷大雅嘛,然後就妥協了,就依著他,所以就會覺得,為什麼孩子是在媽媽面前無理取鬧,在爸爸面前,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相對嚴肅。

    然後有一些家長會覺得,就說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表現不一樣,我們怕孩子會不會變成那種看人眼色的人,但是小瑞媽覺得那不是看人眼色,那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所以說:只要爸爸對孩子之間沒有惡意,就是說,孩子心裡面能夠非常清楚的知道爸爸是愛他的,那麼有些時候爸爸對孩子嚴肅一點,那麼媽媽也可以試著讓他們父子倆自己溝通,讓他們有自己的一種相處方式,也是挺好的。

  • 3 # 千里老師

    接納這種不一樣

    因為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樣,有人嚴厲,有人溫和,有人胡鬧。而且也沒有絕對的不好,只要帶孩子充滿愛,往往效果不糟糕。糟糕的反而是因為育兒問題導致的爭論,不斷否定爸爸的做法,這樣導致孩子發現有機可趁,還可能導致爸爸不想帶孩子。

    爸爸在孩子出生後是願意帶孩子的,但是費力不討好就越來越不想帶了,情願加班。想想在帶孩子過程中說你這做不好那做得不對,肯定很受挫的。所以啊,多包容包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幼兒園小朋友扎頭髮,新手怎麼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