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宸宸寶寶的爸爸

    沒有動心。

    首先女兒國國王的確很漂亮,不光是電視劇還是電影或是書中描寫都很美,另外國王還願意把王位讓給他,條件很好,但條件再好,也是相對的,我們看看唐僧的條件。

    一他是大唐的高僧,唐王的御帝,高富帥。

    二他是如來的弟子,根正苗紅。

    三肩負取經使命,成功就能得正果。

    四一路上美貌的妖怪也見過不少,大唐的繁華也經歷過,是見過世面的。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得正果即能長生,女色和財富能比的上長生的誘惑嗎?

  • 2 # 金娛說

    這裡是金思雅,一個會賣萌的自媒體,每天跟你分享一點娛樂資訊,

    沒錯,看到這個題目也是想到86版的《西遊記》,覺得那一版的《西遊記》特別唯美,有一種獨特的含蓄美。不像現在的電視劇,動不動愛來愛去,愛得死去活來的。還是偏愛“今晚的月色很美”式的東方韻味啊!

    話歸正轉,《西遊記》中的唐僧對女兒國國王動過心嗎?金思雅認為,動過心。

    如果說,唐僧一直躲避女兒國國王的愛,是信仰;

    如果說,唐僧緊閉雙眼,滿頭大汗,是基於生理反映;

    那麼,唐僧的一句,若有來生,是剎那間的心動了吧?

    若有來生,方能不負如來不負卿。

    第二點

    唐僧師徒四人即將西天取經,女兒國國王依依惜別柔腸寸斷,唐僧首次行了拱手禮。

    唐僧是出家人,在以往,唐僧都是雙手合十。

    但是,這一次,唐僧破例行了俗禮。為女兒國國王破了一次例,許是愧疚。許是承認了,女兒國國王是唐僧的俗家妻子。(前面師徒幾人,假意和女兒國國王成親,騙去通關文碟)

    而且在古代,拱手禮也有一層意思在裡面:我要去上班了,勿送,請回吧。(用於夫妻之間的場景)

    第三點

    唐僧騎著白馬遠走,末了勒馬駐足的那一回眸,許是不捨。也是為了把女兒國國王的嬌豔模樣印在心上吧!

    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貌美如花的女妖精要嫁給唐僧,可為什麼唐僧偏偏對女兒國國王動了凡心呢??可能是,女兒國國王是真情實感地愛著唐僧的吧!其他的妖精對唐僧都是別有所圖。

    以上。

    一鍵關注金思雅,每天跟你分享更多娛樂資訊!現在已有3736人關注金思雅啦!

  • 3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在人性上講,唐僧的內心世界多少有些動容,但出家人四大皆空,不負如來寧負卿,這是唐僧取經的起碼前提條件。

    只要是人就七情六慾,尤其是美女金錢的誘惑,無奈唐僧之心(身)以託佛祖,決不能有絲亳的心猿意馬,若稍為不慎為情何惑,一生之修行將付之流水,也即前功盡棄。

    其實這也很殘酷無情,但也是在考驗人的意志和信念。

  • 4 # 三仙論易

    紅粉佳人面,財帛動人心。這是人之常情,路經女兒國時,唐僧還未成佛,只是一個凡人。因此吳大才人在描寫這段故事時,客觀的寫出了人人都有七情六慾這一現實。一來那女兒國王太漂亮了: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發如金鳳絲。先用二師兄豬八戒做了個襯托,那呆子看到好處,忍不住口嘴流涎,心頭撞鹿。一時間骨軟筋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不覺都化去也。什麼意思?豬八戒看後達到忘我狀態。那唐僧看後呢?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說明這位唐長老比那位好色的徒弟也強不了多少。直不腰,站不穩了。因此唐僧當時不只是動心,而是相當的動心。這也恰恰說明一個問題,佛本出自於凡人。

