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姐姐講史

    有人說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沒有人為張家求情,這只是傳言不可信。

    張居正同明朝大臣劉伯溫、解縉一樣都是從小就聞名的厲害人物,從神童到學霸到國之棟樑,豪情萬丈指點江山幾乎令所有人都望塵莫及。張居正作為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更是有諸葛軍師的風範,他輔佐年幼的明神宗朱翊鈞掌舵大明,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幫助明朝走向富強。

    可是成功的改革就要觸及特權階層的利益,張居正的改革攔阻了特權們的貪腐之路。清查土地、“一條鞭法” 損貴族益百姓,改革徭役的徵派,放空了權貴們的腰包,改革學政,堵了走後門的路子。張居正由此得罪了大批人,他當然知道會有那麼一天,這些人會對他群起而攻之,但是他有他的使命,這條路他註定要走下去。明朝之前的國庫的虧空,軍餉發不下的軍事譁變,邊防工程的薄弱讓他不得不迎難而上,他顧不了那麼多。終於,就在他離世前,北平的糧倉滿滿,足夠明朝用九年,太倉庫存款600多萬兩銀子,南京庫房增加假250萬兩,四川、浙江、廣西省庫平均存款在15——80萬兩之間……他開創了“萬曆新政”。

    張居正握了大明十年的方向盤,這讓大明的車主神宗情何以堪?在神宗成長的程中,受到張居正和馮保的管束,有失尊嚴的事讓他記恨在心。他18歲時,因醉酒戲弄宮女,被張居正的政治盟友馮保得知,他向太后打了小報告,太后發怒要把神宗趕下皇位,最終,太后命張居正直言極諫並以文書的形式上奏,替皇帝起草"罪己詔",神宗在慈寧宮被罰跪六個小時,他記恨了。而在權力上神宗有很大的失落感,他無法容忍張居正的蔑視君權,所以無形中就把張居正放到自己的對立面,那些貴族們洞悉到了這個,伺機報復。功高震主者要遭禍端。

    有人先從張居正的政治盟友馮保入手,彈劾查抄太監馮保家的時候,堆如山的真金白銀驚詫了眾人,華麗的府邸內足有200多萬兩黃金白銀,還有無數珠寶被搜出,馮保無法解釋。接著彈劾上奏張居正的官員蜂擁而上。1582年6月20日,張居正病逝,屍骨未寒,他剛剛舉薦給神宗的禮部尚書潘晟被彈劾下臺。反對張居正的團體們看到張居正失寵,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他。很快張居正的家被抄的亂七八糟,他生前所賜被俱奪,剛得的諡號“文忠”也被奪去。張居正還差點被開棺鞭屍,他的家屬餓死的餓死,自殺的自殺,流放的流放,慘不忍睹。

    “張居正通識時變,勇於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濟才。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明史》一代名相張居正就這樣被抄家,就真的沒有人求情嗎?

    其實求情的大有人在,而且當時的輿論壓力對神宗來說壓力山大。儘管張居正活著時所任用的一些官員被削職懲治,甚至他們中的一些人被當街砍頭,但是反對張居正的那些人仍不善罷甘休,眼看事態進一步擴大,受牽連的人增多。

    為了社稷的安危,左都御史趙錦站出來說了公道話,儘管他曾與張居正有過節,但在大義面前他拋掉以前的不愉快向萬曆皇帝上書,說張居正一心為國,不該如此對他,否則讓天下萬民如何看?刑部尚書潘季馴也上書向皇帝請求從寬處理;吏部尚書楊威也起來為張居正鳴不平,禮部侍郎于慎行……接著越來越多的人上奏疏,請求萬曆皇帝終止對張居正等人的迫害,他們憑良心和公道說話,有的大書特書讚揚張居正對大明的功績。明神宗面對如此大的輿論壓力,不得不順從民意。最終留下一棟大宅子和40畝田地贍養張居正80歲的老母。1622年(天啟二年),天啟皇帝為張居正復官復蔭。

    張居正是一個真正的改革英雄,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在明朝病態叢生、岌岌可危時,他能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延續了明王朝半個世紀的國命。然,身後事出,能有眾多的文臣武將甚至“仇人”為其求情,有何稀奇?

  • 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張居正是明朝末年萬曆皇帝期間重要的大臣,首輔,可謂是權傾朝野。但是當他去世之後,萬曆皇帝在一些人的慫恿下,最後抄了張居正的家。不過即使如此,因為張居正的所作所為深得人心,還是有不少人替他求情的。

    張居正死後,因為他在之前擁有著非常強大的權勢,即使令萬曆皇帝都感到非常的敬畏。之前張居正在某些方面對萬曆皇帝非常的嚴格,所以導致年輕的萬曆皇帝產生了逆反心理。再加上張居正在執政期間變法,雖然對於大明朝有相當的好處,但是同時也得罪了不少權貴和利益集團,這些人在張居正死後瘋狂起來攻擊張居正。

    而萬曆皇帝在打擊張居正的政治盟友大太監馮保的時候,從馮保家中抄出200萬兩白銀。萬曆皇帝在抄家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之後,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張居正,因為張居正官位比馮寶更大,並且當了10年首輔,在他看來,從張居正家抄到的財富肯定大大超過馮保。不過最後令萬曆皇帝感到驚訝的是,只抄出十萬兩白銀出來,而且還逼死了不少張居正家的人。

    萬曆皇帝的所作所為自然令很多臣民感到心寒,當時六部尚書甚至加上首輔申時行,都跑出來替張居正求情。因為萬曆皇帝從張居正家並沒有抄出多少利益來,並且還寒了很多臣民的心,所以最後不得不終止。事實上當時替了張居正求情的人非常的多,如果不是這麼多人替張居正求情,恐怕萬曆皇帝不會終止繼續對張居正家的盤問。

  • 3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瞅著題主問這問題,咱肚子裡頭可憋著一肚子的話。老話咋說的呢?您這叫大蒜他發芽——多心了。

    不是!您這啥樣的算求情呢?這必須跪到萬曆的大門口,邦邦的磕頭?再不濟,抱著萬曆的大腿根,這頓哭?

    如果這就是您說的求情,還真沒有。但要是俺認為的求情,還真有,而且還不少,畢竟這可是一代首輔,人的名樹的影不是。

    好了,咱先把題主這惑給解了,然後說具體的事。

    話說張居正,就這三字您擱咱歷史上,這絕對是一個有分量的主。

    人家打小這就是傳奇啊!五歲就能識字,咱五歲的時候,扣著腳丫子抓蛤蟆呢?

