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0後養豬小男孩
-
2 # 裡郎苗寨艾岡
選留後備母豬:
1. 看品種特性
體格大,體形勻稱,耳直立,鼻直,四肢較長
長白:頭小清秀,顏面平直,耳向前傾、平伸、略下耷,體軀前窄後寬呈流線型,大腿、後軀肌肉豐滿
2.看生產效能(校正生長速度)
長白豬148天達到90kg。
大約克豬150天達到90kg。
但是可以根據豬場的實際需要,適當放寬要求,例如147-155天內達到90kg均可。但是超過170天才達到90kg的一定不能選擇。
3. “看”後備母豬的背膘厚度
母豬達到90千克測第十肋骨處背膘厚度,背膘厚度10毫米以下的,母豬繁殖能力差。
背膘厚度最佳為15-20毫米。背膘厚度30毫米以上的,飼料消耗大,利用率低,對環境適應能力差
(D點就是測量點)
4. “看”眼肌面積
5. 看乳房發育
後備母豬有效乳頭應在7對以上(瘦肉型種豬6對以上),排列整齊,間距適中,分佈均勻,無遺傳缺陷,無瞎乳頭和副乳頭
(比較好的乳房排列)
6. 看腳趾的發育與分岔情況
注意蹄子有無開裂
7.看前腿的發育
前腿是直腿的為不理想體型
8.看後腿的發育
後腿腓節有彎度,這型別的後備母豬較好 :
後腿腓節沒有彎度,不建議挑選這型別的後備母豬 :
9.看體型發育
有嚴重的弓形背和直腿,是不理想的肢結構;水平背部的肢結構才是理想型的。
10. 看外陰部的發育(尤其是自然交配)
選擇外陰發育良好的母豬,陰戶外漏、大小適中、陰戶尖下垂。如果生產母豬陰戶狹小,外露不明顯,陰戶尖端上翹,這種母豬在發情時不易觀察,給配種帶來不便。
後備母豬通常是指生後四月齡到初次配種前階段。後備階段飼養需做好以下幾方面:
1、後備母豬的選擇
種豬的選擇應符合各品種要求,要求種豬整體發育良好,體格健壯,背線平直,眼睛有神,食慾旺盛,活潑好動,肢勢端正,皮毛光亮,不過長過密,面板柔軟不打皺褶。陰戶不能過小,乳頭髮育良好,排列整齊,不能過大過小。有效乳頭,大白、長白12個以上,杜洛克10個以上。
2、後備階段飼餵方法
60 kg以前,按商品豬一樣飼餵,自由採食;
60 kg以後,換後備母豬飼料飼餵,自由採食飼餵至100 kg;
100 kg後限制飼餵,視日齡體重飼餵1.8-2.2 kg/天;
配種前2周:優飼催情,3.0 kg/天以上或自由採食。
3、後備階段營養補充
6月齡至配種後10天,日糧新增1%牲命1號,能使卵巢和子宮發育,並促進母豬性成熟與體成熟同步,為母豬一生有良好的繁育效能打好基礎。
4、初配日齡與體重
初配日齡:220-240 d;
初配體重:130 kg;
P2背膘厚17mm-23mm;
第2次發情或第3次發情再配。
5、其他工作
驅蟲:引種後第2周、配種前2周各驅蟲一次。
免疫:配種前做好免疫接種工作,結合豬場具體情況,接種好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乙腦等疫苗,各疫苗注射一般間隔7-10 d。
-
3 # 戶外老宋
一、後備母豬一般指被選留後尚未參加配種的母豬。在多數種豬場後備母豬用於補充因死亡, 老齡、發情配種異常, 屢配不上, 多次流產, 足腳不便, 難產後恢復不良, 泌乳和護仔效能差等淘汰的母豬。選留數量:基礎母豬數×年更新率, 規模化豬場一般年更新率為25%~40%, 平均為30%, 更新速度快, 有利於提高種母豬群的質量。但更新速度快, 會使種母豬的培育成本增加, 增大了每頭仔豬的生產成本。更新速度慢, 有利於降低仔豬的生產成本, 但由於不能及時淘汰衰老和品質較差的種母豬, 影響整個種母豬群的質量。後備母豬的選擇有本場自繁自養選留和外購兩種方式, 無論哪一種選擇, 都必須分批分次進行, 以兩月一次為宜。
二、對後備母豬的具體要求
1 後備母豬必須來自產仔數、哺育率、斷奶窩重較高的經產母豬, 以選留第二至五胎的母豬後代為宜。