  • 5 # 李合書友會

    這個章節寫得都是人類,而沒有妖魔鬼怪。唯一說怪那就是子母河的水,對於生育要靠這河水。你說唐曾動情,也在情理之中。經歷那麼多的妖魔鬼怪,難得到了人間。換做誰也一樣會心動,只是一念間。

  • 6 # 阿仁看劇

    西遊記裡面,唐僧面對女兒國的國王的確是有一些動心的。

    可能導演想表達的意思是唐僧畢竟也存在一絲凡心的。

    所以對貌美如花的女兒國國王不再像以往那般抗拒拒絕。

    而是因為已經有了動心的感覺,所以眉目傳情嘛。

    唐僧畢竟也是凡人,只要是凡人,就會有七情六慾。

    所以說啊!他是動心了。

    再說了,如果不這麼塑造。

    給人感覺就太不真實了。

    是不是更接地氣嘛。

  • 7 # 紅塵微埃

    其實,唐僧也是動心了,因為唐僧在女兒國國王的寢宮裡面,被女兒國國王逼婚的時候說到“若是有緣,來生再見,希望女王陛下見諒。”這說明,唐僧已經動心。但是在大義面前,不得不捨棄感情。他是菩薩欽點的使者,肩負著責任。

  • 8 # 子長悅

    首先,作者吳承恩是深諳佛法之人,一部西遊記便是大乘佛法的通俗演繹版本。在佛教看來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而不能成為佛,是因為“眾生皆以淫慾為生死根本”(弗洛伊德也說性是一切的原動力),而要想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就須要從消除“貪嗔痴”開始,眾生因貪慾而起嗔念(得不到而怒或得到留不住而苦)因嗔怒而導致“無明”(矇蔽雙眼而失去人的本性或佛性)。為了消除貪嗔痴,佛教給的藥方是用“戒定慧”的方法,透過持戒而生定,透過生定,而產生智慧。

    但現實中要做到持戒真的好難,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著各種各樣不同的誘惑,唐僧也不例外,正所謂一念無明起,人的佛性與魔性並不是對立的,佛魔只在一轉念之間,都是由人的本性所發出來(佛魔不二)潛意識藏了什麼(借用弗洛伊德的說法吧),再遇見什麼,然後再顯相什麼。佛法並沒有一個主宰萬物的神,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佛法在哪裡?佛法就在人間,在六道輪迴中“人道”是最容易修行的,正所謂“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因為只有“人道”才具備智慧,所以佛法也叫“智信”之法,而非“迷信”之法

    這樣看來一部西遊記就是凡夫的人間修行之路,從三打白骨精開始,到取得無字經書,便是佛法在世間的演繹。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是教你怎樣破初關,也即白骨觀,這一關修成以後所見到的美女其實就是一幅醜陋的白骨架,這樣便不會被美色所誘了,唐僧是凡胎還沒有破初觀,並沒有修成正果而被女兒國國王美色所誘而起心動念,這實在是很符合凡夫的相。

    (注:潛意識在佛法裡面叫第八識也叫藏識,玄奘法師學的是法相宗也即唯識宗,佛法比較難懂,所以引用弗洛伊德)

  • 9 # 詩琪禪學

    《西遊記》的故事內容和智慧,只有作者吳承恩知道,看故事的人只有揣測;電影《西遊記》的故事情節只有導演知道;有人說:唐僧對女國王稍微動心,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因為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心的境界。

    看到很多的回答,眾說紛紜,精彩無比!有人說唐僧對女兒國國王動心,是一種邂逅初戀的狂喜和心動;也有人說紅粉佳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人之常情;也有人說唐僧還沒有成佛呢,遇見這樣一個花容月貌的女皇帝當然會動心了;也有說既然唐僧沒有成佛,那就是凡人,凡人就有七情六慾,所以說他就說動心了是理所當然的了等等……其實就是這些都是在大家凡夫的角度上的分別思維而已!

