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廣東一中學生當街打母親。
8
回覆列表
  • 1 # Y先生

    這樣的事情,在現今已經算不上新聞了,在中國古代卻很少見到,或許是古代資訊傳播不迅捷的緣故吧。但是我總覺得這與古代的教育有關,仁義禮智信忠孝,中國古代的教育大多圍繞著這幾個字,無論是《弟子規》還是《三字經》,當初的啟蒙讀物,都是圍繞著這些中心思想展開的,相對於現在的教育,在這一點上,是有著優勢的。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現如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1、父慈子孝,我們對這樣的關係喜見樂聞,家和萬事興,是我們的追求,但是在現實中卻很難做到,其實,在我們的家庭教育或者親子教育中就出現了紕漏。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沒有做到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我們教育孩子孝順父母,自己卻對父母冷言冷語,漠不關心。孩子是以父母為榜樣的。

    2、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很多時候把教育交給了啟蒙動畫、兒童動畫這些輔助手段,而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親子教育互動,而這些動畫片中傳達的並不都是正面的資訊,這個時候的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只能全盤接納。

    3、我們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沒有過多的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對孩子的關愛和交流,孩子跟父母存在隔閡,甚至信豐棍棒底下出孝子,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4、太過嬌慣,尤其是獨生子受到了一家人的嬌慣,嬌子殺子,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是非不分,認為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任何的管教都是對他不好。

    5、父母過於忙碌,忽視了對孩子應有的關愛,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缺乏親情,這種親情的淡漠,也會導致孩子對父母沒有孝悌之心。

  • 2 # 帥同學

    慈母多敗兒呀,家長們捨不得管,學校又不敢管,其實根本沒有壞學生,只有壞的教育方式不對才會導致孩子出現不良行為。

    之前看美劇,看到一部劇我百思不得其解,孩子跟父母要錢,居然要寫欠條,走手續,如果到時間不還,甚至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當時我就在想,還是中國好家庭和親情氛圍相當濃厚,絕對的心心相連的一家人,(但是呢,正是因為父母沒有邊界的一味付出,更加讓孩子肆無忌憚,更加覺得父母給自己花錢是理所應當,更過分的就是我們標題所說中學生打自己的媽媽,太可恨了,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再看美國,我們眼中的我們以為的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父子情,母子情,連孩子問父母要錢都要寫欠條,長髮以後才明白,這或許才是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最好的相處距離。

    美國這對父母願意借錢給自己的子女,並讓其寫欠條,就是要讓自己的子女明白:父母之所以支援你們是因為愛你,你們不能覺得理所應當,應該把自己承擔的責任承擔起來。

    可是,在我們生活中,可能我們已經太習慣毫無負擔的去享受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愛了。

    父母供養我們讀書上學,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遇到挫折、困難,總是第一個安慰我們,做我們的避風港,我們對此還特別理所當然,嫌棄父母嘮叨多,好的時候頂多感嘆一句世上只有父母好。

    我們很少去思考一個問題,任何一種關係,都是如此,物以稀為貴,愛亦是如此,給多了便廉價了,時間一長,自然而然就習慣這種狀態了,正因為剛開始的習慣,所以才會有了後面的忽視,因為有了忽視,就有了最可恨的無視,甚至於大打出手。

    為人父母要讓自己的子女明白,你對他的好對他的愛對他的付出,絕不能讓他認為是理所應當。

  • 3 # 涵寶吉祥兒

    一個孩子當街打母親!讓我們這些家長震驚、氣憤!

    可是我們反思過沒有?到底要怎樣教育孩子,才能不至於毀了孩子一生,也不至於讓自己後悔終生?

    我只想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我們以為對孩子無條件的好 就會換來同等的對待。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為什麼孩子會有暴力傾向?

    原因一:很多父母親,從小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說一絕不二,造成孩子任性妄為。

    原因二:父母日常中有暴力行為,夫妻雙方愛吵架、打架、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模仿。

    原因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遇到孩子犯錯誤,不跟孩子講道理,只用暴力解決。孩子就學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

    原因四:家庭缺少溫暖,造成孩子性格缺陷,也容易讓孩子變得攻擊性強,用暴力去保護自己。

    為什麼孩子會不尊重父母?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孩子那麼聽話,對父母那麼有禮貌,怎麼長大了,卻不懂得尊敬父母,甚至做出一些蔑視父母的行為?