2 後備母豬要符合本品種的外形標準, 雙眼明亮, 生長髮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寬長、後軀大、體型豐滿, 四肢結實有力, 並具備端正的肢蹄, 腿不宜過直, 臀部不宜過肥。
3 後備母豬有效乳頭應在7對以上 (瘦肉型豬種6對以上) , 排列整齊, 間距適中, 分佈均勻, 無遺傳缺陷, 無瞎乳頭和副乳頭, 陰戶發育較大且下垂, 形狀正常。
4 根據日齡與體重之間的關係選擇後備母豬—出生體重在1.5 kg以上, 28日齡斷奶體重達8 kg, 70日齡體重達30 kg, 體重達100 kg時不超過150日齡;100 kg體重測量時, 倒數第三到第四肋骨離背中線6 cm處的超聲波背膘厚在2.0 cm以下。
5 考慮後備母豬自身生產效能的同時, 要考慮其父母、同胞的成績, 依據自身、同胞和祖先的綜合資訊, 選擇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 同胞胴體性狀好的母豬, 同窩豬中不能有疝氣、隱睪、脫肛、連體胎兒等遺傳缺陷。
6 後備母豬在初配前進行最後一次挑選, 性器官發育不理想、發情週期不規律、發情現象不明顯的母豬及時淘汰。
三、後備母豬的基本特徵
後備母豬的基本體徵 (眼觀特徵) 要求:胸寬且深, 反映肌肉度, 表明其採食量大, 且肺活量大;膝關節位置合理, 表明前肢結構合理, 動物步態好, 壽命長;膝、跗關節支撐理想;腹線突出且位置合理, 背腰平直;後腿長且肌肉豐滿, 但並不呈現“球狀”;有足夠數量的乳頭數 (不得低於6對有效乳頭, 其中3對位於肚臍之前) , 乳頭間距均勻, 可哺育大量仔豬;蹄部無損傷:後肢結構合理, 保障良好的步態, 站立容易;骨骼粗壯:更利於母豬行走和成熟時可足夠支撐其體重, 更重要的是母豬泌乳期間, 很多時候要動用骨骼中的鈣磷到乳中;跗關節合理:後肢結構是良好行走的關鍵, 跗關節位置不合理和/或腫脹會引起站立和躺臥時困難;趾:大小均勻, 間距合理;後腿肌肉豐滿:如果希望整個身體的肌肉豐滿, 後腿是評估肌肉豐滿度的理想位置。但要避免鼓出來的球狀肌肉, 這樣的豬行走站立困難;陰戶突出且平:陰戶大小合適, 且不向一邊翹起;陰戶大而平, 保證順利配種、分娩過程, 同時避免尿液流出時感染生殖道和子宮;尾根高:表明臀部結構合理, 對後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後臀長且平:對後肢位置合理性起著重要作用, 同時使背腰平直;身體長:使動物個體不必過肥就可以達到足夠的體重, 此外, 身體長有利於母豬乳頭均勻分佈 (有一定的間距) , 可哺乳更多的仔豬;肩部平滑:是評估後備母豬脂肪沉積度的重要指標, 突出的肩部沒有足夠的條件維持較長的生產壽命;肋骨深且有彈性:肋骨呈桶狀有利於母豬站立運動, 尤其是飼養在分娩或妊娠定位欄時;身體深:胸寬、體深的母豬擁有較大的身體容積, 有利於母豬採食較多的飼料, 肺活量也大;前後肢之間寬度合理;肋骨形狀良好, 呈桶狀。
四、自繁自養種母豬的選擇
後備母豬的選擇, 根據本場的繁育需要確定, 有純種繁育和雜交繁育。如果是商品性的規模豬場, 還應根據本場的雜交組合來確定, 通常以雜交一代母豬為主如長大一代母豬或大長一代母豬。本場選留的後備母豬, 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依據斷奶窩重和產活壯仔數來確定, 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 它與仔豬的初生重、生長速度、抗病能力, 與母豬的胎齡, 繁殖力, 泌乳力、護仔性, 與公豬的生產效能 (日增重、料重比、胴體品質) 有直接關係。