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方的視像

    這個問題過於過於......

    不僅用單反,用手機都拍得出來,對準太陽測光即可。沒那麼神秘複雜。

  • 2 # 勤勞的樹

    首先是上架子,然後用點測光的測量方式。對焦點在太陽的邊緣。感光度儘量低。若需要就加上偏光鏡或灰度鏡壓暗天空。就可以拍出來了。

  • 3 # 海娃放羊

    有幾種方法:

    1.原本場景就如照片,對著太陽和暗處中間位置調整曝光值,也可以減低一兩檔;

    2.用橙色濾

    3.白平衡調成日光燈模式活或高色溫值

    4.後期調整。

  • 4 # 路人看過

    測光時以天空亮處為準,適當減少爆光量,膠片時代多加濾色鏡調低色溫,數碼機可RAW格式後期調色調,偏紅色是加出來的,後期並不複雜,真實的沒有這麼重的紅。

  • 5 # Muxiaobin

    這種照片對於瞭解一定攝影知識的人來說非常容易!1、為了讓色彩更“紅”,可以將白平衡調為“日光”(數值越高顏色越紅);2、為了讓地平線上下的影像都可以看清,可以加中灰漸變鏡(普通的很便宜,幾十元一個),壓暗天空的亮度(當然這幅照片有水面的反光,可以不加);3、為了將太陽拍大一點,長焦鏡頭是需要的,用你所有的最長的焦距的鏡頭(本文照片的鏡頭至少在200mm以上);4、這種照片要拍好還需要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既可以用小的ISO,以減少噪點,又能保證照片清晰有效(當然,為了保證照片清晰,你還應該使反光板提前彈起,還應使用快門線或者延時拍攝按鈕);5、也可能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問題,就是如何測光的問題。你可以首先半按快門對著太陽周邊測光(太陽剛好走出畫面),然後在不放鬆快門的情況下重新取景,然後按下快門。以上都是在不需要PS後期的情況下直接出片的辦法。如果你後期很厲害,你還可以拍的隨意一些,後期還有很多補救辦法!

  • 6 # 黃其康

    我並不是專業攝影師,但喜歡拍照,各種體材的內容都會去嘗試一下,拍多了,選幾張覺得和專業的水平也差不了多少。技術也練了,片子也耐看了。不知道廣大攝友是否有同感?

  • 7 # 文文17355

    我就用手機拍。

    第一張是在山東榮成煙墩角拍的,第二張在我家陽臺上拍的。

    我覺得拍照片和裝置關係不是太大。裝置的差異是最低層次的,之上是技術,再之上是技巧,再之上是審美,在之上是哲學。

    “我裝置比你好,所以照片比你好”,這種邏輯是大錯特錯的!

  • 8 # 一點智趣

    日落場景是經常遇到的一個場景,很多人都會推薦使用點測光進行拍攝,這是第一步。

    點測光,從名字可以聽出來,是測光的時候只測量畫面中心很小的一部分,可以看做是一個點,佳能相機一般是測量中心部分12%的區域,尼康相機可以調節一些資料。

    為什麼要使用點測光進行拍攝?

    原理很簡單,太陽是世界上最亮的物體,如果不使用點測光,而使用平均測光,那麼周圍的地面曝光是不足的,相機就會自動提高地面的曝光,但是地面曝光正常了,天空也要跟著一起亮,那麼天空的雲彩層次就會消失,天空形成一片慘白,也看不到紅紅的火燒雲了,使用點測光,相機測到太陽的亮度,就會認為這一個區域是過亮的,所以自己把亮度降下來,這樣一來,太陽周圍的雲彩曝光也降了,雲彩的層次也顯現出來了,所以你能看到紅紅的火燒雲細節。不過,原本地面就曝光不足,現在畫面整體的亮度降低,地面曝光更低了,所以,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是黑黑的,只有太陽是亮的。

    所以,通常這個時候拍攝剪影的效果最理想,因為人身上的亮度是不可能亮過太陽的,因此人就是黑的,如果人是亮的,那麼,太陽就一定是更亮,沒有細節了。

    但是這個時候拍攝日落又是最美的時候,所以,正常的應該是抓住主體,主體也就是畫面最美的部分,就是絢爛的雲彩,地面雖然暗,但是沒有辦法。

  • 9 # 攝影錄

    夕陽無限好,只是自己沒拍好!