    是的,我們眼裡的孩子在慢慢長大。小時候,他們眼裡只有父母,父母就是他們的天。但是當他們長大後,眼界變得開闊了,而他們的父母親卻始終停留在原地,無法跟上孩子的腳步。

    如果父母親日常中對生活不積極,在教育上不給孩子起碼的尊重,不懂得如何欣賞孩子的優點,更不會去關係孩子的心靈需求......這些缺點統統會被孩子看在眼裡,會讓孩子逐漸對父母變得失望甚至冷漠。

    給我們的警鐘

    我想再一次強調:要想律人,請先律己!

    要想得到孩子的尊重,首先要自重,要有值得孩子敬重你的資本。這個資本與金錢無關,與學歷無關,這是一種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對待家人的方式和態度,是做人的基本素質。

    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積極上進、善良厚道、堅韌勤勞、愛與包容,卻要求孩子具備這些品質,不是太苛責孩子了嗎?即便孩子勉強做到了,他們心裡也是不服氣的。

    所以,父母們,請給孩子做個表率,而不是一味地強調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威。

    如果發現孩子有暴力傾向,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首先,在處理問題時,自己先學會冷靜思考。不要動不動暴力相向。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是個錯誤的觀念。

    其次,請教會孩子學會保持冷靜,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一些可以保持冷靜的方法。

    第三,請給孩子找一個適當的發洩情緒的機會。比如讓孩子把問題說出來、比如在家裡放一個打拳的沙袋,讓孩子發洩。

    第四,真誠地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家長跟孩子一起進步的一個很好的親子機會。

    我們的孩子長大了,而我們還停留在原地。。。。這是一個多麼悲傷的事情。希望我們家長警鐘長鳴,如果我們做的不夠好,從現在開始反省,讓我們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 4 # 嬌陽似火229543440

    中學生應該懂事了!打母親讓好多人看見不忍忽視!從這件事上應該怎樣?家長換種方式,換種對孩子的態度!態度一定要明確!讓孩子有了明郎的認識!我想一定會改變的!一個從陰暗里長大的孩子!心裡好不容易找到光明!光是慢慢照亮的!心也是一天天明亮的!關心愛護,指引正確的人生觀!心中的怒氣煙霄雲散!

  • 5 #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每個階段親子關係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最近網路上熱議的“肇慶一中學生當街打母”事件,其實這位母親是有精神病史,不能算是一個正常的親子狀態。但是這也側面給我們敲了警鐘,該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陳媽媽說他的孩子到青春期後突然變了另外一個人,陌生得自己都快不認識了。以前還能好好說話,現在一回家直接進自己的房間,完全不想搭理她。她感覺很無奈也很失落。

    其實青春期的到來別說對家長是個挑戰,對孩子也是如此。他們的身體經歷著巨大的變化和情感的變化,也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很多時候,他們需要探索並運用自己的力量去發現和需要搞清楚自己是誰。但是,往往是很多家長沒有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

    案例中的那位媽媽就是擔心孩子沒長大,於是隨時隨地跟著他,而男孩也因心智未成熟,錯誤地覺得媽媽跟著他的行為讓他很丟面子,於是開始打罵媽媽。無論這位媽媽是否有精神病的情況,放在我們普通家長身上就好比我們能坦然面對1歲孩子摔跤卻很難面對青春期孩子放手。

    如果用開車的角色比喻親子關係的變化,那就是孩子小時候我們是駕駛員,掌控著方向盤,而孩子是乘客負責跟隨。那麼到了青春期,我們就要從駕駛座的位置上退下,轉換到副駕駛的位置上了,給孩子方向但不過度控制。

    而家長們往往沒有調整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抓得越來越緊。習慣溺愛和過度保護的方式,會發現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為他們承擔每一件事,習慣控制的家長,雖然可能有表面暫時的成功幻覺,但此時會發現孩子更加叛逆。