將斷奶窩重逐一排隊, 選斷奶窩大的為第一次選留物件, 以後再從斷奶窩重的裡邊, 選擇仔豬本身發育良好, 乳頭6對以上, 排列整齊的作第二次選留。在同一窩中, 如發現有個別的仔豬有疝氣 (赫爾尼亞) 、隱睪、銷肛等遺傳缺陷的, 即使斷奶窩重大, 也不能從中選留。儘量不將頭胎母豬所生的小母豬留作後備母豬, 並謹防將外陰發育不正常或有雄性特徵的母豬留作後備母豬。為了便於操作, 可在仔豬出生後2~3 d補鐵時在耳頭上做上耳號。第二階段主要根據後備母豬的生長髮育和初情期來選留, 4~5月齡的後備母豬表現為身體發育勻稱、四肢健壯、中上等膘、毛色光澤。皮毛光亮, 眼睛清亮有神且周圍無炎性分泌物, 捉拿時叫聲清脆洪亮, 凡表現窄胸、扁肋、凹背、尖尻、不正姿勢 (x狀後肢) 、腿拐、臥系乳頭凹陷、陰戶小或上撅、毛長而粗糙等小母豬, 不應選留。初情期是指後備母豬達第一個發情期的月齡。同一品種 (含一代母豬) , 初情期越早, 母性越好。進入初情期, 表明母豬的生殖器官發育良好, 具備做母豬的條件。初情期較晚 (8月齡以上) 的不應選留。第三階段主要根據母豬第一次產仔後的表現, 如產仔頭數、泌乳情況和護仔等效能等選留, 淘汰那些產仔頭數少、泌乳差、護仔效能不好的母豬。據報導, 母豬壓死仔豬的行為具有高度遺傳特性, 比如母豬在分娩泌乳期間有壓死仔豬情況發生, 那麼從其仔豬中選留的小母豬, 長大後也會發生相同情況, 而且遺傳的比例高達20%以上。
五、 外購種母豬的選擇
外購豬前對空圈舍、料槽、飲水器等進行徹底沖洗消毒, 乾燥時間至少經過7 d, 消毒水選用燒鹼、過氧已酸等。外購後備母豬, 最好在4~5月齡, 體重60~75 kg。此階段的豬生長髮育、體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頭狀況等基本定型, 易於外觀選擇。再者到配種月齡還有2~3個月, 有隔離觀察、免疫、換料及加強飼養管理的充足時間。易選擇食慾旺盛、體形勻稱、系譜清楚、健康、四肢健壯、外生殖器官完好、乳頭排列整齊、有效乳頭6對以上、無遺傳缺陷的母豬。將剛引進的後備母豬隔離起來, 飼料中加入藥物, 連續飼餵7~14 d, 做好藥物保健, 驅蟲、注射好疫苗, 發現有嚴重過敏反應或適應能力差的豬應淘汰, 淘汰的原因等資訊要及時反饋給對方, 外購後備母豬應注意的事項:
1 要到經過國家鑑定驗收, 並持有《種畜生產經營許可證》。
2 儘量從同一家種豬場選購, 購買前先了解該場是否是疫病暴發區, 是否有某些特定疫病。
3 在運豬過程中做好運豬車的消毒, 夏天炎熱季節的防暑降溫和冬季嚴寒季節的保溫工作。
4 外購的豬到場後, 對豬的體表進行沖洗消毒後, 放到經嚴格消毒過的豬舍隔離觀察30 d以上, 並按計劃做好疫病免疫和驅蟲工作。
5 索取種豬系譜卡, 並查對添寫的專案是否完整及有誤。系譜卡一般包括:耳號、出生時間、初生重、同窩仔數頭數、左右乳頭數、斷奶天數、斷奶窩重、血統關係表、出場日期以及疫病免疫專案等。
6 索取外購的豬的免疫檔案和驗血報告。引進後一個月再作一次採血, 看有無本場沒有的重大疾病。
7 外購的豬到場後一週, 連續5 d, 飼料中加入該豬場的其他圈舍的新鮮糞便水和胎盤, 增強對該豬場的病原微生物的適應能力和主動免疫能力。
-
4 # 彝鄉三妹子
第一,看母豬個頭。選擇作為後背母豬,它的個頭必須是中等大小,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看上去個頭均勻中等就行。
第二,看乳房(乳頭)。作為母豬用,乳頭要在7對以上,還得排列均勻整齊,大小適宜。雖然不是絕對的,但一般乳頭多的往往產仔會多一點。
第三,看頸部。留作母豬用的,頸部一般得細長適中,那種短而且粗的不能留用。
第四,看肚子。背腰看上去平直,肚子比一般小母豬大,但不能大了拖地,那就太大了,反而不適宜了。
