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書蟲的書架
-
2 # 迷茫的超超
首先在正史中是沒有桃園結義的。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與關羽、張飛三人,在張飛所在的那個村子旁邊的桃園裡義結金蘭。這個歷史故事為後人流下了一段千古佳話,甚至,桃園結義已經成了結拜異姓兄弟的代名詞。從劉備這個人的性情來說,比較豪爽,是個喜歡和人交往的人,愛結交朋友,而且擁有眾多的朋友,但為什麼和他結拜為兄弟的,偏偏只有關羽和張飛兩個人呢?這要從分析劉備的人生經歷說起了。
劉備首先是和張飛認識的。張飛是做屠宰和豬肉生意的,產銷一條龍。估計在那個年代,由於戰亂不斷,豬肉價格也相當高,屬於高檔消費品,利潤豐厚,他自然賺了不少錢,在當時的涿州縣也算得上是大款了。劉備之所以看上了張飛並且和他結拜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與他的財富有關係。果然,張飛在認下劉備這個大哥之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他置辦軍事物資和招兵買馬,讓劉備得到了走向江湖開拓事業的第一桶金。
劉備與關羽的結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關羽的身份是一名殺人通緝要犯,身負好多條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張飛的村子。在聽過關羽講述了自己的經過之後,劉備敏銳的認識到,關羽不但是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人才,必定會對自己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拉著張飛和關羽一起結拜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質上的擴充,而且得到了輔佐自己的鐵桿人才。果然,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不但是親密的革命戰友,而且還是得力的助手。
再往後,劉備認識了很多大人物,包括董卓、袁紹、曹操以及朝廷裡的一些高官等,但這些人有的是看不起他,認為他地位低下,不相與共,更不要說和他結拜為兄弟了。其中董卓、袁紹就是這些人的代表;有的雖然對他有好感,甚至還有欣賞的成分,但因為地位、年齡、關係等方面的原因,只能作朋友,卻不能和他結拜。曹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所以,在江湖上漂泊了N 年之後,劉備身邊仍然只有關羽張飛兩個結拜兄弟。
-
3 # 傅山遺風針推人
強強聯合,一個好漢三個幫嘛。
惺惺惜惺惺。劉備選擇張飛關羽,同時,關羽張飛也選擇了劉備。
中山靖王之後,這個牌子,好用。
-
4 # 陳健4396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是因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有共同的志向。所以相見甚歡,不離左右。
歷史上真實的劉關張,並沒有拜把子,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還要大一兩歲,如果按歲數排,劉備應該是二弟。但是歷史上的劉關張,認識之後,他們迅速形成了以劉備為主,關羽張飛為輔的局面,相約報效國家,扶保漢室。所以他們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一、扶保漢室、報效國家是他們共同的理想。
東漢末年,朝廷無道,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黃巾軍揭竿而起。在這種情況下,三個沒有多高社會地位的年輕人,賣草鞋的劉備、殺豬的張飛、做小生意的關羽,因為機緣巧合遇到一起,三人一交談,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於是就團結起來,準備為國盡忠。
二、不甘人下,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一致
劉備自己宣揚自己是劉氏宗親,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中山靖王光兒子就一百二十多了。到了劉備這一代,早已破落,所以劉備做一番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極其強烈。而且劉備從小跟隨名師學習,文武全才,結交的都是豪傑,賣草鞋純屬讓生活逼的,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但是這位英雄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個天大的機會了,他也就不想賣草鞋了。