    另一方面我們再仔細想想?唐僧是什麼人?他是僧人是高僧大德。而且是唐朝舉國上下公認的高僧啊,在唐朝很有威望。也是一個嚴明戒律的法師。可是凡夫重心都以自己的分別心對待說唐僧對女兒國有微微動心,其實那隻不過是電影演員的表演而已。畢竟是演戲要融入劇情和角色,而且大家已經忘記他是僧人了, 就把他當成了男一號。也是人之常情。你當你融入這個西遊記這部電影的時候。他就以一種劇情一種細節表演來吸引大家引起大家的共振。劇情畫在眼,讓大家感受這個氛圍啊,男女在一起就有七情六慾,就會動心,就會想著這些還好沒有繼續往下想,打住了。

    好了, 我們從凡夫的境界理解了這個劇情, 現在再調轉回頭來了解他是個僧人,實際上沒有這回事。本身就是杜撰的嘛。而且是表演給大家看的。聖人以戒律為主。戒定慧。如果連世間情愛都戒不掉的話,他怎麼能去西天取經?而且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因為面對柔情似水的女皇帝,所以就以什麼身而應什麼說法,所以說他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用32相度化眾生罷了。所以說他表現出來那種那種委婉的或者很慈悲的方式來和女皇帝交談,這是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是慈悲相表法嘛。如果遇到這麼女追求者就是板起臉或者是怒斥或者是斷喝或者是憤怒的方式,又或者是種很暴力的方式來對待別人,你來誘惑我,我是僧人我上當,壞我戒體,升起巨大的嗔心的話,反而失去了僧人的威儀和包容慈悲,這樣是很不如法,反而失去一代大德的風度和品德!這就是佛陀度化眾生度度精準。所以說佛法是度度精準的。

    因為眾生有84000種煩惱,佛教度化眾生有八萬四千法門。有人說唐僧他沒有成佛,但是他的證量已經是十地菩薩以上的境界了。當她度過八百里荒無人跡的沙漠之後。他已經經歷過人生生死的一關了, 如果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簡直是無稽之談了。真正有修為的修行人包括高僧大德,他的目標追求的是人生的真諦和究竟無為的涅槃境界,無上真理和解脫之道。怎麼會貪執掛礙夢幻泡影的世間而放棄解脫之道?所以,唐僧以這種方式來和女皇帝交談是人之常情,用世間法來對待世間的人情。不僅能順利的拿過公文也能順利地出關,而且也不讓女皇帝留下遺憾,在牽扯中劇情插入了女妖精把唐僧擄走,這個情節出現得很好,讓女皇帝看清了世事無常,人生只是一場夢幻,自己也無力挽救唐僧的命運而放棄和唐僧結為連理的想法了。

    雖然大家眾說紛紜以自己的分別心說出自己看這部電影的思維和想法,這是很正常的。就像一杯水,地獄眾生看的是鋼汁鐵水;餓鬼道的看到的是膿血;人道看到的就是一杯水,但是菩薩看到的卻是一杯甘露!每個人境界看的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說他們說得對嗎?都對,都對都沒有錯。但是最終結果還是唐僧西天取回真經。將佛法帶回唐朝才是結果和目標。中間取經的過程都是磨練心性。

  • 10 # 中篇小說

    看《西遊記》,之所以喜歡唐僧,就是因為他在女兒國的微微動心。特別是騎馬離開的時候,那不捨地回頭,多麼讓人心生溫暖!好男兒當如此,可以為大義舍兒女情長,但不能根本就沒有七情六慾!唐僧如果只會念緊箍咒,我可能就會想,趕緊讓妖怪把他抓走吧。可是,他會給悟空做衣服,見了女兒國國王會害羞!……所以,不能不喜歡他!我們不需要一個一心取經的機器,我們需要一個心懷愛意,有血有肉的“人”!電視劇裡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沒事就去看看女兒國裡,那個策馬揚鞭要離開,可是卻萬分不捨回頭看一眼的唐僧吧!相當暖!