第五,看性情。透過喊,驅趕來檢視留種用的母豬,是否性情溫順,如果橫衝直撞,性情不好的不用,以後母性不好,不適合最母豬產仔用。
-
5 # 鄉村執業獸醫豬豬俠
我們從優良公母豬的後代中挑選後備母豬;在挑選後備母豬時,應當瞭解其父母及其同胞的生產效能,後備母豬的同肥有無疝氣,瞎乳,隱睪,脫肛等生理缺陷。後備母豬的母系產仔數多,哺育率高,斷奶窩重。挑選良種母豬產仔第2胎~5胎的仔母豬為宜。增重快,肉質好,屠宰率高,母性好,產仔多,泌乳力強,仔豬生長快,斷奶體重大,適應性強的優良公母豬後代中挑選。
挑選的品種有:二元母豬,三元母豬,太湖母豬,杜洛克母豬,大約克母豬,蘇太母豬,長白母豬,大白母豬……等等。
1:看後備母豬長相,如長白母豬。
體格大,體形勻稱,耳直立,鼻直,四肢較長,頭小清秀,顏面平直,耳向前傾平伸略下耷,體驅前窄後寬並呈流水線型,大腿後驅肌肉豐滿。其它優質的後備母豬生產效能標準,外型,毛色,體型,頭型,耳型等符合本品種的標準。而且生長髮育良好,皮毛光亮,背部寬長,後軀大,體型豐滿,四肢結實有力。出生時重量在1.5千克以上,28日齡斷奶體重達8千克,70日齡體重達30千克。
2:看生產效能
長白母豬148天達到90~92公斤左右,大約克母豬150天可達到90公斤左右,太湖母豬150天可達到88~95公斤左右。但也可以根據豬場需求適當放寬,例如146天~156天內才達到90公斤均可如選後備母豬
3:看後備母豬的膘度
後備母豬長到90公斤,檢測第十肋骨背膘厚度,背膘後度一般在14~20亳米最佳。12亳米以下的後備母豬繁殖能力差不能留種。
4:看乳房生長髮育
後備母豬有效乳頭應在7對以上,瘦肉性的後備母豬在6對。乳頭排列整齊,間隔適中,分佈均勻,無遺傳缺陷,無副乳頭不通,大小均勻……等等。
5:看腳蹄
後備母豬腳蹄無開裂,腳蹄發育正常,後腿腓節有彎度,不能挑選。
6:看外陰部的生長髮育
要選擇外陰發育良好的母豬,陰戶外露,大小適中,陰戶尖下垂。如果看到有陰戶狹小,外露不明顯,陰戶尖端上翹,這樣的母豬
發情時不易觀察和生產,不能留選。
7:後備母豬飼餵方法
50~60公斤以後進入後備母豬培育階段,飼養管理不同於育肥豬,每天生長在500克~600克左右即可,這要求適當控制後備母豬飼餵量。後備母豬應單獨配奮飼料,蛋白質,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水平要求略高於育肥豬。這樣有利於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壯的後備母豬。在7月齡體重110公斤以後,注意觀察後備母豬的初情期,應在第2次發情時配種。配種前應應增加飼料量,促進排卵多產仔。在管理上應當增加後備母豬的活動量,訓練後備母豬良好的衛生習慣。
8:配種前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一:高致病性豬藍耳病
1:初免配種前4周,肌肉注射1頭份(2毫升)/頭
2:滅活疫苗
母豬70日齡前同商品豬,以後每次分娩前1個月加強免疫1次,每次肌肉注射4亳升。
二:種母豬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活疫苗
每年春秋以豬瘟三聯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種,1次,或在母豬產前30天免疫接種1次。
三:豬鏈球菌病免疫程式
豬敗血性鏈球菌弱毒疫苗,種母豬在產前肌肉注射。
-
6 # 突破烏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於後備母豬選留非常重要,直接維繫到養豬生產經濟效益。根據廣大養豬戶經驗總結,只有實行科學養豬,豬才長得更快更壯,減少疾病發生。所以,養豬必須要掌握好後備母豬選留,那麼,那一種母豬才是最標準、最優良品種豬呢?