關羽,武藝絕倫,以做小買賣為生,現在天下大亂,官府徵兵,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張飛,三人之中最有錢,殺豬賣酒生意好。但是張飛力敵萬人,從小學武,肯定不是為了長大以後開豬肉連鎖店或者開大型養豬場的。
所以,三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人,有共同的理想,有一身的好本領,性格相投,義氣深重,一見如故,就組成了創業小團隊,轟轟烈烈的幹了起來。
-
5 # 隱者康司馬
劉備28歲那年,官府張貼布告發文招兵買馬。劉備見了佈告,感慨的長嘆一聲!這時身後有人大聲說:*男子漢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為什麼要長嘆?*劉備回頭一看,這個人身高有八尺多,長的豹頭大眼,下巴下長著鋼針般的鬍子,聲音洪亮。劉備和他攀談了解到,此人叫張飛,字翼德。家住涿郡,有很多的土地,自己殺豬賣酒開個店鋪,愛交英雄豪傑的朋友。劉備說:*我是中山靖王的後代,現在黃巾叛軍做亂,我有想想報效國家,可是能力有限!*張飛說:*我把良田,店鋪賣了,招兵買馬,和你一起幹大事!*劉備大喜邀請張飛在酒店喝酒,兩個人正喝得開心高興時,來了一個大漢,身長九尺,鬍子長二尺,臉色紫紅,丹鳳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劉備就邀請他一起吃酒,才知道他叫關羽,字雲長。在家鄉把欺壓百姓的地主惡霸給殺了,在江湖上逃難五年多了。三個人都喝高興了,都有報效國家的理想和抱負。張飛說:*我的莊園後有一個桃花園,花開正盛,明天在園中祭天地,我們三個人結為兄弟,齊心協力,幹一翻大事業!*劉備、關羽都表示同意,這就是三個人走到一起的過程。
-
6 # 賽半仙
三人的組合顯然是一個團隊初期必須有的元素,在初期的劉氏集團三人都有不可或缺的原因。看看三人的能力則可以說明這一點:
劉備部分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哭也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技術。
劉備深通人性,能辨人心,簡單說就是懂得心理學,會識人。
這也是臣子都忠心耿耿的原因,有徐庶赴曹營,不獻一謀;有趙雲良禽擇木,捨身護主,又有曠世奇才諸葛亮忠心輔國。
劉備臨終還特意叮囑馬謖能力不足,不能擔當大任。在這麼重要的時候說這個,說明劉備對這個說法很肯定,知道如果不聽他說的,一定會出狀況,也說明了劉備識人的能力。哭只是他達到目的的方法。
亂世之中,為了求得名將裝孫子被視為求賢若渴,那麼哭一哭又算得了什麼呢?
關羽部分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是關羽出場時的形象,這個就不需要劉備慧眼識珠了,就普通人也看得出關羽的大俠風範。
關羽俠氣外露,從言談之中,看得出關羽是重義之人,又有心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且身懷非凡的武藝。
亂世之中,有點眼力的人也會挑選關羽這種助手吧。
張飛部分首先張飛跟劉備的第一次對話,就可以看出張飛的直性子。
“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這是張飛跟劉備的第一次對話。
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張飛儼然猛人長相。再加上交流之後還是個有錢的主,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與劉備、關羽目標一致,有錢、有地又有豪傑資源,且武藝不凡,同樣是上上之選。
至於殺豬為什麼這麼有錢,可以理解為《水滸傳》裡的鄭屠,鎮關西。
綜合部分三人的能力和身份形成了團隊完美架構。
劉備身份擔當,中山靖王之後,劉氏正統後裔,出師有名(當時出師必須有個響亮的口號,像袁紹的四世三公,曹操的討伐董卓都是這個樣子),視為主帥。
關羽實力擔當:不俗的顏值,不俗的實力,團隊中打手、視為將軍。
張飛財富擔當:有了主帥和將軍,就差士兵了,要士兵就需要錢財,張飛的經濟實力無疑幫上了大忙,武力不凡,與關羽皆為“萬人敵”,打手二號,副將軍。
架構有了,就該發展粉絲,拓展團隊了,後來諸葛亮的加入無疑讓這個團隊的完整性又上一個臺階。
-
7 # 雪流星落
這個很好理解,一個殺豬的,一個逃犯,一個賣草鞋的,都處在無法施展抱負,人生低落中,所以都有一種心心相惜的好感!正是在落魄中相輔相持,所以才能一生共富貴,桃園三結義也成為一大佳話!
再往後已經沒有那種環境,所以趙雲等人雖然貢獻良多,卻不能加入這個三人小團伙!甚至出險分封五虎大將時,關羽的不滿!連這個名頭都爭,還能容忍誰來加入呢?