  • 11 # 追夢樂享人生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唐僧不會對女兒國國王動心的,就讓我先分析一下吧。

    首先唐僧是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投胎就是受如來委派來西天取經的。他必須不為凡心所動完成使命。

    其次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悽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的內心早已超脫世俗之外,佛家觀念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超出五行之外,一心向佛。

    再次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臨行前唐僧喝了唐王敬的一碗素酒,裡面有唐王彈入的一撮塵土,受了唐王“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的重託。

    記得《西遊記》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終南福泉,鍾馗有賜福驅魔之法,學之以用可也。”所以唐僧不會對女兒國國王動心,一門心思就是求取真經。

    唐僧令人們讚歎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12 # 葉夕小先生

    我個人觀點:《西遊記》原著中,唐僧並沒有對女兒國國王動心。

    在電視劇86版《西遊記》中,唐僧與女兒國之間那種含情脈脈的眼神和表情,讓人難以忘懷。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卿”,在86版的電視劇中,唐僧對美麗的女王是心動的,但取經的信念,最終戰勝了兒女感情,他說服了女王,繼續踏上了西去取經的路程。

    一句"若是有緣,來生再見,希望女王陛下見諒。"為兩個人的眼神糾葛畫上一個並不完美的句號。

    很明顯,從"若是有緣,來生再見,希望女王陛下見諒"這句話裡可以看出,唐僧其實是願意的,但是他深知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還有他是佛祖坐下的大弟子,這次下凡有任務的,要把大乘佛法帶到東土大唐。於是,他選擇犧牲自己和女王的感情。

    那樣的郎才女貌終是隔著清規戒律,只能陽關道與獨木橋,留下了無盡遺憾,讓人感嘆唏噓不已!

    其實《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對女兒國國王並沒有動真心。這聽起來很殘忍,但是作者在原著中還是交代了的。原文: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作者用“憂惶惶”、“聖僧假意”、“怕逢女色”等形容詞描寫出了唐僧的真實心態,他們倆不是郎有情妾有意,也不是囿於清規戒律,而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其實女兒國這一難,實指"情"關。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這也是對人性的一大考驗。

    作為一個一心向佛的取經之人,唐僧守心如鐵,心無旁騖,無怨無悔的順利過關了。

    只有這樣專注無二心,目標單一又能克服種種困難的人才能取得真經,真正的修成正果,成佛成仙!

    人生難道不是如此麼?

  • 13 # 鄭非夢妙文

    毫無疑問是動心了。別把唐僧說的那麼高大上,雖然他前世是如來佛的二弟子金蟬子,起碼在現實中他就是陳光蕊的兒子,一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的俗人。只是他身為出家人,不得已壓制自己的情感罷了。如果他真的心如磐石那就沒必要用什麼九九八十一難去考驗他了。直接讓他一個人到天竺國把經領回來不就得了。

    正因為唐僧是一個凡人,凡人的一切情感他都具備。千嬌百媚、柔情似水的女兒國國王,那麼高的地位身份竟然主動向一個長途跋涉、身無分文的取經和尚示好,甚至寧願放棄王位讓唐僧為王自己為王后。說明女兒國國王確實對唐僧一片痴情,這種痴情不可能不打動唐僧。

    當唐僧被女兒國國王強行“壁咚”時,唐僧甚至不敢看女兒國國王的眼睛,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此時此刻唐御弟內心是糾結的、掙扎的,在強大的愛情攻勢面前,唐僧的內心防線第一次出現了鬆動,情急之下甚至說出了“倘若有來世……”。這句話徹底暴露了唐僧作為一個正常男人應有的本色。

    唐僧取經路上遇到了不少女妖精色誘唐僧,但唐僧不為所動,這是真的。因為唐僧知道那些女妖再美麗終究是妖不是人,而且女妖的目的是想吃掉他長生不老,並非真的對他動心,色誘只是手段罷了,唐僧對此心知肚明。

    但女兒國國王的情況與女妖精完全不同,首先女兒國國王是人,是一個多情的人,而且她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想和唐僧比翼雙飛,是真正的出於內心的愛。這種真愛才是對唐僧最大的考驗,也是最難過的一關,唐僧究竟是不是一心向佛全在這一關。像如來佛、觀音菩薩、太上老君等人可都盯著呢!都在看唐僧的成色究竟如何。