    非要用明確的方式來定義家長和青春期的關係,那麼我更建議放在和他們相處方式的改變上。就是給予他們應有的選擇權和信賴感,放手讓他們去嘗試自己選擇,並從(或錯誤中)中學會承擔責任的意義。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今後朝著放手的養育目標去的。

  • 6 # 曦曦媽說教育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

    男生今年14歲,正在讀書,家庭屬於低保戶,父親在2008年因意外死亡,母親患有語言殘疾及智障,以往都是男生的姨媽照顧他們兩人,社群、學校也一直在各方面照顧關懷他們。但2015年起,男孩的媽媽開始患有精神分裂,媽媽擔心男孩未長大,於是隨時隨地跟著他,而男孩心智未成熟,錯誤地覺得媽媽跟著他的行為讓他很丟面子,於是開始打罵媽媽。

    如果這名小男生的媽媽是一名正常人,那麼我首先譴責的肯定是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有問題。

    然而,當一個患有語言殘疾和智障,外加精神分裂的媽媽,潛意識裡還知道關心自己,作為孩子不應該感覺到幸福和慶幸嗎?

    親子關係,一個永恆的話題!

    無數個家長總是抱怨,抱怨孩子和自己不親近,抱怨孩子總是不聽話,抱怨自己沒說幾句孩子就開始頂嘴……

    無數個孩子總是煩厭,厭煩父母的嘮叨,厭煩父母的抱怨,厭煩父母的過多幹涉……

    多少家庭,都處於這樣一個相互嫌棄的狀態?我們需要怎樣的親子關係呢?如何來維護好親子關係呢?

    1.溝通最重要

    不少家長覺得,現在順從、聽話的孩子似乎越來越少,經常是家長說往東,孩子偏偏要往西。如果家長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孩子不會事事和你作對,總是集中在某一類的問題上。

    既然是這樣,那麼就證明有辦法解決!和家長對著幹的孩子,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原因也很複雜。面對種種原因,溝通才是最佳解決辦法!

    家長和孩子一樣,期待著朋友般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但是,如果只用想,而不付出行動,那麼一切都是空談!

    首先,作為父母,對待孩子該嚴厲的時候嚴厲,不該嚴厲的時候一定不要擺出一副“家長”的架子。如果你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那麼孩子肯定會產生高攀不起的心理。

    放下“家長”的架子,有耐心的聽孩子訴說,做一個明智的傾聽者,並且適當的給孩子提出意見和看法,我相信孩子總是不會排斥你的。

    2.接受對方的不完美

    人無完人,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我們都有缺點。那麼,坦然的接受對方的缺點就顯得很重要。

    很多父母,只要抓住孩子一個把柄,可能一年、兩年、三五年之後都還在拿那一件事情說事。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排斥和逆反的心理。

    試想一下,如果別人總是揪著你的一個小錯誤說事,三番五次的被人提及,你是什麼感受?所以作為父母,首先應該端正自己的心態,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對事不對人。不要總是把一些過去的小事無數遍的拿出來說。

    作為孩子,也應當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尤其是當父母身體殘疾之類的,更應該理性對待,無論何時,換位思考都很重要!

    3.學會寬容

    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深深的理解,當自己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情況的時候,除了承當責任以外,其實我們還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寬容。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成長有一個過程,也總會遇到一些事,總會犯一些錯誤。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幫助孩子開脫,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當然,對於孩子某個年齡段普遍會犯的錯誤,家長還是應該學會寬容的。

    4.無論何時,都要做一個冷靜的人

    為什麼親子關係會緊張?因為處事不冷靜!很多家長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總是會省略了說教這一個環節,直接上手。

    暴力解決不了任何事情!當你在用暴力對待孩子的時候,其實也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錯誤的榜樣。孩子會認為,原來憤怒和不滿是可以用暴力來解決的。

    每一個家長和孩子,理想中的親子關係,都是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無話不說的。但是,想要做到這三點,雙方都一定要注意處事的方式,要善於溝通,要接收對方的不完美,要學會冷靜,學會寬容……