    七歲的時候就能通六經大義,了不得啊!有些人一輩子都不見的能明白。

    十二歲就中了秀才,跟著十三歲參加鄉試,參加鄉試的時候,這要不是湖廣巡撫顧璘加以阻撓,這一年就中舉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顧璘這是嫉妒人家?使下三濫的手段使絆子?”

    那到沒有,顧璘是害怕少年成名對張居正的成長不好,沒有遇到挫折,一路順風順水這不行,所以他就攔了一下。

    而且他也說了張居正是具有將相之才的大能,這要是被眼前的榮譽滿足了,這對國家也是一大損失。

    所以他將自己的犀帶贈予了張居正,還說:“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不要做一個僅僅是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所以人家顧璘沒那麼陰暗,畢竟有很多神童少年得志,但成年以後就消失了,可惜的很,所以顧璘是不希望張居正止步不前,在他最順利的時候,攔了一下。

    就算是這,擋不住的,三年後,還是中舉了。十六歲的舉人,就算擱歷史上,這都少有!

    這不一步步的走過來,張居正就成為了萬曆年間的首輔,而且一切的軍政大權由他來主宰,這一坐就是十年。

    也就是因為這,張居正和萬曆之間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矛盾

    因為萬曆當皇帝的時候,這年紀小,所以他這身上就蹲了三個人,不管幹嘛,這三個人都會加以阻撓,至少在萬曆的眼中是這樣的。

    那麼是那三個人呢?

    第一個是他的老媽——李太后。咱都知道這當媽的都喜歡嘮叨自己的娃,這是免不了的。

    這第二個就是張居正,在萬曆的眼中,最可氣的是,李太后每次說事都拿張居正壓他,您就說吧,這矛盾能沒有嗎?

    第三個就是馮保,咋說呢?馮保這人雖然是個太監,但也當的起一個賢字,所以有賢宦的稱呼。

    當然他這人身上的毛病也不少,也喜歡錢,賄賂這事也搞,但他和張居正之間卻沒有任何矛盾,而且還是盟友關係。

    所以外有張居正,內有馮保,再加上一個李太后總領全域性,那麼萬曆就感覺自己個被壓制了。

    而萬曆最恨的就是這馮保,因為萬曆十八歲的時候,這酒精喝多了上頭,就跑去調戲宮女。馮保直接就把這事捅到了李太后的手上。

    為了這事李太后好懸沒把萬曆的皇帝給廢了,最後是讓張居正上疏切諫,替萬曆弄了個罪己詔,這還不算,還讓萬曆擱慈寧宮跪了六個小時。

    萬曆是啥?皇帝啊!這事弄的尷尬不。所以打這裡起他就恨上了馮保。

    那麼這事萬曆就一直埋到心坎裡邊。

    後來

    這就一直到了張居正死了之後,這事就被挑開了,萬曆要報復。

    首先是御史開始攻擊馮保,畢竟馮保這人貪財,所以他這汙點也多,您這蒐羅一下這就不少,其中一個叫李植的御史,直接整了十二大罪狀給馮保。

    這沒得說了,樹倒猢猻散,以前被壓制的一幫子政敵可就竄起來了,就拿他家財萬貫說事。

    理所當然的萬曆就把馮保的家給抄了,你還別說,這一傢伙下去,兩百萬兩雪花銀可就起出來了,這還不算其他的東西。

    大傢伙也知道,萬曆這人也喜歡錢,這把萬曆高興壞了。

    而這個時候,朝堂上被張居正壓制了好多年的政敵可就聞到味了,知道張居正這已經失去了地位。

    先是試探,攻擊彈劾張居正推薦上來的潘晟,結果潘晟可就順順利利的下臺了。

    那麼張居正的政敵就已經完全的明白,張居正已經失寵了,所以一幫子言官就開始把矛頭指向了張居正。

    咱前邊也說了,萬曆也恨這張居正,這好給了把柄了,能不下黑手嗎?

    高興,這就又開始抄家,畢竟馮保這裡,他抄了個不亦樂乎,心說張居正這都是十年的首輔了,應該有東西。

    而且之前還有一個遼王妃喊冤,說她們家好多東西這都進了張居正的家裡邊,那可是萬貫家財啊!

    結果,萬曆一下手,打這開始就有人開始反對了,其實反對這就是求情,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比方說,吏部尚書就從大道理上勸說萬曆。當然這會萬曆是鐵了心了,沒改主意。

    咋說呢?開始反對的人少,畢竟張居正的改革動了太多人的利益,都有那麼個站風頭上瞅熱鬧的意思在裡邊。

    而張居正這十年裡,任勞任怨大傢伙也看到眼裡,萬曆抄人家的家,雖然這部分人沒有說話,但也覺得不對。

    但這沒有形成力量,萬曆是以謀反,叛逆和姦黨的罪名抄家的。

    結果這抄下去,傳說中的家產萬貫,堪比馮保的家產,就只出了二十萬兩銀子。

    而抄家的人選,萬曆特別選了丘橓,這人可是張居正最大的死對頭,他下手可沒有鬆手的事。

    其結果就是張家人被堵到了大院子裡,沒有食物吃,被餓死了十幾口子。

    而丘橓不管這個,加緊逼供張家人,畢竟這風頭一旦過去了,可就沒有這機會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自殺了,給自己套了一繩子把自己個勒死了。

    在死之前,他還留下了一封血書。

    這封血書可就流傳了出來,這影響力可就大了。

    而張居正的另一個兒子,也想投井自殺,沒死了。

    那麼這個時候求情的人可就多了起來,不僅是給萬曆上書,還直接去找丘橓。

    但丘橓對這事壓根就不搭理,自己該幹嘛就幹嘛,畢竟他頭上還有個萬曆頂著呢?

    好吧,萬曆瞅著求情的人越來越多,加上丘橓這裡壓根就問不出個啥來,畢竟就沒有的事。

    所以萬曆就給張居正老母留一個空宅,加四十畝地:“夠了!安享晚年吧!”