    一、拍攝準備要充分。由於日落時間大約在20-30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到現場會手忙腳亂。在拍攝之前自己要想到拍攝地點、地形、攜帶的裝備包括鏡頭、三腳架、濾鏡等附件。這一點大家務必要記住。別到了現場一番感嘆落日餘輝的美好,卻發現腳架沒帶,這該是多麼懊惱的事,我就幹過!

    有架子的從容,沒架子的無奈

    二、相機設定要準確。建議採用光圈優先模式,高手以及高高手採用手動模式不在此列。因為不同的光圈帶給我們的拍攝效果也不一樣。如果您拍攝火紅的太陽可以大光圈,如果你拍攝一幅夕陽下的大場景建議小光圈。還有一點就是相機的儲存格式注意用RAW,便於後期的處理。

    大光圈下的拍攝

    小光圈下的拍攝

    三、時機把握要精準。夕陽西下對於攝影人來說是很快的。所以一定抓緊時機,正是由於時間短,對相機的測光也造成影響,光比較大的情況下,直接點測太陽的上方空間,並適當增加減曝光補償值得到適量的曝光。當然,這是基於你表達太陽為主體的拍攝。

    四、構圖角度要獨到。人人都拍夕陽,好看的總是別人家的。這裡就牽涉到角度和構圖的問題。從三個反面考慮:一是把被攝主體太陽以及相關的天空作為中心來大面積構圖。

    二是三分法分割畫面後把太陽安排在畫面的左或者右上側來安排整個畫面這樣能表現出強勁的動態效果。海邊拍攝最有效果。

    三是用拍攝物件的影子來突出落日可以拍攝出與其他日落作品差異較大的作品。

    五、後期加工有必要。前面說過拍攝時一定要用RAW格式,這為後期處理提供方便。尤其是利用LR進行調色時對色溫、白平衡等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未後期

    已後期

  • 10 # 攝影初級班

    一、鏡頭的選擇

    1、廣角鏡頭刻畫的仙鶴與日出共舞的場面

    光圈 F5 曝光時間 1/200s光圈 F5.6 曝光時間 1/400s焦距 30mm感光度 1250

    2、標準鏡頭刻畫的富有情調的海邊日出小景

    光圈 F5.6 曝光時間 1/400s焦距 30mm感光度 1250焦距 50mm感光度 200

    3、利用超長焦鏡頭攝取的大雁與太陽重合的精彩瞬間

    光圈 F11 曝光時間 1/500s焦距 600mm感光度 100

    太陽攝影在鏡頭的選擇上範圍很廣泛。如果攝影者想表現日出日落的大場面時,可以利用廣角鏡頭;如果想使日出日落的畫面場景更細緻和更富有情調,可以利用標準鏡頭拍攝;如果太陽本身就是畫面主題,那麼攝影者可以利用長焦距鏡頭對太陽進行攝取。

    但是攝影者要注意,一旦太陽開始下落,其光線亮度明顯下降,相對的快門速度就會降低,攝影者如果用手託舉著長焦鏡頭就會很不穩定。因此,在拍攝太陽時,還要準備三腳架。

    二、正確曝光

    對準太陽以上的上空進行測光,能夠得到光線較均衡的畫面效果。

    光圈 F9 曝光時間 1/320s焦距 600mm感光度 100焦距 300mm感光度 100

    對太陽進行拍攝時,相機鏡頭要直接對著太陽,由於太陽的亮度與周圍的光線相差很大,這樣很容易導致畫面上只有太陽,而其餘部分曝光不足。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種方法是先讓太陽處於取景器內的三個不同的位置上,然後取這三個曝光讀數的平均值。

    另一種方法是直接採用拍攝太陽以外的上空的曝光值或者利用相機的包圍曝光功能來獲取合適的曝光值。拍攝日出和日落,使用不同的曝光會產生不同的拍攝效果,所以,攝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來選擇合適的曝光值。