  • 7 # 長安安安

    在討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的時候,我們先確認一下我們要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在家庭中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地位?那些小公主、小王子成為家中至高無上的存在的現狀要不要改?都在叩問著我們的心。曾經,我們尊老愛幼,在家庭中父母有自己的威嚴,孩子可愛但是也要尊敬父母,但是看看現在,在一個個家庭中,所有家庭成員圍繞著孩子轉,孩子的話就是聖旨,孩子的意願不可違背,孩子的家庭地位在家中獨一無二,而這樣的惡果就是父母的毫無節制的溺愛讓孩子變得目空一切,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一切都以自己的需要為主,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懂回報,父母在孩子心中沒有了權威,孩子一旦心願得不到滿足對父母大打出手的事情並不少見,這是孩子沒有家教的表現,而深層次的原因呢?我們自己親手培養了這樣的孩子,我們親自引導著孩子把拳頭砸向我們,當拳頭砸到身上時相比父母們不僅僅是疼,心也碎了吧!

    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深深的檢討自己,教給了孩子什麼,子不教父之過,沒有教給孩子正確的東西,那麼悔改的是不是應該是我們。熊孩子之所以層出不窮,那是因為熊家長從來都沒消失過,我們作為父母首先都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怎麼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一位教育學者說,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是第一重要的關係,要擺在第一位,下來才是老人和孩子,每個人擺正自己的位置,必然就會出現正常的親子關係。

  • 8 # 默水清

    很抱歉的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以前也有過一段類似的經歷,上初中的時候爸爸到學校去給我送衣服,我覺得爸爸穿的不好,而且拿了一個很破的皮包,老遠就在喊我的名字,那一刻我覺得實在太丟人了,我故意裝作不認識爸爸,把他帶到一個角落裡,拿完東西后,我趕緊走了。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想法很可笑,覺得自己太無知了。

    這位打媽媽中學生的家庭背景,讓他的心理產生了扭曲。父親08年去世,母親身有殘疾,讓這個本該快樂的孩子,在沒能更多的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後,變得越來越冷漠,在學校教育引導不了的情況下,甚至還報過警。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捱了打之後,媽媽沒有去怪罪孩子,因為她覺得是自己欠孩子太多了,可能孩子還太小,並不能體會到來自一位殘疾媽媽的愛。這件事情發生後,孩子受到了來自很多無知人士的威脅,恐嚇孩子,要替母親教訓一下他,嚇得孩子不敢上學也不敢回家。這樣做雖然能平復一些人心中的憤怒,但會讓孩子越來越覺得社會冷漠,沒有人情,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極端。

    身為一個殘疾媽媽,我覺得她已經做到了她能給予的最好的東西,那就是愛與陪伴,我們不能要求她再去怎麼做,怎麼教育孩子。面對這樣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的是社會上的幫助而不是更多的指責。如果你真有愛心,給他們點實際的幫助或許更為合適一些。

  • 9 # 小小天堂樹

    現在親子關係不好的,一眼看下去,太多啦!是不是都是孩子的問題呢?肯定不是吧!

    這個父親過世,母親智障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個例,沒有人正常引導他,所以他有那些舉動也不意外!但正常的家庭呢?為什麼也會出現這麼多無法無天的孩子?

    我一直相信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因果關係,親子關係更是如此。

    你是“因”,孩子是“果”!

    下面有三問題,希望家長們都問問自己!

    第一:你多久沒和孩子好好聊天了?你知道她最近有什麼心願或是有什麼煩惱嗎?

    我們太多的家長,只關注孩子成績。卻忘記了,孩子也是在一個小集體裡,她也會遇到不自己不能調和的問題,她也會有自己的心事!

    這時候沒有一個她可以信任的人,可以放心大膽去傾訴的人,誰來給她正確的引導呢?

    作為父母,我們和孩子第一個該建立的關係,就是“戰友”關係。她遇到問題你可以幫她分析,還得守口如瓶!當你工作勞累時,她也會為你分擔家務,給你按摩捶背,忙的不亦樂乎!

    父母這樣做了,比陪她寫作業,更讓她心裡有安全感。

    第二:她的節假日,是不是你都幫她安排?那些補習班,是不是你研究了很久決定的?孩子自己是不是樂意上?