    要不是這求情,張居正都會被開館鞭屍的,算是過了這坎。

    但老張家的人流放的流放,自殺的自殺,算是家破人亡了。

    好吧,萬曆沒有想到的是,多年後,他的陵墓到是被人給挖了。

  • 4 # 葭明通半瓶歷史

    此言差矣!替張家求情的人還是有的,來頭還不小呢。

    比如御史趙錦。

    是明確態度反對抄家的,給張大人的後人留條活路嘛!考慮到張居正已死,趙錦對萬曆說:“當年嘉靖皇帝抄嚴嵩的家,抄家的人肆意妄為,竟然連累了嚴嵩家周圍好幾個府縣,現在朝廷又要去抄張家,恐怕對當地老百姓也會不利。”

    這人是救活不救死,善莫大焉,只是沒有成功。

    比如吏部尚書楊巍。

    他膽子更大,直接質問萬曆皇帝:“皇上你這麼幹,對得起張居正大人十年的任勞任怨嗎?您就不怕傷了天下臣民的心嗎?”

    比如首輔申時行。

    這個人比較滑頭,不敢去找萬曆皇帝,但是也以首輔之尊去勸過抄家的具體管理者丘橓:“閣下是要讓咱們的皇帝背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千古罵名嗎?”

    然而,丘橓這個傢伙不鳥申時行,因為他直接受萬曆領導,萬曆不怕留下罵名。

    申時行見這招不行,又來了一招,聯合了六部大臣,上書乞求對張家從寬處理。

    恩,申時行還是一個滑頭,不敢用自己的名義去得罪萬曆皇帝,不過他也努力了。

    比如刑部尚書潘季馴。

    他上書萬曆說:“張居正的老母親已經80歲了,性命旦夕之間,皇帝就特旨寬宥她吧!”

    萬曆還真的就坡下驢寬宥了張居正的老母親。

    仔細品,其實更殘忍,是不是?

    比如禮部侍郎于慎行。

    于慎行本來是張居正的“政敵”呢,以前在“奪情事件”中,他是張居正的死敵,曾經被張居正當面罵過“白眼狼”。

    這時候也站了出來,替張家求情。

    敵人是最瞭解自己的知己。于慎行對張居正的評價完美的體現了這一句話的正確性。

    他說:“江陵(張居正)殫精畢智,陰禍機深,結怨於上下”。

    張居正雖然有錯,可是他是因為一生為國為民富國強兵而動了太多人既得利益而得罪的人呀!

    所以說,你看,首輔大人,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和御史大人接連上書求情,都是些大人物呀!

    怎麼能說“一代名相張居正死後抄家,沒人替張家求情呢?”

    有的,有人求情。

    只是,在皇權專制時代,皇帝大權獨攬,求情不怎麼管用而已。

    說了那麼多求情的人,應該再擺一個害人的人。張四維!

    張四維一開始是張居正的親密夥伴,也是張居正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實事求是的說,張居正的各種改革和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張四維居功不少,很是做了些工作的,也是有工作能力的。

    但是這個人做工作上班只是為了“當官發財”,沒有什麼“意識形態”和“對錯觀念”的。

    他在張居正掌權的時候,為了“升官發財”,事事聽從張居正的指揮,張居正一死,萬曆親政,他為了繼續“升官發財”,也就改換門廳,事事聽從萬曆的指揮了。

    萬曆要對張居正清算鞭屍,張四維馬上毫不猶豫雷厲風行的組織起了“清算張居正”的運動。

    上邊說過了,這個人很有工作能力,清算張居正他乾的不錯。

    為了工作去害人,也不知道對也不對?

  • 5 # 甜瓜20875

    題目意義重大!

    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個為民的好官更難,維護權貴富人的利益吧,老百姓不樂意,維護百姓的利益吧權貴富人不樂意,張居正一生,心繫人民,感知百姓的疾苦,傾向於民,侵害了權貴富人的利益,採取的報復行動,很悲哀的事情,張居正對兒時的萬曆吧,很苛刻,太直爽,方方正正太嚴格,捆綁的太難受,沒有一點自由,萬曆吧私心太重心胸狹窄,記恨報復心理太強,權貴富人利用了萬曆的報復心理,一彈劾,萬曆就上鉤了,導致了張居正世後的滅門之災,相當的悲涼,至於求情,感恩是有,對於一個腦袋瓜子進水的萬曆,老百姓求情有用嗎,沒用,只能說是給世去的張居正一大家族的慰激罷了,如果張居正有知的話,那顆心一定是冰涼冰涼的,但是他後悔嗎,不,因為他沒愧對於人民,有生他還會這樣做,因為愛他的人民需要他,他的家人慘遭不幸,但是他沒給張姓子女大家族丟臉,是一種家族的榮耀,世世代代永遠的精神財富,直到永遠永遠,感覺……

  • 6 # 歷來現實

    一般來說,皇帝掌握著生殺予奪大權,跟皇帝保持高度一致才是一個做臣子應盡的義務,如果不和皇帝保持一致只有三種情況:一種這個大臣是活膩了找死,一種是皇帝軟弱無能是幼君昏君,另外一種皇帝非常聖明,不會對求情的大臣怎麼樣,這種情況鳳毛麟趾。

    而35年幾乎都不上朝的萬曆皇帝,顯然不是什麼明君,所以才有人敢替張家求情。求情沒有風險,才會有人求情。

    首輔大人,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和御史大人先後為張家求情,連鎖反應,反正法不責眾,萬曆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首輔申時行,是個講策略的官員,他不直接去萬曆帝跟前求情,打迂迴戰術,他偷偷去找張居正抄家的具體執行官員丘橓:"老兄,悠著點,別讓咱的皇帝在歷史上落罵名啊。"

    刑部尚書潘季馴說的倒是很有人情味,他對萬曆說:"皇上,您整張居正沒錯,可是他的老母八十高齡,經不起折騰,真要有事,國家不吉利啊!"

    萬曆雖然昏庸,但也有仁愛之心,竟然對張居正老母寬大處理。

    吏部尚書楊巍是個炮筒子,他直接對懟萬曆:"老張為你鞠躬盡瘁,您這樣做讓文武百官寒心,誰還敢為您死心塌地幹?"