一,後備母豬選留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首先,如要想選留後備優良母豬,必須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選擇生產效能好,並有較高的產仔力和泌乳力,因為這種豬體態正常穩健,產生的後代生長髮育又快又好。
(2)選擇適應性極強,主要能適應當地氣候和自然條件,有較好的耐寒力、抗熱力和抗病力。特別適宜利用青、粗飼料。
(3)選擇雜交後代肥育效能好,遺傳性穩定,能把優良特性穩定健康傳給後代的優良豬種。
二,後備母豬外形選擇要點有哪些?
(1)選擇頭部大小勻稱,中等長而微彎,鼻孔要大,嘴要平齊,嘴丫要深和長短適中的種豬。
(2)額要寬,因為額寬的豬體軀也寬,發育較快;耳要薄,最好挺起耳朵,這種豬體質結實,性情也很活潑;溜圓又大的眼睛,明亮而特別精神,這種豬對外界事物反應非常敏銳,喜歡好動。
(3)選擇肌肉豐滿,肩與頸及背結合平整。背和腰應平寬直長,前與肩、後與臀接合良好;腹部要大而充實,不下垂拖地。
(4)胸腔是心臟和呼吸器官重要部位,應選擇寬丶深丶闊,肋骨開張。人們常說:前寬會吃,後寬肯長。就是這個道理。
(5)母豬乳房發育良好,最好是呈包子型,有效乳頭不低於12個,而且距離要寬,排列整齊,最好呈品字形排列。
(6)頭部要清秀,頸要稍長,後軀發達,四肢要直,長短適中左右距離寬;背要平直腰稍長,腹大充實不拖地,乳房要發達,性情溫馴,有母性特徵的母豬。
-
7 # 談豬事I論發展
自繁自養的豬場,經產母豬的生產效能及產仔質量決定了豬場的成本控制,控制的越低,利潤也就越大,也就是說產仔數量越多,成活率越高,出欄數量也就越多,自然利潤也就越多。經產母豬的質量取決於後備母豬了,合格的後備母豬取決於後備母豬的嚴格選育,雖然現在仔豬價格和肥豬價格很高,大多數養殖戶留種只要是母豬就可以,但是嚴格的選育後備,會給豬場帶來長久的效益。
後備母豬需要從父母代、發育、外形、生產等進行選擇,層層篩選,選擇出優質的後備母豬。這樣選育出來的母豬有更好的生產效能。
從父母代開始選擇在選擇後備母豬時,首先要從其父母代選擇,確保其父母代也要符合要求,外貌特徵、生產成績、發育、健康程度等。
母豬要關注其生產效能,包括其產 仔的數量、質量,後代的生長髮育,乳 頭 的數量,生產效能,是否有遺傳病等。
公豬選擇性 器官發育良好,偏重於利於遺傳母性特徵的公豬,公豬的乳頭要在7對以上,還要公豬的配 種情況,配 種後所產的後代中母豬多、生產效能良好。如果是用於生產育肥豬,是要側重於其生長速度和產肉效能。
無論是挑選公豬還是母豬,都需要確保在 性 器 官發育和體成熟方面都很完善的豬,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優質的後代。
第一次篩選在父母代選擇出來後,要將其進行精心的飼養管理,在配 種成功後經過114天的妊娠期需要透過分 娩表現以及在哺 乳期的表現,同時還要觀察仔豬的生長髮育情況。妊娠母豬在分娩時要求產程順利,沒有難產的現象,所產仔豬數要至少在12頭以上,並且體重要求在1.4 kg以上,初生重小的仔豬今後的生產效能通常較差,另外,所產仔豬的活力強,沒有死 胎、木乃伊、弱仔的現象。
母豬在哺 乳期要求泌 乳 效能良好,仔豬才可吃到充足的乳 汁,並且生長髮育良好,健康水平佳,沒有腹瀉或者掉膘等不良的現象發生。所產仔豬的外貌特徵也要符合標準。哺 乳母豬在斷奶後體況良好,斷奶後的發 情 排 卵正常。仔豬在斷奶後體重達到標準,應激反應小。
第二次篩選仔豬斷奶後,在飼養管理過程中也要隨時將生長髮育不良、性 器官出現畸 形、健康水平不佳、飼料回報率低的仔豬剔除掉,對後備豬進行一個初選的工作。