    唐僧經過萬般掙扎和猶豫糾結終於還是挺過來了,他拒絕了女兒國國王的愛。但這個過程確實很艱難。作為和尚他需要完成使命求取真經,作為男人他內心渴望一份真愛。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唐僧找不出兩全的辦法來只能選擇信仰放棄愛。

  • 14 # 柔柔戀

    小時候把電視劇《西遊記》看了無數遍,其實真沒有看透,可能是因為年紀小,思想總是膚淺的停留在唐僧被抓、徒弟相救的橋段和經典臺詞,經典畫面上。去年暑假陪女兒看了一遍,在女兒國這一集,完全重新整理了以往的認知,也許是結婚生子後能看懂感情戲了,我忽然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喜的發現唐僧當時肯定是動情了!

    看看唐僧在其他劇情裡看到女妖精或者女施主,都是敬而遠之,哪位妖精要是想跟他親近一點,唐僧立馬就退後一步,保持距離,更別說有肢體接觸了,可是在女兒國不同,面對女兒國國王的愛慕之情,那只是拘謹而不是排斥,在他們獨處的那一晚,當女兒國國王表露真情後,唐僧開始是拒絕的,後來被國王的真誠打動後,他說如果有來生,這就表明唐僧對國王是有心動的感覺的,後來國王不依,說就要今晚在一起,唐僧此時竟然猶豫了,看看他的動作,他坐在凳子上,國王趴在他肩上的時候他都沒有起身離開,如果換做其他妖精,還想有這麼曖昧的動作,凳子都不會坐就躲到一角了,後來國王再三的勸說,其實唐僧已經招架不住了,他已經沒有再拒絕,因為他已經無法欺騙自己,更無力回絕女兒國國王,就在這關鍵時刻,枇杷精出現擾亂了他們兩個,唐僧就被抓走了……

    當時看完這一段,突然覺得從小到大看了幾十遍的西遊記算是白看了!哈哈!

  • 15 # 撩了個電影

    若唐僧未對女王動心,當然很容易輕輕巧巧的過關,但若唐僧對女王動心,表面無傷,內心肯定是千般難捨的痛楚。唐三藏與女王初次見面的時候,表情是“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是否就說明了唐僧對女王一見傾心呢,我們不太清楚,但女王初見唐僧的時候,“那心歡意美之外,不覺淫情汲汲,愛慾恣恣”,可見女王對唐僧是一見鍾情的,甚至以為唐僧也是對她心中有意的,所以直接的呼喚唐僧過來“占鳳乘鸞”,此時的唐僧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一種尷尬的表現。

    及到女王扯唐僧、孫行者催唐僧上輦乘鸞時,唐長老是“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兩抹,止不住落下淚來”,我們知道這個“假親脫網”之計是孫悟空提議的,所以唐僧更多是有點責怪悟空的意思,落淚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擔憂,因為那女王喜孜孜欲配夫妻,但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其實女兒國這一難中,還有一個特別的用意,女王意欲留下唐三藏,而讓他的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發現關文上只有唐三藏的名字,沒有三個徒弟的名字,於是就拈筆蘸墨在通關文牒上添上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的名字,也就意味著取經並不是唐僧一人的使命了,而是四人共同的使命了。

    最後唐三藏與女王分別的時候,對女王行了一個拱手禮作別,不免讓人想到,和尚不應該是行合掌佛禮的麼,是否意味的唐僧對女王動了真情呢,其實唐僧心裡非常清楚,他是無論如何也是要去西天拜佛求經的,他是在是履行著大唐皇上的旨意,也是在追求著自己心中的人生理想,他不可能會選擇半途而廢的,所以不管唐僧是拱手作別或者是合掌作別,都顯得不是那麼的重要!