    三、巧妙地利用雲層

    雲層被太陽照射出一條亮亮的邊緣線。

    光圈 F4 曝光時間 1/800s焦距 300mm感光度 100

    太陽透過雲的縫隙,以放射線形式散射到海面上,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光圈 F4 曝光時間 1/1300s焦距 6mm感光度 100

    日出日落兩大場景可以說是太陽攝影的魅力所在。拍攝日出和日落最佳季節是在春、秋兩個季節。這兩個季節雲層較多,可以增加拍攝的視覺效果。雲是自然的反光物體,它能散播太陽的紅光,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當然,雲彩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拍攝題材。

    在拍攝時,攝影者要靈活利用雲層和霧氣,因為太陽本身是明亮的,如果透過雲層和霧氣遮擋其光芒,就能表現出它圓圓的形狀。特別是在拍攝早晨和傍晚的太陽時,採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強調太陽的輪廓,更能展現它火紅的色彩。

    當然,如果雲層太厚,攝影者要注意觀察雲遮住太陽時的情況。當光線從雲後散射出來時,照片畫面會產生極為動人的效果;當太陽接近雲層的邊緣時,會出現一條亮邊,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

    四、豎幅構圖的精彩

    豎幅構圖給人們展示更多的是雲層的變化。

    光圈 F2.8 曝光時間 1/8000s焦距 48mm感光度 320

    在拍攝太陽時,橫幅構圖方式能夠展示一種寬闊的力量。和橫幅構圖相比,豎幅構圖的作品比較能夠反映出日出日落時帶給人的一種真實的變化感。

    五、紅霞滿天

    利用慢速快門記錄下雲霞移動的軌跡。

    光圈 F5.6 曝光時間 25s焦距16mm

    霞往往是伴隨著日出或者日落景象,形成的一種輝煌壯觀的自然景觀。不管是朝霞還是晚霞,它們都是由於早和晚的日光色溫偏低,從而使天空中不同形狀的雲朵呈現為紅橙色。霞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只有20分鐘至30分鐘,因此需要攝影者拍攝時抓緊時機。雲霞形狀變換不斷,十分動人,有時稍縱即逝,容易留下遺憾。

    此外,雲霞的拍攝一般是處於逆光條件下,因而地面景物顯得較暗,反差較大,所以需要選擇一定的物體作為前景,並將其處理為剪影,這樣得到的影像更具魅力。

    光圈 F4.9 曝光時間 1/1000s焦距 25mm感光度 100

    利用樹木作為前景,使得霞光滿天的天空更具神秘感。

  • 11 # 韋苡珊

    首先,這張照片拍得並不好。。。。

    如果要分析其要點,第一是降低曝光補償,因為日落時光線比較強,測光也很容易跑偏,降低了曝光補償可以讓畫面更穩定一些,讓太陽不至於曝光過度。

    第二,為了讓畫面呈現紅色,可以將可以將白平衡調為“日光”模式,這樣拍出來的效果能夠還原日落的紅色。

  • 12 # 奕銘影像

    1、曝光模式A檔(光圈優先),光圈大概F8左右。

    2、測光模式,點測光,對天空測光。

    3、色溫(ISO)日光模式。

    4、三角架。

    滿足以上條件一定可以拍出來的。

  • 13 # 景中景

    日出和日落,是一天中最好的拍攝時間。如何拍好日出或日落照片呢,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時間點的選擇。日出或日落前後半小時,是最好的拍攝時間段。因此,拍攝日出或日落的照片,要起得比較早,收工卻比較晚,這種付出也是覺得的。你拍出的風景片,也是別人拍不到的。

    二是相機的設定。為了拍攝出的雲彩的顏色,我們可以把白平衡設定為陰影模式。以增加暖色調,讓夕陽更紅。採用點測光模式;感光度設定在100-200左右,不能太高;光圈值設定在8左右。如果相機固定了,光圈值還可以再小一些,設定在16左右,這個時候可以拍出太陽射出的光芒,也非常好常。拍攝模式採用AV。最好備一個三角架,把相機固定住。