-
8 # 胡侃解密三國
首先正史上當時是不可能結拜的,因為當時還沒有這個風俗,結拜興起時間具體不可考,但象徵結義的“金蘭”一詞是在南北朝時的《世說新語》中第一次出現。但不結拜不代表沒有兄弟情,從後來結義都是拜劉關張可以看出,這三人的兄弟情是有目共睹,日月可鑑的。
歷史需要細品,其中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下面先來看,劉備何時結識關羽和張飛的: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這是《三國志》中形容劉備的,熹平四年(175年)15歲的劉備開始遊學,中平元年(184年)劉備起兵討伐黃巾軍,那劉備“交接豪俠”的時間必然是在這段時間內,劉備的成長一直都是眼見的,遊學的時候結識了公孫瓚,並“兄事之”,恰好後來張飛對關羽也是“兄事之”,但並沒有人說劉備和公孫瓚結拜了。而且劉備還找了個好老師,盧植。
而這些爭附的少年中,應該就有關羽和張飛,現在人想起關張的形象都是一個髯長三尺,一個燕頷虎鬚,但須知關羽和張飛也年輕過,假如劉備遊學3年,18歲回到家鄉開始交結豪俠,那此時關羽的年紀大概和劉備相仿,而張飛還是十五六歲的小夥子。
少與關羽俱事先主這是張飛傳中的原話,古代男子十五歲束髮,所謂的“少年”一般指十一歲到十五六歲之間的男子,也就是說劉備遊學一歸來,張飛和關羽就是最早一批追隨劉備的人。這裡再擴充套件一點,在這批追隨劉備的少年中,還有一個牛人,魏國後來的邊防大將——牽招。《初學記》中記載牽招: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也是年少就跟劉備成為刎頸之交。但後來先投袁紹,後跟曹操。當然這期間六七年,交結的肯定不止這3人,但跟劉備恩若兄弟的卻只剩關羽和張飛,為何?
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都知道劉備是沒落的皇族,已經沒落到織蓆販履了,沒落到底了,但劉備家雖然沒落了,但興趣愛好卻沒有: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放到現在就是就是豪車,名寵,玩音樂,玩時裝,但沒落到賣草蓆為生的劉備的經濟實力明顯支撐不了劉備的愛好,就像當年未發跡的劉邦,到那裡都是被人鄙視的劉三,當時的劉備也難免會被別人嘲諷,蔑視,侮辱。
而為劉備出頭的就是關二爺和張三爺,想象一下,175左右的劉備被欺負了,前面立馬擋了兩個190左右的大漢,在當時普遍身高不到1米7的時代,關張都算是小巨人了,面對這樣的兄弟內心激動不?
最關鍵的是關羽和張飛並不只是傻大個,而是有實打實的武力的,張飛的武力從何而來不好說,但關羽可以肯定是一路磨鍊出來的。下面簡單看下,關羽追隨劉備大概是在十八九歲左右,而之前是殺人後再流亡,雖然《三國演義》中的流浪江湖五六年矣未必真實,但關羽從山西運城老家殺人,流亡到緊挨著北京的河北保定涿州,看下地圖,直線距離約660公里(1300多里),但流亡的時候曲曲折折,而且有時候根本是沒有方向的,實際路途翻一倍可能都不止,也就是說關羽逃亡到涿州時所行距離可能要有2500裡——3000裡左右。所以關羽如果用了五六年時間完全是差不多的。
按上面的推算,關羽十七八歲就跟了劉備,那關羽殺人的時候大概只有十二三歲,就是現在剛剛小學畢業的年紀。十二三歲的武聖人流浪幾千裡,浪蕩五六年,長成將近2米的巨人,中間沒有點奇遇是不可能的,關羽的武力也是這樣一步一個血印摸爬滾打出來的。
像這樣兩個最早追隨自己,且有實力,並忠心無二的猛人,劉備不把他們當兄弟,還能找誰去當兄弟呢?
-
9 # 論語社
英雄不問出處!