  • 16 # 超級放大鏡

    唐僧西天取經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才修成正果!這也是佛祖對唐僧的成佛考驗,唐僧在取經路上所經歷的酒色財氣,魑魅魍魎!形形色色的考驗都能看的風輕雲淡!唯獨經歷女兒國的時候,對貌若桃花賢良淑德的女兒國主心有所動!這也是唐僧唯一一次動了凡心的念頭!唐僧,未成佛時乃大唐子民心中的聖人,心智堅定是一班事情不可動其心的!但是女兒國主的傾心相訴,用一句俗話就是掏心窩子的對待唐僧,試問又有哪個男人不動心吶!再說唐僧當時也沒有修成正果!所以唐僧對女兒國主動心也是在所難免的!佛和人的區別就在於六根清靜,如果唐僧見到這樣的女人不動心那她也沒有必要去西天取經了,小道在於人!大道在於心!佛六根清靜,心堅如磐石!所以唐僧要經歷這些經歷才能讓心堅如磐石!修成正果!

    唐僧和女兒國主朝夕相處這段時間,在唐僧本來心如止水的心中投下了一顆小石子,蕩起了漣漪,也是差一點動了凡心,從唐僧和女兒國主離別的時候唐僧駐馬回首莞爾可以看出當時的唐僧內心雖然說不是依依不捨,但也有那麼一點的惆悵!但是唐僧畢竟是金蟬子轉世的佛陀,從唐僧駐馬凝望,到調轉馬頭的毅然決絕,可以看出唐僧是一個大智慧大毅力的人,從他轉身的那一刻,已經把一切的愛恨情仇當成取經路上的一杯塵土,雖然會輕舞飛揚,但是落地後也會變成踏在成佛道路上的一抹黃色!

  • 17 # 文人草堂

    這個,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從筆者的角度,或者說絕大多數普通人的角度來說,還是更願意相信唐僧,曾經對女兒國國王動心過!

    為什麼這麼說? 很簡單,因為這樣更加真實。更容易被人接受。

    列位,不是一位得道高僧,他真就會心無雜念。也不是單純斬斷頭上幾縷情絲,就真的沒有任何情絲。

    當然,這裡不可否認的是,唐玄奘一心向佛,必須去西天取得真經的這個決心是毋庸懷疑的!

    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唐三藏能夠破除萬難,一路西行,修成正果的原因!

    可是,人非草木,哪能無情?女兒國國王對唐三藏一見鍾情,其實從某一程度來說,也是對唐僧的這種堅毅之心而感動!

    說白了,唐僧儘管長的的確不錯,但也不是到了貌比潘安那種程度,要不是他身上有一種常人所沒有的堅毅之心,女兒國的國王也不會對她如此痴迷。

    另外,電視劇西遊記對這一集的解讀,筆者認為比較貼切,當時唐三藏對女兒國國王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來世若有緣分……還請陛下原諒!

    可見唐僧對自己肩上,所負的責任是一清二楚,對西去求取真經的決心也是絲毫沒有動搖的。

    可是面對這樣一個美貌如花,又對自己心有所屬的女兒國國王,他怎能不動心思呢?

    還是那首歌唱的好!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

    一切皆是緣分,一切也皆是因果!

  • 18 # 李生寶938

    唐僧在女兒國國王的招待下,唐僧見到了國王有如此美貌,卿卿我我款款步步,如果唐僧不去取經的話,有可能和女兒國國王結為百年之好。

  • 19 # yi個影片

    個人覺得,應該是動了情,只是唐僧知道自己的任務,自己的目標,一顆動搖的心,要變得堅韌起來,有可能心裡在想,這輩子,沒可能,下輩吧,我的女王。

  • 20 # 彩蛋兒說江湖

    動心了,顯而易見,從唐長老問三個徒弟是否要當駙馬的話語中就可以看出他動了凡心了,而且和女兒國國王入洞房的時候也是滿嘴的情話,可以說他是沒有辦法,要不是有取經重任,他是一百個想留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瓊州海峽的海底隧道是正在建設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