    三是測光點的選擇。不要對照太陽進行測光,這樣的會,黑色的部分基本上就沒有層次了,選擇太陽周圍的雲層,比太陽本身的亮度要暗一些的地方進行測光。鎖定曝光再構圖。測光完成後,摁下曝光鎖定鍵,然後移動相機,進行構圖。

    四是增加一些前景。要提前選有利的地位,充分利用好前景,增加照片的縱深感。要是拍的是風光,最好使用廣角鏡頭。如果前景有人,則可以用大光圈進行拍攝,以達到背景虎化的效果。當然,也可以把前景拍出剪影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效果。如上圖。

  • 14 # 帶上單反去旅行

    問題中的配圖這樣的日落照片,其實用單反是非常容易拍攝出來的,拍攝日出或者日落是屬於風光題材中的,那麼你應該擁有一支廣角鏡頭(16-35mm或17-40mm)和一支長焦鏡頭(200mm以上的),還有三腳架、快門線用來保持相機的穩定性。在拍攝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讓相機對日出或日落的太陽進行正確的測光才能拍出曝光準確的照片,我們一般可以嘗試相機的點測光或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這是要根據日出或者日落時的太陽的亮度強弱,當太陽亮度較強的時候,如果使用點測光,那麼拍出的照片肯定會太陽周圍的部分曝光不足,因此可以使用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快速的微調快門的引數,因為日出日落的時間非常短,一定要把握最好的拍攝時機才可以拍出滿意的照片。另外拍日出日落時要關注天氣情況,尤其是拍日出,不要等到天不亮起床費勁巴拉的來到選好的機位上,由於天氣原因看不到日出,這是多麼尷尬的境況,所以提前一定要做好準備。

  • 15 # 科技光影

    拍攝落日可能需要幾點建議

    攝影是感知光線的技能,落日下的光線,由於傾斜照射,比直射需要穿過更厚的大氣層,一些短波顏色被吸收更多,比如藍色、青色等顏色,而長波光線,比如紅色,成色具有更好的穿透力,並且經過更厚的大氣層之後,太陽強烈的光線會減弱到肉眼可以直視,甚至發光源與背景的反差沒有其他時間那麼大,落日光線柔和溫暖,所照射的景物也呈現暖色,更能夠把照片拍的藝術化,其實想要拍好落日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需要精心的策劃。

    首先,在適合的地點等適合的光線

    風光美景都是等出來的,很多時候風光攝影師要做的首先是體力活,職業攝影師為了拍到震撼人心的鉅作,都會不辭勞苦揹著裝置跑到無人區,深山跋涉,很多路都無法通車,需要負重徒步幾百裡才能挑選到合適的機位,甚至揹著帳篷睡袋在野外風餐露宿。

    日落時太陽在地平線的下落的速度非常快,拍攝落日,首先提前找到良好的地點,一般在山間高處選擇機位,構圖提前想好前景有什麼,背景不要有什麼,在畫面中太陽的位置,還有其他點綴畫面的陪襯,都一一在腦海裡仔細考慮清楚,想象出一幅落日的美景,然後在取景器中提前構圖,做好準備。

    其次,長焦突出大,廣角有意境

    不同的鏡頭會呈現出不同的落日效果,但是突出落日為主題的照片都會選擇長焦鏡頭,由於長焦鏡頭的視角小,所拍攝的物體不易產生較大的畸變,能夠把落日中的太陽在取景器中放大,會呈現出一輪又大又紅的太陽。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上200mm以上焦距的鏡頭,效果會更好,400mm甚至600mm會拍出更大的落日,更加震撼

    中焦與廣角鏡頭由於視角比較大,能夠融入畫面的景物較多,這時候,構圖以落日為陪襯,可選擇創作有一定意境和情節的畫面,而由於落日的光線較暗,並且逆光,其他景物會呈現出一種剪影的構圖,輪廓線的選擇是剪影構圖的重要思路,比如用手機拍攝落日留念,可以選擇手捧太陽這樣的創意構圖。