實踐證明,這組三國草根鐵三角組合,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治組合:
第一,成功的創業組合,
第二,成功的人際組合,
第三,成功的團隊互補組合。
影響最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忠和義,被三人詮釋的淋淋盡致,也昭示中國傳統文明的博大致遠和東方智慧魅力。
-
10 # 南山禪月
英雄不問出處,而劉備何等人也,欲成大事,他看中的是張飛的勇猛和本性的實在,不會計較他是屠戶。而關羽氣宇不凡,一身忠義正氣,他更喜愛。
劉備與關羽、張飛初次相識,經過一些事情,透過交流從言行觀察發現,這兩個人有英雄氣概和忠肝義膽,是重情重義的人。且二人力大無窮,勇武過人,象這樣品格、武功俱佳的人才,豈能錯過。
劉備雖然落魄於市井,但他有英雄之志,帝王之心。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不斷學習和思考,修煉自己,以待時機而動。
劉備見天下大亂,自己要想成就一番大業,靠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是不行的,必須要組建團隊,招攬人才。而此時劉備的現實情況是無財無勢,如何招兵買馬,吸收人呢,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用投資感情來獲得人才。
劉備慧眼識英雄,認準了關、張二人是重感情的忠義之士,而且具備可以培養成大將的潛力。於是下定決心,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組建了最初的三個好漢小團隊,一帥二將。再透過寄人籬下,借力借勢到後來獨立一方,形成了自己的集團勢力,三分天下。
事實證明,劉備是極對的。曹操用金錢、美女、地位都沒有打動關羽,關雲長忠義之骨封金掛印,只因念桃園三結義的不求同生,但求共死之情。
在整個三國風雲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劉備在很多事情和危機中,都體現出他能成大事的三個優點。
一是怕危不懼,處驚不亂;二是善於掩飾,示弱玩哭;三是善識人才,為我所用。
劉備與關、張結義時,張飛是屠戶,關羽賣豆腐,他編草鞋賣,都是市井中做小生意的,在三人中,劉備的生意最小,所以沒理由看不起張飛。
在亂世之秋,象關羽這樣殺過人的逃犯很多,不足為奇,以劉備的胸懷自然不會在意這些小事。
何況以後還要領兵打仗,上陣殺敵,不知要殺多少人。劉備不但不在乎他殺了人,還希望他以後多殺敵人,多打勝仗,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
11 # 長垣馮頭
從劉備這個人的性情來說,比較豪爽,是個喜歡和人交往的人,愛結交朋友,而且擁有眾多的朋友,但為什麼和他結拜為兄弟的,偏偏只有關羽和張飛兩個人呢?這要從分析劉備的人生經歷說起了。縱觀劉備的人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是劉備出道之前。這個階段,是劉備從幼年成長為成年人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劉備的處境比較艱苦,父親死的早,家庭生活也很拮据,只留下了他和母親兩人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一直到了15歲,他的叔叔奉獻愛心,支援災區,劉備才得到了放下手中正在編織的草鞋去外出上學的機會。試想一下,這個年齡,在現在已經是初中畢業上了高中了,而劉備則剛剛入學,基礎肯定相當差,學習成績自然就不可能好,聽課跟不上趟,學習興趣不濃,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劉備學習雖然不用功,但在結交朋友上卻不含糊,尤其是和班裡的那些幹部子弟和富家子弟的關係處得都不錯,其中公孫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為他是當時涿州劉太守的姑爺。但是,劉備雖然竭力跟在這些有優越感的子弟們屁股後面跑,人家對他卻並不感冒。所以,這個階段劉備雖然身邊似乎有很多朋友,但能結為生死之交的卻沒有,不是自己看不上別人,就是別人看不上他。不過,這個階段的經歷也讓劉備認識到了,人生不僅要有朋友,而且要有生死朋友才能成就大事。這為後來劉備能與關羽張飛結拜奠定了思想基礎。
其次,就是劉備進入江湖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劉備打打殺殺,風雨飄搖,竭力拼爭,不斷探索,雖然事業上成就不大,但卻為自己留下了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結拜了兩個生死兄弟,一個是關羽,另一個是張飛。劉備首先是和張飛認識的。張飛是做屠宰和豬肉生意的,產銷一條龍。估計在那個年代,由於戰亂不斷,豬肉價格也相當高,屬於高檔消費品,利潤豐厚,他自然賺了不少錢,在當時的涿州縣也算得上是大款了。劉備之所以看上了張飛並且和他結拜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與他的財富有關係。果然,張飛在認下劉備這個大哥之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他置辦軍事物資和招兵買馬,讓劉備得到了走向江湖開拓事業的第一桶金。劉備與關羽的結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關羽的身份是一名殺人通緝要犯,身負好多條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張飛的村子。在聽過關羽講述了自己的經過之後,劉備敏銳的認識到,關羽不但是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人才,必定會對自己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拉著張飛和關羽一起結拜了。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質上的擴充,而且得到了輔佐自己的鐵桿人才。果然,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不但是親密的革命戰友,而且還是得力的助手,在日後的歲月裡,為劉備的事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12 # 觸控灬未來
因為劉備當時只是織蓆販履之輩,空有顯赫的出身,怎奈家道中落,一腔抱負,卻只能為生計奔波。
關羽當時看不慣他人恃強凌弱,出手殺之,逃難江湖,五六年矣,靠賣棗維持生計。隻言片語間就能感受到關羽的義
而當時張飛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證明張飛當時並非草根百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劉備若想實現鴻鵠之志,必須有人相助,然劉備無財,張飛卻是上上之選,可劉備並非豪傑,關羽卻得到張飛的賞識,認可關羽。
張飛性急,看不了劉備的惺惺作態,關羽重義,幾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缺乏關愛。
劉備恰巧懂得識人之術,馭人之道,投其所好,自然水到渠成。
只是當時的社會階層等級分明,而這種結拜恰好契合當時社會背景。
可畢竟只是《演義》,不屬正史。
《三國志 關羽傳》一語道破:“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劉備在涿郡鄉里招兵買馬,而關羽和張飛“為之禦侮”, 禦侮就是不讓別人欺侮的意思。劉備起家是很艱難的,他到鄉間去發動部隊,有豪強、地痞來欺負他,關羽和張飛則擔任了保鏢保衛的工作,在這個期間,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劉關張“誓共死之盟”!