    見皇帝這麼軟,六部大臣聯手在皇帝跟前上書,請求皇上對老張家網開一面。

    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傑出的政治家,萬曆時期首輔大人,萬曆新政的總設計師。

    但是張居正死後不久便被抄家,而且還差點被刨出來鞭屍。

    張居正是萬曆的最忠誠的打工仔,萬曆皇帝為什麼要對張居正痛下殺手呢?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表面原因是衝著錢,真實原因是因為仇恨。

    每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強悍、霸道、有魄力,牛氣哄哄,但越往後越差,黃鼠狼下老鼠,一窩不如一窩。明朝的皇帝也是如此,平均壽命40多歲,一個個都是病秧子,接班人青黃不接。

    明穆宗朱載垕35歲就駕崩,大兒子和二兒子也夭折,三兒子朱翊鈞(萬曆皇帝)10歲就登基做了皇帝。

    萬曆的母親李太后為了把兒子培養成合格接班人,三歲就開始讓兒子認字讀書,嚴加管教。

    不僅如此,李太后還吩咐宮中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負責監視兒子。別看馮保在宮裡很紅,但在太后跟前不過是個奴才。

    主子防話,奴才安敢不聽。

    於是小萬曆童年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會被馮保這個太監打小報告。

    比如皇帝偷懶了、吃零食了、鬥蛐蛐了、打瞌睡了、跟宮女鬥嘴了都會被李太后知道,斷不了一頓責打和訓斥。

    而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對皇帝的管教也非常嚴厲,這樣做本來沒有什麼毛病,但年幼的萬曆不理解師傅的苦心,對張居正既怕又恨。

    幼小的心靈埋下仇恨的種子,隨著年齡增長,仇恨在心裡生根發芽。

    而且李太后在訓誡小皇帝萬曆的時候,很自然地會說,你這樣做辜負了你老師張居正的期望,張老師平時是怎麼教你的?

    這樣天長地久,李太后和張居正以及太監馮保,就像壓在少年萬曆頭上的三塊巨石,讓他喘不過氣來。

    萬曆執政的時候,馮保一手遮天,張居正為了一展抱負,不得不巴結馮保,向他行賄,對他歌功頌德。萬曆對這兩個人一唱一和把持朝政心懷不滿,滿腹怨言。

    如果說此前萬曆跟張居正、馮保的矛盾是朝廷內部矛盾的話,後來宮裡發生了一件事,讓他們的矛盾轉變成了敵我矛盾。

    萬曆皇帝18歲的時候,跟一個宮女亂搞,被張居正知道了。皇帝擁有四海,天下女人都是皇帝的,皇帝和宮女擦槍走火的事再正常不過了。

    可是馮保報告給了張居正,張居正對此小題大做,告到了太后那裡,逼迫萬曆寫了罪己詔,被太后在慈寧宮罰跪幾個時辰,這不是出皇帝的醜、打皇上的臉嗎?

    這哪裡是教育皇帝,分明是對付流氓啊。

    從此之後,萬曆對張居正和馮保恨之入骨,恨不能抽筋剝皮。可是張、馮勢力實在太大了,萬曆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等待時機。

    報仇的機會終於來了。1582年6月20日,張居正病死。

    萬曆十年十二月,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敲響了他的喪鐘。

    於是,明神宗萬曆下旨逮捕馮保,並派人去抄馮保的家。

    誰知道這馮保不僅飛揚跋扈,還是個大貪汙犯,從其家裡竟然抄出金銀一百餘萬兩,各種珠寶幾十車,皇帝眼睛都直了,媽啊,比老子還富有!

    萬曆心說,張居正跟馮保是狼狽為奸的基友,張居正把持朝政那麼多年,提拔不少官員,他的非法所得也少不了。於是萬曆對張居正的清算開始了。

    萬曆首先做的,就是廢除張居正變法裡的那些新法。接著詔奪張居正生前死後的榮譽,先奪了他的上柱國和太師,再奪了他的文忠的諡號。最後,把在錦衣衛當錦衣衛指揮的張居正兒子張簡修廢為庶民。

    御史們一看萬曆皇帝對張居正下手,心說還等什麼,趕緊牆倒眾人推,群起而攻擊張居正和張氏黨羽。

    萬曆一不做二不休,派出了以司禮監太監張誠和刑部侍郎丘橓等為首的抄家團隊,浩浩蕩蕩殺向張府。他們首先給張府貼上封條,害怕張家轉移財產。

    貼封條沒錯,現在的法院也是這麼做的,可是你讓大院裡的人出去再貼啊。

    抄家局長丘橓心說,就是要把人封在裡面,我要報仇啊。

    原來丘橓跟張居正是死對頭,張居正活著的時候一直排擠他,有仇不報非君子啊。

    其實丘橓的作為不是君子,張居正犯法是他一個人的事,你把人家一家都株連,餓死十幾口,還搞刑訊逼供,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不堪受辱,自縊身亡。張居正另一個兒子張懋修,被嚴刑拷打,也差點沒命。

    不過自稱為政清廉的張居正竟然黃金一萬兩和白銀十萬兩,那要多少年俸祿啊。

    得知張居正被抄家,朝中重臣紛紛向萬曆求情。

    一般來說,皇帝要對某大臣下狠手的時候,沒有人敢求情,除非這個大臣是弱智。

    那麼萬曆整張居正,為什麼那麼多大臣求情?實事求是地說,那些大臣都是張居正掌權的時候一手提拔的,謠傳說張居正的財產都轉移了,如果查到了更多的財產,這些官員也脫不了干係,所以大家才會冒著生命危險向萬曆求情。

    不過這個萬曆皇帝也真夠意思,不但沒有怪罪求情的官員,反而動了惻隱之心。

    皇帝下令在張家給張母留下一座空宅,還留下四十畝田地,以讓張母安度晚年。

    史學家王冬旭如此評價張居正: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他勇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就道德層面而言,並不高尚。

  • 7 # 魏青衣

    萬曆年間,張居正作為首輔大臣,改革新政,為大明朝的繁榮貢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其中許多舉措在當時是相當不理智的,但卻也都是極其超前的,張居正的新政,是超越時代的,可惜,卻觸動了權貴的利益,最終還是被萬曆皇帝打回了原形。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仍不罷休,不僅剝奪了曾經授予張居正的生前身後的一切榮譽,剝奪了張居正的諡號,更是將張府團團圍住,貼上封條,裡面還有活人,但卻被堵在張府中出不去,張居正的後人,不管做沒做官的,也都是死的死傷的傷,不是被餓死就是自殺,再者就是發配充軍,沒一個有好下場的。試問,萬曆皇帝這樣對待拯救大明朝於水火之中的張居正真的合適嗎?