    附件的選擇

    長焦鏡頭的穩定度不高,手持穩定需要較高的快門,這時候拍攝光線較弱的落日就需要三腳架的配合;但是三腳架適合等待光線,對於一些即興的抓拍就比較侷限;

    濾鏡的選擇,雖然落日光線較弱,但是仍需要將減光鏡來降低光源的巨大反差對比,如果在湖邊或者海邊,可能還需要偏振鏡來減少折射;

    相機的選擇

    無論手機還是單反,做好充足的準備都能夠拍攝到有創意的美景,單反的靈活更換鏡頭,以及在畫質,感光度,專業性方面更高,能夠拍攝的照片也比較多樣,而手機相當於固定光圈,固定焦距的相機,固定視角,無法變焦的時候更能夠找到適合的構圖,並且不斷的嘗試,反饋更加及時,並且隨時隨地上傳到社交媒體,更加便捷。

    合理消費,請關注數碼自媒體《盧旭》

  • 16 # Leo鵬鵬

    像題主所問的那樣日落照片,其實用單反更容易拍出。因為這時候太陽西落,光線其實不那麼強,主要是色調偏紅、偏黃。

    如果是單純的拍攝那種帶有建築物或者海灘落日的大場景照片,建議用廣角鏡頭來拍攝,光線感特別舒適,光線給建築物營造了一種轉瞬即逝的金黃,能拍下來已經很不錯了。

    但如果是要拍太陽的特寫,那就必須要一支長焦鏡頭了。要是能抓住飛鳥或者調明天空中的物體進行適當補充的話,照片就更有韻味了。

    至於現場引數的除錯,可以在太陽落下前的幾分鐘內完成除錯確認,確保抓拍時沒有問題。

  • 17 # YouFook影像誌

    其實,拍攝出這樣的照片並不難。特別注意幾點就可以了。

    1、拍攝器材:使用三腳架、快門線,可以保持相機穩定性,拍出更清晰銳利的照片;

    2、拍攝時間:日出日落前約半小時為最佳拍攝時間;

    3、關於曝光:日出日落時分光比較大,亮部暗部不容易曝光準確。為有效控制光比,可採取幾個方法:#使用漸變濾鏡,平衡天空地面曝光;#搖黑卡;#後期調整;

    4、關於色彩:#選擇最佳拍攝時段;#使用濾鏡,加強色彩濃郁度;#前期調整色溫,後期色彩飽和度調整。

    注意以上幾點,隨心所欲拍出出彩的日出日落大片!

  • 18 # 漫影一路

    方法有很多,我就直接告訴你最簡單易學的一個。1.使用焦距300mm到600mm之間的鏡頭拍攝。這是根據太陽相對前景的大小比例推出來的。2.使用點測光對太陽光暈進行測光,用P擋就能拍出這種剪影效果。就這麼簡單,關鍵在於鏡頭焦距是否夠長,測光點的選擇是否合適。

  • 19 # 南方之南

    說實話,這張照片並不是太好,哈。整體偏暗、偏暖,色調調的太過濃郁,那個太陽有點假呀,哈。

    拍日落,主要的問題的解決大光比問題,太陽雖然快落下去了,太陽及其周邊天空跟其它的景物來講,光線的明暗差別還是相當大的。處理光比問題,一是前期用漸變鏡,二是後期透過軟體調整。前期使用漸變方便是方便 ,但效果不太好,過度不太自然,特別是在有山川、樹木等不規則分界線的時候,漸變鏡有些力不從心,所以最好還是通過後期來處理。

    測光

    測光最好使用單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測光的位置不能在最亮處,也不能在最暗處,要將測光點放在次亮位置上。因為如果以最亮處如太陽位置測光,暗部將嚴重曝光不足,通過後期提亮暗部會產生很多噪點;如果以最暗處測光,亮處如太陽會嚴重曝光過度,這種過度是無法通過後期調整的,整個亮部的層次盡失。