-
13 # 人生一半半
桃園結義的故事在中國差不多應該是家喻戶曉了吧?所以,我不想再贅述這個故事。我想從人性的角度和管理的角度去分析為何劉備只跟也只能跟關羽、張飛拜把子。可以說,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政治的需要。
相知於微時,那是生死相依劉備縱使是中山靖王之後,但中山靖王的後人多了去。劉、關、張初識時,劉備也不見得到混得比關羽、張飛好,都是市井一介,身份低微。在你身份低微時,別人跟你拜把子,尊你為大哥,願意跟隨你出生入死,那靠的絕對是同志向、真情義。這種感情就是莫問歸途、生死相依。這種感情就像朱元璋對待馬皇后一樣。在朱元璋最潦倒的時候,馬皇后這個糟糠之妻一路緊隨他、關愛他、照顧他,堅貞不渝,生死相依。後來朱元璋當上皇帝了,不管對別人怎麼殘酷無情,但馬皇后的話還是要聽的。在劉備的創業階段,多少血雨腥風,靠的就是兄弟共同出生入死。三英戰呂布,兄弟同心,誰也不能落下誰。可以說,在創業階段,劉、關、張就為了共同的目標緊密地捆在了一起,也就是後來事業有成後的利益集團,形成了牢固的"小圈子"。後來的人是很難再進入這個"圈子"的,因為沒有這份生死與共的經歷。
中途過來,那僅僅只是一個相遇雖然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也受到了劉備的最高禮遇和重用,但你也不是人家的兄弟。你是因為有才,劉備要圖大業,不得不用你,是為利益集團服務的。諸葛亮初來乍到時,得到劉備的重用,關羽、張飛就不開心了,對諸葛亮各種排擠是吧?要不是劉備這個大哥在,這兄弟倆還不翻了天?後來,兄弟兩人也犯軍紀了,那又咋地,你諸葛亮也不敢真處罰。人家是主公的兄弟,怎麼處理,那是主公的家事。
縱使你武功蓋世,也不能蓋過我的兄弟再後來,劉備的事業越做越大了,再過來的,那就是投奔過來的,那就是各有目的、各取所需。就算是趙雲,你來的時候,我劉備雖然混得不怎麼樣,但總算也是一個主公,你過來了就是投奔我的。所以,也不能成為兄弟。就算趙雲英勇無敵,對劉備一直忠心耿耿,甚至曾救劉備和阿斗(後主劉禪)於危難之際,立下無數赫赫戰功。但在劉備的眼中,還是會認為,我是主公,你是人臣,你為我效命就是應該的。所以,無論你趙雲多麼武功蓋世,你也不能蓋過我的兄弟。
待我成為主公,我需要的是臣子另外,從管理的角度來說,兄弟也不宜過多,人多了難以平衡利益,也容易產生隔閡。劉、關、張的利益集團形成後,劉備總是要考慮兩位兄弟的感受的,你不能這個也交兄弟,那個也拜把子吧?這樣的話,關羽、張飛就會問了:我們還算兄弟嗎?諸葛亮那麼大的本事,這兄弟倆都會排擠,那你趙雲和更後來的那些人,就更不可跟劉備拜把子了。這個時候,劉備是主公,是要圖大業的,他需要的是臣子,需要整肅朝綱、嚴明規矩。滿朝堂都是兄弟,像梁山、綠林一樣亂哄哄的,怎麼管理,那不亂套了?