    想想現在的孩子,天天學習,星期六星期天也是換了一個地方上課而以,又有多少孩子,她是強烈要求上補習的呢?每天做那麼多試卷,有什麼意義?

    他們還有自己玩耍的時間嗎?培養出高分低能兒,走上社會,還是會被排擠!你看看有多少年輕人,因為處理不好和同事們之間的關係,精神抑鬱,好多都走上了極端。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就算報興趣班,也得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是你覺得一點意義沒有,也請尊重孩子,因為這是她自己的選擇,你沒有辦法替孩子包辦一輩子!

    早點放手,給他選擇的自由!父母僅僅起背後引導作用!

    馬雲曾經說過:“讓孩子懂得跟家人玩,跟同學玩。這些會玩、想玩、願意找人去玩的孩子,一定會有出息,這些是培養情商的關鍵。”

    第三: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是不是不愛講話?總習慣一個人待著,也很反感你走進她的房間?

    如果真的是這樣,真替這些父母感到悲哀。明顯孩子已經把他排除在外了!

    大多數叛逆期的孩子們,都不太愛聽父母的管束,習慣和自己相處,在陌生人面前,越來越沒有自信,總是習慣性沉默。如果你管太多,她會非常囂張的,對著你喊!

    這種舉動就證明,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出了問題。她太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了,可往往自己的能力達不到讓大家高看的程度,所以他選擇沉默就是爆發。

    這個時期的孩子更關注,周邊人的動靜,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所以父母千萬不能硬來,更不能對孩子有否定的情緒。

    最主要的是:你得相信你的孩子,即使老師找了你,你也不能把這種情緒帶給孩子!

    別忘了你是他的戰友!會永遠對他“不拋棄,不放棄!”

  • 10 # 兩個熊孩子的秀場

    坦白說,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掐指一算全職看孩子8年了,我愛我的孩子,為了兩個寶寶,我放棄了很多的機會。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也沒少用“拳頭”解決問題。

    有時候,是因為講不清楚道理,不管你怎麼說,兩人都會爭吵,都會搶東西,誰都不肯退讓一步,這個時候,與其說千言萬語,不如“河東獅吼”,只要一亮嗓子,裝作要動手的模樣,兩個小傢伙立馬會變乖!

    有時候,是因為心情不好,要知道全職媽媽,一天24小時候都要面對著孩子,白天要帶著出去玩,給他們做飯吃,晚上睡覺還是一邊一個,也算左擁右抱了,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間,有時候難免會暴躁,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有時候反省一下,一直覺得很愧疚,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小學只上了兩年,到現在很多字都是蹦著讀。我的母親是一個暴躁的人,小時候偷懶沒做完作業,考試成績差了,好像也少捱打。每當我粗暴對待孩子的時候,都會看到母親的影子。

    最近的一系列新聞,也開始讓我反思自己,改變自己。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孩子難免會學會父母的處理方式。今天,你粗暴的對待孩子,明天孩子也會粗暴的對待你,不是嗎?

    廣東一學生當街打母親,這個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跟家庭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也不忍心過多的去指責一個孩子。本身,他也是缺少愛的,不是嗎?

    學生當街打母親,畢竟是少數的,更多的是家長當街打孩子,經常會見到,父母在外面教訓不聽話的孩子,要麼大吼大叫,要麼直接打罵!有些人的想法也很簡單,我自己的孩子,我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教育他關你什麼事情?再說了,有些孩子就是欠打,不是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嗎?不是說打是親罵是愛嗎?不是說不打不成才嗎?

    但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長期在打罵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性格要麼懦弱,要麼叛逆,等到你後悔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不管孩子再小,也需要尊重,也需要平等溝通,所以,請好好愛每一個孩子,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打罵孩子!