    上圖中的園圈中亮度最高,前景的山亮度最低,這都不是測光的點,要把測光放在次亮位置上,如上圖圈中的位置都可以。

    焦距

    拍日落,長焦廣焦都可以,具體是看錶現什麼,長焦和廣焦所拍日落,各有各的特色,沒有誰好誰不好之說。

    廣焦拍日落。

    長焦拍日落。

    前景

    拍日落,最多安排前景,讓照片有空間感。前景可以是山、可以是人物、可以樹木等。

    前景具有引導作用。

    灘塗、人物、日落,讓畫面有空間感。

    裝置

    除相機和鏡頭外,拍日落最好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三角架是必須的,快門線可以自拍來替代。

    拍日落時,如果有慢門需要,三腳架就是必要的了。

    後期

    其實後期很簡單:壓暗亮部,提亮暗部。主要還是大光比的平衡問題。

    至於色溫,由於拍的日落,可以偏暖,但不能太過,色調太過濃郁不光辣眼睛,還讓覺得太假。

  • 20 # 吉祥比鄰

    首先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攝影是感知光線的技能,落日下的光線,由於傾斜照射,比直射需要穿過更厚的大氣層,一些短波顏色被吸收更多,比如藍色、青色等顏色,而長波光線,比如紅色,成色具有更好的穿透力,並且經過更厚的大氣層之後,太陽強烈的光線會減弱到肉眼可以直視,甚至發光源與背景的反差沒有其他時間那麼大,落日光線柔和溫暖,所照射的景物也呈現暖色,更能夠把照片拍的藝術化,其實想要拍好落日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需要精心的策劃。

    首先,在適合的地點等適合的光線

    風光美景都是等出來的,很多時候風光攝影師要做的首先是體力活,職業攝影師為了拍到震撼人心的鉅作,都會不辭勞苦揹著裝置跑到無人區,深山跋涉,很多路都無法通車,需要負重徒步幾百裡才能挑選到合適的機位,甚至揹著帳篷睡袋在野外風餐露宿。

    日落時太陽在地平線的下落的速度非常快,拍攝落日,首先提前找到良好的地點,一般在山間高處選擇機位,構圖提前想好前景有什麼,背景不要有什麼,在畫面中太陽的位置,還有其他點綴畫面的陪襯,都一一在腦海裡仔細考慮清楚,想象出一幅落日的美景,然後在取景器中提前構圖,做好準備。

    其次,長焦突出大,廣角有意境

    不同的鏡頭會呈現出不同的落日效果,但是突出落日為主題的照片都會選擇長焦鏡頭,由於長焦鏡頭的視角小,所拍攝的物體不易產生較大的畸變,能夠把落日中的太陽在取景器中放大,會呈現出一輪又大又紅的太陽。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上200mm以上焦距的鏡頭,效果會更好,400mm甚至600mm會拍出更大的落日,更加震撼。

    中焦與廣角鏡頭由於視角比較大,能夠融入畫面的景物較多,這時候,構圖以落日為陪襯,可選擇創作有一定意境和情節的畫面,而由於落日的光線較暗,並且逆光,其他景物會呈現出一種剪影的構圖,輪廓線的選擇是剪影構圖的重要思路,比如用手機拍攝落日留念,可以選擇手捧太陽這樣的創意構圖。

    附件的選擇

    長焦鏡頭的穩定度不高,手持穩定需要較高的快門,這時候拍攝光線較弱的落日就需要三腳架的配合;但是三腳架適合等待光線,對於一些即興的抓拍就比較侷限;

    濾鏡的選擇,雖然落日光線較弱,但是仍需要將減光鏡來降低光源的巨大反差對比,如果在湖邊或者海邊,可能還需要偏振鏡來減少折射;

    相機的選擇

    無論手機還是單反,做好充足的準備都能夠拍攝到有創意的美景,單反的靈活更換鏡頭,以及在畫質,感光度,專業性方面更高,能夠拍攝的照片也比較多樣,而手機相當於固定光圈,固定焦距的相機,固定視角,無法變焦的時候更能夠找到適合的構圖,並且不斷的嘗試,反饋更加及時,並且隨時隨地上傳到社交媒體,更加便捷。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findx2內放音質如何,和vivo nex比如何?