    當然不合適,在首輔張居正去世以後,滿朝文武百官,開始痛打落水狗,特別是在看到萬曆皇帝手段都如此殘暴的情況下,百官更是如此。

    檢舉張居正的人不少,但卻也不像題目中說的那般,沒有人替張居正說好話,畢竟張居正在任期間,任用了大批官員,也算是培植了自己的勢力,再者,張居正確實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大增,萬曆年間積累了足夠數年使用的國庫稅收,張居正本人的行政能力可見一斑,有人替張居正抱不平也屬正常。

    但說實話,萬曆皇帝的態度很明確,張居正一家算是死定了的,天子之威不可犯,雖然有人會想要道不平,但多少都是要看著點皇帝臉色的,也是後來一個個位高權重的各部尚書站出來,出頭鳥多了,才一個個都敢為張居正說話了。

    憑良心說話,雖然張居正的為人處世可能有些許不完美,但張居正的政治功績絕對是大明數一數二的。

    為何萬曆皇帝會在張居正去世以後差點將其從棺材裡面挖出來鞭屍?這也是因為張居正打小就在萬曆皇帝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前任首輔高拱下臺以後,太后與大太監馮保,首輔張居正三人成為了壓在萬曆皇帝頭頂的三座大山,壓的萬曆皇帝喘不過氣,好不容易熬死了張居正,萬曆皇帝先處理大太監馮保,得到了馮保貪贓枉法的鉅額銀兩,後來才動手處理張居正一家。

    到底是萬曆皇帝的舉動犯了眾怒,在眾大臣的反對下,萬曆皇帝總算是為張居正平反了,將張家大宅還給了張母,並留下了四十畝良田供這名八十歲的老人養老,只當做是給張居正的一點點補償吧。

    一代名相,卻落得如此下場,自古罕見,究竟是怎樣的皇帝,才能如此心狠手辣,對拯救一代王朝的功臣下如此狠手。

  • 8 # 無畏偉強

    站得越高摔的越狠,商鞅死的屈嗎?嘉慶殺和砷見有人保他嗎?不管誰上臺掌權肯定不會面面俱到,不管是公心私慾都會得罪一批人惹怒一批人包括已得利益的達官貴族和政治敵手,他們無時無刻虎視眈眈等待下手機會,大廈將傾樹倒猢猻散臨危救命的不多落井下石的不少,卸磨殺驢,紅到極是紫紫到極是死。

  • 9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張居正死後被萬曆皇帝報復性的打擊,為何沒有人出來為他求情?

    這麼說吧——但凡一門心思做事的,大多不討人喜歡;但凡一門心思做人的,往往討人喜歡;

    做人好比魏忠賢、杜月笙這類,和這類人相處保證讓你感到舒舒服服的,畢竟什麼都照顧你的面子。

    做事的分兩種:

    一種像海瑞這樣的,不討人喜歡,重於事而輕於人;

    一種像杜月笙這種的,不僅把事給你做了,還把你哄的舒舒服服的,這種人大家都喜歡。

    張居正改革十年,不知道動了多少人的利益蛋糕,恨他的人估計巴不得他早點死。奈何有大太監馮保罩著,萬曆皇帝猶如傀儡。

    大權獨攬的張居正誰也惹不起,只好忍著心裡的一口惡氣,看著吧,風水輪流轉,總有你張居正倒黴的時候。

    古代的政治集團往往都是一個利益團體,這個團體裡的人都是核心人物的朋友、門生、親戚和老鄉這些關係親密的人組成,大家抱團取暖。

    張居正上臺搞改革,首先把這個風氣剎住了,出臺“考成法(考核考績制度)”,以後想要往上爬,就不是上級官僚的一個點頭和一句“恩”了。

    統統都給我考試去,考核過關了你就升,考核不過關你就降,總之該表揚的表揚,該處罰的處罰。封建時代是個什麼社會大家都知道,這不是明著和大家作對嗎?這是大家給他記的第一筆帳。

    “一條鞭法”出臺,朝野上下一片哀嚎,這才是狠招,原本這些官僚地主豪強可以巧立名目,徵收各種賦稅。

    你張居正倒好,搞這麼一條政策,一上來就把每家每戶的土地給查的清清楚楚,該交多少賦稅羅列的明明白白。

    土地兼併一直是古代官紳發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張居正這麼一招可謂是斷了很多人財路。

    不過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一條鞭法以外地方官僚還是另外增加了一些附加稅,什麼火耗(鑄銀時的損耗),抬高銀價啊。

    總之底層百姓也沒有撈著什麼很大的好處,上層官僚雖然有所損失,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明朝國庫倒是增加了。

    損失雖然不大,但損失的每一分可都記在了張居正的帳上。

    總之每個人都在憋著一肚子氣,但是礙於萬曆皇帝還小,張居正獨攬大權,不僅得到太后支援,也得到宦官的支援,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每人敢出來叫板,只好死後和他算賬了。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剛去世,這群人就跳出來彈劾張居正,選擇權在萬曆皇帝手上,他可以答應這群人的請求,也可以不答應。

    但他選擇了答應,真的是張居正做的事情不夠漂亮,犯了眾怒?

    有這個原因,但不是萬曆處理他的主要因素,而是萬曆皇帝屈居在張居正的榮光之下太久了,搞得他都快忘記自己是個皇帝了。

    功高震主歷代是官場大忌,雖然這不是什麼好的現象,但是架不住它就是這麼受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奇妙。

    你做了事,不一定得到表揚,相反還可能受到領導的處罰。

    為什麼?

    因為領導覺得你威脅到了他的地位,遮掩了他的光彩,嫉妒是人類的天性,作為領導者,他當然不願意自己的臣子太有能力,即便有,你也得收斂起來。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面前多憋屈啊,皇帝不像皇帝的樣子,說句話都插不上,怎麼做都是張居正的決定。非但如此,萬曆皇帝還不敢對張居正過於放肆,從來都是稱他為“張先生”。

    估計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時候,心裡止不住的罵他狗奴才。

    說起張居正和萬曆皇帝這種錯位的關係,宋哲宗和他的大臣們的關係頗能說明問題。

    當年宋哲宗繼位的時候不過才九歲,當時朝政主要由高太后和司馬光他們主持,大臣們奏事的時候,因為宋哲宗和高太后的位置是相對的。

    他因為年幼,大臣們都不向他奏事,而是背對著他向高太后奏事,留給一個個碩大的屁股和背影給宋哲宗,這讓宋哲宗漸漸感到十分厭煩和憤怒。

    所以一上臺就把舊黨全部罷免,啟用新黨人士。

    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關係大抵就是如此,小皇帝在張居正的陰影下生活了足足十年,想必心裡也是憋了一大股怨氣。

    為了消除張居正在朝廷上的影響,樹立自己親政後的皇帝威權,自然不難怪萬曆皇帝要拿他來祭刀了,而那些官僚大臣們巴不得把張居正挫骨揚灰,又怎麼會有人站出來為他求情呢?