-
14 # f夢飛翔f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是因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有共同的志向。所以相見甚歡,不離左右。
歷史上真實的劉關張,並沒有拜把子,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還要大一兩歲,如果按歲數排,劉備應該是二弟。但是歷史上的劉關張,認識之後,他們迅速形成了以劉備為主,關羽張飛為輔的局面,相約報效國家,扶保漢室。所以他們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一、扶保漢室、報效國家是他們共同的理想。
東漢末年,朝廷無道,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黃巾軍揭竿而起。在這種情況下,三個沒有多高社會地位的年輕人,賣草鞋的劉備、殺豬的張飛、做小生意的關羽,因為機緣巧合遇到一起,三人一交談,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於是就團結起來,準備為國盡忠。
二、不甘人下,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一致
劉備自己宣揚自己是劉氏宗親,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中山靖王光兒子就一百二十多了。到了劉備這一代,早已破落,所以劉備做一番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極其強烈。而且劉備從小跟隨名師學習,文武全才,結交的都是豪傑,賣草鞋純屬讓生活逼的,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但是這位英雄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個天大的機會了,他也就不想賣草鞋了。
關羽,武藝絕倫,以做小買賣為生,現在天下大亂,官府徵兵,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張飛,三人之中最有錢,殺豬賣酒生意好。但是張飛力敵萬人,從小學武,肯定不是為了長大以後開豬肉連鎖店或者開大型養豬場的。
所以,三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人,有共同的理想,有一身的好本領,性格相投,義氣深重,一見如故,就組成了創業小團隊,轟轟烈烈的幹了起來。
-
1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劉關張桃園三兄弟是《三國演義》的絕對主角人物。喜歡看三國的朋友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一個草鞋販子、一個通戢犯、一個地頭蛇怎麼會走到一起,結拜為兄弟呢?
咱們來看看桃園結義的過程。首先出場的是劉備,劉備這人說是帝胄血脈,中山靖王之後。家裡到他這一代就徹底沒落了,“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劉備幼年喪父,“事母至孝”,他叔父還算有些積蓄,就供養他讀書。劉備善長結交,“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鄭玄非常了不得,那是儒學大家、經學大師,著作等身,名揚天下。能拜在他門下學習,劉備也屬於大儒的弟子。盧植這個人也不簡單,他是鄭玄的師兄,在地方上當過太守,黃巾起義時,在軍隊中當“北中郎將”。公孫瓚是貴族出身,關係網很多,他年紀輕輕就做了官。所以說,不要以為劉備很窮,其實他並不缺少軟資本。
黃巾軍發起起義時,劉備已經28歲了。他站在招兵榜文前嘆息。張飛從他身後冒出來了,問他即然有報國之志,直接報名參軍就對了,為什麼還要嘆息呢?原因是“恨力不能,故長嘆耳”。劉備說的“力”指的是什麼呢?其實是財力,他缺錢。
張飛立即接住話頭,回答說自己“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頗有資財……”。大家注意了,劉備說自己“力不能”,張飛卻說自己“頗有資財”,這說明什麼?說明張飛事先對劉備的情況是做過調查的。馬上就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劉備真正缺少的是錢。所以張飛是以錢為餌,讓劉備隨著他一齊走。
張飛說他自己“世居涿郡”,但他卻並不是豪門大戶,也沒有混出來個一官半職,他說自己好“結交天下豪傑”,但我們看張飛在後來並沒有遇到過一個熟人,和劉備、關羽完全不同。張飛說他是以“賣酒屠豬”為業,“頗有莊田”,非常有錢。大家都知道,在現代社會,你開個酒莊、肉鋪也必須有一定的底氣來保證正常運營,沒有人來騷擾搗亂,何況是當時的漢末亂世。
咱們看看張飛的兵器――丈八蛇矛,這可不是正規軍隊的制式兵器,也與社會上流行的槍、戟、刀、劍完全不同,絕不是正常兵器。
張飛的貼身護衛是十八騎燕將,來自於燕山一帶,大家都知道,當時燕山一帶多匪寇巨盜,專門劫掠來往客商。
張飛失徐州後,為了報復呂布,他帶著士兵扮成強盜搶走了呂布的馬匹;徐州被曹操打敗後,張飛跑到芒碭山去當了土匪;張飛在多次作戰中所採取的戰術都是劫匪式的伏擊搶劫,特別擅長幹這事。