第三次篩選所選擇的後備豬經過1個月的保育飼養後,挑選合格的後備仔豬即進入育肥階段,在育肥階段的飼養管理過程中還要進行一個篩選,將乳 頭髮育不良、外 陰 發育不佳、健康水平不好、飼料回報率低、生長髮育不良的青年豬剔除,然後進行第二次的全面驅蟲工作,並根據免疫計劃進行相應的免疫工作。
第四次篩選經過育肥階段的飼養管理,青年後備豬的體重已經基本達到75~85 kg,此時可以正式的進入後備母豬舍進行飼養。在進舍1周後需要進行第三次的驅蟲工作,然後進行基礎免疫,此階段的免疫非常重要,對於日後的生產成績影響很大。使用後備豬飼料促進骨骼和器官的發育,性 成熟和體成熟都完成。後備母豬能否正常的發 情 排 卵也是其篩選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後備母豬在第一個發 情 期不配 種,因為此時體成熟不完全,一般在第二個或者第三個 情 期再參與配 種,如果出現配 種受胎率低、屢 配 不 孕的現象,也需要及時的將其剔除。
-
8 # 鄉村老獸醫
引種管理:
1、進豬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如空欄沖洗消毒(空欄、消毒的時間至少要達到7天,消毒水選用燒鹼、過氧乙酸、消毒威等)、飼料、藥物、工具、道路、燈光等。
2、進豬時要在出豬臺對未下車的豬隻及車輛進行嚴格消毒,嚴禁應付式消毒;但冬天根據實際進行消毒,如果天氣較冷或晚上進豬,建議不必對豬隻進行消毒,可以在第二天天氣好的時候進行帶體消毒。(注意臨近欄的隔離)
3、進豬當時要按性別、品種、大小、強弱分群,若時間充足,現場按檔案表依日齡的免疫批次、大小、強弱分群,同時做好耳號核對工作。
4、進豬後的當餐不喂料,也不能馬上衝水(注意藥桶的Vc粉、魚肝油及時分開新增,新增抗應激藥前注意藥桶的清潔工作),第二餐喂1斤料,第三餐與之後2天喂七、八成飽(約1.8----2kg/頭/日);三天後可逐漸加料達到分餐自由採食,應注意少喂多餐。
5、第二天鑑定豬隻體型外貌和疾病情況,逐頭記錄,備案。
體型外貌:體重、體型大小是否與天齡相符,有無明顯體短,前、後肢偏短,毛粗、體瘦豬隻,有效乳頭數量,陰戶形狀大小有無異常等。
疾病情況:嚴重呼吸道病,鏈球菌型關節炎(腫大程度可用四級評分“++++”制,註明腫大部位:前、後、左、右肢),跛行、面板病、應激症狀(肌肉震顫)、損傷症狀及較嚴重的淚斑、眼瞼紅腫等。
6、剛引進的後備母豬要在飼料中新增一些抗應激藥物,如Vc、多維、魚肝油等,同時根據引入豬的健康狀況,進行一些中草藥(如魚腥草、清肺散、穿心蓮、三珍散等)保健以提高後備母豬的抗病力、免疫力。
7、做好進豬初始幾天的調教工作,達到吃料、睡覺、拉糞尿“三定位”,保持欄內清潔、乾爽,勤掃糞少衝水。
8、視引入豬的生長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養調節,生長緩慢、皮毛粗亂的可在313料中加入適當的312料或加一些營養性新增劑,如魚肝油、胺基維他等。
回覆列表
關於後備母豬的定義說法不一,矛盾主要集中在它的結束時間。因為養豬生產學中對於雌性豬在初次配種後到分娩的時間沒有一個專業術語。然後,雌性豬在初次參加配種後還有返情的可能。前者可作為行業約定的定義,但從細節劃分和科學嚴謹方面考慮,後者定義要略好於前者。
一般後備母豬用於補充因年齡較大、繁殖效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豬,從而使生產母豬保持以青壯齡為主的組成結構。
挑選
養豬生產中,須不斷更新母豬,即在淘汰發情遲緩、年老體弱、泌乳能力差及有繁殖障礙母豬的同時,及時挑選優質良種後備母豬補充生產。所謂後備母豬,就是指子豬育成到初次配種前留做種用的母豬。在養豬實踐中,挑選後備母豬技術性很強,貫穿其生長髮育全過程,要依據其父母、同胞和自身的各種綜合性能及表現進行全面考察。