    所以說,自古以來認真做事的,很少會有一個比較好的下場。

    都說做人難,其實做人是最容易的,無非就是同流合汙,大部隊在哪裡,你就跟著大部隊走。做事是最難的,因為你不僅要把事做的漂亮,還得維護另一群人的面子、利益。

    所以一般像海瑞、張居正、王安石這樣的人往往容易遭到對手的落井下石,可憐王安石,直接背鍋宋朝滅亡的大帽子。

  • 10 # 賽麥大弘

    謝邀,是求情的人不夠份量,不是沒有人求情。李太后自始至終一言未發,是讓人心寒。萬曆皇帝突然對屍骨未寒的張居正發難,使人始料未及,以前多好的君臣關係,可以做典範,多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名垂青史。可憐張居正去世還不到一年,各種清算已經開始,張居正新政就這樣夭折,大明王朝從此走向不歸路。實在是讓人扼腕,究竟是什麼讓萬曆皇帝如此喪心病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還是皇權受到了挑戰,萬曆親政以前,主要矛盾是,君臣矛盾,萬曆親政以後主要矛盾變成了,新政與傳統的矛盾,就是萬曆皇帝明顯感覺自己的皇權受到了挑戰,必須鞏固皇權,其他的都放到次要位置。於是張居正變成首先要打擊的物件。其實,給他羅列的其他罪名都是不成立,在湖北荊州老家抄了不到百萬的家產,對於把持朝政十餘年的宰輔大臣,真的不多,張居正還是清正廉潔的。

  • 11 # 三金講史

    明朝是個很神奇的時代,似乎任何事情任何人都存在爭議,張居正也不例外,他一方面改革維新,一方面排除異己,生前極盡奢華,死後挫骨揚灰!這麼一個神奇的人,被萬曆清算的時候,甚至沒有人為他求情,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點:其為人囂張跋扈,排除異己

    張居正從來就不是一個清官,他依靠貪汙受賄上位,依靠排除異己,打壓能臣保住地位,正是因為張居正打壓能臣,使得自張居正後再無可用的治世能臣出現

    張居正從來都不是一個忠臣,他鋪張浪費,行事張揚,他的出行工具是一頂三十二人抬的超級大轎子。

    張居正從來都不是一個好人,他為了維護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下令拆毀全國各地的書院,嚴令禁止王陽明的心學傳播,更是為此殺了不少思想解放的文人。

    第二點:皇上讓他死,無人敢求情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病逝,親政的萬曆皇帝開始清算張居正,削去了張居正所有的爵位,並且抄家,朝中文武百官,張居正的下屬見到皇帝發飆,紛紛轉過身來反咬張居正一口,彈劾張居正擅權不法,欺君罔上,收受賄賂,罪惡滔天。

    第三點:寧為循吏,不為清流

    這句話是張居正對自己一生的總結,那麼何為寧為循吏呢?即內心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外表卻和世俗永珍打成一片;何為清流?即標榜節氣,不畏權貴,遇事敢言,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張居正自己已經說了他並不是什麼清官,也不是忠臣,更不是好人,欺負人,打壓人之類的事情做起來更是沒有負罪感。

  • 12 # 鳩莫什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萬曆皇帝要殺誰敢求情,至於私德不檢點更多的只是一個藉口,殺張居正以立皇帝的絕對威權,那怕曾經的朝夕相處的帝師。

  • 13 # 歷史小跟班

    事實上是有的,只是人少而且不夠份量,勸不動皇帝罷了。張居正死後被抄家,看似皇帝殘酷,實則是必然,或許張居正死前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切,不過他依然義無反顧吧!

    之所以替他求情的人少,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他的改革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中國的歷史上有四次比較著名的改革:商鞅變法,王莽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這四次改革只有商鞅變法成功了。而主持這四次改革的改革者,只有王安石一人算是得到了善終,商鞅最後被車裂,王莽的新朝轟然倒塌,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只有王安石,因為宋朝不殺士大夫的祖訓得到了善終。任何改革都會觸動,既得利益階級的利益,他清丈田畝推行一條鞭法,等於是在地主階級的身上剜肉;推行考成法,裁撤冗官,整頓驛站,又得罪了大多數的官員。

    其二,為皇帝所記恨。張居正對於萬曆皇帝來說,可謂是一位嚴師。他對萬曆皇帝要求極為嚴格,動輒呵斥,皇帝敢怒不敢言。而且他勸皇帝奉行節儉,自己卻做不到。怨恨日積月累,等到他死的那一刻,萬曆皇帝心中的怨恨,終於爆發,沒人能夠勸得動。而且他死之後萬曆皇帝親政,也需要拿他來樹立威信。

    其三,李太后的推波助瀾。歷史上的李太后不像武則天慈禧那樣攬權,只想著兒子做了皇帝,自己應該可以好好享受一番,可是就連這點願望也難以實現,而張居正在勸諫的時候也是措辭嚴厲,相當於直接打臉,而李太后顯然是個小心眼,後來他缺錢的時候說,抄了張居正和馮保的家,不就有錢了嗎?