我們透過張飛來歷不明的資財、性情、兵器、部下成員、廝殺風格、作戰特點和他粗魯的語言來看,這廝肯定不是個良民,有極大可能性以前就是燕山一帶的劇盜。張飛找到劉備,以資財動其心,帶著一幫人為漢朝政權效力,真正的原因就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解釋――洗白自己的不良履歷和資產。
關羽就很好解釋了,他本來就是個被官府下海捕文捉拿,四處躲藏流落江湖的通戢犯。有了劉備這個漢室宗親大旗的遮掩,進入軍隊,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活動,立下功勞,就徹底洗淨了汙點。
誰來當大哥,肯定是劉備。張飛肯定不行,也許有人能認出他來。關羽也不行,他的畫像有可能就在城門口貼著呢。只有劉備家世清白,還是大儒的弟子,還有一些給政府當公務員的同學、朋友,辦起事來要方便得多。
大家記得,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公孫瓚率部前往會盟,路過德州平原縣,遇到了桃園三兄弟。公孫瓚和劉備寒暄之後,專門指著劉備身後的關羽和張飛問:“此何人也?”,還詢問了兩人的官職,感嘆:“如此可謂埋沒英雄”。那麼,公孫瓚為什麼特意詢問關羽和張飛呢?公孫瓚以前在國家的北方防線任職,除了防禦匈奴之外,還負責一些地方治安的工作,他也許是看到這兩人比較眼熟,剿匪的時候看到過?或者在上方傳達過來的通戢令上見過?
透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劉備的文化基礎不錯,關係網較廣,有著很好的軟資本,缺少的是資金和人員。劉備志向遠大,善長於戰略性策劃,也需要關羽這樣的管理層人員,張飛這樣的執行層人員。三個人搭配起來,有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還有資金,人員,這就是一個良好的事業基礎,三兄弟透過共同的目標而實現各自的理想。
回覆列表
題目的意思是劉備在未出名前,為什麼會和張飛和關羽結拜,而不是別的熟悉的人。下面我來說說的我的見解。
三人未結拜之前,劉備還未出道,這個階段,是劉備從幼年成長為成年人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劉備的處境比較艱苦,父親死的早,家庭生活也很拮据,只留下了他和母親兩人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一直到了15歲,他的叔叔奉獻愛心,支援災區,劉備才得到了放下手中正在編織的草鞋去外出上學的機會。
試想一下,這個年齡,在現在已經是初中畢業上了高中了,而劉備則剛剛入學,基礎肯定相當差,學習成績自然就不可能好,聽課跟不上趟,學習興趣不濃,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劉備學習雖然不用功,但在結交朋友上卻不含糊,尤其是和班裡的那些幹部子弟和富家子弟的關係處得都不錯,其中公孫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為他是當時涿州劉太守的姑爺。
但是,劉備雖然竭力跟在這些有優越感的子弟們屁股後面跑,人家對他卻並不感冒。所以,這個階段劉備雖然身邊似乎有很多朋友,但能結為生死之交的卻沒有,不是自己看不上別人,就是別人看不上他。不過,這個階段的經歷也讓劉備認識到了,人生不僅要有朋友,而且要有生死朋友才能成就大事。這為後來劉備能與關羽張飛結拜奠定了思想基礎。
劉備首先是和張飛認識的。張飛是做屠宰和豬肉生意的,產銷一條龍。估計在那個年代,由於戰亂不斷,豬肉價格也相當高,屬於高檔消費品,利潤豐厚,他自然賺了不少錢,在當時的涿州縣也算得上是大款了。
劉備之所以看上了張飛並且和他結拜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與他的財富有關係。果然,張飛在認下劉備這個大哥之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他置辦軍事物資和招兵買馬,讓劉備得到了走向江湖開拓事業的第一桶金。
劉備與關羽的結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關羽的身份是一名殺人通緝要犯,身負好多條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張飛的村子。在聽過關羽講述了自己的經過之後,劉備敏銳的認識到,關羽不但是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人才,必定會對自己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拉著張飛和關羽一起結拜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質上的擴充,而且得到了輔佐自己的鐵桿人才。果然,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不但是親密的革命戰友,而且還是得力的助手,在日後的歲月裡,為劉備的事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