肢蹄
肢蹄問題是後備母豬不能留種的第二大原因。裂蹄和關節腫大的後備母豬在將來的使用過程中都可能出現問題。
乳頭
乳頭對於所有後備母豬的乳頭都必須進行外觀評價及評分。應當排斥任一側有效乳頭數低於7個、存在瞎乳頭、乳頭間距或位置太差以及翻轉乳頭的母豬。外陰對外陰的檢查主要集中在大小、形狀及受傷情況,應選擇外陰發育良好的母豬。另外,陰戶向上翹起的母豬發生子宮炎和膀胱炎的可能性較高。
自身
優質後備母豬自身生產效能標準:外形(毛色、體形、頭形、耳形等)符合本品種的標準,且生長髮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寬長,後軀大,體形豐滿,四肢結實有力,並具備端正的肢蹄,腿不宜過直;有效乳頭應在7對以上(瘦肉型豬種6對以上),排列整齊,間距適中,分佈均勻,無遺傳缺陷,無瞎乳和副乳頭;生殖器發育良好,陰戶發育較大且下垂、形狀正常;出生重在1.5千克以上,28日齡斷奶體重達8千克,70日齡體重達30千克,且膘體適中,不過肥也不太瘦。在初配前再進行1次篩選,凡性器官發育不理想、發情週期不規律、發情現象不明顯的母豬應及時予以淘汰。[1]
同胞
同窩子豬胴體性狀好,整齊度高,個體差異小,同胞中無疝氣、瞎乳、隱睪、脫肛等生理遺傳缺陷。
母系
後備母豬必須來自產子數多、哺育率高、斷奶窩重較高的良種經產母豬,以選留2胎~5胎母豬的後代為宜。後備母豬的父母應生產能力強、抗逆性好、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等。
效能評價
生長速度後備母豬的生長速度應該是同批次豬中最快的50%~60%,因為充足的生長能保證母豬的生殖器官發育良好。同時,生長速度較慢的後備母豬也可能出現初情期太晚及使用壽命太短等問題。繁殖效能一般選擇產仔數高、斷奶窩重大的高產母豬後代作為後備母豬。背膘厚度背膘厚度的標準會因品種、環境和終端市場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配種
一般後備母豬的配種日齡在220天~230天左右,此時的體重約在130kg~140kg。
飼養管理
瘦肉型後備母豬如果自己選留,要求在60公斤前從育肥豬群內撥到後備母豬圈內飼養。不能以育肥豬的方法一直養到配種前。如果從外面購買後備母豬,也要求在60公斤前購買。如果購買得太晚,母豬體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豬的方式飼養的,對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購入的後備母豬太晚,到自己豬場後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很可能造成繁殖失敗[2]。
從60公斤以後進入後備母豬培育階段,飼養管理不同於育肥豬。每天生長速度保持在500克~600克左右即可。這要求適當控制後備母豬的飼料量。建議改成每天飼餵2頓,最好飼餵溼料。後備母豬的飼料最好單獨配製,飼料蛋白質、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水平要求略高於育肥豬。這樣有利於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壯的後備母豬。
當後備母豬達到7月齡、體重達到110公斤以後,注意觀察母豬的初情期。要求在第二個發情期配種。配種前可增加飼料量,促進多排卵,多產仔。