    其四,人走茶涼。都說世界上最骯髒的就是政治了,張居正在的時候,門庭若市,依附他的人,猶如過江之鯽,等到他死後,可以算是門前冷落鞍馬稀,死如燈滅,昔日依附他的那些人跑的連影兒都不見了。

  • 14 # 蕭湘居士__

    華人活著排除異己,死後積冤累累是統病。還有是活著時別人當面拍馬縷須,背後忌妒深恨,一旦勢敗隔岸觀火,偷著樂還來不及,這樣的國民心態,你說有誰來講好話?有誰肯背時呢?古今一律,人情世故世態炎涼是一樣的。

  • 15 # 柏年月華

    1.心態:自己不留後路,封建吃人社會一位一味只求國家強盛的政治改革家是沒有活路的,張居正在改革時應該早已看到自己的下場,

    2.做法:打倒一切損害封建王朝的勢力,絕不手軟下死手的做法

    3.為人:和古代大多數人一樣受到仁義禮智信的毒害,將自己活命的機會寄希望於他人,比如他的學生皇帝,不如多個反對他的學生,不如他選的內閣人選

    4.皇帝:一位骨子裡自私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承者,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得失,臣子、奴才是他手中只是可以任意拿捏的玩具,這個壞了可以換一個,固然沒有那麼好也差不到哪裡去。

    5.弱勢:在封建社會沒有足以威脅到話語權人的勢力怎麼求情,一個求情可能就是欲加之罪。

    6.規則:求情人的意見可能已經消失在某些阿諛奉承人的手中,比如“內相”、秉筆太監等等。

  • 16 # 筱原123

    中國自古就有俗語: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

    人一走,茶就涼。道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適用於古今中外。

    而且張居正自己也不是什麼白蓮花,‘’寧為循吏,不為清流‘’,為人囂張跋扈,排除異己,打壓能臣保住地位,貪汙奢侈,鋪張浪費,行事張揚,他的出行工具是一頂三十二人抬的超級大轎子。以帝師自居,以聖人的標準要求皇帝,自己卻做不到,他推行的改革又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皇帝要發難清算時,牆倒眾人推難免了。

  • 17 # 小小強而強大

    因為張居正的死在本質上是由皇帝授意的,並不是由張四維造成的,在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一直灌輸在讀書人心中的禁錮,

    張居正的改革,在當時得罪的可是全天下的權勢者的利益。他死後還在彈劾他的人豈是幾個? 是一群!而且當時的萬曆也沒有想包容且放過張居正的心。

    相信那些與他同朝為官的官員們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再者,太嶽的各項法律讓百姓痛苦不堪,更讓那些反對的大臣們心裡恨之入骨。

  • 18 # 大神曹84

    張居正做內閣首輔時,首輔權力達到頂峰,而張這個人,也素來被褒貶不一。

    首先,作為內閣首輔,他所作所為可以說完全是為了大明王朝,改革新政,為開始出現頹勢的明王朝續命,他的改革未能徹底,只能算是縫縫補補,讓明王朝得以延續。

    他當時的權勢,可以說如果要取而代之,也是能做到的,皇帝年幼,太后依仗,信任他,國家大政盡是他做主。

    他本人勸誡要求皇帝節儉勤政,但是他本人卻又窮奢極欲,據說他回老家省親,做的轎子需要六十四個人抬,內建衛生間,廚房,臥室,簡直就是個房車。而他本人對皇帝又異常嚴厲,皇帝打小就怕他,可以說在皇帝年幼的心靈裡早早就留下了陰影。

    張居正其實是得了善終,畢竟勢力太大,皇帝長大了也不能一時就把他處理了。但是張居正死後半年,皇帝卻開始算賬起來了,安排了些罪狀,甚至把張居正的屍體挖出來鞭屍,可見皇帝對張居正的恐懼有多大。

    苦的是張居正的兒子孫子家人,史書記載全家被軍隊包圍在府中,兒子都被餓死。

    當時的情況下,張居正當政時,對百官嚴苛,難免把人得罪了個差不多,皇帝帶頭算賬,自然不會有什麼人站出來。

    另一方面,張居正當時都死了,他的兒孫官職勢力並不大,大家也犯不著為了一個死人得罪皇帝,畢竟生活還得繼續。

  • 19 # 西堤讀文史

    如果題主說的求情,是指抱著萬曆皇帝的大腿,磕頭如搗蒜,求他不要抄張居正的家,滿朝文武裡確實沒有。

    如果題主說的求情,是指在萬曆皇帝下令抄家以後,對萬曆皇帝說張居正忠君為國,任勞任怨,或者對負責抄家的刑部侍郎丘橓說,閣下手下留情,下手輕點,別讓咱們的小皇帝萬曆,在歷史上留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後世罵名,這樣的求情倒是有。

    尤其是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在不堪逼問而自縊以後,朝廷百官反應激烈,更多人開始給張家求情。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的原因:萬曆皇帝抄馮保的家是誘因,遼王案是導火索,報復張居正是初衷,抄沒張家財產是目的!

    在小皇帝萬曆當政的前幾年,始終有三座大山壓在他的身上,就像三團巨大的陰影,陰森森地籠罩在小萬曆的周圍,揮之不去,陰魂不散。

    這三座大山就是,萬曆的母親李太后,內閣首輔張居正,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

    張居正死去以後,萬曆帝開始獨攬大權,他早已經對馮保很痛恨。他痛恨馮保的直接原因,是馮保在小萬曆當皇帝的前幾年裡,始終為李太后監視萬曆的一言一行。

    只要萬曆皇帝稍有做的不對或者不好的,馮保那邊立馬就會通報李太后,接著李太后就會把小皇帝叫到自己宮裡,勸誡或者訓斥。

    李太后訓誡小皇帝萬曆,往往又會搬出張居正。李太后經常對小皇帝萬曆說,如果張師傅知道了你怎麼樣怎麼樣,他會怎麼想怎麼想。小萬曆對張居正,既有敬服,又有畏懼。

    有御史看到張居正已經死了,就又開始攻擊馮保。當時有個叫李植的御史,給萬曆皇帝上疏彈劾馮保,直書馮保的十二大罪。

    同時,馮保在司禮監的對手張誠、張鯨也在萬曆面前攻擊馮保。他們說馮保貪汙腐敗,家資富饒,甚至勝過皇上。

    於是,明神宗萬曆下旨逮捕馮保,並派人去抄馮保的家。

    這一抄不要緊,卻驚呆了剛剛成年的萬曆皇帝。據史載,總共從馮保家裡抄出金銀一百餘萬兩,各種珠寶更是無數。

    萬曆皇帝嚐到了抄家的甜頭。於是他又打起做了近十年首輔的張居正的主意。張居正雖然死了,他的家財肯定還在,萬曆皇帝這麼想。

    當然,張居正畢竟做了多年首輔,朝裡朝外,很多都是張居正的人。包括內閣裡那幾個,都是張居正提拔上來的,只能一步一步來。

    現在除掉了張居正在司禮監的盟友馮保,已經成年的萬曆,也對自己的母親李太后不那麼畏懼了。下一步就是對付死去的張居正。

    萬曆首先做的,就是廢除張居正變法裡的那些新法。接著詔奪張居正生前死後的榮譽,先奪了他的上柱國和太師,再奪了他的文忠的諡號。最後,把在錦衣衛當錦衣衛指揮的張居正兒子張簡修廢為庶民。