  • 11 # 賢人不閒

    看到這個新聞,同樣作為母親的我心裡為這個媽媽難過和痛心。正想痛批這個不知感恩的孩子時,正好又看到這個事件發生的背景,突然不知該用怎樣的說辭了。

    這個中學生,是一個14歲的男生,正在讀書,家裡屬於低保戶,父親於08年意外死亡,母親患有語言障礙、智障和精神分裂症,以往都是姨媽在照顧他們。就是這樣一個腦子時好時壞的媽媽,心裡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覺得他還沒長大,所以隨時隨地都跟著他。但是男孩卻總覺得媽媽跟著他,這讓自己很丟面子,於是就開始打罵媽媽。

    就一般的家庭而言,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呢?

    其實親子關係會影響許多方面。它不僅僅影響到家庭和諧,更主要的是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抵不過一個好的親子關係。

    首先,好的親子關係需要平等。

    如果你是權威性父母,對孩子說話就像下命令,那麼一般的親子關係都不好。這樣的關係下,孩子是不樂意接受家長的,所以親子關係很不好。

    美好的親子關係,需要家長和孩子都處於平等的狀態,應該是平等的交流。

    其次,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相互信任,尤其是家長的信任,相信孩子。

    家長對孩子最美的表揚,其實就是做孩子媽媽相信你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支援和鼓勵!

    最後,好的親子關係,屬於亦師亦友型的。

    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特別願意對你傾訴,會願意告訴你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孩子對你說話就像和朋友交流一樣,這就是最和諧、最自由、最民主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就是最好的一種教育方法,任何其他的教育方法都抵不住好的親子關係。

  • 12 # 豫鄉文旅

    中學生當街動手打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個正常智商的孩子根本做不到,大不了會當街吼自己的母親。可是事實上卻發生了。

    但,這不是普遍的現象。請不要大肆宣揚這種負面的資訊,當你瞭解事情的真相時,只會感到惋惜。孩子的母親精神上有疾病,但是對自己的孩子卻非常上心,以至於會寸步不離的跟著自己的孩子,孩子很煩她,於是才出現了這孩子動手打母親的舉動。請記住這是特例,並不能說明什麼。

    我們除了道義上譴責這個中學生後,應該想到更多的東西。

    怎麼處理這種家庭父母中有精神疾病的親子關係?

    很多的教育達人都在闡述自己對正常的親子關係的觀點,有沒有想過現實中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孩子的父母有一個或者兩個都是有精神疾病的該怎麼辦?怎樣處理好親子關係?就像這個案例,我們要怎麼處理?

    首先他的母親有精神疾病是個改變不了的事實了。那麼孩子在她身邊會不會有危險?或者孩子會不會再次傷害到自己的母親?真的問題很多。我們該怎樣面對?

    最好的辦法就是給這個母親找到一個監護人,孩子是做不到的,他還小。那麼就是她最親近的人了,本案中就是孩子的姨媽。可是,姨媽也有疏忽的時候的,於是就發生了這個事情。

    再說孩子,這個中學生還很小對吧,自己的心智還不成熟。所以發生這個事情也是避免不了,不會是經常性的動作。當孩子冷靜過後會心生悔意的,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故事他應該聽過。我們正確引導他就好了。

    最後提及一下學校。一定要教育好感恩這一課。真的很重要,不要為了成績而教育,做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可惜這些年,我們都搞反了。

    反思,是為了更好的提高。

  • 13 # 楊波76252114417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中學生打母親,為什麼打,很關鍵!當然作為子女是不能打長輩的,這是底線,也關乎天道人倫!

    如果是母親所作所為太不像話,觸犯了底線是可以批評的,我讀中學的時候我母親天天打牌,家裡的事什麼都不管,沒錢了,輸光了就找我爺爺奶奶要,爺爺奶奶省吃儉用操持著家裡的開支,還要給錢她打牌,我批評了母親,她根本不理會,後來我給她下跪,她也不改,沒有辦法,家裡窮的揭不開鍋,我的學費也沒有著落,只靠著爺爺奶奶種地勉強維持。

    十幾年過去了,現在我也長大了,生活富裕了,我也不跟她計較,給她錢把她養著,母子之間也沒什麼話說了!

    但如果是因為溺愛導致孩子打母親,責任其實還是在家長,一個孩子的成長,除了家長的陪伴和關愛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獨立感恩,一個有責任心,懂感恩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不會做出違背常理的事!