從外面購買後備母豬,一定要從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豬場購買。新買來的後備母豬應當隔離飼養一段時間(一般4周~6周),不能立即與本豬場豬混群,容易暴發傳染病。在隔離觀察期間,做好各種疫苗接種,注意觀察後備母豬的健康狀況。如果一切正常,就要開始接觸本場豬群,讓後備母豬適應本場的微生物環境,增加抵抗力。這種接觸應當循序漸進。可讓後備母豬接觸本場健康老母豬。增加接觸本場老母豬可讓後備母豬產生強有力的免疫力,保證繁殖成功。
管理上應當增加後備母豬的活動面積,保持圈舍衛生,訓練後備母豬良好衛生習慣,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驅蟲。
成活率因素
春季氣溫回升,正是產仔豬的季節,但是由於受氣溫忽高忽低、溫差較大等諸多因素,影響了仔豬的成活率。因此,必須注意做好以下九點。
做好產前準備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豬乳房、乳頭及外陰部附近的清潔和消毒,並對分娩圈舍或產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當天對母豬飼餵少量飼料或不喂料,以免母豬吃的過飽而影響仔豬的產出。另外,要準備好碘酒,結紮線、剪刀等工具。
注意保溫、防寒
新生仔豬最適宜溫度為:1日齡~3日齡30℃~32℃,4日齡~7日齡28℃~30℃,8日齡~14日齡25℃~28℃,15日齡~30日齡22℃~25℃,31日齡至分窩維持在22℃,冬春季節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母豬產仔前,產仔箱應達到要求溫度30℃~32℃,使仔豬有一個溫度舒適的環境。
接好產
母豬產仔時飼養員必須在場,仔豬出生後及時用毛巾擦去口內鼻外粘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淨全身,然後在距仔豬臍部3釐米~4釐米處將臍帶剪斷,塗抹碘酊,放入保育箱內。對於假死的仔豬,可採取在鼻部塗擦酒精等刺激動物或針刺等方法進行急救。
仔豬要吃足初乳
初乳對仔豬的抗病防病和成活發育非常關鍵,應讓仔豬儘早吃初乳,對弱小仔豬應給人工輔助,以增加體力,恢復體溫,補充水分等。
固定奶頭
固定奶頭應堅持“自選為主,適當調整,控強扶弱”的原則,方法是:先讓仔豬自行選擇奶頭,再按體重大小,體格強弱進行調整,一般是把弱小仔豬圈定在母豬中前部乳頭吃乳,強壯的固定在後面,這樣可使同窩仔豬生長整齊良好,不出現僵豬,也可避免仔豬為爭奪乳頭而咬破乳頭。
及早補料
在7~10日齡時,給仔豬料槽內放入少許乾淨和新鮮的乳豬場料進行誘食,亦可將仔豬料放在乾淨的地面上,讓仔豬效仿母豬採食,投餵量要由少到多,並保證每天給仔豬料都是新鮮的。
勤觀察
仔豬出生後五天內,要有專人輪流看護值班,隨時觀察仔豬的發育、吃奶、吃料,糞便等情況,若發現仔豬瘦弱,就要適當補充精料,發現仔豬拉稀或不食,要及時診治,還要勤清點仔豬頭數,以免母豬壓死仔豬。
防好病
首先要防疫。在仔豬處理完臍帶,擦乾身上的粘液後,隨即肌肉注射豬瘟單聯苗,1頭份劑量(150免疫單位),1小時後再吃初乳。二是要防貧血。可用2毫升右旋糖酐鐵鈷注射液,在仔豬3日齡時肌肉注射。三要防下痢。首先在母豬產前15天注射仔豬黃白痢多價苗;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潔衛生,經常消毒,不讓仔豬亂飲髒水。四是防治母豬產後疾病。要及時觀察母豬的呼吸,體溫,糞便及乳房情況,以防患產後疾病,影響泌乳和仔豬生長髮育。五要勤消毒。每月用百毒殺、abb、1210等消毒藥交叉使用消毒豬舍和用具等。
斷好奶
一般在30日齡後即可斷奶,最好採用移母不移仔斷奶法,儘量做到飼料、環境、管理三不變,以防仔豬發生應激反應,以後的管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