    御史們一看萬曆皇帝在報復張居正,有些人坐不住了,開始攻擊張居正和張居正的黨徒。當然,此時的內閣首輔申時行是張居正提拔的,他已經在盡力維護了。

    然後,有個御史羊可立,又把多年前,張居正構陷遼王朱憲㸅的事扒拉了出來,接著遼王妃開始訴冤,遼王妃在訴狀裡控訴張居正說,遼王府的萬千家財,都進了張居正的府裡。

    萬曆皇帝一聽到萬千家財,抄家的心思更加急切了。萬曆皇帝打定主意要抄張居正的家!

    萬曆皇帝要抄張家的訊息傳出來以後,立刻有大臣提出反對意見,實際上就是委婉地為張家求情。

    比如,左都御史趙錦上疏說,當年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時候,也抄過大奸臣嚴嵩的家,結果抄家人員肆意妄為,竟然連累了嚴嵩老家周圍的好幾個府縣。現在朝廷又要去抄張家,恐怕對當地老百姓也會不利。“恐遺害三楚,十倍江西民!”

    張居正是湖北荊州江陵人,古為三楚之地,故曰恐遺害三楚;嚴嵩是江西新餘分宜人,故曰十倍江西民。

    再比如,吏部尚書楊巍上疏說,張居正是輔政大臣,侍候皇上十年之久,任勞任怨,為皇上效犬馬之勞,皇上這麼幹,恐怕會傷了天下臣民的心,堯舜這樣的聖主肯定不會這麼幹。

    其實,這些都是給張家求情呢!

    但是,小皇帝萬曆報復心切,再加上對金銀珠寶的熱切慾望,和抄家抄出的快感,因此對這些人的求情一概未理。他仍舊派出了以司禮監太監張誠和刑部侍郎丘橓等為首的抄家大隊!

    抄家大隊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張家的財產。朝廷和民間,早已經有傳言說,張家有白銀二百萬兩之巨。

    至於抄家的罪名,有三條,一是謀反,二是叛逆,三是奸黨。丘橓素來跟張居正是政敵,他抓住這個機會,也要報復張居正。

    丘橓等人來到江陵張家以後,荊州府和江陵縣的大小官員全部到場,親自封了張府。張家人全都躲在深宅裡不敢出來,沒有食物了,也不敢出去買。

    據史載,在此期間,張家餓死了十餘口人。再加上丘橓等人刑訊和逼供,張家人有死絕的危險。

    可是,令萬曆皇帝和丘橓失望的是,他們從張家,一共只搜出黃金一萬兩和白銀十萬兩,至於傳說中寄存在宅外的二百萬兩白銀,怎麼也找不到,丘橓對張家人,尤其是張居正的兒子們刑訊逼供,也問不出結果。

    這時候,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忍受不了拷問和毒打,憤然自縊身亡了。張敬修自縊之前,還留下了一封血書,傳播當世。

    張居正另一個兒子張懋修,也不堪拷問,想要投井自盡,結果沒死成,然後他又絕食,仍然沒死成,終於留下了一條性命。

    張敬修的死,震驚了朝廷,朝廷百官紛紛開始為張家求情,其中包括首輔申時行、內閣輔臣許國、六部的堂官侍郎和張居正的學生、舊僚等大臣。

    申時行曾經給丘橓去信,告訴丘橓,別讓咱們的小皇帝留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千古罵名。

    內閣輔臣,大學士許國也給丘橓去信說,閣下千萬手下留情,別讓後世罵咱們這輩人重財輕人。

    張居正的學生於慎行,更是痛徹心扉,給丘橓去了一封信,言詞沉痛,慷慨陳詞,為張家求情。這封書信,當時傳頌天下,文武百官爭相誦讀。

    但是,這些書信,丘橓都置若罔聞。我們前面說過,丘橓跟張居正是政敵,張居正當政時,不喜歡丘橓,曾經打壓過丘橓,丘橓報仇心切,對張家人心狠手辣,也就不足為怪了。

    除了給丘橓去信,朝廷裡的官員也上疏萬曆皇帝,給張家求情。

    比如,內閣首輔申時行聯合六部大臣,乞求萬曆皇帝對張家從寬處理。

    比如,刑部尚書潘季馴上疏說,張居正的老母已經年逾八旬,性命旦暮就可能不保,求皇上特旨寬宥她吧。

    在朝廷百官的求情氛圍中,丘橓等人在張家,又實在拷問不出更多財產的情況下,萬曆皇帝終於鬆口了。

    他下令,在張家給張母留下一座空宅,另外留下四十畝田地,以讓張母安度晚年。

    至於張家的子孫,自殺的自殺,充軍的充軍,可謂家破人亡!

    萬曆皇帝早先曾經對張居正說過,待張居正死後,“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

    張居正恐怕萬萬不會想到,他的小皇帝學生萬曆在他死後,是這麼看顧他的子孫的!

  • 20 # 淺嘗輒止論歷史

    張居正對大明的貢獻不用多說,說是力挽狂瀾,延續國祚亦不過份。

    但是,也得看懂張居正的權力慾也非常強,是私心也好,為了維持自己的政策更好執行也罷,不論怎麼說,張居正攬權的行為都形成了相權與皇權的爭端,這也是萬曆在張居正死後要清算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觸動的利益階層太多,就好像秦朝的商鞅一樣,死後反撲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有能力給他求情的人被他得罪了一大半,然後剩下的一半,怕得罪另一半了。也不會為他求情。)

    只不過秦惠文王只是殺了商鞅,商鞅執行的變法依然沿用,而萬曆卻沒有秦惠文王的能力,加之因國本之爭常年怠政,張居正的變法可以算是荒廢了。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行為,無非就是穩固皇權的做法,如果清算以後能夠像秦惠文王一樣理政,堅持張居正的變法,也不至於被說成昏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假了,怎麼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學習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