  • 14 # 南腔北調人

    雖然男孩打他母親的行為不對,但希望瞭解事情始末後的人,能用更為積極正確的對待處理方式,而不要採取:會造成男孩心裡障礙更為嚴重的過激行為。

    事情大致情形是這樣的:男孩今年14歲,正在讀書,家庭是低保戶,父親在2008年因意外死亡,母親患有語言殘疾及智障,以往都是男生的姨媽照顧他們兩人。

    2015年起,男孩的媽媽開始患有精神分裂,媽媽擔心男孩未長大,就隨時隨地跟著他,心智不成熟的男孩,覺得媽媽跟著他的行為讓他很丟面子,於是開始打罵媽媽。

    這次動手的原因,是因為男孩想問他媽媽拿幾塊錢零花,但沒拿到。

    這次事件爆光後:男孩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指責,還有人透過人肉搜尋找到他們家,說要教訓這名男生。導致這個男孩不敢離開學校。

    這個男生也正在學校接受老師的心理輔導。但已14歲的他,經歷這麼漫長的心理陰影,造成性格上的缺陷是很難短時間內矯正的。

    學校和教育局也積極對外尋求幫助,呼籲社會各界集各方力量一起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留一些空間給他們的家庭,讓這位男孩能夠健康地成長。

    高階心理治療師謝醫生也說:真正能幫助他的方式應該是有利於促進他成長的,而不是用恐嚇的方式,或者是嚴重的懲罰,這樣會更加讓他覺得社會是冷淡的,自己是被人拋棄的。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透過正面的教育引導他,讓他認識自己的處境,留他一些空間。他和家人中間有一箇中間人,在類似社會機構、政府機構等的專業幫助下,讓他和母親有一個更好的溝通,促進他們間的互相理解,這樣更有利於事情的解決。

  • 15 # 大象有戲

    我覺得,最理想的親子關係應該是父母要能夠成為子女的良師益友。如果父母不能成為子女的良師益友,至少也應該做一名合格的老師,和子女成為普通朋友。

    兒子打母親,這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在當前卻時有發生。一會兒是因為不讓玩手機,一名10來歲的兒子抬起腳就對著母親連續飛踹5腳,還伴隨著怒吼;一會兒是因為零花錢給得不夠用,也是一名10來歲的孩子幾乎每星期都要把自己的單親母親打一頓;一會兒是一名小學生和母親爭吵,一言不合就跳起來掐母親的脖子......

    一樁樁這樣的新聞真是讓人感到觸目驚心!這不能不讓我們去思考:究竟需要建立起怎樣的親子關係,才能避免兒子打母親的事情再次發生?

    一味地去譴責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其實是無濟於事的。我們更多地還是要從父母自身去尋找原因,畢竟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子女沒有一個很好的教養,這自然是父母的過錯。在父母眾多的過錯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沒有建立起健康良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顯然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首先做到像普通人交往那樣,彼此尊重,友好相待。

    在這一點上,父母往往放不下架子。有些人仗著自己作為父母角色的威嚴、成年人的強大以及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就對孩子頤指氣使,非打即罵。也許,這當下、這眼前你順心如意了。可是,等到他長大到有了一定的力量,他也會如法炮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還會變本加厲。其實,這跟成年人之間的交往也是一個道理。

    而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孩子是會學習和模仿的。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將映射出他所看到的一切。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就懂得了尊重;父母友好的對待孩子,孩子也能學會友好地對待父母。反之,亦然。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言傳身教”。

    所以,要建立起健康良好的親子關係,我們還需要成為孩子的好老師,至少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師”。

    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就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傳遞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東西。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都沒有什麼都需要學習。這就需要成年人去教會他,在家裡就靠父母言傳身教,在學校就靠老師言傳身教。孩子接觸到真善美的東西,就能夠學會真善美;孩子接觸到假惡醜的東西,自然也就可能學會假惡醜。

  • 16 # 恆冠家長導師林宇肖

    最近網上曝出一段中學生毆打母親的影片

    除了震驚、氣憤、心寒……

    這一幕也讓人反思

    究竟哪裡出了錯?

    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不會懂得尊重任何人。究竟怎樣的教育才是對孩子好呢?有專家表示:

    言行不尊不能姑息

    很多孩子在溝通上都有不尊重人的問題。我們肯定要教導孩子如何友善待人,尊重他人,也要教他們如何在衝突時有禮貌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知道你很想當場處理。我知道你討厭不被尊重。但是,當孩子正在生氣時,腦子裡負責思考的部分已經罷工了。他們正處於一種生存模式,有時被稱作“逃跑或者反抗“模式。

    而且,當我們不尊重孩子時也很難教導他們要尊重別人。

    如果孩子的不尊行為點著了你的火氣,那麼你也會進入生存模式。你就無法理智地思考了。你的反應要不就是充滿怒氣,大喊大叫,施以懲罰,要不就是關閉自己,放棄處理。

    實際上這樣的孩子都是從小慣的。剛開始以為沒什麼,或者他鬧過之後就答應他的請求,在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沒有明確的禁止他的行為。這樣很不好。其實小孩最會看大人臉色了。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一般會先看大人什麼反應。沒有禁止,他就認為可行。禁止的也會不斷想要突破。

    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理所當然不會和孩子“記仇”,我們就是這樣,就算當時真的生氣,也是事情一過就立即原諒了孩子。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無所顧忌地傷害父母,衝父母亂髮脾氣,甚至打父母。如果孩子還小那麼就要進行引導和教育,如果已經長大那麼就要比較強硬的出面糾正這樣的行為了

  • 17 # 鵜鶘心理

    案例的描述摘錄:“男生今年14歲,正在讀書,家庭屬於低保戶,父親在2008年因意外死亡,母親患有語言殘疾及智障,以往都是男生的姨媽照顧他們兩人,社群、學校也一直在各方面照顧關懷他們。但2015年起,男孩的媽媽開始患有精神分裂,媽媽擔心男孩未長大,於是隨時隨地跟著他,而男孩心智未成熟,錯誤地覺得媽媽跟著他的行為讓他很丟面子,於是開始打罵媽媽。”

    看到題目,第一感受是憤怒。兒子打母親,傳統道德觀中絕對不可容忍的現象。百善孝為先,若是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堪稱為人?!然則,細讀對此真實案例的描述,得知男孩的生活處境,心裡的感覺五味雜陳。這個事件,需要大家反思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那麼簡單,而是更多。

    其一,患有智障及精神分裂症的母親。母親自幼殘障,本身心智就不成熟,出於擔心男孩的安全,而採取隨時隨地跟著他的行為,表達的是對男孩的愛。會引起男孩的反感,興許是跟隨的次數多了些,跟隨的親密程度影響到了男孩的正常生活,但為什麼自幼智障的母親並未跟隨,而偏偏在近期發病了呢?是母親看到了什麼?或是生活中改變了什麼嗎?智障的母親也有著自己對生活以及愛的表達的理解,有時健康成人會壓抑,會掩飾,而他們表達的更直接而已,反而更為真實。

    其二,困境兒童的監護問題。男孩父親早逝,母親無完全行為能力,由姨媽照顧。雖然社群、學校也一直在各方面照顧關懷他們,但顯而易見,男孩的監護是缺失的。未成年人的生活出現問題,理應由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而案例中的男孩,誰可以為其負責?興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姨媽也有她的困難,社會對於困境兒童的保護機制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除了物質救援與心理關懷之外,能否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承擔起監護責任?值得我們深思。

    其三,社會輿論的導向。案例發生,焦點直指親子關係,似乎已經定論,事件的結果責任在於親子關係不順暢。而親子關係問題是家庭的內部問題,或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或是孩子的偏差行為。而對於解決親子問題的方法無非是父母改變或是孩子改變,又或是溝通方式的調整。而案例中的家庭,缺乏這種改變的能力。如此定論,對這個已經很不幸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責怪,多想想如何能實際地幫助這個家庭,或是高抬貴手,多一點寬容,興許他們的壓力會少一些,生活會更順暢些。祝福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掌為什麼不開花?解決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